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誰發明米線

誰發明米線

發布時間: 2021-01-18 12:54:33

① 雲南過橋米線最早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過橋米線是在清朝出現的,距離現在至少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是雲南地區特色小吃之一,來歷頗具傳奇。
據傳說,有一位秀才常常去滇南蒙自縣城外的一湖心小島上讀書,因此中午需要他的娘子來給他送飯。但是這位秀才非常喜愛吃米線,所以他那勤勞賢惠的妻子就常常給他做他愛吃的米線,並在中午時送去縣城外的小島上。


這樣的做法讓米線鮮香嫩滑,非常好吃,不僅秀才的喜歡,還得到了人們的贊許。人們紛紛效仿,但為這種米線取名字為了紀念這位秀才的賢妻,就把這種米線叫做「過橋米線」。「過橋」指的是這位賢妻每次給秀才送米線都需要經過一座橋才能到達島上。

② 過橋米線是誰發明

過橋米線的由來有一段故事在其中。傳說,有一個窮書生,家裡非常窮,沒版有地方讀書,權便在村外三里之遙的一個涼亭里讀書。他的妻子特別賢惠,發現每次送飯,走到那裡飯菜便涼了。於是她想了一個好辦法,在連飯帶菜的米線上,澆上一層熱湯油,這層熱油保護著飯菜的溫度。這樣飯菜就不涼了。他妻子送飯途中必須經過一個橋,於是人們便把這燒熱湯油的米線叫做「過橋米線」。現在我們不僅在南方吃到米線,而在北方很多地方也可以吃到正宗的「過橋米線」

③ 過橋米線是誰發明的

傳說雲南蒙自縣城有一書生,很英俊,很聰明,但喜歡遊玩,不願下功夫讀書。他有一個美麗的妻子和一個年幼的兒子。夫婦之間,感情很深。但妻子對書生喜游樂,厭讀書深感憂慮。一日,對書生道:「你終日游樂,不思上進,不想為妻兒爭氣嗎?」聞妻言,生深感羞愧,就在南湖築一書齋,獨居苦讀,妻子也與生分憂,逐日三餐均送到書齋晌生。日久,生學業大進,但也日漸瘦弱。妻子看在眼裡,很心疼,思進補之。一日,宰雞煨湯,切肉片,備米線,准備給書生送早餐。兒子年幼,戲將肉片置湯中,生妻怒斥兒子的惡作劇,速將肉片撈起,視之,已熟,嘗之,味香,大喜。即攜罐提籃,送往書齋。因操勞過度,暈到在南湖橋上,生聞訊趕來,見妻已醒,湯和米線均完好,湯面為浮油所罩,無一絲熱氣,疑湯已涼,以手掌捂湯罐,灼熱燙手,大感奇怪,詳問妻製作始末,妻一一詳道。良久,書生說道,此膳可稱為過橋米線。書生在妻子的精心照料下,考取了舉人,這事被當地群眾傳為佳話從此,過橋米線不脛而走,竟成雲南名膳。在雲南,米線是各族人民喜愛的風味小吃,真可謂風靡全省,遍及城鄉。米線系選用優質大米通過發酵、磨漿、澄濾、蒸粉、擠壓等工序而成線狀,再放入涼水中浸漬漂洗後即可烹制食用。米線細長、潔白、柔韌,加料烹調,涼熱皆宜,均極可口。

④ 發明過橋米線的夫妻名叫什麼

「過橋米線」已有一百多年歷史,源自滇西蒙自。傳說蒙自縣城的南湖風景優美,常有文人專攻讀於此。有位楊屬姓秀才經常去湖心攻讀,其妻每天備飯菜送往。

秀才讀書刻苦,往往學而忘食,常食冷盤涼飯。其妻甚憂,思忖之餘將家中一隻母雞殺掉,用砂鍋燉熟給他送去。待她再去取碗筷時,食物原封未動,丈夫仍如醉如痴在讀書。當她拿砂鍋時卻發現湯還熱乎乎的。原來湯表面有一層雞油,加之陶土器皿散熱較慢,熱量全封存在湯里。以後其妻就用此法保溫,另將一些米線、蔬菜、肉片放在雞湯里燙熟,趁熱給丈夫食用。
後來,人們都仿效她的創新做法,確實鮮美可口。由於楊秀才家到湖心亭要經過一座小橋,大家都把這種吃法稱之為「過橋米線」,成為雲南的一道著名小吃。

⑤ 米線是誰發明的

是貧苦的老百姓發明的

⑥ 米線和米粉都是誰發明的先有米線還是米粉

過橋米線是一種傳統雲南小吃,已有100多年的歷史。關於它的起源,有好幾種版本,流傳最廣的就是:滇南蒙自有位秀才,為了躲避迎來送往之應酬,獨居於南湖中小島攻讀詩書。他的賢惠妻子每天為他送飯,總是在送到時飯菜都涼了。

一天,她提了一罐雞湯送去,揭開一看,還熱乎乎的,原來是湯面一層厚厚的雞油保住了湯的溫度。她由此受到啟發,把米線、蔬菜、肉片放在熱雞湯中燙熟給丈夫吃。

在妻子的細心照顧和鼓勵下,秀才無後顧之憂,發奮苦讀,最終金榜題名,也為後人留下一道傳統美食。由於這位賢惠的妻子送米線時要經過小橋,這種米線就被稱為「過橋米線」,又因秀才考中了狀元,也一度被叫作"狀元米線"。

不過據《吃一碗文化》一書介紹,這個吃法本是清末一位退休官員發明的。當時他在臨安府,每天要過一座橋吃早點,他分別買了米線、脊肉、雞湯,自己燙著吃。後來這個吃法被引進餐館,流傳開來

有許多傳說,有人說是當年秦始皇派兵修築靈渠的時候,士兵們發明的,有人說是義大利人馬可波羅來到桂林時候,發現了這個東西,把它帶到了義大利,就改造成了今天的義大利通心粉,這些說法,既然是傳說,當然就無從考證。
很久以前,桃花江邊有個擺渡的後生叫睦哥,他家境貧寒,心地善良,守著一個年老多病的母親度日。桃花江邊有兩個村子的人,為了爭奪土地和山林,祖祖代代械鬥不已。睦哥見了非常痛心,也勸說過很多回,終因人微言輕,無濟於事。

一天傍晚,睦哥正准備回家,忽然看見一隻兇猛的魚鷹從空中俯沖下來,叼起一條鯉魚正要騰空,說時遲,那時快,睦哥舉起魚叉擲向魚鷹,就下了鯉魚。

那鯉魚是龍王的小女,為了報答睦哥,給睦哥留下了幾根鯉魚須,要他拿回去做,並且將製作方法如此這般地告訴了他。

睦哥盛上一碗給老母親吃了,頓時,母親頭發也黑了,皺紋也沒了,病也好了,腰板也硬朗了。米粉的香氣,從睦哥的屋子裡跑出來,飄呀飄,飄了十幾里。附近的人聞香而來,爭著要睦哥教他們做桂林米粉這好吃的東西。

睦哥要求停止械鬥才能教他們製作方法,他們答應了。睦哥就教他們照著鯉魚傳授的方法,做出了米粉。舉行正式的儀式那天,兩個有仇的村子裡的男女老少都來了,擺下隆重的米粉宴。兩個村的族長,向睦哥跪拜,指天為誓,世代和好,永不械鬥!

後來,這兩個村子並成了一個村,取名「睦鄰里」,又叫「敦睦村」,就是敦促和睦的意思。方圓幾十里的人慕名而來,到這個村子來學做米粉,漸漸,桂林的許多地方都有米粉了。

在眾多的桂林米粉傳說中,人們普遍比較看中這一個傳說,因為它既浪漫美好,又有現代意義。

應該是先有米粉吧 米粉是秦始皇時代就有的了

⑦ 過橋米線是誰發明滴

過橋米線的傳說,說是有一個古時候的讀書人為了應考而在深山中寡居苦讀,他的老婆版天天從權山外給他送吃的進去。但是,山路不好走,又很遠,等飯送到了都涼了。他老婆擔心他長期吃冷飯會得胃病,就想了個辦法讓他能吃上熱飯。她把湯和米線分開來盛放,送進山裡時,油湯的熱氣還沒散盡,米線下在湯里,正好可是吃一頓熱食。再加水這個聰明的老婆每天送飯都要過一座橋,於是乎這道菜就叫「過橋米線」了。

⑧ 過橋米線是誰發明的

過橋米線來的傳說,說是有源一個古時候的讀書人為了應考而在深山中寡居苦讀,他的老婆天天從山外給他送吃的進去。但是,山路不好走,又很遠,等飯送到了都涼了。他老婆擔心他長期吃冷飯會得胃病,就想了個辦法讓他能吃上熱飯。她把湯和米線分開來盛放,送進山裡時,油湯的熱氣還沒散盡,米線下在湯里,正好可是吃一頓熱食。再加水這個聰明的老婆每天送飯都要過一座橋,於是乎這道菜就叫「過橋米線」了。
採納哦

⑨ 有一部香港古裝電視劇,,裡面有個情節是講過錢米線的發明的,

大概是<金玉滿堂>

歐陽震華 飾 戴東官
郭晉安 飾 孫勉良
陳妙瑛 飾 辛小小
江 華 飾 乾 隆
梁佩玲 飾 甘翠花
陳松伶 飾 岳心如/德妃(寧兒)
胡 楓 飾 辛超群
張慧儀 飾 倩容

⑩ 一米線是誰發明的,起源,想了解下,求解!

解答如下:
一米線不是由誰發明的,而是因為社會的發展,大眾注重個版人隱私以及社權會秩序需要維護,從而應運而生的一種產物,最開始的時候是只用不幹膠的貼紙貼在地板上的一種警示線,直到最近幾年才慢慢發展成為一種立式是一米線。
一米線,也稱欄桿座。其主要功能是維護個人的隱私,兼有維護公共秩序,保持公眾距離的作用。產品用於各銀行、車站、醫院、郵局、劇院、空港、機場、地鐵、商場超市收款台現金交易場所、展覽展示中心、酒店、俱樂部、會所、商務樓宇等等公共場所使用。
正是因為一米線的設計短小、簡單、顏色鮮明,所以在很多公共場所都會被注意到而起到必要的作用,所以在很多重要的場合都會看到一米線的存在,主要是用來指引方向和隔離;在很多銀行都會發現一米線的存在,主要是用來起隔離作用,防止儲戶密碼被偷看等;在地鐵站也有一米線,主要是用來維護上下車的秩序以及疏散人群使得地鐵站一切井然有序等等。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