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主戰坦克
❶ 如圖所示,是我軍目前最新型63A1式兩棲主戰坦克,是我軍兩棲裝甲師和海軍陸戰隊的主要突擊力量,被稱為中
坦克安裝了履帶,這樣做的目的是在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
履帶做成凹凸狀的棱,這是為了在壓力一定時,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物體具有慣性;運動物體具有動能(或能量);化學能轉化為機械能;物體的相對運動;長度的測量等,其它回答只要合理可以給分,任意回答兩點即可;
(3)F=G=mg=22×103kg×10N/kg=2.2×105N,
坦克對地面的壓強:
p=
F |
S |
2.2×105N |
4m2 |
(4)∵G=F浮=ρ液gV排,
∴V排=
F浮 |
ρ水g |
2.2×105N |
1.0×103kg/m3×10N/kg |
V露=V總-V排=28m3-22m3=6m3.
(3)在陸地上以最大速度V1=54km/h=15m/s,V2=28.8km/h=8m/s,
由P=Fv得F1=
P額 |
v1 |
420000W |
15m/s |
∵坦克在水中勻速行駛,
∴受到的阻力和受到的牽引力是一對平衡力,
∴阻力f=F2=
P額 |
v2 |
420000W |
8m/s |
答:(1)較寬履帶是為了增大受力面積,減小壓強(或減小壓強);凸起的棱是為了增大摩擦力;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物體具有慣性;
(3)坦克在陸地行駛時對地面的壓強有5.5×104Pa;
(4)坦克在水中浮航時,至少還有6m3體積可以露出水面;
(5)坦克在陸地以最大速度勻速行駛的牽引力大小為28000N.
在水中以最大航速勻速航行時所受到的水的阻力大小為52500N.
❷ 中國第一次獨立研製的新型主戰坦克是什麼
中國第一次獨立研製的新型主戰坦克是59式中型坦克。
一、59式主戰坦克:
59式主戰坦克(研製代號:WZ120,英文:Type 59 main battle tank ),是中國20世紀50年代參考蘇聯T-54坦克研製的中型坦克,為中國自製第一代主戰坦克。1959年開始裝備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在1980年代以前,一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的主要裝備。
59式坦克,具有較強的火力、裝甲防護和越野性能,重量較輕,體積較小,結構簡單,工作可靠,使用維護比較方便。該坦克戰斗全重34噸,乘員4人,最大時速50千米,最大行程560千米。主要武器有1門100毫米線膛炮,戰斗射速7發/分,1挺12.7毫米高射機槍和2挺7.62毫米機槍,配有紅外夜視儀可夜間駕駛 。車體首部和側面的裝甲較厚,炮塔成流線型,具有良好的抗彈能力。
二、技術特點:
1、總體布置:
該坦克由車體和炮塔兩部分組成。車體由軋制鋼板焊接而成,駕駛艙在車體前方左側,車體中段是戰斗艙,其上有炮塔,車體後部為動力-傳動艙,發動機橫向布置。 炮塔為鑄造件,車內有4名乘員,駕駛員位於車內左前方,便於向前觀察;車長位於火炮的左後側,炮長位置在車長位置的前下方;裝填手位置在火炮右側。
車內攜帶炮彈34發,右前方炮彈架內有炮彈20發,左側甲板固定有2發,右側甲板固定有4發,炮塔右壁固定有2發,炮塔尾部固定5發,另有1發彈存放在炮尾下方戰斗艙的底板上。安全門設在駕駛員座椅後方。
2、武器系統:
該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門59-100(100mm)線膛炮,身管長5350mm,身管前端有抽氣裝置,反後坐裝置的駐退機和復進機並列布置在火炮上方,火炮可以發射鈍頭穿甲彈和榴彈,最大射速為7發/min。其中五九式穿甲彈仿自蘇聯BR-412式穿甲彈為穿深一千米140毫米[6]。
輔助武器有1挺安裝在炮塔頂部的12.7mm高射機槍,1挺同軸安裝在火炮右側的7.62mm並列機槍和1挺安裝在駕駛員右前方的7.62mm前機槍。
該坦克裝有1959年式100mm坦克炮炮長瞄準鏡。在車長指揮塔門周圍裝有4個觀察鏡;在指揮塔前部裝有1個車長指揮觀察鏡。在炮塔右側裝填手門前裝有1具供裝填手觀察用的潛望鏡,在炮塔左側前邊裝有1具供炮長觀察用的潛望鏡,這2個潛望鏡可以在垂直面上俯仰,也可在水平面上轉動。
該坦克裝有高低向單向火炮穩定器和水平向電驅動裝置,高低向穩定精度為±1密位,穩定瞄準許角度范圍為-3.5°~+16°。車長通過目標指示器超越調炮時水平最大瞄準速度為10°/s,炮長通過操縱台操縱時水平瞄準速度為0.05~10°/s,高低瞄準速度為0.05~4.5°/s。
3、動力設計:
該坦克採用B2系列V型12缸水冷柴油機,缸徑150mm,標定功率382kW(520馬力),標定轉速2000r/min,在59式中型坦克上 此型號發動機設定最高空轉轉數 2250±50r/mir,在59式中型坦克上 此型號發動機共振轉數為2500r/mir 最佳使用轉數1300~1600r/mir,最大扭矩2256±98N·m(230±10kgf·m),最大扭矩時轉速為1200~1300r/min,最低穩定轉速不小於500r/min。平均燃油消耗率不大於238g/kW·h(175g/馬力·h);平均機油消耗率不大於10.9g/kW·h(8g/馬力·h)。濕式油底殼。冷卻系和潤滑系採用管片式水散熱器和機油散熱器。B2系列發動機是世界上第一台坦克用柴油發動機,在蘇聯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解放軍的B2系列發動機(即12150系列和6150系列)的採用車型包括了59/69/62/63/79/80/85/96坦克(含所有變型車),63/77裝甲車族,86/92步兵戰車,80年代的所有自行火炮,部分二炮導彈發射車,仿MAZ重型越野車,甚至鑽井機,發電機,邊/海防艇,氣墊船都採用了B2系列發動機。盡管這一系列發動機的技術已經相對落後,但由於性能穩定,製造簡單方便,維修 更換 保養方便,改進改型工作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在今天仍能發揮其很大的作用。
該坦克採用固定軸式變速箱,有5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並採用多片乾式離合器、二級行星式轉向機和單對外嚙合直齒輪側減速器。
行動裝置採用扭桿懸掛,每側有5個鋼制負重輪,(為節約訓練成本 此車型訓練車輛為鐵質負重輪)在左、右側第一和第五負重輪位置上各裝1個液壓減振器。採用單銷式錳鋼履帶板,每側91塊。(可視訓練情況和戰時情況增減履帶板數量,冰雪地戰時,可更換兩條鋼刺履帶板;城市戰時,可更換兩條掛膠履帶板。)
4、防護系統:
該坦克採用均質鋼裝甲,正面100mm,側面80mm,後面45mm,正面45°斜角,正面最厚處為100X2=200mm厚(與水平面夾角30°時)。[5]車體由軋制鋼板焊接而成,炮塔為鑄造件。車內裝有半自動滅火裝置及手提滅火器2個。前傾斜裝甲板 上傾斜面 下傾斜面 各裝有4塊備用履帶板。兩側前擋泥板各裝有兩塊備用履帶板。車後裝有電點火煙幕筒2個。自救圓木1個。
5、穿甲彈葯:
1956年我國獲得蘇制T54坦克圖紙並開始仿製,1958年底第一輛59式坦克正式下線。在引進蘇制T54坦克的同時,我國也引進了配套的Д-10ТГ式100mm線膛坦克炮以及БР-412式穿甲彈、БР-412Д式被帽穿甲彈、ф-412式榴彈。其中БР-412式穿甲彈全重29.6kg,彈丸重15.88kg,在1000米距離上能擊穿140毫米厚的勻質鋼板,具備摧毀二戰後期大部分中型坦克的能力,但是面對T55,M48這些戰後第一代主戰坦克時,卻面臨嚴重的火力不足的問題。
59式坦克裝備不久,文革爆發,我國的軍事工業陷於停滯狀態,面對北方的裝甲集群的威脅,廣大解放軍指戰員就是靠著這樣的老裝備堅守國界長達20年之久,直到70年代末,國家秩序恢復正常,科研工作再次步入正軌。1979年,100毫米破甲彈研製成功,為59式坦克增添了新彈種。隨後,我國又研製了100毫米口徑鎢頭穿甲彈,該彈初速為1435m/s,直射距離1640m,穿甲威力相比БР-412式穿甲彈有很大提高,可以擊穿T55等坦克的車體正面裝甲。但100毫米鎢頭穿甲彈也是全口徑穿甲彈,在命中傾角大時容易發生跳彈,要擊穿T55等坦克的流線型炮塔正面,仍沒有把握。
80年代初,我國開始研製鎢芯脫殼穿甲彈,相繼攻克了難度極大的高密度鎢合金的成型和加工工藝,及閉氣環等關鍵技術。可由59坦克發射的1986年式100毫米線膛鎢合金脫殼穿甲彈,其彈體的長徑比為18,截面積動能是此前穿甲彈的9.5倍,直射距離和穿甲厚度均有較大提高,可擊穿當時蘇軍主力T72型坦克的車體正面裝甲,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與此同時,我國還研製成功用於滑膛反坦克炮的86式100毫米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該彈威力更強,可在2400米距離上可以擊穿150毫米/65度的裝甲鋼板,能在2000米距離上輕易擊穿臨時加掛了反應裝甲或沙袋的M60以及T72型主戰坦克的車體正面裝甲,近距離可擊穿早期型T72的炮塔正面,為我軍炮兵的反坦克作戰提供了有力保障。
❸ 俄軍宣布開發研製T95新型主戰坦克,號稱主炮口徑為152毫米的滑膛炮,這可能嗎難道又是小車大炮
1這就是傳說中俄羅斯T95原樣,即使不是,外表和設計理念也和T95差不多。T95的主要亮點是無人炮塔,機動性強,裝甲防護能力好。但是好像沒有強調火力方面。而且152毫米似乎有點誇張了,中國的PL0155毫米自行榴彈炮那炮管也夠嚇人的了,前端還得加一個柱子來固定155炮管。即使忽烈炮管的大小,就看車身,也無法想像怎麼能打152炮,它能站得穩嗎?要是移動射擊,那麼車身是不是打幾炮就散了?個人認為,既然俄羅斯第五代坦克沒有強調火力的威力,那麼火炮口徑一定是目前的主流,也就是120左右。
❹ 美軍不再研製新型主戰坦克是不是代表M1系列就是坦克的終極形態,主戰坦克會被什麼替代,所謂FCS又是什麼
拿破崙曾經收繳了法軍全軍的線膛槍,而全部配發滑膛槍,並且始終如此。但事實證明線膛槍強於滑膛槍。
❺ 德國新型主戰坦克豹2A7 的武器配置(重點介紹下副武器)
L/55式120毫米滑膛炮 12.7毫米機槍和76毫米榴彈發射器
❻ 中國現已裝備的最新型主戰坦克是什麼型號、性能都有哪些
這么簡單 99式 是我軍最新型主戰坦克,具備優異的防彈外型,其炮塔和車體均採用復合裝甲,抗彈能力成倍提高,是我軍裝甲師和機步師的主要突擊力量,被稱為中國的陸戰王牌的第三代主戰坦克。
該坦克戰斗全重51噸,炮口向前時全長10米,車長7.6米,寬3.5米,高2.37米,最大公路速度80千米/小時,0--32公里加速時間為12秒鍾。99式改型換裝新發動機後,最大公路時速80千米/小時,越野最大時速60千米/小時。我軍ztz99式主戰坦克,裝有一門50倍口徑的國產125毫米高膛壓滑膛坦克炮,它裝備三種彈種,分別是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破甲彈、榴彈。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時初速為1760米/秒,直射距離 2300米,對均質裝甲的穿甲厚度600毫米以上,發射破甲彈時初速1000米/秒。該炮裝有性能可靠的自動裝彈機,火炮射速可達10發/分。使用鎢合金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時,可在2000米距離上擊穿890毫米的均質裝甲,而使用特種合金穿甲彈時,同距離穿甲能力達960毫米以上,該炮還能發射我國仿製的俄125毫米口徑炮射導彈,該導彈最大射程5.2公里,最大破甲深度700毫米,輔助武器:12.7毫米高射機槍一挺,[備彈500發];7.62毫米並列機槍,一挺[備彈2500發]; 炮彈基數40發;炮塔兩側各有5個82MM煙幕彈發射器。火控系統,採用了國際上先進而流行的獵-殲式火控系統(也稱雙指揮儀式),其最顯著的特點是,車長可以對火控系統進行超越(炮長的)控制,包括射擊、跟蹤目標和指示目標等;在坦克炮塔後部裝有激光目眩壓制干擾裝置。最大作用距離4000米,「激光壓制觀瞄系統」,就目前來看,相對於西方主要國家的主戰坦克,我們的這套系統的確可以稱得上是獨具特色,4000米內可讓敵軍坦克瞬間變成瞎子,另外值得注意的是,98式坦克炮塔右後部有一部車載式的光電對抗裝置,它主要對付敵方坦克的激光測距機和反坦克導彈的紅外製導系統,它針對敵方發出的激光束和紅外製導信號向坦克乘員及時發出警告,並自動控制對抗系統加以迷茫。它的出現,使得98 式坦克有了近程反導的主動防禦能力,此類設備屬世界領先水平的設備。;夜戰能力,裝有熱成像儀,夜間或復雜氣象條件下,對坦克目標觀察距離達2000米,具備了在晝/夜間於運動狀態下對運動目標射擊能力;坦克防護能力:炮塔由復合裝甲板構成,可掛裝復合反應裝甲板或屏蔽裝甲。車內裝有高效自動滅火/抑爆裝置,可在10毫秒內熄滅火災,99式坦克的車體及炮塔均為全焊接鋼裝甲結構,並在正面防護弧度范圍內安裝了復合裝甲。炮塔構形扁平,擁有極佳的抗彈性。炮塔前的復合裝甲厚度 600毫米左右,炮塔的其它部位則被鐵柵欄及各種附加物所包圍(這些東西對破甲彈又一定的防護力)。由於復合裝甲為組合件,故可隨著裝甲技術的進步而更新。;99式坦克目前採用了883千瓦(1200馬力)的渦輪增壓中冷式大功率柴油機,最大公路時速達80公里/小時,0~32公里加速時間為12秒。 最大行程為450公里。
●坦克火炮威力:美國m1a2主戰坦克在2000米距離上的穿甲能力為810毫米,德國的豹2a6主戰坦克約為900毫米,日本的90式主戰坦克為650毫米,這一項技術指標因為在我國屬於保密范疇;所以我們無從知曉,但是差距應該不會很大。
●坦克防護水平:
99式坦克的車體及炮塔均為全焊接鋼裝甲結構,並在正面防護弧度范圍內安裝了復合裝甲。炮塔構形扁平,擁有極佳的抗彈性。炮塔前的復合裝甲厚度 600毫米左右,炮塔的其它部位則被鐵柵欄及各種附加物所包圍(這些東西對破甲彈又一定的防護力)。由於復合裝甲為組合件,故可隨著裝甲技術的進步而更新。另外值得注意的是,98式坦克炮塔右後部有一部車載式的光電對抗裝置,它主要對付敵方坦克的激光測距機和反坦克導彈的紅外製導系統,它針對敵方發出的激光束和紅外製導信號向坦克乘員及時發出警告,並自動控制對抗系統加以迷茫。它的出現,使得98 式坦克有了近程反導的主動防禦能力,此類設備屬世界領先水平的設備。另外,99式坦克還可以加裝我國已經研製成功的三代附加反應裝甲,使得其防護力更加強大。
99式主戰坦克,炮塔正面的防護達700毫米,車體防護能力相當於500~600毫米厚的均質鋼裝甲,如果再炮塔和車體上加裝新型雙防反應裝甲後,抗穿甲彈和破甲彈的能力可達1000~1200毫米。 防護能力:美國的m1a2車體和炮塔的裝甲厚度相當於600毫米和700毫米的均質裝甲,德國的豹2a6車體和炮塔的裝甲厚度相當於580毫米和700毫米的均質裝甲,日本的90式車體和炮塔的裝甲厚度相當於500毫米和560毫米的均質裝甲,由此看來,我們的ztz99主戰坦克與西方坦克的防護水平基本上在同一層次上
● 坦克的火控系統:
98式採用先進的計算機穩像式火控系統,包括熱成像儀、穩定式測距瞄準具、彈道計算機、車長控制面板、橫風感測器、傾斜感測器、角速度感測器等。其炮塔左後方的組合式光電系統,包括有熱成像儀和激光測距機,它的出現表明我國坦克的夜視夜瞄能力有了突破性的進展。火控系統的反應時間小於 6秒。由於採用了先進的計算機穩像式火控系統,使得98式坦克具備了在行進中對活動目標的射擊能力,首發命中率在90%以上。
採用了國際上先進而流行的獵-殲式火控系統(也稱雙指揮儀式),其最顯著的特點是,車長可以對火控系統進行超越(炮長的)控制,包括射擊、跟蹤目標和指示目標等;在坦克炮塔後部裝有激光目眩壓制干擾裝置。最大作用距離4000米。夜戰能力方面裝有我國第二代凝視焦平面熱成像儀,夜間或復雜氣象條件下,對坦克目標觀察距離達7--9公里,平均無故障時間為4000小時,在能見度只有100米左右的惡劣環境中對目標的發現距離為4,000米,識別距離為3,100米,具備了在晝/夜間於運動狀態下對運動目標射擊能力.
●坦克的動力系統:
採用了883千瓦(1200馬力)的渦輪增壓中冷式大功率柴油機,最大公路時速達70公里/小時,0~32公里加速時間為12秒。機動能力:西方國家工業基礎雄厚,發動機水平高、動力傳動系統的可靠性好,我們的坦克無論與m1a2、豹2a6或者90式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不過隨著我國新一代大功率1103千瓦(1500馬力)發動機的研製成功,這種差距將進一步縮小。
❼ 我國新型山地坦克配用的105毫米線膛坦克炮與59D主戰坦克的105炮是否相同
基本一致,都是子83式坦克炮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在原先的基礎上加長了身管
但是新型山地坦克在火炮穩定系統方面比59D更強一些
❽ 中國新型主戰坦克在世界的地位
中國新型主戰坦克是中國第三代主戰坦克——99G式主戰坦克又稱99改進型主戰坦克! 中國99G式主戰坦克在世界十大主戰坦克排行榜上排名第四名,前三名分別是,美國的 M1A2 SEP艾布拉姆斯、德國 豹IIA6 、法國的AMX勒克萊爾 ! NO.4 ZTZ-99G 生產國:中國
在當今世界,還沒有哪個國家敢和解放軍陸軍叫板。作為陸軍強國,中國在主站坦克方面始終高度重視。通過對蘇系坦克長期製造和使用,積累了大量寶貴經驗,近年來終於跳出蘇系坦克思維模式,修成正果。最新型ZTZ-99G主站坦克在火力、防護、機動性三大傳統性能上全面超越蘇系最先進的T-90及日本90式,直逼世界現役主站坦克領先水平。
火力:中國在火炮方面雖走了仿製-自製之路,但也在此過程中出於藍而勝於藍。ZTZ-99G採用國產52倍口徑125mm高膛壓滑膛炮,其威力之大在現役各國主站坦克中首屈一指,可以輕易洞穿當前所有主站坦克的前裝甲。此外,99G還保留了蘇系坦克火炮的一大優點,可以發射射程為5000m的激光制導導彈,對於先發制人的打擊地面或空中目標意義重大。最新ZTZ-99G採用國產瞄導合一的大閉環式火控系統,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防護:99G具備優異的防彈外型,炮塔正面採用了類似德國豹IIA5/A6的楔型設計,炮塔正面裝甲厚度為500-600mm,外有雙層的主動反應保護層,從而使得其實際防護層厚度為1000-1200mm。而美軍M1A2坦克主炮的穿透力為810mm。99G最獨具特色和震撼力的是頂置激光眩目壓制干擾裝置,可以干擾和破壞敵方昂貴的觀瞄設備。使99G擁有了一招超眾的必殺技,成為當前唯一具有防禦性攻擊力的主戰坦克。也為99G帶來相當高的評分。 機動:採用了國產150HB型1103千瓦(1500馬力)的渦輪增壓中冷式大功率柴油機和新型高效傳動系統,使99G最大公路速度達80km/h,最大越野度速60km/h,0~32km/h加速時間為12秒,最大行程為600km。但相對於中國的道路和橋梁和南方水網稻田等地區,99G的55t體重有些超標,且坦克操作性和發動機的可靠性也有待提高,使得99G的戰略機動能力評分不高。 信息化:同蘇系坦克一樣,99G的最大缺點在於信息化程度不高。提高坦克的信息化程度當成為99G以後改進的重點。
❾ 俄軍新型T-90M proryv-3主戰坦克 新在哪裡
改進了防護裝甲,優化調整了坦克存放燃料和彈葯的區城,加裝了內部空調,裝配了新型125毫米滑膛跑。
❿ 在20世紀初,由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三代新型主戰坦克是怎麼樣的
在20世紀初,由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三代新型主戰坦克,披紅戴花,轟轟隆隆地駛進了北京軍區某機械化師裝甲團。戰士們敲鑼打鼓像迎接新娘子一樣接收新裝備。看到威風凜凜的坦克,戰士們愛不釋手,這里瞧瞧,那裡看看,臉上笑開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