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泰拳誰發明

泰拳誰發明

發布時間: 2021-01-20 19:16:38

⑴ 泰拳起源於哪裡

泰國唄!這問題問的,真沒營養。泰國拳泰國拳么,不起源於泰國還能起源於中國啊,中國也發明不出這么厲害的搏擊術啊,都是一些耍猴的

⑵ 誰知道「古泰拳」的起源

泰拳和其它民族的技擊項目一樣,有其源遠流長的歷史。可惜在1767年緬甸軍隊攻克泰國國都時,泰國早期的歷史資料、文獻檔案被毀於戰火之中。今天我們所知道的泰國歷史大都是從泰國民間僅存的記載,早期歐洲旅行家的著作和緬甸、柬埔寨、中國等方面的資料拼湊而成的。這種混合而成的史料,自然存在許多不同的說法,這給泰拳的史料研究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從中了解到泰拳發展的概貌。
_E!^Z8[\R9r|6n4A
?9kY.d-f2k 經考證,泰族文化雖深受中國、印度兩國文化的影響,而且泰族和中華民族有著密不可分的血緣關系。但幾百年來,泰族在中南半島一帶,生息繁衍。他們在長期的抵禦外族侵略的搏鬥中,逐漸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拳術。因此,我們可以說,泰拳是泰民族在長期的抗禦外來侵略戰爭的歷史背景下產生的。 
(\%\}*B%u&^a 泰族原居於中國西南一帶地域,史稱「南蠻」。據記載,公元649年,泰族祖先尚居中國的雲南省,唐史稱之為「六詔」。蒙細奴羅統一六詔後,自立為王,建立了南詔國,後改稱「大理」。以後據地稱雄,勢力日益強大。據新唐書《南蠻傳》記載,當時南詔的政治組織機構已相當健全,其文化、藝術方面的成就甚至可以和中原媲美。在兵制武備方面,則有「田桑之餘,便習戰斗」之說,由此可見,古代的南詔已有技擊活動的存在。
:uy%{P1} MY z `:ERj1XV
至宋代,南詔成為中國的藩屬。到元時,中國勢力日趨強盛,大理被元軍所滅,成為中國的行政區域。泰人便陸續南移至現今泰國北陲之地,並逐步沿湄公河順流而下,至公元1275年,匯合成一個強悍的民族,定都素可泰,建立了暹羅王國。
"G\(w0f?pse
%u"v cW4Y[ |0I/w$@o 泰族立國後,戰事連年不斷,頻受四周強鄰的侵擾,因此,歷朝皇帝都崇尚武力,以鞏固其王朝統治和對付頻生的內爭外患。古代暹羅君王大都親臨戰場,領兵殺敵,因此,不少王侯本身就是泰拳高手。士兵們在戰場上遠距離作戰時使用刀槍劍矢,近距離搏鬥時則以拳肘膝腳作為進攻武器。有關泰人習拳練武的最早記載,可見諸《北方紀年史》,這是記述泰族進入中南半島後,由素可泰王朝至大城王朝的早期典籍。
'j*Re ka5DL,zw2r
U^5aHuBe 據載,當時在軍中已有拳斗活動,作為休戰期間侯王們的消遣娛樂。拳賽雖然沒有成為職業比賽,但諸侯們已有豢養武士角斗,以取悅君王的風氣。隨著宮遷拳師與退役士兵年龍返鄉,拳鬥技能逐漸傳入民間。據史籍所載,大城皇朝初期頒布的法律,已有豁免在拳斗中殺傷對手者治罪的條例。到了大城皇朝鼎盛時期(公元1350年),拳斗之風日益盛行,遍及全國。泰人逐漸領悟到新術可以衛國安邦,故習武之風甚烈,不但成人好武,而且泰族兒童也能揮拳踢腿,習練拳藝。拳術已發展成民間的時尚娛樂活動。 1Rs"j3kS
OlRo5L e
公元1411年間,清邁王駕崩,兩太子為爭奪皇位相持不下,最後決定各選派一名武師作為代表進行比武決勝,規定搏鬥到一方流血為止。經過幾小時的劇烈格鬥,結果南方武師因腳傷流血而改,北方武師取得勝利。這是泰國歷史上首次拳賽的記載。 ,f[5{pk)z }
,_*m5l/He'|.}
1518年,暹羅王改革兵制,下諭令編制了《制勝術》一書,內容包括了兵器、武術和武備等方面。在泰國,泰拳正在蓬勃發展,它不僅是一項全國性體育運動,一座文化寶庫,也是少數年輕人擺脫貧困的捷徑。泰拳是從十六世紀暹羅武士的空手格鬥技術中演變而來的一種武術。在泰國武裝部隊司令兼泰國奧委會主席切他·他那乍羅的極力倡導下,在曼谷北郊建立了泰國第一所國立泰拳學校,這座學校隸屬於教育部,是為紀念泰拳在泰國文化中所發揮的關鍵作用而創建的。
t)H"ywK%LO 2q h+MOi
在「拍納黎萱」時代(公元1555年至1606年),拳術被列入軍事訓練科目。史稱「黑王子」的拍納黎萱大帝,英勇非凡且精武技,他帶領泰國人民解放了緬甸佔領下的暹羅,光復了大城皇朝。經過連年的戰爭,拍納黎萱深知要想定國安邦,必須要有一支勇敢善戰,武技高強的軍隊,便特將拳術被列入軍事訓練的拳術,名為「奔南」。 4?xwoIF$\F

f(U0W O C&a 「奔南」為暹羅土拳,兇狠毒辣,招式包括有頭撞,口咬,拳打,腳踢,蹬踹,掃絆,肘擊,膝頂,肩抵,臂撞。推拽,抓捏,壓打,摔跤等無所不有。全身任何部位,可用則用,是一種用於實戰的拳術。古代泰族士兵習練拳術後,無不強悍勇猛。
,Qb?0N7U:X U^ R]%GZ6Cx
「虎王」拍佛陀昭時代(1662年至1708年),是泰拳發展的鼎盛時期。舉國上下,都傾心於拳術。在格鬥形式上,最初拳師以條狀馬革纏捆雙拳,進行格鬥。其後改用麻繩纏拳,即所謂的「纏麻」式拳斗。以後又有用棉條纏拳。棉條表面可以用混有石悄的粘粹浸泡,使相表面更加粗糙堅硬,大大增加了殺傷力。拳師在格鬥中,常常被打得皮開肉綻,血流滿面,其狀慘不可睹。當時的拳半活動,在1687年法國皇帝派遣的特使,西蒙·盧比爾所著的《暹羅王國》一書中有所記述:「大城王朝節目盛會中,節目多姿多彩,有角力家與用肘腿搏鬥之勇士演出。拳術比賽進行時,彼輩以三四匝麻 繩捆護手掌,代替寮國(高棉)估同式樣之角斗中所用銅環。」纏麻式拳斗見圖1所示。據史料記載,「虎王」本身酷愛技擊,並親自整理、總結日趨繁雜的拳術,形成了泰拳的基本體系。今天的一些泰拳技術運用仍沿用了「虎王」總結的格鬥體系。身為一國之君的「虎王」還常常午裝打扮,以平民的身份參加佛盛會中的擂台賽。與內地拳手對陣,竟連勝兩戰,贏得大獎後悄然離去,此舉成為泰拳史上的佳話。
LVWR}9?!_ 4d!VNBf!\lW%_*{
據緬甸的史料記載,在大城王朝末期,泰拳名師乃克儂東,在緬甸軍隊攻克大城時被俘,囚於緬甸。公元1774年,緬甸王猛拉在京城仰光為大佛塔加頂舉行慶典,盛會中安排一場泰、緬拳師的比武。乃克儂東被迫與緬甸武士做御前較技,竟連克緬甸高手九人,使緬王感慨萬分:「泰拳師武藝非凡,以匹夫之勇,竟連破九人,至十人莫敢與敵,苟非其君王庸弱,彼輩當可免喪邦之痛。」 乃克儂東威震緬甸的事跡,在泰國史上本無記載,而鄰邦緬甸的史籍上卻詳盡地記載了此事,因此屬實無疑。乃克儂東的事跡為泰拳歷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歷來泰拳館的拳師都奉乃克儂東為宗祖。到本世紀五十年代,在披猜·軍拉窪匿警中將的提議下,將乃克儂東揚威緬甸之日(三月十六日),定為泰國拳師節,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民族英雄。這是後話。
VwY:H j2J*^s(q |7d7M2z(f*t
到了華裔英雄鄭昭率領若干戰船,沿湄南河而上,殺敗緬軍,光復泰國,建立吞武里王朝後,泰人亡國之痛記憶猶新,深感拳術的作用巨大,習武之風更為盛行。武藝高強者被拜將封侯者,也大有人在。如嗒城拳術教師乃豪和皇府拳師乃墨等,即為當時的著名人物。'hb1n?` b_
2_(t8g z)`y
據載,此間的程逸府青年拳師乃通里,綽號「白牙」,自幼酷愛武術,成年後四處尋訪名師學藝,並挑戰各路高,被譽為武術奇才。公元1762年,乃通里赴嗒府舊城的萱芒瑪國作拳術比賽,先挫嗒城名師乃豪,獲得鄭皇的賞識,再命其和禁軍拳師乃墨比武,又獲勝,被鄭皇賜封為「鑾披猜」。乃通里一生追隨鄭皇東征西討,沖鋒陷陣,浴血沙場,戰至劍斷馬翻,還能奮勇殺敵,凱旋而歸。為泰國收復失,爭取獨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名留青史。在今天的程逸府署廣場,依然幾立其銅像,被史學家譽為「斷劍名將」。 QS(`.e*v!WO

Aqq&O/X^ q1]&Uqg 到了曼谷皇朝(1782年始),西歐各國和暹羅交往日益增多。1788年間,曾有法國角力技擊家到泰國和泰新師比武,獲皇府安排與禁衛軍拳師萬拍蘭交戰。拉瑪一世、佛陀約華親臨觀賞。賭金達五十秤,哄動一時。 /eM!hA"~%AB
T9`CIr4r y9{%A(g0a
有許多佐證史料可證明泰拳活動在曼谷皇朝非常流行。1860年,英皇派特史約翰·鮑寧爵士赴暹,鮑寧在其回憶錄《暹國》一書中,記述了當時暹羅流行的娛樂活動有賽艇,雜技,幻戲,並經常有拳賽。同期,由英國人安娜·利安路雲斯女士所著的《暹羅宮廷中之英國女師》,也有描述當時泰人角力的記載。其書中寫「暹人好戰……角力方式粗野單調,尚力為主,甚於技與風格。於拳賽方面,暹人慣以皮條捆手作套,偶混以銅線,用皮環箍首。拳師集中攻敵頭部,抗力極強。力擊失勢,傾覆,或垂手示降者當敗論。」
jTr5jE mM
R*Du%y$p,s{ 拉瑪五世皇朱拉隆功,自幼得名師指點武功,尤精拳棒,名聞全國。曾在皇室慶典於其父皇御前表演身手。登基後,好武興趣不減當年。公元1898年,下諭令設立「皇廷拳師」制度。以技高者為首,逢有皇府慶典國宴或固魂典禮、剃度禮、荼毗大典等重大活動時,領各團武師獻技表演,拳團成員可獲年餉而免交稅金。 xx7o|Kd-J:u!Y BzM
(Q/J*J7v@`X'[
翌年,皇家舉行皇室奉安大典,其中拳賽為南北高手對抗。勝者獲五世皇御賜封以「萬」級官銜(暹羅古代將級官銜)。獲此殊榮的有三人,泰南猜耶府拳師乃邦·占儂通,封號「名武將」;中部華富里乃宮,封號「准拳將」,東北部柯叻高手乃鈴·泰巴碩,封號「妙技將」。"M:F0xn{xVc,]
Gw6x;D~a/fY4sH
這個時期武風盛行之地,東北部有柯叻、南部有猜耶。它們均享有「拳城」美譽。 進入本世紀初,泰拳的活動中心,依然以上述兩個「拳城」最負盛名。 bNc;^+P4Y

l Q(^r#si 公元1917年,暹羅志願軍遠征歐洲,參與盟軍伐德。在駐守法國邊境緬因堡時,曾做暹羅拳術的表演,受法體育報刊好評。法國人評述泰軍人體格雖小,但極矯健敏捷,掌握技擊厲害而罕見,實非西方人可思議。其劇烈之處,充分表現泰民族之堅毅強悍的性格。
iwO {?0t,Z ]8MczZ&rx9f*L
到了1920年,泰皇蒙骨九昭(拉瑪六世)為「野虎兵團」籌募基金,特委任野虎軍統領拍耶難鐵盛為拳擊事務總監,於於「玫瑰園學府」廣場舉行盛況空前的拳賽。全國各地名師紛紛響應赴京城參賽,如乃昆·占咯、乃央·限他黎、乃奔·塞拉、乃桐·干哈、乃蓬·因達抑頌、因空·因甲、乃蓋·素繳、乃霄·合碧、乃耶·巴占等高手都應邀參賽,其中以原籍「柯叻府」的拳師最為出色,柯叻位於泰國的東北部,民風之悍,為全國之冠。素有「拳城」的美譽。 p8p E2RO&FD c

U9?.Pa~ 此次拳賽,使皇城拳壇受到了不小的沖擊,不少京城名宿發起了對抗外府拳師的同潮,盛極一時。在眾多名師中,有精於西洋拳、摔跤的海軍教官鑾匹博·蓬拉皆,名震全國的華裔宗師全成,泰國西洋拳始祖蒙昭威汶·沙越里旺親王,玫瑰園武術教師鑾威訕·魯那功,五世皇時代的高手拍猜觸促差納,「刀光大師」坤意沙訕派也干,刀棒高僧拍差翁· 戍拍涌慕大師等等,都是當時泰拳界的出色名師。 +B7v^#HO9G!B ~8K

a'I9]D,zG!dO 隨著西方文化的傳入,泰國的傳統文化也受到影響。西洋拳擊於1912年傳入泰國,其比賽的形式和技術,逐漸被泰拳採納並應用。尤其在國柱擂台初期(1928年),「泰北腿王」乃彭踢死高棉拳師後,為了安全,「戴套」式泰拳比賽開始採用,逐漸取代了傳統的「纏麻」式拳賽,比賽回合也陸續減少到五局。
9p7[dhF *cyC,p6`:Y9uauF
1937年4月1日,泰國政府教育署體育廳首次頒布了泰拳競賽規則。至此,全國擂台比賽的制度和形式,終告完善統一。 R+u&x\9Yvg

?2|,x a*_ h3p Xp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泰國受到了戰亂的影響,泰拳比賽也一度蕭條不景氣,數年間僅在內地佛寺盛會時偶有拳賽舉行。大戰結束後,著名的「叻喃隆拳場」竣工,泰拳進入現代標准競技。各地拳師紛紛進京,為了名譽財富大顯身手,使一度冷清的拳壇,空前活躍。1946年至1951年,史稱「叻喃隆拳場」時期,堪稱近代泰拳發展的黃金時代。其後「侖披尼拳場」於1956年建成,進一步推動了泰拳的發展,為泰拳開辟了新的局面。 `-T"pUxe!_.?C8s
6D"hN1_e&H%b/U
兩個現代拳場的建立,為眾多泰拳師提供了施展身手的用武之地,同時,加強了拳師間的交流,促進泰拳技術的進一步提高,使泰拳得到了蓬勃的發展。
K2s/v7I1X:j)H Ff)N{[s1Qf
泰拳由民間傳統武技演變成現代職業拳賽歷經六十多年,經過「玫瑰園」、「國柱廟」、「柴廠」、「是樂園」、「萱昭策」而至現代的「叻喃隆」各個拳場時代,泰拳已演變成泰民族的國技,是泰民族英勇不屈的象徵。泰國拳師屢次與外邦拳家較技,屢戰屢勝,蜚聲國際武壇。這純屬泰拳師歷經實戰的磨練,和歷代皇帝及近代執政者的大力推行的結果。二十年前泰皇蒲眉蓬駕臨侖披尼拳場所致的勉詞,充分顯示了這種優良的傳統,其詞曰:「泰拳師乃剛毅果戰之士,泰國拳術,有利於國,有利於民,亦有利於身,翼我民悉力共介,令此民族傳統技藝,克發揚光大。
:L ]n1Jzj%h IK
t/De!eM3n 今天的泰國武術,已漸分為二種形式,一是以舞蹈方式表演的武藝,包括劍對劍、棍對棍、雙刀對雙刀、雙刀對雙棒、長棒對短棒、雙刀對盾牌刀、雙拐對長棍(圖2)等等。另一種是純對抗的表演或競賽。表演時,彼此可真可假,以表演殘忍的打法,酷似職業摔跤。近年來了迎合尋求刺激的西方遊客的口味,以及受賭徒們的影響,逐漸吸收了空手道、柔道、摔跤、西洋拳等手法。 :F[mh*G

O6Ux4] xSZ!ua L 泰拳不僅傳播、流行於越南、寮國、柬埔寨和緬甸等東南亞各國,而且逾百年前就已由法國海員帶至歐洲。1830年傳入法國後被演變成一種「腿擊術」。1964年,泰拳被日本拳擊經紀野口修傳入日本,易名「踢拳道」,風靡一時。隨著八十年代向國際發展,泰拳已在世界各地日趨流行。其獨特的實戰價值正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⑶ 泰拳是誰發明的為什麼用泰拳之前要跳一段舞

泰國王乃克儂東是一名泰拳高手,曾一舉擊敗過緬甸九名緬甸拳高手,於此泰拳風靡整個泰國,以此來保衛自己的國家.比賽前的儀式已經成為了習俗,無論男女老少大多數都會,主要是祈福和保佑用的.

⑷ 泰拳祖師爺是誰

由於年代久遠泰拳起源眾說紛紜,一說是暹羅王戰爭中被俘,敵方國王讓他與緬甸搏擊高回手徒手作戰贏答了就放他回國,結果他贏瞭然後回國後把自己的拳法傳給國內勇士就是如今泰拳的原型。
一說是古代泰國一名勇士在作戰中徒手打退對面十多個敵人,國王命其訓練士兵拳術也就是如今的泰拳雛形。
還有說法是起源於古藩藍拳。
還有比較難以置信的說法是雲南傣族人傳過去的。
很多說法。

⑸ 泰拳的發展史

泰拳自七十年代以來已經風行世界,其獨有的格鬥、競技乃至訓練方式亦極大地影響和促進了世界武壇現代擂台搏擊術和實用自衛術的發展。諸如日本踢拳道、美式踢拳、歐式自由搏擊等無不是泰式風格比賽競技的翻版。作為聞名四海,威名遠播的世界最強武技之一,它究竟是如何形成和發展的呢? 其一、現代泰拳是在古泰拳基礎上逐漸形成並發展起來的。 古泰拳是在古代泰族先民與大自然的生存斗爭中,以及在與周邊國家的長期爭戰的歷史過程中產生的。形成現代泰拳的有體系的古泰拳由何人所創,起源於何時,在泰國已無史可確證,只有多種民間傳說。其中可信度較高的一說,認為古泰拳是由一種稱為「藩藍」(又有譯「奔南」)的古拳演變而來。在公元1518年,暹羅王改革兵制,下諭令編制了泰國第一本載有拳法的兵書《制勝術》。該書除武備、兵器等方面內容外,首次收入古拳法「藩藍」。到公元1555年至1606年的拍納黎萱時代,「藩藍」被正式列入泰國軍事訓練項目。 泰王拍納黎萱史稱「黑王子」,善於作戰且精通拳法,正是他率領泰軍解放被緬甸佔領的暹羅,光復大城皇朝。連年戰爭使泰王拍納黎萱認識到保家衛國必須要有一支勇敢善戰,武藝高強的軍隊,因此特將「藩藍」納入軍隊正式訓練科目。後此種軍事化拳法又廣泛傳習於民間。 據說「藩藍」古拳乃真正無限制格鬥技藝,認為人體任何部位都可當做攻擊武器。招式包含頭撞、口咬、擒拿、抓捏、挖眼、肩撞、臀頂、摔跤、拳打、足踢、膝頂、肘擊等無所不用,極其兇狠毒辣,大大增強了軍人戰鬥力。故至此以後,古泰拳就作為泰國軍人擊劍術和刀術的一種很好補充而被研習。他們認為泰拳是一種隨時都准備好了的自衛武器,如果一個士兵既精兵械格鬥,又善於利用與身俱來的有效武器(拳、腳、肘、膝等)格鬥的話,他就能夠打敗只善一種格鬥方式的敵人。例如在泰國歷史上出名的,史稱「斷劍名將」程逸府拳術奇才乃通里就是其中的典型人物。據說他在贏得一場重要的泰拳比賽後,獲當時的華裔泰王鄭昭賞識而賜封「蠻披猜」並提拔為將軍。蠻披猜一生追隨鄭王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傳說在某次戰斗中,他揮劍英勇殺敵以至劍斷成兩截。藝高人膽大的蠻披猜立即扔掉斷劍,用自己擅長的泰拳,以四肢八體為武器徒手繼續戰斗,最終凱旋而歸,從而受到泰國人民的廣泛頌揚。 另一位被奉為「民族英雄」,並被歷來泰國拳館奉為宗師的古代泰國戰士乃克儂東,亦是在一次戰斗中被俘後,憑借其精湛絕倫的泰拳技藝,當著戰勝國國王的面,大敗該國九名拳師,至第十名不敢與之戰。這不僅捍衛了他個人乃至泰拳格鬥技藝的榮譽,亦深深打動了該國國王,賞其兩名美女並釋放他回國。現在乃克儂東作為泰國人心目中第一位為泰拳贏來國際性榮譽的泰拳師,備受人們推崇,有贊詩曰:「偉大的名字乃克儂東,亘古不滅……他為我們的國家贏得了榮譽,我們永遠愛戴他。」歷史上這些為國爭光的泰拳師都極大的奠定了泰拳在泰國人心目中的地位,從而推動了泰拳在軍隊、民間乃至皇室貴族中間的推廣和普及,由此形成現代泰拳之雛形。 其二、現代泰拳的形成與發展,是古泰拳同外國武技,特別是同中國武術自古交流、融合的結果。 泰民族和中國有著密不可分的血緣關系。據相關史料可知,今日泰族的主源是由古代雲南遷到泰北邊境昌盛一帶的一支。中國古史表明,從秦漢到唐朝,軍中格鬥技巧和民間武術已經隨入滇漢族移民及軍人傳遞到西南大陸的南昭(今中國雲南景洪至昌盛區域,當時稱為南昭,後稱大理國,居住著今日泰族先民)。至十九世紀,清朝與暹羅國(泰國古稱)國家和民族間交往更為密切,其時僑居暹羅華人已達七千萬人,不少國王身邊的侍衛隊和僱傭軍,就有不少是華人。而早在華裔暹羅王鄭昭時期,已經建立暹華聯軍,由此暹羅和中國之間的拳術交流自是源遠流長,有著融爐互冶的極密切關系。換言之,古泰拳的形成和發展,與中國武術的影響存在著微妙的關系。這從泰國古拳遺風於今日泰國內地及中國傣族聚居地區同出一轍即可初窺之。 公元1782年,曼谷王朝時代,暹羅國同西歐諸國交往開始頻繁,武術交流亦隨之而來。公元1788年,法國技擊家赴泰公開挑戰,泰王遣禁衛軍拳師與之交手並親臨觀戰,設賞金五十秤,轟動一時。公元1898年,泰王拉瑪五世設立「皇廷拳師」制度。但凡重大活動,不僅吸引了泰國全國拳師赴京獻技,更吸引大批外國武術家赴會作賽,幾成慣例,極大促進了泰拳與外國拳術的交流和互融。 公元1912年,當西風東漸,西洋拳擊流傳進入泰國之後,其賽制、形式及拳技更為泰拳所接納,成為古式泰拳向今日現代泰拳演變的重要轉折點。 其三、現代泰拳的形成與今日之高度發展,與歷代泰王和執政者大力推行,並注重實戰交流和賽事規范密切相關。 在泰國,不論是普通百姓,還是位高權重的國王顯貴,對於泰拳都是極其喜愛的。數百年來,其普及之程度,發展水平之高,真正堪稱「國技」。泰拳得以在民間廣泛普及,並最終發展成為職業化現代擂台搏擊術,與數百年來泰國國王的重視和積極推行也是分不開的。在他們看來,大力普及推行泰拳,既是強化軍隊戰鬥力,保衛國家安全的必然需要,亦是對人民進行服從、真誠、勇氣、剋制、感恩圖報和正直等種種美德培育的最好方法。數十年前,泰王蒲密蓬親臨侖披尼拳場,在致詞中予泰拳以高度評價,可視為數百年來泰王與執政者對推行泰拳的根本看法和態度,他說:「泰拳師乃剛毅果戰之士。泰國拳術,利國利民,亦利於身,望我民悉力共倡,令此民族傳統技藝發揚光大。」正因為如此,泰拳術才在數百年從未間斷地實戰砥礪中,得以飛速發展並在擂台上變得極其強大,幾無可匹敵者。 在歷史上,泰國貴族階層人物乃至皇室成員,不僅僅喜歡觀看泰拳賽,許多人更親身參與。最著名的是公元1662年至1708年間,泰王拍佛陀昭素八世,可謂泰拳的痴誠愛好者。一待國事空閑,即苦練泰拳,在泰拳技藝上有很深的造詣。他曾多次精心化裝,屈尊降格到民間同那些普通的泰拳師切磋較技。要知道,在泰國,國王地位是至高無上的,泰王本人能夠親自參與其中,無疑具有帶動民眾群起效仿的巨大效應,而在客觀上,又極大的支持和鼓勵了泰國拳壇的志士們為泰拳的發展不懈努力。因此,泰王拍佛陀昭素八世被後人尊稱為「虎王」,也正是那段時期,泰拳得到飛速之發展,一時達至鼎盛。 除此之外,曼谷皇城時代的泰王拉瑪五世亦是一位狂熱的泰拳愛好者,其最喜歡召集全泰國各省的頂尖高手們聚集一堂,展開爭奪「全國拳王」稱號的大賽,這成為泰拳走向規則化擂台競技的雛形,極大地促進了泰拳各宗系的互融性實踐和科學規范之發展。到了1921年泰王拉瑪六世統治期間,拉瑪六世更專門組織了全國性的泰拳錦標賽,地點設在玫瑰園,從而一舉開創泰拳史上之「玫瑰園」時代。現在,我們雖然無法回到過去,一睹古代泰拳格鬥之盛事,但僅從泰王拉瑪三世統治時期,即1824年至1851年間由泰國曼谷坊間製作的一部古老的泰拳拳譜秘籍來看,其時泰拳已經發展到了很高的水平,技藝多樣,全面立體無所限制。該秘籍之技術

採納哦

⑹ 泰拳的創始人是誰

由於泰國大部分史書被燒,所以不能確定,但流傳最廣的是乃克儂東。

⑺ 泰拳是誰發明的

現代泰拳由古泰拳演化而來。
泰拳即泰國拳術,殺傷力大,是一門傳奇的格鬥版技藝,是一權項以力量與敏捷著稱的運動。主要運用人體的拳、腿、膝、肘四肢八體作為八種武器進行攻擊,出拳發腿、使膝用肘發力流暢順達,力量展現極為充沛,攻擊力猛銳。素有立技最強格鬥技之稱。

⑻ 散打是有誰發明的

散打又稱為散手,在中國歷代有許多種稱謂,如相搏、手搏、白打、對拆、技擊等。由於多種對抗都採用擂台的形式,因此在中國民間還有「打擂台」之稱。然而,現在的散打與傳統的散打有著本質的區別。 現在的散打是兩人按照一定的規則,運用武術中的踢、打、摔和防守等方法,進行徒手對抗的現代體育競技項目,它是中國武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武術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套路演練形式,一種是格鬥對抗形式。散打就是格鬥對抗形式的一種。 1979年,隨著中國武術熱的再度興起,中國體委按照競技體育模式,首先在浙江省體委、北京體育學院和武漢體育學院進行了武術對抗性項目的試點訓練,並於同年5月在廣西南寧舉行的全國武術觀摩交流大會上做了首次匯報表演。同年,又進行了幾次比賽。1982年制定了《散打比賽規則》,1987年,散打被國家體委批准為正式比賽項目,並設「團體錦標賽」和「個人錦標賽」賽制。 現在武術散打對傳統技擊術進行歸納、整理,舍棄它們的具體形態,找出其中帶有共性的規律,即把中國各拳種門派的拳法、腿法通過規整,總結出它們的基本運動形式,經過高度抽象,確立進攻技術具有兩種運動形式:一種是直線型方法,另一種是弧線型方法。拳法以沖、摜、抄、鞭,腿法以蹬、踹、掃、擺、勾為內容,摔法則根據「快摔」的要求和「無把」的特點,主要把握「破壞重心」和「掄圈」的要點,創造出「接招摔」和「夾打摔」的方法。同時,防守技術也劃分為「接觸式防守」和「不接觸式防守」兩種。 散打從比賽形式上採用了中國傳統的「打擂台」的方式,一方掉擂出局即為輸方。在競賽方法上採用三局兩勝制,先贏兩局者即為贏家。2000年首屆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在湖南長沙市舉行,湖南衛視對賽事作了全程報道,這是中國武術散打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中國武術散打進入了專業賽制的時期。眾多散打高手登台競技,當年的散打王是來自解放軍體院的「劈腿王」柳海龍。2001年3月27日,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在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中國武術協會散打館拉開帷幕,比賽的直播工作在2000年湖南衛視現場直播的基礎上,採取國內各地方與國外電視台同步直播的形式進行。從2001年2月15日開始,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體育報、北京電視台、北京有線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等全國180多家媒體對賽事的籌備情況進行了跟蹤報道,引起了社會各界對2001年散打王爭霸賽的廣泛關注。通過2000年一年來的比賽,散打王爭霸賽已經在體育界、武術界尤其是散打專業隊中得到了普遍認同,廣大教練員、運動員參加散打王爭霸賽的熱情空前高漲。2001年,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的報名工作業已於2月10日截止,報名隊由2000年的25支增加到40多支,報名人數由117名增加到200多名,其中很多是國內、國際比賽的冠軍。由於報名人數的大幅度增加,比賽採用單循環淘汰制。 2001年的散打王爭霸賽以北京為主賽區,在全國各大重點城市輪回比賽的形式進行比賽,這場賽事給越來越多的人帶去新的驚喜。2001年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在整體燈光、音響、舞台包裝、武舞表演比2000年更精彩,更具有觀賞性和娛樂性,這是競技體育、時尚文化和影視藝術的完美結合,是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的新的里程碑。2001年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在競賽組織方面的最大突破是邀請外國選手正式組隊參加常規比賽。這標志著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的國際化理念將由設想變成為現實。2001年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將分為資格晉級賽、八強賽、半決賽、決賽(各級別冠軍賽)、總決賽(王者爭霸賽)、超級散打王爭霸賽等六個階段進行比賽。當年的散打王是來自北體大的「白眉大俠」「鞭腿王」苑玉寶。

⑼ 世界第一泰拳高手是誰

並沒有絕對的第一,任何武術都有高下之分,就算是無限制搏擊也是如此,關鍵在於個人的練習。

⑽ 泰拳的創始人是誰

泰拳的歷史起源於清兵入關,明朝遺孤流亡南疆之際傳入。他們帶來的中國武術和當地的肉搏術合流,成為了泰拳的雛型。後來泰國被緬甸入侵,泰國國王就憑著泰拳戰勝入侵者,並促使泰拳的普及。後來法國人侵略中南半島,在與法國對戰時,學得了泰式腿法,讓後世法國在空手道大賽里屢屢取得優異成績。這就是李小龍在他的著述里所提到的「法國腿」。

拳手通常從小時候開始培養,每天練習八小時,其中包括各種體能、重量、反應、技巧的訓練,有些訓練方法相當殘酷,例如受訓者將兩手高舉,教練會用旋踢踢受訓者的兩脅;或者用拳沖打,藉以訓練拳手的抗打能力;另外有人直接使用鋼棒打擊手臂和小腿,來訓練骨頭的堅硬程度。夠從這樣的訓練法生存下來的拳手,其體魄一定有過人之處。一場比賽下來,斷幾根骨頭是少不了的。

泰國拳手的職業壽命很短,平均壽命也不長,一個拳手在二十歲、血氣方剛時就已經達到了巔峰時期,醫學上人體大約在二十五歲開始衰退,拳手大約也得在此時告別擂台。

泰國拳以強悍著稱,最常用手肘與膝蓋攻擊。泰拳的歷史補充:
乃克儂東 被視為泰拳祖師,因為據緬史記載,大城王朝未季,有名拳師乃克儂東,在緬師攻破大城時被擄為奴,困於緬甸。西紀1774年緬王猛拉在仰光城為大佛塔加頂舉行慶典,盛會節目之中編排泰、緬拳師比武。大城拳師,精通技擊,被遣與緬武士於御駕之前較技,竟連勝九人,緬王有感而嘆曰 :「泰拳師武藝非凡,以匹夫之勇,竟連破九人,至十人莫敢與敵,苟非其君王庸弱,彼輩當可免喪邦之痛。」
乃克儂東威震緬甸事跡,在泰史本無紀錄,唯緬甸史籍則詳其事,故屬真確無疑。彼為泰拳壇史寫下光榮一頁,歷來泰拳館泰拳比賽規則由來
泰國政府首次頒布全國完整、並能適應國際間拳擊比賽的泰拳比賽規則,是在19
55年,經過不斷的修改補充和完善,一直沿用到今天。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