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創造奇跡的事例

創造奇跡的事例

發布時間: 2020-11-21 21:38:00

⑴ 堅持創造奇跡的例子

堅持

人生便如一塊香料,是只有在堅持的信念為柴,堅守的行動為火炙烤中才能散發出最濃郁的芬芳。

一個人做好一天的事很容易,但要用一輩子去做好一件事卻是不容易的。記得幾年前那個曾經感動了神州大地的王順友。馬班郵路上一個人 一匹馬,用一生的腳步踏出一條架在山區里的綠色通道。無可否認,他很平凡。但我們更應肯定,他確實偉大。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他一走就是幾十年。就算是一捧粗沙,也早就被磨成潤珠了。倘若少了這份堅持,我們又去哪裡尋找這份感動,尋覓這種精神?

堅持讓平凡變成偉大。但是淺嘗輒止也同樣讓一位天才黯然神傷。

他是一個神話,一個物理世界的傳奇人物;他提出了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他開啟了科學歷程的新紀元。但有一次他失敗了。在想黑洞研究的過程中,他中途放棄了。因為這個問題的結論與他預想的相反。可是就在幾年之後,他的這一結論卻成為另一位物理學家獲得成功的一個重要依據。他懊悔地說:「我本來是可其成功的,但是我放棄了!」

上帝是公平的,他給了每個人一把打開成功大門的鑰匙。無論你是誰,只要你抓住了堅持這把鑰匙,成功的曙光就會毫不吝嗇的照向你。但一旦放棄了他,就算是近在咫尺的勝利女神也會悄然離開。

《浮士德》一步幾十年血汗著成的巨著,包含了一位作家一生的努力。相比於今天的快餐文化,那裡面寫滿了堅持。在這個物慾橫流 紙醉金迷的社會里,人們往往只注意眼前的利益卻忽視了通往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堅持。為什麼古今中外無可計數的作品隨時間的流逝而煙消雲散?為什麼幾十年著述而成的《本才綱目》流傳至今?又為什麼天才的愛因斯坦會懊悔不已?又為什麼一個平凡的郵差永駐人們心間?是堅持!堅持著以理念已被封為創業者的必備素質之一。有了堅持,才能劈荊斬棘,才能一千次的跌倒有一千零一次的站起。好多人抱怨,自己堅持了,自己努力了,為什麼還不成功?那是因為堅持還沒有累積到足以成功的高度。

有了堅持不一定成功;但沒有堅持,就註定失敗。對於成功,堅持的塑造必不可少!

堅持
四歲時,我和媽媽去上海旅遊。我們在一家商店裡買了一輛嶄新的自行車。這輛自行車漂亮極了!它是寶藍色的,一身綉滿了翠綠色的花紋。車身上還有幾只米老鼠和唐老鴨。我喜歡極了!
於是,媽媽就讓我學騎自行車。一開始,我還不會騎,接二連三地摔了好幾跤。我就問媽媽:「媽媽,你能不能給示範一下?」媽媽微笑地說:「好吧!」媽媽就騎著自行車轉了幾圈。我恍然大悟,原來騎自行車就這么簡單,我胸有成竹地對媽媽說:「媽媽,我知道怎麼騎了。」我信心十足地騎上自行車。「啊!」我尖叫一聲,原來我摔了一個「四腳朝天」,這一跤可把我摔得 「鼻青臉腫」、「遍體鱗傷」。雖然一開始我信心百倍,可是現在我就打算放棄了。媽媽語重心長地對我說:「韜韜,你既然開始學了,你就不能放棄,這不是半途而廢嗎?要知道,堅持就是勝利。」我聽了默不作聲,於是,媽媽又鼓勵我說:「失敗是成功之母,我相信韜韜一定能成功的!」我聽了這話,不好意思地點了頭,我又練起自行車來。
這一次,我不怕摔跤,堅持了下來。我終於學會了騎自行車。媽媽對我說:「韜韜,今天我要帶你去買玩具!」我高興地一蹦三尺高,把身上的傷痛早已忘在九霄雲外了!
同學們,支持就是勝利。每學會一樣本領都是失敗的結晶。

堅持
秋高氣爽,天象擦拭的一塵不染的魄力,輕盈的雲多雪白雪白,象奶汁似的。在這夏末秋初的季節里,城關小學運動會正在激烈的進行著
遠處,幾個同學在進行比賽,他們揮動雙臂,邁著大步,你追我趕,互不相讓,跑道線就象五線譜,運動員們就象跳動的音符,瞧,那個是我班的昇平同學,他箭一樣地朝前沖擊,「嘿,加油啊,為班集體的榮譽。」同學們大聲的含喊著。突然,他腳一滑,咚,摔到了,他從地上爬起來,來不及拍身上的塵土,有朝前跑去,怎麼他的腿隱隱作痛?腳上栓了沙袋似的,速度越來越慢,漸漸的,運動員們從他身邊一晃而過,他落到了最後,豆大的汗珠從他頭上吧嗒吧嗒往下掉,他擰著眉頭,臉漲得通紅,他咬緊牙關,用力的擺動手臂,好使步子跨得更大些
我都為他捏一把汗,同學嘴不住得喊:「加油加油,堅持,堅持」終於他沖過了終點線。
他堅持到底,也笑到了最後,魯迅先生最贊賞。雖然是作後一個,但能跑到終點的人,這樣的人在賽程中雖然不引人注目,但卻最能鼓舞我們這些遇到困難的人堅持的品質,而昇平的身上就展現了這種品質。
我相信所有堅韌不拔的 努力,遲早會得好報酬

⑵ 憑毅力創造奇跡的事例

1:霍金。
斯蒂芬.霍金(1942-)是本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現年63歲,出生於伽利略逝世周年紀念日,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及理論物理學系教授,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70年代他與彭羅斯一道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因此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擔任的職務是劍橋大學有史以來最為崇高的教授職務,那是牛頓和狄拉克擔任過的盧卡遜數學教授。他擁有幾個榮譽學位,是皇家學會會員。他因患盧伽雷氏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禁錮在一張輪椅上達20年之久,他卻身殘志不殘,使之化為優勢,克服了殘廢之患而成為國際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寫,甚至口齒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大爆炸等理論而邁入創造宇宙的「幾何之舞」。盡管他那麼無助地坐在輪椅上,他的思想卻出色地遨遊到光袤的時空,解開了宇宙之謎。
霍金教授是現代科普小說家,他的代表作是1988年撰寫的《時間簡史》,這是一篇優秀的天文科普小說。作者想像豐富,構思奇妙,語言優美,字字珠璣,更讓人咋驚,世界之外,未來之變,是這樣的神奇和美妙。這本書至今累計發行量已達2500萬冊,被譯成近 40種語言。1992年耗資350萬英鎊的同名電影問世。霍金堅信關於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可以不用數學來表達,世人應當可以通過電影——這一視聽媒介來了解他那深奧莫測的學說。本書是關於探索時間本質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讀物,是一本當代有關宇宙科學思想最重要的經典著作,它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觀念。本書一出版 即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響。《時間簡史》對我們這些喜用言語表達甚於方程表達的讀者而言是一本里程碑式的佳書。她長於一個對人類思想有接觸貢獻者之手,這是一本對知識無限追求之作,是對時空本質之謎不懈探討之作。
《時間簡史續編》 作為宇宙學無可爭議的權威,霍金的研究成就和生平一直吸引著廣大的讀者,《時間簡史續篇》是為想更多了解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學說的讀者而編的。該書以坦白真摯的私人訪談形式,敘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歷程和研究工作,展現了在巨大的理論架構後面真實的「人」。該書不是一部尋常的口述歷史,而是對二十世紀人類最偉大的頭腦之一的極為感人又迷人的畫像和描述。對於非專業讀者,本書無疑是他們享受人類文明成果的機會和滋生寶貴靈感的源泉。
《霍金講演錄——黑洞、嬰兒宇宙及其他》,是由霍金1976-1992年間所寫文章和演講稿共13篇結集而成。討論了虛時間、有黑洞引起的嬰兒宇宙的誕生以及科學家尋求完全統一理論的努力,並對自由意志、生活價值和死亡作出了獨到的見解。
《時空本性》80年前廣義相對論就以完整的數學形式表達出來,量子理論的基本原理在70年前也已出現,然而這兩種整個物理學中最精確、最成功的理論能被統一在單獨的量子引力中嗎?世界上最著名的兩位物理學家就此問題展開一場辯論。本書是基於霍金和彭羅斯在劍橋大學的6次演講和最後辯論而成。
《未來的魅力》本書以斯蒂芬·霍金預測宇宙今後十億年前景開頭,以唐·庫比特最後的審判的領悟為結尾,介紹了預言的發展歷程,及我們今天預測未來的方法。該書文字通俗易懂,作者在闡述自己觀點的同時,還穿插解答了一些有趣的問題,讀來饒有趣味。

2。羅納耳朵

本來醫生都確認他這輩子都T不了球了!怎麼樣?人家還照T球!只能說是毅力!

3。貝多芬
貝多芬,他雙耳失聰後,不是一味的怨天尤人,而是堅持他的音樂創作,耳朵聾了又聽不見,就用筷子插進鋼琴的發聲器,以震動來辨別音調,最終創作出了著名的《第九交響曲》。

4。海倫·凱勒

1968年6月1日下午,海倫·凱勒在睡夢中去世了,享年87歲。凱勒小姐在出生後18個月的時候就失聰失明成了個聾啞人,然而卻奇跡般地走完了一生。
海倫·凱勒1880年出生於亞拉巴馬州北部一個叫塔斯喀姆比亞的城鎮。在她一歲半的時候,一場重病奪去了她的視力和聽力,接著,她又喪失了語言表達能力。然而就在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裡,她竟然學會了讀書和說話,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拉德克利夫學院,成為一個學識淵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國和世界各地,為盲人學校募集資金,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她贏得了世界各國人民的贊揚,並得到許多國家政府的嘉獎。
一個聾盲人要脫離黑暗走向光明,最重要的是要學會認字讀書。而從學會認字到學會閱讀,更要付出超乎常人的毅力。海倫是靠手指來觀察老師莎莉文小姐的嘴唇,用觸覺來領會她喉嚨的顫動、嘴的運動和面部表情,而這往往是不準確的。她為了使自己能夠發好一個詞或句子,要反復的練習,海倫從不在失敗面前屈服。
從海倫7歲受教育,到考入拉德克利夫學院的14年間,她給親人、朋友和同學寫了大量的信,這些書信,或者描繪旅途所見所聞,或者傾訴自己的情懷,有的則是復述剛剛聽說的一個故事,內容十分豐富。在大學學習時,許多教材都沒有盲文本,要靠別人把書的內容拼寫在她手上,因此她在預習功課的時間上要比別的同學多得多。當別的同學在外面嬉戲、唱歌的時候,她卻在花費很多時間努力備課。
海倫能夠走出黑暗,達到那麼高的學術成就,除了靠她自己的頑強毅力之外,同她的老師莎莉文的循循教導是分不開的。她說「我的老師安妮·曼斯菲爾德·莎莉文來到我家的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她使我的精神獲得了解放」。是她的老師教她認字,使她知道每一事物都有個名字,也是老師教她知道什麼是「愛」這樣抽象的名詞。海倫幼年得病致殘後,變得愚昧而乖戾,幾乎成了無可救葯的廢物,但後來她卻成為一個有文化修養的大學生,這確實是個奇跡。可以說這個奇跡有一半是海倫的老師安妮·莎莉文創造出來的,是她崇高的獻身精神和科學的教育方法結出的碩果。莎莉文小姐不管教海倫什麼,總是用一個很好聽的故事,或是一首詩來講清楚,她的教育經驗十分豐富,教育方法也與眾不同,她從不把海倫關在房間里進行死板的、注入式的課堂教育。
海倫用頑強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熱愛生活,會騎馬、滑雪、下棋,還喜歡戲劇演出,喜愛參觀博物館和名勝古跡,並從中得到知識。她21歲時,和老師合作發表了她的處女作《我生活的故事》。在以後的60多年中她共寫下了14部著作。

還有無數哦………………

⑶ 母愛創造奇跡的事例50多字

2015年的感動中國頒獎晚會讓我們認識了「同桌媽媽」陶艷波,一個平常的中年母親,沒有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大事,但她卻讓全體國人感動落淚,她的優秀品質在於無私奉獻,把所有的愛給了她失去了聽說功能的兒子;她的動人之處在於始終如一、持之以恆,通過十二年如一日的堅持,終於讓兒子考上了大學,成功成才。晚會主持人給予她的頒獎詞是「他的四周寂靜下來,你的心完全沉沒。除了母愛你一無所有,但也要橫下心和命運爭奪。十六年陪讀,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讓他聽見這世界的輕盈,也聽見無聲的愛。」

陶艷波的兒子楊乃彬一歲時,因為一次發燒導致耳膜出血,最終導致他失去了聽說功能。這給了陶艷波和一家人很大的打擊。為了給孩子治病,他們走過了很多地方,但醫生的結論始終讓他們失望。很多人勸陶艷波把孩子送到聾啞學校,但是陶艷波沒有放棄。為了兒子,她專門從老家黑龍江到北京去學習唇語,然後一點點地教兒子說話、識字。陶艷波堅持讓兒子上正常學校,為此她做出了一個難以讓人理解的決定:辭職陪著孩子一起上學。就這樣,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三,母子二人一起學習。陶艷波就是兒子的耳朵,就是兒子的向導。經過不斷練習,楊乃彬也能比較正常地和人交流。如今,楊乃彬已經考上了大學,成為了河北工業大學機電專業的學生。兒子順利考上大學,對於陶艷波來說是成功了,可在這一過程中的辛酸只有她自己清楚。十二年來,幾乎每天從早到晚,幾乎都要陪伴在兒子楊乃彬身邊,和兒子一起學習,做兒子的老師、陪讀。在頒獎晚會上她自己也說,原來自己讀書也未如此用心過,但愛子心無盡,她排除萬難,一心向前。

⑷ 舉幾個偉人在孤獨中創造奇跡的例子

焦耳求知——好學
英國著名科學家焦耳從小就很喜愛物理學,他常常自己動手做一些關於電、熱之類的實驗。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遊。聰明好學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時候,也沒有忘記做他的物理實驗。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馬,由他哥哥牽著,自己悄悄躲在後面,用伏達電池將電流通到馬身上,想試 一試動物在受到電流刺激後的反應。結果,他想看到的反應出現了,馬收到電擊後狂跳起來,差一點把哥哥踢傷。
盡管已經出現了危險,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愛做實驗的小焦耳的情緒。他和咯咯又劃著船來到群山環繞的湖上,焦耳想在這里試一試回聲有多大。他們在火槍里塞滿了火葯,然後扣動扳機。誰知「砰」的一聲,從槍口裡噴出一條長長的火苗,燒光了焦耳的眉毛,還險些把哥哥嚇得掉進湖裡。
這時,天空濃雲密布,電閃雷鳴,剛想上岸躲雨的焦耳發現,每次閃電過後好一會兒才能聽見轟隆的雷聲,這是怎麼回事?
焦耳顧不得躲雨,拉著哥哥爬上一個山頭,用懷表認真記錄下去每次閃電到雷鳴之間相隔的時間。
開學後焦耳幾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實驗都告訴了老師,並向老師請教。
老師望著勤學好問的焦耳笑了,耐心地為他講解:「光和聲的傳播速度是不一樣的,光速快而聲速慢,所以人們總是想見閃電再聽到雷聲,而實際上閃電雷鳴是同時發生的。」
焦耳聽了恍然大悟。從此,他對學習科學知識更加入迷。通過不斷地學習和認真地觀察計算,他終於發現了熱功當量和能量守恆定律,成為一名出色的科學家。

閱讀的快樂是無以倫比的,生命如流動的小溪,書籍是流動的生命。
生活總是有形形色色的聲音縈繞在耳邊,感動的涌進了心底,厭倦的也在眉宇間遊走了。那耀眼奪目的生命與才情濃縮為一卷卷書頁留香於手鼻之間。

⑸ 創造奇跡的例子

有人有沒有胳膊卻彈鋼琴(達人秀鋼琴王子劉偉)、有人沒有腿卻去跳舞(汶川地震後的生還者廖智)、有人雙目失明卻去寫作(美國作家海倫)、有人聽不見卻去搞音樂創作(音樂家貝多芬)、這些算奇跡嗎?

⑹ 關於母愛創造奇跡的事例

是什麼力量讓一個失聰的孩子4歲時認識3000餘字,5歲時學會說話,6歲時寫文章在報刊上發表,10歲時書畫作品獲全國金獎,並且像正常的孩子一樣進入普通小學、初中讀書?這種力量來源於平凡而又偉大的母愛。

這位創造奇跡的母親叫陶密密。她的兒子劉開語,兩歲時患了急性葯物中毒性耳聾,從此便生活在無聲的世界裡。為了讓兒子能夠開口說話,陶密密辭去了公職,並想盡了一切辦法,然而因為開語的耳聾程度比較嚴重,一些較權威的專家、語訓老師定言他不能學會說話,而他想讀書只能進聾啞學校。陶密密卻堅信,總有一天奇跡會出現。

陶密密經常帶開語去書店,讓他挑選自己喜歡的圖書。在陪兒子看書的同時,她閱讀教育書籍,在普通和特殊兒童中尋找共性的東西。在訓練開語發音時,她藉助手勢擺舌位,利用孩子的觸覺,讓他感知聲帶的振動和氣流的強弱,利用視覺讓他明辨口形的變化會發出不同的聲音,訓練「聽」話。陶密密還把家中所有的東西都貼上了相應的字卡,每天不厭其煩地教開語。為了讓開語得到系統規范的教育,陶密密還帶開語遠赴南京尋求教育良方。

在母親的不懈努力下,開語終於學會了說話,7歲時進入了普通小學讀書。為了讓兒子更快適應學校的生活,陶密密嚴格要求他,並鍛煉他獨立自主的能力。洗碗、疊被、擦玻璃、包餃子、縫補衣褲,他樣樣做得干凈利落。小開語在學校不僅學習成績優異,而且有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力所能及的事總是自己去做。開語遇到2次慈善機構委託北京聾兒康復中心為優秀的聾兒安裝電子耳窩(只需2至4萬元,而正常需要24萬元)的機會,都被他拒絕了。開語也想像正常的孩子一樣聽見聲音,可他不願給社會增加負擔,他說將來自己掙錢安裝電子耳窩,那樣會覺得快樂和心安。

如今,開語在市第12中學一年10班讀書,班主任李俊文老師像母親一樣關愛他,同學們也很喜歡他,開語生活得非常幸福。

「要感謝我的兒子,是他讓我走上了一條艱難與希望並存的道路,是他讓我從一個普通的母親變成了更多聾兒的母親。」在對兒子的教育過程中,陶密密逐漸熱愛上了聾教事業。如今,陶密密受市殘聯委託成立了聾兒康復機構,她培養的來自北京、上海、江蘇、內蒙、遼寧等省市地區的聾兒已達200餘名,其中大部分已進入正常普通小學讀書。她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所有的聾兒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幸福快樂地成長。

⑺ 求一些愛能創造奇跡的小故事或事例

奇跡的名字叫父親
1948年,在一艘橫渡大西洋的船上,一位父親帶著小女兒,去和在美國的妻子回合.
海上風平浪靜,晨昏瑰麗的雲霓交替出現.一天早上,男人正在艙里用水果刀削蘋果,船突然劇烈的搖動,男人摔倒時,刀子插進胸口.他全身都在顫抖,嘴唇烏紫.6歲的女兒被父親的瞬間變化下壞了,尖叫著撲過來想要扶他,他卻微笑著推開女兒的手:「沒事,只是摔了一跤.」然後輕輕的拔出刀子,很慢很慢的爬起來,不引人注意的用大拇指揩去了刀鋒上的血跡.
以後3天,男人照常沒晚為女兒唱搖籃曲,清晨為她系好美麗的蝴蝶結,帶她去看大海的蔚藍.彷彿一切如常,而小女兒沒有注意到父親每一分鍾比上一分鍾更衰弱、蒼白,他看向海平面的眼光是那樣憂傷.
抵達紐約的前夜,男人來到女兒身邊,對她說:「明天見到媽媽的時候,請告訴媽媽,我愛她.」女兒不解的問:「可是你明天就要見到她了,為什麼不自己告訴她呢?」他笑了,俯身在女兒額上深深刻下一個吻.
船到紐約港,女兒一眼便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認出母親,他大喊著:「媽媽!媽媽!」
就在這時,周圍一片驚呼,女兒一回頭,看見父親已經仰面倒下,胸口血如井噴,染紅了整片天空……
屍解的結果讓所有人驚呆了:那把刀無比精確的洞穿了心臟,他卻多活了3天,而且不被任何人知覺.唯一可能的解釋是因為傷口太小,使得被切斷的心肌依原樣貼在一起,維持了3天的供血.
這是醫學史上罕見的奇跡.醫學會議上,有人說要稱它大西洋奇跡,有人建議用死者的名字命名,還有人說要叫它神跡……
「夠了!」那是一位坐在首席的老醫生,須發俱白,皺紋里滿是人生的智慧,此刻一聲大喝,然後一字一頓的說:「這個奇跡的名字,叫父親.」

⑻ 小事創造奇跡的例子

蝴蝶效應,馬掌釘的故事等,
理查三世和亨利准備決一死戰,這場戰斗將決定誰來統治英國。戰斗開始前的一天早上,理查派一個馬夫備好自己最喜歡的戰馬。
「快點給它釘掌,」馬夫對鐵匠說,「國王希望騎著它打頭陣。」
「你得等等,」鐵匠回答,「前幾天給所有的戰馬都釘了掌,鐵片沒有了。」
「我等不及了。」馬夫不耐煩地叫道。
鐵匠埋頭幹活,從一根鐵條上弄下四個馬掌,把它們砸平、整形,固定在馬蹄上,然後開始釘釘子。釘了三個掌後,他發現沒有釘子來釘第四個掌了。
「我缺幾個釘子,」他說,「需要點兒時間砸兩個。」
「我告訴過你我等不及了。」馬夫急切地說。
「我能把馬掌釘上,但是不能像其他幾個那麼牢固。」
「能不能掛住?」馬夫問。
「應該能,」鐵匠回答,「但我沒把握。」
「好吧,就這樣,」馬夫叫道,「快點,要不然國王會怪罪的。」
兩軍交上了鋒,理查國王沖鋒陷陣,鞭策士兵迎戰敵人。突然,一隻馬掌掉了,戰馬跌倒在地,理查也被掀翻在地上。受驚的馬跳起來逃走了,國王的士兵也紛紛轉身撤退,亨利的軍隊包圍了上來。
他在空中揮舞寶劍,大喊道:「馬!一匹馬,我的國家傾覆就因為這一匹馬!」
於是,從那時起人們傳唱著這樣一個歌謠:「少了一個鐵釘,丟了一隻馬掌。少了一隻馬掌,丟了一匹戰馬。少了一匹戰馬,敗了場戰役。敗了一場戰役,失去了一個國家。」

⑼ 科學創造奇跡的故事

希臘國王派工匠們造了一具很大的船,可是沒法推下水去。國王找到了阿基米德,對他說:「就讓你來幫忙吧,把這條船推到水裡去。」
阿基米德是希臘著名的大數學家,對物理學也頗有研究。他想了想,滿口答應了。他精心設計了一套復雜的杠桿和滑輪組合成的機械,末端留著一條繩,然後請國王來看推大船表演。
這一天,海邊人山人海。那隻大船,長十幾丈,高幾層樓,確實是一個龐然大物。阿基米德將一條繩子交給國王,說:「請你拉一下吧,一切都解決了。」
國王半信半疑,於是拿著繩子,先看了看,然後輕輕一拽。哎呀,奇跡出現了:大船移動起來,漸漸向海里滑去,就像耍魔術一樣。頓時,岸上爆發出一陣歡呼聲。
國王驚得瞪大眼睛,張著嘴,半天才說:「這,這,這是怎麼回事,莫非是神鬼相助?」
阿基米德說:「哪裡是什麼神鬼相助,科學能創造奇跡。

⑽ 舉幾個親情常常創造奇跡的例子150個字以上求大神幫助

  1. 汶川強震,中國感動。時間永遠定格在5月12日,傷痛永遠定格在記憶深處,親情永遠震撼著我們的心。廢墟下一位母親用自己的身體為襁褓中的孩子撐起一片生命藍空。那必是一段痛苦而又幸福,艱難而又偉大的過程。無法想像災難之時,母親用怎樣的勇氣擋在孩子身上,頂住千斤廢墟……黑暗中,死神一步步逼近,露出猙獰的面孔,母親內心何等恐懼,身體何等重負,也許在她意志薄弱之時,身下嬰兒平緩的呼吸支撐著她,一小時,兩小時。三小時……親情面前,創造的生命奇跡讓死神汗顏,退縮。她用自己的生命換來孩子活下去的希望,「寶貝,如果你能活著,請記住媽媽永遠愛你……」這樣的簡訊必定是這個孩子一生的守護,這個孩子的成長必定有天堂里的祝福。親情創造了死神面前的生命奇跡。

  2. 擁有親情,如同鳥兒擁有飛天的翅膀。網球奇女李娜善於利用丈夫的支持,父母的鼓勵,用奮斗的淚水,犧牲的血雨,澆灌成功之花生長,終於拿下了法網冠軍,創造網壇的奇跡。追夢路上,把平常親情化作前行動力,這是李娜創造大滿貫的又一成功秘訣。同樣,失落彷徨的劉翔若沒有家人的支持,又怎能走出北京奧運會的陰影,重新詮釋奧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強」的崇高精神,拾起永不服輸的昂揚鬥志,再創廣州亞運會的奇跡。親情創造了他們的傳奇人生。

    享受親情,呵護親情,珍惜親情,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