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新型工業化

新型工業化

發布時間: 2020-11-22 03:37:54

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特徵是什麼

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特點
1、以科進步為動力、以提高經濟效益和競爭力為中心的工業化。工業革命以來,工業化之所以成為世界各國發展的大趨勢,就是因為工業化可以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促進社會生產力加快發展。但是,我國現在實現工業化,和發達國家實現工業化的歷史條件有很大不同。當代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全球製造業生產能力和產品大量過剩,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我國實現工業化,又不可能像發達國家當年那樣依靠同廣大殖民地的不平等交換,而必須依靠以科技進步和創新為動力,不斷提高工業產品的科技含量。因此,必須與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緊密結合,著重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不斷提高經濟效益和競爭力。
2、以信息化帶動的工業化。發達國家都是在工業化之後推行信息化的,這些年信息化發展很快,可以在工業化的過程中推進信息化,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從而發揮後發優勢,實現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
3、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相結合的工業化。在發達國家實現工業化大多數是以消耗能源、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可以說「先發展,後治理」,代價是很大的。我們在實現工業化的過程中特別強調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強調處理好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
4、充分發揮我國人力資源優勢的工業化。處理好資本技術密集型與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關系,處理好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產業的關系,處理好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系。在推進工業化的同時,也擴大就業。

② 什麼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為什麼必須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工業化是由農業經濟轉向工業經濟的一個自然歷史過程,存在著一般的規律性;但在不同體制下,在工業化的不同階段可以有不同的發展道路和模式。根據十六大報告的精神,新型工業化道路主要「新」在以下幾個方面:
(1)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標。新型工業化道路所追求的工業化,不是只講工業增加值,而是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並實現這幾方面的兼顧和統一。這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基本標志和落腳點。
(2)新的物質技術基礎。我國工業化的任務遠未完成,但工業化必須建立在更先進的技術基礎上。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必然選擇。要把信息產業擺在優先發展的地位,將高新技術滲透到各個產業中去。這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技術手段和重要標志。
(3)新的處理各種關系的思路。要從我國生產力和科技發展水平不平衡、城鄉簡單勞動力大量富餘、虛擬資本市場發育不完善且風險較大的國情出發,正確處理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產業、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系。這是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要特點和必須注意的問題。
(4)新的工業化戰略。新的要求和新的技術基礎,要求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必須發揮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作用,依靠教育培育人才,使經濟發展具有可持續性。這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可靠根基和支撐力。

傳統工業化道路雖然使我國工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但卻付出了超常的代價。在新的歷史時期,傳統工業化道路很難再培養出新的競爭優勢。如果繼續沿著這條路走下去,我們原有的競爭優勢可能會逐步喪失,所以必須走一條新型工業化道路。

③ 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內涵是什麼

「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而「優先發展信息產業,在經濟和社會領域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一條重要途徑。

工業化是由農業經濟轉向工業經濟的一個自然歷史過程,存在著一般的規律性;但在不同體制下,在工業化的不同階段可以有不同的發展道路和模式。根據十八大報告的精神,新型工業化道路主要「新」在以下幾個方面:

(1)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標。新型工業化道路所追求的工業化,不是只講工業增加值,而是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並實現這幾方面的兼顧和統一。這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基本標志和落腳點。

(2)新的物質技術基礎。我國工業化的任務遠未完成,但工業化必須建立在更先進的技術基礎上。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必然選擇。要把信息產業擺在優先發展的地位,將高新技術滲透到各個產業中去。這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技術手段和重要標志。

(3)新的處理各種關系的思路。要從我國生產力和科技發展水平不平衡、城鄉簡單勞動力大量富餘、虛擬資本市場發育不完善且風險較大的國情出發,正確處理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產業、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系。這是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要特點和必須注意的問題。

(4)新的工業化戰略。新的要求和新的技術基礎,要求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必須發揮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作用,依靠教育培育人才,使經濟發展具有可持續性。這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可靠根基和支撐力。

④ 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特點是什麼

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特點是
①以信息化帶動的工業化。發達國家都是在工業化之後推行信息化的,中國是一個後發展的國家,這些年信息化發展很快,我們完全可以在工業化的過程中推進信息化,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從而發揮後發優勢,實現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

⑤ 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內涵是什麼

是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

中共十六大確定的區別於傳統工業化道路的新的工業化道路,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從而達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能充分發揮。

從我國實際出發,汲取世界各國工業化的經驗和教訓,立足於當今時代經濟科技發展的新水平,充分發揮自己比較優勢和後發優勢的新型工業化道路。特指中國特色的工業化道路,並不是指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工業化由農業經濟轉向工業經濟的一個自然歷史過程,存在著一般的規律性。

(5)新型工業化擴展閱讀:

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基本要求:

1、科技含量高,要充分發揮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的作用,促進科技成果更好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競爭力。

2、經濟效益好,要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即從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鋪新攤子、追求數量,轉到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的軌道上來,通過技術進步、加強科學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

3、資源消耗低,要充分考慮我國人均資源相對短缺的實際,實施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堅持資源開發和節約並舉,把節約放在首位,努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積極推進資源利用方式從粗放向節約的轉變,轉變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

⑥ 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要堅持。

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就是要使我國從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轉變。將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領工業化,以工業化與信息化相互促進,走出科技含量和經濟效益較高,自然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較少、人力和物力資源能夠更加充分發揮的道路。

⑦ 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內容

新型工業化道路這個概念是在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它是特指中國特色的工業化道路,並不是指其他任何一個國家。
工業化是由農業經濟轉向工業經濟的一個自然歷史過程,存在著一般的規律性;但在不同體制下,在工業化的不同階段可以有不同的發展道路和模式。根據十六大報告的精神,新型工業化道路主要「新」在以下幾個方面:
(1)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標。新型工業化道路所追求的工業化,不是只講工業增加值,而是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並實現這幾方面的兼顧和統一。這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基本標志和落腳點。
(2)新的物質技術基礎。我國工業化的任務遠未完成,但工業化必須建立在更先進的技術基礎上。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必然選擇。要把信息產業擺在優先發展的地位,將高新技術滲透到各個產業中去。這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技術手段和重要標志。
(3)新的處理各種關系的思路。要從我國生產力和科技發展水平不平衡、城鄉簡單勞動力大量富餘、虛擬資本市場發育不完善且風險較大的國情出發,正確處理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產業、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系。這是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要特點和必須注意的問題。
(4)新的工業化戰略。新的要求和新的技術基礎,要求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必須發揮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作用,依靠教育培育人才,使經濟發展具有可持續性。這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可靠根基和支撐力。

⑧ 新型工業化道路新在哪裡

我國的新型工業化有如下一些新的特徵:
(1)開放性。緊跟世界發展潮流,充分抓住經濟全球化、新技術革命帶來的發展機遇,迎接挑戰,積極參與世界范圍內的資源優化配置,以實現工業化的快速、高效推進。
(2)跨越性。在工業化中引入信息化,實現工業化與信息化的互動,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本質及精髓。
(3)整體性。新型工業化道路是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部署下提出的,不是哪一方面的單兵突進,而是全方位、立體化、協同性推進,以避免產生新的結構失衡,保持經濟實現一個長達20年左右的持續快速增長和社會全面進步。新型工業化道路是融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產業化和知識經濟為一體的發展道路,是追求科技創新、農村城市化、高速增長、充分就業、勞動和要素生產率大幅度提高的全面發展途徑,也是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目標的核心所在。
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
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本質和內涵概括為高、好、低、少、優、諧、適、序八個字。「高」,是指科技含量高;「好」,是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好;「低」,是指資源消耗低;「少」,是指保持生態平衡、環境污染少;「優」,是指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諧」,是指產業結構和諧;「適」,是指工業發展速度適度;「序」,是指以毛澤東同志倡導的農輕重和鄧小平同志倡導的吃穿用為序,即後者的發展規模和速度要以前者為基礎。前六個字主要是質的規定性,後兩個字主要是量的規定性。一句話,新型工業化道路是質與量的統一。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