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創新型產業

創新型產業

發布時間: 2020-11-21 17:40:12

A. 現在有什麼可以創新行業小型可以像大處發展的企業

您好,您說的這種可能最有資格入選的就是互聯網創業了,可以到草根老闆學府看看

B. 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有什麼鼓勵政策

你好,新型產業的國家政策基本上有稅收減免、行政審批優先、財政資金補貼、貸款利率優惠(當然也有國家」定向降准「的政策支持)。如果是出口產業,那麼還有出口退稅優惠政策、出口補貼等等

C. 什麼是創新型產業

知識或技術含量較高的產業.

D. 創新型產業用房 什麼是創新型企業

創新型企業是指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知名品牌,具有良好的創新管理和文化,整體技術水平在同行業居於先進地位,在市場競爭中具有優勢和持續發展能力的企業。

E. 問創新型產業經濟平台有什麼先進性

科技部計劃以國家高新區為主要載體,通過實施國家火炬計劃重大項目,支持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推進區域創新體系建設。

F. 安徽如何構建創新型現代產業體系

依託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創新平台,安徽省加快推進重大新興產業基地、重大新興產業工程、重大新興產業專項建設,構建創新型現代產業體系。目前全省已建成智能語音、新能源汽車等24個重大新興產業基地,總產值去年突破6000億元,同比增長23.1%。

合肥德銘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傅強最近正忙著推進一個產學研項目。「我們要將大型醫療裝備的體積縮小到手機大小,可以做耳鼻喉科、婦科和皮膚科等病症的診斷,方便家庭醫生出診。」他介紹,這得益於安徽出台的鼓勵科研人員進企業任職、並且成果可入股的好政策,把科研人員的積極性調動出來。

安徽還在財稅金融、科研資助、保障服務等方面給予專門支持。目前,全省已匯聚130餘家科研機構,吸引世界各類高技能人才120餘萬。比如事業單位編制周轉池制度,是在不增加事業編制總量前提下將「空編不用」的閑置編制放入周轉池統一調配,優先傾斜高校和科研院所保障人才引進。

來源:人民網

G. 如何創新驅動發展與產業轉型升級

近幾年來,我們堅持科學發展導向,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大力實施科教興省和人才強省戰略,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產業轉型步伐明顯加快,綜合經濟實力大幅提升,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得到加強,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持續改善,江蘇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過去的五年,江蘇經濟年均增長13.5%。2010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超過4萬億元,人均達到7700美元;新興產業銷售收入占工業銷售收入的23%,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33%,服務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40%;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54%,區域創新能力連續兩年位居全國首位;森林覆蓋率和城市綠化覆蓋率分別提高到20.6%和42%;社會和諧穩定。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江蘇面臨的資源環境壓力較大,經濟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科技成果轉化有待進一步加快,企業的創新能力還需要進一步增強。
當前,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調整、大變革之中,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際科技與經濟競爭日趨激烈,科技進步與創新已成為影響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人民幸福的主導力量。未來五年,是江蘇全面實現小康並向基本現代化邁進的關鍵時期,也是全面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我們將緊緊抓住新一輪產業和科技革命加速發展的新機遇,以「推動科學發展,建設美好江蘇」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把創新驅動作為核心戰略,把科教與人才強省作為基礎性戰略,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工程,依靠科技創新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加快建設創新型省份。
我們要堅持高端引領,著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科技創新與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緊密結合,增強產業的技術優勢和競爭優勢,加快構建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服務經濟為主體、先進製造業為支撐、現代農業為基礎的現代產業體系。以科技創新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跨越發展。集中資源,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和新醫葯、節能環保、軟體和服務外包、物聯網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六大新興產業。主攻高端技術,加快推進重大產業技術研發和重大共性技術攻關,爭取在掌握優勢產業核心技術、前沿先導技術、產業化應用關鍵技術等方面取得突破。要積極發展高端產品,加快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加強重大創新產品應用示範,努力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規模、質量和效益同步提高。要突破高端環節,大力發展知識、人才密集的高附加值行業,加快向自主研發跨越、向產業鏈兩端延伸、向價值鏈高端攀升,打響「江蘇創造」的品牌。以科技創新促進現代服務業加速發展。加快發展研發設計、物流、金融、科技服務、信息服務、商務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大力發展新一代網路服務、互聯網內容產業、網路電視等新興服務業。以科技創新推動傳統產業轉型發展。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技術和裝備水平,
增強企業新產品開發和品牌創建能力,提高產業層次和市場競爭力。

H. 屬創新型企業的上市公司有那幾個,具體是什麼行業拜託了各位 謝謝

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股一覽 太陽能 天威保變(600550)、樂山電力(600644)、拓日新能(002218)、金晶科技(600586) 風能 金風科技(002202)、東方電氣(600875)、上海電氣(601727)、湘電股份(600416) 核能 東方電氣、哈空調(600202)、上海電氣(601727)、奧特迅(002227)、中核科技(000777) 生物能 豐原生化、北海國發(600538)、天茂集團(000627)、海南椰島(600238) 清潔燃煤 中國神華、華光股份(600475)、科達機電(600499)、天科股份(600378) 新醫葯 康美葯業 (600518) 、ST中源(600645)、西南葯業(600666)、千斤葯業(600479) 物聯網 新大陸(000997)、遠望谷(002161)、廈門信達(000701)、上海貝嶺(600171)

I. 怎樣認識創新與產業轉型升級

僅供參考
目前,我國許多地方都在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並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也存在一些誤區,如一些地方認為轉型升級就是淘汰傳統產業尤其是一些夕陽產業轉而發展新興產業, 因而一哄而上去追逐新興產業。發展新興產業當然是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但不是唯一途徑。
再如,為了實現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一些地方搞「一刀切」,要求區域內所有城市都必須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超過第二產業增加值。這其實也不盡合理。第三產業增加值超過第二產業增加值是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表現,但並不是對所有區域、所有城市的統一要求。相對而言,特大城市更適合於發展第三產業。
事實上,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中的「轉型」,其核心是轉變經濟增長的「類型」,即把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產出、低質量、低效益轉為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產出、高質量、高效益,把粗放型轉為集約型,而不是單純的轉行業。轉行業與轉型之間沒有必然聯系,轉了行業未必就能轉型,要轉型未必就要轉行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中的「升級」,既包括產業之間的升級,如在整個產業結構中由第一產業占優勢比重逐級向第二、第三產業占優勢比重演進;也包括產業內的升級,即某一產業內部的加工和再加工程度逐步向縱深化發展,實現技術集約化,不斷提高生產效率。只有正確理解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這些內涵,才能在實踐中避免出現偏差。

J. 創新型產業集群的主要問題

第一,對創新型產業集群的認識還很模糊。雖然產業集群是產業發展的基本規律,但我國直到近些年來才普遍運用產業集群這個概念,許多人對產業集群特別是創新型產業集群的認識還較模糊。
例如,一些人將產業集群理解為產業集中或產業聚集或產業鏈等,將創新型產業集群單純理解為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的集群。同時,一些地方對發展產業集群存在不少誤區,如將發展主導產業(或支柱產業)等同於發展產業集群;將發展工業園區簡單等同於發展產業集群,「鄉鄉建區」、「鎮鎮辦園」,過分強調產業的地理集中;有的地方不顧當地的條件,過分強調打造(或拉長或延伸)「產業鏈」,硬搞產業「成龍配套」,導致「大而全」或「小而全」;過分依賴大企業或大項目發展產業集群,忽視中小企業在產業集群形成中的主要作用;重視「七通一平」、基礎設施等硬環境建設,忽視文化交流等軟環境建設。
第二,創新型產業集群發展的制度環境不完善。產業集群的發展離不開制度環境的支撐,創新型產業集群的發展還需要政府的適當引導。雖然近年來我國創新型產業集群得到了長足發展,但總的來看,創新型產業集群發展的制度環境還不完善。
這主要體現在:有關的法規不健全;鼓勵發展創新型產業集群的政策還很缺乏;政府職能轉變滯後,「缺位」與「越位」並存,公共服務不夠;行業協會等非政府組織發育緩慢;知識產權保護乏力,產權信用環境較差;金融擔保機構、教育機構和中介服務機構不足;僵硬的行政區劃不利於生產要素大范圍流動和聚集等。
第三,一些創新型產業集群產業層次和附加值偏低。由於我國許多創新型產業集群尚處於形成初期,主要依靠低成本戰略來形成競爭優勢,因此創新型產業集群普遍存在產業層次和產品附加值偏低的問題。
例如,一些集群中企業產品的技術和知識含量偏低,高附加值產業和產品不夠;低附加值產業集群較多,高新技術產業集群較少;自主創新能力弱,集群大而不強,抽樣調查表明珠三角地區自主研發的企業比例還不到40%,多數企業沒有核心技術;作為技術創新基礎的勞動力技能較低,在一些製造業集群中甚至出現了嚴重的「技工荒」;因受保守型傳統文化的約束,集群內企業的創新意識不夠,人才流動性較低。
第四,一些創新型產業集群的分工協作水平較低。創新型產業集群本是分工協作不斷深化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但由於受市場制度不完善和信用環境較差的影響,許多地方創新型產業集群的分工協作水平較低,不能適應發展的需要,表現在集群內企業外包意識差,產業鏈不完善。
深圳有傢具、鍾表、服裝、機械、鞋業、工藝六個傳統產業集群,都具有相當的經濟規模,但多數產成品及其零部件在單一企業內部完成,配套企業吃不飽;集群內同類企業惡性競爭,相互壓價,開展合作和聯合較為困難,沒有形成相互支撐、相互依存的專業化分工協作產業網路;一些創新型產業集群臨近大學或研究機構,但由於缺乏良好的合作機制和合作氛圍,除了中關村等少數高校區外,這些大學或科研機構並未較好地成為產業集群創新的重要源泉。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