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誰創造音律

誰創造音律

發布時間: 2021-01-17 02:04:03

Ⅰ 黃帝、炎帝到底哪個是我們的祖先

黃帝、炎帝到底哪個才是我們的祖先?有什麼關系?

要知道黃帝和炎帝誰才是我們的祖先,首先要對他們有一定的了解。

由此看來,黃帝統一中原,如果堯舜禹等人都是他的後代,而且因為他偉大的貢獻和對於文化進步的推動,被稱為人文初祖,那麼他就可以稱作是我們的祖先,不過當時黃帝和炎帝一起聯手才打敗了蚩尤,不然僅憑黃帝一人之力,也是無法統中原地區的,所以我們一般都說我們是炎黃子孫。

Ⅱ 音律創造者是誰

http://ke..com/view/41790.htm

Ⅲ 黃帝派誰創造了音律

王力宏啊!!!!!!!!!!!

Ⅳ 相傳在黃帝時期,伶倫創造了文字,隸首發明了算盤。 錯誤:___改正:___。

相傳黃帝已能建抄造宮室以避寒暑襲,製作衣裳,挖掘水井,製造船隻,會煉銅並發明了弓箭和指南車.相傳在黃帝時期,倉頡創造文字,伶倫製作音律,隸首發明算盤.黃帝的妻子嫘祖擅長紡織,並會繅絲.
故答案為:
錯誤:伶倫;訂正:倉頡.

Ⅳ 世界上第一首音樂是誰創造的

很多人願意聽音樂,更有人懂音樂,創作音樂,那麼,你知道世界上第一艘音樂是誰創造的嗎?

西方的音樂據說最早就是基督教音樂,但是是吸收了古希臘羅馬音樂的一些內容,這個意思就是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時代就有了音樂,至於是誰最先穿著的,不是很清楚,所以,對於西方音樂的源頭何在不大知道。

音樂的價值在於用心感受,當然第一個是很重要的,就如同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那是一個英雄。我們需要銘記,我們更要記住的是感動人心的好音樂,這些人的目的也是用心來創作,感動著你我。這就夠了,你說呢?

你覺得第一首音樂真的很重要嗎?

Ⅵ 古人是怎麼創造出音律的

古時,人們想把音律記載下來,相互傳達
為了制定音律的標准,傳說,古人在昆侖山之陰,用不同長度的竹子,把當中打空,在天氣轉冷時,埋在接天地之氣的山凹,只留一孔以地面平齊,並用竹內薄膜將露出的孔封住。第二年,隨著氣候轉暖,大地積聚的氣流開始涌動,一天,聚地氣最多的大竹管首先涌噴出地氣沖破竹膜,發出「嗡」的一聲響,古人就把這定為「黃鍾」之聲。並用三分損益的方法定出其他十一聲,從而制定出十二聲律。黃鍾生林鍾,林鍾生太簇,太簇生南呂,南呂生姑洗,姑洗生應鍾,應鍾生蕤賓,蕤賓生大呂,大呂生夷則,夷則生夾鍾,夾鍾生無射,無射生仲呂。
後因昆侖路途遙遠,每年氣候也有變化,「是故天子常以冬夏至御前殿……陳八音,聽樂均,度晷景,候鍾律,權土灰,效陰陽。冬至,陽氣應,則樂均清,景長極,黃鍾通,土灰輕而衡仰。夏至,陰氣應,則樂均濁,景極短,蕤賓通,土灰重而衡低。……候氣之法,為室三重,戶閉,塗釁「隙」必周,密布緹縵。室中以木為案,每律各一,內庳外高,從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莩灰抑其內端,案歷而候之。氣之者灰動。其為氣動者其灰散;人及風動者其灰聚。殿中候,用玉律十二。惟二至候靈台,用竹律六十,候日如其歷。」 《後漢書·律書上》 《呂氏春秋》 載:「皇帝令伶倫作為律,伶倫自大夏之西,乃之阮俞「昆侖」之陰,取竹於塮郤之谷,以生空竅後鈞者斷兩節間,其長三寸九分而吹之,以為黃鍾之宮,吹四舍少,次制十二筒……以制十 音符
二律……黃帝又令伶倫與榮將,鑄十二鍾,以和五音。」這里明確了黃鍾三寸九分的制度,為三分損益形成十二律作出了較早的文字記載。為今人研究中華音律提供了明確的文字依據。《後漢書·律歷上》記:「竹聲不可以度調,故作準以定數,准之狀如瑟,長丈而十三弦,隱間九尺,以應黃鍾之律九寸;中央一弦,下有畫分寸,以為六十率清濁之節。」在此明確了律准、弦律的關系。

Ⅶ 創造音律的是誰

音律、數學、醫學,多是巫術的演化物。也許您接受不了。 但是就是, 很多醫生都比較董巫術的。

Ⅷ 歷史上音律是怎麼出現的,是不是有這么一個人創造了音律

古時,人們想把音律記載下來,相互傳達、表達。但說的人和聽的人都沒有一個標准,聲音和旋律過耳就不存在了。為了制定音律的標准,傳說,古人在昆侖山之陰,用不同長度的竹子,把當中打空,在天氣轉冷時,埋在接天地之氣的山凹,只留一孔以地面平齊,並用竹內薄膜將露出的孔封住。第二年,隨著氣候轉暖,大地積聚的氣流開始涌動,一天,聚地氣最多的大竹管首先涌噴出地氣沖破竹膜,發出「嗡」的一聲響,古人就把這定為「黃鍾」之聲。並用三分損益的方法定出其他十一聲,從而制定出十二聲律。黃鍾生林鍾,林鍾生太簇,太簇生南呂,南呂生姑洗,姑洗生應鍾,應鍾生蕤賓,蕤賓生大呂,大呂生夷則,夷則生夾鍾,夾鍾生無射,無射生仲呂。
後因昆侖路途遙遠,每年氣候也有變化,「是故天子常以冬夏至御前殿……陳八音,聽樂均,度晷景,候鍾律,權土灰,效陰陽。冬至,陽氣應,則樂均清,景長極,黃鍾通,土灰輕而衡仰。夏至,陰氣應,則樂均濁,景極短,蕤賓通,土灰重而衡低。……候氣之法,為室三重,戶閉,塗釁「隙」必周,密布緹縵。室中以木為案,每律各一,內庳外高,從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莩灰抑其內端,案歷而候之。氣之者灰動。其為氣動者其灰散;人及風動者其灰聚。殿中候,用玉律十二。惟二至候靈台,用竹律六十,候日如其歷。」 《後漢書·律書上》
《呂氏春秋》 載:「皇帝令伶倫作為律,伶倫自大夏之西,乃之阮俞「昆侖」之陰,取竹於塮郤之谷,以生空竅後鈞者斷兩節間,其長三寸九分而吹之,以為黃鍾之宮,吹四舍少,次制十二筒……以制十 音符二律……黃帝又令伶倫與榮將,鑄十二鍾,以和五音。」這里明確了黃鍾三寸九分的制度,為三分損益形成十二律作出了較早的文字記載。為今人研究中華音律提供了明確的文字依據。《後漢書·律歷上》記:「竹聲不可以度調,故作準以定數,准之狀如瑟,長丈而十三弦,隱間九尺,以應黃鍾之律九寸;中央一弦,下有畫分寸,以為六十率清濁之節。」在此明確了律准、弦律的關系。
不同旋律的音樂表達出人的不同情緒,「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此音而樂之,及干戚羽旄,謂之樂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聲噍以殺;其樂心感者,其聲嘽以緩;其喜心感者,其聲發以散;其怒心感者,其聲粗以厲;其敬心感者,其聲直以廉;其愛心感者,其聲和以柔。」今天的「國歌」、「軍歌」、少先隊的「隊歌」,滿懷對國家、對軍隊、對組織的敬意,「其聲直以廉」;「民歌」、「山歌」、「情歌」,以其愛心感人,「其聲和以柔」;圓舞曲、迎賓曲、間奏曲,抒發歡樂之情,「其聲嘽以緩」;當然,哀樂、喪樂、悼樂不可避免地「其聲噍以殺」了。

Ⅸ 音樂是誰創造的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音樂,但到底是誰發明了音樂?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幾千年來,有許多種說法。

有人說,音樂是神創造的。古希臘有個哲學家拉柏圖認為,音樂家「只是神的代言人」。天上有個主管音樂與詩詞的繆斯女神,她附在音樂家的身上,給音樂家以靈感,召喚音樂家去創作,於是人間才有了音樂。中國古書《山海經·大荒西經》說,夏禹的兒子夏後啟是個半人半神的英雄,天帝非常敬重他,經常邀他上天赴宴,而每次宴請時都要演天樂助興。天樂極其美妙動聽,夏後啟把它偷偷記下帶回人間,於是,人間就有了音樂。

有人說音樂起源於摹仿。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說:「從蜘蛛那裡我們學會了織布和縫針;從燕子那裡學會了造房子;從天鵝和黃鶯等歌唱鳥那裡學會了唱歌。」我國古代也有這種說法,《呂氏春秋·古樂》一書中說,音樂起源於「聽鳳凰之鳴」,「效八風之音」。

有人說音樂起源與游戲。英國哲學家斯賓塞認為,人是高等動物,不同於一般低等動物。低等動物要把全部精力用於維持和延續生命,而人類則在維持和延續生命之外,還有過剩精力,於是在游戲中便創造了音樂。

那麼到底是誰創造了音樂藝術呢?我國著名音樂家揚蔭瀏所著中國古代音樂史稿》一書中說:「音樂起源於勞動。」這個回答完全符合馬克思提出的「勞動創造了美」這一美學論斷。恩格斯說:「只是由於勞動……人的手才達到這樣高度的完善,在這基礎上,它彷彿憑著魔力似的產生了拉斐爾的繪畫,托爾瓦德森的雕刻以及帕格尼尼的音樂。」

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就有人注意到,歌曲是出於勞動的呼聲。劉安在《淮南子》一書中說:抬大木的人,前面的人喊出「邪許、邪許」的聲音,後面的人也跟上去喊著,這就是在抬重物的勞動中所產生的歌曲。我國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在《門外文談》中說:「我們的祖先原始人,原是連話也不會說的,為了共同勞動,必須發表意見,才漸漸地練出復雜的聲音來,假如大家抬木頭,都覺得吃力了,其中有一個叫道『杭育杭育』,那麼,這就是創造……」

總的來說,音樂不是神創造的,而是人類創造的,是人類在勞動中創造並發展起來的。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