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錶發明人
1. 手錶是誰發明出來的呢
表究竟是誰首先製造出來的,是在哪兒首先製造出來的,這個問題的答案眾說紛紜。惟一可以確定的是這個天才的發明最初是由於人們對方便、准確計時的需要。
技術的不斷演進,今天的手錶工藝的精密和復雜似乎已經接近極致:雙時間顯示、時區顯示、萬年歷、儲能、抗震、防水、抗磁場、氣壓顯示、高度顯示……功能已經不足以左右我們對表的選擇。那麼決定性的因素是什麼?是精湛的工藝?是使用的珍貴的原料?是匠心獨具的設計?
「給我看一看你的表,讓我告訴你你是誰」日內瓦最年輕的鍾表大師弗蘭克·繆勒如是說。今天,我們對表的選擇,更多的跳脫於計時之外,它融入我們的生活中,表達我們的生活方式,成為我們個性和品位的一部分。
一隻完美的表是科學與藝術的結晶,融合理性與感情。當我們選擇時,我們看重品牌的影響力,因為品牌是一種技術的保障,而其中所蘊涵的人文背景、技術特性,在某個時刻足以表達自我,成為生活態度的一部分。
瑞士名表檔案
最初的手錶製造一直是英國人和法國人的天下。
早於16世紀,一些法國基督教新教徒為逃避宗教迫害,隱居於瑞士山區上千米海拔的山谷。那裡人跡稀少,湖泊環繞,叢林聳立,漫長的隆冬令人咋舌,屋頂均以金屬物料覆蓋以抵禦風暴。他們擅長製造機械裝置,為了生計,他們一面堅守信仰,一面發展手工技巧。在幽閉的自然環境和漫長的嚴冬中,他們的手制鍾表工藝日益精湛。到了19世紀時,瑞士的製表技藝已經成為個中翹楚,世界其他地區望塵莫及。
或許這只是個關於鍾表的神話,但瑞士人對鍾表製造的熱情,對完美技術的執著,對傳統價值和個性的堅持,對美學和實用的精雕細刻,令瑞士手錶成為一派生活方式的象徵。今天的瑞士鍾表,依舊是優質鍾表的代名詞。
瑞士:策動鍾表的最經典與最流行
百達翡麗 PATEK PHILIPPE
維多利亞女王、沃爾特迪斯尼、愛因斯坦有什麼共同點:有名、有錢,而且都戴百達翡麗。1851年在日內瓦誕生的百達翡麗等於車中的勞斯萊斯,1932年推出的卡拉特拉瓦珍品系列一直是最受歡迎的設計。
勞力士 ROLEX
勞力士商標1908年注冊。1926年問世的蚝式表解決了困擾手錶製造的防水防塵問題,一年後,伴隨人類首次成功渡過英吉利海峽,勞力士蚝式表的堅實耐用揚名全球。其後蚝式表也向華貴典雅演變,成為商業巨子及卡拉揚、多明戈等藝術家的摯愛。
愛彼AUDEMARS PIGUETP
1875年誕生的愛彼表,不斷創造出世界上功能最多的手錶,且皆由手工精製,還在每塊愛彼表的背面刻上工匠的名字。1972年推出的皇家橡樹Royal Oak更是它的傳奇之作,是高檔運動表流行之風的開創者。
江詩丹頓 VACHERON CONSTANTIN
江詩丹頓成立於1755年,為世界最古老的鍾表製造廠之一。江詩丹頓擅長復雜機械表的製造,每個新產品問世,全球限量出產500隻。「最小批量,最優質量,最高買價」一直是江詩丹頓的經營戰略。
芝柏 GIRARD PERREGAUX
1791年創立的芝柏表,它是當今瑞士極少數具備獨立開發表芯及生產原裝表能力的表廠之一。1860年芝柏表廠設計完成世界上首隻三金橋陀飛輪懷表。1991年,芝柏將直徑45毫米的三金橋陀飛輪懷表縮製成2.86毫米的腕錶,其精密復雜的構造,象徵芝柏工藝的極致境界。
2. 鍾表是誰發明的
樓主問的應該是「現代鍾表」--基於鍾擺原理的計時器(周期計時器),這是惠更斯回於1657年發明的!!!
而這之答前的天文鍾,水漏沙漏,水運儀象台,甚至歐洲教堂的重錘鍾,等等,都是非周期計時器,實用性很差,應該不算是「現代鍾表」!!!
3. 第一塊手錶誰發明的
羅時榮打造中國第一塊手錶 雖然時隔50多年,但羅時榮永遠不會忘記1958年6月20日。那一天,一隻經過半年時間研製,仿瑞士17鑽羅馬表的中國手錶,終於發出了「咔、咔、咔」的動人聲音。 羅時榮不是南京當地人,他出生在鎮江,由於家境貧寒,只讀過幾年私塾。抱著「荒年餓不死手藝人」的想法,在16歲時他來到南京修表鋪當起了學徒。學徒工的生活非常苦,師傅根本不傳授真功夫,只能自己偷學。「滾釘板也要學會手藝」的決心讓羅時榮慢慢摸索出修表背後的行道。 新中國成立後,羅時榮成為一名手藝精湛的修表工。在20世紀50年代,手錶還是一件稀罕物。那時候,誰要是戴上一塊「瑞士梅花表」、「大羅馬」,准會引來周圍人無比的艷羨。當時,世界手錶製造業基本被瑞士等西方國家壟斷,中國市面上銷售的都是進口手錶。由於缺乏技術和自動流水線設備,當時國內根本不可能生產由幾百個精密零件組成的手錶,相關產業一片空白。在「超英趕美」的思潮下,1958年,南京鍾錶行業協會提出用全手工製造出「中國人第一塊手錶」的口號,任務落在了羅時榮所在的修配合作社。上級要求他們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自行研製出一批手錶,向「七一」黨的生日獻禮。包括羅時榮在內的七名中青年技術骨幹被挑選出來,組成了攻關小組。至今,羅時榮依然清晰地記著他們的名字:宮義興、潘孝如、劉家湖、孫義榮、陳國安……他們中年齡最大的宮義興也不過40歲左右;羅時榮當時最小,只有28歲。 1958年的新年一過完,七個人就開工了——地點就在合作社樓上一個20多平方米的小房間內。由於根本不知道手錶是如何製造出來的,所以一切只能從「照貓畫虎」開始。 經過領導批准,他們拆解了一塊非常昂貴的瑞士原裝「大羅馬」,把幾百個大大小小的零件堆放在桌子上,仔細研究,然後再用銼刀、鑽頭和車床等工具逐一復制。 大傢伙各有分工。零件加工所需的精細程度令人咋舌。比如,一個銑齒輪的銑刀,要求誤差在1絲上下(「絲」為鍾表專用計量單位,1絲相當於1/7頭發絲粗細);而「擒縱」(手錶中起制動作用)的大小粗細,和螞蟻腿兒差不多。這些在國外手錶廠全部依託自動數控車床加工的零件,居然被羅時榮他們用原始小車床或者小銼子,一點點復制加工出來了。 羅時榮回憶說,那段時間是極其難忘的。1958年,羅時榮剛結婚不久。在研製第一塊手錶的半年時間中,羅時榮和同伴們每天都要工作超過15個小時,為了復制各種各樣的精細零件,大家設計製造了大大小小100多種專用工具。 1958年6月20日,當七個人終於把所有零件中質量最好的一組集中到一塊手錶上時,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上完弦後,這只手錶發出了「咔、咔、咔」的清脆走音。「我們成功了!」現場的人高興地歡呼起來。 盡管這塊手錶還同時具備防水、防震等功能,在當時已經「先進到不能再先進」,然而羅時榮老人坦言,還是心有遺憾的,「畢竟是手工加工,誤差大約在1絲左右,而瑞士原表的誤差僅在0.5絲之內。雖然仿製的手錶走起來了,但手工作業無法保證其穩定性,精確度有待於提高」。1958年7月1日,攻關小組的七個人將三塊自產的亮晶晶的手錶放在托盤里,從外觀看,表盤底色是白色,呈圓形。表盤上方有「七一」兩個漢字,下方有「17鑽」的中文字樣,指針指示的12個阿拉伯數字,手錶上還刻有「計時鍾表廠」字樣。 羅時榮回憶說,雖然第一批手錶依靠全手工的方式,無法進行推廣生產,但在全國的手錶行業中掀起了一股「自行仿製手錶」的高潮。他們起初親手生產出來的那批手錶,也被來自全國的參觀者搶購一空,連一塊都沒剩下。 通過復制第一塊手錶,羅時榮的修表水平也有了一個質的飛躍。那以後,不管多麼高級的進口手錶,只要遞到他面前,掂一掂,瞧一瞧,不等主人開口,他就能報出這塊表的使用年限和大致毛病。 羅時榮退休後,一直沒有放棄修表。找羅老修表的,大多都是熟人介紹來的,每當一塊塊價格不菲的手錶在自己手中起死回生的時候,也是羅時榮最幸福的時刻。 50多年的歲月轉眼過去了,當年那個七人攻關組,有的組員已經離開了人世,有的則失去了聯系。令人遺憾的是,當時復制的手錶都不知去向,只有當年使用過的小機床還一直陪伴在羅老身邊。 「重新看一眼當年親手製造出來的羅馬表」成為羅老現在最大的心願。2005年年初,羅時榮找到當地媒體,希望登報尋找「大羅馬」的線索。至今,老人仍在殷殷期盼之中。「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我們用手工PK人家的數字機械化,真是異想天開。不過最後居然成功了,像神話一樣,人活著就要有這種勁頭。」
4. 鍾表的發明人是誰
鍾表的發展 公元1300年以前,人類主要是利用天文現象和流動物質的連續運動來計時。例如,日晷是利用日影的方位計時;漏壺和沙漏是利用水流和沙流的流量計時。 東漢張衡製造漏水轉渾天儀,用齒輪系統把渾象和計時漏壺聯結起來,漏壺滴水推動渾象均勻地旋轉,一天剛好轉一周,這是最早出現的機械鍾。北宋元祜三年(1088)蘇頌和韓公廉等創制水運儀象台,已運用了擒縱機構。 1350年,義大利的丹蒂製造出第一台結構簡單的機械打點塔鍾,日差為15~30分鍾,指示機構只有時針;1500~1510年,德國的亨萊思首先用鋼發條代替重錘,創造了用冕狀輪擒縱機構的小型機械鍾;1582年前後,義大利的伽利略發明了重力擺;1657年,荷蘭的惠更斯把重力擺引入機械鍾,創立了擺鍾。 1660年英國的胡克發明游絲,並用後退式擒縱機構代替了冕狀輪擒縱機構;1673年,惠更斯又將擺輪游絲組成的調速器應用在可攜帶的鍾表上;1675年,英國的克萊門特用叉瓦裝置製成最簡單的錨式擒縱機構,這種機構一直沿用在簡便擺錘式掛鍾中。 1695年,英國的湯姆平發明工字輪擒縱機構;1715年,英國的格雷厄姆又發明了靜止式擒縱機構,彌補了後退式擒縱機構的不足,為發展精密機械鍾表打下了基礎;1765年,英國的馬奇發明自由錨式擒縱機構,即現代叉瓦式擒縱機構的前身;1728~1759年,英國的哈里森製造出高精度的標准航海鍾;1775~1780年,英國的阿諾德創造出精密表用擒縱機構。 18~19世紀,鍾表製造業已逐步實現工業化生產,並達到相當高的水平。20世紀,隨著電子工業的迅速發展,電池驅動鍾、交流電鍾、電機械表、指針式石英電子鍾表、數字式石英電子鍾表相繼問世,鍾表的日差已小於0.5秒,鍾表進入了微電子技術與精密機械相結合的石英化新時期。
5. 世界上是誰發明了第一塊手錶他是哪個國家的人
1918年,瑞士一個名叫扎納·沙奴的鍾表匠,製造了一種體積較小的表,並在表的兩邊設計有針孔,用以裝皮製或金屬表帶,以便把表固定在手腕上,從此,手錶就誕生了。
6. 手錶誰發明的
世界上的第一隻手錶是於1868年由百達翡麗製造給匈牙利的Koscowicz伯爵夫人的。
在1904年,經營珠寶的法國商人路易斯·弗朗索瓦·卡地亞接到飛行員好友亞伯托·桑托斯·杜蒙的投訴:當駕駛飛機時要把懷表從口袋裡拿出來十分困難,希望他協助解決這個問題,以便在飛行途中也能看到時間。
因此卡地亞便想出了用皮帶及扣,將懷表綁在手上的方法,以解決好友的難題。而這種綁在手上的懷表,就是現今的手錶。
1911年卡地亞正式將這種形式的鍾表商業化,推出了著名的Santos手錶。自此以後,手錶便開始普及。
經歷一個世紀的改進,1967年瑞士人首度將石英鍾做成石英錶,手錶之後也由手動/自動上發條的形式,發展到用石英、電子等動力顯示時間,並混合了較為簡單的其他功能,例如計時、月相、量度脈搏等;現代手錶手錶增加了更多復雜的功能。
(6)手錶發明人擴展閱讀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各國軍方意識到「免手提」腕錶的重要性,這才啟發了一般民眾對手戴腕錶的熱切需求。1926年,發明了第一塊自行上弦的腕錶,從1960年起,傳統的圓形表樣普遍受到民眾的喜歡。
瑞士對腕錶的進一步改進,就是把懷表所具有的計時、日歷、陀飛輪及自動發條裝置加以微型化,而裝設於腕錶上。1952年在美國、法國和瑞士各生產出一塊電子表。
1967年,納沙泰爾的電子鍾表中心開發出第一塊石英手腕錶,並在1970年以不同瑞士品牌的名字開始大量生產。自此,新的技術開始快速開發,不同品牌的手腕錶也開始迅速發展。
7. 手錶是誰發明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名士兵為了看錶方便,把表綁扎固定在手腕上,舉起手腕便可看清時間,比原來方便多了。1918年,瑞士一個名叫扎納·沙奴的鍾表匠,聽了那個士兵把表綁在手腕上的故事,從中受到啟發。經過認真思考,他開始製造一種體積較小的表,並在表的兩邊設計有針孔,用以裝皮製或金屬表帶,以便把表固定在手腕上,從此,手錶就誕生了
8. 手錶的出現是哪一年哪個國家人發明的
這個問題恐怕沒有誰具體知道,因為這不是個人發明,而是集體研製改進的。專
手錶的創制及生產都基於一個簡單屬而機智的發明,這就是「彈簧」,它能夠收緊並儲存能量,又能慢慢地把能量釋放出來,以推動手錶內的運行裝置及指針,達到顯示時間的功能,手錶內的這種彈簧裝置被稱為主彈簧(Mainspring)。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各國軍方意識到「免手提」腕錶的重要性,這才啟發了一般民眾對手戴腕錶的熱切需求。
1926年,發明了第一塊自行上弦的腕錶,從1960年起,傳統的圓形表樣普遍受到接受。瑞士對腕錶的進一步改進,就是把懷表所具有的計時、日歷、陀飛輪及自動發條裝置加以微型化,而裝設於腕錶上。
1952年在美國、法國和瑞士生產出第一塊電子表。1967年,納沙泰爾的電子鍾表中心開發出第一塊石英手腕錶,並在1970年以不同瑞士品牌的名字開始大量生產。自此,新的技術開始快速開發。
9. 世界上第一個鍾表是誰發明的他是根據什麼發明的鍾表
世界上第一個鍾表是中國東漢的張衡發明的。張衡利用天象知識,製造漏水轉渾天儀,用齒輪系統把渾象和計時漏壺聯結起來,漏壺滴水,就能推動渾象均勻地旋轉,轉一圈剛好就是一天。
10. 手錶是誰發明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名士兵為了看錶方便,把表綁扎固定在手腕上,舉起手腕便可看清時間,比原來方便多了。1918年,瑞士一個名叫扎納·沙奴的鍾表匠,聽了那個士兵把表綁在手腕上的故事,從中受到啟發。經過認真思考,他開始製造一種體積較小的表,並在表的兩邊設計有針孔,用以裝皮製或金屬表帶,以便把表固定在手腕上,從此,手錶就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