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作品
『壹』 莎士比亞有哪些創作作品
莎士比亞出生在英格蘭的一個小鎮,少年時因家道中落而被迫輟學。成年以後到倫敦謀生。當過劇院的打雜工、演員和編劇等,最後靠自己的勤奮努力而成就了世界文學史上不朽的輝煌莎士比亞戲劇按時代、思想和藝術風格的發展,可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他的主要作品有《理查三世》(1592年)、《羅密歐與朱麗葉》(1595年)、《威尼斯商人》(1597年)、《哈姆雷特》(1601年)、《奧賽羅》(1604年)、《李爾王》(1606年)和《麥克白》(1606年)等。莎士比亞戲劇對後代作家的影響極為深遠,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貳』 貝多芬一共創作了多少作品
作品類型
作品名
原名
作品編號
創作時間
調式
交響曲
第一交響曲
Symphonie
No.1
Op.21
1794--1796
C大調
交響曲
第二交響曲
Symphonie
No.2
Op.36
1801-1802.10
D大調
交響曲
第三交響曲
(英雄)
Symphonie
No.3
OP.55
1803-1804
降E大調
交響曲
第四交響曲
Symphonie
No.4
Op.60
1806.10
降B大調
交響曲
第五交響曲
(命運)
Symphonie
No.5
Op.67
1804-1808
C小調
交響曲
第六交響曲
(田園)
Symphonie
No.6
Op.68
1807---1808
F大調
交響曲
第七交響曲
Symphonie
No.7
Op.92
1811-1812.6
A大調
交響曲
第八交響曲
Symphonie
No.8
Op.93
1811-1812.10
F大調
交響曲
第九交響曲
(合唱)
Symphonie
No.9
Op.125
1824.2
D小調
交響曲
第十交響曲
Symphonie
No.10
遺稿
交響曲
戰爭交響曲
Wellingtons
Sieg
Op.91
1813
D大調
序曲
萊奧諾拉
Leonore
Overtures
No.1-1805
No.2-1805
No.3-1806
No.4-1814
序曲
艾格蒙特
Egmond
1809
序曲
科里奧蘭
Coriolanus
Overture
Op.93
1807
C大調
舞劇
普羅米修斯的生民
The
Creatures
of
Prometheus
Op.43
1800-1801
序曲
斯蒂芬國王
King
Stephen
Op.112
1811
序曲
向大廈獻禮
The
Consecration
of
the
house
Op.124
1822
C大調
騎士芭蕾音樂
Musik
Zu
einem
Ritterballett
WoO.1
1790-1791
序曲
命名日慶典序曲
Ouverture
「Namensfeier」
Op.115
1814
C大調
雅典的廢墟
The
ruins
of
Athens
Op.113
舞曲
12首小步舞曲
12Menuette
WoO.7
1795
舞曲
12首德國舞曲
12
Dertsche
Tanze
WoO.8
1795
舞曲
12首對舞曲
12
Kontratanze
WoO.14
1800-1802
舞曲
6首蘭德勒舞曲
6
Landlerische
Tanze
WoO.15
1802
D大調
舞曲
11首維也納舞曲
11
Wienertanze
WoO.17
1818-1820
舞曲
慶賀小步舞曲
Grarulations
Menuett
WoO.3
1822
進行曲
為樂隊而作的進行曲(6首)
Marsh
for
Orchetra
WoO.18-22,24,29
1809-1810
協奏曲
第一鋼琴協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1
Op.15
1796
C大調
協奏曲
第二鋼琴協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2
Op.19
1794-1795
降B大調
協奏曲
第三鋼琴協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3
Op.37
1800
C小調
協奏曲
第四鋼琴協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4
Op.58
1805-1806
G大調
協奏曲
第五鋼琴協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5
Op.78
降E大調
協奏曲
第六鋼琴協奏曲
Pinao
Concertos
in
D
Op.61
1807
協奏曲
鋼琴協奏曲
Pinao
Concertos
in
E
flat
WoO.4
1784
迴旋曲
鋼琴與樂隊的降B大調迴旋曲
Rondo
for
Pinao
and
Orchestra
in
B
flat
WoO.6
1795
幻想曲
合唱幻想曲
Fantasie
fur
Klavier,Chor
Und
Orchester
Op.80
1808
C小調
『叄』 介紹一種中國,創造的作品50個字
《儒林外史》代表著中國古代諷刺小說的高峰,它開創了以小說直接評價現實生活的範例。
《儒林外史》脫稿後即有手抄本傳世,後人評價甚高,魯迅認為該書思想內容「秉持公心,指摘時弊」,胡適認為其藝術特色堪稱「精工提煉」。
『肆』 貝多芬一生創作了多少作品
貝多芬創作的作品有暴風雨奏鳴曲,悲愴,致愛麗絲,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歡樂頌。
1、《暴風雨奏鳴曲》是由著名的貝多芬撰寫,本作品與以前的「悲愴」型作品有些不同的氣質,正是貝多芬耳病加重,個人生活中又遇到很多困難和挫折,甚至寫下了遺言,曾想到死去的時刻,人生、藝術、理想、現實,肯定都是他思索得很多、很深的題目。
2、《悲愴》是貝多芬早期鋼琴奏鳴曲之頂峰的傑作,也是因其戲劇性的優美旋律而為世人所熟悉的作品。本曲無論在內容、旋律和結構等諸多方面,都滲透著一種日耳曼民族特有的理性,這也是貝多芬等德國音樂家共有的特質。
3、《致愛麗絲》是貝多芬在1810年創作的一首獨立鋼琴小品,是貝多芬獻給「愛麗絲」作為紀念的作品。 該作品在1867年被後人所發現,後收錄在《貝多芬作品全集》第25卷的補遺部分59號。
4、《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是德國作曲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作於1804年的交響曲,這首交響曲從內容到形式都富於革新精神,感情奔放,篇幅巨大,和聲與節奏新穎自由。他在曲式結構上作了革新,如用一首庄嚴的葬禮進行曲作為第二樂章,用一首諧謔曲作為第三樂章,都是前所未有的。
5、《歡樂頌》由貝多芬所譜曲的音樂成為了現今歐洲聯盟的盟歌、歐洲委員會會歌,亦曾被用作羅德西亞1974-1979年國歌《揚起羅德西亞的聲音》的旋律。
『伍』 高爾基創作了哪些作品
1、《瑪克西姆·高爾基》
一八九五年發表在《薩馬拉日報》上的《伊則吉爾老婆子》這部短篇,可說是高爾基早期革命浪漫主義創作的代表作。高爾基對民族文學遺產的繼承,體現在對民間傳說的情節和形象的借用上。而他對俄羅斯浪漫主義文學的發展,則是通過塑造具有高尚理想的新人形象來完成的。
2、《鷹之歌》
《鷹之歌》是俄國著名作家馬克西姆·高爾基的作品。該首散文詩通過一個韃靼族老牧人拉吉姆講述的鷹和蛇的故事,塑造了兩個對比強烈的鮮明形象——只會爬行的蛇和永遠高飛的鷹。從對比中作者突出了鷹之高大,蛇之渺小;鷹之高尚,蛇之低俗;鷹之英姿,蛇之醜陋,鷹之奮不顧身;蛇之貪生怕死。
3、《春天的旋律》
《春天的旋律》是高爾基的一篇獨特的散文。1901年3月,高爾基參加彼得堡學生的遊行示威活動,目睹沙皇軍警鎮壓革命的血腥暴行,當即寫出了這篇作品。這是一篇帶有象徵意義的短篇小說「幻想曲」《春天的旋律》(也有人譯為《迎春曲》)。
其中《海燕之歌》是它的結尾部分。高爾基以象徵的手法,形象地表現了俄國革命的春天來臨前的情勢。
4、《海燕》
《海燕》又名《海燕之歌》,是高爾基創作的一篇著名散文詩。海燕在暴風雨來臨之前,常在海面上飛翔。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詞含有「暴風雨的預言者」之意。
此文按海面景象的發展變化分成三部分,描繪了海燕面臨狂風暴雨和波濤翻騰的大海時的壯麗場景。在這篇文章中,作者通過對海燕在暴風雨來臨之際勇敢歡樂的形象的描寫,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國革命前夕急劇發展的革命形勢,熱情歌頌了俄國無產階級革命先驅堅強無畏的戰斗精神。
預言沙皇的黑暗統治必將崩潰,預示無產階級革命即將到來並必將取得勝利的前景。並且號召廣大勞動人民積極行動起來,迎接偉大的革命斗爭。
5、《小市民》
《小市民》是高爾基戲劇處女作,是現實主義話劇精品,與《海燕》誕生於同一年。
1901年的俄國正處於大革命前夕,高爾基敏銳地洞察到在動盪生活中的人們的內心沖突和對社會不確定性的惶惑,描寫了一個家庭里父子兩代人的沖突,揭露了資產階級保守派與自由主義者的矛盾,是一部反映小市民階層與無產階級思想沖突的現實主義戲劇。
『陸』 普契尼的創作作品有哪些
普契尼(1858~1924)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義大利最傑出、最受推崇的歌劇作曲家。普契尼的戲劇鑒賞力和創作技法無與倫比,與他同時期的歌劇作曲家難以與其媲美。他出生於盧卡的音樂世家,到他時已為第五代了。5歲時即喪父。由母與姊撫養大。16歲曾獲管風琴比賽一等獎。後靠在教堂演奏管風琴和在舞會上彈奏鋼琴為生。
1880年(22歲)獲國家年金,遂入米蘭音樂院學習,師從巴齊尼和蓬基耶利。在校期間即已顯示出歌劇作曲方面的才能。他受到19世紀末真實主義思潮的強烈影響,形成其現實感極強的創作風格。他那近似於自發的旋律天才,以及在歌劇中戲劇性要素的充分發揮,使他成為一個偉大的歌劇作曲家。他的歌劇取材於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往往以悲劇結尾,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給人以深刻印象的詠嘆調音樂風格,並著意提高管弦樂隊的作用。開始他寫了幾部歌劇並不成功,他終於明白了成功的歌劇取決於有一個好的歌劇腳本,於是他親自選取法國文學家普列弗的小說《瑪儂·列斯科》並與人一起編劇。結果這部歌劇使他一舉成名,1896年創作歌劇《綉花女》使他得以立足於世界樂壇。其後,又創作了《托斯卡》(1900)、《蝴蝶夫人》(1904)均為世界歌劇的上乘之作。四幕歌劇《綉花女》(又譯《波希米亞人》、《藝術家的生涯》)根據米爾熱的小說《藝術家的情景》編劇,作於1892~1895年,1896年在托斯卡尼尼指揮下首演於都靈,獲得成功。反映了在巴黎拉丁區閣子間居住的窮藝術家的生活。他們在西歐人心目中是一些不拘舊習、無拘無束的詩人、畫家和音樂家,被稱作「波希米亞人」。該劇著名唱段有咪咪的詠嘆調《人們叫我咪咪》、魯道夫的詠嘆調《冰涼的小手》等。
普契尼
『柒』 老舍創作的作品都有哪些
老舍的創作除小說、戲劇外,還有大量的詩歌、散文、曲藝、雜文作品及文論。主要話劇作品有《殘霧》、《張自忠》、《面子問題》、《大地龍蛇》、《歸去來今》、《方珍珠》、《龍須溝》、《生日》、《春華秋實》、《青年突擊隊》、《西望長安》、《茶館》、《紅大院》、《女店員》、《全家福》、《寶船》、《神拳》(又名《義和團》)、《荷珠配》、《火車上的威風》、《國家至上》(與宋之的合著)、《王老虎》、《桃李春風》。
『捌』 透納創作的作品有哪些
透納(1775年—1851年)是英國美術史上史富上創新精神的風景畫家之一,他是倫敦一個理發師的兒子,早期師從風土地形水彩畫家托馬斯·馬爾頓學畫。14歲進入皇家美術學院學習,不久就開始展出水彩畫。這時他因接觸到上一世紀英國著名水彩畫家科仁斯用潑彩法畫的水彩畫,很受啟發。1796年他在皇家美術學院展出水彩畫和油畫,他的一些別出心裁的作品引起人們的注意。1802年他就成為皇家美術學院的正式院士。1804年自設陳列室,不斷展出新作。
透納熱愛旅行,每年夏季,他都要去英國各島嶼旅行寫生。為第二年的畫展收集素材。1802年他首次到法國巴黎和瑞士旅行,得畫稿400多幅。這時他開始注意繪畫中的光和氣氛。1819年至1828年他多次游歷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等國,藝術視野不斷擴大,從而為他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創造了條件。
透納風景畫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對總體的光色效果和畫面氣氛的表現。他不用明暗色調,而用冷暖色的相互襯托。以得到對比的效果,光亮和陰影部分同樣富於色彩。1838年創作的《戰艦歸航》就是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描寫一艘過去曾屢建戰功的帆船戰艦「特美霄爾號」正被一艘使用蒸汽機的輪船拖回碼頭拆卸。這兩艘大帆船和小火輪,從一個側面展示了當時英國工業革命的歷史趨勢。當然,這不是畫家所要表現的主要目的,畫家所要表現的主要內容是夕陽西下時海上迷人的光色變化。畫家對大自然的光色變化觀察研究和熟練的繪畫技巧,把歐洲的油畫藝術從古典的格式中解放了出來,並極大地提高了油畫藝術語言——色彩的表現力。透納一生創作了近兩萬幅作品,其中著名的代表作品。除上面提到的《戰艦歸航》外,還有《雨、蒸汽和速度》、《暴風雪》、《奴隸船》、《國會大廈失火》等。
透納的藝術對英國甚至整個歐洲繪畫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對光與色的研究直接給後來的法國印象主義繪畫以啟示。一位法國印象主義畫家曾經在一封信中說「不能忘記偉大的英國繪畫大師、傑出的透納在這條道路上所作出的先導。」
『玖』 留西巴斯創作過哪些作品
古典後期的第三種風格是留西巴斯(Lysippos)的自然主義,他在馬其頓亞歷山大的宮廷中工作,創作過《赫拉克列斯》、《系鞋帶的赫爾美斯》、《休憩的戰神亞列斯》等作品。
『拾』 胡伯特有哪些創作作品
胡伯特·凡·埃克的生平事跡所知很少。我們只知道他應約多庫斯·威德之請,進行了《根特祭壇畫》的製作。1426年,他去世後,由其弟揚·凡·埃克繼續繪制,於1432年終於完成。《根特祭壇畫》是凡·埃克兄弟為根特市聖貝文大教堂畫的一組祭壇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