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胺紫發明人
『壹』 人造染料是怎麼被發明出來的
1853年,年僅15歲的珀金已經是英國皇家化學學院實驗室的助手。當時瘧疾流行,而治療瘧疾的特效葯奎寧是從金雞納樹中提取出來的,相當珍貴。珀金在老師霍夫曼的指導下,試圖從煤焦油中提取奎寧。可是實驗結果不盡如人意,並沒有珀金所期望的奎寧產生,只是得到了一種棕紅色的沉澱物。珀金並沒有因此氣餒,於是他決定改用另一種新的物質。出乎意料的是,改換物質的結果竟然得到了一種更為意外的黑色沉澱物。
為了弄清原因,他就用酒精來洗這種黑糊糊的東西,沒想到,那些黑色物質竟溶解到酒精里,變成鮮艷奪目的紫色,珀金為這樣的發現又驚又喜,他立刻意識到,自己或許發現了一種可用作染色的物質。於是,他用這種溶液將一條素白色的圍巾染成了紫色,晾乾後又放在熱水裡用肥皂搓洗,竟然沒有褪色。
欣喜若狂的珀金立刻給一家紡織工廠寄去了一些樣品,結果是紫色化合物的性能良好。珀金立刻於 1856年8月申請了此項技術的專利。1857年,他又在哈羅附近建立了生產苯胺紫染料的工廠,成為合成染料工業的開拓者。
珀金發明的這種紫色的鹼性染料不僅適於染毛織品,而且還可與鞣酸合用染棉織品;這種帶有華貴色彩的染料不僅令太太女士們著迷,尤為重要的是,它還受到了維多利亞女王的青睞;另外,苯胺紫染料還被用在郵票的印刷上。
珀金發明的苯胺紫染料使很多有志於研製合成染料的科學家們充滿了信心。在珀金這一驚人成就的鼓舞下,許多化學家都紛紛轉移到合成染料的開發上來,以後人們有意識地去探求各種染料的分子結構,有意識地進行人工合成實驗,人造染料紛紛問世。
『貳』 哪個國家發明了食品添加劑
食品味劑和食品防腐劑,都是日本和美國發明的,味精,地溝油,,,,日專本搞出來的佔大多數,屬而且日本的品種和國家允許用量都是歐盟的幾十倍到幾百倍,遠遠出乎很多中國人的想像,很多人都以為日本食品多麼安全
中國過去無非是用一些天然的東西和從工藝上來做防腐,而中國食品,在過去根本不會想到要用味劑這種東西
現在網上居然都說是中國人搞出來的,甚至說地溝油是中國人發明的,全網地毯式撒謊,對華宣傳能力確實狠
『叄』 發明人類第一種人工合成染料的是誰
許多大型的化工公司抄今天還要感謝帕金的發明,教它們開始製造人工合成染料。帕金當時想用煤瀝青中的苯胺衍生物製成奎寧。他試用了許多方法,在反應鍋中攪拌黑色的液體,奎寧沒有試制出來,鍋中卻突然出現了鮮艷的紫色。 帕金就此製成的第一種人工合成顏料『『苯胺紫』』
『肆』 柏琴的發明是怎樣獲得成功的
變通性,是指思路開闊,善於隨機應變,從而為思維開拓新的思路,尋找到新的方法,引導創專造走向屬成功。變通性是發散性思維中較為常見的特點,只要留心的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可以找到很多;在科學發明中,靠變通性使創造獲得成功的實例也是不勝枚舉的。19世紀中葉,歐洲瘧疾十分流行,天然奎寧不夠用,於是在英國任教的德國著名化學家霍夫曼便提出能否用化學方法合成奎寧。霍夫曼18歲的學生柏琴按照老師的意圖,積極進行這方面的實驗,但由於當時只知道奎寧的化學組成,還不知道其結構,所以一次次都失敗了。有一次,柏琴用苯胺和重鉻酸鉀作用,雖沒有成功,但卻偶然發現起反應後的粘液呈現紫紅的鮮艷顏色。小夥子靈機一動:雖然奎寧沒有搞成功,可現在紡織工業缺染料,眼前這東西用作染料不是很好嗎?他進一步加工,製成了「苯胺紫」,一做染色試驗,效果很好。於是,柏琴立即申請了專利,辦起了有史以來第一個合成染料廠。
『伍』 第一種合成染料的發明人是誰
第一種合成染料的發明人是帕金,他經過多次的實驗,用了很多的方法,最後製成了第一種人工合成染料苯胺紫
『陸』 人造染料是如何發明的
1856年,英國化學家抄帕金在英國皇家化襲學學院教授、德國化學家霍夫曼的指導下,試圖從煤焦油中提煉治療瘧疾的葯物——奎寧。
帕金按照老師的吩咐,從煤焦油里很快提煉出了一種物質。但令人沮喪的是,提煉出的東西不是奎寧,而是一團黑色的物質,並有著很強的粘著力。
「這是什麼東西呢?」失望的帕金順手把它放入酒精里,溶液出現了鮮艷的紫色。
「哦,這東西或許有點用,是不是可以用它染布呢?」帕金馬上認識到這東西的價值,他找來一條白色的絲巾,用這種紫色一染,「哈哈!十分漂亮。」這樣,世界上首次出現了人工染料。這種染料被命名為「苯胺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