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⑴ 如何培養孩子創造力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適當的引導孩子,培養孩子具有創造力。
【1】帶孩子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想要培養孩子的創造力,一定要多帶孩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從小的時候就可以多帶孩子到花園里看看花花草草,再長大一些,可以帶孩子去看看各種建築去領略各種景點的人文風采或是帶孩子一起去科技館里看看一些科技展覽等等,這些都是能夠很好的幫助孩子認識這個世界的過程以及通過自己的感官體會,能夠幫助自己建立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以及在此基礎上能夠很好的鍛煉孩子想要去創造的一些想法。
在帶孩子去各個地方游覽的時候,家長朋友們可以先了解一些相關的景點內容和知識,不要光停留在讓孩子看風景上的狀態。正所謂「三分看七分講」,只有把景點的古跡名勝給孩子講明來龍去脈,讓孩子對於新鮮的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才會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2】讓孩子自己專注的玩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讓孩子自己專注的玩兒,這樣既能夠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也可以在孩子玩的過程中讓孩子有機會創造出自己新的想法。家長朋友們可以在一邊觀察,但是千萬不要去糾正,有時候孩子在畫畫的時候會把小花換成綠色,這樣也是一種新奇的想法可以在孩子畫完結束以後去問問孩子的想法,然後給予適當的點評,並且能夠贊賞孩子告訴他這樣做是非常大膽有創造性的。通過家長的引導孩子才會對於創造性非常感興趣,而不會認為自己是做錯了事情。
又或者孩子在玩娃娃的時候把小氣球套在了娃娃的身上,給娃娃當裙子,這樣也是不錯的做法,既給娃娃准備了新的衣服又展示了獨特性,還開發了氣球的新用途。家長朋友們在看到孩子有創造性做法的時候,要有教育孩子的敏感度,並且能夠及時的引導孩子和鼓勵孩子,在當下給予孩子肯定,這樣遠比比過後獎勵孩子有效許多。
⑵ 家庭教育中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一、創造力的重要性 1、從個人本身出發。創造力是衡量一個人聰明與否的重要標准。 聰明的大腦要符合什麼條件 第一,同樣的作業,頭腦聰明的人無需怎樣努力,就能輕松做完;參加各種考試,無需挑燈夜讀,就能輕鬆通過而且成績優良。 第二,處理問題靈活而且有創造性。聰明並不是指體力和技能,而是指能力,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2、未來的社會需要創造型人才。探求未知世界規律和原理的科學家、塑造不朽光輝形象的文學家、善於經營理財的企業家、發明設計新產品、搞革新的工人以及在各行各業中有所作為的人……這些都是創造型人才。要成為這樣的人,都必須具備創新精神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 由此可見,從小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是多麼重要。 二、如何在家庭中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創造力的培養有多種途徑,學校的、社會的,當然作為幼兒教育的主要場所——家庭,則是創造力培養的搖籃。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創造力的培養肩負著重要的使命。 (一)第一步,發現孩子的創造火花,保護孩子的創造萌芽。 家長應注意發現孩子的創造力萌芽,保護孩子最原始的創造意識和創新精神,才能使他們的創造性得以持續和發展。就如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所說:「兒童本性中潛藏著強烈的創造慾望,只要我們在教育中,注意誘導,並放手讓兒童實踐探索,就會培養出創造能力,使兒童最終成為出類拔萃的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否則,這種可貴的創新精神萌芽,就會被扼殺在搖籃中,兒童只能在模仿順從中長大,失去創造的機會、條件和信心,而最終很可能成為平庸的、缺乏獨立見解的人,被時代所拋棄。 ●如何發現 1、該了解,幼兒的創造與成人是不同的。每個孩子都是天才的創造者。當你看到你的孩子把新買來的玩具拆開來,都看看西看看,說他要研究一下時,當你的孩子揪著一個問題打破沙鍋問到底時,當你的孩子一邊玩著娃娃家玩具,一邊自言自語時,這些都是孩子創造火花的閃現。我國創造教育先驅陶行知先生曾指出:「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凡是孩子原先不會的,而現在會了,就是一種創造;凡是別人沒有想到的而孩子想到的,就是一種創造;凡是在孩子原先和別人的基礎上做得更好的,就是創造。例:穿衣服時,有一天發現把圖案放下面才不會穿反;搭積木時比圖紙多了一根煙囪。 2、對創造性思維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創造性思維不單指變通性、求異性,還包括流暢性。例:你嘗到過哪些味道,是吃什麼東西時嘗到的。(都是甜的,只是東西不同,流暢性,其他味道,變通性),年齡越小的孩子,流暢性表現越多。 ●如何保護 對傳統的壞孩子進行一次全新的審視。傳統的壞孩子或者是過分頑皮的,或者是倔強的,或者是怪怪的,研究表明「壞孩子」蘊藏著發展創造力的可能性。心理學家指出: 越有反抗精神,越有判斷力 古怪脾氣與乖僻者,往往比較聰明 撒謊的孩子一般創造想像比較豐富 解決問題過程中錯誤多的孩子,往往具有更快的發展可能性 疑問多的孩子比樣樣都理解的孩子更有前途 越是頑皮的孩子越有豐富的創造力 亂塗亂畫的孩子才有豐富的想像力 越是不和群的孩子,越有豐富的發展潛能 (二)第二步,用多種途徑培養、隨機教育,多讓孩子提問。 1、言傳身教,以自己的言行、生活方式影響孩子。 家庭教育最主要的一個手段就是言傳身教。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的言行舉止都是孩子模仿的對象,你們的思想、生活方式等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你們的孩子。試想,一對墨守成規地父母如何去教育孩子要有創造力,如何能去欣賞和保護孩子的創造火花呢?反之,如果你是一位在於孩子玩耍中,想出各種新玩法的父親,或者你是一位善於利用周邊的事物創造美的環境的母親,你是一個在工作生活中具有創新精神的人,那麼至少,你的孩子會在你的身上感受到創造是一件快樂的事,是一件有趣的事,而我們說,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感興趣了,他才會…… 2、利用玩具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購買玩具的標准:選擇功能多,需要孩子操作的,而不選功能單一,以視聽為主的玩具。宜買半成品玩具,不買成品玩具。 ★不是買來的玩具才是玩具,多提供廢舊物品能提高孩子的替代能力。 ★先讓孩子探索、嘗試玩新玩具,而不應先教給孩子玩法,或先看圖紙。 ★允許孩子收藏不值錢的東西。 ★允許孩子按自己的方式排放玩具。家裡與幼兒園不同……不必過分強調整齊。 3、繪畫和創編是培養創造力的好辦法。 「畫」:繪畫最易誘發兒童的想像力,也是最為兒童所喜歡的一種形象表現形式,雖然畫技不高,但卻能表達兒童的思維活動過程。對兒童的畫,不要只追求畫得多麼「像」,而應鼓勵他「想」得越多越好。如在紙上畫出許多圓,讓兒童想像添畫,看圓能「變」成什麼?孩子可能會從單一的一個太陽、一塊餅干、一個頭像、一朵花、一個皮球……想到用圓組合出熊貓、一束氣球、一群小雞、一堆鵝卵石、天上的星球等等情節畫。另外還可播放不同情緒的音樂,讓兒童根據音樂的表現畫出自己對樂曲的理解。對孩子的畫,家長不要先做鑒賞家,而要先做想像力的評論家,不要著眼於孩子能否成為一個畫家,而要先看孩子的想像力,是否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編」:續編故事結尾與仿編創造詩歌,是創造力的高標准體現。故事作為一種形象的語言藝術,深受兒童所喜愛,兒童在聽故事的過程中,通過詞語的描繪,聯想到相應的形象與活動。為發展兒童的創造想像,講故事時,要注意訓練兒童續編故事結尾,經常來一個「且聽下回分解」,如後來又發生了什麼事?他怎麼樣了?……引導孩子展開想像,從多角度續編。德國詩人歌德的母親,自歌德2歲起就對其有意識地進行這方面的訓練,這對歌德以後成為一個有名的詩人、劇作家有很大的影響。對於詩歌仿編,家長可為年幼的兒童選擇結構短小、多重復的詩歌,如「家」:藍藍的天空是白雲(小鳥)的家,清清的小河是魚兒(蝦兒)的家,綠綠的草地是小兔(羊兒)的家,高高的大樹是啄木鳥(喜鵲)的家…… 4、親子互動、思維訓練。 思維是創造的前提,在學齡前兒童中其創造力較多地表現為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是指在創造性活動中所特有的思維過程,是多種思維形式的綜合表現,是創造力的核心。家長要多鼓勵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多想問題、多提問題,勇敢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見和看法。當年,牛頓看到蘋果從樹上落下,就想蘋果為什麼不會往天上飛,而要往下落?正是牛頓的創造性思維,使他提出了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今天培養訓練兒童的創造性思維,正是為了明天開發他們身上潛在的創造力。在家庭中,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應強調怎樣主動尋找問題的「一般」以外的答案,強調思維活動的靈活和知識的遷移。對於孩子新穎獨特的想法,家長要給予特別的贊賞,哪怕想法很幼稚甚至錯了,也要先肯定其創新精神,再耐心地告訴他錯在哪裡,引導孩子學會有目的、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問題。 三、創造力培養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不要把一切都替孩子安排好,要留給孩子思考的空間 有思考的空間,才有機會去創造。現在我們的條件好了,一個孩子往往有很多人在關注,容易出現看得太死、管的太多的問題。「這太危險」、「這太臟了」、「你自己來太慢太麻煩,我來做吧」。那麼,孩子就在你劃定的一個小范圍內活動,他不需要動腦經,不需要探索,不需要嘗試,因為他要想的你都替他想好了,他要做的你也替他做好了。 2、教給孩子一些必須的知識和技能,作為創造的基礎。 知識和經驗是創造的源泉,創造力是建築在豐富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的。對於兒童來講,豐富的知識經驗和一定水平的智力是創造力發展的基本條件。家長可通過各種活動,豐富孩子的生活,開擴孩子的視野,多帶孩子到大自然中,觀賞各種樹木花卉,區分它們的異同,了解植物與環境的關系;看看動物的不同形態,分辨它們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採集種子,捕捉昆蟲,製作標本;仰望藍天上變幻多端、漂亮浮動的白雲;欣賞日出東方的朝霞、夕陽西下的美景…… 另外,還應向孩子提供適合他們身心年齡特點的讀物和視聽材料,給孩子豐富的知識,要盡可能廣博,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但應注意宜廣不宜深,深入淺出,以游戲的形式、故事的口吻,進行趣味講解。如當孩子了解了有關地球的常識後,可啟發孩子觀察想像,將孩子的頭比作地球,並編成兒歌指唱:「帥帥的頭象地球,有山(鼻子)、有湖(眼睛)、有河流(嘴),有平原(額頭)、盆地(臉)、小土丘(耳朵),茂密的森林(頭發)望不到頭,地球就是我們的家,大家都要愛地球」。總之,要從各種渠道,各個方面,充實孩子的日常生活,增添積累知識經驗,為孩子創造力的萌發奠定良好的物質基礎。 由此可見,在家庭中對兒童進行創造力的培養,其內涵是極為豐富的。做父母的只有明白什麼是創造力,然後才會發現孩子的創造力,保護孩子的創造力,發展孩子的創造力。當然,盡管所有的人都具有創造力,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具有像愛迪生、萊特兄弟、富蘭克林那樣的創造發明天才。所以,對待孩子的創造發明萌芽,也不需要求太高,只要有一點兒跡象,就應該努力去發掘、培養,進行更進一步的加強訓練。創造力是孩子成長的生長點,善待他就是善待孩子的生命,保護並且發展孩子的創造力,是培養造就創造型人才的第一步。在普通的生活中,只要家長做有心人,創造一定能讓孩子的生活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總之,在改變觀念的同時,做個有心人,利用身邊的教育因素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更多
⑶ 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一、保護幼兒的好奇心 幼兒的好奇心是其創造力形成和發展的先導,是創造的巨大動力,如果沒有好奇心和求知慾,就不可能產生對社會和人類具有巨大價值的發明和創造。孩子往往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周圍新鮮事物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愛提問,喜追究。對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慾,家長應予以愛護、鼓勵和引導,使之合理的發展。 幼兒對事物產生好奇,應鼓勵他提問。能提出問題說明孩子在動腦筋,進行積極思索。陶行知指出「幼兒只有言論自由,特別是問的自由,才能充分發揮他的創造力。發明千千萬萬,在於一個問……。」為此,他強調要解放幼兒的嘴,使他敢問。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在回答他何以有那麼重大的創造發明時說:「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不過喜歡尋根刨底的追究問題罷了。」好提問題是孩子求知、探索精神的體現,是創造性的萌芽。所以,家長要善待幼兒的發問,認真解答並力求回答的生動具體,使孩子從小能夠享受到探索事物奧妙的樂趣。 二、發展幼兒的想像力 奇思異想是創造思維的源泉。平時,孩子總喜歡歪著腦袋、拖著兩腮靜靜的思考,並經常產生一些不合邏輯的想法。對於這些想法,他們有著強烈的表現心理,家長切不可認為是「瞎想」、「胡鬧」予以指責和否定,這樣做的結果只能斷送孩子的創造慾望。 有鑒於此,家長要允許幼兒自由地想像,允許他們產生與眾不同、前所未有的思想和觀念,如孩子的繪畫中會出現 「紅海洋」、「藍太陽」、「五彩樹」等,這是他們獨特思維、豐富想像的體現,我們應予以鼓勵並運用多種形式激發幼兒的想像,如講故事、童話敘述、朗誦詩歌、音樂、小製作等,也可通過游戲的方式培養幼兒的想像力,讓幼兒獲得間接知識,豐富想像的內容。 三、豐富幼兒的認知 任何創造性的活動都是建立在對原有事物的認識基礎上的。感性材料是想像、創造的基礎。沒有感知經驗作鋪墊,想像、創造必定是枯竭、貧乏的。因此,家長要培養幼兒的創造性,就應不斷增進孩子的知識,幫助他們積累經驗。 家長可向幼兒提供合適的讀物和音像材料,創造多種向自然和社會學習的機會;經常提供新穎的刺激,擴大孩子的生活面,增強他們的接受能力。孩子剛出生不久,家長可搖鈴鐺給他聽,掛彩色氣球給他看。因為嬰兒正是在不斷對外界環境信息的接受與作出反應的過程中,提高了大腦和各種器官的靈敏性,進而加速了智力發展的進程。嬰幼兒的生活環境較狹窄,但其智力發展速度又甚快,這就要求家長應經常帶他去看一些沒有見過的東西,逐步擴大他的眼界和經驗。例如,可帶孩子去動物園看看各種動物,或帶孩子去兒童游樂活動場所。由於孩子走出了家門,看見聽到各種各樣新穎的東西和聲音,就會產生一種新鮮感,激起興奮點,較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從而提高觀察力、想像力、記憶力,為其將來的創造性發展奠定基礎。 當然,有觀察才能有發現,幼兒生而具有獨特的觀察力和強烈的敏感性,只要與周圍事物發生直接聯系,幼兒就會以一種輕松的洞察力獨特的感受到周圍的事物。所以,家長可利用周圍事物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培養幼兒觀察的興趣,引導幼兒掌握觀察的方法,運用各種感官進行觀察。 四、鼓勵幼兒動手動腦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孩子的頭腦、手腳、眼睛、嘴巴、時間與空間)。首先是解放孩子的頭腦,讓他們能想,其次是解放他們的雙手,使他們能幹,要鼓勵孩子動手動腦進行探索。只有通過一些實際的動手活動,才能使創造思維的結果物化,同時也使他們的創新思維更符合現實,具有實際的效果。 在家庭中,家長要鼓勵引導幼兒多動手。研究者發現,適度的練習,有助於增長幼兒的動手能力,有助於其創造力的開發。幼兒在一次次動手做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不斷拓展自己的思路,嘗試用多種方法去解決操作中的問題,這就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但需要注意的是,幼兒在動手動腦的活動中難免會「闖禍」或出差錯,對此,家長應持寬容態度,理解幼兒,而非批評責備。 當然,家長要精心為孩子提供「精神營養」――玩具與圖書。但並非所有的玩具都能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玩具也不是多多益善,因此家長應視孩子的實際水平,選購最能促進孩子智力發展的玩具,如小積木、拼插車板和塑料的小炊具、小傢具等。這些玩具可幫助孩子辨別不同的形象與顏色,認識物體,對孩子的手眼配合一致與思維能力的發展,均大有益處。使幼兒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發展思維,在創造性的玩法中獲得發展。圖書對於激發孩子智力有其獨到功能。圖書中的故事基本以圖為主,為幼兒提供了生動的直觀形象。但由於孩子理解能力欠缺,家長應幫助他理解作品的內容,可先給孩子講一兩遍,然後讓他自己重述其內容,這有助於孩子的智力發展。 五、營造民主的家庭氛圍 適宜的家庭環境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基礎和重要條件。幼兒的行為是受成人控制還是自主支配,這會直接影響其創造才能的發揮。德國學者戈特弗里德海納特指出:促發創新力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父母,家庭中輕松、無拘無束和活潑的氣氛有助於創新活動的發展。陶行知先生也認為:「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 因此,家長要給孩子盡可能多的自由,不宜過分限制他的活動。幼兒的智力主要是在活動中發展起來的,活動能力是孩子智力水平高低的標志,限制孩子的活動就意味著限制了他的智力發展。幼兒的天性是活潑好動,只要他能拿到或搬動的東西,都可能成為玩具。如把地上拾到的小木棍插在沙土裡,自稱在「種樹」;把漏勺放在水桶里攪,說是「撈魚」。這在許多家長看來是「胡鬧」,因為家長只要求孩子干凈、整齊、聽話和守規矩,結果使孩子變得怯懦,不敢說、不敢笑、不敢跑、不敢跳。這種過分限制幼兒活動的教育方法是極為有害的。家長應多帶孩子去戶外活動玩耍,多讓孩子在沙灘上、公園里、大海邊自由地做游戲,玩沙土、爬小山坡、奔跑跳躍等。只有在民主、和諧、寬松的活動氛圍中,幼兒創造的潛力才能得以較好的發展。因此,父母應尊重幼兒,信任幼兒的能力,容許幼兒自主嘗試以及做決定。尊重獨創性,鼓勵多樣性,使幼兒樹立創造的勇氣和信心。 六、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美國耶魯大學心理學家斯坦伯格發現,個體的興趣和動機是使人們從事創造性活動的驅動力。我國中科院心理所查子秀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超常兒童的心理結構通常是智力、創造力、非智力三種成份的獨特組合,其中智力是發展的基礎,創造力是發展的高度,而個性心理則是發展的動力和支柱。托蘭斯在1973年曾得出結論:培養創造性的成功做法乃是必須促使認知與情感這兩種功能充分發揮作用。從情感和智力對創造力發揮的影響來看,很多情況下,情感的力量遠比智力強大。具有傑出創造才能的人,他們的偉大發明和發現始終伴隨著崇高的情感,高尚的情操,創造過程絕不是冷冰冰的智力活動,沒有火熱的崇高的情感動力,創造活動就無法展開。 因而,家長要重視對幼兒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如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的培養幼兒的意志品質,培養幼兒的自製力,要求幼兒定時完成任務,使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鼓勵幼兒有冒險精神,這里所說的冒險性是指,他敢於嘗試對其結果毫無把握的新鮮事情,並從中體驗樂趣,享受成功;培養幼兒對創造活動的興趣和飽滿的熱情等。 總之,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過程,需要家長合理利用影響幼兒創造力的每個積極因素,使幼兒——「發展中的人」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生存,最終學會做人。
⑷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1.常向孩子發來問
多提「自結果怎麼樣…與什麼有關系…那麼,還有什麼。然後又怎麼樣」等問題,這樣,孩子自然會對所提出的問題有新的想法和思考,創造力往往就是在這一瞬間產生的。父母必須掌握向孩子發問的形式和技巧。要善用發問的技巧,也學會聽孩子發問。因為這既有助於增進親子關系,更可激發孩子的思考能力,同時可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
2.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許多家長認為聽話、順從、不調皮搗蛋的孩子是乖孩子、好孩子。還有的家長嬌慣、溺愛孩子,為了不讓孩子添亂,不鼓勵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這對孩子創造力的發展是不利的。家長應該相信孩子,讓孩子動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當孩子遇到困難時,要鼓勵和啟發孩子想辦法克服和解決,絕對不能越俎代庖。
3.激發孩子的想像力
豐富的想像是創造的翅膀,是孩子發揮創造力的基礎和極為重要的條件。家長要在日常生活中處處注意培養和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引導孩子的發散思維、異向思維。比如可以通過畫面、景物、音樂、文字等,引導孩子展開聯想。
創造就是和別人看同樣東西卻能想出不同的事情。培養孩子創造力必須要勇於發現孩子與別人不同的地方,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鼓勵孩子大膽嘗試。
⑸ 怎樣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或創造力呢
目前不少國家都在研究用於培養創造力的試題,但這些試題的合理性仍然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人們使用較多的一個方法是多蘭斯提出的方案。多蘭斯認為以下這些是孩子富有創造力的特徵:①常常專心致志地傾聽別人的講話。
②說話或作文時常常使用類比和推斷。
③能較好地掌握閱讀、書寫和描繪事物的技能。
④喜歡對權威性的觀點提出疑問。
⑤愛尋根究底,弄清事物的來龍去脈。
⑥愛好細致地觀看東西。
⑦非常希望把自己發現的東西告訴別人。
⑧即便在干擾嚴重的嘈雜環境中,仍埋頭於自己的研究,不大注意時間。
⑨常常能從乍看起來互不相乾的事物中找出相互間的聯系。
即使走在街上或回到家裡,仍然喜歡反復思索課堂上學的東西。
有較強的好奇心。
常常自覺不自覺地運用實驗手段進行研究。
喜歡對事情的結果進行預測,並努力去證明自己預測的准確性。
很少有心不在焉的時候。
常常將已知的事物和學到的理論重新進行概括總結。
喜歡自己決定學習或研究的課題。
喜歡尋找所有的可能性,常常提出:「還有別的辦法嗎?」
上述17個項目是供父母培養自己孩子具有創造力的潛能及其未來成才發展趨勢的。
如果一旦實現了上述17個項目,那麼就證明了孩子具有較強的創造力,很有發展前途,也有繼續深造的價值,如自己又肯努力刻苦,則必有所作為,有所發明,甚至可能成為創造發明新理論、新學說、新概念、新體系的科學家、哲學家、藝術家或地質學家。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即便不能成名成家,也會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較一般人要好。如能做些小努力,即可取得小成就;若肯做出大努力,定能取得大成就。
⑹ 如何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拉比盒子,源自美國一種非常成功的教育模式,通過動手活動,專注培養3-6歲兒童創造力,觀察力,想像力、探索欲等方面的創意產品。通過每月一期主題,幫助孩子探索世界,引導孩子科學思考。
⑺ 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呢
買創造力的玩具 比如積木 家長作為最重要的啟蒙老師要正確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