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的發明
Ⅰ 電腦是什麼時候發明出來的誰發明的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電腦ENIAC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名叫ENIAC(愛尼阿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軍方要求賓州大學莫奇來(Mauchly)博士和他的學生愛克特(Eckert)設計以真空管取代繼電器的「電子化」電腦——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電子數字積分器與計算器),目的是用來計算炮彈彈道。
這部機器使用了18800個真空管,長50英尺,寬30英尺,佔地1500平方英尺,重達30噸(大約是一間半的教室大,六隻大象重)。它的計算速度快,每秒可從事5000次的加法運算,運作了九年之久。吃電很兇,據傳ENIAC每次一開機,整個費城西區的電燈都為之黯然失色。
另外,真空管的損耗率相當高,幾乎每15分鍾就可能燒掉一支真空管,操作人員須花15分鍾以上的時間才能找出壞掉的管子,使用上極不方便。曾有人調侃道:「只要那部機器可以連續運轉五天,而沒有一隻真空管燒掉,發明人就要額手稱慶了」。
從第一台計算機誕生至今已將近60年了,在這期間,計算機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著,首先是晶體管取代了電子管,繼而是微電子技術的發展,使得計算機處理器和存貯器上的元件越做越小,數量越來越多,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和存貯容量迅速增加。
當年的「埃尼阿克」和現在的計算機相比,還不如一些高級袖珍計算器,但它的誕生為人類開辟了一個嶄新的信息時代,使得人類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Ⅱ 電腦是哪一年發明的
電腦是是1946年發明的,發明者是約翰·馮·諾依曼。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ENIAC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它的出現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意義。從第一台計算機的誕生到現在,計算機技術經歷了大型機、微型機及網路階段。
計算機是20世紀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發明之一,對人類的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並以強大的生命力飛速發展。
(2)計算機的發明擴展閱讀:
電腦的發展趨勢:
隨著科技的進步,各種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快速而又嶄新的時代,計算機已經從功能單一、體積較大發展到了功能復雜、體積微小、資源網路化等。
計算機的未來充滿了變數,性能的大幅度提高是不可置疑的,而實現性能的飛躍卻有多種途徑。不過性能的大幅提升並不是計算機發展的唯一路線,計算機的發展還應當變得越來越人性化,同時也要注重環保等等。
計算機從出現至今,經歷了機器語言、程序語言、簡單操作系統和Linux、Macos、BSD、Windows等現代操作系統四代,運行速度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第四代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已經達到幾十億次每秒。
計算機也由原來的僅供軍事科研使用發展到人人擁有,計算機強大的應用功能,產生了巨大的市場需要,未來計算機性能應向著微型化、網路化、智能化和巨型化的方向發展。
Ⅲ 電子計算機發明於哪一年
電子計算機發明於1946年,計算機是20世紀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發明之一,對人類的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並以強大的生命力飛速發展。
它的應用領域從最初的軍事科研應用擴展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已形成了規模巨大的計算機產業,帶動了全球范圍的技術進步,由此引發了深刻的社會變革。
計算機已遍及一般學校、企事業單位,進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信息社會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是人類進入信息時代的重要標志之一。
隨著互聯網的提出發展,計算機與其他技術又一次掀起信息技術的革命,根據中國物聯網校企聯盟的定義。
物聯網是當下幾乎所有技術與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的結合,實現物體與物體之間環境以及狀態信息實時的共享以及智能化的收集、傳遞、處理。
Ⅳ 誰發明了電腦
計算機發明者約翰·馮·諾依曼。
計算機是20世紀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發明之一,對人類的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並以強大的生命力飛速發展。
它的應用領域從最初的軍事科研應用擴展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已形成了規模巨大的計算機產業,帶動了全球范圍的技術進步,由此引發了深刻的社會變革,計算機已遍及一般學校、企事業單位,進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信息社會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計算機的應用在中國越來越普遍,改革開放以後,中國計算機用戶的數量不斷攀升,應用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互聯網、通信、多媒體等領域的應用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1996年至2009 年,計算機用戶數量從原來的630萬增長至6710 萬台,聯網計算機台數由原來的2.9萬台上升至5940萬台。互聯網用戶已經達到3.16 億,無線互聯網有6.7 億移動用戶,其中手機上網用戶達1.17 億,為全球第一位。
(4)計算機的發明擴展閱讀:
1959年的夏天,美國需要在冷戰中獲得一場勝利。1957年,蘇聯憑借人造衛星在技術方面贏得了重大勝利。1959年春天,在古巴,菲德爾·卡斯特羅的游擊隊將總統富爾亨西奧·巴蒂斯塔趕下台,迫使其流亡。
美國需要重新獲得勢頭,證明其仍在全球事務中掌控全局。這一計劃是:總統德懷特·艾森豪威爾將公布世界上第一台中文計算機。
首台中文計算機的發明將是個重大勝利,是資本主義送給中國人民的「禮物」。對於中文及超過10億人的中文使用者而言,它將開辟信息技術的新紀元,讓許多曾經只可能在字母世界產生的想法在中文世界產生。
Ⅳ 計算機是誰發明的
1946年2月15日,世界上第一台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埃尼阿克」(ENIAC)宣告研製成功。「埃尼阿克」的成功,是計算機發展史上的一座紀念碑,是人類在發展計算技術的歷程中,到達的一個新的起點。「埃尼阿克」計算機的最初設計方案,是由36歲的美國工程師莫奇利於1943年提出的,計算機的主要任務是分析炮彈軌道。美國軍械部撥款支持研製工作,並建立一個專門研究小組,由莫奇利負責。總工程師由年僅24歲的埃克特擔任,組員格爾斯坦是位數學家,另外還有邏輯學家勃克斯。「埃尼阿克」共使用了18000個電子管,另加1500個繼電器以及其它器件,其總體積約90立方米,重達30噸,佔地170平方米,需要用一間30多米長的大房間才能存放,是個地地道道的龐然大物。
Ⅵ 計算機是怎樣被發明出來的
追溯先驅者的足跡,計算機的發明也是由原始的計算工具發展而來的。中國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勞動人民就獨創了一種計算工具——算籌。從唐代開始,算籌逐漸向算盤演變。到元末明初,算盤已經非常普及了。隨著人類社會生產的不斷發展和社會生活的日益豐富,人們一直希望發明出一種能自動進行計算、存貯和進行數據處理的機器。因而,許多先驅者踏上了發明計算工具的艱難歷程。1642年,法國著名的數學家帕斯卡率先邁出了改革計算工具的重要一步,成功地創造了一台能做加、減法的手搖計算機。
帕斯卡的加法器並不先進,但是這項工作是開創性的。在帕斯卡思想啟發下,很多科學家開始向自動化、半自動化程序計算機發起挑戰。
直到19世紀中葉以後,計算器同紡織技術的重大革新——程序自動控制思想結合起來,一些功能較全面的計算機器這才紛紛登上歷史舞台。
馮·諾依曼與「埃尼阿克」奇異的天才、英國數學家巴貝奇於1822年設計完成的差分機就是其中一個佼佼者。這是一種順應計算機自動化、半自動化程序控制潮流的通用數字計算機。
而真正揭開電子計算機新篇章的應該是「埃尼阿克」(ENIAC)的誕生。但「埃尼阿克」卻沒有真正的運控裝置。大量運算部件是外插型的,每一步計算都要花很多時間先將程序連接好,准備工作繁瑣,大大影響了運算速度。
後來,美籍匈牙利人馮·諾依曼提出了新的改進方案,這個方案所設計的計算機被稱為「離散變數自動電子計算機」(英文縮寫EDVAC,中文譯為「埃迪瓦克」)。新方案中,馮·諾依曼提出採用二進制和存儲程序的設想,從此,諾依曼博士毅然投身到新型計算機設計的行列中。
「埃尼阿克」還沒問世,馮·諾依曼就洞察到它的弱點,並提出製造新型電子計算機「埃迪瓦克」的方案。和「埃尼阿克」比起來,「埃迪瓦克」這個長達101頁的劃時代文獻是目前一切電子計算機設計的基礎,雖然「埃迪瓦克」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但馮·諾依曼的設計思想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名字將永遠銘記在人們心中。
從「埃尼阿克」誕生時起直至20世紀50年代末,是第一代計算機的快速發展時期。在60年代初期,美國突然出現了計算機的「爆炸性發展」的局面。從1951年到1959年,美國裝機總數為3000多台。而從1960~1962年,短短3年即安裝了7500台計算機。這段時期,為適應計算機工業生產和用戶的大量需要,一些計算機廠家開始開發計算機族,即系列產品。例如,久負盛名的計算機公司——IBM公司相繼推出了以科學計算為主的大型計算機族、大型數據處理機族和中小型通用計算機族。計算機的應用領域由此普及開來。
Ⅶ 計算機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1946年2月14日,由美國軍方定製的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And Calculator)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問世了。ENIAC(中文名:埃尼阿克)是美國奧伯丁武器試驗場為了滿足計算彈道需要而研製成的。
這台計算器使用了17840支電子管,大小為80英尺×8英尺,重達28t(噸),功耗為170kW,其運算速度為每秒5000次的加法運算,造價約為487000美元。ENIAC的問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表明電子計算機時代的到來。在以後60多年裡,計算機技術以驚人的速度發展,沒有任何一門技術的性能價格比能在30年內增長6個數量級。
拓展資料:
計算機的應用在中國越來越普遍,改革開放以後,中國計算機用戶的數量不斷攀升,應用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互聯網、通信、多媒體等領域的應用取得了不錯的成績。1996年至2009 年,計算機用戶數量從原來的630萬增長至6710 萬台,聯網計算機台數由原來的2.9萬台上升至5940萬台。互聯網用戶已經達到3.16 億,無線互聯網有6.7 億移動用戶,其中手機上網用戶達1.17 億,為全球第一位。
參考文獻:網路-計算機
Ⅷ 最早的電腦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電腦是誰發明的,嚴格說起來很難界定。
計算機(computer)的原來意義是「計算器」,也就是說,人類會發明計算機,最初的目的是幫助處理復雜的數字運算。而這種人工計算器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紀的法國大思想家帕斯卡。帕斯卡的父親擔任稅務局長,當時的幣制不是十進制,在計算上非常麻煩。帕斯卡為了協助父親,利用齒輪原理,發明了第一台可以執行加減運算計算器
。後來,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加以改良,發明了可以做乘除運算的計算器。之後雖然在計算器的功能上多所改良與精進,但是,真正的電動計算器,卻必須等到公元1944年才製造出來。
而第一部真正可以稱得上計算機的機器,則誕生於1946年的美國,毛琪利與愛克特發明的,名字叫做ENIAC。這部計算機使用真空管來處理訊號,所以體積龐大(占滿一個房間)、耗電量高(使用時全鎮的人都知道,因為家家戶戶的電燈都變暗了!),而且記憶容量又非常低(只有100多個字),但是,卻已經是人類科技的一大進展。而我們通常把這種使用真空管的計算機稱為第一代計算機。
第一代的電腦有2間教室大,跟現在我們一般用的個人電腦體積差很多吧。
當時的電腦零件是真空管(現在已經找不到了)
而存檔的東西是一種打孔卡片,若沒有前人的設計概念,也沒有計算機的發明,所以計算機是誰發明的還有點難界定。
Ⅸ 人類最早的計算機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1946年2月14日,在美抄國賓夕襲法尼亞大學的莫爾電機學院,到處洋溢著喜慶的氣氛。許多來賓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這里,因為他們要參加人類歷史上第一台現代電子計算機的揭幕典禮。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個外形奇怪、渾身閃閃發光的龐然大物。
它,就是世界上第一台現代電子計算機「埃尼阿克」(ENIAC)。這個龐然大物佔地面積達170平方米,重達30噸。在揭幕儀式上,「埃尼阿克」為來賓表演了它的「絕招」———分別在1秒鍾內進行了5000次加法運算和500次乘法運算,這比當時最快的繼電器計算機的運算速度要快1000多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