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中美新型關系

中美新型關系

發布時間: 2020-11-21 19:08:26

⑴ 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具體內涵是什麼

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內涵:
一是不沖突、不對抗。就是要客觀理性看待彼此戰專略意圖,堅持做夥伴、不做屬對手;通過對話合作、而非對抗沖突的方式,妥善處理矛盾和分歧。
二是相互尊重。就是要尊重各自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求同存異,包容互鑒,共同進步。
三是合作共贏。就是要摒棄零和思維,在追求自身利益時兼顧對方利益,在尋求自身發展時促進共同發展,不斷深化利益交融格局。

⑵ 什麼是中美新型大國關系

新型大國關系是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合作夥伴關系為核心特徵的大國關系,是崛起國和既成大國之間處理沖突和矛盾的新方式。2012年5月3日,在北京召開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期間,雙方將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作為主題,這一概念被高調推出。中美雙方為此都作出努力。2012年11月,未來中美關系的走向成為國際主流媒體關注的焦點,新型大國關系更成為各界關注的熱點。

⑶ 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意義是什麼

一、中美兩國近年狀態來分開看
中國,通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大發展大繁榮,綜合國力經歷了發達國家用上百年時間才能發展到的成果。不論經濟文化政治軍事,可以說一個國家所有大的方面的內容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經濟發展的勢頭雖有所減緩,但是整體發展勢頭從目前來看仍然不可阻擋的再向上走。
美國,世界一哥地位長久霸主。世界經濟力量、軍事力量最強,政治影響力最大(軍事力量作支撐,不大都不行)。不過這些年,其經濟增長疲乏,伊拉克、阿富汗戰爭不僅僅牽扯了其主要精力,還浪費了巨量的資源,嚴重拖累了美國經濟,也因此對國家其他大的方面造成了不良影響。
二、從中美兩國關系結合看
政治上來說,社會主義仍然是世界上的少數,與以美國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國家從國家性質上來看始終是存在的根本性矛盾的,過去中國的經濟、軍事力量弱小,社會主義陣營在世界上的力量孱弱,資本主義盡管警惕,不過還是屬於上不了檯面的一股力量。通過中美建交、中國對外展現出的和平友好等動作,資本主義國家基本上部分放開了對華通話的窗口,警惕性相對有所下降。而後隨著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快速發展,中國綜合實力的巨大提升在資本主義國家眼裡又使得中國的威脅等級逐步提升,但是中國國力的提升,特別是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紅利又讓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雙方的經濟聯系越來越緊密,對付中國變成了一個頭疼的選項了。美國當了世界警察很久,在美國眼裡任何試圖挑戰其的選項都是不被允許的,而中國的迅速崛起,相當於挑戰其地位的直接對手。當然中國實際上並沒有這個想法,為什麼這么說,因為新型大國關系這一論調就是由中國提出來的。
三、中美新型大國關系意義
多極化的世界趨勢不可逆,然而美國當了太久老大,原來是老子天下第一,現在要變成開常委會決議,必然不可能那麼痛快,需要一個過程。但這個過程是中國和美國,特別是經濟、軍事這兩個大頭,另外又有著社會制度的根本性不同,如何求同存異(真正的求同存異不可能,但是可以向這個方向無限趨近),如何避免中國崛起與美國相對衰弱這個過程中雙方不發生大的分歧和武裝沖突,是當務之急。所以中國提出了新型大國關系這一論調。新型大國關系的具體內容就不多說了,總而言之就是拓寬對話機制,互相有所包容,出現問題各自有所讓步等等。這一提議不僅對於中美,對於世界的和平發展也是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的。世界第一強國和世界第一新興國家的和平相處必然是最有利於雙方和世界的。
另:盡管中國有很大的誠意,但目前從美國來看,他們對此還抱有質疑,甚至包括對話友好的專家智庫,說成功還早,拭目以待吧。

⑷ 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特徵是什麼

新型大國關系是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合作夥伴關系為核心特徵的大國關系,是專崛起國和既成大國之間處理屬沖突和矛盾的新方式。2012年5月3日,在北京召開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期間,雙方將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作為主題,這一概念被高調推出。中美雙方為此都作出努力。2012年11月,未來中美關系的走向成為國際主流媒體關注的焦點,新型大國關系更成為各界關注的熱點。

⑸ 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內容是什麼

假裝關系還行,實際不太好。除非戰爭,否則也不會太撕破臉皮。這就是目前的中美關系。

⑹ 如何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

第一,這種新型關系不同於40年前、20 年前甚至10年前的中美關系。過去中美關系是「超—強關系」,即唯一超級大國美國與「多強」之一的中國的關系。而今天中美關系則更像「老大—老二的關系」,開始被真正賦予國際關系史上「權力轉移」的特殊意義。與此同時,中美戰略基礎已經出現松動。20世紀七八十年代,中美具有共同對付蘇聯的戰略基礎,冷戰結束後依靠全球化時代經濟相互依存,「9·11」事件後兩國則擁有反恐合作與經貿合作「雙引擎」。而如今,反恐合作已難以支撐中美關系。更重要的是,美國大張旗鼓推動亞太「戰略再平衡」,給中國周邊安全與睦鄰外交帶來新挑戰。

第二,中美「新型大國關系」有別於歷史上其他大國關系。越來越多的美國政要和戰略界人士已經認識到,中國不是前蘇聯,不尋求意識形態擴張和顛覆現有國際體系,因此中美不會重蹈美蘇關系的覆轍。二戰後美國同歐、日關系也保持了長時期的和平,但這種和平建立在美國對歐日的控制、彼此相同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以及軍事同盟基礎上,而中國不可能放棄社會主義制度,也不太可能同美國結成戰略同盟,因此也難以想像中美關系會像美歐、美日關系那樣。可以說,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系」,是一條全新的道路,只能靠兩國人民自己摸索、創造條件。

⑺ 如何看待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及中國的應對方法

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戰略意義
1,隨著中美元首在加州安納伯格庄園舉行特別會晤,「新型大國關系」一詞頻頻見諸相關媒體報道。作為世界第二和第一大經濟體、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中美能否在探索構建新型大國關系方面走出一條新路,關乎整個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涉及未來國際關系和國際體系的發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劃時代意義。
2,大國關系分兩種:一種是普通大國之間或普通大國與霸權國之間的關系,比如現在的中俄關系、中印關系、美俄關系;另一種是崛起大國與霸權國之間的關系,這里指中美關系。與之相應,新型大國關系也有兩種,其內涵、基礎和建構方略是不同的。
3, 根據「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內涵,中美新型大國關系不是指普通大國之間的關系,而是特定地指向崛起大國與霸權國之間的關系。如果是指向普通大國關系,那麼上述三條內涵就沒有多大意義,因為有些大國關系(比如中俄關系)已經具備。2013年3月,在主席訪俄時兩國簽署的《聯合聲明》中寫道,「雙方基於建立新型大國關系的歷史經驗和實踐」,呼籲「建立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新型大國關系」。這表明,在中俄兩國領導人看來,兩國已經有建立新型大國關系的「歷史經驗和實踐」,他們是在呼籲其他大國也積極為構建新型大國關系做貢獻。
4,當然,兩種新型大國關系存在著共性,無論哪一種,「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都應當是基本要求。現在仍然存在著的同盟關系,雖然符合「不沖突不對抗、合作共贏」的要求,但是卻缺失「相互尊重」。而且,同盟關系是舊時代的產物,也是舊型大國關系的一種形態,它往往意味著同盟者有一個共同的對立面,這容易滋生「對抗思維」,是與時代潮流相背的,也不利於盟內國家同盟外國家間關系健康發展。
5,提出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意味著目前的中美關系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新型關系」,盡管存在著一些「新型關系」的要素,比如兩國間保持著很密切的合作,自建交以來一直沒有出現全面的對抗。 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是一種理念。提出這個理念的意圖就是要解決如何破解「大國政治悲劇」或「修昔底德陷阱」這個問題。崛起大國與霸權國必然走向對抗,這似乎是國際關系中的一個鐵律。作為唯一例外的英美關系,也是得益於許多有利的客觀條件。那時,英美之間也充滿著激烈的戰略競爭,有走向對抗的風險。如果沒有德國崛起的因素,很難說英美不會走向沖突。 對中國來說,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具有特殊的戰略意義。從歷史經驗教訓來看,在崛起大國與霸權國的戰略博弈中,霸權國往往掌控著更多的戰略資源,擁有明顯的戰略優勢,如果真的發生「大國政治悲劇」,霸權國在兩敗俱傷的結局中會傷得輕一些,或者傷得不那麼致命。中國要順利走好和平發展道路,實現和平崛起,就必須避開、跨越「修昔底德陷阱」。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無疑是確保兩國關系健康發展,避免「大國政治悲劇」的最佳路徑。當然,中美不重演「大國政治悲劇」,對美國也是好事,對世界更是幸事。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如果成功,將開創大國關系的歷史。
6,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作為新理念並不僅僅是一個良好願望,而是有著相當厚實的現實基礎。這個現實基礎就是現存的中美關系。中美自建交以來,雙邊關系雖然歷經風風雨雨,但總體上是不斷向前發展的。兩國不僅沒有全面沖突、對抗,而且還在諸多領域不斷深化合作共贏。可以將現存的中美關系看成是「准新型大國關系」。這種「准新型大國關系」為新型大國關系構建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後者是在前者基礎上進化而來,而不是橫空出世。
7,「准新型大國關系」形成並得以發展的背景有兩個:一是在以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全球化時代,大國之間的共同利益明顯增多,尤其是在維護世界和平與相互借重促進本國發展上,大國之間的共同利益遠遠超越了相互之間在意識形態、地緣戰略等方面的矛盾;二是在全球化、多極化和非極化等因素的作用下,國際矛盾越來越錯綜復雜,使大國之間的固有矛盾被相對弱化。在上述兩個背景同時也是影響因素的作用下,冷戰後的大國關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突出表現在以下兩個層面。
(1)其一,在競爭中合作是基本形態。一方面,傳統的民族國家之間的利益差異沒有消除,大國間仍然存在著競爭關系。另一方面,大國之間的共同利益越來越多。「9 · 11」後形成了兩個競賽場:一是所有大國共同面臨恐怖主義威脅及其他全球性問題;二是大國之間爭奪戰略、經濟、政治等方面利益的競爭仍然相當激烈,不過卻伴隨著廣泛而深入的合作。
(2)其二,綜合國力較量是大國間競爭的主要方式。在兩次世界大戰和冷戰的教訓以及核武器、全球化等因素的作用下,大國之間競爭已主要不是靠軍事手段,不再是攻城略地,用武力搶奪財富。競爭的主要方式轉為以經濟和科技為核心的綜合實力競爭,軍事實力的作用相對有限。 「准新型大國關系」的發展前景如何?是回歸舊型大國關系,還是向新型大國關系演進?答案應當是後者。之所以如此,就是客觀現實使然。上述推動「准新型大國關系」形成的因素,同樣在推動新型大國關系的構建。
(3)然而,畢竟「准新型關系」還是存在逆轉回舊型關系的可能性,因此同真正意義上的新型關系還是有質的不同。就中美關系來說,自蘇聯解體後,兩國之間就一直交織著競爭與合作。隨著雙邊關系越來越具有崛起大國與霸權國關系的性質,競爭一面明顯在上升。如果競爭一面明顯壓倒合作一面,那麼雙邊關系就有可能走向對抗。
(4) 「新型關系」之所以「新」,就是要突破崛起大國與霸權國之間關系以競爭為主的傳統模式,轉為以合作為主。而要確保以合作為主,雙方要從理念、戰略上明確「不沖突不對抗」。同時,為了能保證合作共贏和不對抗不沖突,雙方應當努力實現相互尊重。在「新型大國關系」三項內涵中,合作共贏是內核,其他是前提和保障條件。
(5)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由於過去中國綜合實力相對較弱,在國際政治格局中只是「多強」中的普通一員,中美關系還不具備崛起大國與霸權國之間關系的性質,因此滑向「大國政治悲劇」的現實性並不突出。構建「新型大國關系」就是要在「准新型大國關系」的基礎上,以崛起大國與霸權國關系為著眼點,使中美關系實現一個質的飛躍。
8, 總結中美「准新型大國關系」,可以看出,幾十年來,兩國未走向全面對抗、沖突,也有合作共贏。然而,兩國之間卻摩擦不斷,在個別領域的對抗、沖突時常發生,戰略互信也嚴重缺失,從而讓人總是擔憂「准新型大國關系」會滑向舊型大國關系。究其原因,主要在於美國並未以平等的心態來對待中國,對中國的核心利益和大國地位沒有應有的尊重。因此,要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兩國必須加強相互尊重。尤其是美國,要調整霸權心態和強權心態,切實像奧巴馬總統所說的那樣,將中國作為「平等夥伴」來對待。當然,對中國來說,也存在著如果對待美國的「利益關切」以及霸權心態問題。作為世界頭號強國,也是被相當多國家認可而自己也追求之的霸權國,其「利益關切」肯定與普通大國是不同的,讓其放棄霸權心態,真正做到對別國平等相待,肯定也是非常困難的事情。然而,這卻是中國必須理性面對、無法迴避的重要現實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恰恰是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難點所在。

⑻ 如何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

這是一個需要中美雙方,包括社會各界共同來探討和實踐的系統性工程,同時也是一個需要雙方保持政治定力,持之以恆、不懈推進的長期事業。

首先,我們要不斷增進戰略互信,使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建立在更加牢固的基石之上。中方始終強調,中國的發展是和平的發展,我們從來都沒有想要挑戰甚至取代美國地位的戰略意圖,而是真心實意地希望和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共同維護和平,共同實現發展。我們注意到,美方近年來也反復表示不把中國視為威脅,無意遏制中國,樂見中國走向強大,保持穩定。這是對的。只要中美各自都能秉持上述戰略取向並將其付諸行動,就一定能夠建立起戰略互信,不斷夯實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基礎。

第二,我們要大力促進務實合作,使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建立在更加深厚的利益紐帶之上。中美建交以來,快速發展的經貿關系不僅給兩國各自的發展都帶來了巨大紅利,也成為中美關系歷經風雨但始終破浪前行的壓艙石。

第三,我們要積極加強人文交往,使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建立在更加堅實的民意基礎之上。國與國的關系,歸根到底還是人與人的關系。當今時代,民意越來越成為影響甚至左右兩國關系走向的重要因素,人民相互友好,國家之間就友好,反之亦然。因此,能否成功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看能否得到兩國多數民眾的理解、參與和支持。為此,我們應鼓勵和擴大兩國各領域、各界別民眾,包括家庭、社區、學校、民間團體等社會基層民眾之間的相互往來,讓他們增進相互了解和感情;我們應深化文化交流,使雙方在交流與碰撞中逐漸實現彼此包容與融合。我們還應積極引導各自民意,讓支持中美友好合作成為主流聲音,不斷壯大中美關系的社會基礎。

第四,我們要不斷加強在國際地區熱點及全球性問題上的合作,使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建立在更加緊密的共同責任之上。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發達國家,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們在維護地區和國際形勢穩定、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等重大問題上有著越來越多的利益交集,承擔著越來越大的共同責任。中美如能攜手為世界的和平穩定、人類的文明進步作出貢獻,不僅符合國際社會對中美兩國的期待,也理應是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應有之義。中國已准備好與美國在地區和全球層面展開全方位合作,我們不是要搞所謂「兩國共治」,而是優勢互補,各擅所長,中國願意承擔與自身國力及國情相適應的國際責任,與美方一起,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優質的公共產品。中美在任何問題上都可以合作,盡管我們有時候立場不盡相同,但這並不影響我們之間的溝通與對話,只要我們真正從兩國共同利益出發,從地區與世界的穩定繁榮出發,中美間的立場一定能夠越來越接近,中美戰略互信也一定會不斷得到深化。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