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術的發明
❶ 活字印刷術是怎樣被發明的
畢A是北宋時期人,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發明家,發明了活字版印刷術。
畢A總結了歷代雕版印刷的豐富的實踐經驗,經過反復試驗,於宋仁宗慶歷年間發明膠泥活字印刷技術,實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項重大的革命。
他的字印為沈括家人收藏,其事跡見於沈括所著《夢溪筆談》中。
北宋慶歷年間,畢A為書肆刻工,用新的活字印刷方法,使印刷效率一下子提高了幾十倍。
他的師弟們大為驚奇,紛紛向師兄取經。
畢A一邊演示,一邊講解,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發明介紹給師弟們。
他先將細膩的膠泥製成小型方塊,一個個刻上凸面反手字,用火燒硬,按照韻母分別放在木格子里。
然後在一塊鐵板上鋪上黏合劑,如松香、蠟和紙灰,按照字句段落將一個個字印依次排放,再在四周圍上鐵框,用火加熱。
待黏合劑稍微冷卻時,用平板把版面壓平,完全冷卻後就可以印了。
印完後,畢A把印版用火一烘,黏合劑熔化,拆下一個個活字,留著下次排版再用。
師弟們禁不住嘖嘖贊嘆。
一位小師弟說:「《大藏經》5000多卷,雕了13萬塊木板,一間屋子都裝不下,花了多少年心血!如果用師兄的辦法,幾個月就能完成。畢A笑著說,「去年清明前,我帶著妻兒回鄉祭祖。
有一天,兩個兒子玩過家家,用泥做成了鍋、碗、桌、椅、豬、人,隨心所欲地排來排去。
我的眼前忽然一亮,當時我就想,我何不也來玩過家家:用泥刻成單字印章,不就可以隨意排列,排成文章嗎?哈哈!這不是兒子教我的嗎?」師兄弟們聽了,也哈哈大笑起來。
「但是這過家家,誰家孩子都玩過,師兄們都看過,為什麼偏偏只有你發明了活字印刷呢?」還是那位小師弟問道。
好一會,師傅開了口:「在你們師兄弟中,畢A最有心。
他早就在琢磨提高工效的新方法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啊!」「哦——」師兄弟們茅塞頓開。
其實在畢A發明活字印刷術前,雕版印刷被廣泛運用。
雕版印刷對文化的傳播起了重大作用,但是也存在明顯缺點:第一,刻版費時費工費料;第二,大批書版存放不便;第三,有錯字不容易更正。
此外,自從有了紙以後,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讀書的人多起來了,對書籍的需要量也大大增加了。
至宋代,印刷業更加發達起來,全國各地到處都刻書。
北宋初期,成都印《大藏經》,刻板13萬塊;北宋朝廷的教育機構國子監,印經史方面的書籍,刻板10多萬塊。
從這兩個數字,可以看出當時印刷業規模之大。
宋代雕版印刷的書籍,現在知道的就有700多種,而且字體整齊樸素,美觀大方,後來一直為我國人民所珍視。
這些都為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提供了經驗、借鑒。
由此可見,雖然活字印刷術是畢A個人的發明創造,但這裡面確實凝聚著前朝歷代很多勞動者的智慧。
畢A發明的活字印刷術,改進了雕版印刷的這些缺點。
畢A總結了歷代雕版印刷的豐富的實踐經驗,經過反復試驗,在1041年至1048年間,製成了膠泥活字,實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項重大的革命。
畢A發明的活字印刷方法既簡單靈活,又方便輕巧。
其製作程序為:先用膠泥做成一個個規格統一的單字,用火燒硬,使其成為膠泥活字。
然後把它們分類放在木格里,一般常用字備用幾個至幾十個,以備排版之需。
排版時,用一塊帶框的鐵板作為底托,上面敷一層用松脂、蠟和紙灰混合製成的葯劑,然後把需要的膠泥活字一個個從備用的木格里揀出來,排進框內,排滿就成為一版,再用火烤。
等葯劑稍熔化,用一塊平板把字面壓平,待葯劑冷卻凝固後,就成為版型。
印刷時,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敷上紙,加上一定壓力,就行了。
印完後,再用火把葯劑烤化,輕輕一抖,膠泥活字便從鐵板上脫落下來,下次又可再用。
畢A發明的活字印書方法,同今天印書的方法相比,雖然原始了些,但是它從刻制活字、排版到印刷的基本步驟,對後代書籍的印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這種印刷技術不僅促進了我國古代文化事業的繁榮,而且很早就被介紹到國外,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畢A還試驗過木活字印刷,由於木料紋理疏密不刀,刻制困難,木活字沾水後變形,以及和葯劑粘在一起不容易分開等原因,所以畢A沒有採用。
畢A的膠泥活字版印書方法,如果只印兩三本,不算省事,如果印成百上千本,工作效率就極其可觀了,不僅能夠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質量,比雕版印刷要優越得多。
現代的凸版鉛印,雖然在設備和技術條件上是宋代畢A的活字印刷術所無法比擬的,但是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完全相同的。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為人類文化作出了重大貢獻。
這中間,平民發明家畢A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
可是關於畢A的生平事跡,後人卻一無所知,幸虧畢A創造活字印刷術的事跡,比較完整地記錄在北宋時期著名科學家沈括的名著《夢溪筆談》里。
❷ 世界上第一個發明活字印刷術的是
畢升嘛,真是~
❸ 最早的活字印刷術是誰發明的
中國的畢白升在宋仁宗慶歷年間發明的活字印刷術,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術。
畢白升用膠泥做戰一個個四方長柱體,在一面刻上單字,然後用火燒硬,這便是一個個活字。印書時,先預備好一塊鐵板,鐵板上面放上松香和蠟之類的東西,鐵板四周圍著一個鐵框,在鐵框內密密地排上活字,滿一鐵框為一版。用火在鐵板下燒,使松香和蠟熔化,另用一塊平板在排好的活字上壓一壓,把字壓平。撤去火以後,待松香和蠟凝固,一塊活字版便製成了,只要在字上塗墨即可印刷。畢白升發明的印刷方法,和今天的印刷方法相比雖然很原始,但活字印刷術的三個主要步驟——製造成活字、排版和印刷,都是相同的。
今天各種各樣的高科技印刷術不斷推出,但畢白升發明的那種古老的印刷術無疑為它們奠定了基礎。
❹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過程
在發明活字印刷術之前,傳統的雕版印刷術一直佔領著印刷市場的主導地位。雕版印刷最早出現在隋朝。先是把木板刨平,然後在木板塗一層漿糊,再把寫好的確文稿翻貼在版面上,刻字工人把字一個個刻出來。待到印刷時,將油墨塗在制好的文字版上,再蓋上白紙,用刷子輕輕刷平,文字就印在紙上了。雕版印刷比手工抄寫方便很多,對我國早期的文化傳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雕版印刷的不足越來越明顯了,不僅笨拙費力,又浪費材料,每一版只能用一次,而且存放不便,如遇錯別字又極不易更改。據史料記載,在宋太祖開寶四年(971年),一部《大藏經》的印刻,立時12年,雕版達13萬塊之多,可見工作之繁瑣。
畢異作為一名長期從事印刷工作的人員,更是越發感到雕版印刷的弊病急需改進。他認真總結前人和自己工作中的經驗,反復琢磨,試圖找到更先進的方法,但卻一直未能有所突破。直到有一天,他看見一群小孩子在他家門口玩捏泥巴,才豁然開朗。孩子們用泥巴捏出了各種動物、樹木、房子、椅子等東西,然後,就把這些東西隨心所欲地進行排列,編出不同的故事來。畢舁看著看著,靈光一現,心想:如果用泥巴捏成一個個的字,然後再排列成句子,不就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效率了嗎?
想到這一方法後,畢舁立刻著手實踐起來。他經過不斷實驗,反復摸索,最後還是決定用泥巴,不同的是,他在泥巴裡面加入了一些膠水。這樣,即容易刻又刻不壞。他先把泥巴切成小方塊,在上面刻上字,燒硬,冷卻,再將刻好的單字按韻排好。以便查找。印刷時,按文章找出活字,將其排列在鐵板上,四周用鐵框固定。除此,他還在鐵板上預先鋪一層紙灰、松脂和蠟混合成的黏合劑。然後,把活字版放在火上烤,黏合劑熔化時,就用平板將單字牢牢地壓平,等冷卻後,每一塊活字版就成了一個堅固的整體。接下來,只要在版上刷上油墨,敷上紙,輕輕一壓就可以了。等印完後,再用火將鐵板烤熱,黏合劑熔化後,就可以將活字取出來,保存,以備下次使用。為了提高效率,畢舁採用兩塊鐵板,一板印刷,一板排字。交替使用,使印刷速度大為提高。
畢舁發明的這種膠泥活字印刷術概括起來有五大步驟,即製作活字、排版、印刷、拆版和活字歸韻,比起雕版印刷,這種方法製版迅速,印刷質量高,而且可以重復使用,節約了材料又縮短了印刷周期,堪稱印刷史上劃時代的突破。
活字印刷術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更是印刷史上的偉大創舉,為全世界文化知識的傳播和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對中國乃至全世界的歷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❺ 活字印刷術是誰發明的
畢升發明活字印刷
隋唐時期出現雕版印刷,但它費工、費時,又不經濟,印刷術的改進創新成為發展的必然趨勢。北宋的平民(普通百姓)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活字印刷的過程:
(1).刻制反字
在黏土製成的一個個小方塊上刻反字,在用火燒成陶字。
(2).排版
排版時,把陶字放在一個底部有蠟的鐵框里,排滿為一版。
(3).印刷
印刷時把蠟燒熔,起固定作用,可以同時排版,效率很高。
(4).拆版
印完一版以後,陶字拆下還可以再用,所以叫做活字。
❻ 活字印刷術是誰發明的
印刷術誕生之前,人們出版一本著作完全要靠手工抄寫,質量無法保證。隨著墨和紙的問世,雕版印刷術誕生了。它的操作方法是:將一篇文章用反手刻在木板上。印刷時,在版上刷墨,然後將紙蓋在版上用干凈的刷子輕輕刷實,紙上就會出現黑色的字跡。
20世紀初,考古學家們在甘肅敦煌千佛洞中發現了唐咸通九年雕印的《金剛經》,它成為目前世界上標有確切雕印日期的最早的印刷品實物。
雕版印刷由興到衰,歷經了1000多年的風風雨雨。經過長期的摸索,活字印刷術誕生了。它的問世不但記錄和傳播了中國傳統文化和文明,更帶動了世界范圍內文化藝術和科學的發展,而所有這一切,都要歸功於現代印刷業的鼻祖—畢A。
活字印刷術首先是制活字。畢A所用的材料是膠泥,刻好字後用火焙燒,使之堅硬如瓷。其次是排版,在鐵板上放鬆香、蠟以及紙灰的混合物和一個鐵框,將揀出來的字排滿一框後即對鐵板進行加熱,使松脂熔化,將泥活字壓平,冷卻固定之後,版即制好。最後,就是印刷,方法與雕版印刷一樣。印刷完後,將鐵板再度加熱,使松香和蠟熔化,將泥活字取下放好,以備下次使用。不難看出,畢A在近千年以前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已經大體上具備了近代活字印刷術所具備的基本原理和操作程序。
❼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是誰
如果政府拋開民族偏見,活字印刷術是遼朝契丹人發明的,契丹古墓出土早就印證這個了,那時宋朝還沒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