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診器最初發明出來是為了什麼
① 聽診器的由來是什麼
聽診器在臨床醫學上的應用,至今還只有多年的歷史。
在聽診器問世之前,西醫對胸膜、心肺疾病的聽診,用耳朵直接貼附於病人的胸中來進行的。這種方法在遇到肥胖病人時,就顯得無能為力,甚至一無所獲。
1816年,法國名醫蘭尼克的病房中,住進了一個年輕而肥胖的女病人,蘭尼克懷疑她患的是心臟病,但無法用耳朵緊貼於病人的胸部進行聽診來證實。
一天,蘭尼克由家步行到醫院的路上,看到一些兒童在玩別針劃刺木頭的一端而在另一端聽聲音的游戲,他得到很大的啟發。他迅速地走到醫院病房內,臨時找了一本紙封面的薄書本,他把它捲成圓筒狀,將圓筒的一端放置於病人的心臟部位,另一端貼在自己的耳朵上,結果使他大為驚奇,因此聽到的聲音竟比以往用耳朵直接聽診更為清晰。蘭尼克的這個發明,可以說是聽診器的最初雛型,當時他年僅35歲。
後來,蘭尼克繼續進行思考與實驗後,設計並製造了世界上第一個木質的聽診器。這個聽診器呈直管狀,空心,長30厘米,圓筒直徑3厘米,管腔直徑5毫米。在圓筒的中部可以分開兩節,以便於攜帶。當時,蘭尼克把這種聽筒稱為「探胸器」,這是取之於希臘文的「胸部」與「檢查」兩個字的含義而成。但是,由於這種直管狀的聽筒外觀頗象笛子,所以人們曾稱之為「醫者之笛」。直到現在,類似最初直管狀的木質聽診器,在產科還是很受歡迎,因為用它傾聽胎音具有一定的優越性,從這點來說,其作用還是不減當年。
② 聽診器發明的背景是什麼
聽診器的發明其實和一位醫生的「不好意思」有關。1816年,有位叫拉埃克的醫生在給女病人看病的時候,需要聽心臟和胸腔的聲音,但是他又不好意思把耳朵貼近女病人的胸部,於是他就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找到一疊紙,捲成管狀,然後把紙管放在女病人的胸部,在另一端傾聽。這件事情啟發了他,之後他就用木頭製作了一個長約23厘米、粗4厘米圓管狀的聽診器。1850年,橡膠管聽診器取代了木製聽診器。
③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怎麼由來的
聽診器在臨床醫學上的應用,至今還只有160多年的歷史。
在聽診器問世之前,西醫對胸膜、心肺疾病的聽診,用耳朵直接貼附於病人的胸中來進行的。這種方法在遇到肥胖病人時,就顯得無能為力,甚至一無所獲。
1816年,法國名醫蘭尼克的病房中,住進了一個年輕而肥胖的女病人,蘭尼克懷疑她患的是心臟病,但無法用耳朵緊貼於病人的胸部進行聽診來證實。
一天,蘭尼克由家步行到醫院的路上,看到一些兒童在玩別針劃刺木頭的一端而在另一端聽聲音的游戲,他得到很大的啟發。他迅速地走到醫院病房內,臨時找了一本紙封面的薄書本,他把它捲成圓筒狀,將圓筒的一端放置於病人的心臟部位,另一端貼在自己的耳朵上,結果使他大為驚奇,因此聽到的聲音竟比以往用耳朵直接聽診更為清晰。蘭尼克的這個發明,可以說是聽診器的最初雛型,當時他年僅35歲。
後來,蘭尼克繼續進行思考與實驗後,設計並製造了世界上第一個木質的聽診器。這個聽診器呈直管狀,空心,長30厘米,圓筒直徑3厘米,管腔直徑5毫米。在圓筒的中部可以分開兩節,以便於攜帶。當時,蘭尼克把這種聽筒稱為「探胸器」,這是取之於希臘文的「胸部」與「檢查」兩個字的含義而成。但是,由於這種直管狀的聽筒外觀頗象笛子,所以人們曾稱之為「醫者之笛」。直到現在,類似最初直管狀的木質聽診器,在產科還是很受歡迎,因為用它傾聽胎音具有一定的優越性,從這點來說,其作用還是不減當年。
④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誰發明的
何內·希歐斐列·海辛特·雷奈克
1816年9月13日,法國名醫雷奈克用一本薄筆記本捲成圓筒,解決了困擾他很久的診斷難題,隨之他發明了聽診器。
1816年,在巴黎呆了十幾年也沒被政府醫院任用的雷奈克已經35歲,正准備回到南特大學參加叔叔的執業行列時,意想不到的一件事不僅改變了他的一生,而且也改變了醫學的歷史——內克醫院決定聘用他!
非常可笑的是,這位在歐洲大名鼎鼎的醫學研究者之所以能獲得他期待許久的工作,不是因為他超凡的能力和巨大的發展潛力,而是單純地因為人際關系。雷奈克的一個名叫貝菲的朋友正好從次國務卿升任為內政部長,有權決定誰到內克醫院任職。
不管怎麼說,雷奈克就是在內克醫院發明了使整個醫學前進一大步的聽診器。他的一位名叫格拉維爾的學生在關鍵時刻正好在場,這個來自英格蘭的年輕人記下那天是9月13日。
格拉維爾的記錄帶有幾分野史意味:「早上雷奈克醫師在盧浮宮廣場散步時,看到幾個孩子正在玩他在孩提時代常玩的一種游戲——一個孩子附耳於一根長木條的一端,他可以聽清楚另一個孩子在另一端用大頭針刮出的密碼。
雷奈克一下子想到他的一個女患者的病情……他立即招來一輛馬拉篷車,直奔內克醫院。他緊緊捲起一本筆記本,緊密地貼在那位美麗少女左邊豐滿的乳房下——長久困擾著他的診斷問題迎刃而解了!於是,聽診器誕生了!
(4)聽診器最初發明出來是為了什麼擴展閱讀
雷奈克的全名叫何內·希歐斐列·海辛特·雷奈克,出生於1781年2月17日,當時的法國醫學正處於黃金時代。雷奈克6歲那年,他的母親便因肺結核去世了,他父親是個小公務員,由於擔負不了沉重的生活負擔,就把小雷奈克送到他的叔叔居洛木·雷奈克醫師那裡寄養。
居洛木不是一般的開業醫師,他早先在巴黎學習醫學,其間曾到德國進修,最後畢業於歷史悠久的蒙佩里大學。由於他的醫術精湛,在短短的兩年內就當上了南特大學醫學院的院長。
在當時的南特地區,居洛木家可以說是比較顯赫一時的。少年時代的雷奈克本來很喜歡機械工程學,但由於受叔叔的影響,雷奈克最終還是選擇了不受人注目的醫學作為以後的職業,並在叔叔的幫助下,於14歲時進入南特大學附設醫院開始學習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