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散打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散打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發布時間: 2021-01-21 02:59:03

⑴ 散打到底的起源是

樓上說的散手抄,其實並不同於襲現在的散打,散手是中國武術套路拆解的技擊動作,武協的人員以前對於這種拆解嘗試過很多方案,但都沒有成功,不是殺傷性太強傷害參賽運動員,就是沒有觀賞性觀眾不愛看不利推廣

後來改啊改啊,就直接採取了西方搏擊擂台的踢打技術,再加上一些戴著拳套的摔法,其實是有點不倫不類的,但觀眾愛看,所以就定下來這么一種形式,在上世紀90年代,業內有些人對於這種擂台形式還是有散手這種叫法,但到現在,就只叫散打不叫散手了,因為分化大了,練武術的基本都認為散打與散手現在有本質的區別,散打沒有了中國武術的特點

但是散打還是中國人整出來的一個格鬥體系,所以寬容的來講,說是中國的武術並不過份,而嚴格來說,散打只是體委推廣武術擂台競技化失敗的產物罷了,雖然現在挺多電視觀眾挺喜歡看的,現在體委還是在不斷的嘗試武術競技化,比如武林大會,什麼wma,武林大會看大家的口碑算是毀了,就看新東西成不成了

⑵ 散打是有誰發明

散打又稱為散手,在中國歷代有許多種稱謂,如相搏、手搏、白打、對拆、技擊等。由於多種對抗都採用擂台的形式,因此在中國民間還有「打擂台」之稱。然而,現在的散打與傳統的散打有著本質的區別。 現在的散打是兩人按照一定的規則,運用武術中的踢、打、摔和防守等方法,進行徒手對抗的現代體育競技項目,它是中國武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武術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套路演練形式,一種是格鬥對抗形式。散打就是格鬥對抗形式的一種。 1979年,隨著中國武術熱的再度興起,中國體委按照競技體育模式,首先在浙江省體委、北京體育學院和武漢體育學院進行了武術對抗性項目的試點訓練,並於同年5月在廣西南寧舉行的全國武術觀摩交流大會上做了首次匯報表演。同年,又進行了幾次比賽。1982年制定了《散打比賽規則》,1987年,散打被國家體委批准為正式比賽項目,並設「團體錦標賽」和「個人錦標賽」賽制。 現在武術散打對傳統技擊術進行歸納、整理,舍棄它們的具體形態,找出其中帶有共性的規律,即把中國各拳種門派的拳法、腿法通過規整,總結出它們的基本運動形式,經過高度抽象,確立進攻技術具有兩種運動形式:一種是直線型方法,另一種是弧線型方法。拳法以沖、摜、抄、鞭,腿法以蹬、踹、掃、擺、勾為內容,摔法則根據「快摔」的要求和「無把」的特點,主要把握「破壞重心」和「掄圈」的要點,創造出「接招摔」和「夾打摔」的方法。同時,防守技術也劃分為「接觸式防守」和「不接觸式防守」兩種。 散打從比賽形式上採用了中國傳統的「打擂台」的方式,一方掉擂出局即為輸方。在競賽方法上採用三局兩勝制,先贏兩局者即為贏家。2000年首屆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在湖南長沙市舉行,湖南衛視對賽事作了全程報道,這是中國武術散打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中國武術散打進入了專業賽制的時期。眾多散打高手登台競技,當年的散打王是來自解放軍體院的「劈腿王」柳海龍。2001年3月27日,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在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中國武術協會散打館拉開帷幕,比賽的直播工作在2000年湖南衛視現場直播的基礎上,採取國內各地方與國外電視台同步直播的形式進行。從2001年2月15日開始,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體育報、北京電視台、北京有線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等全國180多家媒體對賽事的籌備情況進行了跟蹤報道,引起了社會各界對2001年散打王爭霸賽的廣泛關注。通過2000年一年來的比賽,散打王爭霸賽已經在體育界、武術界尤其是散打專業隊中得到了普遍認同,廣大教練員、運動員參加散打王爭霸賽的熱情空前高漲。2001年,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的報名工作業已於2月10日截止,報名隊由2000年的25支增加到40多支,報名人數由117名增加到200多名,其中很多是國內、國際比賽的冠軍。由於報名人數的大幅度增加,比賽採用單循環淘汰制。 2001年的散打王爭霸賽以北京為主賽區,在全國各大重點城市輪回比賽的形式進行比賽,這場賽事給越來越多的人帶去新的驚喜。2001年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在整體燈光、音響、舞台包裝、武舞表演比2000年更精彩,更具有觀賞性和娛樂性,這是競技體育、時尚文化和影視藝術的完美結合,是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的新的里程碑。2001年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在競賽組織方面的最大突破是邀請外國選手正式組隊參加常規比賽。這標志著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的國際化理念將由設想變成為現實。2001年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將分為資格晉級賽、八強賽、半決賽、決賽(各級別冠軍賽)、總決賽(王者爭霸賽)、超級散打王爭霸賽等六個階段進行比賽。當年的散打王是來自北體大的「白眉大俠」「鞭腿王」苑玉寶。

⑶ 空手道,柔道,跆拳道,自由搏擊,散打分別是什麼個意思,分別由哪個國家發明的哪種最厲害

空手道,是由距今五百年前的古老格鬥術和中國傳入日本的拳法揉合而成的。那時,在硫球上層階級間,暗中參考中國的拳法創出了獨特的唐手,即最初的'空手道'。 而在'唐手'之前,已有'那裏手'和'首裏手'兩種名稱是根據地域分別的,成為現今空手道各流派的淵源。

空手道 (からてどう / Karate )是一種發祥自琉球的武術。空手道原稱作唐手,含有「源自中國的武術」的意思。空手道源於中國古時候的少林武術,但這種講法沒有確切的法律根據。

柔道(judo)在日語中是「柔之道」的意思。就是「溫柔的方式」。柔道部分起源於一種古代日本武士空手搏鬥的技術:柔術。柔道通過把對手摔倒在地而贏得比賽,它是奧運會比賽中唯一的允許使用窒息或扭脫關節等手段來制服對手的項目。柔道是一種對抗性很強的競技運動,它強調選手對技巧掌握的嫻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對比。

柔道運動是嘉納治五郎在19世紀80年代創立的,並且在1964年東京奧運會上成為奧運會比賽項目。當時日本作為奧運會主辦國可以增設一項比賽項目,於是日本選擇了柔道。東京奧運會只設4個級別的比賽,日本選手奪得了其中的三枚金牌。

但是在無差別級比賽中,身高1米98的荷蘭選手安東·格辛克,在日本武道館15000名觀眾面前,擊敗了連續三屆的日本冠軍Kaminaga Akio,並且在復活賽中再度將其擊敗,從而打破了日本柔道高手能夠戰勝任何對手的論調。

柔道比賽要求選手對對手的四肢、脖子作出「鎖臂」、「扼頸」等動作,將對手扔倒或壓制在地,直到對手認輸或清楚地將對手扔倒在地,方可取得勝利。

跆拳道(韓文:태권도 英文:TAEKWONDO)是朝鮮半島民間技擊術,是一項運用手腳技術進行搏擊格鬥的韓國民族傳統的體育項目。它由品勢(拳套)、搏擊、功力檢驗三部分內容組成。跆拳道是在日本空手道的基礎上,創新與發展起來的一門獨特武術,具有較高的防身自衛及強壯體魄的實用價值。它通過競賽、品勢和功力檢測等運動形式,使練習者增強體質,掌握技術,並培養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

自由搏擊,又稱國際自由搏擊,歐美全接觸自由空手道等,它不拘泥於任何固定的套路招式,而是提倡在實戰中根據戰況自由發揮,靈活施展拳、腳、肘、膝和摔跌等各種立體技術,長短兼備,全面施展,以最終擊倒或戰勝對手為目的。「告訴我基本原理,我將得出適合我自身的獨特的技法。」這就是自由搏擊拳學理念的最佳概括表達。在此思想指導下,經過數十年的實踐和取長補短,自由搏擊已然形成完美的理論和技戰術體系以及競賽規則辦法。在國際武壇百舸爭流的情況下,以其鮮明的特色和實戰功能,在國際武壇上戰據了重要的一席。自由搏擊技術是簡捷的,但也是實效的,它的技術體系在不斷地充實和完善,只要是在踢、打、摔、拿的范圍中,經實踐證明可行就被採用。

自由搏擊於60年代發端於歐美,以美國為主要起源和發展中心,在西方文化環境影響下,在全球文化、經濟等大范圍交流碰撞和開放融合的歷史背景中,逐漸孕育並發展壯大起來,是一種沒有套路、沒有宗派,強調個性風格,以實戰求勝為主旨的西方自由式全接觸徒手攻防搏擊術。自由搏擊兼容並蓄了東方中國武術、日本空手道、柔道、劍道,韓國跆拳道,泰國拳,以及西方拳擊和摔跤文字等武道的精華,是現代東西方武道文化和技藝的最佳結合產物,是當今世界武壇獨樹一幟,高度科學化和藝術化的先進實戰武道,體現了人類武道融匯的成果和結晶。

自由搏擊以競賽的商業化、職業化程度高,開放性好而著稱,幾乎所有國際自由搏擊比賽中都採用「無限制自由比賽」的方法,不限制參賽選手的資格,在規則上與泰式比賽規則類似,比賽雙方均赤裸上身(或著短袖衫、背心),下穿長褲,手戴拳套,腳穿護具(或不穿),進行全接觸搏擊比賽。因此,自由搏擊賽事往往異常緊張和激烈,非常吸引拳迷和觀眾,對自由搏擊選手的技戰術水平、戰斗意志、體能、抗擊力等整體搏擊能力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而且,自由搏擊打破宗派界限,凡承認其競賽規則的團體或個人,均可參加自由搏擊比賽,這在客觀上為世界各種流派武術的交流以及自由搏擊技術體系的檢驗和完善提供了條件。因此,自由搏擊賽制被國際武壇視為武道搏擊的終極模式,並看作是真實體驗武道優劣和選手真正實力的唯一公平方式,這樣自由搏擊競賽規則就成了國際武道競技的流行和公認標准。

散打:體育運動項目之一,雙方按照規則,利用踢、打、摔等攻防戰術進行徒手搏擊、對抗。是中國傳統武術的擂台形式,也是中國武協為了使武術能夠與現代體育運動相適應所整理而成。
武術劃分為散打和套路。
散打也叫散手,古時稱之為相搏、手搏、技擊等,是從傳統的武術套路中分解出來的實戰技術。1979年散手在我國成為競技的比賽項目。在80厘米高,8米見方的擂台上進行比賽。散手比賽允許使用踢、打、摔等各種武術流派中的技法,不允許使用擒拿,不許攻擊喉、襠等要害部位;運動員分體重、穿護具在相同的條件下平等競爭。在對敵斗爭中這些界限就沒有了,軍警對敵斗爭就專尋對手的要害部位擊打。使用的招法也比較兇狠,殺傷力較大。

散打是中華武術的精華,是具有獨特民族風格的體育項目,多年來在民間流傳發展,深受人民喜愛。散打起源與發展,是和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同步。它從先輩的生產勞動,生存斗爭緣起,但又服務於此,演化至今成為華夏民族燦爛文化遺產中的瑰寶。原始社會人類為了爭取自下而上、獵取食物,長期與野獸搏鬥,學會了與野獸搏鬥所使用的不同方法。如:拳打、腳踢、抱摔等簡單的散打技術,並學會了一些野獸獵取食物的本領,如:貓撲、狗閃、虎跳、鷹翻等。

散打具有很大的攻防作用,有攻必有防,攻防是一對矛盾體,在散打中雙方總想辦法擊中對手,而不被對手擊中,運動員總是在這種條件下進行訓練的。經過長期訓練運動員掌握了散打技術,遇敵而不慌,與敵方突然襲擊的一瞬間能迅速地做出相應的防守和防反動作。在激烈的打鬥中擊中沒有經過散打訓練的人較為容易,同時也能防守對方的一些進攻,即使被對方擊,抗擊能力也比一般人強。婦女掌握幾種散打技術,對防身更有好處,因為婦女因其固的生理特點,又容易受惡人欺凌、受邪惡威脅,婦女在與歹徒搏鬥的關鍵時刻突然使用擒拿或攻擊歹徒要害處能化險為夷脫離險境。公安人員和武警戰士、保衛人員等掌握一些散打技術,對保衛人員生命安全,維護國家財產,打擊犯罪分子,對他們使用鐵的手腕能起到圈套的作用。散打是一項對抗性很強的運動,練習散打能培養機智、頑強、勇敢、靈活、果斷等意志品質。至於強身健體,凡是參加散打運動的人都能體會到,散打運動員的強健體魄是從散打訓練中得到的。

個人認為,散打最厲害,其次為自由搏擊!

⑷ 散打的創始人是

散打的創始人是梅惠志,梅惠志先生不僅是散手運動的推廣人,也是將傳統武內術同現代搏擊結合大膽的嘗試容者。他同他的學生曾多次同傳統武術進行過交手比試,對傳統武術有著較為深刻的認識。

80年代初,國家體委在北京體院和武漢體院開始試點開展散手運動,在北京什剎海有一批武術的拓荒者,為散手運動的普及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在這群人中,值得一提的就是被譽為北京散打第一人的梅惠志先生,在他的培養下,北京涌現出像:張新正、杜振高、馬海松、李京華、陳順強、楊廣軍、張力華、特學剛、李瑞東等幾代優秀的散打運動員。

(4)散打是哪個國家發明的擴展閱讀:

中國功夫,源遠流長,不僅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博大精深,更因其濃厚的神秘色彩而為中外所矚目,亦因一代巨星李小龍的一系列動作電影,大放異彩、風行全球。裡面所展露的中國拳腳功夫,更受到國際間高度的重視,將Kung Fu(功夫)一詞寫入了英文詞典。

⑸ 散打是誰發明的

王子平老師把散手進一步改編成三黃炮錘
後人在三黃炮錘的基礎上再加入一些動作形成今天的散打。
----出自於1989年第9期《武林》

⑹ 散打是哪個國家創立的

散打是中國創立的。
武術徒手格鬥形式的名稱,在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中,記載於文字流傳於民間的叫法不少。古稱相搏、手搏、卞、弁、白打等等由於以徒手相搏相角的形式在檯子上進行,故俗稱「打擂台」。民國時期,始將武術徒手格鬥稱為「散手」,在民間得到廣泛使用,並沿用至今。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79年開始試點比賽之後,一直存在著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散手」這個名稱,尊重了歷史的沿革,是自然而合乎情理的。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散手」這個名稱不準確,不好理解,應該改為「散打」。武術徒手對抗比賽試驗的反復實踐過程所反映出來的表象,在人們的頭腦里逐漸形成了反映這種事物的概念。人們在口頭語言、文字記載、媒體報道中開始越來越多地使用「散打」這一名詞術語。「散打」概念中的「散」字就是表示散手、散著(招)、拆手、招術的意思;「打」字表示運用這些方法進行格鬥較量的性質和用途。這兩個具有不同含義的字組合在一起,不僅能夠從字面上比較全面地反映事物表象及其本質屬性,見其詞、名其意,而且通俗易懂,符合人們的語言習慣。因此,中國武術協會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從1998年開始在正式的比賽和交往中,推廣使用「散打」一詞,並逐漸規范統一。

⑺ 散打是哪個國家發明是

散打起源於中國

⑻ 誰發明了散打

散打又稱為散手,在中國歷代有許多種稱謂,如相搏、手搏、白打、對拆、技擊等。由於多種對抗都採用擂台的形式,因此在中國民間還有「打擂台」之稱。然而,現在的散打與傳統的散打有著本質的區別。 現在的散打是兩人按照一定的規則,運用武術中的踢、打、摔和防守等方法,進行徒手對抗的現代體育競技項目,它是中國武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武術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套路演練形式,一種是格鬥對抗形式。散打就是格鬥對抗形式的一種。 1979年,隨著中國武術熱的再度興起,中國體委按照競技體育模式,首先在浙江省體委、北京體育學院和武漢體育學院進行了武術對抗性項目的試點訓練,並於同年5月在廣西南寧舉行的全國武術觀摩交流大會上做了首次匯報表演。同年,又進行了幾次比賽。1982年制定了《散打比賽規則》,1987年,散打被國家體委批准為正式比賽項目,並設「團體錦標賽」和「個人錦標賽」賽制。 現在武術散打對傳統技擊術進行歸納、整理,舍棄它們的具體形態,找出其中帶有共性的規律,即把中國各拳種門派的拳法、腿法通過規整,總結出它們的基本運動形式,經過高度抽象,確立進攻技術具有兩種運動形式:一種是直線型方法,另一種是弧線型方法。拳法以沖、摜、抄、鞭,腿法以蹬、踹、掃、擺、勾為內容,摔法則根據「快摔」的要求和「無把」的特點,主要把握「破壞重心」和「掄圈」的要點,創造出「接招摔」和「夾打摔」的方法。同時,防守技術也劃分為「接觸式防守」和「不接觸式防守」兩種。 散打從比賽形式上採用了中國傳統的「打擂台」的方式,一方掉擂出局即為輸方。在競賽方法上採用三局兩勝制,先贏兩局者即為贏家。2000年首屆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在湖南長沙市舉行,湖南衛視對賽事作了全程報道,這是中國武術散打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中國武術散打進入了專業賽制的時期。眾多散打高手登台競技,當年的散打王是來自解放軍體院的「劈腿王」柳海龍。2001年3月27日,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在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中國武術協會散打館拉開帷幕,比賽的直播工作在2000年湖南衛視現場直播的基礎上,採取國內各地方與國外電視台同步直播的形式進行。從2001年2月15日開始,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體育報、北京電視台、北京有線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等全國180多家媒體對賽事的籌備情況進行了跟蹤報道,引起了社會各界對2001年散打王爭霸賽的廣泛關注。 通過2000年一年來的比賽,散打王爭霸賽已經在體育界、武術界尤其是散打專業隊中得到了普遍認同,廣大教練員、運動員參加散打王爭霸賽的熱情空前高漲。2001年,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的報名工作業已於2月10日截止,報名隊由2000年的25支增加到40多支,報名人數由117名增加到200多名,其中很多是國內、國際比賽的冠軍。由於報名人數的大幅度增加,比賽採用單循環淘汰制。 2001年的散打王爭霸賽以北京為主賽區,在全國各大重點城市輪回比賽的形式進行比賽,這場賽事給越來越多的人帶去新的驚喜。2001年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在整體燈光、音響、舞台包裝、武舞表演比2000年更精彩,更具有觀賞性和娛樂性,這是競技體育、時尚文化和影視藝術的完美結合,是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的新的里程碑。2001年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在競賽組織方面的最大突破是邀請外國選手正式組隊參加常規比賽。這標志著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的國際化理念將由設想變成為現實。2001年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將分為資格晉級賽、八強賽、半決賽、決賽(各級別冠軍賽)、總決賽(王者爭霸賽)、超級散打王爭霸賽等六個階段進行比賽。當年的散打王是來自北體大的「白眉大俠」「鞭腿王」苑玉寶。
滿意請採納

⑼ 散打是那個國家發明的

哥們記住了,散打是中國發明的。 具體過程記不得啊,大概就是在上世紀八十內年代左右,日本的搏容擊界,就是空手道,合氣道什麼的這些,組團來挑戰中國武術,有點像去年底的泰拳挑戰散打。然後因為中國武術門派,招式太多,於是當時的國家體育總局和老一輩武術家們就從武術中的散手,及各門各派招式,套路中選出部分實戰性強的招術,套路來,最終組合為最初的散打,來跟日本人比。 之後散打又吸收各國搏擊術中精華的部分不斷改進,形成今天的散打
求採納

⑽ 散打是誰創造出來的

七十年代末,在國家體委的領導下,各地的官方武術團體開始了武術散手的嘗試,(後更名散打)拿北京為例,當時梅惠志為主教練,李寶茹任中國跤教練,還有教拳擊的唐教練。不難看出散打就是拳擊,摔跤加上武術里的幾種腿法,但是卻開創了武術只練不打的先河,79年舉辦了京城第一次散打比賽,但卻招來一片虛聲。
主要是來自民間習武者的反對,他們認為散打不能代表中國武術,並向散打發起了挑戰。近三年的時間里,比武不斷,如八卦,形意,大成等等京成大家皆全軍負沒,但卻心服口服。
單就看散打隊員的訓練就不難看出散打為什麼會勝:晨跑十公里,力量兩小時,出拳踢腿,摔法兩小時,還要安排對抗訓練。
其實散打就是一種踢打摔的對抗,運動員要具備耐力,暴發力,搏擊技巧,經驗等等。散打水平越來越高強,抗打能力也得到了解決,相信散打代表中國武術走向世界應當不會有負勝望。

散打:體育運動項目之一,雙方按照規則,利用踢、打、摔等攻防戰術進行徒手搏擊、對抗。

散打也叫散手,古時稱之為相搏、手搏、技擊等。簡單而言就是兩人徒手面對面地打鬥。1979年散手在我國成為競技的比賽項目。在80厘米高,8米見方的擂台上進行比賽。散手比賽允許使用踢、打、摔等各種武術流派中的技法,不允許使用擒拿,不許攻擊喉、襠等要害部位;運動員分體重、穿護具在相同的條件下平等競爭。在對敵斗爭中這些界限就沒有了,軍警對敵斗爭就專尋對手的要害部位擊打。使用的招法也比較兇狠,殺傷力較大。

散打是中華武術的精華,是具有獨特民族風格的體育項目,多年來在民間流傳發展,深受人民喜愛。散打起源與發展,是和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同步。它從先輩的生產勞動,生存斗爭緣起,但又服務於此,演化至今成為華夏民族燦爛文化遺產中的瑰寶。原始社會人類為了爭取自下而上、獵取食物,長期與野獸搏鬥,學會了與野獸搏鬥所使用的不同方法。如:拳打、腳踢、抱摔等簡單的散打技術,並學會了一些野獸獵取食物的本領,如:貓撲、狗閃、虎跳、鷹翻等。春秋戰國時期,散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受到了人民的重視。

散打具有很大的攻防作用,有攻必有防,攻防是一對矛盾體,在散打中雙方總想辦法擊中對手,而不被對手擊中,運動員總是在這種條件下進行訓練的。經過長期訓練運動員掌握了散打技術,遇敵而不慌,與敵方突然襲擊的一瞬間能迅速地做出相應的防守和防反動作。在激烈的打鬥中擊中沒有經過散打訓練的人較為容易,同時也能防守對方的一些進攻,即使被對方擊,抗擊能力也比一般人強。婦女掌握幾種散打技術,對防身更有好處,因為婦女因其固的生理特點,又容易受惡人欺凌、受邪惡威脅,婦女在與歹徒搏鬥的關鍵時刻突然使用擒拿或攻擊歹徒要害處能化險為夷脫離險境。公安人員和武警戰士、保衛人員等掌握一些散打技術,對保衛人員生命安全,維護國家財產,打擊犯罪分子,對他們使用鐵的手腕能起到圈套的作用。散打是一項對抗性很強的運動,練習散打能培養機智、頑強、勇敢、靈活、果斷等意志品質。至於強身健體,凡是參加散打運動的人都能體會到,散打運動員的強健體魄是從散打訓練中得到的。

現代散打的主要技法有拳法,腿法和摔法,正所謂「遠踢、近打、貼身摔」,散打以技術全面,靈活多變見長。
拳法主要技法有:直拳、勾拳、擺拳,其中還演變出刺拳,鞭拳等技法。
腿法主要技法有:側踹腿,正蹬腿,邊腿,現在比賽中常用的就有踹腿和邊腿,而比較高難度的大幅度腿法如:後擺腿,劈腿,後踢,後踹,剪腿等腿法只有少數高手在實戰中能運用自如。
摔法是現代散打的重要標志,其技法之繁多,但大概可以分為兩種:投和絆,前者主要依靠力量去強行破壞對方重心,使對方失衡,後主則主要依靠巧力來實行,但技術難度較前者大。
腿法訓練

彈腿和接腿

腿法在散打中佔有很重要的益,拳諺道:「練拳不溜腿,到老冒失鬼」。武術中有四大擊法即:踢、打、摔、拿。踢就是腿法,腿法在散打比賽中得分最,據統計占總得分的63.5%。多年來為什麼腿法深受廣大習武者的偏愛呢?因為腿法有四大特點。第一,腿居身體之下,每天擔負著支撐身體的重大任務,再加對腿法作了專項訓練,兩腿十分有力量,同時大腿有人體最粗大的骨骼,下肌群也是人體最發達的肌群,腿和臂相比力量要大得多,當然戟力量自然要比拳大。日本武術界曾以科學方法測量泰拳手的腿踢力量,如邊腿即橫掃腿,力量是打拳最大力的五倍,腿踢力度可達500公斤。第二,腿法進攻距離遠,因為腿比臂長,拳諺道:「一寸長,一寸強」。第三,腿法進攻隱蔽性好,腿在人體之下,距離對方眼睛較遠,故有進攻隱蔽性好之特點。第四,腿法進攻變化多,高可踢面,低可踢腿,可向四面八方戟入,有踢、踹、掃、擺、丁等20多種,有各種連環腿、拳腿組合,低配高、虛配實、左配右等連連出擊,勢勢相承,變化莫測。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