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意識與創造

意識與創造

發布時間: 2021-01-18 04:28:29

① 大學生怎樣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大學生如何培養創新意識和和素質

我的第一個建議是,在學習中,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持續積累扎實的基礎知識,是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根本。良好的基礎知識和學習方法是創新成果誕生的良好基點,開闊的視野是大學生進行創新活動條件。優秀的創新成果都是飽含科技含量的,沒有堅實的知識積累和深厚的知識底蘊,是不可能孕育出優良發明的。在大學期間,同學們一定要學好基礎知識,以及本專業要求的基礎課程。其原因是創新成果大都來源於基礎知識的深層次組合。另外,如果沒有打下好的基礎,大學生們也很難真正理解高深的應用技術。另外一個方面,學習的方法、開闊的視野也至關重要。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關鍵要培養科學的學習習慣和思考習慣。我們應該通過學術講座等方

式,使學生開拓視野,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第二個建議是,遇到問題試著從不同角度來思考。兩個推銷鞋子的推銷員,來到非洲。結果發現這里的人都不穿鞋子的。其中一個叫苦連天,這么個地方怎麼會賣得出鞋子呢?於是打包回去了。另一個卻喜出望外,他喜出望外,多麼大的一個市場啊。如果所有的人都穿鞋子,那麼我的市場該有多大啊。看看,當我們思考問題的角度不一樣時,得出的結論是不是差別很大?

第三個建議是,多問問題才能更深理解。我想這一點大家在高中的學習生活中的感悟是最深的!

第四個建議是動手實踐。大學裡面有很多實驗,那些都是書本上的知識,但是每當我做完實驗後,感覺對這些知識的理解就上了一個層次,真正實踐後就會對其有很深刻的影響,這些只有通過不斷的動手實踐練習才能得到的!

② 怎麼區分意識的自覺選擇性和主動創造性

1、條件不同

意識活動的主動創造性是指意識能夠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和通過實踐創造出世界上原來沒有的東西,比如汽車、手機等等;而自覺選擇性是在已經存在的事物中作出自覺的選擇。比如,喜歡吃西瓜還是蘋果。

2、含義不同

主動創造性有兩方面的含義: 一是人們能動地認識客觀世界;二是在認識的指導下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在實踐的基礎上使二者統一起來,即表現出人區別於物的主觀能動性。

自覺選擇性的含義是:根據情況來做出對自己重要或有利行為的舉動。

(2)意識與創造擴展閱讀:

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人們在反映客觀世界的時候,總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動機,在實施行動之前還要預先制定藍圖、目標、行動方式和行動步驟等。蜜蜂築巢、蜘蛛織網等,表面看起來似乎有某種預定的目標和計劃。

其實不然,它們既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它們的操作純粹是無目的的本能的活動。

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是主動的、有選擇的,並不是客觀世界有什麼就反映什麼。

意識不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夠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它不僅能夠「復制」當前的對象,而且能夠追溯過去、推測未來,能夠創造一個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③ 意識可以轉化成物質與創造物質的區別

意識可以轉化成物質,但是意識不能創造物質。
意識可以轉化成物質,是指意識版指導實踐,對物質進權行加工改造,改變物質的具體形態,從而把意識中的「藍圖」轉化為現實中存在的具體物質形態,如在意識范疇內設計一幢建築的藍圖,然後用建築材料把這個建築建設出來,把藍圖轉化為現實的建築物。
物質本身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唯一稅務所特性,因此物質是不能被消滅,也是不可能被人創造的。

④ 意識的自覺選擇性和主動創造性如何區分

意識活來動的主動創造性就自是根據已發生的事件或規律來採取行動。
自覺選擇性是根據情況來做出對自己重要或有利行為的舉動.主動創造性:作家創作出新的作品,科學家大膽設想新的科學理論,人們遇到困難想到的辦法都是屬於主動創造性。

自覺選擇性:人們遇到選擇,心裡都會有個底。遇到一件事情要選擇什麼方式去做,也是屬於自主選擇性。

⑤ 創造精神和創造意識在創造中起輔助作用對嗎

創新精神是指要具有能夠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觀點的思版維權能力和進行發明創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氣和智慧。
創新意識是指人們根據社會和個體生活發展的需要,引起創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觀念的動機,並在創造活動中表現出的意向、願望和設想。

⑥ 與無意識的關系.(2)意識和無意識在文學創造中的

這個很高深,是講有意識的創作?還是信手拈來的神來之筆?它們都是建立在認知和積累的基礎之上的..至於意義.這個不好說...

⑦ 創新與個人意識

1、不滿足現狀才會有所追求,有所創新,每天要學會告訴自己做得不夠好,還需要改變一下目前的狀況,讓自己的事業還能不能更上一層樓。2、不要貪圖享樂,感覺自己的生活好了,就放棄了進取,開始過安逸的生活了,時刻保持憂患意識,正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3、遇到事情多問幾個為什麼,要學會刨根問底,尋求事物的根源,還要大膽質疑,有懷疑的精神,多觀察,多思考。4、不能什麼都相信別人的,經驗也不是完全正確的,尤其是一些過去的經驗更是要多思考是否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和現狀了。5、要學會跳出傳統的思想定勢,不要走大家都走的路,而放棄了探索捷徑,多思考,對某一件事情要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才能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創新舉例海爾文化的核心是創新。它是在海爾二十年發展歷程中產生和逐漸形成特色的文化體系。海爾文化以觀念創新為先導、以戰略創新為方向、以組織創新為保障、以技術創新為手段、以市場創新為目標,伴隨著海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從中國走向世界,海爾文化本身也在不斷創新、發展。員工的普遍認同、主動參與是海爾文化的最大特色。當前,海爾的目標是創中國的世界名牌,為民族爭光。這個目標把海爾的發展與海爾員工個人的價值追求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每一位海爾員工將在實現海爾世界名牌大目標的過程中,充分實現個人的價值與追求。創新是指:以現有的知識和物質,在特定的環境中,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包括但不限於各種方法、元素、路徑、環境等等),並能獲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為。創新意識有主動性和被動性兩大類。

⑧ 舉例子說明意識的創造性。

意識活動的主動創造性是指意識能夠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和通過實踐創造出世界上原來沒有的東西,比如汽車、手機等等;

⑨ 意識可以轉化成物質與創造物質的區別

意識可以轉化成物質,但是意識不能創造物質。

意識可以轉化成物質,是指意識指導實踐,對物質進行加工改造,改變物質的具體形態,從而把意識中的「藍圖」轉化為現實中存在的具體物質形態,如在意識范疇內設計一幢建築的藍圖,然後用建築材料把這個建築建設出來,把藍圖轉化為現實的建築物。

物質本身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唯一稅務所特性,因此物質是不能被消滅,也是不可能被人創造的。

(9)意識與創造擴展閱讀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並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

無論是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還是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它們都不依賴於人的意識。這種不依賴於人的意識的客觀實在性就是物質性。

整個世界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物質對意識具有決定作用。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映,意識不是自生的和先驗的,認識世界的形式是主觀的,認識世界的內容是客觀的。

物質對意識具有決定作用。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映,若不承認物質對立於意識之外則無客觀實踐坐標,意識是對客觀世界的主觀映像。

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意識的能動作用首先表現在意識能夠正確反映客觀事物,還突出地表現在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正確的意識能夠指導人們有效地開展實踐活動,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則會把人的活動引向歧途,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