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加重衣發明者

加重衣發明者

發布時間: 2021-01-20 06:42:36

1. 衣服誰發明

我說兩句:來 1854年在瑞士湖底發現自了距今約1萬年前的亞麻殘片,這是世界上發現的最古老的亞麻織物,在南土耳其發現了距今8千年前的毛織物殘片,其經緯密度與今天的粗紡毛織物相同,說明了當時的紡織技術已相當發達。我國也在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的遺址中,出土了許多與服飾相關的紡輪、骨針、骨笄,紡墜等實物,還有不少紡織物殘留痕跡。這些充分說明了人類在進入舊石器時代的農耕生活後,人類就開始穿用毛皮等製成的衣物,可以說,從4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衣服就誕生了,從此開始了服裝史的譜寫。 答案是: 最早10000年前的瑞士人。我國是最早是舊石器時代的 人類

2. 中國古代神話中發明火的是遂人氏,發明織衣和建房子的分別是誰

建造房子:有抄巢氏
第一個教授人們養蠶織衣的:黃帝的正妃嫘祖
相傳有一個春天,一位少女在桑園養蠶時,碰到黃帝。黃帝看到在她的身上穿著一件金色綵衣,閃著輕柔、溫和的黃光,地面上堆著一堆蠶繭。黃帝就問少女身上穿的是什麼,少女就說了植桑養蠶、抽絲織綢的道理。黃帝聽後,想起人們還在過著夏披樹葉、冬穿獸皮,一年四季衣不蔽體的生活,感覺到這是一項大的發明,能讓人民穿衣禦寒。他就與這位少女結為夫妻,讓她向百官和百姓傳授育桑養蠶的技術。這位少女就是黃帝的正妃嫘祖,當時黃帝也已到了三十而立之年。

3. 防彈衣是誰發明的

防彈衣是一種單兵防護裝具,它用於防護彈頭或彈片對人體的傷害。

古代戰爭中使用的主要地刀,矛,弓箭等冷兵器,士兵身披盔甲可有效地保護身體,減少冷兵器的傷害。自從出現槍,炮等火器後,這種情況就發生了改變。為防火器,需要重打30-40公斤的甲胄,這將使士兵很難完成各種戰斗任務。於是,進入火器朝代後,盔甲便漸遭淘汰。

但是,人們並未放棄對身體防護裝備的追求。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人們發現士兵的傷亡大部分是由炮彈,手榴彈。炸彈和地雷的彈片造成的。這期間誕生的鋼盔在實戰中證明了可有效地防護彈片對士兵頭部的傷害。在一次和二次世界大戰中,曾有一些國家研製和使用過鋼或合金鋼製做的胸甲和防彈衣。但由於過於沉重,穿著後行動不便,步兵實際無法使用。直至本世紀40年代以前,人們所考慮的防彈衣材料一直未跳出金屬材料的圈子。

現代防彈衣的雛型出現於50年代的朝鮮戰爭期間。美軍首先試驗使用尼龍這類軟質合成纖維材料製做防彈衣。他們發現12層特製尼龍纖維布可收到一定的防彈效果。當彈丸擊中防彈衣時,縱橫交織的多層尼龍纖維象網一樣裹住彈丸,彈丸繼續運動的話就必須拉伸尼龍纖維,尼龍纖維的張力減低了彈丸的運動速度,消耗並吸收了彈丸的動能。由於彈片的動能和運動速度一般比彈丸低得多,所以尼龍防彈衣對彈片的防護作用更明顯。

在60年代的越南美陸軍將M69式尼龍防彈衣列為制式裝備。但由於尼龍纖維的抗張強度所限,尼龍防彈衣要收到好的防護效果,重量需4。5公斤以上。據有關專家的試驗和分析,穿插上這么重的防彈衣,士兵的作戰能力會降低30%以上。在潮濕炎熱的越南戰場上,美軍士兵更是難以忍受尼龍防彈衣所帶來的負擔和悶熱感,而不穿防彈衣在現代戰爭中是很危險的。大量的統計分析表明,現代戰爭中彈片是對士兵的主要威脅,它占導致傷亡原因的3/4其餘的1/4才是沖擊波,槍彈,燒灼等造成的。因此越南戰爭後,人們一直在尋找合適的防彈衣材料。直到70年代,終於出現了較為理想的防彈衣材料-「凱夫拉」。

「凱夫拉」是美國杜邦公司於60年代中期研製出的一種合成纖維,並於1972年實現了工業化生產。其全稱為「聚對苯二甲醯對苯二胺纖維」,「凱夫拉」是它的商品名。「凱夫拉」的抗張強度極高,是尼龍纖維的2倍多,它的出現使防彈衣的防護性能有了明顯提高。試驗表明,「凱夫拉」吸收彈片動能的能力是尼龍的1.6倍,是鋼的2倍。多層『凱夫拉「織物對槍彈也能收到滿意的防護效果。由於用「凱夫拉」製作防彈衣比尼龍防彈衣重量輕,防彈性能好,所以它受到了許多國家軍隊和警察的青睞。目前除了美國之外,德、法、英、以色列、義大利都研製和裝備「凱夫拉」防彈衣。

近年來的多次局部戰爭中的實例證明,「凱夫拉」防彈衣確實能為士兵提供很好的保護作用。1983年的一天,5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正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接頭巡邏,突然有人投來一枚手榴彈,由於當時美國士兵都穿著「凱夫拉」防彈衣,手榴彈在他們附近爆炸後,居然未造成死亡和重傷,只有未受防彈衣防護的上下肢受了輕傷。

據說美國陸軍器材司令部的納蒂克研究發展與工程中心,90年代又研製了一種被稱做「斯佩克特拉」的纖維,它具有比「凱夫拉」更優越的性能。用這種纖維材料製成的防彈頭盔和背心,在保持與「凱夫拉」製品同樣防護性能的條件下,其重量可減輕1/3。

4. 潛水衣根據什麼發明的

潛水衣的發明的根據是科學技術,他不存在什麼仿生學什麼的。
具體的說:
古希臘和土版耳其人有時被稱為權現代的「潛水之父」。他們

早在兩千年前就已經潛入愛琴海採摘海綿。後來人類發明了

另一種潛水設備——潛水鍾。1819年,德國工程師奧古斯·特

西比發明了一種跟現在的潛水衣很相似的潛水設備,而潛水

用的獨立呼吸設備則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出現1930年,潛

水者開始使用玻璃片橡皮鏡和面罩。而對現代潛水運動貢獻

最大的是兩個法國人,他們在1943年發明了「水肺」,也就是

第一具帶有自動呼吸調節器的呼吸設備。呼吸調節器能控制

空氣的流量,使潛水者 肺部的氣壓始終與水壓相等。

5. 潛水衣是誰發明的

為揭開海底深處的奧秘,人們常潛入海中探察,這就必須藉助於潛水衣。

17世紀歐洲人內發明了吊鍾式潛容水器。人在「鍾」內,直到空氣用完才回到水面。由於「鍾」內所裝空氣有限,所以這種潛水方式無法持久。

直到1879年,德國人耶魯道發明帶有氧氣罩的潛水衣。氧氣由船上的管子送進來,這樣人在海底下就可以比較自由地活動了。1942年,法國人福斯特發明了隨身攜帶的氧氣筒,直到這時,一種能在海底自由活動的現代潛水衣才問世了。

6. 誰發明了宇航衣

1961年,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20世紀最偉大的100項發明之一的紙尿褲——幫寶適由寶內潔公司推出.有個小故事說容,寶潔之所以會研發紙尿褲,是因為研發部經理有了一個小孫女,頻繁地換洗尿布讓他不勝其煩,於是他下決心要發明一種不用洗的東西來替代尿布. 那麼此時的太空人是怎樣尿尿的呢? 1961年4月12日,人類第一位太空英雄加加林,在上太空前,曾經有個小插曲,在要步入發射艙時,加加林突然感到了尿急,沒辦法,他只好下來,靠著一輛汽車的輪子,將尿順著太空服的管子向外排.1961年5月5日,美國第一位遨遊太空的宇航員謝潑德也遇到了尿急的問題,指揮官命令他尿在太空服里,這是一個冒險,因為尿液的熱度可能會使太空服里必須保持清爽的設備失靈.好在尿液很快冷卻,悲劇沒有發生. 直到20世紀80年代,美國太空總署一個叫唐鑫源的華人工程師改進了太空服,加入高分子吸收體,發明了一種能吸水1400毫升的紙尿片,尿尿才不再成為困擾航天員的一大難題.
所以紙尿褲發明人「航天服之父」是唐鑫源

7. 救生衣是怎樣發明的

救生圈是指水上救生設備的一種,通常由軟木、泡沫塑料或其他比重較小的輕型材料製成,外麵包上帆布、塑料等。供游泳練習使用的救生圈也可以用橡膠製成,內充空氣,也叫作橡皮圈。起源於葫蘆的救生圈救生圈是人們水上遇險時賴以求生的一種工具。夏日去游泳,為了安全起見,人們常喜歡帶上救生圈,初學游泳的人更喜歡和它作伴,就是熟悉水性的海員出海時也總要在每艘船上備幾只救生圈。過去有人認為救生圈是由歐美傳入中國的,其實,救生圈乃是我們中國人創造發明的。早在兩三千年前我國就有了「救生圈」,那就是幹了的葫蘆瓜。《易經》里所說的:「包荒,用馮(音『憑』)河」,根據郭沫若先生的解釋,就是「用葫蘆瓜渡河」。《詩經》中也說「的有苦葉,濟有深涉」,聞一多先生將《詩經》中的這一記載譯為:「葉子拍了,葫蘆也幹了,可以擇來作腰舟用了。」我們認為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抱著枯乾的葫蘆瓜,就能使身體浮在水面上,不致淹死。這葫蘆瓜便是最原始的救生設備。後來,凡是在海上航行的船隻,大都帶著葫蘆瓜,以防不測。由此可見,我國古代人民是利用幹了的葫蘆瓜浮水渡河的,這就是最原始的救生圈。到了宋代,救生圈的製作方法大大前進了一步,有人開始用軟質木料、蘆葦等編製成一個環狀物體,讓人可以鑽進去,使環托住人的身體,這種環形的救生圈使用起來要比葫蘆瓜方便得多,遂成了名副其實的救生「圈」了,宋人稱之為「浮環」。據《宋稗類抄》一書記載:宋代抗金名將韓世忠曾派部將王權去金山抗敵,臨行前韓世忠命令他不要用船渡江,以免被敵人發覺。於是王權就給每位土兵發了一個用軟木製成的圓形的浮環,讓他們將浮環縛在腰間,藉此渡江。士兵們在王權的帶領下悄然過江,金人全然不知,遭突襲而全軍覆沒。當時王權所用的浮環就是現代救生圈的前身。時至近現代,隨著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各種救生設備紛紛出現:救生艇、救生衣,樣樣齊備。但救生圈這一傳統裝備仍然被人們保留著使用著,它仍然是最簡便的救生工具。航海時,海員們仍把救生圈放在諸如輪船甲板上等最顯眼的地方,並在救生圈上塗飾了紅白兩種顏色,有些較高級的救生圈上還裝有自亮浮燈,這樣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落水人所處的位置都很容易辨識,救援的船隻便可以追蹤標志,迅速趕往出事地點,把與海浪搏鬥的落水人救起。
http://..com/question/468813824.html

8. 發明衣架的人是誰

衣架是由一個名叫艾伯特*帕克豪斯的工人發明的。

9. 衣架的發明者是太偉大了

【艾伯復特*帕克豪斯發制明的】

衣架是由一個名叫艾伯特*帕克豪斯的工人發明的。當時他是美國密執安州的一家金屬絲及小手工製品公司製作燈罩的鐵匠,一天他生氣地發現工廠衣帽間的掛衣鉤已被全部佔用,他氣沖沖的拿出一段鉛絲,彎成大衣肩部的形狀並在上面加了鉤子。這個發明被他老闆據為己有並取得專利.這便是衣架的起源

10. 衣服歷史發明人

1、衣服褲子發明過程
太冷——批個樹葉——披著獸皮——發明布——裁剪成衣服褲子——各種各樣的衣服。
傳說衣服的發明:
傳說是黃帝的妻子嫘祖,有一天黃帝看到一位少女穿著金色綵衣,地上還有一堆蠶繭。黃帝心想人們一年四季都是衣不蔽體,夏披樹葉,冬穿獸皮,所以感覺這是一項偉大的發明,並與這位少女結為夫妻,就是後來被人們稱的嫘祖。後來她向百官、百姓傳授這種技術,讓人們穿衣禦寒。
據考古資料,中國紡織生產習俗,大約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已見萌芽,距今約 2 萬年左右的北京山頂洞人已學會利用骨針來縫制葦、皮衣服。這種原始的縫紉術雖不是嚴格的紡織,但卻可以說是原始紡織的發軔。而真正紡織技術和習俗的誕生流行當在新石器文化時期。
史載,元代黃道婆發明了彈花、紡棉、織布的機具及其技術。黃道婆是元代棉紡織革新家。又稱黃婆。生卒年不詳。松江府烏泥涇(今屬上海)人。元貞年間,她將在崖州(今海南島)學到的紡織技術進行改革,製成一套扦、彈、紡、織工具(如攪車、椎弓、三錠腳踏紡車等),提高了紡紗效率。在織造方面,她用錯紗、配色、綜線、花工藝技術,織制出有名的烏泥涇被,推動了松江一帶棉紡織技術和棉紡織業的發展。
總結,衣服就是這樣的發明的。如果說是誰發明的,可以算到嫘祖頭上。
2、鞋子發明過程
岩石割腳——拿個東西遮蔽——隨便用草包裹——容易壞——更細致的編制——草鞋——獸皮——抓捕到野獸——皮鞋——抓捕到野獸——布的發明——布鞋——皮鞋——各種各樣的鞋子。
之前聽說一個外國的童話故事。說一個國王非常不喜歡下雨,只要他去哪兒就要讓當地鋪上牛皮,如果達不到要求就要屠戮那一族人。然後他的大臣告訴他,只要在你的腳上包裹上牛皮就好了,根本不需要用牛皮鋪地的。這就是皮鞋最初的由來。
至於高跟鞋的發明,有人說是路易十四。
另一說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特製了高跟鞋,以抬高王者的高度。按時下的說法,他身材矮小,屬於「三等殘疾」。
(關於高跟鞋是路易十四發明的傳說,應該是不靠譜的,路易十四生於1638年,而在凡·代克1635年完成的布上油畫《查理一世行獵圖》中,查理一世的腳上已經穿著高跟鞋了。)這就說明高跟鞋是路易十四發明的根本站不住腳。
綜上鞋子算是找不到誰發明的啦。
不過世界上一起使用倒不是偶然,畢竟石頭無論是中國的還是外國都會扎腳的。無論是中國的冬天還是外國的冬天很多都是寒冷的。
至於很多熱的地方,他們在進入現代化之後還屬於半裸性質的生活著。這也說明了氣候對人們的塑造作用。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