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發明者
1. 高速公路是誰發明的
希特勒感覺普通公路很慢,所以進行高速公路建設,並成立「帝國道路公司」。版1933年9月23日,希特勒的高速公權路計劃開始實施,希特勒指出,高速公路應該讓軍隊一天之內橫穿全國,有34米的寬度、水泥柱設置反光板、路面坡度要小、轉彎半徑要大,除了運輸的便利,更為戰機起降提供了必要條件。望採納
2. 馬路和高速公路是羅馬人發明的嗎
早在古羅馬時代,義大利龐貝市的一些街道上,人、馬、車混行,交通經常堵塞,事故回經常發答生。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人們把人行道加高,使人與馬、車分離。後來,又在接近馬路口的地方,橫砌起一塊塊凸出路面的石頭,叫做跳石,作為指示人通過的標志。行人可以踩著跳石穿過馬路,而跳石剛好在馬車的兩個輪子中間,馬車可以安全通過。 19世紀出現了汽車。汽車的速度及其危險性都超過了馬車,所以,跳石已與此不相適應了。經過多次試驗,於19世紀50年代初在英國倫敦的街道上,首先出現了當今這種橫格狀的人行橫道線,這就是第一條人行橫道線的由來。從它出現到現在,對指示車輛、行人在街道上有秩序的行進和停止,對減少交通事故和保護人身安全起了很大的作用。
3. 高速公路是誰發明的哪個國家建的第一條高速公路
西元前二一二年,統一六國之後的秦始皇,除以首都咸陽為中心,修築了通向原六國回首都的「馳道」答之外,為防禦匈奴,還下令大將蒙恬由距咸陽不遠的陜西淳化雲陽郡為起點,修築一條通向包頭西側九原郡的大道,歷時兩年修建完成。它北起九原郡(今內蒙包頭市九原區),南抵秦都咸陽附近(今陜西淳化縣北甘泉宮),全長七百多公里,基本保持南北走向,所以稱「直道」。現存路面一般寬廿三至廿六公尺,最寬處達到四十七公尺,坡度平緩,相當於今天的二級公路(省道)標准。這便成了世界上第一條高速公路。
4. 心理 :如果我向大眾說:高速公路是希特勒發明的
我覺得你是在折射你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事情!不知道是不是呢?呵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你要是有什麼想法,不管別人反對不反對,先試著把自己的觀點闡述出來,你不說出來,別人怎麼知道你是怎麼想的呢,就算不被別人認同也沒有關系,只是暫時的,總有一天會被別人贊同的,但是如果你不說出來,那就沒有機會被別人贊同了!不是常常有些故事嗎,一下子我拒不出來例子了,大概就是某些科學家哲學家什麼的發表了觀點,開始大家都反對他,鄙視他。。。。可是他一直堅持著,直道他死後人們才發現他是對的!
想想要是他怕別人反對二不說的話,那就永遠沒有後來的那一天!
還有阿,人生是短暫的,對得起別人的同時還要對得起自己哦!不要讓自己受委屈!
5. 高速公路ETC收費系統是什麼人發明的
ETC是一套組合系統,抄最早是在美國應襲用的。
ETC(
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
不停車收費系統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路橋收費方式。通過安裝在車輛擋風玻璃上的車載電子標簽與在收費站
ETC
車道上的微波天線之間的微波專用短程通訊,利用計算機聯網技術與銀行進行後台結算處理,從而達到車輛通過路橋收費站不需停車而能交納路橋費的目的。截至2018年10月,中國絕大多數省份ETC使用率難過半,有的省份不足三成。
中文名
6. 光導纖維被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它使信息高速公路在全球迅猛發展,它的發明者是被譽為「光纖之
A.硅常用於半導體材料,故A錯誤; B.光導纖維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故B正確; C.硅版酸鈉常用於防火權劑,故C錯誤. D.在室溫下為無色液體,易揮發,有強烈的刺激性,因在潮濕空氣中水解而產生白色酸霧,常用作煙霧劑,故D錯誤. 故選B. |
7. 秦始皇發明了高速公路嗎
說起世界上第一條高速公路,爭搶這個名號的國家可不少:加拿大人說他們早在19世紀就修建了從多倫多到尼亞加拉大瀑布的高速公路,只為讓女王更方便地去看大瀑布的壯麗美景;美國人說他們在1925年修的紐約至舊金山的公路才是全世界第一條高速公路;義大利人認為第一條高速公路是他們在1926年設計建造的;德國人則宣稱他們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條高速公路,但具體是哪一條至今也沒個定論。
其實,都別爭了。歷史上第一條高速公路修建於公元前212年的秦國,距今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時間。它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秦直道」。秦直道,又稱「皇上路」、「聖人條」,是一條古代要道,由秦始皇責令大將蒙恬監修。它也被認為是世界公路的鼻祖,比羅馬的大路出現時間還早了兩百多年。
連接咸陽(西安)和九原郡(今包頭一帶)的秦直道
據史書記載,秦直道南起咸陽雲陽林光宮,北至九原郡(今內蒙古包頭境內),跨越14個縣,穿山越嶺,遇山鑿山,遇溝填溝,綿延約700公里,其中約有一半建在鄂爾多斯高原上。直道所過之處,很多地方至今依然地勢險惡、人跡罕至。在這條古代高速公路上,還有很多驛站,就像今天的服務區一樣,為過往的人們提供歇棲之地。
秦直道復原後的景象:寬闊、筆直,沿途還設有驛站
秦直道最寬處約為60米,一般的地方寬度也有20米。而現在我們的八車道高速公路寬度大約有30米,六車道高速公路的寬度則約為22.5米。秦直道的宏偉可見一斑,放在今天來看,這絕對是一個不亞於修築萬里長城的宏偉工程。
秦直道沿途有不少溝壑險阻,但都會填平地基建造道路,基本不繞道
秦始皇修建秦直道的目的,是為了方便給鎮守邊關、抵抗匈奴等游牧民族侵擾的軍隊運送糧草,也為了能更快的抵達邊防,因此具有很強的軍事用途和戰略意義。秦直道修好之後,據說從咸陽騎快馬抵達九原郡,僅需三天時間。
位於鄜州(今陝西富縣)境內的秦直道
秦朝滅亡以後,秦直道並未隨之一同退出歷史舞台,而是繼續發揮著快速通行的作用。西漢時期,李廣借道秦直道火速進軍,將匈奴騎兵殺了個措手不及,被打得聞風喪膽。漢武帝劉徹也多次沿著這條秦直道北擊匈奴,威震北胡。唐朝時期,李世民多次從秦直道行軍,親征突厥。直至明朝時期,秦直道還一直是一條通途,到了清朝才逐漸廢棄。
在此,可能會有人提出異議:以今天的標准來衡量,秦直道根本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高速公路!理由很簡單:汽車無法在上面高速行駛。可細想之下,又不免有些「強詞奪理」:那還是騎馬打仗的冷兵器時代,上哪兒給你找汽車去!
十九世紀中期,美國某處築路施工場景
所以,今天我們說的高速公路,一般指的其實是伴隨著汽車的出現而誕生的高(快)速公路。現代高速公路應具備4個條件:(1)一般情況下只供汽車行駛;(2)設有中央分隔帶,將往返交通完全隔開;(3)沒有平面交叉口;(4)全線封閉,控制出入,只准汽車在規定的一些交叉口進出公路。
二十世紀50年代,建築師設想的未來高速公路立交樞紐
隨著汽車數量的急劇增長,人們對道路的需求越來越高,現代公路系統在20世紀初期開始逐漸顯現。世界上第一條限制出入通道的快速公路於1908年開始在美國長島紐約建造,1911年正式建成,被稱為長島汽車大道或范德比爾特汽車大道。這是一條屬於私人的快速通道,其許多設計理念和設施在今天看來已經非常現代,比如提供對向離心力的彎道、公路兩邊的護欄,等等。
8. 高速公路ETC收費系統是什麼人發明的
ETC是一套組合系統,最早是在美國應用的。 ETC( 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 不停車收費系統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內路橋收費方容式。通過安裝在車輛擋風玻璃上的車載電子標簽與在收費站 ETC 車道上的微波天線之間的微波專用短程通訊,利用計算機聯網技術與銀行進行後台結算處理,從而達到車輛通過路橋收費站不需停車而能交納路橋費的目的。截至2018年10月,中國絕大多數省份ETC使用率難過半,有的省份不足三成。
中文名
9. 信息高速公路是誰發明的
1992年,當時的參議員、前任美國副總統阿爾·戈爾提出美國信息高速公路法案。1993年9月,美國政府宣布實施一項新的高科技計劃――「國家信息基礎設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簡稱NII),旨在以網際網路為雛形,興建信息時代的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使所有的美國人方便地共享海量的信息資源。
因信息高速公路而來的時尚——蘋果iPad 信息高速公路是當今社會的熱門話題,始作俑者是美國。其概念是1992年2月美國總統喬治·H·W·布希發表的國情咨文中提出的,即計劃用20年時間,耗資2000~4000億美元,以建設美國國家信息基礎結構(NII),作為美國發展政策的重點和產業發展的基礎,倡議者認為,它將永遠改變人們的生活、工作和相互溝通的方式,產生比工業革命更為深刻的影響。而將NII寓意於信息高速公路(ISHW),更令人聯想到本世紀前期歐美國家興起的高速公路的建設,在振興經濟中的巨大作用和戰略意義。
建設國家信息基礎結構(NII),既有賴於全球信息技術的微電子、光電子、聲像、計算機、通信等相關領域的突破進展,也有賴於各國政府根據各國國情所作的決策。美國是在已具規模的有線電視網(家庭電視機通過率達98%)、電信網(電話普及率93%)、計算機網(聯網率50%)的基礎上提出的,構想以光纖干線為主、輔以微波和同軸電纜分配系統組建高速、寬頻綜合信息而使網路,最終過渡到光纖直接到戶。由於網路具有雙向傳輸能力,因而全網路運行的廣播、電視、電話、傳真、數據等信息都具備開發互動式業務的功能。
10. 世界上最早建造高速公路的是哪個國家
世界第一條高速公路在1932年,德國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條高速公路(科隆至波恩線)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