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高科技
A. 信息技術是進入21世紀後才產生的一種新型高科技技術.對嗎
選B
一般認為,高技術包括六大技術領域,是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其中生物技術將成為21世紀技術的核心,信息技術將成為21世紀技術的前導,新材料技術將成為21世紀技術的支柱,空間技術將成為21世紀技術的外向延伸,海洋技術將成為21世紀技術的內向拓展。
我查資料的,應該不會錯
B. 有什麼新型高科技和人體健康有關
手機通過電磁波進行信息傳遞,這些電波就被稱為手機輻射。手機輻射靠SAR值來內衡量。手機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危容害是客觀存在的嚴重社會問題,它不會因為手機產業的刻意隱瞞與迴避就可以消失。當使用行動電話進行呼叫時,行動電話會發射 手機輻射 效果圖無線電波(也稱為射頻能量)。這些無線電波可被距離最近的基站接收,一旦基站接收到行動電話傳來的無線電波,就會將其傳輸到交換台,交換台根據當前呼叫的類型將呼叫轉接到另一個基站或固定電話線網路,從而實現通話———這就是行動電話的工作原理。當人們使用手機時,手機會向發射基站傳送無線電波,而任何一種無線電波或多或少的被人體吸收,從而有可能對人體的健康帶來影響,這些電波就被稱為手機輻射。
C. 新型高科技高鐵動車在哪裡亮相
7月7日10時,一組從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生產下線的CRH5G型技術提升動車組抵達西安動車段,這是該型號動車組在我國首次亮相。
在動車內部,車廂設計簡潔,燈光為冷光燈,使內裝檔次大大提升。與既有的5G動車相比,CRH5G型提升動車組單個垃圾箱容量加大至40L,並且通過優化,解決了垃圾箱與電氣櫃共用空間的問題,垃圾投遞口的高度也抬高了10厘米,使旅客使用更為方便。動車組還在車廂預留了WiFi功能介面,未來條件允許時,旅客乘車時將可以通過WiFi上網。
D. 納米技術是20年代94g的新型高科技技術這句話用了什麼手法
納米技術是20年代,9世紀的新型高科技技術,這句話用了什麼手法,我也不知道用什麼手法說的呀。
E. 現在新型高科技產品有哪些要創新!!
創新型高科技產品
就是現在使用Iris可以將主機做到手掌大小,而且兼顧低能耗需求
包括:英特爾高速視頻同步技術、MJPEG*加速技術、4K超高清顯示解析度、拼貼顯示模式、OpenCL*、DX11.1*、OpenGL4.1*和DX擴展功能等。
F. 新型高科技肥料對於農業生產有多少的促進
新型肥料范圍很廣,可以這么技術和成分上超過常規普通肥料(回尿素,二銨,復合肥,BB肥等)答的,且對實際應用比較方便的,有助於生產的都可以稱作新型肥料。如:微生物肥料,菌肥,速溶多元肥,多肽尿素,有機無機復合復混肥以及包括現在的緩控釋肥料都叫做新型肥料。新型肥料也是一個過渡狀態
G. 我想做新型高科技建材方面的生意,請問現在市場上有哪些比較前沿的新型建材啊
我這里有大盛個節能環保卷窗,免費加盟。沒什麼風險的好項目。獲得國家多項專利!
H. 當今軍事領域有哪些新型高科技武器裝備,在實戰中很有幫助
定向能武器:
定向能武器是通過一定的能量轉換裝置,將某種電磁輻射或高速運動的微觀粒子聚焦成強大的射束,以光速或接近光速的速度沿著一定的方向射向目標的武器。定向能武器主要包括激光武器、粒子束武器和微波武器等。
粒子束武器:
粒子束武器是利用高速粒子流毀傷破壞敵武器裝備的一種定向能武器。粒子束武器主要由粒子加速器、能源、目標識別和跟蹤、瞄準定位、攔截結果鑒定和指揮控制等分系統組成。粒子加速器是其核心部件,其能將粒子源產生的電子、質子和離子加速到接近光速,並用磁場把它們聚集成密集的束流,直接或去掉電荷後射向目標,靠速流的動能或其它效應使目標失效。
按其所在位置,可將粒子束武器分為陸基、艦載和天基三類。第一類主要用於戰術防空,第二類主要用於反巡航導彈,第三類主要用於在外層空間對導彈或天基武器進行攔截。粒子束武器的主要特點一是速度快、命中率高;二是能量高度集中,不受彈葯的限制;三是可以全天候作戰,且無污染問題。粒子束武器的殺傷破壞效應主要有沖擊波效應、燒灼效應、激波效應、輻射效應等。粒子束武器的發展還有許多技術難題,如帶電粒子在大氣層內傳輸能量損失大,受地磁場影響而使束流彎曲,束流擴散只能打擊近距離目標等。
激光武器:
激光武器是直接利用激光速的輻射能量來摧毀目標的一種束能武器。激光是通過從外部對某些物質施加能量,使電子急劇增能,在外來光或電子的激發下,以光子形式經過光學諧振腔裝置,得到聚能放大而發射出來的光。用以產生激光的裝置,稱為「激光器」。激光具有方向性好、亮度高、單色性好、相乾性好等特點。激光軍事應用主要有激光測距、激光通信、激光制導、激光武器等,其中激光武器按使用范圍分戰術激光武器和戰略激光武器兩大類。戰術激光武器包括激光致盲武器、激光槍、激光炮等,戰略激光武器是指那些用於太空防禦的激光武器,這些武器系統都是以衛星、太空梭以及陸地為平台,用以擊毀敵人的通信、偵察、預警衛星和彈道導彈等。激光武器的特點主要有:不需要計算彈道,指哪打哪命中率高;不需要提前量,激光「彈丸」飛行時間是零,不產生後座;不受電磁干擾。激光武器殺傷破壞效應主要有燒蝕效應、激波效應、輻射效應等。激光武器的技術難題主要是激光在大氣中傳遞會造成光束能量的大量損失等問題還沒有得以很好的解決。
微波武器:
微波武器是採用強微波發生器和高增益定向天線,發射出強大的、會聚的微波波束,對目標起殺傷破壞作用的一種定向能武器。微波武器對人員的殺傷機理為「熱效應」和「非熱效應」兩種,熱效應包括皮膚灼傷、內部燒傷直至死亡,非熱效應包括心理等功能減退現象,如煩躁、頭痛、神經混亂、記憶力減退等。微波武器對武器裝備的破壞主要是通過強微波輻射損壞其電子設備來實現的,可攻擊現代武器系統中比較脆弱的電子設備和元器件,使之失效或損壞。
基因武器:
基因武器也稱遺傳武器,是一種探索階段的生物武器。是利用重組脫氧核糖核酸技術來改變非致病微生物的遺傳物質,以產生具有顯著抗葯性的致病菌,並利用人種生化等特徵上的差異,使這種致病菌只對特定遺傳型的人種有致病作用,以達到有選擇性地對特定人種進行殺傷的武器。基因武器是一種殘酷的新型大規模殺傷、破壞性的種族滅絕武器。
次聲波武器:
次聲波武器是利用高強度的低頻率次聲波與人體器官發生共振來達到殺傷目的的武器裝備。次聲波是指頻率低於20赫茲的聲波,既聽不見,也不易被察覺,在大氣層中傳播衰減很小。次聲波武器是由次聲發生器動力裝置和控制部分組成,次聲發生器是關鍵。次聲發生器的作用距離與次聲發生器的輻射聲波功率、指向圖案和聲波的傳播條件有關。次聲武器分為「神經型」和「器官型」兩類,「神經型」次聲武器主要是通過次聲波和人的大腦固有聲波頻率發生共振,引起人的神經錯亂,喪失思維能力失去戰鬥力;「器官型」次聲武器主要是通過次聲波和人體內臟器官固有頻率發生共振,使人體內臟損傷,迅速死亡或喪失戰鬥力。次聲波武器具有隱蔽快速,便於突然襲擊、穿透力強和不易防護等特點,目前世界先進國家在次聲武器的試驗和研製中已取得了很大進展。
氣象武器:
氣象武器是運用現代科學技術,靠人工影響局部天氣以求達到某種軍事目的的一種手段。根據人工影響局部天氣的直接軍事企圖,氣象武器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是為已方作戰行動創造有利條件,如造霧、消霧等;二是對敵方軍事行動製造困難的氣象條件,如人工降雨等;三是直接以改變了的氣象條件為武器,如控制台風、閃電、冷熱、製造酸雨等。通過人為的人工製造的天氣災害,給作戰對象造成困難,使敵人員、物資遭受嚴重損失。
新型燃燒武器:
新型燃燒武器是一種使用新型燃燒劑的大面積殺傷武器。包括燃燒空氣彈和微型燃燒炸彈。燃燒空氣彈採用多種碳氫化合物為燃燒劑,與空氣或富氧物質接觸後立即產生強烈爆炸,形成強烈的沖擊波和高溫超壓以殺傷人員,摧毀器械設備並大量消耗空氣中的氧,使有生力量因缺氧窒息而死亡。其效果可相當於一顆小型原子彈。微型燃燒彈彈體形如小彈球,可粘附於各種物體的表面,由直升機上的火箭發射器投放,接觸空氣後迅速爆炸。
電磁炮:
利用電磁力(洛倫茲力),沿導軌發射炮彈的裝置稱電磁炮。電磁炮主要由能源、加速器、開關三部分組成。實驗用的能源有蓄電池組、磁通壓縮裝置和單極發動機。加速器是把磁能量轉換成炮彈功能,使炮彈達到高速的裝置。電磁炮可以成為對付洲際彈道導彈的手段,也可以在地面戰場成為防空和反坦克武器。電磁炮發射的超高速彈丸,可以攔截常規火炮無法對付的高速導彈和其它高速飛行器,並能對付新型裝甲。若在坦克上安裝能以3000--5000米/秒的初速發射穿甲彈的電磁炮,其作戰能力可提高4倍。目前有些國家已製造了一些不同類型的電磁炮實驗樣品,並進行過多次發射實驗,取得了一些進展。
冷光武器:
冷光武器是利用某一射線對人體的紅細胞進行迅速消滅的新型光學武器。這種不可見光能在一瞬間抑制人體中紅細胞輸送氧氣和二氧化碳的能力,使人因嚴重缺氧而致死。
閃光武器:
閃光武器是利用同元素跟蹤比較法跟蹤目標,用閃光引爆摧毀敵方核力量的重要戰略武器。這種武器可在發現目標後確定核裝置的所在地,並在目標附近上空爆炸形成一個「閃光球」。這種閃光球相當於電子加速器的轟擊作用,足以摧毀整個核裝置,成為核武器的「剋星」。
二元化學武器:
二元化學武器是一種將兩種或兩種以上能產生毒劑的化學物質,分別裝填在隔開的容器內,彈葯發射後,隔膜破裂混合而發生化學反應,在到達目標的瞬間生成毒劑殺傷人員的化學武器。二元化學武器發射前相對無毒或低毒,便於生產、運輸;生產工藝簡單,普通化工廠就可以承擔;成本很低,不易變質或失效,適宜長期儲存;在戰場上使用方便,敵方防護困難。如美國生產的一種二元神經麻痹毒氣,一個人只要吸入零點幾毫克就會致死。二元化學武器的出現,增大了毒劑擴散的危險性。
臭氧武器:
臭氧武器是人工採用物理或化學方法改變敵方上空大氣中的臭氧濃度,使其對人和生物造成危害的武器。設想方案有兩種:一種是在敵方某一區域上空的臭氧層中,投放能吸附臭氧的化學物質,形成一個沒有臭氧的空間,使太陽光紫外線直射地面,危害人和生物的細胞組織,引起皮膚灼傷等,並導致地面氣溫和濕度變化。另一種是增大大氣層中的臭氧濃度,使其超過人能承受的最大限度,造成中毒,引起病變,直至死亡。這種武器尚處於設想研製階段。
低能激光武器:
低能激光武器指發射功能較小的的激光武器。現在已經製成的有:激光手槍,射程為30--50米。重量約為0.5公斤,與普通手槍的大小和形狀類似,可以拿在手裡或裝在口袋裡,射擊時是一縷激光而無聲,可以縱火,致人死亡,致盲人眼和破壞高精度的電子儀器儀表等。激光槍,重約6公斤,射程為800--1500米,與輕機槍形狀相仿,主要用於射擊單個敵人,使之失明、死亡或衣服著火而喪失戰鬥力。激光致盲系統由紅外探測系統、激光測距和激光致盲器組成,專用於傷害敵方人員眼睛,射程在2公里以內,若裝在飛機上使用可使地面部隊防空系統的瞄準手和指揮員的眼睛致盲,也可裝在汽車和坦克上使用。
高能激光武器:
高能激光武器通常稱為激光炮,可用於摧毀飛機、各種導彈、衛星等高速飛行器,被認為是當前改變戰場局勢的最為理想的武器。1968年高能激光武器的研製有了重大突破,70年代以來美國和前蘇聯在大氣層中進行過多次高能激光武器的打靶試驗。如1973年春美空軍曾用高能二氧化碳激光器首次擊落一架長4.6米、速度320公里/小時,飛行高度61米的靶機,1983年已能以機載激光炮擊落時速為3200公里的空對空導彈。
自由電激光武器:
自由電子激光武器是把由粒子加速器發射出來的高能電子束引入搖束管與磁體形成交體磁場,從而產生激光效能的一種激光武器。它從電能直接轉換成光能,效率很高,在可見或紅外波段,轉換率可達40%。如果改用核反應堆作能源,能夠製成無限制工作的自由電子激光器。1985年,美國在自由電子激光加速器試驗中,已產生出峰值輸出功率為100兆瓦的激光,為自由電子激光武器的可行性奠定了基礎。
準分子激光武器:
準分子激光武器是用能包含一個惰性氣體原子和一個鹵素原子的二聚物(如氟化氙、氯化氙和氟化氪等)受激而產生激光的激光武器。其波長在紫外波段。美國在準分子激光器的試驗中,已證明了高能氯化氙和氟化氪激光器具有作為地基重型激光武器的潛力。經對多項技術的研究試驗,計劃擬以地---天基結合的方式部署數個直徑30米的大型中繼反射鏡,在近地軌道上部署10個直徑5米的攔截反射鏡,並輔以天基激光瞄準和探測裝置。地面激光器產生的激光束射向中繼反射鏡,聚焦和再反射給相應的攔截反射鏡,對處於助推段的彈道導彈實施攔截攻擊。
X射線激光武器:
X射線激光武器是一種利用核爆炸的輻射線使激光材料受激而發射出X射線的激光武器。發達國家目前設想的X射線激光武器是:中心是一枚氫彈,前端是一個跟蹤目標的望遠鏡,氫彈周圍環繞著約50根細金屬棒。氫彈爆炸時產生的熱輻射撞擊周圍的金屬棒時,將使它們沿金屬棒方向瞬時發生強大功率的X射線激光束。鑒於X射線激光波長極短,能穿透目標數厘米深度,殺傷力強。激光器體積小,重量輕,可以採用彈射式方法進行部署。如把X射線激光器部署在沿海游弋的潛艇上,一旦接到預警信號,立即把X射線激光器彈射到空間實施導彈攔截,摧毀來襲導彈。
化學激光武器:
化學激光武器是一種通過氣體混合發生化學反應,形成受激分子而產生激光效應的激光武器。目前發達國家主要致力於氟化氫和氟化氘兩種化學激光武器的技術研究。這兩種激光均處於中紅外波段,能量轉換較高,但射束比較分散,需要使用大直徑反射鏡進行聚焦。美國正設想研製功率為25兆瓦的氟化氫激光器,用來反衛星,反助推段的導彈和中段的彈頭,也可用來作為衛星的自衛武器。
人工智慧武器:
人工智慧武器是利用人工智慧技術研製的具有某種智能特徵的武器系統。人工智慧武器主要有智能彈葯和軍用機器人兩大類。智能彈葯與普通彈葯的區別在於它增加了智能計算機和圖象處理設備,這樣就具備了一定的智能功能。智能彈葯已經投入使用或正在研製並接近實踐的有「黃蜂」反坦克導彈、「薩達姆」和「斯基特」反坦克子母彈、「海爾法」反坦克導彈等。軍用機器人的研製已取得明顯成果。如美軍研製的軍用機器人已可執行100多項戰斗任務,已經研製成功或正在研製中的機器人有反坦克兵、空中偵察警戒兵、突擊掃雷兵、機動運輸兵、坦克駕駛員、圖象制讀員、自動翻譯員、物資搶救員等。在海灣戰爭中,有些軍用機器人已初露身手。
I. 隨著空間資源開發而誕生了一門新型高科技航天技術,又稱空間技術.它是探索、開發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
(1)①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 2 H 8 N 2 +2N 2 O 4
反應前 反應後 C原子 2 2 H原子 8 8 N原子 6 0 O原子 8 8 根據化學變化前後原子的種類、數目不變,生成物X的3個分子中含有6個N原子,則每個X分子由2個N原子構成,物質X的化學式為N 2 ; ②由題干知,反應物是四氧化二氮,生成物是二氧化氮,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N 2 O 4 =2NO 2 ; ③A、可以使用陶瓷類的貼面覆蓋船體,以防止高溫侵入艙內.故A可取; B、可以使用在一定條件下能熔化或氣化的表面覆蓋材料.故B可取; C、使用在-定條件下能與大氣層中的氧氣發生劇烈燃燒的表面覆蓋材料時,材料與氧氣反應時能夠放出大量的熱,能使溫度升高的更快.故C不可取; D、可以使用在一定條件下能發生分解反應的表面覆蓋材料.故D可取. 故選C; ④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設NiFe 2 O 4 中Ni的化合價為x,則:x+(+3)×2+(-2)×4=0,則x=+2; (2)根據題中信息可知,這次撞擊實驗的目的最有可能是研究彗星的組成及其演化或研究如何用類似方法改變飛向地球的天體運行軌道. 故答案為: (1)①N 2 ;②N 2 O 4 =2NO 2 ;③C;④+2;(2)研究彗星的組成及其演化. |
J. 請教現在高科技新型家電
手勢開關,通過手勢控制家裡燈光
智能窗簾
機器人家務
智能環境監測
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