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用創造力成就孩子的一生

用創造力成就孩子的一生

發布時間: 2021-01-19 00:01:45

⑴ 習慣成就孩子的一生

好的習慣是能成就孩子的一生,因為通過改變習慣,我們能夠重塑人的第二天性,從而回更換角度答展現人的天性,並因此形成穩定的價值觀,塑造良好人格,創造幸福完整的人生。正因為習慣對我們的生活和生命有著如此深刻的影響,習慣養成也自然成為教育的重要課題。

⑵ 《用接納成就孩子的一生》父母是否應該堅持自己的教育

在北京參加教育論壇,有位年輕的父親問我:當父母按照自己的理念教育孩子,卻和整個社會的理念發生碰撞的時候,是否應該堅持自己的信念?
他舉了幾個例子:比如自己在家裡教孩子要有禮貌、寬容,可是孩子在外面會受別人欺負;又比如,不送孩子去補習班,想讓孩子有快樂童年,但是孩子有可能考不上好大學,最後被社會淘汰……
我個人認為無論遇到什麼樣的挫折,父母都要堅持自己正確的育兒理念,應該把眼光放遠一點,養育孩子是百年大計,不在於一時一刻的得失。
孩子有禮貌、寬容而被別的孩子欺負,這其實也是孩子學習、成長的過程,父母要適時地根據具體情況引導孩子如何去應對沒有禮貌的孩子,不要對於孩子「吃虧了」的結果太在意。孩子在打打鬧鬧中能學到很多與人交往的技能。從另一個角度講,孩子沒有禮貌在成長過程中更可能被欺負,被同伴看不起,被老師批評,被孤立,沒有禮貌的孩子難以交到朋友,心裡會出現極大的挫折感。
如果想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父母真正要著眼的地方是建立起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在家裡尊重孩子、接納孩子,使孩子的自我得到健康的成長。寬容有禮不等於懦弱,我們周圍總有那種自己非常善良有禮但是別人並不敢隨便欺負的人,無論大人小孩都是如此。父母只要把孩子的自信心、自我肯定建立起來,他會發展出自己的社交模式。
關於孩子的學習,有的父母認為送孩子去各種補習班就能提高成績,然後考上好大學,不上補習班就考不上好大學。這種推理不僅不成立,很可能得到相反的結果。
孩子在課外補課,比其他孩子多花很多時間在學習上,暫時會讓孩子的成績領先。有研究表明,學齡前提前學習小學課程的孩子,一年級時會在學業上領先,到了三年級這種優勢就消失了;到了五年級以後,這些孩子往往落到後面。原因是:第一,這些孩子在應該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入學早期,因為老師的授課內容已經學過,難以養成上課聚精會神聽講、課後用心做作業的好習慣;第二,小時候學的內容少,時間充裕補習可以看到效果,等到了高年級課程難度大,作業多,即使補習了也沒有時間消化,這時候自我學習的能力就更為重要了;第三,大強度地給孩子加碼,早早地把孩子的學習積極性破壞了,孩子會厭倦學習。

一個有快樂童年的孩子,他的學習興趣被父母保護好了,那麼他會有強勁的後勁,一生都對未知事物充滿好奇心,有求知慾,有創造力,這樣的孩子終身都在學習,提高自己。父母需要下功夫培養的是孩子的良好品 德和性格,讓孩子成為一個對生活充滿熱情、自信、有愛心、勤奮有禮的人,這樣的人根本不會被社會淘汰,因為無論社會怎麼發展,都需要這種人。這樣的孩子會去追求自己的夢想,他會擁有一個快樂的人生,而成功只是隨之而來的副產品而已。
教育的根本是育人,不是育成績。成績不是不重要,但是把成績當作唯一衡量孩子的標准就錯了。人育好了成績不好沒有關系,成績好人沒育好一定會出問題。
說到底,是父母對未來的焦慮、對未來沒有安全感,動搖了自己明知是正確的育兒理念。因為隨波逐流是最能讓人安心的,所以,很多父母明明知道很多事情對孩子不好,卻還是讓孩子去做,這樣能讓自己焦慮的心得到些安慰,覺得自己已經盡力了。
所以父母要在建立自己的安全感上下功夫。不用去比較孩子之間的學習成績,而應該和其他父母比較誰對孩子更有信心。誰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會成為一個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的人,相信孩子的未來一定充滿光明,相信孩子一定會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那麼他的孩子就真的可以做到。

⑶ 為什麼說創造力對孩子很重要

愛因斯坦說,「創造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創造力幾乎概括了這個世界的一切,它推動技術進步,它甚至是知識的源泉」。

⑷ 家長的境界成就孩子的一生這本書讀後感言

你看她常說,家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家長的所作所為決定了孩子的境界,沒有錯回誤。答因為孩老孩子。幾千兆都是家長,家長是老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孩子的所作所為,孩子的思想。孩子的所作所為,孩子的思想都是受家長的影響。最低一點也沒有錯,所以家長做事應該以身作則,才能夠起到典範的作用,才把葯的力量是無窮的。

⑸ 《成就孩子一生的教育》最新txt全集下載

成就孩子一來生的教自育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成就孩子一生的教育
勒口:
早期教育是由成人對嬰幼兒實施的教育,這是人生的啟蒙教育,具有奠基的重要意義。
封底:
羅馬非一日建成,習慣非一日養成。教子習慣雖然簡單,但父母要養成這些習慣卻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恆心。用愛的方式去教育子女,把我們的愛心灌輸到孩子的心靈里去,給孩子創造一個上進、進取、美好的心靈。
成就孩子一生的教育
孩子呱呱墜地時,給父母帶來歡樂,期望。貝多芬曾告誡後人:「把『德性』教給你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錢。」幼兒期是一個人個性、品德開始形成的重要時期,錯過這個時期,許多良好的品性很難形成。
如何進行早期教育是國內很多重視孩子早期教育的家長關心的問題,有的家長正面臨孩子厭學的困惑,他們急切希望孩子能夠獲得正確適度的早期教育,避免過度教育帶來的消極影響。
在對孩子的教育中,家長自身的態度及言行一致是十分重要的,這不僅可以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及孩子對父母良好的信任感,同時對他們……

⑹ 怎樣成就孩子的一生,而不只是成就一時.蔡珍妮

美國老師重建孩子的自信
朋友的老公來美國進修,她和女兒小英暫時留在中國生活。小英上幼兒園大班,寫字總是歪歪扭扭的,作業本擦得黑乎乎亂糟糟的,老師總跟小英媽媽反映要在家裡加強訓練。於是媽媽就每天陪著小英做作業,可一看她寫字媽媽的火氣就「噌噌」地往上冒:「你看看你這都是寫的什麼東西!你能不能用心一點、仔細一點?你給我重寫!」小英重寫之後,依舊是歪歪扭扭的,媽媽氣得用手指使勁戳她的腦袋,問:「你這是不是豬腦袋?我怎麼會生下你這么笨的孩子?」
小英含著淚,一遍一遍重寫,可是越寫越糟,媽媽就越來越氣,一把奪過她的寫字本撕個粉碎,小英臉上的淚水「嘩嘩」地往下流。
她變得越來越內向,很冷淡,很少笑。媽媽給她報了才藝班,她死活都不去,說自己學不會。媽媽說得嚴厲了就低著頭不吭氣。老師說小英在班上就像個影子一樣。
就在這時,小英爸爸給她們母女寄來了去美國探親的手續,媽媽領著小英到美國來探望爸爸了。
按照年齡,小英在美國上了小學一年級。她在中國時就不愛講話,到了陌生的地方,語言不通,更加怯生生的。媽媽非常擔心孩子的適應問題。
可是很快,媽媽發現小英變了,她的表情變得活潑起來,在家裡和爸爸媽媽說話也多了很多,嘰嘰喳喳的,經常笑出聲來。
剛到美國,媽媽自己什麼都要從頭適應,並沒有花很多心思在孩子身上,孩子的變化應該和學校有關。她仔細問過小英上學的情形,搞清楚了小英的變化得益於她的老師。
美國小學的班主任老師是全科制,他負責哪個班,那麼這個班的算術、語文、科學、歷史這些主課統統都由他來教。一個班只有二十個學生,老師對每一個孩子都會有非常深的了解,也會有很深的影響。
小英剛來時,老師看到她語言不通,就把班上的女生排了班,每天都有一個女同學負責陪伴小英:領她一起上廁所,到食堂吃飯時幫她打飯,課間帶著她去操場,排隊時拉她一起站好。老師看到小英上課時唯唯諾諾的,就努力挖掘她的長處。小英會做超出十位數的加減法,老師不住地表揚她數學很厲害,讓她到前面算題給大家看。小英喜歡做手工,老師為了增強她的自信,特意把她做的手工擺到教室的展台上讓同學們欣賞。
小英寫中文歪歪扭扭,寫英文也好不到哪裡去,老師站在旁邊左看右看,挑出一個寫得比較好的字母說:「你看,你這個字母寫得多整齊好看啊!如果其他的字母都寫成這樣,就更好了。我知道你是個聰明又努力的孩子,你一定可以做到的。」小英聽老師這么說,不住地點頭,然後就靜下心來一筆一劃地用心寫,慢慢的,每一個單詞都寫得比較工整了。
一年級學年結束時,小英已經變成全班各方面表現最好的學生了。同時,她的性情也大變,十分活潑開朗自信。
小英的媽媽每次去開家長會,老師都會和她講小英多麼可愛多麼努力,取得了多麼巨大的進步。
小英媽媽一開始聽老師這么講,一個勁地搖頭否認,說這孩子身上有很多缺點。老師聽了,表情變得很嚴肅地說:「孩子如果有任何問題都是我們大人沒帶好,老師沒有教好。沒有有問題的孩子,如果一定說有,那都是大人的問題。我很幸運能夠教到這么好的孩子。」
小英上四年級的時候,考上了學校的天才班,這個在國內時像個影子一樣自卑的小女孩,如今是學校里學習最好的孩子之一,朋友多多,神采飛揚。
活學活用
女兒凱麗上的中文班學到了「孔融讓梨」這一課。在讀了課文講解了生詞之後,為了看看學生們理解得如何,老師挨個問,如果換成了她們,會不會讓梨?
第一個女孩A是個獨生女,老師知道她常和鄰居家的孩子們一起玩,就問她如果鄰居家的小孩來了,她會不會把大梨讓給鄰居的小孩吃?
女孩A搖頭說:「我不會,我要吃大的。鄰居家小孩每次吃東西都要剩下來,從來都不吃完,如果把大梨給她們吃肯定要浪費了,浪費東西不是好習慣。」
老師呆了呆,覺得這個孩子雖然不讓梨,但是她的說法也蠻有道理的,接著問下一個孩子。
第二個女孩B家裡有個年齡比她大很多的哥哥,父母四十得女,對B寵愛得不得了。
老師和藹地問道:「你會不會把大的讓給哥哥吃?」
B女孩「NO、NO、NO」地連連搖頭:「因為我媽媽和哥哥總是要把大梨給我吃,我讓給哥哥他不會吃的,我吃了他們才高興,為了讓他們高興,我要吃大梨。」
老師不知說什麼才好,又接著問第三個女孩C。C有個大她兩歲的哥哥,兩個人時常打打鬧鬧的。
問C是否會把大梨讓給哥哥,她斬釘截鐵地回答:「NO,哥哥對我一點都不好,我才不要把大梨讓給他!」
老師聽了長嘆一口氣。
第四個問到凱麗,老師滿懷希望地問:「凱麗,如果你和弟弟一起吃梨,會不會把大梨讓給弟弟吃?」
凱麗毫不猶豫地回答:「我不讓,我比三豬大,我當然要吃大的。大的吃大的,小的吃小的,這才公平。」
老師聽了凱麗的回答,氣得暗道:統統是朽木不可雕也。
在重重打擊之下,可憐的老師不抱任何希望地問最後一個孩子:「你是否會把大梨讓給哥哥?」
這個女孩輕輕地點了點頭。
老師眼睛驟然一亮,這一課沒白上啊!班上不盡是朽木,還是有良材的!遂探身向前,熱切地問道:「那你為什麼要把大梨讓給哥哥呢?」
那女孩子回答:「我不愛吃梨,我哥愛吃。管它大的小的,他都拿去吃好了,我不在乎!」
美國的教育方式鼓勵孩子們表達自己的觀點,個性鮮明、獨立思考永遠是被贊賞鼓勵的。無論孩子對一個問題回答得多麼離奇古怪,多麼不符合老師的標准答案甚至離題十萬八千里,都會得到一句「GoodTry(嘗試得好)」的贊許。從這幾個女孩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她們的率真來,她們每個人都有自己不讓梨或者讓梨的理由。
這堂課除了學中文外,就白上了嗎?暫時看似在思想品德方面對孩子們沒有什麼效果,但是後來我卻發現,這種德育教育是潛移默化的,實際上孩子們不知不覺間接受了課文要傳達出的信息。以我家凱麗為例,後來的一天我洗了一盤蘋果,她先挑了一個大的遞給了弟弟三豬,很隨意地說:「你比我小,你吃大的吧。」讓我吃了一驚,趕緊提出來表揚一番。
所以,還是要讓孩子多接觸一些傳統文化的經典教育,培養他們做人的根本。

⑺ 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的作者簡介

蔡真妮,旅美作家,三個孩子的母親。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曾於國內某大學執專教,後移居北美屬,現居美國。自由撰稿人,在北美的《世界周刊》《世界日報》《世界華人周刊》及國內的《青年文摘》《青年參考》《家庭育兒》《海外文摘》《留學生》《愛人》等報刊上發表文章數百篇,並出版暢銷書多部。寫作內容主要以展現海外華人生活為主,包括婚姻、家庭和育兒等題材均有涉筆。作者在新浪網開設的博客受到網友的廣泛持續的關注和追捧,並被評為新浪育兒知名博主,博客點擊量近1000萬,被廣大網友稱為:美國版「好媽媽」。

⑻ 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的本書目錄

尊重是美國教育的核心
1.1 「尊重」比成績更重要
1.2 「一百零一句」表揚孩子的話
1.3表揚和誇獎孩子的幾項原則
1.4孩子的獨立來自父母的培養
1.5美國老師重建孩子的自信
1.6數學測驗我只錯了兩道題
1.7父母是否該為孩子選擇職業
1.8在美國參加孩子的家長會
1.9在美國學校做義工的見聞
1.10女兒的樂器選擇
1.11為什麼美國孩子個個自信? 知識與能力
2.1 美國幼兒園的教學活動
2.2幼兒園的人身安全演練
2.3給孩子插上隱形翅膀——培養閱讀能力
2.4為什麼美國兒童閱讀量是中國兒童的六倍?
2.5美國小學的數學教學
2.6高中生當義工
2.7美國高中的選課
2.8高中平時成績對於申請大學是否重要?
2.9華裔中學生為地震災區募捐記
2.10早上學與晚上學
2.11 中美教育理念的根本差異 美國人這樣當父母
3.1 為什麼很多美國女性選擇做家庭婦女?
3.2無所不能的家庭主婦凱麗
3.3孩子偷了別人的錢之後
3.4是否該管教來家裡做客的孩子?
3.5孩子沉迷玩游戲怎麼辦?
3.6世界上最好吃的花生米
3.7 「領養」女兒的男朋友
3.8父母尊重孩子的選擇
3.9勞頓夫婦的育兒經
3.10 教授女兒的暑期工作 他山之石
4.1 比較美國人和華人對「名校」的取合
4.2一件小事看中美父母的不同
4.3活學活用「孔融讓梨」
4.4在美國教「弟子規」
4.5美國孩子如此評價窮人和富人
4.6差生變成了優秀生
4.7優秀生為何被記過
4.8和「性」有關的作業
4.9 「早戀」與「早練」
4.10留學美國應注意的文化差異 教育反思
「不輸在起跑線」幾乎是現在國內所有嬰幼兒父母們奉行的真理。似乎父母和孩子早一分努力,就必能早一步領先。
5.1 什麼是真正的「不輸在起跑線
5.1 什麼是真正的「不輸在起跑線
5.2 孩子的心理健康忽視不得
5.4 吃飯拉鋸戰
5.5 打破的盤子
5.6 「富養女兒」與做家務
5.7 再談「窮養兒子富養女」
5.8 一個名校畢業生對自己成長的...
5.9 尖子生緣何自卑膽小? 家有兒女長在國外:美國初中對家長的要求(代後記)

⑼ 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的內容簡介

為什麼很復多在美國長大的孩制子總是充滿自信與快樂?獨立、有主見又堅強?為什麼他們健康、陽光又富於創造力?……旅美作家蔡真妮深入美國社會並在美國生活多年,是一位從學齡前到高中生不同年齡段三個孩子的母親,她結合自己三個孩子的養育經歷,以及發生在身邊的美國家庭和學校里的感人有趣的故事,用生動幽默的語言向我們揭示出美國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尊重、理解與寬容,同時,也令我們深刻領悟到家庭教育的真諦——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
作者出國前曾經在中國從事教育工作,對國內的教育現狀和父母在培養孩子問題上的迷茫的有較深的感受和理解。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