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李約瑟四大發明

李約瑟四大發明

發布時間: 2021-01-17 11:08:21

『壹』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是誰第一個提出的

第一個提出中國四大發明的是英國漢學家 李約瑟。

1550年義大利數學家傑羅姆·卡丹第一次提出中國對世界所具有影響的「三大發明」:是磁羅盤、印刷術和火葯。

『貳』 為什麼李約瑟說中國最偉大的發明是「四大發明」我們就跟著說,我們自己的觀點有嗎

[編輯本段]簡介
四大發明在人類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是中國成為文明古國的標志之一。古代,我國的科學技術在許多方面曾經居於世界前列,但過去的光輝歷史不等於現在的榮耀。5世紀後的千餘年裡,歐洲處在封建社會之中。在這個漫長的時期里,我國的科學技術一直在向前發展,而歐洲的科學技術卻停滯不前。到了十五、六世紀,由於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資本主義制度的逐步形成,歐洲的近代自然科學得以誕生,卻突飛猛進,超越中國,領先於世界。從此,中國的科學發展基本上就一直落後與西方國家。以至於最後,西方列強利用中國發明的指南針,火葯,直接打到了中國。在清朝,強迫中國割地賠款,使中國成為了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
中國人都知四大發明,因此而津津樂道。但是,千百年已經過去,國人是否還有其他什麼值得誇耀的大發明呢?與此同時,在世界各地,改變人類歷史的大發明卻層出不窮,不計其數。例如:蒸汽機,電力,電燈,電腦,汽車, 飛機,互聯網,等等。尤其是美國人和歐洲人改變世界的大發明真是數不勝數,大家是否看到他們因為自己國家的大發明而沾沾自喜,樂此不疲得到處宣揚呢?他們的大發明是不是也是同樣的屈指可數,就這四個呢?了解自己國家過去的光輝歷史,固然重要,但是死抱著過去,就會導致裹足不前,故步自封,自我麻痹。中國人的大發明不應該只有這四個,應該隨著歷史發展,不斷增加才對。所以四大發明的正確稱呼應該是四大古發明。
[編輯本段]指南針
指南針是用以判別方位的一種簡單儀器。前身是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俗稱吸鐵石)。磁針在地磁場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
指南針的發明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由於生產勞動,人們接觸了磁鐵礦,開始了對磁性質的了解。人們首先發現了磁石引鐵的性質。後來又發現了磁石的指向性。經過多方的實驗和研究,終於發明了可以實用的指南針。
指南針輾轉傳入歐洲後在航海大發現中發揮出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科學史家清楚,最早解答「指南針為何能夠指南」問題的並不是中國人,而是英國科學家吉爾伯特。那麼,中國發明指南針後對指南針理論作過什麼樣的探討?吉爾伯特的理論是否及時傳到了中國?明末清初的「西學東漸」,又對我國指南針理論的發展有過哪些影響?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系教授關增建從2003年起開始著手研究這些基本上還是空白的問題。
「中國最早的指南針理論,是建立在陰陽五行學說基礎上的『感應說』。」關增建介紹,11世紀中葉時我國大科學家沈括還對指南針感到匪夷所思,他的《夢溪筆談》介紹了指南針的人工磁化方法、磁偏角的發現和指南針的架設方法,但對指南針為什麼會指南卻沒有一點概念——「磁石之指南……莫可原其理!」隨後,文人學者們從陰陽五行學說出發,結合當時人們對大地形狀的認識,提出各種指南針理論。例如,最晚成書於宋代的《管氏地理指蒙》,首先提出如下邏輯:
「磁針是鐵打磨成的,鐵屬金,按五行生剋說,金生水,而北方屬水,因此北方之水是金之子。鐵產生於磁石,磁石是受陽氣的孕育而產生的,陽氣屬火,位於南方,因此南方相當於磁針之母。這樣,磁針既要眷顧母親,又要留戀子女,自然就要指向南北方向。」
關增建表示,從近代物理學的觀點來看,「蒙氏理論」完全異想天開,但從事物的屬性出發解釋其行為,在東西方科學史上都是常用的做法。我國古代陰陽學說昌盛,用陰陽學說闡釋指南針指南及「常微偏東」的原理,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特別是,該理論認為磁石不同端面有不同屬性,它們決定磁針的指向,這種說法很容易啟發人們發現磁石的兩極,並進一步聯想到磁極與磁針指向之間的關系,從而為正確認識這一問題找到可能的途徑。
南宋人的指南針原理,仍認為「指南針之所指,即陽氣之所在」,只是圍繞磁偏角現象,立論依據更多轉向地理方位的坐標系統——中國古人認為地是平的、大小有限,這樣地表面必然有個中心,過該中心的那條子午線就是唯一的南北方向。南宋人曾三異等認為,一旦測量地點不在這條南北線上,指南針所指向自然「少偏」。到明代,有人假託南唐人著作指出,指南正針由大地方位系統決定,而偏角則由天體方位劃分系統所決定。關增建認為,這種說法「體現了傳統指南針理論在陰陽感應學說和磁偏角的存在這一矛盾面前所表現出來的窘迫」。
明萬曆年間(公元1573~1620年),傳教士來華,帶來西方的指南針理論、地球學說以及相關科技知識。受其影響,中國學者開始從新的視角探討指南針理論問題,在此過程中,陰陽五行的作用不斷淡化,力學角度的分析不斷增加,但吉爾伯特1600年提出的科學理論連西方學界都沒統一,更談不上入主東土。傳教士中,1658年抵華的比利時耶穌會士南懷仁的指南針理論最系統,但他認為決定磁針指向的是地球的地理南北兩極本身,理論仍然局限在古代科學的范圍,而不像吉爾伯特認識到地球本身存在一個磁體。南懷仁理論在中國影響深遠,直到19世紀中葉,我國仍有學者用它解釋指南針問題。而此時,清末來華的傳教士已開始著手把西方近代磁學知識介紹給中國了。
先秦時代我們的先人已經積累了許多這方面的認識,在探尋鐵礦時常會遇到磁鐵礦,即磁石(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鐵)。這些發現很早就被記載下來了。《管子》的數篇中最早記載了這些發現:「山上有磁石者,其下有金銅。」其他古籍如《山海經》中也有類似的記載。磁石的吸鐵特性很早就被人發現,《呂氏春秋》九卷精通篇就有:「慈招鐵,或引之也。」那時的人稱「磁」為「慈」他們把磁石吸引鐵看作慈母對子女的吸引。並認為:「石是鐵的母親,但石有慈和不慈兩種,慈愛的石頭能吸引他的子女,不慈的石頭就不能吸引了。」據說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在咸陽附近修阿房宮,宮中有一座門是用磁石做成,如果有人身穿盔甲,暗藏兵器,入宮行刺,就會被磁石門吸住。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古代勞動人民很早就掌握了磁學知識。
漢朝以前人們把磁石寫做「慈石」,是慈愛石頭的意思。
既然磁石能吸引鐵,那麼是否還可以吸引其他金屬呢?我們的先民做了許多嘗試,發現磁石不僅不能吸引金、銀、銅等金屬,也不能吸引磚瓦之類的物品。西漢的時候人們已經認識到磁石只能吸引鐵,而不能吸引其他物品。
當把兩塊磁鐵放在一起相互靠近時,有時候互相吸引,有時候相互排斥。現在人們都知道磁體有兩個極,一個稱N極,一個稱S極。同性極相互排斥,異性極相互吸引。那時的人們並不知道這個道理,但對這個現象還是能夠察覺到的。
到了西漢,有一個名叫欒大的方士,他利用磁石的這個性質做了兩個棋子般的東西,通過調整兩個棋子極性的相互位置,有時兩個棋子相互吸引,有時相互排斥。欒大稱其為「斗棋」。他把這個新奇的玩意獻給漢武帝,並當場演示。漢武帝驚奇不已,龍心大悅,竟封欒大為「五利將軍」。欒大利用磁石的性質,製作了新奇的玩意蒙騙了漢武帝。
地球也是一個大磁體,它的兩個極分別在接近地理南極和地理北極的地方。因此地球表面的磁體,可以自由轉動時,就會因磁體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性質指示南北。這個道理古人不夠明白,但這類現象他們很清楚。
指南針的始祖大約出現在戰國時期。它是用天然磁石製成的。樣子象一把湯勺,圓底,可以放在平滑的「地盤」上並保持平衡,且可以自由旋轉。當它靜止的時候,勺柄就會指向南方。古人稱它為「司南」,當時的著作《韓非子》中就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端朝夕」就是正四方、定方位的意思。《鬼穀子》中記載了司南的應用,鄭國人采玉時就帶了司南以確保不迷失方向。
春秋時代,人們已經能夠將硬度5度至7度的軟玉和硬玉琢磨成各種形狀的器具,因此也能將硬度只有5.5度至6.5度的天然磁石製成司南。東漢時的王充在他的著作《論衡》中對司南的形狀和用法做了明確的記錄。司南是用整塊天然磁石經過琢磨製成勺型,勺柄指南極,並使整個勺的重心恰好落到勺底的正中,勺置於光滑的地盤之中,地盤外方內圓,四周刻有干支四維,合成二十四向。這樣的設計是古人認真觀察了許多自然界有關磁的現象,積累了大量的知識和經驗,經過長期的研究才完成的。司南的出現是人們對磁體指極性認識的實際應用。 但司南也有許多缺陷,天然磁體不易找到,在加工時容易因打擊、受熱而失磁。所以司南的磁性比較弱,而且它與地盤接觸處要非常光滑,否則會因轉動摩擦阻力過大,而難於旋轉,無法達到預期的指南效果。而且司南有一定的體積和重量,攜帶很不方便,這可能是司南長期未得到廣泛應用的主要原因。
司南由青銅盤和天然磁體製成的磁勺組成,青銅盤上刻有二十四向,置磁勺於盤中心圓面上,靜止時,勺尾指向為南。
指南針是磁鐵做成的。磁鐵能吸鐵,通常稱為「吸鐵石」,古代稱為「慈石」因為它一碰到鐵就吸住,好一個慈祥的母親吸引自己的孩子一樣。後來,人們才稱它為「磁石」。
每塊磁鐵兩頭都有不同的磁極,一頭叫S極,另一頭叫N極。我們居住的地球,也是一塊天然的大磁體,在南北兩頭也有不同的磁極,靠近地球北極的是S極,靠近地球南極的是N極。我們知道,同性磁極相斥,異性磁極相吸引,所以,不管在地球表面的什麼地方,拿一根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它的N極總是指向北方,S極總是指向南方。

『叄』 我國古代四大發明是什麼

①造紙術的發明:為人類提供了經濟﹑便利的書寫材料,掀起一場人類文字載體的革命。

②印刷術的出現:加快了文化的傳播,改變了歐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讀書的狀況。

③指南針的發明:為歐洲航海家進行環球航行和發現美洲提供了重要條件,促進了世界貿易的發展。

④火葯武器的發明:改變了作戰方式,幫助歐洲資產階級摧毀了封建堡壘,加速了歐洲的歷史進程。
盡管中華文明有很多重要的成就都以「四大」「五大」等命名,如四大美人、四大古典小說、四書五經,四大發明的概念卻來源於西方學者,並在之後被中國人接受。

義大利數學家傑羅姆·卡丹早在1550年就第一個指出,中國對世界所具有影響的「三大發明」:是磁羅盤、印刷術和火葯。並認為它們是「整個古代沒有能與之相匹敵的發明。」

1620年,英國哲學家培根也曾在《新工具》一書中提到:「印刷術、火葯、指南針這三種發明已經在世界范圍內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況都改變了。」

而後,在1861~1863年,馬克思和恩格斯更是將這些發明的意義推到了一個高峰,馬克思在《機械、自然力和科學的運用》中寫道:「火葯、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火葯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了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了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

恩格斯則在《德國農民戰爭》中明確指出:「......一系列的發明都各有或多或少的重要意義,其中具有光輝的歷史意義的就是火葯。現在已經毫無疑義地證實了,火葯是從中國經過印度傳給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葯武器一道經過西班牙傳入歐洲。」

英國漢學家麥都思指出:「中國人的發明天才,很早就表現在多方面。中國人的三大發明(航海羅盤,印刷術,火葯),對歐洲文明的發展,提供異乎尋常的推動力。」

來華傳教士、漢學家艾約瑟最先在上述三大發明中加入造紙術,他在比較日本和中國時指出「我們必須永遠記住,他們(指日本)沒有如同印刷術、造紙、指南針、和火葯那種卓越的發明。這個發明清單被後來的著名英國生化學家、歷史學家和漢學家李約瑟發揚光大。

有些人認為現代中國的四大發明是:雜交水稻、漢字激光照排、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復方蒿甲醚。

『肆』 關於古代四大發明被李約瑟成為是中國史上的科學里程碑是哪位

11世紀,我國同時出現了兩個著名人物:一個是被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列寧推崇為「中國的改革家」的王安石,另一個是被英國著名科學家李約瑟譽為「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沈括。 沈括於1031年出生在浙江錢塘(今杭州)的一個官吏家庭。自幼隨做官的父親到過四川、福建、河南、江蘇等地,走南闖北,廣見博聞。他不僅喜愛讀書,而且注重實踐,善於思考。 有一年4月里,沈括到深山裡去遊玩,看到桃花開得正盛,可是山下的桃花早已凋謝了。他聯想到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寫的兩句詩:「人間四月芳非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此詩句正好應了他眼前看到的景色,暗自佩服白居易詩句貼切。他轉而又想,深山裡的桃花為什麼開得比較晚呢?他邊走邊想,終於弄明白了,地勢、氣溫與開花的時間有關系。山裡地勢較高,氣溫就較低,植物開花就比較遲。於是,他得出了科學的結論:「此地氣之不同也!」 有一次,沈括到河北去,沿著太行山向北走,看到山邊的石壁里嵌著許多貝殼和鵝卵石,就像一根很長的帶子。他一開始很是奇怪,這高高的太行山怎麼會有貝殼和鵝卵石呢?後來他想到滄海桑田的說法,又經過一番調查研究,終於得出結論。這里在遠古時代曾經是海灘,而太行山東面的華北平原,就是河水夾帶泥沙在海口沉積而成的。他還聯想到陝北的黃土高原,被雨水沖刷以後,留下一個又一個的黃土包,而被沖到大海里的泥沙,日積月累,逐漸高出海面,便成了陸地。沈括的這些論斷是比較科學的,在西歐,直到18世紀末期,英國人郝登才說到流水的浸蝕與搬運作用,這比沈括晚了大約700年。 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而沈括經過自己的實踐,對它又有重新的發現。他用磁石去磨針尖,針尖就指向南方。可是他發現針尖並不完全指向南方,常常略微偏東。他沒有放過這微小的偏向,把它記載了下來。而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地磁偏角記錄。我們現在知道,地球的磁極和南北極相離不遠,但是並不重合,因而形成地磁偏角。西方傳說哥倫布於1492年發現地磁偏角,比沈括的發現晚了400多年。 1064年,常州地區發生了一次流星下墜的現象。當時沈括剛剛結束十年含窗之苦,中了進士,出任揚州司理參軍。他趕到隕石墜落的地方,仔細了解,認真察看,並把它十分形象地記錄下來: 「治平元年,常州日落的時候,忽聞天上大聲像雷一般響,一顆幾乎和月亮相似的大星,在天空的東南面出現。一會兒又震動了一聲,卻移到西南方向去了。然後又震了一聲,墜落在宜興縣民許氏花園內,遠近的人都望見,火光赫然照天,許家園子的籬笆都被燒壞了。等到火焰熄滅後,看到地面有個杯子大小的洞入地很深,往下望時星就在裡面,火光熒熒,許久才逐漸暗淡,但還是熱得不可接近。又隔了許久,才把地洞掘開,在深三尺多的地方,得到一塊圓石,這時還熱得很,大小和拳頭差不多,一頭略微尖銳,顏色似鐵,重也像鐵一般。」 這段文字成文我國天文學史上一個傑出的科學記錄。 沈括在晚年,把他一生中的所見所聞以及他的科學實踐和見解,都寫進里《夢溪筆談》。這是一部內容極為豐富的綜合性學術著作,全書現傳26卷17目,計有故事、辯證、樂律、象數、人事、官政、權智、藝文、書畫、極易、器用、神奇、異事、謬誤、譏謔、雜志、葯議。加上《補筆談》3卷,《續筆談》1卷,共有條文609條。其中屬於科學技術的條文有255條,涉及天文、地學、生物、數學、物理、化學、農學、醫葯學和工程技術等各個領域,被李約瑟稱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

『伍』 中國現代四大發明和古代四大發明是什麼

古代四大發明是:造紙術、指南針、火葯、印刷術。
中國現代四大發內明一般是指「新四大容發明」,2017年誕生的網路流行詞,具體是指「高速鐵路、掃碼支付、共享單車和網路購物」。2017年5月,來自「一帶一路」沿線的20國青年評選出了「中國的新四大發明」:高鐵、掃碼支付、共享單車和網購。事實上這四項並非由中國發明,只是在中國推廣應用較為領先、對國外影響較大而誤傳。

『陸』 中國四大發明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四大發明,指造紙抄術、指南針、火葯及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重要創造,對中國乃至世界產生了重要影響。
造紙、活字印刷術、火葯、指南針這四大發明不僅對我國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發生過較大的作用,尤其是對正在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西方一些國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成為歐洲資產階級發展的必要前提。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火葯、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兆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火葯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近代實驗科學家的始祖培根在《新工具》一書中也曾說過:「如果想看看各種發明的力量、作用,最顯著的例子就是新近發明的印刷、火葯、指南針。因為這三種東西曾改變了整個的面貌。第一種在文學上,第二種在戰爭中,第三種在航海上。從那裡接著產生了無數的變化、變化是這么之大,以至沒有一個帝國,沒有一個學派,沒有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這三種發明在人類事業中產生更大的力昨和影響。」由此可見,四大發明對推動世界的歷史進程做出了巨大貢獻。

『柒』 四大發明是誰下的定義

目前比較流行的說法是,英國漢學家李約瑟撰寫的《中國古代科技史》一書首次對『中國四大發明』給予了世界性的高度評價。自此以後,這一觀點長期影響了之後中國史學家的觀點,世界史學界也就此認為,『中國四大發明』指南針、火葯、造紙術、活字印刷術通過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給歐洲社會產生巨大影響,從而影響了人類的進程。」李約瑟對「中國四大發明」的論述和介紹,確實讓世界范圍內更加認識了古代中國對人類的重大貢獻。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里有一段與李約瑟類似的話:「火葯、羅盤針、印刷術——這是預兆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項偉大發明。火葯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羅盤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卻變成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杠桿。」這段語錄印在現在的高中《世界近代現代史》教科書里,教育現在的中學生們,充分認識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真理,充分認識中國古代重大科技發明對世界歷史進步的貢獻。

對於古代中國四大發明的看法,不是唯一來自李約瑟;但是,李約瑟把「四大發明」升華成為一種學術觀點,並在世界范圍內產生廣泛影響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李約瑟寫出的煌煌巨著《中國古代科技史》,提到了許多古代中國的科技成就。比如,分析了宋代蘇頌的水運象儀,認為裡面採用了世界上最早的自動縱擒機構,是一種了不起的發明創造,比歐洲近代機械鍾表的自動縱擒機構早幾百年。但是,李約瑟並沒有把蘇頌的這個自動縱擒機構認為是古代中國對世界的貢獻,而只是客觀地分析了蘇頌水運象儀先進的技術思想和機械結構。因為蘇頌的機械,沒有對國外的鍾表機械發展起過直接啟發和領路的作用,也沒有將這種木頭做的天文儀器作為商品輸出到其它國家;只是中國人的內部發明創造,在中國本土也沒有推廣普及。李約瑟在論述古代中國的采礦技術時,特別贊揚了四川自貢的鹽井鑿井技術,和鹽鹵水的抽汲技術,以及就地取材的巧妙方法。李約瑟巨著里所論述的古代中國科技發明,如果要用數字來統計究竟有多少項的話,那是遠遠超過了一些國人的「新四大發明」、「新新四大發明」;但是李約瑟對古代中國只提到了四大發明。余秋雨先生和另一些學者認為不能在外國人的排名認定之後,我們才來肯定自己;筆者以為這里有一個對古代科技成就界定的標尺問題——是在中華文明內部來評判,還是在世界范圍來評判。

李約瑟總結出的古代中國四大發明,是從中國科技對世界的貢獻這一角度來認定。可以比較,紙的發明和普及應用,是在世界范圍內改變了紙前時代各個民族記錄文字的形形色色載體材料,甚至用紙來寫字成為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大大促進了人類文明程度的積累和傳承交流。火葯、羅盤針、印刷術的發明,如上文所引述,馬克思已作了精闢的分析。

『捌』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分別是誰發明的

1、指南針:用以判別方位的一種簡單儀器,前身是司南。沒有具體追溯到某一人發明,指南針的發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

2、造紙術:蔡倫。人們都知道蔡倫造紙,實際上,在東漢蔡倫大規模造紙之前,中國人就已經發明了造紙術,20世紀在中國各地出土的許多西漢時期的古紙片,可以證明這一點。

3、火葯:中國古代煉丹家發明於隋唐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葯的研究開始於古代道家煉丹術,古人為求長生不老而煉制丹葯,煉丹術的目的和動機都是超前的,但它的實驗方法還是有可取之處,最後導致了火葯的發明。

4、印刷術: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元代,著名道家學者、農學家與機械學家王禎發明了木活字,並創造出比較簡捷的適於漢字復雜特點的轉盤排字方法;後又發明了金屬活字,使活字印刷得到了改進。

(8)李約瑟四大發明擴展閱讀:

新四大發明是指「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和網購」。2017年5月,來自「一帶一路」沿線的20國青年評選出了中國的「新四大發明」:高鐵、掃碼支付、共享單車和網購。

2017年12月,入選「漢語盤點2017」活動年度候選字詞五大候選國內詞。 2018年3月5日,委員建議鼓勵移動支付「出海」 新四大發明引領世界潮流 。

理由:「出門不用帶錢包,就帶手機」、「外賣、快遞都非常快」、「高鐵很棒」、高鐵更加舒適,而且可以在旅途中用網路處理一些事情。讓旅途更加充實。

『玖』 中國"新四大發明"有多厲害

曾經,中國的互聯網都被認為是山寨矽谷,C2C: Copy to China(拷貝到中國)。然而現在,美國猛然意識到,中國人在移動互聯網上的創新已經跑在了最前面,甚至出現了KFC:「Kaobei from China(從中國拷貝)」。
中國創新正在改變全世界的生活、惠及全球?為什麼現在的中國創新會大量涌現?央視財經《對話》將帶您揭秘!
「新四大發明」或將回應著名「李約瑟之問」!
對於中國創新的「新四大發明」一說讓大家不禁聯想到李約瑟博士在27卷的科學技術史著作中提出來的 「老四大發明」,也就是「李約瑟之問」。在央視財經《對話》現場,北京外國語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執行院長 吳浩給我們解釋了「李約瑟之問」的意思,中國古代有這么輝煌的科學技術的成就,為什麼現代、近代的科學技術產業革命沒有在中國發生?這是李約瑟博士提出的一個非常著名的命題,一般來說,學術界把它稱為「李約瑟之問」。
「我想我們『新四大發明』盡管從5月份一個調研的方式提出來,到現在時間不長,還不到半年。但可能確實是在某種程度上說,當下中國的創新和發展的一個成就。站在今天的立場,對當年李約瑟博士提出這個問題的一個很好的回答,但是到底將來是否能夠立得住,是否能夠真正的載入未來的歷史,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去驗證,但是我們一點一滴的做起,能把「新四大發明」不斷的推向前進。」

中國為什麼現在誕生「新四大發明」?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研究員 高宇寧提出了這樣的疑問,其實大家如果去想想,為什麼在今天這個時代談到中國所謂的「新四大發明」,他們在背後,不是所謂的憑空出世,不是突然間就產生了所謂的「新四大發明」,它是中國過去40年改革開放,甚至更長的時間以來中國的工業體系和經濟體系積累形成的這樣一個經濟的巨大的經濟體、巨大的分工網路。
「最後結出來的四個非常典型的結晶,無論是高鐵、還是像自行車王國產生的共享單車、巨大的物流網路支撐的淘寶、先進的這種金融服務,整個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所支持的支付寶的體系,背後都有巨大的中國經濟的實體作為支撐。另一方面,特別有感觸的是,有一位外國朋友說到一句話,他說,他的感覺是在加州那裡是一個富人的科技中心,而深圳不一樣。其實我想告訴他的是,是不一樣,深圳是一個大眾的科技中心。今天為什麼所謂的「新四大發明」可以被這么多朋友認可,就是因為它帶給我們的不是塔尖上的少部分人可以享受到的所謂的高科技、黑科技也好,是讓我們每個人都能夠享受到的這樣的所謂的黑科技、新發明。」

「新四大發明」是以史為鑒!
北京外國語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執行院長 吳浩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其實重新回顧我們古代的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它是一部凝聚了中外的交通史。
「我們可以發現在歷史上,不同文明之間的這種交流、交融、交通以及他們文明的互學互鑒,往往藉助的是以各種技術進步、物質載體作為標志的。比如德國著名的地理學家李希霍芬所命名的絲綢之路,傳統的絲綢之路不單單是以絲綢作為一個標志的道路,更在某種意義上是一個茶葉之路,在某種意義上是我們的瓷器之路,在某種意義上是我們的『老四大發明』,通過這樣一個路徑,向西方、向全世界來傳播。在我們當下這樣一個和平發展、改革開放、創新驅動的一個中國,在整個全球化的進程當中,什麼樣的形象和符號是被我們所調研的20國青年、外國青年,以及更廣大的『一帶一路』沿線的民眾他們所期望的,他可能是需要當下這樣一個中國提供怎樣一個創新型的公共產品、創新型的公共服務,乃至在這樣一個基礎上升華出來怎樣的發展理念和治理的理念。『新四大發明』在我們調研之前,可能曾經有或多或少的心中的期許,但是以如此這樣精練的方式提煉出來,我想可能真是觸動了每個人的心弦。我想它不單單是我們以在座的『新四大發明』為代表的中國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的這么一個物質載體,那麼在它的後面可能更廣闊的是我們講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的傳播的一個路徑。」

「新四大發明」有了更多和世界牽手的機會!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研究員 高宇寧表示,其實「新四大發明」讓中國有了更多和世界牽手的機會。「首先,移動支付的發明帶給我們的是所有人和金融服務機會的一種牽手。很多很多欠發達國家,它的人之所以無法擺脫貧困,是因為它沒有機會和現代社會所必備的金融服務機會進行牽手,移動支付就做到了這一點。
淘寶是讓所有想要參與這個市場的人和商業機會牽手。這一點不僅在中國國內有淘寶村,我覺得將來即使到了太平洋的小島上,到了南極的科考站,都能夠和這個巨大的全世界進行牽手,這是他們未來發展巨大的一次機會。
而高鐵顯然我覺得都已經不用我說了,已經帶來那麼多牽手的機會。而且我特別想說的是,高鐵和之前的航空給我們世界帶來的改變還不一樣。為什麼呢?因為航空帶來的是起始城市和終點城市之間的牽手,而高鐵能夠給我們帶來的是和沿線所有停靠的國家站點之間的牽手。『一帶一路』這樣的一種牽手。
Ofo小黃車這類的共享單車帶來的是一次和綠色生活的牽手。因為我前段時間看到了一個研究說,他們估計,2016年中國整個共享單車大概在節約最後一公里的交通上,為中國節約了24萬噸的汽油燃燒,大概是一百萬噸碳排放的量,大概相當於丹麥這個國家一個國家的一年的碳排放的量,所以它雖然帶來的是我們生活當中一小部分的改變,但是實際上讓我們和綠色的生活模式離的更近,讓我們和綠色的生活牽起了手。」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