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氣機發明者
Ⅰ 第一盞電燈誕生在什麼時間
電燈的發明
燈是人類征服黑夜的一大發明。19世紀前,人們用油燈、蠟燭等來照明,這雖已沖破黑夜,但仍未能把人類從黑夜的限制中徹底解放出來。只有發電機的誕生,才使人類能用各色各樣的電燈使世界大放光明,把黑夜變為白晝,擴大了人類活動的范圍,贏得更多時間為社會創造財富。
真正發明電燈使之大放光明的是美國發明家愛迪生。他是鐵路工人的孩子,小學未讀完就輟學,在火車上賣報度日。愛迪生是一個異常勤奮的人,喜歡做各種實驗,製作出許多巧妙機械。他對電器特別感興趣,自從法拉第發明電機後,愛迪生就決心製造電燈,為人類帶來光明。
愛迪生在認真總結了前人製造電燈的失敗經驗後,制定發詳細的試驗計劃,分別在兩方面進行試驗:一是分類試驗1600多種不同耐熱的材料;二是改進抽空設備,使燈泡有高真空度。他還對新型發電機和電路分路系統等進行了研究。
愛迪生將1600多種耐熱發光材料逐一地試驗下來,唯獨白金絲性能量好,但白金價格貴得驚人,必須找到更合適的材料來代替。1879年,幾經實驗,愛迪生最後決定用炭絲來作燈絲。1879年10月21日,他把一截棉絲撒滿炭粉,彎成馬蹄形,裝到坩鍋中加熱,做成燈絲,放到燈泡中,再用抽氣機抽去燈泡內空氣,電燈亮了,竟能連續使用45個小時。就這樣,世界上第一批炭絲的白熾燈問世了。1879年除夕,愛迪生電燈公司所在地洛帕克街燈火通明。
為了研製電燈,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常常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有時連續幾天試驗,發明炭絲作燈絲後,他又接連試驗了6000多種植物纖維,最後又選用竹絲,通過高溫密閉爐燒焦,再加工,得到炭化竹絲,裝到燈泡里,再次提高了燈泡的真空度,電燈竟可連續點亮1200個小時。電燈的發明,曾使煤氣股票3天內猛跌百分之十二。
繼愛迪生之後,1909年,美國柯進而奇發明了用鎢絲代替炭絲,使電燈效率猛增。從此,電燈躍上新台階,日光燈、碘鎢燈等形形色色的燈如雨後春筍般登上照明舞台。
燈使黑暗化為光明,使大千世界變得更光彩奪目,絢麗多姿
Ⅱ 電燈是誰發明的
移民美國的德國鍾表匠亨利·戈貝爾,1854年,移民美國的德國鍾表匠亨利·戈貝爾用一根放在真空玻璃瓶里的碳化竹絲,製成了首個有實際效用的電燈,持續亮了400個小時,不過他並沒及時申請專利。
1860年,英國人約瑟夫·斯旺也製成了碳絲電燈,但他未能獲得使碳絲保持長時間工作的良好真空環境。直到1878年,英國的真空技術發展到合乎需要的程度,他才發明真空下用碳絲通電的燈泡,並且獲得英國專利。斯旺自己的屋子是英國用電照明的第一所私人住宅。
(2)抽氣機發明者擴展閱讀
電燈是將電能轉化為光能,以提供照明的設備,出現於第二次工業革命,其工作原理是:電流通過燈絲(鎢絲,熔點達3000℃以上)時產生熱量,螺旋狀的燈絲不斷將熱量聚集,使得燈絲的溫度達2000℃以上,燈絲在處於白熾狀態時,就像燒紅了的鐵能發光一樣而發出光來。
燈絲的溫度越高,發出的光就越亮。故稱之為白熾燈,從能量的轉換角度看,電燈發光時,大量的電能將轉化為熱能,只有極少一部分可以轉化為有用的光能。
美國專利局判愛迪生的碳絲白熾燈發明落於人後,專利無效。打了多年的官司後,亨利·戈培爾贏得專利,最後愛迪生從戈培爾貧困的遺孀手上買下專利。
在英國,斯旺控告愛迪生侵犯專利,後來他們在法庭之外和解,於1883年在英國建立一家聯合公司。斯旺後來把他的股權及專利都賣給了愛迪生。
Ⅲ 是誰發明了電燈
希望對你有幫助:愛迪生 在電燈問世以前,人們普遍使用的照明工具是蠟燭、煤油燈或煤氣燈。這種燈因燃燒煤油或煤氣,因此,有濃烈的黑煙和刺鼻的臭味,並且要經常添加燃料,擦洗燈罩,因而很不方便。更嚴重的是,這種燈很容易引起火災,釀成大禍。多少年來,很多科學家想盡辦法,想發明一種既安全又方便的電燈。 燈是人類征服黑夜的一大發明。真正發明電燈使之大放光明的是美國發明家愛迪生。他是鐵路工人的孩子,小學未讀完就輟學,在火車上賣報度日。愛迪生是一個異常勤奮的人,喜歡做各種實驗,製作出許多巧妙機械。他對電器特別感興趣,自從法拉第發明電機後,愛迪生就決心製造電燈,為人類帶來光明。 愛迪生在認真總結了前人製造電燈的失敗經驗後,制定了詳細的試驗計劃,分別在兩方面進行試驗:一是分類試驗1600多種不同耐熱的材料;二是改進抽空設備,使燈泡有高真空度。他還對新型發電機和電路分路系統等進行了研究。 19世紀初,英國一位化學家用2000節電池和兩根炭棒,製成世界上第一盞弧光燈。但這種光線太強,只能安裝在街道或廣場上,普通家庭無法使用。無數科學家為此絞盡腦汁,想製造一種價廉物美、經久耐用的家用電燈。 1879年10月21日,一位美國發明家通過長期的反復試驗,終於點燃了世界上第一盞有實用價值的電燈。從此,這位發明家的名字,就象他發明的電燈一樣,走入了千家萬戶。他,就是被後人贊譽為「發明大王」的愛迪生。 1847年2月11日,愛迪生誕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的米蘭鎮。他一生只在學校里念過三個月的書,但他勤奮好學,勤於思考,其發明創造了電燈、留聲機、電影攝影機等1000多種成果,為人類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愛迪生12歲時,便沉迷於科學實驗之中,經過自己孜孜不倦地自學和實驗,16歲那年,便發明了每小時拍發一個信號的自動電報機。後來,又接連發明了自動數票機,第一架實用打字機、二重與四重電報機,自動電話機和留聲機等。有了這些發明成果的愛迪生並不滿足,1878年9月,愛迪生決定向電力照明這個堡壘發起進攻。他翻閱了大量的有關電力照明的書籍,決心製造出價錢便宜,經久耐用,而且安全方便的電燈。 他從白熱燈著手試驗。把一小截耐熱的東西裝在玻璃泡里,當電流把它燒到白熱化的程度時,便由熱而發光。他首先想到炭,於是就把一小截炭絲裝進玻璃泡里,剛一通電可馬上就斷裂了。 「這是什麼原因呢?」愛迪生拿起斷成兩段的炭絲,再看看玻璃泡,過了許久,才忽然想起,「噢,也許因為這裡面有空氣,空氣中的氧又幫助炭絲燃燒,致使它馬上斷掉!」於是他用自己手制的抽氣機,盡可能地把玻璃泡里的空氣抽掉。一通電,果然沒有馬上熄掉。但8分鍾後,燈還是滅了。 可不管怎麼說,愛迪生終於發現:真空狀態對白熱燈非常重要,關鍵是炭絲,問題的症結就在這里。 那麼應選擇什麼樣的耐熱材料好呢? 愛迪生左思右想,熔點最高,耐熱性較強要算白金啦!於是,愛迪生和他的助手們,用白金試了好幾次,可這種熔點較高的白金,雖然使電燈發光時間延長了好多,但不時要自動熄掉再自動發光,仍然很不理想。 愛迪生並不氣餒,繼續著自己的試驗工作。他先後試用了鋇、鈦、錮等各種稀有金屬,效果都不很理想。 過了一段時間,愛迪生對前邊的實驗工作做了一個總結,把自己所能想到的各種耐熱材料全部寫下來,總共有1600種之多。 接下來,他與助手們將這1600種耐熱材料分門別類地開始試驗,可試來試去,還是採用白金最為合適。由於改進了抽氣方法,使玻璃泡內的真空程度更高,燈的壽命已延長到2個小時。但這種由白金為材料做成的燈,價格太昂貴了,誰願意花這么多錢去買只能用2個小時的電燈呢? 實驗工作陷入了低谷,愛迪生非常苦惱,一個寒冷的冬天,愛迪生在爐火旁閑坐,看著熾烈的炭火,口中不禁自言自語道:「炭、炭……。」 可用木炭做的炭條已經試過,該怎麼辦呢?愛迪生感到渾身燥熱,順手把脖子上的圍巾扯下,看到這用棉紗織成的圍脖,愛迪生腦海突然萌發了一個念頭:對!棉紗的纖維比木材的好,能不能用這種材料? 他急忙從圍巾上扯下一根棉紗,在爐火上烤了好長時間,棉紗變成了焦焦的炭。他小心地把這根炭絲裝進玻璃泡里,一試驗,效果果然很好。 愛迪生非常高興,緊接又製造很多棉紗做成的炭絲,連續進行了多次試驗。燈泡的壽命一下子延長13個小時,後來又達到45小時。 這個消息一傳開,轟動了整個世界。使英國倫敦的煤氣股票價格狂跌,煤氣行也出現一片混亂。人們預感到,點燃煤氣燈即將成為歷史,未來將是電光的時代。 大家紛紛向愛迪生祝賀,可愛迪生卻無絲毫高興的樣子,搖頭說道:「不行,還得找其它材料!」 「怎麼,亮了45個小時還不行?」助手吃驚地問道。「不行!我希望它能亮1000個小時,最好是16000個小時!」愛迪生答道。 大家知道,亮1000多個小時固然很好,可去找什麼材料合適呢? 愛迪生這時心中已有數。他根據棉紗的性質,決定從植物纖維這方面去尋找新的材料。 於是,馬拉松式的試驗又開始了。凡是植物方面的材料,只要能找到,愛迪生都做了試驗,甚至連馬的鬃,人的頭發和鬍子都拿來當燈絲試驗。最後,愛迪生選擇竹這種植物。他在試驗之前,先取出一片竹子,用顯微鏡一看,高興得跳了起來。於是,把炭化後的竹絲裝進玻璃泡,通上電後,這種竹絲燈泡竟連續不斷地亮了1200個小時! 這下,愛迪生終於鬆了口氣,助手們紛紛向他祝賀,可他又認真地說道:「世界各地有很多竹子,其結構不盡相同,我們應認真挑選一下!」 助手深為愛迪生精益求精的科學態度所感動,紛紛自告奮勇到各地去考察。經過比較,在日本出產的一種竹子最為合適,便大量從日本進口這種竹子。與此同時,愛迪生又開設電廠,架設電線。過了不久,美國人民便用上這種價廉物美,經久耐用的竹絲燈泡。 竹絲燈用了好多年。直到1906年,愛迪生又改用鎢絲來做,使燈泡的質量又得到提高,一直沿用到今天。 當人們點亮電燈時,每每會想到這位偉大的發明家,是他,給黑暗帶來無窮無盡的光明。1979年,美國花費了幾百萬美元,舉行長達一年之久的紀念活動,來紀念愛迪生發明電燈一百周年。 電燈是19 世紀末最著名的一項發明,也是愛迪生對人類最輝煌的貢獻。人們對愛迪生作出高度的評價:希臘神話中說,普羅米修斯給人類偷來了天火;而愛迪生卻把光明帶給了人類。愛迪生之後又發明了高功率的發電機,絕緣電線,分流電路等。愛迪生對於電燈的發明,推廣和應用中起到了巨大的貢獻。
Ⅳ 發明了個微型氣泵,但是只要少許的氣流出來,放水裡有氣泡,但沒有氣壓是什麼問題
發明失敗
Ⅳ 宇航員怎樣在太空生活
一、睡覺
宇航員在天上繞地球航行,太空日出日落由航天器繞地球一圈的時間而定。有時24小時內日出日落交替許多次,宇航員無法遵循地球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習慣,只好機械地按鍾點安排工作和睡覺。
宇航員在太空失重環境中找不到「躺」的感覺。到了失重的環境里,人們失去了「上」「下」的參照坐標,腳踩不到地,四周全是天,根本分不清上、下,因此,睡覺也就沒有了「平躺」一說。由於無論站著、躺著,還是趴著都可以入睡,所以宇航員睡覺可以飄在太空艙里睡,掛在牆上睡,綁在床上睡,也可以吊在樑上睡,靠在桌邊睡。
二、進食
太空餐桌是特製的。它具有磁性,能吸住刀、叉、勺、碗、盤等餐具,桌上裝有水冷卻器和加熱器。吃飯時,宇航員必須先把腳固定在地板上,把身體固定在座椅上,以免飄動。面對擺在餐桌上的飯菜,一定要注意端碗、夾飯、張嘴、咀嚼一連串動作的協調。端碗要輕柔,動作太猛,飯會從碗里飄出去,夾飯、夾菜要果斷,夾就要夾准、夾住,最好不要在碗里亂撥拉,以免飯菜飄走,使用叉子效果最好。
飯菜夾住後,張嘴要快,閉嘴也要快,因為即使是放到嘴裡的食物,不閉嘴它也會「飛」走;咀嚼時節奏要放慢,細嚼慢咽利於消化,還可以減少體內廢氣的產生和排泄,避免宇航員生活環境的污染。
三、洗臉和刷牙
最初美國人是用一種特殊的膠姆糖經過在嘴內充分咀嚼來代替刷牙的,蘇聯的航天員則是用手裹著毛巾在口腔內按摩擦洗來代替刷牙。這兩種方法很簡單,但口腔中的細菌不易清除。後來發明了密封式吸水法.航天員就可以在太空中較徹底清潔牙齒和口腔了。
航天員使用一種密封式刮鬍刀,它可以通過一條密封管同吸塵器聯起來,吸塵器能把胡碴吸進廢物處理箱中。
太空理發也很不容易,因此無論男女宇航員在上天之前都要把頭發理得短些再短些。但是長時間的飛行,頭發又會長長,怎麼辦?宇航員必須發揚團結精神互相幫助,一人理發,一人拿著吸塵器吸走剪下的頭發。
四、洗澡
美國的「天空實驗室」和蘇聯/俄羅斯的「和平」號空間站都有「洗澡間」。早期的洗澡間實際上是一個不透水的強力尼龍布製成的圓柱型淋浴罩,上連天棚下接地板,頂部有水箱、噴頭和加熱器。洗澡前航天員要戴好呼吸器,耳塞和護目鏡鑽進這罩中,待密封後呼吸器與外界相連,就可打開水龍頭洗澡了。由於沒有重力,水是不會自動從噴頭中流下來的,需要給水箱中的水加壓,使水流通過噴頭噴出來。洗完澡的水要被凈化吸附裝置收集到廢水箱中,經凈化後再重復使用。
後來美國科學家對太空浴室進行了改進。把浴室變作一個浴罩,罩內被施以0.8個大氣壓,浴罩下部裝有抽風機,航天員洗澡時打開淋浴龍頭和抽風機,上面灑水,下面抽水,這樣便有身處地球一樣的沐浴效果。雖然水能夠凈化回收,但太空艙內的儲水終究有限,所以美國航天員平時也只是用浸透浴液的海棉擦擦身體。
五、洗手間
太空中的洗手間也是真空的。上廁所,必須坐在精心設計的馬桶上。兩腳先放進固定的腳套里,腰間用座帶綁好,用手扶著手柄。
如果是大便,不是用水沖,而是用一個特別的抽氣機,將糞便吸進塑料盒裡。每解一次,就會更換一個盒,這些盛著糞便的塑料盒會被彈到太空。如果是小便,也是利用抽氣機,將其吸進一個特別形狀的杯子里,經過橡皮管灌進地板下的污水池裡。
(5)抽氣機發明者擴展閱讀
易患疾病:
由於在太空中的工作環境與地面有所不同,長期在太空中工作宇航員身體也有可能得一些疾病。
(1)、心理功能障礙
航天員在太空中,引起的不適感和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使其產生心理變化。如憂慮、厭煩、抑鬱、思念、記憶力衰退、對工作失去興趣等。
(2)、心血管疾病
由於失重,人體的血液向頭部、胸部充盈增強,頭部動脈壓升高,頭面腫脹,鼻子呼吸也不暢通,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
(3)、太空運動病
類似暈車、暈船。主要症狀是惡心、嘔吐、頭暈、嗜睡等。
(4)、肌肉萎縮
太空飛行時由於失重,肌肉不再對抗重力的作用,肌肉所做功大大減少,因而出現了肌肉的廢用性變化,工作能力下降。
(5)、骨質疏鬆
由於失重,骨骼不必再承受人體的重量,加上運動量減少,減輕了對骨骼的刺激,結果使骨骼中的礦物質排出增加,而造成骨質疏鬆。
Ⅵ 愛迪生用了多少次試驗才發明出燈泡
愛迪生在發明留聲機的同時,經歷無數次失敗後終於對電燈的研究取得了突破,專1879年10月22日,愛屬迪生點燃了第一盞真正有廣泛實用價值的電燈。為了延長燈絲的壽命,他又重新試驗,大約試用了6000多種纖維材料,才找到了新的發光體——日本竹絲,可持續1000多小時,達到了耐用的目的。從某一方面來說,這一發明是愛迪生一生中達到的登峰造極的成就。接著,他又創造一種供電系統,使遠處的燈具能從中心發電站配電,這是一項重大的工藝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