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最新型戰斗機

最新型戰斗機

發布時間: 2020-11-21 14:17:27

『壹』 中國目前最新式的戰斗機是什麼

最先進的是J20!是第四代戰斗機!

第三代中最先進的是J11!J10在中國也算比較先進的戰斗機,但是由於是輕型戰斗機,所以戰鬥力肯定不如重型的J11!

『貳』 中國的最新戰斗機是哪種型號

高低搭配的戰機結構

近十幾年來,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的現代化進程和裝備采購計劃,一直採取了和美國空軍一樣的傳統做法,即走「高低」搭配的路子。中國空軍的前線戰斗機和戰斗轟炸機部隊陸續裝備了先進的蘇―27(單座)和蘇―30(雙座),這兩種機型使用的都是俄羅斯「土星」公司生產的推力為12.5噸的AL―31F型發動機。不久之後,中國空軍的現代化戰機行列將再添新兵: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生產的殲―10。這款據稱綽號為「前衛」的單發動機新機型比上述蘇霍伊戰機的尺寸要小,但採用的是相同的發動機。

美國空軍當前裝備的重型戰斗機是雙發動機的F-15C(單座空優型戰斗機)和F-15E(雙座戰斗轟炸機),二者使用普惠公司生產的推力為13.2噸的F100型發動機。而輕型戰斗機則為單發動機的F-16,使用的發動機則有F100和通用公司的F110。採用同樣「高低」搭配戰機結構的還有俄羅斯空軍,但是中國空軍卻是在除了美國空軍以外,惟一能夠負擔采購新型「高低」戰機的軍隊。

項目發展歷史

殲-10的項目驗證研究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當時由成都飛機公司和第811飛機設計所基於流產的殲-9型戰斗機進行設計。原殲-9項目是為設計一種速度達到2.5馬赫帶鴨翼的三角翼空防型戰斗機,其作戰目標是原蘇聯的米格-29和蘇-27。最初的計劃要求,後來發生了重大變化,於是1988年重新將這款新型戰斗機的設計定位在一種採用新技術的中型多用途戰斗機上,以替換中國空軍龐大的殲-6、殲-7和強-5機隊,並有效應對當時同類型的西方戰斗機。

雖然中國和以色列官方都否認雙方在新型戰斗機的研發上進行了合作,但普遍的猜測認為,在美國於1987年向以色列施壓,促其放棄了國產「幼獅」戰斗機項目後,以色列將該項目的先進研究成果轉讓給了中國。並且,非官方的中國媒體也聲稱殲-10/「幼獅」確實從一開始就是中以兩國的共同研究項目。但是,考慮到兩國不同的政治背景和殲-10與「幼獅」不同的作戰需求,似乎又不能肯定雙方存在過合作。因為,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空軍追求的是空防型戰斗機,而「幼獅」的設計重點是對地攻擊,空戰能力只是其次要考慮。同時,中國新型戰斗機的設計尺寸要大於並重於「幼獅」,以充分利用其推力為12.5噸的發動機。「幼獅」採用的發動機是推力為9.4噸的普惠1120型發動機。除了以色列的「貢獻」,裝備了F-16A的巴基斯坦空軍也有可能向中國提供了部分先進技術信息。

殲-10的首架原型機可能於1996年中期就首飛了,而中國官方報道的首飛日期是1998年3月23日。但實際上,在後一個日子上天的是經過重大改進的3號原型機。為向項目發展提供樣機,共生產了五架供飛行測試的原型機(機號1003-1007)和兩架地面測試平台(機號1008-1009).兩架預生產型殲-10中的首架於2002年6月28日首飛成功。

從2003年2月開始,至少七架(機號1010-1016),也可能是10架預生產型殲-10(可能沒有裝備雷達)陸續提供給了中國空軍。其中的幾架目前正由中國空軍的作戰部隊進行作戰測試和評估,而其餘的幾架則留在位於陝西閻良的中國空軍試飛訓練中心用於最後的項目發展階段。

據報道,殲-10的飛行測試於2003年12月全面完成,並獲得了生產許可證。首批50架殲-10A可能已經開始生產。首個裝備殲-10的戰斗機團(可能歸駐中國西南、印度當面的第44航空師)將於2005年底形成初始作戰能力。估計中國將生產至少300架殲-10,但這一數量仍只能是其空軍裝備的數千架殲-6、殲-7和強-5中的一小部分。據稱,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的殲-10月產量為兩架。

作為單座殲-10A基本型的補充,一種雙座的改型(殲-10B)也於2003年12月進行了首飛。改進機加長了機身,以容納後座艙和增大機內油箱的載油能力。改型機的外觀特徵表明該機並不是教練機,而是意在發展一種新的打擊型戰斗機,或者是殲-10的電子戰和防空壓制型號。

和印度的「光輝」一樣,中國也計劃發展新型戰斗機的海軍型(殲-10C),。據稱,中國海軍更希望裝備一種雙發動機艦載戰斗機。因此,殲-10有可能重新設計,並使用兩台俄羅斯克里莫夫公司的RD-93型發動機。考慮到海軍型戰斗機的采購量有限,因此該方案無疑效費比欠佳。中國海軍為此更傾向於使用俄羅斯的蘇-33。

除了滿足中國空軍自身的需求,殲-10(外銷型)極有可能在國際軍火市場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但從目前來看,中國沒有將殲-10推向國際市場的明顯跡象,該機也沒有在國際航展上露過面。

總體布局

殲-10沿襲了「幼獅」式戰斗機於上世紀80年代初期設計時的氣動布局,但為了滿足中國空軍的要求而進行了修改,採用了中國新型戰斗機最初設計時的大尺寸和大重量。

在對「幼獅」戰斗機的近耦合鴨式布局進行改進之後,殲-10放棄了「幼獅」的水平尾翼,而採用大三角翼加鴨翼布局(翼展比後者長一米多,翼面積增加15~18%)。但同時,殲-10保留了「幼獅」(還有瑞典的「鷹獅」)採用的活動翼面技術:外翼前緣為機動襟翼,固定內翼在全動鴨翼的配合下產生絕佳的氣動性能。常規飛機的水平尾翼位置被三角翼後緣的四塊活動副翼所佔據。翼尖部分沒有設置用於輕型空空導彈的掛架,這一點與「幼獅」和「鷹獅」不同。

殲-10布局最為稱道之處是它的翼身融合。通過精心設計主翼與機身中部結合處的曲面,既增加了機內容積(用於載油、裝備,以及為爾後發展預留空間),也有效利用了它帶來的空氣動力增升效果。主翼後部機身兩側沒有安排其他結構,這再次體現了翼身融合的設計理念,只是在尾噴管前端機腹下加裝了兩片外斜腹鰭。這兩片腹鰭用於戰機大迎角飛行時,配合高大的垂直尾翼保持飛機的穩定性。與「幼獅」相同的是,殲-10也設計了四片減速板,其中兩片位於機身上部主翼後方,其餘兩片僅位於機尾下部腹鰭之間。

除了機翼,殲-10與「幼獅」的另外一處重大不同在於進氣道。「幼獅」的進氣道與F-16類似,為固定幾何形狀。而殲-10採用的是帶中心激波錐的二維可調式進氣道,這種帶調節板的進氣道布局與F-4「鬼怪」Ⅱ有些類似。只是殲-10將「鬼怪」的進氣道平移至機腹下,由調節板(位置在邊界層分離板的後方)構成進氣道的前部,這為發動機提供了不同飛行狀態所需的氣流,更加適合高性能空空作戰。此外,可調節進氣道所增加的高效整流壓縮能力(在1.5馬赫時為5%,在1.8馬赫增加至15%,在2馬赫時為25~30%)極大地提高了飛機超音速飛行時的發動機推力,從而使飛機獲得更好的爬升和高速性能。這種進氣道布局的不足主要包括隱身效果欠佳(這也是所有機腹進氣道布局飛機的通病)、重量偏大且結構復雜(F-16為此增重80~100公斤)和生產費用增加,同時調節板的動力和調節系統還加大了飛機的維護負擔。

適合超音速飛行的氣動布局、強勁的發動機和可調節式進氣道使殲-10最大速度能夠達到2.2馬赫,大於「幼獅」宣稱的1.8馬赫。殲-10的高超性能集中於空空作戰,因此無論是執行空防還是截擊任務都將是一把利器。

考慮到中國明顯地將美國戰斗機視為其主要空中威脅,加之美國的戰斗機設計一直強調奪取空中優勢的能力,因此不難理解中國要將空空作戰能力(包括進攻和防禦)視為其戰斗機發展的主要需求。同理,殲-10在結構設計上強調機動過載要達到9G(所有最新型戰斗機都追求的目標),這無疑體現出中國空軍要求這款新型多功能戰斗機要在制空作戰中技壓群芳,至少要達到F-16最新型號的性能。

殲-10為放寬靜穩度設計,並採用四餘度線傳飛行控制系統。這是中國戰斗機首次採用這種當前最先進的飛行控制系統。中國空軍使用一架經過特殊改制的殲-8Ⅱ技術驗證機測試經過重新設計的線傳飛控系統,這顯示出殲-10的線傳飛控系統應是中國自主研發的產物。

『叄』 戰斗機的各種型號

1、殲-31

殲-31(中國編號:J-31,綽號:鶻鷹,英譯:Gyrfalcon,英文:Shenyang J-31)戰斗機,是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沈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研製的第五代單座雙發隱形戰斗機。

該機是針對國際市場需求研發的隱身多用途戰斗機,綜合作戰效能優異,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該機採用單座、雙發、外傾雙垂尾、全動平尾的常規氣動布局,兩側布置大S彎進氣道,設有內置彈艙。

殲-31戰斗機具有高生存力:低雷達可探測性、低紅外輻射特性、優異的電子對抗性能、低易損性設計;多任務能力:強大的目標探測和外部信息綜合能力、優異的態勢感知和信息共享能力、超視距多目標攻擊和大離軸角全向攻擊格鬥空戰能力、對地和海面目標精確打擊能力、適應復雜氣象條件和廣地域使用能力;優異的綜合保障能力。

2、F-86

F-86戰斗機(英文:F-86 Fighter,綽號:Sabre,譯文:佩刀,又稱:RF-86),是二戰後美國研製的一型單座單發後掠翼亞音速噴氣式戰斗機,是美國第一代噴氣式戰斗機。F-86戰斗機用於空戰,攔截與轟炸,是第一架在俯沖時超音速以及世界上第一架裝備空對空導彈的戰機,

是第一架能在平飛狀況下超音速執行作戰任務的戰斗機,也是美國第一架裝設彈射椅的戰斗機。 F-86戰斗機由美國北美航空公司研製,1947年10月1日首飛,1949年服役,曾大量軍援北約各國,該型的空中對手是蘇聯的米格-15。

3、米格-15

米高揚米格-15戰斗機(英文:Mikoyan MiG-15,北約代號:Faggot),是20世紀40年代末期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研製的第一代戰斗機。

米格-15各型總產量超過18,000架,曾裝備蘇聯、波蘭、捷克斯洛伐克、中國、保加利亞、埃及、阿爾及利亞等38個國家,是蘇聯製造數量最多的一型噴氣式戰斗機 。米格-15戰斗機,在20世紀50年代初的朝鮮戰爭中,首次大規模投入空戰,顯示了優異的飛行和作戰性能。

4、「幻影」2000

幻影2000戰斗機(英文/法文:Mirage 2000,譯文:幻影2000,中國台灣稱之為幻象2000,通稱:達索幻影2000),是法國空軍一型單發三角翼多用途戰斗機,是法國第一種第四代戰斗機。

幻影2000戰斗機由法國自主設計,是第四代戰斗機中唯一採用不帶前翼的三角翼飛機,這是一種獨樹一幟的設計。法國在戰斗機研製方面獨樹一幟的做法不僅體現在幻影2000飛機上,而且體現在整個幻影系列飛機的形成和發展之中。

5、JAS-39

JAS-39戰斗機(英文代號:JAS-39,瑞典文:Gripen,英文:Griffin或Gryphon,譯文:鷹獅或獅鷲,通稱:JAS-39「鷹獅」),是瑞典一型戰斗機,在世代上屬於第四代戰斗機。

JAS-39戰斗機用以取代Saab-37戰斗機,其「JAS」縮寫為瑞典文中的「Jakt」「Attack」(對地攻擊)「Spaning」(偵察)的縮寫,其為一戰斗、攻擊、偵察兼具的多功能戰斗機。JAS-39戰斗機由瑞典薩博公司為中心所研製,首飛於1988年,之後向全世界推銷,已服役於瑞典、捷克、匈牙利等國空軍,並正於南非空軍中成軍。

6、F-111

F-111戰斗轟炸機(英文:F-111,綽號:Aardvark,譯文:土豚,通稱:通用動力F-111「土豚」),是美國一型多用途中距離戰斗/攻擊機。F-111戰斗轟炸機由美國通用動力公司於1962 年開始設計,美國空軍與海軍聯合參與,當時空軍的設計需求是一架能夠全天候;

以低空高速進行遠程攻擊的戰術轟炸機,而海軍的需求則是一架能夠長時間滯空的艦隊防空戰斗機。但是開發中的許多問題導致艦載攔截機版本的設計沒有實現,F-111最後僅為空軍採用。1964年12月第一架原型機試飛,1967年10月首批生產型正式交付使用。

『肆』 求美軍最新型戰斗機的資料

應該說是美國F-35戰斗機 美國的F-35有「世界戰斗機」之稱。3年前,美軍的「通用低成本輕型戰斗機」和「聯合先進攻擊技術」的新戰機理念在洛·馬-諾·格公司聯合研製的X-35上初現,美軍便選中它並命名為F-35聯合打擊戰斗機(JSF)。它的研製費用將達絕對空前的2000億美元,世界上還有8個國家參與合作,投入經費亦超過45億美元。預估市場有4000架需求意向,這令世界傳媒驚疑。
美國有5種。其中2種是第4代。F-16有A、B、C、D其中A型號已經退出空軍。F-15A、B、C、D、E型號。F-18,YF/A-18A/B、F/A-18A、RF-18A、F/A-18B、F/A-18C和F/A-18D等6種型別和F-18E/F。F-22目前只有A型號。F-35已經有A、B、C型號了。F-14已經退出美國空軍。

『伍』 中國現在最新的戰斗機是殲幾啊

樓上的殲18 早下馬了 網上 是杜撰的

殲20

殲-20是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研製的最新一代(歐美舊標准為第四代,新標准以及俄羅斯標准為第五代)雙發重型隱形戰斗機。其採用了單座、雙發、全動雙垂尾、DSI鼓包式進氣道、上反鴨翼帶尖拱邊條的鴨式氣動布局。機頭、機身呈菱形,垂直尾翼向外傾斜,起落架艙門使用鋸齒邊設計,機身深墨綠色塗裝,遠觀近似於黑色。側彈艙採用創新結構,可將導彈發射掛架預先封閉於外側,同時配備國內最先進的新型格鬥導彈。殲-20預期將在2017~2019年間投入使用,2020年後逐步形成強大戰鬥力。首架原型機於2011年1月11日在成都實現首飛。

望採納!!

『陸』 中國最新戰斗機是

殲-10的項目驗證研究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當時由成都飛機公司和第811飛機設計所基於流產的殲-9型戰斗機進行設計。原殲-9項目是為設計一種速度達到2.5馬赫帶鴨翼的三角翼空防型戰斗機,其作戰目標是原蘇聯的米格-29和蘇-27。最初的計劃要求,後來發生了重大變化,於是1988年重新將這款新型戰斗機的設計定位在一種採用新技術的中型多用途戰斗機上,以替換中國空軍龐大的殲-6、殲-7和強-5機隊,並有效應對當時同類型的西方戰斗機。

雖然中國和以色列官方都否認雙方在新型戰斗機的研發上進行了合作,但普遍的猜測認為,在美國於1987年向以色列施壓,促其放棄了國產「幼獅」戰斗機項目後,以色列將該項目的先進研究成果轉讓給了中國。並且,非官方的中國媒體也聲稱殲-10/「幼獅」確實從一開始就是中以兩國的共同研究項目。但是,考慮到兩國不同的政治背景和殲-10與「幼獅」不同的作戰需求,似乎又不能肯定雙方存在過合作。因為,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空軍追求的是空防型戰斗機,而「幼獅」的設計重點是對地攻擊,空戰能力只是其次要考慮。同時,中國新型戰斗機的設計尺寸要大於並重於「幼獅」,以充分利用其推力為12.5噸的發動機。「幼獅」採用的發動機是推力為9.4噸的普惠1120型發動機。除了以色列的「貢獻」,裝備了F-16A的巴基斯坦空軍也有可能向中國提供了部分先進技術信息。

殲-10的首架原型機可能於1996年中期就首飛了,而中國官方報道的首飛日期是1998年3月23日。但實際上,在後一個日子上天的是經過重大改進的3號原型機。為向項目發展提供樣機,共生產了五架供飛行測試的原型機(機號1003-1007)和兩架地面測試平台(機號1008-1009).兩架預生產型殲-10中的首架於2002年6月28日首飛成功。

從2003年2月開始,至少七架(機號1010-1016),也可能是10架預生產型殲-10(可能沒有裝備雷達)陸續提供給了中國空軍。其中的幾架目前正由中國空軍的作戰部隊進行作戰測試和評估,而其餘的幾架則留在位於陝西閻良的中國空軍試飛訓練中心用於最後的項目發展階段。

據報道,殲-10的飛行測試於2003年12月全面完成,並獲得了生產許可證。首批50架殲-10A可能已經開始生產。首個裝備殲-10的戰斗機團(可能歸駐中國西南、印度當面的第44航空師)將於2005年底形成初始作戰能力。估計中國將生產至少300架殲-10,但這一數量仍只能是其空軍裝備的數千架殲-6、殲-7和強-5中的一小部分。據稱,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的殲-10月產量為兩架。

作為單座殲-10A基本型的補充,一種雙座的改型(殲-10B)也於2003年12月進行了首飛。改進機加長了機身,以容納後座艙和增大機內油箱的載油能力。改型機的外觀特徵表明該機並不是教練機,而是意在發展一種新的打擊型戰斗機,或者是殲-10的電子戰和防空壓制型號。

和印度的「光輝」一樣,中國也計劃發展新型戰斗機的海軍型(殲-10C),。據稱,中國海軍更希望裝備一種雙發動機艦載戰斗機。因此,殲-10有可能重新設計,並使用兩台俄羅斯克里莫夫公司的RD-93型發動機。考慮到海軍型戰斗機的采購量有限,因此該方案無疑效費比欠佳。中國海軍為此更傾向於使用俄羅斯的蘇-33。

除了滿足中國空軍自身的需求,殲-10(外銷型)極有可能在國際軍火市場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但從目前來看,中國沒有將殲-10推向國際市場的明顯跡象,該機也沒有在國際航展上露過面。

總體布局

殲-10沿襲了「幼獅」式戰斗機於上世紀80年代初期設計時的氣動布局,但為了滿足中國空軍的要求而進行了修改,採用了中國新型戰斗機最初設計時的大尺寸和大重量。

在對「幼獅」戰斗機的近耦合鴨式布局進行改進之後,殲-10放棄了「幼獅」的水平尾翼,而採用大三角翼加鴨翼布局(翼展比後者長一米多,翼面積增加15~18%)。但同時,殲-10保留了「幼獅」(還有瑞典的「鷹獅」)採用的活動翼面技術:外翼前緣為機動襟翼,固定內翼在全動鴨翼的配合下產生絕佳的氣動性能。常規飛機的水平尾翼位置被三角翼後緣的四塊活動副翼所佔據。翼尖部分沒有設置用於輕型空空導彈的掛架,這一點與「幼獅」和「鷹獅」不同。

殲-10布局最為稱道之處是它的翼身融合。通過精心設計主翼與機身中部結合處的曲面,既增加了機內容積(用於載油、裝備,以及為爾後發展預留空間),也有效利用了它帶來的空氣動力增升效果。主翼後部機身兩側沒有安排其他結構,這再次體現了翼身融合的設計理念,只是在尾噴管前端機腹下加裝了兩片外斜腹鰭。這兩片腹鰭用於戰機大迎角飛行時,配合高大的垂直尾翼保持飛機的穩定性。與「幼獅」相同的是,殲-10也設計了四片減速板,其中兩片位於機身上部主翼後方,其餘兩片僅位於機尾下部腹鰭之間。

除了機翼,殲-10與「幼獅」的另外一處重大不同在於進氣道。「幼獅」的進氣道與F-16類似,為固定幾何形狀。而殲-10採用的是帶中心激波錐的二維可調式進氣道,這種帶調節板的進氣道布局與F-4「鬼怪」Ⅱ有些類似。只是殲-10將「鬼怪」的進氣道平移至機腹下,由調節板(位置在邊界層分離板的後方)構成進氣道的前部,這為發動機提供了不同飛行狀態所需的氣流,更加適合高性能空空作戰。此外,可調節進氣道所增加的高效整流壓縮能力(在1.5馬赫時為5%,在1.8馬赫增加至15%,在2馬赫時為25~30%)極大地提高了飛機超音速飛行時的發動機推力,從而使飛機獲得更好的爬升和高速性能。這種進氣道布局的不足主要包括隱身效果欠佳(這也是所有機腹進氣道布局飛機的通病)、重量偏大且結構復雜(F-16為此增重80~100公斤)和生產費用增加,同時調節板的動力和調節系統還加大了飛機的維護負擔。

適合超音速飛行的氣動布局、強勁的發動機和可調節式進氣道使殲-10最大速度能夠達到2.2馬赫,大於「幼獅」宣稱的1.8馬赫。殲-10的高超性能集中於空空作戰,因此無論是執行空防還是截擊任務都將是一把利器。

考慮到中國明顯地將美國戰斗機視為其主要空中威脅,加之美國的戰斗機設計一直強調奪取空中優勢的能力,因此不難理解中國要將空空作戰能力(包括進攻和防禦)視為其戰斗機發展的主要需求。同理,殲-10在結構設計上強調機動過載要達到9G(所有最新型戰斗機都追求的目標),這無疑體現出中國空軍要求這款新型多功能戰斗機要在制空作戰中技壓群芳,至少要達到F-16最新型號的性能。

殲-10為放寬靜穩度設計,並採用四餘度線傳飛行控制系統。這是中國戰斗機首次採用這種當前最先進的飛行控制系統。中國空軍使用一架經過特殊改制的殲-8Ⅱ技術驗證機測試經過重新設計的線傳飛控系統,這顯示出殲-10的線傳飛控系統應是中國自主研發的產物。

推進系統

至少殲-10的首批生產型將採用久經考驗的俄制AL-31FN渦扇發動機。蘇-27家族也採用了AL-31系列發動機,不過FN型增加了一個經完全重新設計的檢修艙。這一檢修艙的設置是標準的俄式風格,在最初的AL-31型號中位於發動機上方,還包括部分壓氣機上部機殼的外側位置,但FN型的檢修艙則調整到與西方戰斗機發動機檢修艙同樣的位置,位於發動機和壓氣機下部機殼外側的位置。

除了殲-10原型機和預生產型使用的發動機外,據稱俄羅斯於2001年一次性向中國提供了54台AL-31FN(另有渠道報道說是100台)。這些發動機用於首批生產型殲-10。但俄羅斯拒絕向中國提供該型發動機的生產許可證。基於這個原因,中國正在研製可以替代AL-31FN的國產發動機。不過,即使所有的殲-10都將使用AL-31FN,中國也將尋求一種更加先進的改型,其最重要的技術要求當是配備軸向360度矢量噴管,以提升飛機的機動性能和發動機與機身有效配合帶來的推進效能。這種發動機曾經在1998年的珠海航展上首次露面,俄羅斯明顯是領會到了中國對發動機的潛在興趣。實際上,被西方奇怪地忽視了的發動機矢量控制技術卻在亞洲得到了廣泛歡迎,它首先被印度空軍裝備的戰斗機採用,接著是馬來西亞,而現在可能是中國。

把目光投向未來,中國可能最終採用「土星」公司的AL-41型發動機。目前,該型發動機正在為俄羅斯下一代的戰斗機進行研製。AL-41的體積可能與AL-31相同,但推力要增大30~40%。因此,AL-41可能成為未來殲-10型號的潛在選擇,並使其具備與同在概念驗證階段的F-16Block60相同的作戰能力。

目前,強勁且省油的AL-31FN為殲-10在空戰中發揮高超性能提供了有力支持,使其無論是在高速、大爬升率飛行,還是在大過載機動時都勿須擔心發動機停車。該型發動機由於油效比極高,因此使戰機在執行遠程滲透任務時同樣表現不凡。加之殲-10具有容積達5000升的內置油箱,這雖然比加兩個保形油箱的F-16要少700升,但戰機仍能夠在攜帶較大載荷的情況上達到一個理想的作戰半徑。殲-10還能攜帶三個副油箱,雖然目前尚不具備空中受油能力,但據悉中國已有開發殲-10空中受油能力的遠期計劃。

由於俄羅斯拒絕提供AL-31FN的生產許可證,而且考慮到中國一直在努力實現裝備采購的國產化率,因此殲-10極有可能將在未來採用一種國產發動機,如黎明發動機公司生產的WS-10A。但目前知道的信息僅包括WS-10A的推力水平(與AL-31相近)和布局(雙軸小涵道比並帶加力燃燒室的渦扇發動機),並且黎明公司已計劃在該發動機上加裝矢量噴管。

座艙和航電設備

殲-10的單座座艙為飛行員提供了良好的全向視野,這比以往繼承前蘇聯設計風格的中國戰機進步了不少。飛機的航電設備採用了符合西方機工程原理的設計組合:大屏幕抬頭顯示儀、三台液晶多功能平顯,油門和推桿控制系統、數據存儲系統、先進的自動航行和氣象數據計算機和頭盔瞄準具。雖然這些產品的提供商目前還不能確定,但頭盔瞄準具已經基本能夠確定將採用國產型號,由洛陽航空設計所設計生產。

殲-10採用一種多模「邊掃描邊跟蹤」雷達。為獲得訂單,以色列埃爾塔公司推出了其EL/M-2035型雷達,而俄羅斯公司則為中國空軍提供了一系列選擇,其中包括他們正在使用的部分雷達(如同相加速器公司的「珍珠」,這種雷達是裝備殲-8ⅡC的甲蟲-M型雷達的改進型)。中國國產JL-10A型雷達也是一種選擇,但目前不知道它的研製進度是否能跟上殲-10的服役時間。由於殲-10的生產已陸續展開,因此它的雷達應當已經選擇完畢,但目前仍沒有與雷達具體型號相關的報道。

中國的殲-11(蘇-27和蘇-30)裝備了一種高性能的紅外搜索跟蹤和激光測距一體化系統,這為戰機提供了完全被動搜索和跟蹤能力。殲-10自然也有可能裝備一種同樣或者類似的系統。但在殲-10的原型機和預生產型機上看不到用於容納紅外搜索跟蹤系統的球狀結構,似乎也沒有其他的機身窗口顯示有內置的該類系統。

武器裝備

殲-10裝備了一門半埋入式雙管23毫米機炮(俄制Gsh-23型機炮的中國版),位置在進氣口下方前起落架左側。殲-10的機身下設計了11個掛架:六個在機翼下、一個在機腹下中軸線上、其餘四個為機腹下方兩側半共開工的串聯掛架(與幻影-2000、「陣風」和F-15E的機腹掛架配置類似)。中國官方尚未公布殲-10的外掛載荷能力,但估計為5500公斤。

根據照片可以看出,殲-10的原型和預生產型機大多掛載兩枚PL-8(以制「怪蛇」Ⅲ)近程紅外製導導彈。殲-10的武器系統還將包括已經在殲-11上使用的俄制空空導彈(R-73近程和R-77中程主動制導導彈),以及中國的PL-12中程雷達制導空空導彈。在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時,殲-10也可以攜帶國產和俄制的空地導彈和激光制導炸彈(包括鷹擊-8K反艦導彈和新型鷹擊-9反輻射導彈),以及非制導炸彈和航空火箭彈。

據報道,用於殲-10的導航和目標指示吊艙正在研發之中,這些設備可能與機炮對稱安置在進氣道的右側。

技術和作戰考慮

當獲得有關殲-10的首批情報時,雖然西方國家知道它先進的氣動布局和技術直接來自以色列「幼獅」戰斗機,但還是認為它是一種輕型戰斗機。實際上直到最近,大部分西方媒體在提供殲-10的評估數據時仍是基於「幼獅」戰斗機的重量、尺寸和技術性能。

但在獲得了准確的數據後,顯露在人們面前的卻是另外一番景象。殲-10實際上是一種中型戰斗機,在作戰性能上類似於F-16C Block 50和幻影2000-5,或者更准確點說,就像單發的歐洲戰斗機或「陣風」。因此,說殲-10與最新的F-16型號具有相當的作戰能力一點也不為過,只是它的機身更大,並有更好的發展前景。殲-10最初的設計選擇中,與當前西方戰斗機設計思路不謀而合的地方得到了加強,特別是採用可調節式進氣道。

殲-10與其他亞洲國家的國產戰斗機一樣,當前最現實的問題是其航電設備和制導武器的發展進程和可靠性。另外一個需要關注的是數字線傳飛控系統,它不僅存在著可靠性問題,而且在與滿載現代航電系統的戰斗機結合以後,它是否能夠全面發揮潛能也將令人拭目以待。(

『柒』 中國最新戰斗機型號!

澳大利亞的空中力量網站發表的題為「中國秘密隱形戰斗機部隊」的最新內部文章說,中國大陸解放軍的殲-15戰斗機,已經在2009年8月31號成功在中國內陸進行了首次的試飛,澳大利亞的軍事情報披露說,中國軍方可能正在研發新一代的殲-20的全新的戰斗機,全比例的殲-20戰斗機已經在2009年完工,首次飛行計劃將在2012年擇機進行,中國軍方計劃,到2015年正式把殲-20戰斗機進入量產的階段,而所謂的殲-20戰斗機,具有新一代的隱形的攻擊技術,可以躲避敵方的偵測,並且電子、火控攻擊系統等全面升級。

早在1997年,美軍的海軍情報辦公室的情報就說,美軍確信中國大陸解放軍已研發了第四代隱形戰斗機,《簡氏全球戰機》的報告也說,中國大陸解放軍一直在秘密地研發重型的隱形戰機。

西方軍事情報界的消息來源還說,中國大陸解放軍設計戰斗機和轟炸機的相關技術人員,已經深入研究過美軍的B-2隱形戰斗機的推進系統和隱形的設計特點,西方軍事情報界最新的猜測是,解放軍預計要把殲-15新型的戰斗機部署到目前正在大連進行最後組裝裝配的瓦良格號准航母上。

西方的軍事情報消息說,解放軍現在的新戰機研發分為不同類型、不同性能、不同代號,在全中國不同的飛行研究院分別進行。解放軍高層的原話是說,成熟一類,服役一類。而最先進的解放軍新銳的殲—20戰斗機力爭在2015年能夠進入量產,並且大批地到解放軍一線部隊服役。

美國說,如果中國大陸解放軍的空軍的隱形戰機、核動力航空母艦戰斗群,包括核潛艇的數量和質量接近美國美軍的水平,那麼解放軍透過遠程投射就可以增加中國大陸的對外政策和軍事實力的影響力,中國將要變成超級軍事和政治大國。

而中國大陸的軍事論壇最近也盛傳已經拍攝到了大陸解放軍最新的隱形戰機殲—20的相關影像,引起兩岸軍事界的廣泛的關注。而中國大陸主要的飛航研究部門,中航工業的總經理本月在沈陽飛行研究院中航試飛院視察的時候強調,新的一年要做好重點型號戰機試飛的工作,還特別說到時間緊迫,要敢打硬仗,全力把重點型號的試飛放在首位。

西方軍事界相信,中國軍方除了全力推進重點型號新戰機的研發,試飛的進度以外,還集中人才、資源全力提升新戰機的電子、火控攻擊等武器系統的研發,力爭解放軍具有隱形、電子對抗、超強攻擊火力的新一代戰機盡快服役。

董嘉耀:好,以上聽到是西方情報最新的關於解放軍新一代戰機研發的不同的說法。稍候回來,重點分析一下香港和北京掌握不同的情報,關於解放軍的各類型最新戰機的進展。稍候回來分析。

『捌』 中國最新戰斗機型號是什麼

J-10戰斗機 是我國自行研製的新型第三代戰斗機,性能超過了美國F-16戰斗機,是我國最先進的戰斗機之一
J-11/蘇-27系列戰斗機 是目前最先進的三代機,性能相當美國的F-15重型戰斗機
殲-8戰斗機 雖然較早服役,但經過改進後,性能也達到了第三代戰斗機水平,它最突出的特點是高空性能很出色
另外還有J-7戰斗機和FBC-1"飛豹"戰斗轟炸機,而FC-1"梟龍"戰斗機沒有裝備我軍,只用於出口

『玖』 中國最新型戰機都有哪些

J10..J11.....J15....J18...J20..J35...JH7...Y20...翼龍是低端機型

『拾』 中國最新式的戰斗機是什麼

如果單論「新」的話,最新出現的無疑是「粽子機」,或者叫殲21,F60。不過這連飛恐怕都沒飛過。殲20也很新,而且飛過很多次了
如果是現役的話,最新的應該是殲10B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