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的繪畫
就是說在繪畫的過程中在遵循繪畫的一般規律的前提下,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創造性的繪畫,創造不等於憑空捏造,任何東西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和根源,這就需要平時的積累(如:知識,創作元素也就是資料的積累),如果想在一幅畫上體現自己的思想創造,首先得有一個主題,為了主題而進行的元素分配,並不是生搬硬套,要提取精華,再加以美的原則,繪畫最重要的就是體現美和思想,這些只是我自己在繪畫過程中搜積累的一點經驗,,
2. 問:怎樣從生活中創造出個性化的繪畫作品
繪畫裝飾內容摘要:當前,繪畫的裝飾性語言在各畫種中都得到了普遍的重視和運用,但也出現了使用不當的問題。本文認為應重視這一問題的研究,並就裝飾繪畫與繪畫裝飾的異同進行了比較,指出繪畫裝飾性語言的使用應把握好准確適度的原則。關鍵詞:裝飾繪畫繪畫裝飾度常言道:萬事皆有度。繪畫裝飾語言的運用也不例外,也是有度的。當前,繪畫的裝飾語言在各畫種的創作中都得到了重視和運用,極大地豐富了各個畫種的繪畫語言,但同時我們也不難看到,一些繪畫作品存在著裝飾語言使用過度和不當的問題。過於理性、刻意的裝飾處理,混淆了繪畫變形與圖案變形的區別,把復雜豐富的繪畫形式等同於簡單概念的平面構成原理,等同於裝飾畫和圖案紋樣。如何准確有度地運用繪畫的裝飾語言,是值得我們高度重視的、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長期以來,人們在談論裝飾問題時,忽視了裝飾繪畫和繪畫裝飾兩者之間質的區別,這便影響到對裝飾繪畫和繪畫裝飾的概念的理解與解說,也影響到繪畫創作中對裝飾語言度的把握。所以,我們有必要弄清什麼是裝飾,什麼是裝飾繪畫,什麼是繪畫裝飾,以及它們之間的異同。在繪畫藝術創作中,「裝飾作為基於一種形式沖動的根本藝術活動,其特徵是在於根據對稱、均衡、節奏等形式原理賦予作品以抽象化、規則化的形式美」①。實際上,裝飾本身就是藝術,裝飾性與藝術性是密不可分的一個整體。裝飾繪畫是繪畫卻不是純繪畫,雖然它和純繪畫都強調主觀感受,偏重於表現與寫意,藝術風格也比較接近,但它們仍然是有區別的。一般來說,裝飾繪畫的裝飾性強而外露,繪畫裝飾的裝飾性弱而含蓄。繪畫裝飾有著自己鮮明的個性特徵:一是它的從屬性,裝飾繪畫表現出對裝飾物主體的依附與適應,也就是裝飾作品依附於某一物體或適應於某種環境,這種從屬性正是裝飾繪畫賴以生存的基礎;二是它的獨立性,裝飾繪畫有著自己獨立的審美風格和樣式,它淡化內容、淡化思想性,強化形式美與裝飾美,突出了人工創造與自然狀態的區別,刻意追求錯彩鏤金的華美藝術風格。而繪畫裝飾不僅僅講究繪畫的形式美,更注重表現畫家的思想感情以及鮮明的個人風格。在造型和形式上,裝飾繪畫和繪畫裝飾有許多相同之處。如在造型上,都注重誇張變形,突出高度的概括性與簡練性;在構圖上,都注重追求自由時空,表現平面化的無焦點透視的多維空間;在色彩上,都講究化繁為簡,不追求明暗、遠近及寫實的冷暖關系,而追求色彩的象徵性。但在對裝飾語言的具體運用上卻是有區別的:繪畫裝飾較為內在含蓄,強調天然去雕飾,不露痕跡,渾然一體,強調藝術語言的個性化,並注重把思想性與藝術性融為一體。而裝飾繪畫更注重外觀的視覺形式美感的設計性,有明顯的人工美化的刻意匠心,其形式概念化、藝術語言程式化,共性大於個性。因此,它的依附性、實用性和局限性決定了它缺乏繪畫作品對客觀事物進行充分表現的自由度和獨立性,自然也就缺乏充分展示畫家思想情感的藝術空間。另外,在審美體驗上,裝飾繪畫由於是以實用為目的,是外部生活的裝飾,主要供人們消遣和玩賞,給人們以輕松愉悅的快感,較少思想和情感意蘊,因而它給人的審美體驗只是淺表性的,缺乏深度。而繪畫裝飾是以運用裝飾語言來表現畫家情感,挖掘人的豐富性,以表達自己對人生、對社會的深刻理解為目的,具有豐富的意蘊和深刻的含義。可以看出:裝飾繪畫與繪畫裝飾在表現手法、表現目的以及審美體驗上都有許多不同。現代繪畫創作普遍引入西方平面構成的裝飾原理,使畫面具有強烈的平面化、單純化、誇張性、穩定感、韻律感和秩序感等特點,給人以所謂現代感。但過分強調規則、秩序等構成因素,會導致畫面形式的僵化和呆板。因為鏤刻太甚,損傷內美,過分人工化的斧鑿修飾,會使藝術形象遠離生活真實,喪失自然之美的純朴性。平面構成只是初級的、理性的、共性的一般形式規律,其簡單概念、缺少個性的符號語言和形式法則,是無法直接表現客觀世界的復雜性和豐富性的。現代感也不僅僅是一種構成語言,還應包括現代人的意向、情感和趣味。構成是藝術思想和個性表現的載體,而非藝術創造的最終目的。如果把構成的基本規律變成僵死的程式與教條,便違背了藝術的規律。因此,繪畫創作應創造性地運用這種裝飾語言,表現自己的藝術思想,還應重視對中國傳統繪畫形式及美學原理的研究與繼承。中國畫在繪畫裝飾上力求體現精神與自然的統一,表現與再現的統一,似與不似的統一,人工美與自然美的統一,意識與無意識、理性與非理性的統一。在具體處理上講求虛實相生、濃淡相宜,以及藏與露、方與圓、聚與散、疏與密、動與靜、曲與直、開與合、連與斷、有與無、縱與橫、大與小、長與短、陽與陰等對偶范疇,這些都處處體現了適度的原則。這一原則是對「以天和天」的自然之美的崇尚。清代劉熙載在《藝概》中對自然之美進行了總結分析,他認為既要「肇於自然」、「無我」、「以萬物為我」,即「立天定人」,又要「造於自然」,回到自然,「由人復天」。這是對自然之美認識的一個提升,也是要在更高層次上達到自然和真實。這種自然之美包含有裝飾成分,只不過「既雕既琢」後能「復歸於朴」,不留人工痕跡,這是藝術加工、裝飾應遵循的原則,也是藝術創作的規律。因此,裝飾之美與自然之美並不是絕然對立的,而是相互為用的。藝術創造首先是人和生命的創造,是精神的體現。如何運用好繪畫裝飾語言,准確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是裝飾語言使用的目的,也是畫家的經歷、修養和能力高下的具體體現。因此,每個畫家都應從自己的情感和立意出發,去深入探索研究繪畫裝飾的原理和方法,並能創造性地運用,把裝飾性與思想性融為一體,從而真正創造出意蘊深邃、感人至深的繪畫作品。注釋:①(日)竹內敏雄主編:《美學網路詞典》,劉曉路、何志明、林文軍譯,湖南人民出版社,長沙,1988,第193頁。拜託最佳啦
3. 如何創造出自己的繪畫風格
繪畫風格的形成靠的不僅僅是個人的天賦還有不懈的努力,有關的解釋如下:
一、簡介繪畫風格:
繪畫風格是表現了強烈的個人特徵及審美感受.就像同一處風景,在每個人的感受中都不相同,有的人會把色彩畫的非常濃烈,而有的人則畫的淡雅,還有的人卻畫的只能意會不可言傳。還有構圖,繪畫手法等多個方面來體現出繪畫者的個人特徵和審美感受。
二、關於如何創建屬於自己的繪畫風格應該注意的事情:
繪畫風格的形成有很多因素,包括畫家的成長歷程、性格特徵、興趣愛好以及修養和學問。
繪畫風格的形成,在形式上有很多種類,比如繪畫的題材、常用的標志性符合、常用的色調、特有的肌理效果以及筆性的特徵等等。
繪畫風格的形成是一件相當艱難的事,因為它形成的過程相當復雜,它可遇而不可求,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並且它講究的是「師出有承」、「筆筆有出處」,而不是憑空臆造的「閉門造車」。
同時,繪畫風格的形成也是一件十分簡單的事,說白了,只要不厭其煩地重復同一主題、同一色調、同一標志性符合、同一肌理效果的畫法,時長日久必定會成為自己特有的風格,或者說,只要有人見到此種特徵的作品,就基本上可以斷定是出自誰人之手。
但是,當畫家的風格特徵太過明顯,又將出現另一種新的困境——難免給人千篇一律之感。假如一個畫展,畫家展出一百幅作品,但全都是一模一樣的風格,必定會讓人產生審美疲勞,這等於只看一幅就已經看了全部。像這種「窺一斑而見全豹」的作品,實在沒有多大的意義,畢竟物以稀為貴,如果見多了,久而久之便見怪不怪了。
最後,還不得不指出的是,畫家的風格雖迥然各異,但也有境界的高低之分。以上所說的題材、色調、符號、肌理等因素,都是比較膚淺的層次,只能屬於小乘境界。真正的高層境界還是要回歸到筆性,回歸到修養,回歸到學問,至於畫家能否做到這一點,全憑自身的天賦和努力。
4. 如何發展幼兒繪畫的創造力
一、 系統地制訂相應的發展目標,推進創造的發展。
二、採取具體的發展措施,提高孩子的繪畫創造力。
1、環境陶冶,開拓創造視野。
2、觀察生活、關注事物的基本特徵,拓寬孩子創造的思路。
3、感知色彩、運用色彩,知道色彩間的聯系,為創造提供色彩基礎。
4、練習基本的形體,掌握事物、所畫內容的基本特點,為創造提供形體基礎。
5、學習各種繪畫技巧,提高創造質量。
6、進行客觀、科學地評價,樹立創作信心。
三、策略干預,發展創造思維。
策略一:使用范畫,豐富孩子的獨特表現和審美體驗。
策略二:聽音樂,利用音樂熏陶。
策略三:運用談話法,開拓孩子創造思路。
策略四:肯定誇張變化的造型,用色情感的外顯。
策略五:必要時給予相應的幫助。
策略六:提供更多的創作機會,使孩子的創造才能的發揮有個廣闊的天地。
策略七:展示孩子的作品,和孩子一起進行裝裱繪畫作品。
孩子繪畫是孩子的一種游戲方式;孩子繪畫作品是孩子美術技能和審美情感的綜合反映。讓繪畫過程成為孩子的游戲樂園,孜孜不倦地用繪畫表達自己對外界的認識、生活經驗、情感、興趣和願望,讓孩子富有個性地創造。
5. 怎樣為孩子創造好的畫畫環境
任何孩子都有畫畫的能力,只要有適當的環境,給予適當的培養,都可以達到開發早期智力。所以作為家長首先要做的應該是創造一個吸引孩子畫畫的環境。特別是在家裡,在孩子經常出入和逗留的地方,最好布置一些鮮艷的裝飾品,比如動畫中可愛的形象,美麗的風景畫或照片,漂亮的動物玩具等。要為孩子准備一些好用又好看的繪畫材料,比如彩色水筆、油畫棒等等。拿一些其他孩子畫的作品和畫冊給孩子看等等。這一切都是引發孩子畫畫興趣的好辦法。也可以為孩子提供一塊可以任他自由發揮的小空間,比如在過道上的一面牆上或床邊加一塊木板,貼上大張的紙,讓孩子盡情地塗塗抹抹,這樣既可以防止孩子到處亂塗亂畫,又可以讓孩子在盡情的游戲中喜愛上畫畫。還可以經常把孩子的畫掛在引人注目的地方,讓人們都能看到這些作品,這是對孩子莫大的鼓勵。
6. 如何指導幼兒進行創造性繪畫表現
一、尊重幼兒,培養幼兒繪畫的自信心 兒童自信心的培養最重要,他們能否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想法,大膽地描繪世界,與他們的自信心有著密切的關系。通過觀察,我發現自信心強的孩子,他們的畫面表現力特別強,想像力豐富,構圖飽滿,線條流暢,畫面生動,色彩也豐富。而自信心弱的孩子畫起畫來膽小、謹慎,缺乏生動性,而且畫面也較小並且空洞。對自信心較差的孩子,我們不能因為他的線條畫得不直、畫得不圓而批評他。當孩子們聽到總控畫得不好,又畫錯了的批評,就會更膽小,更不敢畫下去甚至失去了畫畫的興趣。對這些孩子,我們老師應該給予他們啟發鼓勵。當我遇到這些孩子的時候,我首先對他們畫的圖畫加以肯定,並盡量多與他們交談,通過接觸,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知道他們想表現的是什麼,並設法協助他們把想表現的東西明確地表現出來。孩子們只有解決了困難,才能增強自信心,他們就會更認真地去畫畫,會大膽地把自己的想法表現出來,去描繪精彩的世界。 二、啟發幼兒學會觀察,培養審美感知能力 觀察是學習和創造的基礎。通過觀察,培養幼兒豐富而敏銳的審美感知能力,是美術教育的關鍵所在。只有深入仔細地觀察,才會抓住物象的特點。通過繪畫讓幼兒逐漸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增強審美感知能力,是美術教育活動所追求的目標。因此,要想輔導好幼兒畫畫,就要讓幼兒多接觸生活,引導幼兒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親身感受生活,體驗大自然,從而發現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讓幼兒經過記憶和分析,把生活中的物體用筆畫出來,表現在畫紙上。經過觀察,幼兒能對所觀察到的東西有自己的獨特見解,加上在繪畫過程中的情緒和想像,就會畫出一幅幅有明顯個性差異的作品。例如,在讓幼兒畫《馬路上的汽車》的美術活動中,先帶孩子們到馬路旁,啟發幼兒觀察在馬路上跑著的各種汽車,並採用提問的方法引導幼兒進行觀察,如汽車是什麼形狀,由幾部分組成的,各種汽車有什麼不同等等。通過這樣有意識的啟發和觀察,在孩子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進而又出示汽車的圖片、模型等,使幼兒進一步取得表現汽車造型的知識和技能。幼兒根據自己的觀察和了解,去安排畫面。不一會兒,馬路和各式各樣的汽車就在孩子們的筆下出現了。又如畫「下雨的時候」,就讓幼兒在雨中親身經歷一下。幼兒對同一事物的觀察所等到的感受是不同的,他們面對著街上的雨景,有的孩子看到的是人們打著雨傘或穿著雨衣在路上匆匆行走,有的孩子看到的是雨點落在水塘里泛起陣陣漣漪的情景,更有的孩子看到汽車開過水花飛濺的情景。由於觀察和感知不同,表現的側重點也不同,因此幼兒的作品都充滿了自己獨特的個性。可見畫畫前引導幼兒進行觀察,培養他們的審美感知能力,從而誘發他們的創作動機,推動孩子們的想像和創作,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啟發引導幼兒進行發散性思維,豐富幼兒的想像力 對生活的觀察又必然導致思維中想像之閥的打開。愛因斯坦有句名言:「想像比知識更重要。」孩子在幼兒時期,觀察力遠未完善,但想像力卻極強。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是不現實、幼稚可笑的,但這恰恰是幼兒最閃光的地方。因而,教師應積極鼓勵、引導,激發幼兒的潛能,著力啟發幼兒進行發散性思維。通過豐富的聯想和想像,把豐富的內容用一定的構圖形式給予充分的刻畫,形成一幅幅完美的畫面。如畫「魚」,是一個很普通的課題。我讓幼兒觀察了魚的生活習性以後討論:「你們看到魚兒在干什麼呢?」小朋友的答案有很多:魚兒在水裡游來游去;小魚在做游戲、捉迷藏……,於是我因勢利導,啟發幼兒進行擴散性思維:「老師想的和你們不一樣,我想魚兒正想游到海底龍宮跟美人魚跳舞呢!」孩子們立即展開了無限的想像,「老師,我看到魚兒變成大潛艇,帶我們到海底世界遊玩。」「我看到小魚在水裡開音樂會。」老師別開生面的構思,喚醒了幼兒潛意識的想像。果然,幼兒畫出來的作品大膽完整而且內容豐富,沒有一幅是相同的。有的畫了小魚跳出水面跳舞,有的畫了我跟小魚打電話,還有的畫了魚媽媽帶著小魚去上學。只有不斷豐富幼兒的想像力,才會使他們在原有的水平上不斷有新的想法,新的畫法,幼兒的作品才會妙趣橫生,富於兒童情趣,孩子們就會創作出許許多多出人意料的好作品,並畫得那麼生動有趣,充滿想像力。 四、鼓勵幼兒自由發揮自己的創造個性 美術的核心在於創造,創造就是表現的獨特創新,區別於他人已有的內容、形式或方法。由於每一個人的審美與個性都有所不同,對同一事物美的感受和想像都不同,以至表現出來的東西也有所不同,孩子們也不例外。因此,我們不能要求幼兒依樣畫葫蘆地臨摹成人畫作來抹殺孩子們獨創的藝術表現和創作潛能,而應為他們創造條件,讓他們在自由、寬松的環境中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展示他們特有的童真創造力。我在美術教學活動的輔導中,從來不要求以幼兒畫得像不像老師的范畫為標准,而是讓孩子在臨摹老師的范畫時,讓他們發揮主動性,加入自己的想像,激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活動,並鼓勵他們勇於創新,改變老師范畫的構圖,力求創作出與別人不同的作品。這樣不但讓孩子們去掉那種依賴老師,自己不動腦筋的壞習慣,還促進他們個性和能力的發展。例如:大班的「小小建築師」活動中,我沒有要求幼兒臨摹范畫,而是先引導幼兒觀察不同的建築,讓幼兒了解建築設計,即樓房都有門口、窗戶、屋頂、牆等。但不同的樓房都可以有不同的外型特點:房屋有方形的、有正方形的,有豎著的長方形和橫著的長方形。屋頂的花樣更多,有三角形、半圓形、梯形……,許多房屋排在一起,有高高低低、形形色色的。牆上還有一些不同的花紋,門窗也有不同的裝飾。根據這些特點,孩子就可以主動地進行創作。他們有的畫了一排排的房屋,有的畫了前後遮擋的樓房,有的畫了別墅式的建築。他們還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在房屋上添畫了各種圖案。孩子們還添上與建築相適應得環境,如雲朵、樹木、小鳥、花草等等,是畫面更充實完美。一副副造型豐富、獨特大膽地建築設計,充分展示了幼兒的創造才能。就這樣使孩子們創造的火花被點燃了,照亮了通往自由想像王國的道路。 另外,在實施以上教學輔導的同時,更應通過繪畫鼓勵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多給他們在集體面前展示自己的機會。當他們經過努力取得成功時,就應適時給予贊揚,以提高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以及學習的主動性、獨創性。利用課堂展示、實物投影儀等讓孩子和老師在課堂共同欣賞孩子們的作品是一個比較直觀、最具操作性、最受歡迎的互動形式;利用畫廊專欄展示孩子的優秀作品,也是調動孩子創作積極性的有效舉措。每年舉行兒童美術展覽,讓每一個孩子都有展示自己作品的機會,可以大大提高幼兒的繪畫興趣和繪畫水平。
7. 達·芬奇創造了怎樣的繪畫技巧舉例說明。
《蒙娜·麗莎》的右手在美術史上被譽為畫得最美的一隻手。與現代精巧的攝影相比,人們仍可以看出,這只手更有體積感,更有重量,更富於生命力。過去的畫家,直到16世紀初,追求的真實多在形體的正確;但輪廓嚴密、線條准確、細節清晰的結果,往往出現呆板而缺少生氣,匠而不美。達·芬奇在油畫上,創造了一種被當時人稱謂「薄霧法」的繪畫技巧。在他的繪畫中,人物的骨骼和肌肉都十分的結實,可是輪廓線常常消失在若有若無之間,使物象似籠罩在一層薄霧之中,使作品顯得特別生動自然。
8. 誰最早創造了「中西合璧」的繪畫風格
郎世寧1715年以傳教士的身份遠涉重洋來到中國,就被重視西洋技藝的康熙皇帝召入宮中,從此開始了長達五十多年的宮廷畫家生涯。在繪畫創作中,郎世寧融中西技法於一體,形成精細逼真的效果,創造出了新的畫風,因而深受康熙、雍正、乾隆器重。盡管如此,洋畫家郎世寧也必須遵守作畫前繪制稿本,待皇帝批准後再「照樣准畫」的清宮繪畫制度,保留在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郎世寧《百駿圖》稿本就說明了這一點。郎世寧還將歐洲的繪畫技法傳授給中國的宮廷畫家,使得清代的宮廷繪畫帶有「中西合璧」的特色,呈現出不同於歷代宮廷繪畫的新穎畫貌和獨特風格。
9. 繪畫是在幾維空間中創造藝術呢
有二維的,平面抄畫。
有三維的,立體畫。
也有四五維的,就是那個畫了很多鍾,還有馬……還扭曲的。
科學在發展,畫畫藝術也可以跟科學同步,有些時候覺得是種風氣吧,若不崇尚科學,要人這么畫確實挺勉強的。
但是人類是在三維空間里作畫的(這么說也不夠准確,但我們身處的空間,在我們看來是三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