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創造加特林

創造加特林

發布時間: 2021-01-21 15:09:05

❶ 男子100米世界紀錄是多少是誰創造

男子100米世界紀錄是9秒76
是美國短跑名將加特林創造的

❷ 加特林真能用手拿著打嗎

加特林是一種重型機槍一般是車載或機載。大力士是可以提動的,但是其高後座力和高頻率沖擊是人體不能承受的。

加特林一般指加特林機槍

加特林機槍是一種手動型多管旋轉機關槍。加特林機槍是由美國人理查·喬登·加特林(Richard Jordan Gatling,其人名一譯格林,故此槍也被譯作格林機槍或譯作蓋特機槍/機炮) 在1860年設計而成的,是在世界范圍內大規模第一支實用化的機槍。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前後,加特林機槍輸入中國,當時稱其為"格林炮"或"格林快炮"。50年代以後加特林原理首先被美國經重新改良後應用在槍械及小口徑航炮和防空炮上,使用該續射速普遍可以達到每分鍾每管1000發以上。

加特林的由來

1861年夏天,加特林開始設計構思轉管機槍,設計出每發子彈的連貫射擊,還包括了兩點轉管機槍所共有的設計特點聲明:一個提供鎖膛的內有擊針的圓柱旋轉體,與槍管一起旋轉;每根槍管都有獨立的擊針。這使得以後所有與加特林機槍相似的設計都不能再獲得專利

加特林的特點

優點是射速高,威力大,而且槍管交替工作的方式使它能保持較好的持續火力,主要缺點是體積、質量大,消耗能量多。加特林自動原理,即轉管發射原理,它利用一套傳動機構使數支槍管繞一個公共軸轉動,從而完成連續射擊。加特林機槍是機械式的,最初槍管轉動需要由人力轉動搖把,後來改進為由電動機或導出燃氣動力來完成。

總體評價

加特林轉管機槍從誕生之日起,工作原理就決定了其具有能連發射擊,火力猛等優點,但也存在重量大、機動性差等缺點。正如許多其它發明一樣,在軍用領域,加特林轉管機槍是「早產兒」——當時世界主流軍事思想還沒有為其誕生做好准備。1862年並不存在對轉管機槍的戰術需求,因為當時軍隊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將一挺機槍作為高效火力來使用,轉管機槍不能給人以深刻印象。而將機槍用在步兵進攻中作為近距離支援武器的思想,直到 1898 年才由美國陸軍進行了論證,甚至後來在日俄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各國陸軍都還經常採取大規模步兵集群沖鋒的戰術,可見知道20世紀初很多國家都還對機槍的威力不夠重視。更為不幸的是,就在加特林和其他的天才發明家們在不斷解決技術難題,努力完善各自發明的同時,也不自覺地為自己的發明創造掘好了墳墓——當手動武器發展到極致的時候,也就為自動武器的出現創造了成熟條件。

❸ 誰能把加特林機關槍詳細資料說說

加特林機槍——清軍最早裝備的機槍。加特林機槍是由美國人理查·喬登·加特林(Richard Jordan Gatling,一譯格林,故此槍也被譯作格林機槍或譯蓋特機槍/機炮) 在1860年代設計的手動型多管機關槍,是第一支實用化的機槍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前後,加特林機槍輸入中國,當時稱其為"格林炮"或"格林快炮"。加特林機槍是威力最大的槍,現經改良後每分鍾可發射3000發子彈。
製作由來
加特林本人和他的機槍
加特林本來是一個醫生,反倒一生致力於工程學。1861年美國內戰(南北戰爭)打響,加特林在醫院看到後送的死傷官兵真是太多了,除了戰場上的死傷外,很多士兵還死於疾病和營養不良。加特林認為要是能減少士兵的數量就能拯救數以千計的生命。加特林希望能發明一種槍,依靠兇猛的火力,一支槍能頂很多支步槍,讓一個士兵擁有很多士兵的戰鬥力(他的目標是一個士兵頂上一個連),從而減少戰場上士兵的人數,以達到減少戰爭傷亡的目的。後來他終於發明了這種機槍。
1861年夏天,加特林開始設計構思轉管機槍,當年年底就完成了機槍模型,並於次年進行了驗證。1862年11月月4日,加特林獲得轉管機槍的專利,除包括1862年加特林機槍模型的技術說明外,還包括了兩點轉管機槍所共有的設計特點聲明:一個提供鎖膛的內有擊針的圓柱旋轉體,與槍管一起旋轉;每根槍管都有獨立的擊針。這使得以後所有與加特林機槍相似的設計都不能再獲得專利。
機槍結構
1862型加特林轉管機槍有兩種不同結構。第一種使用的是獨立的鋼制彈膛(彈膛與槍管分離),它的尾部封閉並裝有撞擊火帽。射手通過搖動曲柄帶動沿圓周均勻排列的槍管旋轉,裝滿彈葯的彈膛從供彈料斗中進入到每根槍管後面的閉鎖槽中。當槍管轉到某個特定位置時,擊針將彈葯擊發。而槍管轉動到另一位置時,射擊後的彈膛退出機槍。彈膛可以重復使用,槍管旋轉一周可完成6發彈葯的裝填、擊發和退彈,每分鍾達到了200發的射速,但是存在火葯燃氣泄露等缺點。為解決這一難題,加特林使用了當時開發的獨立金屬彈殼彈葯。這種彈葯結構被後來所有機槍的設計者沿用。 加特林機槍
另一種結構使用的是0.58英寸口徑的銅質彈殼邊緣發火式彈葯。在克服如何使獨立的彈膛與槍膛同軸這一難題上,加特林使用了錐形槍膛,槍管後部直徑更大,使得彈丸進入槍管更加容易。但在解決裝填問題的同時,產生了一個更為嚴重的問題:由於槍膛直徑過大,彈頭在飛行過程中翻滾。於是加特林將獨立的彈膛與槍管合二為一,開發了性能有顯著改善的1865年模型,這個模型成為後來轉管武器的藍本。
由於種種原因,加特林轉管機槍在美國內戰期間並沒有得到有效應用,但他還是把全部精力用於轉管機槍的研製和改進工作中。1862型、1865型、1893型等十幾個型號的轉管機槍先後問世,口徑有0.30英寸、0.45英寸、0.58 英寸、1英寸、13毫米等,管數有6管、10管等,供彈具有料斗、彈夾、彈匣、彈鼓及彈帶等。即使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後期的轉管武器在技術上也已相當完善了。
歷史功過
19世紀末期,它是歐洲各國控制並擴張殖民地的重要武器;經過改進後的加特林機槍射速最高曾達到每分鍾1200發,這在1882年是個驚人的數字。但它也存在一個問題:它的最大弱點是射手在戰場上由於激動和殺紅了眼而不能控制自己,會發瘋似得把手柄轉動的越來越快,造成機槍卡殼或爆膛。
加特林轉管機槍從誕生之日起,工作原理就決定了其具有能連發射擊,火力猛等優點,但也存在重量大、機動性差等缺點。正如許多其它發明一樣,在軍用領域,加特林轉管機槍是「早產兒」——軍事思想還沒有為其誕生做好准備。
1862年並不存在對轉管機槍的戰術需求,因為當時軍隊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將一挺機槍作為大炮使用,轉管機槍不能給人以深刻印象。而將機槍用在步兵進攻中作為近距離支援武器的思想,直到 1898 年才由美國陸軍進行了論證。
更為不幸的是,就在加特林和其他的天才發明家們不斷解決技術難題,努力完善各自發明的同時,也不自覺地為自己的發明創造掘好了墳墓——為自動武器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從1884年開始,採用管退式、導氣式、自由槍機式和半自由槍機式等自動原理的自動武器陸續被發明。同這些單管自動武器相比,加特林轉管機槍的優勢不復存在,缺點卻更加明顯。當1903年理查德·喬丹·加特林的漫長生命走到盡頭的時候,多管手搖式轉管機槍已基本消失。世界上大部分軍隊轉而使用自動武器,如管退式馬克沁機槍,導氣式勃朗寧機槍和哈其開斯機槍。許多加特林機槍被當作廢銅爛鐵,徹底銷毀,另一些則湮沒在積滿灰塵的倉庫中,或被發掘利用在博物館、私人收藏館中進行展覽。這個原因很簡單,一是加特林機槍操作需要4個人,而馬克沁機槍只需要1個人便可以完成。二是射速,雖然每分鍾1200發已經很快,但是其他機槍例如馬克沁機槍,射速可達每分鍾600發。三是萬一在戰斗中卡殼,處理起來十分困難,而其他機槍在這方面完善的很好。
到了現代,又有人把它的原理應用在機炮上,以求得高射速;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國空軍使用的 20mm M61 「火神」(Vulcan)機炮。現在的加特林機槍和機炮,無非是把當時槍管旋轉的動力來源,由手動改為電動或者依靠後坐力來驅動槍管旋轉。前者成為外能源(美國使用的加特林機炮喜歡使用),後者為內能源(蘇聯喜歡用)。網上總是流傳著另一種被稱為「加特林機槍」的六管機槍,實際上那是美軍的m134速射機槍,和加特林機槍沒有直接的聯系。充其量也只能是一種拓展。
理查德-J-加特林,速射武器的發明者在南北戰爭初期,加特林研製的加特林機槍每分鍾可發射250次。現在新型加特林式速射武器快速射 擊時每分鍾可發射10000次(前蘇聯AK-630型機炮)。 然而機槍的發明者卻是一個和藹善良的人。他研製這種機槍的目的絕非為了暴力和毀滅。由於這種機槍一個人就能操縱,加特林希望這種武器能避免整隊整隊的戰士死於敵人的火力之下。經過30年的不斷改進,他將他的發明賣給了柯爾特槍械製造公司。
他不僅發明了機槍,他出生在一個農場,曾幫助爸爸設計了一種間棉苗機。後來在他經商時,他設計了一種螺旋槳,進而發明了一種播種水稻的機器。從那時起,他開始專門從事發明工作。在他去世之前,他是聖路易斯加特林發動機動力公司的領導人。他計劃向市場投放他設計的一種新式機動犁。 他的朋友在談到他時說,他是個研究者,也是個哲學家。他研究過醫學,能照料自己和家人的身體。雖然他的發明使他獲得相當可觀的金錢,但他在為西部地區修建鐵路投資時損失了許多錢。他也曾嘗過失敗的苦果,其中一次是最近的一次槍膛爆炸事故。爆炸的槍是他模仿克虜伯公司的槍製成的。他認為這次事故的原因是有人破壞。
特林自動原理,即左輪槍式轉膛發射原理,它利用一套傳動機構使數支槍管繞一個公共軸轉動,從而完成連續射擊。加特林機槍是機械式的,最初槍管轉動需要由人力轉動搖把,後來改進為由電動機來完成。其優點是射速高,威力大,而且槍管可加速冷卻,主要缺點是體積、質量大,消耗能量多。
轉管機槍(即速射機槍)與轉膛機槍的區別是:彈膛不動而槍管連續不斷地旋轉,這種槍的工作特點是每個發射管都有自己的閉鎖機構,分別依次完成進彈、閉鎖、擊發及拋殼等動作,一般採用電機驅動。轉管機槍的射速更高,並可通過改變電機的功率來調節射速;槍管高速旋轉可加速冷卻,另外由於槍是由外能源帶動,所以有較高的可靠性,不會因不發火而影響連續射擊。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重機槍 真正用於大規模實戰的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加特林機槍於1861年被發明,於1865年作了相應的改進,於1866年裝備給美國陸軍。加特林機槍可稱是現代機槍的先驅。19世紀,當金屬槍彈的發展逐漸成熟起來的時候,美國的發明家們開始了手動機槍的設計。不過,直到美國內戰時期,機槍才受到軍方重視。在這一時期內,相繼出現了令軍方感興趣的多管「萊普提」機槍、「巴特利」機槍和「克拉通」機槍。這些機槍的發明者不是槍械工或機械師,而是醫學博士理查德·喬丹·加特林。 加特林1818年出生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一個農場主的家庭。年輕的加特林除了天生喜歡琢磨農業問題外,還顯示出多方面的才能。17歲時,他就進行過各種不同的發明試驗,有時搞個船用螺旋槳,有時又搞台插秧機。為了使自己的設計得以成功,他需要錢。所以加特林不管什麼行當,有活就干。他當過錄事和行政秘書,干過種棉臨時工和收割莊稼的幫手,教過農民識字,最後去了聖·路易斯,在一家葯店當售貨員,並成了一名醫生。美國內戰爆發後,他在一家軍隊醫院服役。一次,他在醫治傷員時,腦子里閃過一個念頭:假如少數士兵使用速射武器,能夠對付一個步兵團,那麼己方就不會造成這么大的傷亡了。於是,加特林在1861年開始了多管機槍的設計,最初定名為「加特林連用速射武器」。 加特林機槍設計成功以後,一邊讓工廠試制,一邊寫信給美國總統、政治家和軍事家,並向全世界呼籲贊助,最終使研製的高額費用得到補償。加特林成功地感動了F·巴特勒將軍,使他購買了全部「加特林連用速射武器」。
1865年以後,加特林機槍由4管改為6管,到1867年~1868年增加又增加到了10管,並開始分發給美國的邊防部隊。1870年,英國政府經過對比試驗後,在英格蘭建廠生產加特林機槍。與此同時,沙俄政府也購買了加特林機槍,更名為戈洛夫機槍。
加特林發明的快速發射機槍在國外被廣泛使用 史料稱,俄、土戰爭中曾有8個連的俄軍使用加特林機槍,每連50挺。1879年的祖魯戰爭,英國軍隊藉助加特林機槍,主宰了戰場上的主動權。另一支英國海軍部隊開始在其船隻上安裝加特林機槍。直到十九世紀八九十年代,由於馬克沁機槍的問世,加特林機槍才被擠出戰爭的歷史舞台

❹ 「加特林」創造者竟是一名醫生,他到底是救人還是殺人

我個人認為是殺人,因為它的出現讓更多人丟了性命,戰爭是暴力的,因為有很多人會犧牲,但是戰爭也能激發人們創造出更多經典的武器,因此加特林就是在這種亂世中出現的經典武器之一,加特林雖然誕生已經有一百多年了,但至今仍然有很多國家青睞它的火力。

再後來,加特林也改良了它很多不完美的地方,改良以後的加特林甚至還可以直接安裝在戰機和戰車甚至是船艦上使用。但就是這個以美好初衷開始的加特林機槍,讓無數人的生命因為它而倒下了,這確實讓人有點難以置信。但無論怎麼說,加特林憑借自己強大的火力還是在機槍當中創造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❺ 軍械愛好者進 加特林詳解

加特林機槍——手動型多管旋轉機關槍。加特林機槍是由美國人理查·喬登·加特林(Richard Jordan Gatling,一譯格林,故此槍也被譯作格林機槍或譯作蓋特機槍/機炮) 在1861年設計而出的,是第一支實用化的機槍。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前後,加特林機槍輸入中國,當時稱其為"格林炮"或"格林快炮"。加特林機槍是威力最大的槍,現經改良後每分鍾可發射3000發子彈。

目錄

詳細介紹製作由來
機槍結構
歷史功過
各種型號美國的型號
相關游戲游戲簡介
游戲背景
配置要求
安裝運行
游戲截圖
游戲簡介
游戲截圖
詳細介紹
製作由來
加特林本人和他的機槍
加特林本來是一個醫生,反倒一生致力於工程學。1861年美國內戰(南北戰爭)打響,加特林在醫院看到後送的死傷官兵真是太多了,除了戰場上的死傷外,很多士兵還死於疾病和營養不良。加特林認為要是能減少士兵的數量就能拯救數以千計的生命。加特林希望能發明一種槍,依靠兇猛的火力,一支槍能頂很多支步槍,讓一個士兵擁有很多士兵的戰鬥力(他的目標是一個士兵頂上一個連),從而減少戰場上士兵的人數,以達到減少戰爭傷亡的目的。後來他終於發明了這種機槍。 1861年夏天,加特林開始設計構思轉管機槍,當年年底就完成了機槍模型,並於次年進行了驗證。1862年11月月4日,加特林獲得轉管機槍的專利,除包括1862年加特林機槍模型的技術說明外,還包括了兩點轉管機槍所共有的設計特點聲明:一個提供鎖膛的內有擊針的圓柱旋轉體,與槍管一起旋轉;每根槍管都有獨立的擊針。這使得以後所有與加特林機槍相似的設計都不能再獲得專利。
機槍結構
1862型加特林轉管機槍有兩種不同結構。第一種使用的是獨立的鋼制彈膛(彈膛與槍管分離),它的尾部封閉並裝有撞擊火帽。射手通過搖動曲柄帶動沿圓周均勻排列的槍管旋轉,裝滿彈葯的彈膛從供彈料斗中進入到每根槍管後面的閉鎖槽中。當槍管轉到某個特定位置時,擊針將彈葯擊發。而槍管轉動到另一位置時,射擊後的彈膛退出機槍。彈膛可以重復使用,槍管旋轉一周可完成6發彈葯的裝填、擊發和退彈,每分鍾達到了200發的射速,但是存在火葯燃氣泄露等缺點。為解決這一難題,加特林使用了當時開發的獨立金屬彈殼彈葯。這種彈葯結構被後來所有機槍的設計者沿用。另一種結構使用的是0.58英寸口徑的銅質彈殼邊緣發火式彈葯。在克服如何使獨立的彈膛與槍膛同軸這一難題上,加特林使用了錐形槍膛,槍管後部直徑更大,使得彈丸進入槍管更加容易。但在解決裝填問題的同時,產生了一個更為嚴重的問題:由於槍膛直徑過大,彈頭在飛行過程中翻滾。於是加特林將獨立的彈膛與槍管合二為一,開發了性能有顯著改善的1865年模型,這個模型成為後來轉管武器的藍本。 由於種種原因,加特林轉管機槍在美國內戰期間並沒有得到有效應用,但他還是把全部精力用於轉管機槍的研製和改進工作中。1862型、1865型、1893型等十幾個型號的轉管機槍先後問世,口徑有0.30英寸、0.45英寸、0.58 英寸、1英寸、13毫米等,管數有6管、10管等,供彈具有料斗、彈夾、彈匣、彈鼓及彈帶等。即使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後期的轉管武器在技術上也已相當完善了。
歷史功過
19世紀末期,它是歐洲各國控制並擴張殖民地的重要武器;經過改進後的加特林機槍射速最高曾達到每分鍾1200發,這在1882年是個驚人的數字。但它也存在一個問題:它的最大弱點是射手在戰場上由於激動和殺紅了眼而不能控制自己,會發瘋似得把手柄轉動的越來越快,造成機槍卡殼或爆膛。 加特林轉管機槍從誕生之日起,工作原理就決定了其具有能連發射擊,火力猛等優點,但也存在重量大、機動性差等缺點。正如許多其它發明一樣,在軍用領域,加特林轉管機槍是「早產兒」——軍事思想還沒有為其誕生做好准備。 1862年並不存在對轉管機槍的戰術需求,因為當時軍隊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將一挺機槍作為大炮使用,轉管機槍不能給人以深刻印象。而將機槍用在步兵進攻中作為近距離支援武器的思想,直到 1898 年才由美國陸軍進行了論證。 更為不幸的是,就在加特林和其他的天才發明家們不斷解決技術難題,努力完善各自發明的同時,也不自覺地為自己的發明創造掘好了墳墓——為自動武器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從1884年開始,採用管退式、導氣式、自由槍機式和半自由槍機式等自動原理的自動武器陸續被發明。同這些單管自動武器相比,加特林轉管機槍的優勢不復存在,缺點卻更加明顯。當1903年理查德·喬丹·加特林的漫長生命走到盡頭的時候,多管手搖式轉管機槍已基本消失。世界上大部分軍隊轉而使用自動武器,如管退式馬克沁機槍,導氣式勃朗寧機槍和哈其開斯機槍。許多加特林機槍被當作廢銅爛鐵,徹底銷毀,另一些則湮沒在積滿灰塵的倉庫中,或被發掘利用在博物館、私人收藏館中進行展覽。這個原因很簡單,一是加特林機槍操作需要4個人,而馬克沁機槍只需要1個人便可以完成。二是射速,雖然每分鍾1200發已經很快,但是其他機槍例如馬克沁機槍,射速可達每分鍾600發。三是萬一在戰斗中卡殼,處理起來十分困難,而其他機槍在這方面完善的很好。 到了現代,又有人把它的原理應用在機炮上,以求得高射速;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國空軍使用的 20mm M61 「火神」(Vulcan)機炮。現在的加特林機槍和機炮,無非是把當時槍管旋轉的動力來源,由手動改為電動或者依靠後坐力來驅動槍管旋轉。前者成為外能源(美國使用的加特林機炮喜歡使用),後者為內能源(蘇聯喜歡用)。網上總是流傳著另一種被稱為「加特林機槍」的六管機槍,實際上那是美軍的m134速射機槍,和加特林機槍沒有直接的聯系。充其量也只能是一種拓展。 理查德-J-加特林,速射武器的發明者在南北戰爭初期,加特林研製的加特林機槍每分鍾可發射250次。現在新型加特林式速射武器快速射 擊時每分鍾可發射10000次(前蘇聯AK-630型機炮)。然而機槍的發明者卻是一個和藹善良的人。他研製這種機槍的目的絕非為了暴力和毀滅。由於這種機槍一個人就能操縱,加特林希望這種武器能避免整隊整隊的戰士死於敵人的火力之下。經過30年的不斷改進,他將他的發明賣給了柯爾特槍械製造公司。 他不僅發明了機槍,他出生在一個農場,曾幫助爸爸設計了一種間棉苗機。後來在他經商時,他設計了一種螺旋槳,進而發明了一種播種水稻的機器。從那時起,他開始專門從事發明工作。在他去世之前,他是聖路易斯加特林發動機動力公司的領導人。他計劃向市場投放他設計的一種新式機動犁。 他的朋友在談到他時說,他是個研究者,也是個哲學家。他研究過醫學,能照料自己和家人的身體。雖然他的發明使他獲得相當可觀的金錢,但他在為西部地區修建鐵路投資時損失了許多錢。他也曾嘗過失敗的苦果,其中一次是最近的一次槍膛爆炸事故。爆炸的槍是他模仿克虜伯公司的槍製成的。他認為這次事故的原因是有人破壞。 特林自動原理,即左輪槍式轉膛發射原理,它利用一套傳動機構使數支槍管繞一個公共軸轉動,從而完成連續射擊。加特林機槍是機械式的,最初槍管轉動需要由人力轉動搖把,後來改進為由電動機來完成。其優點是射速高,威力大,而且槍管可加速冷卻,主要缺點是體積、質量大,消耗能量多。 轉管機槍(即速射機槍)與轉膛機槍的區別是:彈膛不動而槍管連續不斷地旋轉,這種槍的工作特點是每個發射管都有自己的閉鎖機構,分別依次完成進彈、閉鎖、擊發及拋殼等動作,一般採用電機驅動。轉管機槍的射速更高,並可通過改變電機的功率來調節射速;槍管高速旋轉可加速冷卻,另外由於槍是由外能源帶動,所以有較高的可靠性,不會因不發火而影響連續射擊。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重機槍 真正用於大規模實戰的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加特林機槍於1861年被發明,於1865年作了相應的改進,於1866年裝備給美國陸軍。加特林機槍可稱是現代機槍的先驅。19世紀,當金屬槍彈的發展逐漸成熟起來的時候,美國的發明家們開始了手動機槍的設計。不過,直到美國內戰時期,機槍才受到軍方重視。在這一時期內,相繼出現了令軍方感興趣的多管「萊普提」機槍、「巴特利」機槍和「克拉通」機槍。這些機槍的發明者不是槍械工或機械師,而是醫學博士理查德·喬丹·加特林。 加特林1818年出生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一個農場主的家庭。年輕的加特林除了天生喜歡琢磨農業問題外,還顯示出多方面的才能。17歲時,他就進行過各種不同的發明試驗,有時搞個船用螺旋槳,有時又搞台插秧機。為了使自己的設計得以成功,他需要錢。所以加特林不管什麼行當,有活就干。他當過錄事和行政秘書,干過種棉臨時工和收割莊稼的幫手,教過農民識字,最後去了聖·路易斯,在一家葯店當售貨員,並成了一名醫生。美國內戰爆發後,他在一家軍隊醫院服役。一次,他在醫治傷員時,腦子里閃過一個念頭:假如少數士兵使用速射武器,能夠對付一個步兵團,那麼己方就不會造成這么大的傷亡了。於是,加特林在1861年開始了多管機槍的設計,最初定名為「加特林連用速射武器」。 加特林機槍設計成功以後,一邊讓工廠試制,一邊寫信給美國總統、政治家和軍事家,並向全世界呼籲贊助,最終使研製的高額費用得到補償。加特林成功地感動了F·巴特勒將軍,使他購買了全部「加特林連用速射武器」。 1865年以後,加特林機槍由4管改為6管,到1867年~1868年增加又增加到了10管,並開始分發給美國的邊防部隊。1870年,英國政府經過對比試驗後,在英格蘭建廠生產加特林機槍。與此同時,沙俄政府也購買了加特林機槍,更名為戈洛夫機槍。 加特林發明的快速發射機槍在國外被廣泛使用 史料稱,俄、土戰爭中曾有8個連的俄軍使用加特林機槍,每連50挺。1879年的祖魯戰爭,英國軍隊藉助加特林機槍,主宰了戰場上的主動權。另一支英國海軍部隊開始在其船隻上安裝加特林機槍。直到十九世紀八九十年代,由於馬克沁機槍的問世,加特林機槍才被擠出戰爭的歷史舞台。
各種型號
美國的型號
現代的加特林機槍主要出現在20世紀40~50年代,但已經不是古老的手搖發射了,改用電動機或者液壓馬M61「火神」機槍
達驅動,最大射速達到6000~10000發/分。 M61型 20-mm"火神"機關炮(1959年) 這一系列最初的是 M61型 20-mm"火神"機關炮(1959年),F-14,F15,F-16,F/A-18等著名戰斗機都是使用"火神"炮. 液壓驅動,電擊發,採用無鏈供彈系統,最大射速6000發/分. GAU-4型(陸軍編號 M130) M61有一種導氣式原理的 GAU-4型(陸軍編號 M130),由於增加了導氣機構,槍身重量比 M61型重約4.5kg,但不需要驅動馬達,總體重量要輕約20kg。 M134型 Minigun 7.62-mm 6管機槍 M134型 Minigun 7.62-mm 6管機槍(1963年,空軍編號GAU-2,海軍編號Mk 25 Mod 0). 電力驅動,射速為每分鍾 4000發(高速)或2000發(低速). 主要安裝在各種直升機艙門. 主要是因為越戰期間,美軍發現直升機很容易遭到 RPG火箭筒等輕武器的襲擊,M134就是用來趕蒼蠅的. 電影中悍匪手持的 M134,射速不超過1800發/分,甚至有時只有250發/ 分,為的是減低後坐力。 M197型 20-mm機關炮加特林機槍
M197型 20-mm機關炮(1967年),M61型的輕量版,只有3管且射速為750~1000發/分。主要裝備 AH-1"眼鏡蛇"等型號直升機. XM214 Microgun 5.56-mm機槍 XM214 Microgun 5.56-mm機槍,20世紀70年代,6管,步槍口徑,根據電機大小的不同,射速從400~10000發/分不等. 攜帶1000發實彈時全重 38.5kg,長104cm. GAU-8型 30-mm"復仇者" GAU-8型 30-mm"復仇者" 7管機關炮(1977年),主要搭載於"雷電"A-10戰機,射速約4000發/分。主要用於反坦克,火力兇猛。 GAU-19型 12.7-mm機槍 GAU-19型 12.7-mm機槍(1983年),最初為 6管,標准型為 3管. 射速1000~2000發/分,主要供地面車輛使用.加特林機槍
。 以上是機槍/炮的原始型號,還有其他衍生出來的機炮吊艙型號,車載型號等。 蘇聯的型號 ГШГ-7.62機槍(GShG-7.62 ) ГШГ-7.62機槍(GShG-7.62 )(俄羅斯聯邦國防部導彈與火炮司索引號:9-А-622)20世紀60年代,口徑7.62x54mmR,4管,導氣式原理,射速 6000發/分。 由前蘇聯KBP儀器設計局設計和生產,類似的槍械是M134「迷你炮」機槍,發射7.62 × 54毫米R子彈。目前它只是使用於機槍萊艙(例如GUV-8700)和Ka-29「卡莫夫」直升機的原型機的可轉動型支架上。 ГШ-6-23機關炮(GSh-6-23) ГШ-6-23機關炮(GSh-6-23),口徑23x115mm,6管,導氣式原理,電控擊發,射速10000發/分,主要裝備蘇-15,蘇-24,米格-31等戰機加特林機槍
據說還有ГШГ-5.45機槍,步槍口徑,未有確切資料。

❻ 加特林機槍是什麼時候變成非手搖式的。

一戰前手搖加特林就被淘汰了,另外其實自動機槍同樣需要4-6人的小組,馬克沁回最多的我聽說要10個人答... 加特林再次出現就是電動馬達取代了手搖,已經是越戰前後了...之後多用於航炮等不追求精度但要求射速的場景

❼ 求生之路2如何用秘籍創造重機槍

打開控制台輸入Sv_Cheats 1,再輸入give rifle_m60 就能調出來M60手持式重機槍了。

只有犧牲或者消逝或者更高級的版本才可以調出來,普通的不行~

❽ 迷你世界加特林怎麼做

迷你世界加特林怎麼做 迷你世界加特林用法,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想知道關於迷版你世界加特權林怎麼做 迷你世界加特林用法的信息,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下面小編帶給大家有關迷你世界加特林怎麼做 迷你世界加特林用法詳情,一起來看看吧~

迷你世界加特林怎麼做?加特林怎麼用?噠噠噠,冒藍光的加特林終於研發出來了,那麼加特林要怎麼用呢,一起來看迷你世界加特林怎麼用詳細攻略吧!

加特林重機槍是0.19.0.2版本中新增加在創造模式中的槍械。

本次版本更新時間如下:

電腦版更新時間 :8月17日周四上午10點~12點期間;

安卓版更新時間 :8月16晚大概21點~22點更新(具體時間以游戲更新為准);

蘋果版更新時間待定 ,更新時間若確定,簾子會第一時間告訴大家!

迷你世界:【安卓版下載】【蘋果版下載】

笨重的加特林有著射速快,彈葯充足的優勢。但是強大的後坐力會導致精準度大大下降。

看起來很吸引人的加特林,不知道有沒有吸引到你呢,反正小編已經迫不及待想要體驗這把重機槍啦!

❾ 製造槍械需要什麼設備

從16世紀末至19世紀中葉,在將近250年時間中,歐洲各國軍隊裝備的都是前裝滑膛槍。自19世紀初葉開始,在新冶金學、彈道學和金屬加工技術的基礎上,槍械技術有了重大發展,擊針後裝線膛槍逐步取代了前裝滑膛槍,世界進入了近代槍械時期。[這一時期槍械的進步,首先表現在來復槍的改進上。1776年,英國的弗格森在後膛槍的基礎上發明了來復槍。由於重新設計了槍栓,在槍膛內刻上螺旋形的紋路即來復線,並裝上了標尺,因而使子彈飛行的穩定性「、射程、穿透力和命中率都有了很大提高,但由於這種槍造價比較高,發射時每顆子彈都必須用木棍敲到槍管里去,使得裝彈很費時間;發射速度慢,結果直到19世紀,在歐洲國家的部隊中還只是有選擇地配備給少數人。19世紀初,英國步兵最先對來復槍進行了改進,採用次口徑子彈,子彈不嵌進膛線,使原來發射速率慢的缺點得到克服,於是來復槍被更多地用采裝備部隊。到1823年,英國軍隊來復槍的訂貨量已達到1萬枝。l835年,普魯士人道賴澤發明了擊針後裝槍。同前裝槍相比,這種槍增設了閉鎖機(亦稱槍機或槍門)。閉鎖機的機頭與槍筒尾部密接,在射擊時使火葯氣體不能向後面泄漏,這樣就可以增大彈丸的活力和初速,提高命中精度和侵徹力。
19世紀在槍械技術方面帶有革命性的改進,是火帽和圓錐形子彈的發明與應用。1807年,蘇格蘭牧師亞歷山大·福賽思在研究雷酸汞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明了雷汞。這種雷汞用錘一擊即可爆炸,爆炸時火星通過火門引燃槍管中的發射葯。1814年出現了用這種雷汞製造的火帽,起初是以扶、錫為材料,後來改用銅。1840至1842年,這種火帽被裝於槍、炮中,從此便成為點燃發射葯的基本裝置。火帽的發明,使步槍成為在任何氣候下都可以便用的武器,而且大大減少了不發火的情況。在此之前,隧發槍大約每射擊7發子彈便瞎火一發;火帽應用後,則降低為約200發才出現一發。
火帽的發明,推動了子彈的革新。開始,火帽是與子彈分開的,使用時將火帽安裝在武器擊錘下面的火門上。1823年,英國的諾頓上尉設計了一種圓錐形子彈。這種子彈有一個中空的彈底,發射時它可以自動膨脹,封住槍膛,但英國政府沒有採用。1849年,法國人米尼在此基礎上設計了一種米尼式子彈,隨即,法國、美國也幾乎同時造出了第一批完整的子彈。這種子彈將火帽與彈殼、彈頭合為一體,彈殼為特製銅等軟硬適度的金屬製成,且有爆炸復合裝置加以保護,通過槍門上的撞針撞擊發火。圓錐形子彈發明前,來復槍由於裝葯困難,射擊速度比滑膛槍慢。新發明的子彈形體較小,不僅便於射手用各種姿勢迅速裝填,每分鍾可發射6至7發;而且由於射擊後彈頭體積膨脹,緊嵌入槍管的來復線中,獲得很大的旋轉速度,加上空氣阻力小,從而大大提高了來復槍的射擊精度,增大了射程。有人曾經對當時的滑膛槍與來復槍的射擊效果做過試驗,結果表明:在200步距離處射擊,前者所費子彈相當於後者的2倍,300步處為5倍,400步處至少lo倍。超過400步射擊距離,滑膛槍已完全失效,而來復槍在800碼處還可射擊較大的目標;在1000碼處,彈丸還有足夠的末端能量,可穿透4英寸厚的軟質松木板。因此,有人說,與當時的其它輕武器或冷兵器相比,每個握有來復槍的士兵等於擁有一門可達同樣有效射程和最大威力的火炮。正因
為如此,精度高、射程遠的來復槍也就最終替代了精度差、射程近的滑膛槍,成為步兵的基本武器。有的軍事評堆家認為,在1850年至1860年間發明的來復槍和圓錐形子彈,與這前後出現的任何新武器技術相比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