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創新型戰略

創新型戰略

發布時間: 2020-11-21 20:35:06

『壹』 國家創新型戰略有哪些

胡錦濤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貫徹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認真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加大對自主創新投入,著力突破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技術。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支持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社會公益性技術研究。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完善鼓勵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法制保障、政策體系、激勵機制、市場環境。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充分利用國際科技資源。進一步營造鼓勵創新的環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才,注重培養一線的創新人才,使全社會創新智慧競相迸發、各方面創新人才大量涌現。

『貳』 技術創新戰略指的是什麼

戰略和市場營銷的概念:
1.戰略是確定企業長遠發展目標,並指出實現長遠目標的策略和途徑。戰略是一種思想,一種思維方法,也是一種分析工具和一種較長遠和整體的計劃規劃。
2.市場營銷是指企業為滿足消費者或用戶的需求而提供商品或勞務的整體營銷活動。
市場營銷戰略——基於企業既定的戰略目標,向市場轉化過程中的必須要關注的「客戶需求的確定、市場機會的分析,自身優勢的分析、自身劣勢的反思、市場競爭因素的考慮、可能存在的問題預測、團隊的培養和提升等綜合因素,最終確定出增長型、防禦型、扭轉型、綜合型的市場營銷戰略,作為指導企業將既定戰略向市場轉化的方向和准則。
創新戰略——創新是知識經濟時代的靈魂。組織創新包括企業的組織形式、管理體制、機構設置、規章制度等廣泛的內容,它是營銷創新戰略的保證。

『叄』 國家為鼓勵創新實施了什麼戰略

國家為鼓勵創新實施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1)要大力發展科技和教育,建設創新型國家,既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
(2)「強國必先強教」強調的是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決定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

『肆』 創新戰略的競爭戰略

產品創新
從社會和技術發展需要出發,以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成果為基礎,研製出具有新的原理、構思和設計,採用新的材料和元件,具有新的性能特點,具有新的用途或市場需求的新產品。
生產技術創新
以產品創新為龍頭,積極開發和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產品創新會帶動和促進技術、工藝、設備和材料的一系列創新,而生產技術的創新又為更新產品准備了必要的生產技術條件,產品創新和生產技術創新循環往復、互為影響。
組織與管理研究
對組織結構模式和管理方法的創新。
研究開發創新
通過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為技術創新提供保證與前提。主要內容包括:經濟研究、經營管理研究、市場研究、面向產品的研究、面向生產工藝的研究。 1.從企業實際出發,有利於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有利於管理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的提高。
2.有效協調。
3.盡量減少管理層次,保證信息傳遞的及時、准確。
4.統一領導與分權管理相結合。 根據創新的難度和特點,我們把創新分為三種類型。
★領先型創新
★跟隨型創新
★依賴型創新
領先型創新
領先型創新是以重大的發明創造成果或全新的經營管理觀念為基礎的創新。創新的結果通常是建立起一個全新的市場,創造一個全新的需求空間。如:青黴素的發現和研製成功使全世界開始普遍使用新的抗生素,尼龍的發明則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合成纖維產業。
領先型創新具有與其它類型創新全然不同的特點,它集高利潤和高風險於一身,必須運用特殊的戰略對策才能使創新成功。
領先型創新有四個顯著持征:
★一是創新背景的綜合復雜性,往往需要多種技術的綜合才能成功;
★二是創新過程的長時期性,一項新葯的研製往往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
★三是創新過程中的高淘汰率,只有不到5%的設想能夠成為現實;
★四是創新的市場接受性難以預測,可視電話早已出現,但至今仍沒有得到市場的廣泛認可。
所以,這種創新是財大氣粗者的事業。領先型創新的戰略對策有:
★創新前要細致地分析創新的條件;
★創新的成功需要全力以赴地投入;
★領先型創新要找准戰略重點。
1)創新前要細致地分析創新的條件
這些條件和因素既包括創新知識本身,也包括社會、經濟及文化觀念等因素。要通過分析明確哪些因素尚不具備,這些因素可不可以通過努力創造出來。若可能,就要全力以赴地投入,否則就要將創新向後推延。
2)創新的成功需要全力以赴地投入
參與領先型創新必須是雄心勃勃的,否則註定要失敗。全力以赴要求創新者要以在新產業或新市場中取得領導權或支配性地位為目標,並且一開始就要取得這種領先地位。只有這樣,創新的行動才能得到極大的報償。領先型創新要找准戰略重點
3)領先型創新不偏愛第一個成功者,初期的成功稍有失誤就會被別人超過。這就要求重點必須明確,決不能猶豫不定。
重點主要有三種:
★發展與創新相關的整個市場。愛迪生和英國人斯旺都發明了電燈。但後者僅僅是個科學家。愛迪生則在發明的同時籌資取得了向電燈用戶架線的權力,並建立了整個配電系統,創造出新的電力產業。
★要以市場為導向。杜邦公司的成功並不是去賣尼龍,而是開辟了以尼龍為原料的女內衣消費品市場,並開發了使用尼龍的汽車輪胎市場等。
★生產製造中的關鍵環節。美國普菲策公司的成功關鍵是把重點放在青黴素生產中的發酵環節上。
跟隨型創新
跟隨型創新是在別人的創新基礎上所進行的創新。實施跟隨型創新的企業總是把別人已經搞出來、但卻沒有充分認識其意義的創新項目拿來或買來,在其基礎上加以完善、創新,並佔領市場。
跟隨型創新的特點:
★跟隨型創新的思路與領先者不同。它注重技術,卻以市場為導向。創新領導者必須要有較高的洞察力。
★跟隨型創新是風險較小的創新。跟隨型創新者往往是在別人剛剛完成「發明」時,就進入了角色。這時新市場多半已初見端倪,新的風險投資已可以被人接受。而且市場需求量也往往比原發明者所能提供的要大,市場分割已經明顯,或可以分析出來。這時,可以通過市場分析,了解顧客購買的內容、方式以及接受的價格等。原創新者的許多拿不準的問題都已經明朗了。但問題在於原創新者往往看不清真正的市場潛力和進一步開發的緊迫性,這就給跟隨型創新者創造了條件。
★跟隨型創新適用於一些較為重要、影響面大的產品、加工過程或服務。創新通常以較高的市場佔有率為目標。
★跟隨型創新最適用於高技術領域。在高技術領域,最初的創新者通常是技術專家,他們往往忽視以市場為中心這一點,而偏重於技術或產品本身。
由於缺乏充分的市場調查和認識,經常不能正確認識創新的實際意義和進一步開發的方向,而跟隨型創新者正好利用了這一弱點。
跟隨型創新的戰略對策主要有以下四點:
★創新必先認真分析市場的需求變化。
★跟隨型創新者要善於分析別人的弱點。
最先的創新者之所以常常敗在跟隨者手中,是由於他們往往有一些根深蒂固的習慣性觀念,這些觀念能使他們在新的創新面前固守陳規,不知不覺地把優勢讓給了自己的競爭對手。跟隨型創新者要熟知這樣一些企業病:
■盲目崇拜老產品,認為老的更成熟,技術更可靠,顧客更認賬。美國電子管製造廠家就曾堅信他們花30年時間不斷革新的電子管收音機是無可匹敵的,而晶體管這類的古怪東西則還要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採取高價的「榨油」政策。瑞士的最初的豪華石英錶,這實際上是在鼓勵他人競爭。
■追求大而全。施樂公司研製的復印機總是傾向於多功能,以滿足不同的市場需求;而日本的與之競爭的公司則專門設計滿足不同需求的專用復印機.追求最優化,結果搶佔了許多復印機市場。
跟隨型創新者如能認真分析如上的一些企業病,就能避實擊虛,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跟隨型創新者要具備靈活的素質。
跟隨型創新者要能夠轉向快,靈活性大,願意一切以市場需求為轉移。IBM盡管實力強大,但它卻兩次運用競爭對手的思路,改變產品設計適應市場需求,可謂是求實的創新者。
★創新的成功取決於必要的補充性創新。
跟隨型創新之所以是一種創新,是因為它不是對原有創新的照搬照用。最初的創新可能缺少什麼東西,也可能在適應不同需求方面缺少具體、多樣的設計等。跟隨型創新要根據用戶需求將其完善化。
依賴型創新
依賴型創新是在大市場中佔領某個較小生存位置的創新。與領先型創新不同,實施依賴型創新的企業並不謀求產業領導地位,它們默默無聞,不圖揚名,但卻有別人所不能取代或競爭的地位。
1)依賴型創新成功的必備條件。
首先,創新對象必須是某個過程或系統中不可缺少的產品,如果不使用它就要付出極高的代價,比如喪失一隻眼睛,使整個系統或過程歸於失敗。
其次,創新產品的市場必須是有限的,它能使捷足先登者全部佔領,而且小得不足以吸引其它人來競爭。所以,許多小零部件的創新都具有這方面的特點。
依賴型創新既有其長處,也有一些致命的弱點,創新者對這兩方面都必須有清醒的認識。
依賴型創新的優點是可以避免競爭和挑戰,默默地獲取可觀的收益。而且,只要它所賴以生存的系統(如眼科手術程序、技術)沒有解體,它就永遠能使企業贏利。事實上,這類創新的有效期通常都很長。
2)和領先型創新一樣,依賴型創新也需要對創新機會進行系統全面的分析。在創新成功後,要注意在適當的時間降低價格,不可濫用壟斷權,以免用戶轉而尋找其它供應廠家,或轉向效果差些,但它們可以控制住的代用品。除此之外,依賴型創新成功的關鍵在於下面三個環節:
■為了獨占市場,依賴型創新必須在一個新產業、新習慣、新市場或新潮流剛露出苗頭時就動手。「時機」在此扮演著重要角色。
■依賴型創新也需要有一些與眾不同的獨到之處。阿爾肯實驗室生產的酶在上個世紀就被人研製出來了,但由於它很容易變質,即使在冷藏條件下也只能保存幾個小時。阿爾肯的獨到之處在於它運用一種防腐劑,能夠保證酶的活力免受破壞。
■ 依賴型創新在成功之後,也要不斷改進自身的技術或服務,以保持領先地位,使自己永遠與眾不同。
第二,依賴型創新產品的興衰完全依賴於它所從事的產品系統。
3)依賴型創新的兩方面缺點。
第一,依賴型創新占據了某市場後,就進入一種「相對靜止」狀態,很難再有大的發展。企業無法擴大生產,因為無論該產品多麼物美價廉,它只是某個系統或過程的附屬物。 「相對靜止」狀態容易使企業家視野狹小,用「一孔之見」去看事物,而對新的創新機會麻木不仁。

『伍』 什麼是價值創新戰略

價值創新戰略是指企業把視線從供給轉向需求,從關注超越競爭對手轉向為買方提供價值,通過跨越現有競爭邊界尋求新市場以及將不同市場的買方價值元素進行篩選和重新排序,開啟巨大的潛在需求,從而擺脫已知市場的血腥競爭,開創新的市場空間。通過增加和創造現有產業未提供的某些元素,並剔除和減少產業現有的某些價值元素,企業就有可能同時實現差異化和低成本,即以較低的成本為買方提供價值上的突破。

價值創新的途徑:
企業可以透過定義新目標市場(新顧客劃分方式、新的地理區隔)來創造產品的價值優勢;
企業可以經由重新定義顧客的認知質量來達到價值創新;
企業可以經由價值鏈的重組與價值活動的創新等方式來增加產品的價值優勢;
企業可以透過創新商品組合,包括增加功能、增加服務、改變產品定位(屬性)、改變交易方式等不同途徑,來達到價值創新;
企業可以透過利用引進新科技或是提升產品平台來達到價值創新。

『陸』 什麼是技術創新戰略

1.模仿的跟隨性。企業最大程度的吸取率先者成功的經驗與失敗的教訓,吸收、繼承與發展率先創新者的成果。當然這種戰略不是簡單模仿的戰略,而是巧妙的利用跟隨和延遲所帶來的優勢,化被動為主動,變不利為有利的一種戰略。
2.研究開發的針對性。模仿創新的研究開發不僅僅是對率先者技術的反求,更是對率先者技術的完善或進一步開發。該戰略的研究開發活動主要偏重於破譯無法獲得的關鍵技術、技術秘密以及對產品的功能與生產工藝的發展和改進。
3.資源投入的中間聚積性。集中力量在創新鏈的重要環節投入較多的人力物力,也就是在產品設計、工藝製造、裝備等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得創新鏈上的資源分布聚積於中部。
4.被動性。這主要是指競爭的被動性,包括技術積累、營銷渠道和實施效果等方面的被動,這是由模仿創新者只做先進技術的跟進者來決定的。
(三)合作創新戰略
1.合作主體間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全球性技術競爭的不斷加劇,使技術創新活動中面對的技術問題越來越復雜,技術的綜合性和集群性越來越強。因此,以企業間合作的方式進行重大的技術創新,通過外部技術資源的內部化,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成為新形勢下企業技術創新的必然趨勢。
2.創新時間的縮短,企業競爭地位的增強。合作創新可以縮短收集資料、信息的時間,提高信息質量,降低信息費用;可以使創新自願組合趨於優化,使創新的各個環節能有一個比較好的介面環境和介面條件,從而縮短創新過程所需的時間;合作創新可以通過合作各方技術經驗和教訓的交流,減少創新過程中的因判斷失誤造成的時間損失和資源浪費;合作創新的成功能夠為參與合作的企業贏得市場,提高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地位。
3.降低創新成本,分散創新風險。合作創新對分攤創新成本和分散創新風險的作用與合作創新的規模和內容有關,一般來說創新項目越大,內容越復雜,成本越高,風險越大,合作創新分散風險的作用也就越顯著。
企業技術創新戰略目標的策劃和選擇
企業策劃技術創新戰略時,要根據對外部和內部環境的分析,弄清問題,發現機會,恰當地確定自己的創新目標,選擇正確的創新方向和途徑,並確定切實可行的創新計劃。
(一)確定企業希望的市場態勢,即創新產品在市場上體現競爭優勢的方式。一般有四種可能的形態:
1,開拓型態勢,即通過產品創新創造新的市場機會;
2,發展型態勢,通過產品創新擴大市場佔有率;
3,用創新產品替代即將退出的產品,保持市場份額;
4,放棄部分已有市場份額,通過產品創新鞏固其餘市場。
(二)其他目標。如改善產品工藝、提高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差異、使產品結構更合理化、產品更多樣化、取得滿意的投資回報率、維持和改善企業形象等。編輯: 陳金康

『柒』 如何理解創新型業務和互聯網+戰略

創新就是打破傳來統的模式自,進行優化升級。
互聯網+是指將現有的業務類型中的其中一些環節互聯網化。比如用戶獲取信息的方式可以通過微信微博等圖解了解,報名。
將一切可以跟互聯網結合的環節都加上互聯網的翅膀,這也是目前國家的發展方向。

『捌』 建設創新型國家,我國實行了哪些戰略

建設創新型國家,我國實行了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
科教興國是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抉擇。我國科教和教育雖然取得很大進步,但從總體上看,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與現代化建設還有一定距離。科教興國戰略強調優先發展科教和教育,以此推動經濟社會的發展,實現國家的富強和民族的振興。
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和重要保障;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是不斷增強綜合國力的需要;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是全面推進人才隊伍建設的需要。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會引起經濟的深刻變革和人類社會的巨大進步。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成為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現代科學技術已經廣泛滲透到社會生產的各個環節,成為推動生產力發展的決定因素。科學技術是經濟增長的引擎,是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實現可持續發展,也依賴於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科技競爭關鍵是人才競爭,人的素質提高要靠教育。要實現我國發展的目標,就要走科教興國之路。新中國成立以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科技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在農業技術領域,雜交水稻技術等已居世界領先水平;航天事業成就輝煌;人類基因組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等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已在初步形成了多層次、多形式、學科門類比較齊全的教育體系。基礎教育在改革中迅速發展,已基本上普及了九年制義務教育;遠程教育方興未艾;職業教育初具規模;民辦教育迅速發展。但是我國在科技發展方面與發達國家還存在較大差距,我國的教育水平與發達國家也還有很大的差距。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科教是關鍵,教育是基礎,但最終還是要靠人才。實施科教興國戰略,要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需要推進教育創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要加快推進人才強國戰略。實施科教興國,關鍵是落實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只有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才能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才能變人口大國為人才強國,化人口壓力為人才優勢,才能從根本上提高中華民族的創新能力。 科教興國就是通過科技和教育來振興國家。要把加速科技進步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地位,使經濟建設真正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

『玖』 我國創新型國家三步走戰略目標有哪些

黨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屬於「三步走」戰略的第三步。黨的十三大確定我國經濟發展戰略部署大體分「三步走」:第一步,從1981年到199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從1991年到20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黨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戰略的第三步進一步具體化,提出了三個階段性目標:21世紀第一個1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再經過10年的努力,到建黨100周年時,使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紀中葉建國100周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