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音樂的創造

音樂的創造

發布時間: 2021-01-22 09:51:39

Ⅰ 怎樣理解音樂課中的創造

沒學過音樂...
按我的理解的話,創造是指製作一種跟以往不同風格的歌曲吧
畢竟創造不同於創作

Ⅱ 西方的音樂調式創造了哪些東西

西方有大調式(調式主音與上方三度音為大三度音程)、小調式(調式主音與上方三度音專為小三度音程)及一些宗屬教音樂調式;並運用音樂的這種自然原理創造了具有色彩變幻和緊張與舒緩作用的、由三個或三個以上樂音按一定的法則縱向疊置、同時發出聲音的和聲;創造了具有立體透視效果的、既獨立橫向運動又與上下聲部構成相應關系的對位、復調;創造了起調色板作用的、分配與組合樂器音色、調整音響力度與響度、使多個聲部的音型形成統一和對比的配器、織體;創造了設計建築一樣的、使多個音樂句子與段落按音樂的邏輯連接成一個整體的曲式結構;創造了具有一般法則但卻有萬般手段來組織音樂材料的作曲技法。

Ⅲ 怎樣理解音樂是再創造的藝術

音樂藝術既生動、鮮明,又飄渺、抽象;既無需藉助詮釋、譯述而能給人以直接的感受,又往往令人覺得深邃高遠、撲朔迷離、難以言狀。因而這種具有廣泛群眾性的藝術,又常常被人說"聽不懂",尤其是一些器樂作品。音樂何以這樣感人?它怎樣表情達意?繁復的品類樣式有哪些分辨的線索?解決這些問題,既需要感性的積累,也需要理性的把握。正是:感受到的東西不一定能夠很好地認識;只有認識了的東西才能更好地感受它。

音樂--作曲家精心譜寫的作品,經過表演家精心唱、奏而呈現在聽眾面前,並被聽眾感受到的音樂,實際上是一個特定的音響過程,一個多種要素結合一道,涵載著一定生活內容、思想感情的,活躍、流動、組織有序的音響過程,它續續揚揚,作用於人們的聽覺,引發人們種種相應的生活、情感的體驗和聯想,使人隨之步入藝術審美境地,並從中獲得某種精神享受和滿足。由這段概述引申開去,我們從四個方面對音樂的主要藝術特徵,加以簡要剖析。
一、音樂是聲音的藝術;作為音樂藝術物質材料的聲音,是一個超脫了自然原型的特殊的音響體系

這一點是音樂具有與其它藝術不同的種種特殊性的根源所在,也是音樂諸多藝術特徵生成的根源所在。音樂不同於口技,不同於戲劇、影視中的"音響效果",音樂是一種表現力極強的、獨特的藝術品種。這首先由於它賴以存在的物質材料,不是一般意義的聲音;是人在漫長的歷史實踐中,經過反反復復的選擇而留取下來的,經過多方面加工組織起來的一些特殊的聲音,它們源於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但又超脫了"自然客體"的屬性。譬如,從高低方面講:太高太低的、不易清晰聽辨和不便准確控制的聲音,都被陸續淘汰,留下來在音樂中使用的,大體上就是現在的鋼琴上所能奏出的那88個音。這88個音各有自己固定的音高;由低至高依次排列起來,成為"音列"。音列中的音根據振動頻率的倍數關系,被劃分成若干"組"。每組--即每一個"八度"之中,按高低相等的距離,分設12個半音,其中有7個音被稱為"基本音級"(如鋼琴上的白鍵音),另5個音被稱為"變化音級"(如鋼琴上的黑鍵音,7個基本音級分別命以固定的名稱--C、D、E、F、G、A、B,這就是"音名"。變化音級的名稱,按基本音級加註"升""降"來稱謂。如"升C"(#C)、"降D"(b D),"升D"(#D)、"降E"(bE)等等。

為了歌唱方便,各音還命有"唱名",這便是:"Do、Re、Mi、Fa、Sol、La、Si"。構成"音列"等等還只是音在高低方面的初步組織。音列中各個音間距離相等,每個音都有等同的意義,而這種相互等同、各自孤立的音是不能表達音樂思想、感情的。因此需要進一步組織:以某一個音為穩定音,其它若干音依不同的傾向關系與穩定音聯結成一個體系--調式。
調式種類很多,現在廣泛使用的調式有:西洋大、小調式;中國漢族五聲調式,其它民族調式等。調式體系中的音叫做"調式音級"。

調式音級除了按各自級數稱謂--二級音、三級音、四級音、五級音……--之外,還分別命有專用的名稱,如大小調式各組音分別稱為:"主音、上主音、中音、下屬音、屬音、下中音、導音"。

調式體系中的各個音級之間,已不再僅僅是單純的音高關系,同時還構成了旋律和音程的關系。在調式音級穩定與不穩定的基礎上,進而將旋律、音程在縱向與橫向方面相結合,形成多聲部--和聲、復調……以上是對音在高低方面的一些選擇和加工。同時,在長短方面進行加工,組成節奏、節拍體系;在音質、音色等方面進行選擇加工,形成"樂種"、"聲種"、"聲部"、"樂器組"等等不同意義上的各種分體系。經過這諸多方面的選擇、加工而構成的"音樂音響"總體系,其聲音的優化程度、美化程度、可操作程度;運動中的穩定與不穩定、平衡與不平衡、緊張與舒緩等內在的動力和邏輯、色彩、力度等等--一整套表現性能,不僅具備了,而且完善、強化起來。對它的掌握和運用,愈益能夠體現人的自覺的意願和要求。這樣的聲音,也只有這樣的聲音才成為了音樂藝術的物質材料。
二、音樂是時間的藝術;音樂藝術的展現要在一定的過程中完成

音樂藝術特別生動活躍,特別具有"動人也切""入人也深"的感染力量。為什麼?古希臘哲學家、美學家亞里士多德就曾這樣思考:為什麼音樂的表現力比色彩大如許之多?結論是--因為它是時間性的。事物在運動中存在,人在運動中生活,人對事物的感受和認識有一個過程,人的思想感情的深化、發展也在過程中實現,因此,通過聲音運動過程來展現的音樂藝術,對反映運動著的事物,表達發展、深化的思想感情,有著特殊的適應性。調轉過來,在欣賞過程中音樂的這種"特殊的適應性",便轉化為特殊的感染力。例如:欣賞一幅攝影或繪畫作品《晨曦》:廣闊的近景、遙遠的天際,金黃與緋紅的光芒塗抹著朝霞、鋪灑向大地。構圖簡潔、明快,形象活潑、爽麗。從建築物的輪廓、路面的凈潔以及道旁的花草、人物的眉宇之間,都可以看到脈脈生機、欣欣向榮。然而,這晨曦中的大地怎樣地在醒來,勃勃生機又怎樣地在涌動……要進一步真切地感受這些,則需欣賞者發揮想像力,將自己身置其境,並使畫面上的一切活躍起來去體味。可是欣賞音樂作品情況便不同了。譬如聽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培爾·金特》第一組曲(作品第46號)中的第一曲《朝景》:長笛在中高音區奏出一個四小節的樂句,柔和的68節拍,明亮的E大調,清瀅流動的旋律線……明徹的音色、委婉的曲調,在木管組長音的襯托之下,顯得格外甘美,令人心曠神怡。接著,這一旋律由雙簧管降低8度在中音區奏出,襯景長音改由弦樂組擔任。隨後,這兩句音樂上移大三度,在#G大調上重復。經過在B大調短暫停留過渡,這一旋律又由整個弦樂組在E大調上奏響。曲調引伸,音區擴展,織體綿延,和聲、調性的轉換等等,這一切融成一體,注入人們的心田。於是,人們感受到的不是一個靜止的"朝霞滿天"的畫面,而是個有變化的過程,"光線"在變,"色彩"在變,"溫度"在變,由太陽"吐露微明"到"噴薄欲出"到"冉冉升起",勃勃生機也由萌動、積蘊到習習涌動……這些感受獲得於一個過程,這一過程也正是音樂展現的過程,二者同步。
音樂藝術有一種引人"介入其中"的力量。這是因為音樂的律動和起伏,會自然誘發人體運動機制產生變化、與之相應。一支隊伍集合起來出發行進,沒有人喊"一二一",眾人的腳步自然走不齊。倘若此時,有一支軍樂曲奏響,它節奏鮮明、雄壯有力:過一會兒請看,人們的腳步隨著這樂曲的進行,已經整齊劃一。人們都有這樣的體驗: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不僅注意力集中於它,而且肌肉、肢體、喉嚨、牙關以至循環系統、呼吸系統都會隨著它而張弛。身體運動機制的活動、變化,又直接作用於情緒使之興奮、波動。所以,沒有任何一種藝術能夠像音樂這樣:可以在一個短暫的時間內,使眾多的人按照同一意向感奮起來,而且可以達到那樣強烈的程度。正因如此,任何一個國家、一個軍隊,都要搞軍樂、軍歌、進行曲和其它能夠統一步調、鼓舞士氣的音樂。近幾年,我國社會音樂生活中突出的問題之一便是品類失衡。希望有更多更好的反映人民奮發進取、建設"四化"的內容,明快嘹亮、催人振奮、鼓壯威風的音樂作品和表演。這是群眾的呼喚,人民的呼喚,也是時代的呼喚。

三、音樂是表現的藝術;所謂"音樂形象"是形成於頭腦中的形象,是感情化、性格化的形象

表現藝術是相對於再現藝術而言的。這兩類藝術都反映生活、表達思想感情,不同的是:再現藝術反映生活要模仿、復現客觀生活的形態,創造"看得見摸得著"的藝術形象,通過具體的形象來達意抒情。表現藝術則是將來源於客觀生活的思想感情,直接地披露出來。音樂是典型的表現藝術。音樂的音響是感情的直接載體。涵載著感情內容的音樂,給人的感受是直接的,或者也可以稱為是"直觀的"。人們在從音樂音響中直接獲得相應感受的同時,會生發種種想像,這想像可能浮現為具體的"畫面"、"圖景"、"情境"……生動、活躍的想像,反過來可以強化自己的音樂感受,但音樂自身卻沒有也不可能提供任何實實在在的可視的形象。例如,欣賞偉大的波蘭作曲家肖邦的鋼琴作品《C小調練習曲》(作品第10號之12)時,你可以聽到:八小節強烈、激憤的引子過後,左手奏出急速上下奔騰、持續不斷的音流,有如狂風咆哮;右手奏出帶有附點節奏、急促有力的旋律,傳遞著激越奔放的情緒,氣勢恢弘。隨著音樂發展,情緒愈加高漲,一瀉千里,強勁的藝術感染力撼動著人們的心弦。如果,聆聽這音樂的聽眾,對作曲家肖邦崇高的愛國主義品格、熾熱的民族情感有所了解,又知道這首樂曲寫於1831年波蘭起義失敗之後,那麼他的欣賞活動會更加主動積極,進而捕捉到更多的東西,碰擊出更多的"火花"。當然,對作品中藝術主人公的英雄性格,痛苦、不安、憤怒、激昂,對其為祖國的悲劇而感發的慷慨的斗爭精神,也會有更加深切的感受。然而,不論聽眾欣賞過程怎樣積極,藝術主人公卻不因此而真的呈現在舞台上。演奏這一樂曲的鋼琴家也不是英雄"角色"的扮演者,他只在演奏,把作者的、作品中的情感,化為自己的情感,直接、傾心地表現給聽眾。

四、音樂是再創造的藝術;音樂的表現有穩定性的一面,又有演繹性的一面

歌譜、樂譜是記載音樂的符號。把用符號記載的音樂變為實際音響的音樂,需要通過演唱、演奏,這唱、奏表演即被稱之為"二度創作"。二度創作可以無數次地進行,而每次唱、奏,無論對於譜面的原作來講,還是對於前次的表演來說,都不是"復述"或"重播",而是對作品的一種再創造。再創造是積極的,包含著演奏、演唱者對作品的再理解;對作者藝術表現意圖的再領會和技術、藝術上的再處理、再發揮。因此,音樂表演被看作是"對作品的解釋"、"對作品的表現";也因此優秀的演唱、演奏者被稱為"表演藝術家"。

藝術貴在獨創,二度創作同樣貴在有獨到的處理。同是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第61號),海菲茲和大衛·奧依斯特拉赫兩位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家的演奏,在音色、力度和若干細部的處理上,有很大差別,反映著兩位演奏家對作品表現的不同,演奏風格的不同。不論是更加酣暢明麗(前者),或是更加濃郁深情(後者),都使人獲得很高的藝術享受和滿足。因而,人們絕不緣於他們演奏的各有不同而取此舍彼或厚彼薄此,相反人們會把它們視為同樣珍貴的兩種版本、兩種範例。

樂隊演奏也是這樣,同是德沃夏克的《e小調第九交響曲》("新世界",作品第95號)由托斯卡尼尼指揮演奏的,與卡拉揚指揮演奏的,與小澤征爾或李德倫指揮演奏的,各有藝術表現上的明顯差異,各有獨到的意趣和價值。於是人們可以發現一種現象:美術鑒賞家、收藏家以持有原作、原件為顯貴,而不以握有多種臨摹品為榮;相反,音樂鑒賞家、收藏家則以藏有諸多名樂隊、名指揮、名演奏演唱家的音響品為富有。其原因就在於臨摹是復制;而後者,作品雖是一個,但每人、每次的表演都是一種再創造;各有獨到之處的(音響)版本,都別有自己的藝術價值。從音樂這一特點的角度來看,廣泛流傳下來的音樂作品,大都已不是或者根本就不曾是嚴格意義上的"原件""原版"。

音樂藝術得以在人們不斷進行二度創作的過程中,不斷有新的智慧、才華、創造性注入其間,因而具有永不凋謝的生機。音樂藝術之所以特別鮮活,也得益於它流傳在不斷的再創造、再豐富的基礎之上、過程之中

以上所述是音樂藝術的四個基本特徵。沿此線索,深入進去、體味開來,可以領會到音樂與姊妹藝術之間是怎樣相互通聯、又怎樣相互區別的。音樂所特有的表現手段、技法、規則、方式等等,也無不根植於此

Ⅳ 歷史上是誰第一個創造了音樂

關於人類社會音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非常古老的洪荒時代。在人類還沒有產生語言時,就已經知道利用聲音的高低、強弱等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隨著人類勞動的發展,逐漸產生了統一勞動 節奏的號子和相互間傳遞信息的呼喊,這便是最原始的音樂雛形;當人們慶賀收獲和分享勞動成果時, 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達喜悅、歡樂之情,這便是原始樂器的雛形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音樂,但到底是誰發明了音樂?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幾千年來,有許多種說法。 有人說,音樂是神創造的。古希臘有個哲學家拉柏圖認為,音樂家「只是神的代言人」。天上有個主管音樂與詩詞的繆斯女神,她附在音樂家的身上,給音樂家以靈感,召喚音樂家去創作,於是人間才有了音樂。中國古書《山海經·大荒西經》說,夏禹的兒子夏後啟是個半人半神的英雄,天帝非常敬重他,經常邀他上天赴宴,而每次宴請時都要演天樂助興。天樂極其美妙動聽,夏後啟把它偷偷記下帶回人間,於是,人間就有了音樂。 有人說音樂起源於摹仿。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說:「從蜘蛛那裡我們學會了織布和縫針;從燕子那裡學會了造房子;從天鵝和黃鶯等歌唱鳥那裡學會了唱歌。」我國古代也有這種說法,《呂氏春秋·古樂》一書中說,音樂起源於「聽鳳凰之鳴」,「效八風之音」。 有人說音樂起源與游戲。英國哲學家斯賓塞認為,人是高等動物,不同於一般低等動物。低等動物要把全部精力用於維持和延續生命,而人類則在維持和延續生命之外,還有過剩精力,於是在游戲中便創造了音樂。 那麼到底是誰創造了音樂藝術呢?我國著名音樂家揚蔭瀏所著中國古代音樂史稿》一書中說:「音樂起源於勞動。」這個回答完全符合馬克思提出的「勞動創造了美」這一美學論斷。恩格斯說:「只是由於勞動……人的手才達到這樣高度的完善,在這基礎上,它彷彿憑著魔力似的產生了拉斐爾的繪畫,托爾瓦德森的雕刻以及帕格尼尼的音樂。」 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就有人注意到,歌曲是出於勞動的呼聲。劉安在《淮南子》一書中說:抬大木的人,前面的人喊出「邪許、邪許」的聲音,後面的人也跟上去喊著,這就是在抬重物的勞動中所產生的歌曲。我國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在《門外文談》中說:「我們的祖先原始人,原是連話也不會說的,為了共同勞動,必須發表意見,才漸漸地練出復雜的聲音來,假如大家抬木頭,都覺得吃力了,其中有一個叫道『杭育杭育』,那麼,這就是創造……」 總的來說,音樂不是神創造的,而是人類創造的,是人類在勞動中創造並發展起來的。

記得採納啊

Ⅳ 《音樂的奉獻》創造來源是什麼

此外,他的《音樂的奉獻》(有幾首鍵盤樂曲,也有幾首未寫明固定演奏形式)和《賦格版的藝術》(未完成,原意用何種樂器演奏不清楚)都是復調藝術的偉大精品。《音樂的奉獻》是1747年他同長子威廉·弗里德曼訪問普魯士腓特烈大帝的宮廷時,根據皇帝指定的主題所作的一系列即興創作。他先作了一首六部賦格,回到萊比錫後,又改寫了一首三部的鍵盤樂里切卡爾、一首六部鍵盤樂里切卡爾、十首卡農和一首四個樂章的長笛、小提琴與通奏低音的三重奏鳴曲。《賦格的藝術》有權18首最嚴格的卡農和賦格,採用了最復雜的對位手法。

Ⅵ 什麼時候出現的音樂,是怎麼出現的是誰創造出的

關於人類社會音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非常古老的洪荒時代。在人類還沒有產生語言時,就已經 知道利用聲音的高低、強弱等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隨著人類勞動的發展,逐漸產生了統一勞動 節奏的號子和相互間傳遞信息的呼喊,這便是最原始的音樂雛形;當人們慶賀收獲和分享勞動成果時, 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達喜悅、歡樂之情,這便是原始樂器的雛形。 a、弦樂器起源的傳說 墨丘利(Mercury)是希臘神話中諸神的使神。有一天他在尼羅河畔散步,無意中踩到一個東西, 那東西發出了美妙的聲音。他拾起來一看,原來是一個空龜殼內側附有一條乾枯的筋。於是墨丘利 從中得到啟發,發明了弦樂器。後人考證弦樂器出現在墨丘利之前,但弦樂的發明有可能正是從此 得到了啟發。 b、管樂器起源的傳說 在中國古代,距今五千年前的黃帝時期有一位叫做伶倫的音樂家,傳說中他曾進入西方昆侖山內 采竹為笛。當時恰有五隻鳳凰在空中飛鳴,他便合其音而定律。雖然這一傳說並不完全可信,但 把它作為管樂器的起源也未嘗不可。 原始時代的人類,他們的勞動生活,可以說是和音樂為伴而開拓發展,兩者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音樂是直接從人類的勞動生活中產生出來的。

Ⅶ 是誰第一位創造音樂的

第一位音樂的奠基人和創造者 冷倫,是黃帝的樂宮,他用畢生精力創造了音樂,成為後世音樂的奠基人和創造者。 盤古開天闢地後的時期,天界和人類根本沒有樂器和音樂。沒有音樂的生活,是多麼的單調、乏味、孤獨和寂寞啊! 音樂是在人類主宰世界的時候才開始有的。但那時候的音樂,只不過是拿起木棒、竹棍、瓦罐、石器、皮鼓等互相撞擊敲打出來的聲音而已,停起來單調、嘈雜,根本沒有韻律又很不和諧。不過就是這樣的音樂,在當時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打仗時,用它來鼓舞士氣;勝利時,用它來慶功取興;祭祀時,用它來敬神消災;平時則用它來慶賀太平,陶冶性情,驅逐寂寞。 然而,黃帝對這樣的音樂很不滿意。在他看來,樂器應該精美,音樂應該有和諧的旋律。他請聰明過人的樂官冷倫來完成這一項艱巨的任務。 冷倫愉快地接受了黃帝的命令。他挑選了一批非常有才華的樂師,背上行裝,帶上弓箭和工具,日夜兼程,長途跋涉,翻越了西方著名的大夏山,來到昆侖山的陰坡,安營紮寨,准備選取材料製作樂器。 可哪些材料最適合製作樂器呢?當初,大家爭論不休,各說不一。冷倫就讓大家按自己的願望和想像,選取各自喜歡的材料。有的人砍來植物的枝幹,有的人雕琢石頭,大家各顯身手,大顯其能,製造了一堆千奇百怪、音調各異的樂器。 就這樣,冷倫一一比較鑒別後,認為竹管做的樂器聲音千變萬化,清脆悅耳,韻律悠揚。於是,大家從山溪邊砍回大量的竹子,選擇腔壁厚薄均勻的部分,截成三寸九分的竹管,製成了一大批竹管樂器。可是,盡管眾多的樂師演奏,其聲音還是比較單調。冷倫經過反復琢磨,發現同樣粗細的竹管樂器,由於長短不同,發出的聲音高低迥異。他想,要是同樣粗細的竹管,製作一系列長短不一的樂器,演奏時互相配合,聲音不就變得豐富而悠揚了嗎?經過反復試驗,冷倫終於製造了一大批管樂器,並把這種竹管樂器吹奏的取名為「舍少」。 終於冷倫把新樂器製造好了,用什麼來確定每個音的高度呢?他與請來的樂師們想啊想啊,後終於來想到了百鳥之中,鳳凰的啼叫聲最美,認為鳳凰的啼叫聲作為樂律的標准,才是最理想的。而這里又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昆侖山是鳳凰聚集的地方,冷倫每天早出晚歸,隨著鳳凰的啼叫選配樂律。鳳凰鳴叫著,冷倫附和著;鳳凰的啼叫千回百囀,冷倫的吹奏聲聲聲悠揚悅耳。終於,冷倫從中感情到了樂律變化的規律。他把音從低到高定為十二律,又叫十二音。這十二音,正是鳳的六種啼叫聲和凰的六種啼叫聲。從此,只要冷倫根據十二律來演奏,成群的鳳凰就會飛翔而至,翩翩起舞,出現了「鳳凰來儀」的空前盛況。 黃帝十分欣賞和佩服冷倫的工作,就封他最高樂官,負責全國的音樂創造、演出和樂器製造。 由此可見,中華遠古第一位偉大的、專職研究製作音樂的奠基人和創造者正是—冷倫!!

Ⅷ 音樂內容和創造

內容可以是你夢里的美好事物,也可以是你身邊的事物,等等、至於創造嘛!當然得看自己的風格咯!

Ⅸ 世界上第一首音樂是誰創造的

很多人願意聽音樂,更有人懂音樂,創作音樂,那麼,你知道世界上第一艘音樂是誰創造的嗎?

西方的音樂據說最早就是基督教音樂,但是是吸收了古希臘羅馬音樂的一些內容,這個意思就是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時代就有了音樂,至於是誰最先穿著的,不是很清楚,所以,對於西方音樂的源頭何在不大知道。

音樂的價值在於用心感受,當然第一個是很重要的,就如同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那是一個英雄。我們需要銘記,我們更要記住的是感動人心的好音樂,這些人的目的也是用心來創作,感動著你我。這就夠了,你說呢?

你覺得第一首音樂真的很重要嗎?

Ⅹ 怎麼創造音樂

一位博學的音樂家曾經說過,「你已經掌握了你所知道的所有理論、音階和內調式……把它容們都忘了吧!」確實是這樣,吉他上的那些知識是很有用的,但它們也只能把你帶到這里了。想想這么多年來你一直彈奏的東西,它們只起到練習的作用。如果你完成了所有準備工作,那麼現在就應該把它放到一邊,開始你掌握吉他的旅程。

准備好了嗎?那麼我們開始吧……

從現在起,你應該把自己當作一個藝術家,而不是吉他手。把你自己想像成一個畫家,吉他就是你的畫筆,吉他知識就是你的調色板,聽眾的耳朵就是你的畫布。畫家永遠都不會用那些吉他手彈琴的方式去畫畫。「讓我看看,我要畫這個圖案,並把它跟另一個圖案連到一起,然後用我的刷子弄一些很酷的東西,它將非常新穎,會讓所有人都張大了嘴巴!」

成為任意一類藝術家都要進入到靈魂,和你的作品一起生活、理解它,然後讓它像堤壩崩潰一樣傾泄而出。

給你提幾個問題:你知道怎樣才能不再去彈那些連復段、音階和調式,而進入旋律和感覺嗎?你如何表達你的憤怒、驚恐、悲傷和喜悅,並且把它們融入到一首歌曲中?為什麼有的音樂能夠強烈地改變我們的情緒呢?——由快樂變得內省、由傷感變得樂觀。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