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集體經濟
A. 我國為什麼要鼓勵發展多種形式的集體經濟
一段時間以來,社會上普遍流傳著對集體經濟在認識上的一些誤區,提出了集體經濟「過時論」和「消亡論」,有些地方和部門對集體經濟的地位和作用認識不清,在改革發展上只強調國有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不提或少提集體經濟。對此,陳士能談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黨和國家對集體經濟的地位作用歷來給予高度重視和充分肯定。堅持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積極發展集體經濟,是黨和國家的一貫方針。黨的十五大充分肯定了「勞動者的勞動聯合和勞動者的資本聯合為主」的新型集體經濟;黨的十六大強調我國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集體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實現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更加明確地要求「以明晰產權為重點深化集體企業改革,發展多種形式的集體經濟」,「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使股份製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十屆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這些都充分肯定了集體經濟的地位和作用,為集體經濟的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
其次,集體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中處於重要地位,發揮重要作用。集體經濟在發展國民經濟、繁榮市場、滿足人民生活需求、擴大出口創匯、增加財政收入、發展地方經濟、安排勞動就業、保持社會穩定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改革開放以來,集體企業深化改革,調整結構,取得了很大成績。現在,輕工集體經濟總量佔全國工業集體經濟的三分之一,是全國城鎮集體經濟的生力軍。
有統計資料表明:2003年,年銷售額500萬元以上企業中,集體企業、股份合作制企業有9869戶,占輕工企業總數的16.16%;實現銷售收入3733.49億元,占輕工行業總銷售額13.4%;實現利潤158.23億元,佔12.6%。總資產貢獻率為14.22%,比輕工行業平均貢獻率高4.62個百分點,比輕工行業國有企業平均貢獻率多出9.25個百分點。
當前,集體經濟仍然是社會就業和再就業的重要渠道,是社會的「穩定器」。從現有的城鎮集體企業、改制後集體資本控股、參股的公司制企業和中外合資企業以及500萬元規模以下的小企業等三方面總體分析,集體經濟對社會就業、再就業渠道是更廣闊了,作用是更大了,並且對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和小城鎮建設也起了重要作用。從民政福利部門反映,2001年全國集體所有制收養性事業單位和福利集體企業分別為34871個和298l1個,安置就業人員分別占同類單位安置人員總數的60%和70%,為解決特殊群體人群貧困作出特殊貢獻。各地聯社在企業改制過程中,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指導企業改革,幫助解決企業改制中失業、下崗、分流職工的「三險一金」,承擔破產、兼並企業大量成本,減輕了政府負擔,為安置職工再就業做了大量工作,千方百計解決職工的後顧之憂。事實說明,多種形式的集體經濟組織是就業的重要渠道,是不可缺少的社會穩定器,是勞動者實現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
再次,在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決不應忽視集體經濟,要像重視和發展其他所有制經濟一樣,重視集體經濟的改革與發展,確保公有制的主體地位。離開了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就動搖了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那種認為「集體經濟過時」、「集體資本退出」的觀點是與《憲法》精神不相符的。
當記者問及今後集體經濟發展的新思路時,陳士能說,我們要堅持科學發展觀,在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中重視和發揮集體經濟的作用。
要推動政府部門制定和完善支持集體經濟改革發展政策法規和指導意見。建議國家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條例》,對集體企業的改革與發展以及各地出現的股份合作、職工持股等集體經濟的新形式也要制定具體政策給予支持和規范,為集體經濟改革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法律環境。
在企業改革改制中,既要建立對經營者的激勵和制約機制,又不能以鼓勵「經營者持大股」為名,剝奪聯社和職工參股的權利。在職工有要求、有能力出資的基礎上,應當提倡和鼓勵職工持股。改革中要特別關注和幫助那些特困企業,積極爭取政府扶持,依法依規處置企業集體資產和聯社資產,多方籌集改製成本。要落實職工社保、醫保和最低生活保障金,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需要,防止簡單的「關廠走人」,不應把應該承擔的責任推向社會,造成新的不穩定因素。
B. 什麼是集體經濟
集體經濟,屬於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實行共同勞動、在分配方式上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經濟組織。在我國,集體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分為農村集體經濟與城鎮集體經濟。
農村集體經濟實行鄉鎮、行政村、村民小組的三級所有,土地、林木、水利設施等為集體所有,農民蓋房的宅基地為無償劃撥。
城鎮集體經濟又分為「大集體」與「小集體」,其中「大集體」企業受政府行業管理部門領導,參照全民所有制企業的管理與員工待遇;「小集體」為自負盈虧自主經營。勞動者集體所有是指按勞動者的人數平均、共同所有。
(2)新型集體經濟擴展閱讀:
集體經濟的相關要求規定:
1、集體經濟的實質是合作經濟,包括勞動聯合和資本聯合。在集體經濟發展的歷史上,人們只承認集體經濟是勞動者的勞動聯合,弱化甚至否認了集體經濟還具有勞動者資本聯合的特徵。否認了勞動者個人產權,是傳統集體經濟與合作經濟的最大區別。
2、集體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集體經濟體現著共同致富的原則,可以廣泛吸收社會分散資金,緩解就業壓力,增加公共財富和國家稅收,實現共同富裕。
3、針對集體所有制經濟在改革與發展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要立足於長遠,著眼於當前,堅持科學的發展觀,用改革發展的辦法認真加以解決。
C. 怎樣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
periences, what associations should we
D. 論述集體經濟的性質和作用
(1)集體經濟,是生產資料歸一部分勞動者共同所有的一種公有制經濟。
(2)在我國,集體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集體經濟體現著共同致富的原則,可以廣泛吸收社會分散資金,緩解就業壓力,增加公共財富和國家稅收。
我國經濟的所有製成分,在建國初期劃分為全民所有制、集體所有制、資本主義所有制、公私合營所有制和工商業主個體所有制,當時通稱為五種成分。經過幾十年的演變,到1997年黨的十五大召開時,江總書記把我國經濟的所有制結構高度概括為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兩大類。在公有制經濟中,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在非公有制經濟中,包括個人和合夥企業、外商獨資企業等私有經濟。即除了國有經濟和其它非公有經濟外,其餘的都屬於集體經濟的范疇。必須說明,這里的集體經濟,已經不同於傳統意義的集體經濟,不是在計劃經濟條件下的集體經濟,而是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新型的集體經濟,是新的公有制經濟的實現形式。既包括通過產權制度改革而形成的集體經濟,也包括混合所有制中由公有控股的股份制經濟和廣大職工投資入股的股份合作經濟。這種新型的集體經濟是完全意義上的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濟,只要依法經營、照章納稅就有存在的基礎。
E. 我國的國有經濟、集體經濟有哪些
國有經濟: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 ;
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 ;
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
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 ;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 ;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 ;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 ;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 ;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
國家電網公司。
集體經濟:
電冰櫃 :
江蘇白雪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阪神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星星集團有限公司、
青島澳柯瑪集團總公司、
海爾集團公司、
河南新飛電器有限公司。電熱水器 :
帥康集團有限公司、
浙江康泉電器有限公司、
海爾集團公司、
山東小鴨集團熱水器有限公司。燃氣熱水器 :
順德萬和電器有限公司、
廣東萬家樂燃氣具有限公司、
中山華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前鋒電子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中山市櫻雪燃氣具有限公司、
海爾集團公司。啤酒 :
湖北金龍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粵海啤酒集團有限公司、
河南金星啤酒集團有限公司、
哈爾濱啤酒有限公司、
廣州市珠江啤酒集團公司、
華潤啤酒有限公司、
北京燕京啤酒集團公司。葡萄酒 :
北京豐收葡萄酒有限公司、
中國長城葡萄酒有限公司、華夏葡萄釀酒有限公司、
中法合營王朝葡萄釀酒有限公司、
煙台張裕集團有限公司、
煙台威龍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
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高溫火腿腸 :
河南省漯河市雙匯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河南邦傑(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江蘇雨潤食品集團有限公司、
臨沂新程金鑼肉製品有限公司、
成都希望食品有限公司、
吉林德大有限公司。乳粉 :
石家莊三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黑龍江龍丹乳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青島聖元乳業有限公司、
山西古城乳業集團有限公司、
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黑龍江省完達山乳業股份有限公司、
哈爾濱金星乳業集團公司、
西安銀橋股份有限公司。液體奶 :
石家莊三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
內蒙古蒙牛乳業股份有限公司。
F. 什麼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指對土地擁有所有權的經濟組織。
產生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的農業合作化運動。它是為實行社會主義公有制改造,在自然鄉村范圍內,由農民自願聯合,將其各自所有的生產資料(土地、較大型農具、耕畜)投入集體所有,由集體組織農業生產經營,農民進行集體勞動,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農業社會主義經濟組織。
(6)新型集體經濟擴展閱讀: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最初由解放後的合作化運動,農戶將自己的生產資料(土地、較大型農具、耕畜)交出來形成集體,從而組建成以生產隊為單位的集體經濟組織。深刻地理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法律與實踐現狀的基礎是須清晰地認識中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歷史變遷。
在人民公社、生產大隊和生產隊這三種集體從事農業經濟活動的組織中,生產隊是基礎,擁有包括土地、耕畜和農具在內的大部分的而且是主要的生產資料。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除國家以外對土地擁有所有權的唯一的一個組織,因此一般意義上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指生產隊(也就是相當於現在村民小組一級)。
G. 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有什麼重要意義
農村黨支部要充分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增強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就必須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第一,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有利於穩定和完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進一步增強農業的發展後勁,促進農村生產力的發展。集體經濟發展的壯大了,就能更好地引導農民增加對土地的物質投入,引導農民科技興農,從而增強農業發展潛力,使農業不斷邁上新台階。第二,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有利於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農村黨支部要發揮好領導核心作用,必須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有了必要的物質基礎,發揮作用才有可能。實踐證明,一些先進基層黨組織之所以說話沒人聽,辦事沒人跟,也是因為他們沒有帶領群眾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處於窮家難當的困境,不但不能為群眾提供必要的服務,而且還要向群眾索取,甚至村幹部的工資都解決不了。第三,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有利於密切黨群干關系,有利於農村社會穩定。第四,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有利於加強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物質文明建設的基礎。有了強大的集體經濟這個物質基礎,才能更有力地引導農民群眾樹立集體主義觀念和共同理想,改善農村的辦學條件,發展成人教育,普及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農民群眾的文化素質,興辦公共福利事業,更有效地破除陳規陋習,樹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新的社會風尚。
H. 農村集體經濟面臨的問題及建議
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摘要】 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 對於統籌城鄉發展, 加快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建 設,鞏固黨在農村基層的執政地位,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分析了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並提出振興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的對 策。
【關鍵詞】農村集體經濟 問題 對策
如何在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 重新構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框架, 培育壯大 村級集體經濟實力,改變「空殼村」現狀,使村集體「手中有糧」,從而強化農 村集體經濟組織服務功能, 增強農村基層組織的凝聚力, 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群 眾共同富裕,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迫切需要探討和解決的重要課題。
集體經濟是農村公共產品投資的主體。 我國 「三農」 問題突出的表現是農村 基礎設施和公共產品短缺。 家庭承包責任制實行以後, 特別是農村稅費改革以及 取消農業稅以後, 農村中用於公用事業的費用嚴重不足。 大部分農村的基礎設施 建設、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受到嚴重的制約。而在集體經濟發展較好的地方, 其公用事業和公共服務水平不僅沒有降低, 而且還有新的提高。 集體經濟是農民 增收和擴大就業的主要途徑。 集體經濟發展對農民就業和增收具有重要意義, 在 集體經濟發達的地方, 農民在集體企業就業, 是所有者和生產者的統一, 是資金 合作與生產合作的關系。 相應地, 農民收入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就業的途徑 更廣。同時發展農村集體經濟也是解決農村富裕勞動力問題的迫切需要。 一、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集體經濟管理隊伍素質不高
絕大多數農村集體經濟管理隊伍素質不高, 缺少專業的經濟管理隊伍。 絕大 多數農村集體經濟科技人才嚴重缺乏。 由於農村集體經濟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受傳
統觀念及現實社會問題的影響, 農村集體經濟很難吸引人才。 絕大多數有管理才 能和科技知識的人才不願離開大城市到人才亟需的農村施展才能是一大現實問 題。 甚至, 就連家鄉在農村的科技和管理人才在學成後也不願回到農村, 為農村 服務。人才引進成為農村集體經濟面臨的一大難題。
(二缺少政策支持和扶持
集體經濟發展不僅缺乏總體規劃, 而且有關集體經濟發展狀況的基礎數據也 模糊不清, 給政策制定帶來了相當大的難度, 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前農村集體 資產管理比較混亂、 集體經濟發展缺乏規范指導等問題。 當前, 農民群眾迫切希 望政府給予土地使用、啟動資金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落後的, 因資金短缺, 普遍感到起步難; 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村級集體企業, 因建在集體所 有土地上的房屋沒有產權,面臨隨時拆遷的窘境,對今後的發展感到很困惑。 (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土地面臨法律困境
「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不斷推進, 對土地需求越來越大, 農村集體所有土 地急劇減少, 存量土地及其廠房、 商鋪租金等土地非農收益成了社區集體的主要 收入來源,經營土地成為發展集體經濟的重要途徑。」憲法規定「農村土地歸農 民集體所有」,但作為下位法的《土地管理法》規定,只有興辦鄉鎮企業和村民 建設住宅或者鄉鎮、 村公共設施和公共事業的情況下, 經依法批准才可以使用集 體經濟組織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 集體土地使用權不得出讓、 轉讓或出租用於非 農業建設; 對民間私人資本推動的農村工業化, 引起的對集體非農建設用地需求 擴張估計不足; 沒有為私人創辦企業留下合理的用地空間。 自發、 私下的農村非 農建設用地流轉, 給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規劃的實施帶來較大沖擊, 並且由 於村民集體出租非農建設用地不受法律保護,如發生爭議,集體就要遭受損失。 (四集體資產產權不明晰且管理體制不順暢
農村集體資產形成時間長, 構成復雜, 目前多數沒有進行確權登記, 產權不 明,容易造成資產流失。加之目前集體資產的經營和管理主要還是村兩委成員,
多數沒有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 經營管理缺乏有效監督, 制約了集體經濟的發 展。 個別得益於地緣經濟優勢, 靠土地徵用積累較大集體資產的村, 沒有及時進 行量化固化,集體資產名義上「人人有份」,實際上掌握在個別或少數人手裡, 有的出現決策失誤,有的資產流失,審計中發現多起違規問題。
二、我國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對策
(一人才管理創新:從封閉型向開放型轉變
隨著基礎教育在農村的普及和高等教育大眾化,為保證村幹部候選人的素 質, 應該積極擴大高素質村幹部候選人的有效供給。 要通過引入市場觀念, 拓寬 選人用人渠道, 為社會各個階層中有志到農村的優秀人才提供良好的環境, 建立 村級後備幹部人才庫。 因此, 地方政府應該有計劃地培養受過高等教育的後備力 量。 受農村復雜的地緣、 血緣關系, 特殊的社會文化背景和現行相關法律的限制, 每年政府應該有計劃、 有針對性地選拔一批當地高中畢業生, 送他們到相關院校 接受正規的高等教育, 畢業後回村參加管理建設, 在治理村莊的過程中接受基層 民主的鍛煉,以新的理念治理村莊、發展集體經濟。對於一些城郊地區、流動人 口頻繁的村莊,應該適當放開村幹部的身份限制,准許一些「准村民」參加村委 會選舉。 如興辦經濟實體居住本村超過一定年限、 其戶口尚未遷入的; 已經轉為 非農業戶口,仍在原村居住、工作並履行村民義務的;部隊、企業、行政單位離 退休人員和離職回鄉人員居住本村的; 具有大專以上學歷或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 稱以及其他優秀人才, 自願到農村工作和生活達到一定年限的。 這樣可以打破與 市場經濟格格不入的封閉型農村社區,讓更多的人有村幹部的選舉權和被選舉 權, 拓寬村幹部力量的來源渠道, 為農村基層組織源源不斷提供更多的優秀人才。 (二組織載體創新:從管制型向服務型轉變
繼十六大提出 「尊重農戶的市場主體地位, 推動農村經營體制創新」 的要求 之後, 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要推進制度創新, 增強服務功能」 , 十六屆五中全會再次強調 「增強村級組織的服務功能」 。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我
國農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基本組織形式, 是雙層經營體制的載體。 堅持農村公有 制,必須堅持不懈地健全鄉村集體經濟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