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名師
Ⅰ 有哪些從北航走出的航空航天領域的領軍人物
北航作為航空航天類特色院校,培養的航空航天人類才是不計其數的。每年的畢業生中超過半數的學生會投身到我國各類航空航天院所,為我國的航空航天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這其中不少人,逐漸從一線員工,慢慢成長為航空航天領域內的領導、領軍人才。
以北航這樣背景的學校,航空航天領域的校友數都不數不過來。按照畢業後去院所工作的同學的描述,無論去到哪個航空航天類院所,都一定能夠找到北航的校友在裡面工作。
Ⅱ 湖北文理學院和荊楚理工學院哪個更好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在這兩個學校哪個專業性更好,更好就業
「中國特色基層型大學」基本理論與實踐
——荊楚理工學院「中國特色基層型大學的理論與實踐」課題組
【編者按】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校長吳麟章和行政領導班子積極開展特色辦學實踐。在特色辦學實踐過程中,校長吳麟章創新性地提出「中國特色基層型大學」的特色辦學思想和思路。結合國家社會經濟發展和教育改革發展的形勢與要求,這一特色辦學思想不斷深化並逐步理論體系化。經校黨委研究同意,校長吳麟章以我校發展研究中心為平台組建「中國特色基層型大學的理論與實踐」課題組,對這一辦學思想進行系統整理和理論構建。經過數月整理和研究,課題組初步完成了「中國特色基層型大學」的基本理論架構及其書稿。這個理論架構較好體現了我校「紮根基層、以用為本」優良辦學傳統的凝練與傳承;體現了我校升本以來「開放辦學、特色辦學、人才辦學」、產學研一體化辦學思想的探索和實踐;體現了我校按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精神和「高等教育分層分類辦學」的要求,堅持「立足基層、志在高遠;融入社會、追求卓越」特色辦學理念的集體智慧。現從中輯錄部分內容發送給大家,以期集思廣益,凝神聚力,共襄荊楚理工發展大業。
一、校長吳麟章關於「中國特色基層型大學」基本特徵的重要論述
(一)中國特色基層型大學的戰略意義與時代使命
我國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發展方式,走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之路,建設兩型社會,構建和諧社會,打造世界經濟強國。社會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和諧社會的構建,以及世界經濟強國這個新的偉大目標的實現,都迫切要求我國高度重視並不斷推進基層社會經濟建設。目前,基層社會經濟建設領域尚是「科技、人才、教育」最為薄弱的環節。高等教育要圍繞基層社會經濟建設和和諧社會的構建,切實發揮教育的基礎性作用!為此,按照「高等教育分層分類辦學」的要求,創立並大力發展中國特色基層型大學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和時代意義!
基層型大學的定位與使命:緊緊圍繞我國基層社會經濟建設和和諧社會的構建這個中心,積極發揮在「人才培養、研究創新、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等方面的基礎作用,努力服務於「三化」 (即農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引領的基層社會經濟建設和和諧社會的構建!因此,基層型大學堅持「立足基層、研究基層、服務基層」的辦學定位,堅持與基層社會經濟「協同創新、協同服務、協同發展」!
(二)辦學定位的基本內涵
堅持「育人為本」,以「豐富其知識、文明其精神、強健其體魄」的人才培養理念統領育人工作;堅持「立足基層、研究基層、服務基層」,突出實踐教育與素質教育,培養具有良好社會素養的基層社會經濟建設需要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立足基層、志在高遠」的社會化人才(具有良好社會素養的社會人+具有合格專業能力與人文素養的專門人才)。
(三)人才培養的基本特徵
「立足基層,志在高遠」!
立足基層社會大課堂,培育學生「和諧思維認識社會、陽光心態適應社會,有為之心融入社會」的社會素養,培養學生自我「善思考、善學習、善教育」的發展能力;引導學生養成「立足基層、志在高遠」的寬廣胸懷,堅持「陽光成人、立志成才、敬業成事」;支持校友群體「立足基層事業,追求卓越人生」,並不斷提升「社會競爭力、社會影響力、社會奉獻力」!
(四)人才培養體系的基本特徵
「融入社會,追求卓越」!
積極開拓學校的優質企業/產業資源、優質服務資源和基層社會經濟的優質教育資源,協同創新地開展社會資源共享性整合,為基層型大學構建「校園小學校、社會大課堂」的人才培養體系。
(五)人才培養體系探索與構建
1.指導思想:堅持「育人為本」,促進大學「社會化」,樹立「校園小學校、社會大課堂」的教育觀念,和「大學是社會優質教育資源的開拓者、組織者」的治校觀念。(僅僅局限在課堂上,培養不出創業精神、創新精神;封閉在校園里,培養不出合格的應用型人才;唯有社會實踐,才是應用型人才成長的最佳舞台)
2.關鍵點是轉變教育觀念與模式——(1)自我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升級通道,要把「傳統的單向傳授知識」轉向「引導學生自我善思考、善學習、善教育」;(2)積極融入基層社會,共享社會資源,與社會協同發展,建設符合「立足基層、志在高遠」人才培養要求的結構豐富的社會化師資隊伍;(3)構建社會大課堂體系與運行機制。
3.主要任務與目標:不斷提升「四個能力」——引導學生提升「理性思考和自我學習、自我教育」的能力、促進教師提升「教學/應用技術研究與服務社會」的能力、支持團隊提升「產學研協同創新」的能力、不斷提升學校 「與社會協同發展」的能力。
(六)學科建設基本思想
由於致力於「農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建設和和諧社會的構建,因此,基層型大學堅持以領域性學科建設為重點。
1.指導思想:以領域性學科建設為龍頭,以專業建設為基礎,以學科交叉融合為特色,以專業學位點建設為基本目標;
2.主要途徑:堅持「政府主導,校企結合;融入社會,協同發展」,建設「以特色領域性學科為龍頭」的特色學院、「政產學研」一體化創業創新實踐基地及師生科技創業園區。如,荊楚理工學院探索的幾種途徑:
「下農村」,合作建設新農村科技學院;「進企業」,合作建設循環經濟工程學院;「請進來」建設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政產學研」,合作建設老齡事業科學學院;「政產學研」,合作籌建學前教育科學學院、城鎮與鄉村建設學院等。同時,「政產學研」,合作打造「新農村發展研究院」、「中國農谷」研究院。
二、「中國特色基層型大學」辦學思想和理念的基本闡述
(一)「基層型大學」的「中國特色」的基本內涵
概要而言,建設「中國特色基層型大學」,是與社會協同發展的時代要求,是對中國高等教育發展路徑的一種創新性探索,是對大眾化高等教育發展模式的一種「中國式」演繹。
第一,「基層型大學」的「中國特色」強調大學的政治使命和辦學方向:始終圍繞面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培養應用型合格人才這一根本目的,致力於探索一條與社會協同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大眾化高等教育的發展道路。
第二,「基層型大學」的「中國特色」強調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規律:堅持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根本,以提高質量為核心,以特色發展為內涵,以全方位提升社會服務能力為重要職責,走「產學研一體化」協同發展之路。
第三,「基層型大學」的「中國特色」強調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以科學發展為第一要義,以「全面協調可持續」為基本要求,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積極探索大眾化背景下「中國模式、基層特色」高等教育的創新發展範式。
第四,「基層型大學」的「中國特色」強調堅持和諧發展教育理念:要求學校一切工作都要以人才培養這個根本任務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適應社會需要為衡量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標准,更加註重與基層社會的協調發展,創新產學研一體化發展機制與模式。
(二)「中國特色基層型大學」的基本特徵
從「立足基層,融入社會,堅持產學研一體化」培養人才的根本任務出發,「基層型大學」重在回答「培養什麼人」、「誰能培養這類人」、「如何培養這類人」這三個基本問題,提升「四個能力」(引導學生培養理性思考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促進教師提高研究與服務能力、支持團隊提升產學研協同創新的能力、增強學校與社會協同發展的能力),突顯四大特徵及核心價值觀:
1.基層型大學根本特徵是培養「社會人」素質基礎上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堅持「社會化的人才」培養質量觀。引導學生真正把基層社會經濟融合為自我成長成才的姊妹大學、就業創業的人生舞台和志在高遠的人生起點。
2.基層型大學關鍵特徵是隊伍建設「社會化」:堅持「社會化的師資」隊伍建設觀。合格的「社會人」必須基於合格的「社會化」的師資隊伍;優秀的「社會人」和社會教育資源的整合,才可能培養出優秀的應用型人才。
3.基層型大學典型特徵是學科建設「領域化」:堅持「面向基層經濟社會發展戰略領域,以應用研究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為重點」的領域性學科建設觀。基層型大學致力於「農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建設和和諧社會的構建,因此,基層型大學堅持以領域性學科建設為重點。
4.基層型大學核心特徵是「一體化」育人:在教育觀念和制度建設上切實堅持「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觀。即學科建設、隊伍建設、校園文化、課程體系、產學研合作等各方面工作,既自成體系,又相互融合,一體化地落實到人才培養這個根本使命上來。
(三)「中國特色基層型大學」的核心辦學理念
辦學理念集中體現了大學的使命、理想和信念。她濃縮了思想的精華,沉澱著歷史的底蘊,蘊涵著時代的靈魂,彰顯著大學的精神,張揚著學校的個性,因而成為大學的一面精神旗幟,薪火相傳的動力之源,引領著大學前進的方向。
「中國特色基層型大學」以「立足基層,志在高遠;融入社會,追求卓越」為核心理念。
「立足基層,志在高遠」是側重從應然價值層面,對辦學使命和思想信念的凝練;「融入社會,追求卓越」是側重從實然價值層面,對辦學方略和理想境界的概括。「融入社會」表明了基層型大學「立足基層」特色辦學的獨特路徑,「追求卓越」指明了基層型大學「志在高遠」創新發展的至善境界。它集中體現了「社會人」培養價值取向;客觀涵蓋了「社會化」教育本質屬性;突出彰顯了「一體化」核心辦學思想;指明了「基層型大學」特色發展境界;表明了「基層型大學」創新發展路徑;凝聚了開拓創新、特色跨越的發展精神。
(四)「中國特色基層型大學」的特色辦學思路
1.學科建設:基層型大學以領域性學科建設為重點
領域性學科建設的內涵。領域性學科建設觀認為,學科不僅僅是學術的主要載體,也是學術活動社會化的組織平台,是學術資源和社會資源集成化的新型領域。地方大學更應跳出傳統學術性學科建設思路,其學科建設應著重瞄準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戰略領域,尋找學科建設的主攻方向,形成與社會協同發展的領域性學科建設路徑,提升實踐育人能力和服務社會的核心能力。因此,「以領域性學科建設為龍頭,以專業建設為基礎,以學科交叉融合為特色,以專業學位點建設為目標」的學科專業建設,是衡量地方大學辦學水平的真正標志。
2.「一體化」育人機制:基層型大學要創新產學研一體化運行機制
建立新型產學研一體化運行機制,促進合作教育平台和「雙師型/雙能型」團隊建設,一體化構建人才培養體系;通過合作機制,把學校的優質企業/產業資源、優質社會服務資源和企業的優質教育資源進行有機整合,促進協同發展。新型產學研一體化機制的基本內涵可以概括為「四化」:
①隊伍建設社會化:把師資隊伍建設延伸到社會,共享人力資源,共建教學團隊。
②研究活動應用化:把創新研究團隊儲存於企業,圍繞社會需求開展研發活動。
③人才培養實踐化:把人才培養體系融入到實踐,發揮「全員育人」功能。
④考核機制企業化:把運行管理機制融合到企業,合力打造產學研一體化技術創新體系。
產學研「四化」機制的生成。打破傳統的「學科結構」與「科層結構」的組織邊界和學科邊界,放大集成發展效應,探索產學研理事會機制下的平台運行模式,建立與基層社會及行業緊密對接的「平台+項目」運行架構,推進學校組織結構向更具開放性的模式轉型,實現開放式辦學、集約化辦學的轉型發展,一體化促進特色學科、特色平台、特色團隊與特色人才培養體系的建設。
3.師資隊伍建設:基層型大學以雙型師資隊伍建設為重點
師資隊伍雙型結構的特定內涵。強調學術化和社會化「雙型結構」屬性:一指教師個體具有學術化、專業化的教育能力和社會化的實踐能力,即具有「雙型素質結構」;二指師資隊伍結構上涵蓋學術化的校本師資和社會化的兼職師資,即具有「雙型整合結構」。
師資隊伍雙型結構的建構路徑。樹立「社會化」師資建設觀,注重教育資源與社會資源一體化整合,學術化與社會化教育能力一體化融通,強調師資隊伍回歸並融入「社會」,發揮「雙型結構」師資在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關鍵作用,並從合格「社會人」培養和基層型大學建設要求出發,按照「項目+團隊+基地」一體化建設思路,以培養高水平學科帶頭人為引領,以建設「雙能型/雙師型」隊伍為重點,形成一支適合「社會人」培養需要、結構合理、專兼結合、兼具學術化教育能力和社會化實踐能力的「雙能型/雙師型」師資隊伍。
三、「中國特色基層型大學」辦學實踐:荊楚理工學院
(一)荊楚理工學院辦學定位
辦學定位的基本內涵:堅持「育人為本」,堅持「立足基層(湖北/荊門)、研究基層(湖北/荊門)、服務基層(湖北/荊門)」,突出實踐教育與素質教育,培養具有良好社會素養的社會經濟建設需要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即「立足基層,志在高遠」的社會化人才。
——總體目標定位:立足基層培養應用型人才,服務基層建設基層型大學。即把學校建設成為「荊門有地位、湖北有影響、全國有名氣」,具有中國特色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高水平基層型大學。
——服務面向定位:「立足基層,研究基層,服務基層」,依託行業,面向社會,促進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
——學校類型定位:建設一所立足基層需求,服務基層建設的高水平、有特色的應用型地方本科院校。
——辦學層次定位:以普通本科教育為主,適度辦好專科教育,爭取舉辦專業型研究生教育;重點加強基層型大學的內涵建設和特色發展。
——培養目標定位:以「豐富其知識、文明其精神、強健其體魄」的人才培養理念統領育人工作,立足基層、依託行業、面向社會,構建「社會大課堂」,逐步探索完善「立足基層、志在高遠」人才培養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立足基層事業,追求卓越人生」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
——學科專業定位:基於校情,立足基層,面向湖北/荊門戰略和社會經濟發展領域,以「一主兩翼多特色」的專業群為基礎,逐步培育發展形成以「一老一少,一農一循環」為代表的特色領域性學科群。
備註:
(1)湖北/荊門戰略,主要是指「中國農谷」戰略、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城市建設戰略;「一主兩副」城市群戰略;「兩圈一帶」戰略;「中部崛起」戰略。
(2)「一主兩翼多特色」專業群,即以化工類應用學科專業為主體,機電、生物學科專業群為兩翼,以師范教育、應用醫學等傳統優勢學科專業為特色,促進理、工、農、醫、文、教、管、藝等多學科專業互相滲透、協調發展;
(3)「一老一少,一農一循環」為代表的特色領域性學科群,即老齡事業領域性學科、學前教育領域性學科、新農村建設領域性學科、農業現代化建設領域性學科、新型城鎮化建設領域性學科、新型工業化(以循環利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為特徵)建設領域性學科。
(4)建設或籌建相應的特色學院:新農村科技學院、老齡事業科學學院、學前教育科學學院、城鎮與鄉村建設學院、循環經濟工程學院。
(二)特色發展戰略
圍繞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重大主題和根本任務,為實現我校創建「中國特色基層型大學」的戰略目標,我們從「一體化」人才培養的根本任務出發,從產學研「協同發展」的戰略層面,研究制訂並逐步完善了學校「十二五」發展戰略規劃。「三步走」戰略規劃了學校在核心辦學理念的指引下逐漸實現 「提檔升級」,建設基層型大學的科學發展與特色發展之路;「四大工程」計劃則規劃了實施「三步走」戰略的關鍵舉措。
1.「三步走」發展戰略
第三步:遠景目標(2021~2030年)——彰顯特色,打造品牌
中國的基層型大學的戰略目標:進一步彰顯基層型大學的辦學特色,增強產學研一體化服務地方的核心能力,打造荊楚學者傑出人物,培養社會化優秀人才,創造特色辦學成果,產生特色辦學影響;學校學術開放型、辦學國際化能力明顯增強;學校畢業生和校友社會競爭力、社會貢獻力、社會影響力明顯提高,實現中國特色高水平基層型大學的創建目標。
其中,「荊門的基層型大學」是我們要實現的目標文章,是實現學校發展總目標的戰略起點和戰略落腳點——以服務地方為顯著特色的基層型大學;「湖北的基層型大學」是我們要書寫的質量文章——以提升品質為內涵的基層型大學;「中國的基層型大學」是我們要打造的品牌文章——以「中國模式,基層特色」為社會公認品牌的中國特色高水平基層型大學。
2.「四大工程」計劃
如果把學校當成一個生命體來看待,則學校教學與管理運行等基本組織架構是該生命體的「骨架」;隊伍建設是該生命體的「血脈」;學科建設是該生命體的「龍頭」;文化建設是該生命體的「精髓」;人才培養體系與模式的改革實踐及其培養目標的實現,則是該生命體的「靈魂」。「靈魂」是該生命體的本質特徵,是指引生命體發展的方向。
——教學質量提高工程。樹立「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觀,以人才培養體系改革為「靈魂工程」,以教育部「教學質量工程」為指南,強化「質量立校」理念,倡導以學術研究(教學研究、應用科學研究等)帶動教學質量的提升的教育觀念,確保教學質量的強本地位;按照「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的基本精神,重點建設一批產學研一體化人才培養基地、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等;通過產學研合作「四化」新機制、學院理事會運行機制,共同編制人才培養方案,一體化構建「131」人才培養體系(即①基於合格專業知識的應用與實踐能力+③良好的社會能力、學習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①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知行一體」課程體系、實踐教學體系、教學與考試大綱體系、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等;基於人才的「社會人」屬性和合格「社會人」所應具備的人文與科學素養,以「豐富其知識、文明其精神、強健其體魄」的人才培養理念統領育人工作,著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創業能力、人文素養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努力引導學生把經濟社會基層融合為成長成才的姊妹大學、就業創業的人生舞台和志在高遠的人生起點。
——隊伍提高工程。樹立「社會化」師資建設觀,以一體化整合社會優質人力資源為「血脈工程」,強化「人才強校」理念,形成一支適合「社會人」培養需要、專業化教育能力和社會化實踐能力兼備的「雙能型/雙師型」教師隊伍,及結構合理、素質優良、業務精湛、專兼結合的高水平教師團隊。從合格「社會人」培養和基層型大學建設要求出發,按照「項目+團隊+基地」一體化建設思路,以優化高水平學科帶頭人創新團隊建設為引領,以培養「雙能型/雙師型」教師為重點,以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隊伍建設為帶動,深入實施荊楚學者計劃、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教師進修培養計劃、兄弟院校對口扶持計劃、教學名師講學計劃等「社會化」師資建設計劃,提高師資隊伍建設的整體水平,努力創設有利於校內外優質人才整合利用、脫穎而出、人盡其才的制度環境;同時,加強管理服務隊伍建設,建設一支精幹高效、作風務實、善於研究、理念先進、執行力強的專業化的管理服務隊伍。
——優勢學科孵化工程。樹立「領域性」大學科建設觀,以學科專業群建設為「龍頭工程」,強化「特色建校」理念,按照「面向基層經濟社會發展戰略領域,以應用研究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為重點」領域性學科建設新思路,形成對接地方支柱行業、優勢產業的合理的學科專業布局,用「四化建設」新機制,打造特色學院和產學研一體化學科平台,改造傳統學科,培育優勢學科,孵化新興學科,建設完善「一主兩翼多特色」學科專業群,即以化工類應用學科為主體,機電、生物大學科群為兩翼,以師范教育、應用醫學等傳統優勢學科專業為特色,促進理、工、農、醫、文、教、管、藝等多學科互相滲透、集成發展,一體化提升特色學科、特色平台、特色團隊、特色培養體系建設水平,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校園文化建設工程。樹立「引領性」文化建設觀,以校園文化建設為「先導工程」,強化「文化興校」理念,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力倡「大學、大愛、大氣、大樹(氛圍)、大師」等大學主流文化,積極培育「崇學尚德、克難奮進、務實創新」的校園文化和校園精神,樹立優良校風、教風、學風,建構學術性與社會性兼融、思想性和創新性並舉的大學文化核心價值體系,創設有利於校園文化繁榮發展的創新機制和激勵機制,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對增強學校科學發展軟實力的引領功能、凝聚功能、調節功能和創新功能,為實現我校創建「中國特色基層型大學」的戰略目標,提供堅強的思想保證、強大的精神動力、有力的輿論支持和良好的文化支撐。
因此,我們將按照「中國特色基層型大學」建設思路,切實推進學校內涵建設和特色發展。在指導思想上,我們將沿著「入主流、謀發展、育特色」的內涵建設思路,堅持育人為本和「三步走」「四大工程」戰略,深化人才培養體系改革,促進開放辦學、特色辦學,推進「以評促建」,積極謀劃「協同創新/協同發展」,提升實踐育人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建設特色鮮明的中國特色基層型大學!
在實踐上,我們將以「精細化管理」為抓手,(1)著力推進二級管理運行機制和制度體系建設,切實處理好制約發展的兩個關鍵性問題,即「二級學院自主發展權」和「導向、評價與激勵」,努力在內涵建設等關鍵指標上有新的突破;(2)著力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引導思想解放,觀念更新,培育校園大氣象,建設學術型校園、節約型校園;(3)促進「團隊、基地、項目、經費、產學合作、人才培養」一體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