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創造活動

創造活動

發布時間: 2020-11-22 00:13:22

創造有什麼特點

創造在其具體的運作過程中,主要表現出了以下特點。
創造的特點新穎性 創造活動與人類其他活動的最大區別是其具有新穎性。新穎性主要表現在創造活動的結果上
目的性 任何創造性活動都是有目的的,人們總是為了某種目的而從事創造活動
過程性 任何創造活動都是一個在時間甚至於空間有一定持續性並且有資源消耗的過程
持續性 持續性是指創造活動能夠且不斷進行下去的特性
否定性 「新」事物總是對「舊」事物有一定程度的否定,創造活動是新事物的產生活動
主體依賴性 從事同一研究發明,相同的實驗條件,有些人做出來了,有些人沒有做出來,這就是主體依賴性的最好佐證
實踐性 實踐性一方面指滿足實際需求而產生新的事物,另一方面指創造過程是一個實踐性過程續表創造的特點普遍性 創造活動普遍存在於人們的各種活動之中,並不是某些地區、某些時間或某些人所獨具的活動
經典案例:不要忘了創造的目的
追求完美的人往往會失去眼前的目標,而把自己迷失在追求完美的奔波之中。有一則故事說來讓人回味。
1.這樣釘才更好
有一天老李要在客廳里釘一幅畫,請鄰居老王來幫忙。畫已經在牆上扶好,正准備釘釘子,老王說:「這樣不好看,最好釘兩個木塊,把畫掛上面。」老李遵從他的意見,讓他幫著去找木塊。
2.在追求完美的奔波中迷失自己
木塊很快找來了,正要釘時,老王說:「等一下,木塊有點大,最好能鋸掉點。」於是,為了美觀,他便四處找鋸子。找到鋸子,還沒鋸兩下,「不行,這鋸子太鈍了,鋸出來的斷面不好看」老王說,「得磨一磨。」自家有一把銼刀,便回家去拿,結果他發現銼刀沒有把柄,使不上力,無法把鋸子銼得更鋒利。為了給銼刀安把柄,他又去校園邊上的一個灌木叢里尋找小樹。
開始砍樹,他發現那把生滿鐵銹的斧頭實在是不好用。於是找來磨刀石,在固定住它時,必須得製作幾根固定用的木條。
為此,他去校外找一位木匠,說木匠家有現成的木條。然而,這一走,就再也沒見他回來。
3.走不回來的創造者
老李家的那幅畫,最終還是一邊一個釘子釘在了牆上。下午再見到熱心的鄰居老王時,他正在街上幫木匠運一台笨重的電鋸。
工作和生活中有好多種「走不回來」的人,他們認為要把這件事做得更好、更完美,就必須先去做好前一件事,而且也要做完美。他們逆流而上,發現每一件事都不那麼完美,於是便一級一級的往上追求完美,奔波於追求完美和實現完美「前提」的忙碌之中喪失自我,直到把那最初的目的忘得一干二凈。
4.永遠無法去實現創造的完美主義者
創造,是要防止這種「走不回來」、「越走越遠」的現象。創造,是一種有目的的實踐活動,不要為了追求完美而忘記了目的。

㈡ 創造性活動有幾種

創造性活動有兩種,即發現與發明。發現指自然界中已經存在的,但未被前人認識的東西。這實際上是發現某個事實。而發明則是指自然界原來不存在的東西,但對人類而言是具有某種社會價值的產品。這兩類創造性活動,對人類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

正是由於創造性活動與創造力兩者是密不可分的,因而在創造性活動中,就可看出相應的創造力的高低來。也就是說,創造力是有高低水平之分,這也就是各類諸如服裝設計大賽所反映出來的東西。在相同類型的創造性活動中,由於其最終產品之間的差異性,也就反映了創造者本身在這個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創造力。當然,產品與創造力是以創造性活動為中介的、互為因果的東西。

㈢ 創造性活動是一種什麼活動

創造力作為人類心理智能的一種,與人類自身的活動是分不開的。也就是說能力與活動是相伴而生的,沒有相應的活動,也就沒有相應的能力。同樣,相應的能力也是表現在相應的活動之中的。人人都有一張嘴,那麼他可以吹自己有能力,但能力不是吹出來的。記住:評判能力的最終標準是體現在相應的活動之中的。創造力作為一種能力,只有在相應的活動——創造性活動中才能表現出來。同時,也只有創造性活動才能檢驗一個人是否真的具有創造力。而所謂的創造性活動,則是根據活動的產品、產物來劃分的。人類的一切行為都是某種活動,這些活動有無效與有效之分,有低效與高效之分,有常規與創造之分。那麼創造性活動則是指一種提供具有獨創性的、有社會意義、有價值的產物的活動。這些產物,既可以是科學領域中新概念、新理論的提出,也可以是生產領域中的新發明、新技術、新工藝,還可以是文學藝術作品中的創作等等。評判這些產品是否具有創造性和具有社會價值兩個指標,(前者是指與眾不同的或前所未有的創意,而後者則指產品對社會是有一定價值的,)不是隨意的。後者是對前者的限制,因為獨創性的產物並不都是創造,有些獨創性的東西可能只是些毫無價值的、與社會規律相違背的東西。如精神病人的胡言亂語,盡管是獨創的,但卻並不能將其說成是創造。對於個體而言,雖然他所作出的很多活動,所形成的很多產品,都是具有獨創性質,但並不能說成是創造,原因就在於缺乏社會價值,不被社會所認可。

㈣ 創造低碳活動有哪些

為了進一步深化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引導全區人民樹立低碳生活理念,倡導低碳生活方式,為和諧社區建設和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貢獻力量,特製定樊城區「低碳生活進社區」活動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動員廣大城鄉居民積極參與低碳生活進社區活動,大力倡導低碳生活理念,普及低碳生活常識,推進低碳生活方式轉變,加快低碳社會建設,為打造低碳城區做貢獻。
二、活動目標
1、著力宣傳和倡導低碳生活理念,引導廣大居民爭做低碳生活的先行者。通過多種宣傳形式,在全社會倡導低碳生活、健康生活、綠色生活理念,教育全民自覺學習低碳生活知識,養成低碳生活習慣,形成低碳生活共識;引導每一個家庭、每一位居民將科學使用資源、保護地球家園、節能降耗的低碳生活方式貫穿到日常生活中去,積極倡導低碳生活行為,增強低碳生活自覺性。
2、著力推行低碳生活方式,引導廣大居民爭做低碳生活的有為者。以創建低碳家庭、低碳社區、低碳鄉村、低碳企業、低碳機關、低碳學校、低碳醫院、低碳飯店等創建活動為載體,從每一位居民、每一個家庭做起,從生活中的每一天和每一件小事做起,從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粒米、一克油、一張紙」做起,大力推行低碳生活方式,改變傳統的消費陋習和消費模式,減少生活中的碳排放。
3、著力推廣低碳生活技巧,引導廣大居民爭做低碳生活的創新者。積極探尋和總結低碳生活小竅門,不斷開創低碳生活「全民創造、全民創新」的新局面;引導居民自覺學習運用生活領域中的節能環保新技術,推廣使用新能源、新材料;使用並開發有效的節電、節油、節氣、節煤、節水和資源回收及廢物利用的方法,把建設低碳生活示範家庭、示範單位、示範個人活動與建設創新型城區、科普示範社區等活動緊密結合起來,不斷提高城鄉居民低碳生活能力和水平。
4、著力推進低碳生活示範,引導廣大居民爭做低碳生活的守護者。加強國家和各級政府有關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節約資源、科學發展等各項有關低碳生活的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引導居民積極實行低碳生活,努力倡導「低碳著裝」「低碳碳飲食」、「低碳裝修」、「低碳出行」,引導人們在使用家用電器、家庭照明、用水用氣、住宅裝飾、垃圾分類、舊物利用、生活飲食、交通出行等日常生活中做到節能減排減碳,抵制各種不良生活習俗。
三、活動內容
(一)開展「低碳生活」科普宣傳活動。
1、開展好二個集中宣傳。(1)集中組織「低碳生活基本知識」宣傳。以「低碳生活進社區」的相關知識為科普宣傳重點,抓好啟動,集中宣傳,尤其是開展好相關知識下鄉村、進社區活動,保證《低碳生活科普知識》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學校、進鄉村、進家庭;(2)集中組織低碳生活知識進校園宣傳活動。向全體學生發放《低碳生活倡議書》,在校園開展《低碳生活科普知識》學習競賽活動,並通過「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將相關宣傳資料普及到家庭。 2、利用好二個宣傳平台。(1)展覽平台。編印低碳生活科普資料,製作節電、節油、節氣科普展板,在全區進行巡展;(2)網路平台。區科協在《樊城區科協網站》上開辟「低碳生活進社區」專題,宣傳低碳生活知識,及時宣傳報道全區活動動態。有條件的單位和社區都要在其網站上設立專門網頁,宣傳低碳生活。 3、舉辦好二個主題競賽。(1)開展「低碳生活科普知識競賽」。各社區和單位都要在適當的時候開展一次低碳生活科普知識競賽活動;(2)開展「低碳生活家庭展示大賽」。由各鎮、街道辦事處科協負責組織轄區居民,圍繞「低碳生活進社區」主題,舉辦低碳生活技巧競賽,展示家庭低碳生活成果,增強全民低碳生活意識。
(二)開展「低碳生活」主題創建活動。 1、開展「低碳單位」創建活動。以創建科普示範單位為抓手,在全區開展創建低碳社區(村)、低碳學校、低碳機關、低碳醫院、低碳飯店、低碳企業活動。
2、開展「低碳家庭」創建活動。以創建「科普示範家庭」為抓手,以推動創建「低碳鄉村」、「低碳社區」等為目標,組織開展「低碳家庭」創建活動。 (三)開展「低碳生活」示範引導活動。
1、抓好10個「低碳生活示範家庭」建設。低碳生活示範家庭建設要與科普示範家庭建設緊密結合,從各鄉村和社區抓起,選點布局,抓好基礎示範,進行完善提高,強化示範引導。每個鎮、街道辦事處科協抓好一個「低碳生活示範家庭」建設。 2、抓好10個「低碳生活示範單位」建設。「示範單位」包括示範村、社區、學校、機關、醫院、飯店和企業等等。每個鎮、街道辦事處科協抓好一個「低碳生活示範單位」建設。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健全機構。為保障「低碳生活進社區」活動順利推進,成立由區科協主席李瓊同志為組長、區民政局黨組副書記葉永生同志為副組長,區直有關部門和各鎮、街道辦事處科協主席為成員的樊城區「低碳生活進社區」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區科協普及部,具體負責組織協調、開展相應工作。區直各部門和各鎮、街道辦事處都要建立相應機構。
(二)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區民政局、區科協將根據活動方案分解任務,指導各單位開展「低碳宣傳」和「低碳創建」活動;各單位要按照《方案》的要求及任務,制定相應的《實施方案》,豐富活動內容,採取有力措施,抓好工作落實。並於4月6日前將《實施方案》電子版報活動辦公室(電話:3227682;郵箱:[email protected])。
(三)加強督導,嚴格考評。區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將協調相關單位對整個創建活動進行階段督導,對列入示範點的單位給予具體指導和適當獎補,對活動成效突出的單位和個人年終進行表彰獎勵。 (四)加強宣傳,營造氛圍。各單位要精心策劃、周密部署,加強對低碳生活進社區活動重要意義的宣傳。要積極組織新聞媒體進行低碳生活進社區活動宣傳報道,宣傳「低碳生活」科普示範創建活動中的示範典型,引導城鄉居民關心、關注和自覺實行低碳生活;要充分發揮科普陣地的作用,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和方法,大力宣傳「低碳生活」的理念,大力倡導「低碳生活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大力加強低碳科普知識宣傳普及,充分利用科普畫廊、科普活動場所、報刊網站等陣地進行宣傳,在全社會營造低碳生活進社區的濃厚氛圍。

㈤ 什麼是創造性活動

創造力和智商有點相關,但不是絕對有關。一般而言,有高智商的人,不一定有高的創造力;有好創造力的人,卻要有中等以上的智商。創造力除了「智力」之外,還包括了5個重要的能力:敏覺力、變通力、獨創力、精進力、流暢力。

創造力也是一種思維能力,它並不是漫無邊際、天馬行空式的創意,而是能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創造新事物、幫助人適應環境的能力。但相對來說,並不是比較聰明的人,就一定有較高的創造力。事實上,歷史上有很多有成就的人,本身智商不一定很高,書也不一定讀得呱呱叫,但因為他們點子多。心思巧,遇到問題決不放棄,所以成就反而比一般人高出許多。

㈥ 兒童文學創造活動的方法主要有什麼

1.復述和朗誦
復述和朗誦是建立在感受體驗基礎上的藝術形象創造的活動,是欣賞過程在
大腦中產生的作品意象的表達或表現。故事復述有全文復述或細節復述兩種形式。用於全文復述的作品大致需具備下列特徵:篇幅不長,結構比較工整,語言和情節有適當反復,詞語優美爽朗,通俗易懂,形象富有童趣。
出聲的復述和朗誦,一方面是兒童對作品語言的語音、語調、音量、語氣、韻律、節奏的玩味,另一方面,玩味必須受語義的控制。出聲操練語言的過程,是尋找特定音響與文學內涵相契合的過程。由於經常性的欣賞和朗誦講述的雙重練習,兒童就會對各語言層次如語音、語感、語義、語法、修辭以及各語言單位如詞、片語、句子和篇章結構等所具有的特徵產生較強的直覺敏感性。
(1)有變化地反復欣賞同一個作品。
(2)參與和作品有關的系列活動,如繪畫、手工製作、參觀、觀察、歌舞、勞動等。
(3)積累不同語境中的表達經驗。
(4)成人的語言榜樣。成人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朗誦和講述,既帶給孩子語言美的享受,又激發他們模仿的願望。
(5)在音樂伴奏聲中學習朗誦。兒童朗誦時的聲音能在不知不覺中受到音樂的調節而富有韻律感和節奏感。以後只要告訴兒童像唱歌那樣朗誦,韻味就出來了。
(6)在日常生活中自由分散地利用玩具和道具練習復述和朗誦,互相評議,互相模仿。朗誦或復述的主動性、能力、自信都會在相互模仿、自我調整中不斷提高。
2.表演
表演的分層次內容有:
(1)情境性對話;
(2)根據現有作品或自創作品進行出聲或不出聲的表演(啞劇);
(3)主要人物形象的立體動態塑造;
(4)作品段落的表演;
(5)作品完整形象的表演。
3、創編(大致可分為三類)
(1)對欣賞的作品內容進行編構和仿編
這類創編活動都是和欣賞、朗誦、復述結伴而來的,是對原著這一開放系統的向外拓展,是兒童對更大的藝術空間的填補,是一種創造性的語言活動,其間需要兒童具備多種條件。它是建立在兒童理解童話和故事作品體裁特點,積累大量知識經驗基礎上的創造活動,對幼兒園具有積極的挑戰意義。
(2)根據語義內容轉換成描述和敘述性語言
提供語義內容的材料有樂曲、聲音、繪畫、圖片、表演(啞劇)及其他兒童化情境。過去這一部分都作為語言教育中的連貫性講述內容而作出安排,其實這一做法並不全面。
(3)憑借想像獨立編構完整的文學作品
這類創編是不憑借語義和作品,只憑兒童獨立想像和聯想構思而成的,如同繪畫中的意願畫。它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是根 據題目進行口頭創編,當兒童具有較多的編構故事的經驗和生活經驗後,可讓兒童自己隨意編故事,不要給兒童過多的制約因素,擴大他們的自主范圍;二是讓兒童先把用來編構故事的事件畫成圖畫,再根據圖畫編構故事。

㈦ 為什麼說創造活動需要靈感的幫助

許多科學家和藝術家有著共同的感受:創作靈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靈感的出現對創作成功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科學家在發明創造過程中,往往會遇到這樣的情況:長期鑽研難得解決的問題,於偶然間受到某種信息的啟示而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這偶然得來的啟示就是我們所說的靈感。門捷列夫發現元素周期表靠的是靈感,愛因斯坦發現相對論也是靠靈感。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相信直覺和靈感」。他還說,在科學創造過程中沒有「邏輯的橋梁」。如果只靠邏輯思維就能進行發明創造,那麼靠精於邏輯運算的電子計算機不就可以解決那些難題了么?事實絕非如此。正如培根所說:「現在所有的邏輯並不能幫助我們發現新的科學。」
文藝家在創作時藉助於靈感的例子就更多了,他們在創作中往往有「神來之筆」。宋代畫家劉知微應約為大慈寺畫壁畫,他設想在牆壁上畫湖、灘、水、石四景。構思了差不多1年都不肯下筆。忽一日靈感來了。倉皇入寺,急索筆墨,奮筆如風,很快畫成。眾人觀之確有驚世之筆,那洪水奔騰之勢簡直就要摧毀整座廟宇似的。更有意思的是法國的音樂家柏拉茲,他曾為一首長詩譜曲,但到最後一句時竟怎麼也想不出該用什麼曲調來表達,於是不得不把它擱置起來。兩年後,他在遊玩時失足掉進水塘,爬起來後不知不覺地嘴裡哼出一個調調兒,這恰恰是兩年前搜腸刮肚而沒得到的那句譜曲。

㈧ 怎樣理解文學欣賞是一種再創造活動

一度創造:作家創作,塑造文學形象.(原生文學)
二度創造:讀者閱讀,生成新的文學形象.(次生文學)

文學欣賞是一種依靠想像與聯想所進行的藝術再創造活動。

想像在文學欣賞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文學欣賞離不開形象,但也不是簡單的再現形象,而是通過讀者的想像、聯想,通過自己的感受、理解,重新創造形象。比如沒參加過戰爭的人,也能通過作家形象地描繪,通過自己的想像和聯想,去體驗、領略戰爭生活。如果讀者不善於進行積極的想像和聯想,就不可能對作品有深切地感受,不可能發現作品中那些弦外之音。當然,不同的讀者,由於生活經歷、文化素養、個性特點的差異,對於同一部作品中的形象,也很可能得到的印象不一樣,因此人們認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㈨ 為什麼說藝術欣賞也是一種創造活動

1藝術欣賞和藝術創作一樣,是人類高級的、復雜的、特殊的精神活動。通過藝術創造意識對自然現實的直接反映或間接折射,人類在一個不斷發現美和不斷創造美的精神活動過程中,認識自身,尋求自身的價值,並在肯定自身存在價值的過程中,實現其本質力量。2一方面,藝術創作不僅生產了藝術品,同時也生產了藝術品的欣賞者。另一方面,欣賞不僅最終實現著藝術品之創造,同時,反過來,欣賞者的需求、趣味、消費能力也構成人類不同歷史階段上的不同藝術價值圈。3藝術創作是一種創造活動,藝術欣賞也是一種創造活動。藝術欣賞憑借著藝術創作的產品而創造性地展開;藝術作品作為藝術創作活動的成果也就藉助於欣賞活動而存在,而延伸,實現它的生命力。4藝術欣賞的創造性首先是憑借藝術作品而生發,所以被稱之為「再創造」;其次,也表現在藝術欣賞這種再度創造的程序和藝術創作本身的創造程序是相對應又相背反的。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