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共同創造出

共同創造出

發布時間: 2021-01-15 13:38:44

㈠ 辨析:群眾和英雄共同創造歷史。

。(錯誤)

理由如下:

(1)人民群眾是歷回史的創造者,不能把答英雄人物的歷史作用與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相提並論。宣揚"共同創造歷史"論,本質上是鼓吹英雄史觀的錯誤,是形式上的"二元論"實質上的歷史唯心論。

(2)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根本原理。人民群眾不但創造了社會的物質財富、精神財富,而且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3)傑出的英雄人物在歷史發展中有重要作用,但不能說人民群眾與英雄人物共同創造歷史。

這是因為:

①人民群眾的歷史創造作用是傑出人物歷史作用的基礎。傑出人物的歷史作用從屬於並受制於人民群眾的作用。

②傑出人物的力量來源於人民群眾。沒有人民群眾的支持,傑出人物就不可能產生,也不可能有任何作用。

③傑出人物發揮歷史作用的方向和程度、功過是非,都取決於是否符合歷史規律和人民群眾的利益、要求。

④無論英雄人物作用有多大,都不能改變歷史發展的趨勢,而且傑出人物的失誤,還要靠人民群眾的實踐來糾正。總之,最終決定歷史發展方向的是人民群眾。

㈡ 在我國五千多年文明發展歷程中,各族人民共同創造出源遠流...

【答案】來D
【答案解析】試題分析:中華源文化具有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的特點。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標志。見證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應該是漢字,故排除題肢①;史學典籍、長城和秦始皇兵馬俑都能夠見證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故選項D正確。
考點:中華文化的特徵

㈢ 提出生產要素共同創造價值的觀點的

基本觀點
要素價值論的最基本的觀點是土地、資本、勞動三種生產要素共同創造價值,現在還有人提出企業家作為第四大生產要素,把前三種生產要素結合起來共同創造價值。他們提倡按貢獻分配,他們認為,資本、土地也要參與分配正是因為它們也參與了價值的創造。要素價值論把使用價值的生產和價值的生產、價值的形成過程和價值的增殖過程混為一談。

理論研究
馬克思價值論是勞動價值論與要素價值論的混亂體

1、實際上馬克思一再強調「『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價值」這個觀點,就已經包含著要素價值論的成份

在這個觀點中,「物品的價值不是它的個別價值,而是它的社會價值」。他詳細說明了這個道理:「...現在假定有一個資本家由於採用新的生產方法使勞動生產率提高一倍...因此,每件在這種生產率提高的特殊條件下生產出來的商品的個別價值低於它的社會價值,就是說,這個商品所花費的勞動,少於在社會平均條件下生產的大宗物品所花費的勞動。...但是物品的價值不是它的個別價值,而是它的社會價值,但它的社會價值不是由它在個別場合所花費的勞動時間,而是由它平均耗費的勞動時間來決定的。」這段話已經充分表明馬克思的要素價值論觀點了。因為資本家採用先進機器使其產品個別價值低於社會價值---這是先進機器的「功勞」;但按馬克思的觀點,產品的真正價值並不是個別價值,而是這種社會價值。因此這就等於說:機器為資本家創造了更大的價值。比如象馬克思以上所說的事例:機器使生產率提高,使單位成本產量從12件提高到24件,但每件產品的社會價值沒有變(雖然馬克思知道這個社會價值會略有變低,但並不構成實質性變化);於是24件產品所具有的總價值明顯增大了。如果馬克思承認這一點,即承認在相同成本耗費的條件下,產量變大其總價值量也隨著變大,那麼他的要素價值論傾向就毫無疑問了。

2、而在另外的地方馬克思則強調社會價值回歸個別價值的「規律」

他說:「隨著機器在同一生產部門內普遍應用,機器產品的社會價值就降低到它的個別價值的水平。於是下述規律就得到了證實,按照這個規律,剩餘價值不是來源於資本家用機器所代替的勞動力,恰恰相反,是來源於資本家雇來使用機器的勞動力」。在這里,馬克思的觀點十分明顯,即只有個別價值才是體現「規律」的真正價值決定,這個規律是什麼規律,就是價值規律與勞動價值論規律。---如果產品的社會價值大於它的個別價值,那麼大於個別價值的部分並不能用勞動價值論來說明,這部分只能用機器的作用來說明;因此馬克思特別強調:只有「隨著機器在同一生產部門內普遍應用,機器產品的社會價值就降低到它的個別價值的水平」而使社會價值高於個別價值的這部分被壓縮掉,勞動價值論才能得到體現。個別價值是物品所實際凝結著的代價耗費,特別是凝結著人類勞動的實際耗費。因此,按勞動價值論,只有個別價值才符合要求。而偏離了這個個別價值的所有社會價值,它所包含的名義價值量不是大於,就是小於實際耗費量(也就是個別價值量)。這種社會價值又如何能夠符合勞動價值論要求呢?比如現在電視機的價值是1000元,它能夠在市場上賣出1000元價格;這是電視機的「社會價值」。那麼如果我白揀得(或者偷竊得到。反正意思是說不用耗費什麼勞動代價)一台電視機,那麼這台機器的價值也是1000元了。這如何符合勞動價值論呢?這也正是人們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質疑最多的問題。比如,陳年老酒,它所實際耗費的成本不太大,但只是因為存放時間長(比如幾十年、幾百年),它的價格就很貴。即它的個別價值低,但它的社會價值很高。按馬克思「社會價值決定論」,則難以符合勞動價值論。

3、在微觀性的價值現象里,馬克思存在著要素價值論的思想

什麼是微觀性的價值現象呢?就是針對單一個生產者,和單一個產品的價值問題。每一個產品都包含著個別價值與社會價值,都存在著這兩者的關系與矛盾。在單一個產品里,馬克思要堅持「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下的「社會價值」。這樣,在馬克思看來,一個產品的「真正價值」就不是它所實際凝結著的勞動耗費,而是與它的實際耗費沒有多大關系的社會價值。十分顯然,這給「機器創造價值」的要素價值論的活動創造了廣闊的舞台。而在宏觀性的價值現象里,馬克思則存在著勞動價值論思想。什麼是宏觀性的價值現象呢?就是社會總體價值現象,這種社會總體價值量是由社會總體勞動耗費決定的。因此馬克思一貫強調總價格符合總價值,認為這是價值規律、勞動價值論表現所必須具有的前提條件。馬克思如何從微觀要素價值論走向宏觀勞動價值論呢?在微觀要素價值論里,馬克思承認24件產品所包含的價值大於12件產品所包含的價值,即承認先進機器所創造的一筆超額利潤也屬於正常的價值決定所包含的價值量。但是他也不忘指出這筆超額利潤會因為先進機器普及使用形成更大市場競爭而縮小,直至消失;並且認為只有這樣才符合「規律」。所以馬克思是通過「先進機器普及使用形成更大市場競爭」而實現從微觀要素價值論走向宏觀勞動價值論的。

總之,超額利潤消失是微觀要素價值論走向宏觀勞動價值論的必要環節。所以馬克思微觀要素價值論的關鍵指標是承認超額利潤的合理存在(即符合馬克思「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價值思想的存在),而先進機器等生產要素是獲得超額利潤的根本決定因素。馬克思說:「如果採用新方法的資本家按這個物品的社會價值1先令出售,那麼他的物品的售價就超出它的個別價值3便士,這樣,他就實現了3便士的超額剩餘價值」。可見,在「物品的價值不是它的個別價值,而是它的社會價值」思想下,馬克思是認可超額利潤作為價值決定下的合理利潤存在的;可是這筆超額利潤並不能由勞動價值論得到解釋。而馬克思宏觀勞動價值論的關鍵指標正相反,是否認超額利潤的合理存在,只承認它暫時的、不符合規律的存在。因為在「機器產品的社會價值就降低到它的個別價值的水平」思想下,人們很容易發現馬克思是將勞動價值論認為是沒有超額利潤存在的一個理論。歸根到底,超額利潤是先進機器等生產要素發揮作用的一個積極的結果與基本動力。因此人們才可以將它看成衡量馬克思在要素價值論與勞動價值論之間搖擺不定的關鍵。[1]

㈣ 根據崗位特徵模型下面哪一項特徵組合共同創造出有意義的工作

雙方都遭遇寶具的攻擊,但結果完全不同,小不點沒有傷到根基,而那四人中直接有兩人爆碎,內化成血光,從此容地消失。

還有兩人遭創,一人失行動能力,一人裹帶著四塊寶骨,藉助古陣之力,如飛般遁走。

戰斗結束,一座人山中又多了數十人,除此之外沒有什麼變化,小不點安然無恙。

「這皮孩子好強啊!」

眾人倒吸冷氣,這可是真實的戰績,沒有一點水分。

接下來,四大族的強者不時來攻,結果全都大敗,在這初始地,於搬血境中竟無人是小不點的對。

所有人的神sè都變了,如果最初他們還覺得這孩子很無良,只是投機取巧開創了不光彩的紀錄,那麼現在則徹底改變了觀念,這絕對是天縱之資的孩子,開戰到現在,體現出了搬血境無敵的風采。

㈤ 人民群眾和英雄人物共同創造歷史是否正確

是錯誤的,最終決定歷史發展方向的是人民群眾。

原因:

1、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不能把英雄人物的歷史作用與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相提並論。宣揚「共同創造歷史」論,本質上是鼓吹英雄史觀的錯誤,是形式上的「二元論」實質上的歷史唯心論。

2、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根本原理。人民群眾不但創造了社會的物質財富、精神財富,而且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3、傑出的英雄人物在歷史發展中有重要作用,但不能說人民群眾與英雄人物共同創造歷史。這是由於人民群眾的歷史創造作用是傑出人物歷史作用的基礎。傑出人物的歷史作用從屬於並受制於人民群眾的作用。傑出人物的力量來源於人民群眾。

沒有人民群眾的支持,傑出人物就不可能產生,也不可能有任何作用。傑出人物發揮歷史作用的方向和程度、功過是非,都取決於是否符合歷史規律和人民群眾的利益、要求。無論英雄人物作用有多大,都不能改變歷史發展的趨勢,而且傑出人物的失誤,還要靠人民群眾的實踐來糾正。

(5)共同創造出擴展閱讀:

大民族精神的根基在人民,是人民精神的凝練;中華民族精神的血脈在中國人民,是中國人民精神的匯聚。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用唯物史觀考察中國歷史,就會得出中國歷史是由中國人民創造的,中國人民是中國歷史上的真正英雄的必然結論。

中國人民書寫了波瀾壯闊的中華民族發展史。中華民族的統一、中華疆域的開拓、中華文明的發展、中華歷史的輝煌,根本上是中國人民不懈奮斗的產物。深刻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造紙術、火葯、印刷術、指南針等偉大科技成果,是中國人民依靠不斷創新作出的文明貢獻。

中國人民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的正當性不容顛覆。在紛紛擾擾的錯誤言論亂象之下,要保持清醒頭腦,不應讓虛無主義擾亂我們的頭腦,而要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堅持用正確的歷史觀看待英雄人物,因為無論時代如何變化,英雄人物始終是標注歷史的精神坐標。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看待英雄人物要有正確歷史觀

㈥ 人民群眾和英雄共同創造歷史(辨析題)

以哲學「形象與抽象的關系」來講,人民是社會的群體形象,而英雄是其專所在時代的群體意志抽象屬代表者,因此,英雄也是人民群眾之一員——所不同的:只是它代表了那個時代的「群體意志或意識」並率領了人民朝這個方向去努力而創造了歷史……所以,不能說「人民群眾和英雄共同創造了歷史」,而是「英雄代表人民創造了歷史」才為真正的歷史!!

㈦ 是英雄和奴隸共同創造歷史嗎

英雄人物表演的歷史舞台不是無限的,而是有限度的。英雄人物只能順勢而為,回而不能逆勢而動。答也就是時勢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時勢。是奴隸們掀起創造著歷史的這個勢,英雄人物只是在順應、代表和引導了這個勢,創造和順應是不同范疇的兩碼事。這裡面關鍵的一點,就是英雄也是奴隸們創造出來的。

㈧ 共同創造共同發展 用哪個成語合適

同舟共濟 tóng zhōu gòng jì
近義詞: 患難與共、風雨同舟 反義詞: 反目成仇、各行其事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解釋: 舟:船;濟:渡,過灑。坐一條船,共同渡河。比喻團結互助,同心協力,戰勝困難。也比喻利害相同。
出處: 先秦·孫武《孫子·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若左右手。」
例子: 通常在林海里人與人相遇,和在遠洋航海中~一樣,為什麼他竟這樣勢不兩立。(曲波《林海雪原》二十七)
謁後語: 一個船上的難友
謎語: 乘一條船渡江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經常互相打仗。兩國的人民也都將對方視為仇人。有一次,兩國的人恰巧共同坐一艘船渡河。船剛開的時候,他們在船上互相瞪著對方,一副要打架的樣子。但是船開到河中央的時候,突然遇到了大風雨,眼見船就要翻了,為了保住性命,他們顧不得彼此的仇恨,紛紛互相救助,並且合力穩定船身,才逃過這場天災,而安全到達河的對岸。

㈨ 中華民族的歷史是由歷史上出現過的民族共同創造的,民族交融促進了什麼格局的形成與發展

中華民族的歷史抄是由歷史上出現過的民族共同創造的,民族交融促進了什麼格局的形成與發展?中華民族的歷史是由歷史上出現過的民族共同創造的,民族交融促進了什麼格局的形成與發展?中華民族的歷史是由歷史上出現過的民族共同創造的,民族交融促進了什麼格局的形成與發展?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