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新型規劃

新型規劃

發布時間: 2020-11-20 16:42:35

A.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提出以什麼為核心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提出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

《規劃》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 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全面提高城鎮化質連加快轉變城鎮化發展方式,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以綜合承載能力為支撐,提升城市可持續發展水平;以體制機制創新為保障,通過改革釋放城鎮化發展潛力,走以人為本、四化同步、優化布局、生態文明、文化傳承的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和社會和諧進步,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堅實基礎。

B.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有什麼特點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順應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鎮化質量的新要求,是指導全國城鎮化健康發展的宏觀性、戰略性、基礎性規劃。綜合來看,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體現出六個新特點。

一是強調以人為本,農村居民的市民化。《規劃》提出要統籌推進戶籍制度改革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通過實施差別化的落戶政策,把有能力、有意願、長期在城鎮務工經商的農民工及其家屬逐步轉為城鎮居民。通過實施居住證制度,使在城鎮就業居住但未落戶的城鎮常住人口能夠享受相應的城鎮基本公共服務。


二是強調四化同步,就是要深入推動新型城鎮化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工業化是發展的動力,農業現代化是發展的根基,信息化為發展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城鎮化是一個載體和平台。新四化相輔相成,融合互動,從而推動現代化建設的進程。


三是強調優化布局,就是要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規劃》提出,在中西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的地區,要培育發展若干新的城市群,引領國土空間的均衡發展,培育區域新的增長極。隨著一些特大城市人口規模與綜合承載能力的矛盾在加劇,需要進行有效的調控。在發揮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的同時,要加快中小城市的發展,有重點地發展小城鎮。


四是強調生態文明,發展環境的生態化。推進新型城鎮化,要高度重視城市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建設。在戰略層面上,要抓緊「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科學優化全國城鎮化布局和總體框架。在城市建設上,要鼓勵各個城市科學利用山、水、林、園的獨特生態功能,創建山水相依、林園共秀的生態型城市。


五是強調文化傳承,彰顯城市的特色和個性。要根據不同城市的自然歷史文化的稟賦,體現差異性,倡導多樣性,防止千城一面。要注重在舊城改造中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注重在新城新區建設中注入傳統文化元素,發展有歷史記憶、文化脈絡、地域特貌、民族特點的美麗城鎮,建設歷史文化底蘊厚重、時代特色鮮明的人文城市。


六是強調制度改革,形成有利於城鎮化健康發展的體制機制。統籌推進人、地、錢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逐步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及城市內部的二元結構。通過改革來釋放城鎮化的發展潛力,為新型城鎮化注入活力和動力。

這六個新特點既是規劃的創新之處,也是未來實施的重點。

C. 土木工程的新型建造技術可以分為哪三大類

一、土木工程(道路與橋梁)
培養目標
該專業旨在培養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有扎實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從事道路橋梁工程的設計、施工組織管理、經營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幹課程
結構力學A、結構設計原理(鋼結構)、基礎工程(道橋)、土木工程項目管理、工程流體力學、道路勘測設計、路基路面工程、鋼橋、混凝土橋、橋渡設計。
二、土木工程(岩土工程)
培養目標
該專業旨在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需要,具有扎實的技術基礎理論和必要的專業知識、較強的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有一定的分析解決工程實際問題能力及工程設計能力,有初步的科學研究、科技開發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鐵道工程高級專業技術人才。
主幹課程
結構力學A、結構設計原理(下)、土力學基礎工程、土木工程項目管理、工程施工管理與概預算、線路工程、路基工程、橋隧工程、工程監理。
三、土木工程(建築工程)
培養目標
該專業旨在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建設和社會發展需求,從事房屋建築工程結構設計、施工組織、工程監理、工程預算和管理工作,並具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主幹課程
結構力學A、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建築工程CAD、土木工程項目管理、工程流體力學、基礎工程(工民建及造價)、鋼結構A、結構抗震及高層建築、工程造價與計價原理、建築設備。
四、土木工程(工程管理)
培養目標
該專業旨在培養具有建築工程技術的基本知識和現代管理理論、方法和手段的應用型建築工程高級管理人才。畢業生主要從事建築工程領域(如房地產業、監理公司、建築工程咨詢企業及相關主管部門等)建築工程項目規劃、項目決策、項目管理等工作。
主幹課程
工程數學、大學英語、管理學原理、管理運籌學、工程經濟學、財務管理學、投資經濟學、房屋建築學、建築施工與管理、工程估價、工程項目管理、工程合同管理、投資風險管理學、建設與房地產法規。
五、土木工程(工程造價)
培養目標
該專業旨在培養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能夠從事建設項目投資分析與控制、工程造價的確定與控制,建設工程招投標、工程造價的管理人才。
主幹課程
結構力學A、結構設計原理(鋼結構)、基礎工程、土木工程項目管理、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工程經濟學、道路工程(上)、橋梁工程(上)、隧道工程、房屋工程、工程承包與招投標、項目決策與評價。

D. 根據《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預測,2020年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將達到多少

2014年3月16日,國務院出台《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將市轄區常住總人口超過500萬的城市定義為特大城市,100—500萬的城市定義為大城市。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13年底,按市轄區(現行行政區劃口徑)常住總人口計算,中國大陸有特大城市17座,其中2000萬以上1座;1000—2000萬6座;500—1000萬10座。

E. 怎麼用規劃的口吻寫一種新型裝置

怎麼用規劃的口吻寫一種新型裝置你可以看看別人是怎麼寫的然後根據自己的情況寫下來最多的就是用來什麼詞突顯出來這樣更好

F. 新型城鎮化規劃和城鎮體系規劃的區別

1. 概念由來編輯
《城鄉規劃法》第二章「城鄉規劃的制定」第十二條指出:國務院城鄉規劃主

全國城鎮體系規劃圖 (4張)
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組織編制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用於指導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的編制。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由國務院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報國務院審批。2005年原建設部(現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委託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完成《全國城鎮體系規劃(2006-2020年)》。2007年2月由原建設部(現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黨組會議討論同意上報國務院。

2. 編制背景編輯
為了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落實黨的十六大提出的「要逐步提高城鎮化水平,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走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的方針,切實做好全國的人口、資源和環境保護工作,建設節約型社會,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社會經濟的全面協調發展,迫切需要根據我國城鎮化所處的歷史階段,以及當前和今後一段歷史時期里工業化、城鎮化和城鎮建設所面臨的主要矛盾,科學合理地確定城鎮化和城鎮建設方針,促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戰略目標的實現。
我國人口眾多、底子薄、發展很不平衡,城鎮化的質量不高。城鄉差別過大、地區發展不平衡、土地資源浪費、生態環境惡化、歷史文化遭到破壞等問題還相當突出。由於全國城鎮空間結構不清、大中小城市體系不明、城鎮群發展缺乏指引,已經對城鄉和區域的協調發展,各類資源的有效利用,產生了嚴重的不利影響。當前是我國城鎮化發展的關鍵時期,未來 20 年城鎮化水平將進一步提高。與此同時,資源能源緊缺壓力加大,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要求日益迫切,城鄉發展不平衡、地區發展不平衡的矛盾更加突出,全球化背景下國際競爭的環境也更加嚴峻,迫切需要針對我國的城鎮化戰略對全國城鎮體系提出新的規劃,以工促農,以城帶鄉,促進國民經濟的良性循環和社會協調發展,提高國家的整體競爭力。

3. 規劃作用編輯
全國城鎮體系規劃時在進一步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作用的同時,為加強中央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體現城鄉規劃的宏觀調控作用和公共服務職能。本規劃的任務是以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為指導,按照循序漸進、節約土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集約發展、合理布局的原則,在空間上落實和協調國家發展的各項要求,明確城鎮發展目標、發展戰略,明確國家城鎮空間布局和調控重點,轉變城鎮發展模式,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根據不同地區的特點和發展趨勢,本規劃通過城鎮化政策分區、城鎮體系空間組織、重點發展地區和分省區城鎮發展指引等引導性措施,指導不同地區和城市因地制宜地發展;通過城鎮建設用地、節水率、能耗指標以及大氣、水體達標率和固體廢棄物處理率等強制性要求,提高城鎮發展的集約、節約水平,提高城鎮化的質量。本規劃是對全國城鎮發展和城鎮空間布局的統籌安排,是引導城鎮健康發展的重要政策依據,是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城鎮體系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的依據。[1]

4. 主要內容編輯
1)城鎮化發展目標與方針
人口與城鎮化目標:合理控制人口規模,優化人口結構,提高人口素質,引導人口合理分布。2010年全國總人口約為13.6億,城鎮化水平約達到47%,城鎮人口約為6.4億人;2020年全國總人口約為14.5億,城鎮化水平為56~58%,城鎮人口達到8.1~8.4億人。
城鎮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城鎮建設用地的總量和增長速度。2006年至2010年間,城鎮建設用地年均增長速度控制在4%以下,2010年城鎮建設用地控制在8.24萬平方公里以下。2011年至2020年,城鎮建設用地年均增長速度控制在3%以下,2020年城鎮建設用地控制在11.08萬平方公里以下。
城鎮化發展方針:堅持「城鄉統籌、區域協調、功能完善、集約發展、社會和諧、安全高效、文化昌盛、人居環境良好」的城鎮發展策略。
2)城鎮化發展分區
東部地區發展指引:按照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的要求,提升城鎮化質量。加快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個重點城鎮群的發展和資源整合,提高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引導產業和人口向大城市周邊的中小城市、小城鎮轉移和適度集聚,與中心城市形成網路狀的城鎮空間體系,防止中心城市人口和功能的過度集聚。堅持生態環境優先發展原則,加強區域生態環境治理和建設,發展循環經濟,提高環境支撐能力。加大環保投資,重視大氣污染防治,改善城鎮大氣環境質量,抑制水環境惡化的趨勢。沿海地區應合理安排城鎮布局,加強對高層建築的布局引導,禁止超采地下水,防止地面沉降等地質災害。建立城市綜合防災體系,加強沿海海防林等生態工程建設,加強災情預報管理。
中部地區發展指引:按照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要求,加快城鎮發展,吸引農村富餘勞動力就地轉移。大力培育城鎮群和區域中心城市,提高城鎮群的人口吸納能力。加強以省會為主體的中心城市建設,完善城市功能,增強輻射帶動能力。加大對縣城、中心鎮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促進小城鎮支農產業發展,推動農業產業化進程。糧食主生產區要處理好城鎮建設與耕地保護的關系,切實加強耕地保護,煤炭等能源基地要實現能源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因地制宜積極引導發展接續產業和替代產業,能源基地建設要與城鎮發展相互依託。加強中部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中部地區出海通道建設。
西部地區發展指引:按照推進西部大開發的要求,推行生態環境保護優先的集中式城鎮化發展戰略。加強和完善區域和省域中心城市的綜合功能,帶動區域經濟發展。重點發展縣城、工貿和旅遊型小城鎮。按照國家制定的相關政策,引導生態脆弱地區人口合理布局和有序轉移,保障生態移民工程的實施。結合能源基地建設和資源開發,做好新興城市的布局與協調,引導資源枯竭型城市健康轉型。加快陸路門戶城市和邊境交通樞紐城市發展,促進沿邊開放和能源通道建設。扶持革命老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城鎮的發展,重點加強基礎設施和社會服務設施建設,促進地方特色經濟發展。西南省區要妥善處理人地關系緊張問題,通過中心城市和重點鎮的發展吸納農村人口,聚集中小企業和地方服務業。西北地區通過牧區小城鎮的建設,完善公共服務網路,增強災害救助能力。
東北地區發展指引:按照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要求,提升城市的綜合服務功能,加快棚戶區改造,建立資源枯竭型城市接續產業援助機制,增強城市吸納就業的能力,促進老工業基地和資源型城市的經濟轉型和產業振興。加強東北與東北亞各國、環渤海地區以及東北地區內部的交通通道建設,加快口岸城市和港口城市發展,促進沿邊開放和沿海開放。增強區域中心城市的聯系,完善區域城鎮網路,提升城市對農林牧地區和能源礦產地區的輻射帶動能力。搞好森工地區、國有農場地區城鎮建設,促進農業、林業發展,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加強森林、濕地和黑土地生態系統的保育工作。完善區域協同的防洪排澇體系。
3)城鎮空間組織與格局
城鎮空間組織模式:以城鎮群為核心,以促進區域協作的主要城鎮聯系通道為骨架,以重要的中心城市為節點,形成「多元、多極、網路化」的城鎮空間格局。多元是指不同資源條件、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發展機制和不同類型的區域,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城鎮空間組織方式和發展模式。多極是指依託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城鎮群和中心城市,帶動不同區域發展,落實國家區域協調發展總體戰略。網路化是指依託交通通道,形成中心城市之間、城鎮之間、城鄉之間緊密聯系、優勢互補、要素自由流動的格局。依託國家主要陸路交通通道、江河水道、海岸帶,以城鎮群和各級中心城市為核心,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聯系密切、布局合理、協調發展的網路化城鎮空間體系。
城鎮空間格局:規劃形成「一帶七軸」的城鎮空間格局。一帶指沿海城鎮帶,是沿渤海、東海、黃海和南海的沿海城鎮發展帶。重點發展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個重點城鎮群,促進遼中南、山東半島、海峽西岸、北部灣城鎮群的發展。加強沿海通道建設,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參與經濟全球化競爭,引導國家實現全面發展。七軸指七條依託國家主要交通軸形成的城鎮聯系通道,依託上海—南京—合肥—武漢—重慶—成都(含長江)、北京—石家莊—鄭州—武漢—長沙—廣州(含京廣、京九線)、連雲港—徐州—鄭州—西安—蘭州—烏魯木齊(隴海-蘭新線)、哈爾濱—長春—沈陽—大連、北京-張家口—大同—呼和浩特-包頭-銀川-蘭州(包括西寧)、蘭州—成都—昆明—南寧—海口、上海-南昌-長沙-貴陽-昆明等交通通道,加強中心城市之間的聯系,合理組織人口和產業的聚集與擴散,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4)重點地區城鎮發展指引
重點地區包括城鎮群,跨省級界線城鎮發展協調地區,重要江河流域、湖泊地區和海岸帶等。這些地區在提升國家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協調區域發展和資源保護方面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國家要加強對重點地區城鎮化的政策引導和城鎮發展的管理。
重點城鎮群發展指引:以國家中心城市為核心的城鎮群是重點城鎮群,它們是帶動整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核心區域,對提高國家參與國際競爭能力,提高我國的綜合實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要提升核心城市的國際服務職能,增強對內對外的輻射能力;要優化這些地區城鎮的產業結構和能源利用結構,促進城鎮分工協作和優勢互補;以生態承載力為基礎,確定主導產業和人口發展規模;加強區域生態保護和環境建設,嚴格控制開發強度和密度;加快城鎮的網路化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做好區域交通與城市交通的接駁;加快農業產業化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進程,統籌城鄉空間的整合;創新區域管理機制。
重要江河流域、湖泊地區和海岸帶發展指引:重要江河流域、湖泊地區應制定水資源綜合利用和流域地區綜合開發規劃,合理配置水資源,並處理好水環境保護、防洪、發電和城鎮供排水的關系。合理布局工業和城鎮,重點控制上游地區的環境污染,建立下游地區對上游地區的轉移支付機制。保護海岸帶完整性和穩定性,統一規劃與分配海岸線資源,處理好海洋資源開發和保護的關系。海洋港口和城鎮發展要統一規劃,協調建設。該類地區主要指長江流域、黃河流域、珠江流域、淮河流域、遼河流域、松花江流域,太湖地區、洞庭湖地區、鄱陽湖地區、洪澤湖地區,海岸帶及海島地區。
跨省級界線城鎮發展協調地區發展指引:在產業和城鎮發展、資源開發利用、生態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需要進行省際協作的地區,要健全協作管理機制,加強溝通與協調。跨省級界線城鎮發展協調地區包括蘇魯皖豫交界地區、內蒙古東部三市一盟與東北三省的交界地區、蘇皖交界地區、晉冀魯豫交界地區、浙贛皖交界地區、晉陝蒙交界地區、甘青新交界地區、川滇藏交界地區、川滇黔交界地區、川渝交界地區、鄂贛皖交界地區、鄂豫陝交界地區、粵湘贛交界地區、黔湘桂交界地區等。
5)城市發展指引
國家中心城市:指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這類城市要提升在外向型經濟和國際文化交流方面的發展水平,逐步發展成為亞洲乃至於世界的金融、貿易、文化、管理等中心,起到帶動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重點城鎮群發展的核心組織作用。武漢與重慶是新興的國家中心城市,分別為長江中游城鎮群、成渝城鎮群的中心城市,也是我國內陸開發開放的高地。
陸路門戶城市(鎮)、邊境地區中心城市:位於我國邊境地區的陸路門戶城市和邊境地區中心城市需要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加強與相鄰國家和地區合作,重點發展邊境貿易,健全城市功能。門戶城市(鎮)主要有:滿洲里、二連浩特、丹東、琿春、集安、圖們、綏芬河、同江、黑河、瑞麗、景洪、河口、憑祥、東興、亞東、樟木、伊寧、喀什、阿圖什、塔城、博樂。重要的邊境地區中心城市包括:哈爾濱、昆明、南寧、烏魯木齊、拉薩。這些城市也是邊境地區的交通樞紐城市。
老工業基地城市:對傳統工業為主,產業轉型慢,經濟增長速度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的工業城市,要積極推進科技改造與技術更新,調整產業結構,加強城市基礎設施的更新改造,推進公共服務社會化,改善人居環境,增強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
礦業(資源)城市:以礦業和其它資源開采業為主導產業的工業城市,推動產業類型多樣化,提升城市服務功能,積極加強礦區的生態恢復和環境建設。對於新興礦業城市要加強礦區和城鎮的協調發展,避免過於分散的空間布局。對於少數資源枯竭的城市要積極發展接續產業;對於難以發展接續產業的城市要採取轉移策略,適時轉移人口。
歷史文化名城:要更好地保護歷史文化資源,弘揚民族精神。要嚴格保護歷史文化資源,科學規劃,嚴格管理,協調好新城建設與舊城保護的關系;加強資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6)國家綜合交通樞紐體系
以能源戰略、資源保護、運輸安全為原則,建立全國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加快國家鐵路網建設,完善國家高速公路網,注重發展水路運輸,增加水運的比重,建立布局合理的民航機場體系,逐步構建多種運輸方式協調發展的綜合運輸體系。
以中心城市為節點,推行一體化的聯合運輸方式,加強各種交通方式之間的銜接及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實現旅客運輸的零距離換乘和貨物運輸的無縫銜接,提高門戶城市的交通服務水平,強化城市在產業發展和空間布局中的核心地位;促進城市內部交通與區域間交通的有機整合;建立高效便捷、公平有序的城市交通系統。
建立全國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強化城鎮在產業發展和空間布局的核心地位,促進多種交通方式之間的有機銜接,增強中心城市對區域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強邊境交通樞紐城市建設,落實國家對外開放戰略,完善全國交通網路。一級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為北京—天津、沈陽、上海、武漢、鄭州、廣州—深圳、重慶—成都、西安、蘭州。二級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為石家莊、太原、大連、長春、哈爾濱、南京、杭州、寧波、合肥、南昌、廈門、濟南、青島、長沙、南寧、貴陽、昆明、拉薩、烏魯木齊。其中哈爾濱、昆明、南寧、拉薩、烏魯木齊為國家邊境地區交通樞紐城市,它們在國家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5. 名詞解釋編輯
國家中心城市:全國城鎮體系中的核心城市,即我國的金融、貿易、管理、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也是發展外向型經濟和推動國際文化交流的對外門戶,已成為或正成為亞洲乃至世界的金融、貿易、管理、文化中心。
城鎮群:城鎮群是以一個或多個中心城市為核心,以綜合交通網路為聯絡骨架,構成聯系緊密的城鎮發展地區,是組織和帶動區域經濟發展、落實國家區域發展政策的重要地區。

G. 新型城鎮化總體規劃有哪些內容

看是什麼層面的規劃內容,從縣域范圍來看,應圍繞城鎮發展,活力產業體系構建,城鄉融合發展等幾個核心;強調區域一體化發展,產城支撐,生態環境幾個層次,突出突出建設重點。根據不同區域城鎮化水平,產業基礎,發展模式不同。如何增強以縣鎮為統領,區域協調發展;如何優化城鎮發展格局,強化區域基礎設施統籌推進;如何打造新型產業發展體系,構建發展活力;如何加強創新的社會治理,實現四化同步發展,增強城鎮發展活力,等等層面內容是規劃具體要解決的問題。應創新規劃設計內容,在以產業發展為主導的新型城鎮化方式更為接地氣,此規劃要建議發現哪些需要「新」,新型在哪裡?例如」區域發展單位平台式「規劃建設、活力特色小鎮綠色發展單元構建,等等。還是建議找專業的具有創新的綜合規劃設計單位,如中農富通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的規劃站位比較高,專家團隊綜合實力比較領先。

H.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的解讀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正式公布。
頂層設計具有很強的權威性和指導性
「這是一部指導我國走新型城鎮化道路的綱領性文件,內容全面豐富,總結並吸取了國內外城鎮化工作的經驗教訓,指導性強,意義深遠」。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長徐洪才說。
他說,為了避免走彎路,這份文件認真總結了我國近年來城鎮化的經驗教訓,包括:土地城鎮化快於人口城鎮化,建設用地粗放低效;城市管理服務水平不高,「城市病」問題日益突出等。
這份文件詳細剖析了建設用地粗放低效等問題:一些城市「攤大餅」式擴張,過分追求寬馬路、大廣場,新城新區、開發區和工業園區佔地過大,建成區人口密度偏低;一些地方過度依賴土地出讓收入和土地抵押融資推進城鎮建設,加劇了土地粗放利用,浪費了大量耕地資源,威脅到國家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也加大了地方政府性債務等財政金融風險;一些城市「城市病」問題日益突出:交通擁堵問題嚴重,公共安全事件頻發,城市污水和垃圾處理能力不足,大氣、水、土壤等環境污染加劇。
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是最大亮點
在徐洪才看來,這部規劃最大的亮點是強調以人為本,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
他說,這部規劃提出保障隨遷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權利、完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改善基本醫療衛生條件、拓寬住房保障渠道等一系列舉措,推進農業轉移人口享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並要求創新體制機制,建立健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推進機制。
「文件圍繞農業轉移人口的市民化著墨很多,這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有利於解決城鄉二元分割、『土地城鎮化』等一系列問題。」他說。
談到規劃強調城鎮化必須和信息化、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時,他說:城鎮化不能孤軍深入,沒有產業支撐,城鎮發展就難以持續健康發展,就會出現「睡城」、「鬼城」和底特律現象;農業是基礎,農業現代化事關糧食安全。信息化則關繫到城鎮化能否健康發展。
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強大動力
世界銀行前副行長、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多次表示,美國的高科技與中國的城鎮化是拉動未來世界經濟增長的兩大引擎。對此,徐洪才認為,中國的城鎮化不僅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對世界也是一大機遇。
徐洪才說,目前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3.7%,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只有36%左右,不僅遠低於發達國家80%的平均水平,也低於人均收入與我國相近的發展中國家60%的平均水平,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隨著我國城鎮化水平持續提高,大、中小城市建設將需要修建鐵路、公路等交通設施、以及電力、燃氣、自來水和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這意味著創造大量投資需求和就業機會。
量力而行扎實推進
規劃提出了積極穩妥扎實有序推進城鎮化的要求和目標。例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左右。」對此,徐洪才認為這體現了中央量力而行,實事求是的態度。
根據規劃,我國將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按照尊重意願、自主選擇,因地制宜、分步推進,存量優先、帶動增量的原則,以農業轉移人口為重點,兼顧高校和職業技術院校畢業生、城鎮間異地就業人員和城區城郊農業人口,統籌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強調生態文明注重城鎮化質量
徐洪才認為,規劃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和城鎮化質量,提高市民生活品質。
為確保城市發展模式科學合理,規劃突出城鎮化要體現生態文明、綠色、低碳、節約集約等要求,明確提出將「密度較高、功能混用和公交導向的集約緊湊型開發模式成為主導」,人均城市建設用地嚴格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內,建成區人口密度逐步提高;綠色生產、綠色消費成為城市經濟生活的主流,節能節水產品、再生利用產品和綠色建築比例大幅提高;城市地下管網覆蓋率明顯提高。
為使城市生活和諧宜人,規劃要求穩步推進義務教育、就業服務、基本養老、基本醫療衛生、保障性住房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全部常住人口,消費環境更加便利,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空氣質量逐步好轉,飲用水安全得到保障。

I. 新型城市規劃理念表現在哪些方面

創新發展的實質就是在新常態背景條件下,不能再走老路,而是要走新型城鎮化之路。「十三五」城鎮化最大的變化,就是傳統城鎮化高速度發展的頂點時期基本過去,速度型要變成質量型發展。新世紀以來的三個五年,年均農業轉移進城人口1800多萬人,城市規模與數量有了較大的增加。當前看,城鎮化由高速變成中低速,有的地方進城人口的動力大大降低。原先由速度而遮蓋的一系列問題,已經暴露並且還在暴露之中。或者說原先注意不夠問題,現在特別扎眼。比如城鎮化最核心的問題,也就是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得不到解決;農村土地荒蕪、城市土地粗放並存;房地產下行,原先依靠土地財政支撐的城鎮投資乏力;設市制度多年基本沒變,越來越跟不上城鎮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城鎮無序蔓延、只重地上不重地下等等,都成為焦點、難點、熱點。面臨這些情況,城鎮化的目標要校正、方式要轉變、瓶頸要突破,因此就必須創新發展。2014年3月,國家頒布了《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十三五」是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全面落實的五年。所謂新型,就是跟老型相對而言,講的就是創新發展。
過去的城鎮化,除了創新不夠,就是協調不夠、綠色不夠、開放不夠、共享不夠等問題突出。除了創新發展之外,現在提倡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對於城鎮化而言都具有極強的針對性。

J.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 特大城市有哪些

依2014年《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按城區常住人口數量,將城市劃分為五類七檔。

  • 超大城市:指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

  • 特大城市:指城區常住人口500至1000萬。

依《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2010年依六普資料顯示:

超大城市有6個,特大城市有10個。

稍微比對一下2010年六普資料(總人口):

  • 超過1000萬人的城市,包括:重慶、上海、北京、成都、天津、廣州、保定、哈爾濱、蘇州、深圳、南陽、石家莊、臨沂。

  • 超過500萬人的城市約有80個,包括大多省會城市,茲列舉前幾個供參:武漢、邯鄲、溫州、濰坊、周口、青島、杭州、鄭州、徐州、西安、贛州、荷澤、東莞、泉州、瀋陽、濟寧、南京等。(數量過多,難以詳列,可自行參閱六普內容。)

因此,可依前述標准,檢視城市人口資料,即可知道是否為特大城市。

供參~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