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誰發明了造紙術

誰發明了造紙術

發布時間: 2020-11-21 23:33:10

『壹』 造紙術是誰發明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是促使人類文化傳播的偉大發明。造紙術相傳是由專中國東漢時代的蔡倫屬發明,但是也有考古證據說明,造紙術早就存在,蔡倫只是改進造紙術的重要發展者,使造紙的成功率更高,成本更低。在造紙術發明的初期,造紙原料主要是樹皮和破布。

『貳』 造紙術是誰發明的

蔡倫不是造紙術發明人

多年以來,中國使用的教科書告訴人們,東漢時期蔡倫開始造紙。而二十世紀以來幾項考古發現表明,在蔡倫之前的西漢時期,中國就有了「紙」,這兩種觀點引起了學術界40多年的爭論。日前,敦煌出土的大批古紙提供了有力的證明:早在西漢時期中國就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紙。
「蔡倫發明造紙術」的根據來源於《後漢書》。由於《後漢書》作者對這一事件的紀錄非常明確,且《後漢書》在當時和歷史上都具有重要意義和地位,所以在沒有其他歷史文獻為證的情況下,後人認定,是東漢蔡倫發明了造紙術。
1957年,陝西出土了西漢晚期的灞橋紙,1974年,甘肅居延金關漢代亭燧故址出土了金關紙,1978年,陝西扶風中顏村西漢窯藏出土了中顏紙,這些考古發現使學術界對蔡倫造紙的觀點提出了異議。一派專家認為,經過考證,這些紙的年代都比東漢早,因此可以說,在蔡倫之前中國就有紙,蔡倫不應是造紙術的發明人。另一派專家則對出土這些紙的古墓或遺址的年代以及出土的是不是真正的紙提出質疑,他們認為,雖然在西漢時期中國已造出了植物纖維紙,但紙質地較粗糙,結構也比較鬆散,造紙技術處於初級階段,而蔡倫對造紙術進行了重大的革新,才使紙的質量和產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成為今天中國人引以為豪的紙。因此,部分專家指出,蔡倫對紙向中國、向世界的推廣普及做出了重大貢獻,即使不是最早造出紙的人,也可以算作「造紙術」的發明人。
1986年,甘肅天水放馬灘再次發現了西漢時期的古紙,與以往考古發現不同的是,這次出土的古紙質量較好,紙面平整光滑,質地薄而軟,上面還有用細墨線繪制的山川、河流、道路等圖形。經專家考證,這張古紙的「生日」是西漢早期,比東漢蔡倫造紙的歷史早了300多年。所以,這張目前為止世界上所知最早的天水放馬灘紙,當時成為中國在西漢早期就有優秀紙張的惟一物證。
近日,甘肅敦煌懸泉置遺址的考古研究又有重大發現,甘肅省考古所研究員何雙全告訴記者,該遺址出土了200多片紙文書殘片和麻紙,成為目前中國考古發掘中發現古紙最多的地方。根據同時出土的簡牘和地層分析,這些古紙的年代從西漢武帝、昭帝及宣、元、成帝至東漢初到西晉都有。古紙的顏色和質地也非常之多,有黑色厚、黑色薄、褐色厚、白色薄、黃色厚等8種。從殘留在紙面上的殘渣看,這些古紙主要用麻織物和很細的絲織物製作,用於書寫文件、信件及包裹物品。何雙全說,此次敦煌出土古紙的數量之大、品種之繁多、時代跨度之久,在中國考古發掘中尚屬首次。這些古紙的發現不但有力地印證了蔡倫不是造紙術的發明人,也為中國研究紙的歷史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實證。

『叄』 誰發明了造紙術

西漢時期就有了紙的出現,在徐州漢墓中就有紙質的出現,但是是作為貴重物品出現的,說明造紙術還不成熟,到了東漢時期,宦官蔡倫改進了造紙術,用樹皮、麻皮做紙,紙才在全國大量使用。

『肆』 造紙術是誰發明的了

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由蔡倫改進。

東漢元興元年()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抄、烘等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這種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逐漸普遍使用。為紀念蔡倫的功績,後人把這種紙叫做「蔡侯紙」。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紙是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

漢族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

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古書上稱它為赫蹏或方絮。這表明了中國漢族造紙術的起源同絲絮有著淵源關系。

(4)誰發明了造紙術擴展閱讀:

四大發明:

1、指南針是用以判別方位的一種簡單儀器。

前身是司南。

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

磁針在地磁場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

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

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

指南針的N指北方,E指東方,W指西方,S指南方。

中國是世界上公認發明指南針(Compass)的國家。

指南針的發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

由於生產勞動,人們接觸了磁鐵礦,開始了對磁性質的了解。

人們首先發現了磁石吸引鐵的性質,後來又發現了磁石的指向性。

經過多方面的實驗和研究,終於發明了實用的指南針。

最早的指南針是用天然磁體做成的,這說明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很早就發現了天然磁鐵及其吸鐵性。

據古書記載,遠在春秋戰國時期,由於正處在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大變革時期,生產力有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農業生產更是興盛發達,因而促使了采礦業、冶煉業的發展。

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人們從鐵礦石中認識了磁石。

最早的指南針是司南。

2、一種黑色或棕色的炸葯,由硝酸鉀、木炭和硫磺機械混合而成,最初均製成粉末狀,以後一般製成大小不同的顆粒狀,可供不同用途之需,在採用無煙火葯以前,一直用作唯一的軍用發射葯。

3、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印刷術的國家。

早期的印刷是把圖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木版水印畫仍用此法,統稱「刻版印刷術」(亦稱「雕版印刷術」)刻版印刷的前身是公元前流行的印章捺印和後來出現的拓印碑石等。

造紙和制墨等生產技術出現之後,逐漸發明了刻版印刷技術。

根據歷史學家鄧廣銘考證,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並在唐朝中後期開始普遍使用。

宋代雖然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但是普遍使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術。

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印刷物是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印製的《金剛經》(它全鄭長4877毫米,高244毫米,由七張粘連起來而成一卷。

卷首有釋迦說法圖,末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為二親敬造普施」題記。

原藏於甘肅敦煌千佛洞,1899年發現。

1907年為英國人斯坦因盜去,現存於英國倫敦不列顛博物館)。

它與造紙術一樣對知識的保存和流通造成影響。

另外,印刷術的發展與早期的印章無直接關系,古代印章在古埃及、古希臘、兩河流域都有使用。

美國考古學家在中亞土庫曼安納烏曾於2000年10月發掘出距今4300年的中亞印章,其文字仍有待考。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