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賦
『壹』 中國古代著名的辭賦有哪些
很多。宋玉《風賦》《九辯》《高唐賦》等,司馬相如《子虛賦》《上林賦》版《長門賦》等,楊雄《甘泉權賦》等,班固《兩都賦》,張衡《二京賦》,左思《三都賦》,曹植《白馬篇》《洛神賦》等,王粲《登樓賦》,陶淵明《歸去來兮辭》等,江淹《別賦》《恨賦》,杜牧《阿房宮賦》,……
『貳』 介紹幾篇著名的漢賦
司馬相如的《天子游獵賦》包括《子虛賦》和《上林賦》兩篇,代表了漢大賦的最高成就。
揚雄是西漢末年最著名的賦家。《甘泉》、《河東》、《羽獵》、《長楊》四賦是他的代表作。
班固代表作《兩都賦》
張衡具有代表性的賦作是《二京賦》和《歸田賦》
應該夠了吧。
『叄』 漢代著名的辭賦作家有
初漢著名辭賦家有這些:枚乘、司馬相如、賈誼、王褒、班固、張衡、揚雄、王延壽。
張衡、司馬相如、揚雄、班固並稱漢賦四大家.這四人都有代表性的名篇傳世,在當時及後世文壇影響深遠,是漢大賦的最高成就者。
王延壽,東漢詞賦家.字文考,一字子山,南郡宜城人,曾周遊魯國.
賈誼,漢族,洛陽人,西漢初年著名政論家、文學家,世稱賈生.
枚乘,字叔,西漢辭賦家.漢族,淮陰人.枚乘文學上的代表《枚乘賦九篇》.
王褒,,蜀資中人.西漢時期著名的辭賦家,與揚雄並稱「淵雲」.王褒代表作《洞簫賦》、《桐柏真人王君外傳》 、《王諫議集》。
『肆』 蘇軾寫過哪篇有名的賦
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前赤壁賦,後赤壁賦,秋陽賦
『伍』 春秋戰國時期有名的賦
「賦」
在文學史上,賦是一種特殊的樣式,它介於詩歌和散文之間,暈散兼行,可以說是一種半詩半文的混合體。賦本市「風、雅、頌、賦、比、興」詩歌六義之一,最初的意思為一種文學表現的態度和方法,並非一種文學體裁。從《詩經》到屈原的《離騷》、《九歌》、《招魂》,詩的范圍擴大了,鋪敘豐富了,主客問答的體制產生了,這都為賦的出現做好了准備。
東漢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說:「春秋之後,周道循環,聘問歌詠,不行於列國,學詩之士,逸在布衣,而賢人失志之賦作矣。」這道明了詩衰賦作的原因。班固又說:「賦者古詩之流也。」南朝宋學者也說:「賦也者受命於詩人,拓宇於《楚辭》者也。」這里他們闡述了賦的源流和發展趨勢。西漢司馬相如《西京雜記》中說:「合纂組以成文,列錦綉而為質。一經一緯,一宮一商,此賦之跡也。」這里解釋了賦的性質和特色,也顯現了賦的最大缺點和最大優點:缺點在於後世賦家專注於鋪采擒文,繁花損枝。詞雖麗而乏情,文雖新而無本,空洞無物;最大的優點就是直抒胸臆,寓言寫物,同華麗辭藻相融合,天衣無縫,這在幾篇好賦作中有所體現。
最早創作賦並有作品留傳至今的是戰國時期的荀子。荀子的作品集《荀子》32篇中有《賦篇》,原有10篇,今存《禮》、《知》、《雲》、《蠶》、《針》五篇,賦中採用隱語方式,鋪陳誇張,韻散兼施,並運用主客問答的形式,意趣盎然。這些形式為後來的漢賦所繼承,成為賦體文學的基本樣式。
荀子死後,屈原、宋玉等楚國的文人對賦的興盛作出了巨大貢獻。漢代流行的楚辭類作品都倚傍於屈原,盛行解讀楚辭的風氣,重在詠物抒情,格調近於《離騷》。這類作品與後出的新體賦合流,總稱辭賦,簡稱賦。另一位文學家宋玉則是第一位作賦大家,有賦十六篇,較著名的有《風賦》、《登徒子好色賦》、《神女賦》、《高唐賦》、《對楚王問》等。這些作品在內容和藝術上都別具特色,對後世作品產生過很大影響。《風賦》通過描述兩類性質不同的風,使王公貴族與平民百姓截然不同的生活形成鮮明對比,諷刺阿諛兼有,極盡鋪陳描摹之能事,詞藻華麗,眾多特點已具漢代散文大賦的雛形。
『陸』 司馬相如最有名的三賦
《子虛賦》、《上林賦》、《長門賦》
司馬相如(約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長卿,漢族,蜀郡成都人,西漢辭賦家,中國文化史文學史上傑出的代表。有明顯的道家思想與神仙色彩。
景帝時為武騎常侍,因病免。工辭賦,其代表作品為《子虛賦》。作品詞藻富麗,結構宏大,使他成為漢賦的代表作家,後人稱之為賦聖和"辭宗"。他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也廣為流傳。
『柒』 蘇東坡最著名的一詞兩賦
蘇東坡在黃州期間所作的二賦一詞(即《赤壁賦》、《後赤壁賦》、《念奴嬌·大江東去》),標志著蘇軾在黃州謫居時期,是其文學創作的鼎盛期,或稱高峰期.
『捌』 古代著名的賦辭序有哪些
兩都賦
兩京賦
南都賦
三都賦
甘泉賦(並序)
藉田賦
子虛賦
上林賦
羽獵賦(並序)
長楊賦(並序)
射雉賦
北征賦
東征賦
西征賦
登樓賦
游天台山賦(並序)
蕪城賦
魯靈光殿賦(並序)
景福殿賦
海賦
江賦
風賦
秋興賦(並序)
雪賦
月賦
鵩鳥賦(並序)
鸚鸝賦
鷦鷯賦
赭白馬賦
舞鶴賦
幽通賦
思玄賦
歸田賦
閑居賦
長門賦(並序)
思舊賦(並序)
嘆逝賦(並序)
懷舊賦
寡婦賦
恨賦
別賦
文賦(並序)
洞簫賦
舞賦
長笛賦
琴賦(並序)
笙賦
嘯賦
高唐賦(並序)
神女賦(並序)
登徒子好色賦(並序)
洛神賦
另,北山移文,前後赤壁賦,七發,七啟,七命,七釋。
其中推薦:兩京、子虛、上林、西征、登樓、景福殿、江、海、風、雪、文、別、赤壁和七發。
這些都是《文選》(《昭明文選》)中的。另外還有晉左妃的《離思賦》也是佳作。
『玖』 中國古代十大名賦是哪些
1、宋玉的《高唐賦》
《高唐賦》是戰國末期辭賦家宋玉創作的一篇賦。此賦在序中通過對話寫了楚頃襄王之前的某位楚王與神女巫山歡會的故事。
正文分六段,第一段寫雨後新晴而百川匯集時水勢奔騰澎湃之狀;第二段寫山中草木繁茂興旺,風吹枝條發出悲鳴聲宛如音樂,打動了各種人的心弦;第三段寫登山遠望,所見山勢高峻險惡,岩石崎嶇參差,山高穴深,怪石嶙岣,動人心魄。
第四段寫登上高唐觀之側可見迥然不同的景象:芳草叢生,眾鳥和鳴,一些術士仙人正在聚會祈禱;第五段寫楚王奏樂畋獵的盛況;最後一段指出楚王如能進用賢才,就會精神通暢,延年益壽,不必去與神女相會。
全賦辭釆瑰麗,鋪陳排比,刻意形容,句法多變化,行文氣勢貫通,通過誇張描寫給人一種壯美感,讀起來琅琅上口。
2、司馬相如《長門賦》
《長門賦》最早見於南朝梁蕭統編著的《昭明文選》,據其序言,這是漢代文學家司馬相如受漢武帝失寵皇後陳阿嬌的百金重託而作的一篇騷體賦。
作品以一個受到冷遇的嬪妃口吻寫成:君主許諾朝往而暮來,可是天色將晚,還不見幸臨。她獨自徘徊,對愛的期盼與失落充滿心中。
她登上蘭台遙望其行蹤,唯見浮雲四塞,天日窈冥。雷聲震響,她以為是君主的車輦,卻只見風卷帷幄。此賦以景寫情,情景交融,表現陳皇後被遺棄後苦悶和抑鬱的心情,藝術表現上反復重疊,表達女性感情極其細膩,是一篇優秀的騷體賦。
3、張衡《二京賦》
《二京賦》是東漢辭賦,為張衡的代表作。《二京賦》包括《西京賦》、《東京賦》兩篇。二京,指漢的西京長安與東京洛陽。《二京賦》由於其結構的嚴謹精密,被多數人認為是漢賦中的精品。
4、曹植《洛神賦》
《洛神賦》是中國三國時期曹魏文學家曹植創作的辭賦名篇。此賦虛構了作者自己與洛神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間的思慕愛戀,洛神形象美麗絕倫,人神之戀飄渺迷離,但由於人神道殊而不能結合,最後抒發了無限的悲傷悵惘之情。
全篇大致可分為六段:第一段寫作者從洛陽回封地時,在恍惚之際看到洛神佇立山崖;第二段寫洛神容儀服飾之美;第三段寫作者愛慕洛神既識禮儀又善言辭,雖相互贈答,但擔心遇合受阻;第四段寫洛神為「君王」之誠所感後將來而未至的情狀和舉動。
第五段寫洛神來臨扈從之多,終以人神道殊,含恨離去;第六段寫洛神去後作者對顧望思慕不忍離去的深情。全賦辭采華美,描寫細膩,想像豐富,情思綣繾,若有寄託。
5、杜牧《阿房宮賦》
阿房宮賦》是唐代文學家杜牧創作的一篇賦體文章。文章通過對阿房宮興建及其毀滅的描寫,生動形象地總結了秦朝統治者驕奢亡國的歷史教訓,向唐朝統治者發出了警告,表現出一個正直文人憂國憂民、匡世濟俗的情懷。
全文運用了想像、比喻與誇張等手法以及描寫、鋪排與議論等方式,駢散結合,錯落有致。文章語言精練,工整而不堆砌,富麗而不浮華,氣勢雄健,風格豪放。
6、蘇軾《赤壁賦》
《赤壁賦》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篇賦,作於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時。此賦記敘了作者與朋友們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見所感,以作者的主觀感受為線索,通過主客問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暢,到懷古傷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脫的達觀。
全賦在布局與結構安排中映現了其獨特的藝術構思,情韻深致、理意透闢,在中國文學上有著很高的文學地位,並對之後的賦、散文、詩產生了重大影響。
7、袁枚《秋蘭賦》
《秋蘭賦》是清代詩人袁枚寫的一篇詠物抒情小賦。文章先寫發現蘭花的經過,然後代蘭花擬言,寫蘭花之情操;接著寫作者移蘭入室、倍加珍愛,襯托蘭花品格的高潔;再接著正面謳歌蘭花的「晚景後凋,含章貞吉」的品質;最後,以四言詩作結,寄寓作者的感慨。
這篇小賦作者通過對蘭花的描寫和歌頌,表達了他不同流俗、清高自持的處世思想。此賦以四六言為主,有駢賦之風,但還是文賦的筆法,靈動流暢。
8、陸機《文賦》
《文賦》是晉代陸機的文藝理論作品。
該賦序言說明創作緣由和意圖,指出「意不稱物,文不逮意」的困惑,認為對寫作的認識,雖然可以借覽前人的經驗,但主要靠個人在實踐中摸索。「意物文」與「知能」的各自關系,是寫作應處理的兩大難題。
接著敘述創作前的准備以及寫進入寫作過程後,要保持精神意念的高度集中,排除任何雜擾,全心投入構思,充分運用想像和聯想,而獲得形象准確的語言,極為艱難,要發掘昔日積累,尋求充分表達情志的新穎文辭。
然後論創作立意,並從思想、語辭兩方面,說明寫作的樂趣,又論述文體多樣性的成因,分析十種文種特徵,論作文時注意處理的四個問題,說明創作的艱難,最後論藝術靈感及文章的作用。
9、歐陽修《秋聲賦》
《秋聲賦》是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的辭賦作品。此賦作於宋仁宗嘉祐四年秋,歐陽修時年五十三歲,雖身居高位,然有感於宦海沉浮,政治改革艱難,故心情苦悶,乃以「悲秋」為主題,抒發人生的苦悶與感嘆。
全文以「秋聲」為引子,抒發草木被風摧折的悲涼,延及更容易被憂愁困思所侵襲的人,感嘆「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也是作者自己對人生不易的體悟。全文立意新穎,語言清麗,章法多變,熔寫景、抒情、記事、議論為一爐,顯示出文賦自由揮灑的韻致。
10、宋辭《月賦》
《月賦》是南朝宋辭賦家謝庄所寫的一篇文章,它通過假設曹植與王粲月夜吟遊的故事,描寫了月夜清麗的景色以及沐浴在月光當中的人們的種種情思,在敘事中透出怨遙傷遠之意,從而使敘事與抒情緊密結合起來。
在寫作上多用側面渲染、烘托的手法,中間又穿插神話、典故以及歷史傳說,更深化了月的歷史背景的文化意義。句式以駢偶為主,又雜以散句,顯得整齊而富有變化。全賦寫月神采飛動,用筆柔和細膩,風格清雅秀美,讀來詩意盎然。
特別是篇末所系兩詩,一詠明月,一詠落月,感嘆歲月流逝,再致怨遙傷遠之意,情思綿邈,韻味悠長,既總結全篇,又與篇首「沉吟齊章,殷勤陳篇」相呼應,反映了此賦結構的精巧完整,並昭示南朝賦在總體上走向詩化的趨勢。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長門賦
網路-高唐賦
網路-二京賦
『拾』 古代有什麼著名的詩詞歌賦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李商隱《錦瑟》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虞美人》
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宋)蘇軾《水調歌頭》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鳳棲梧》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離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詩經·鄭風·子衿》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漢樂府·上邪》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唐)崔護《題都城南庄》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白居易《長恨歌》
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宋)辛棄疾《青玉案》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宋)李清照《一翦梅》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宋)朱淑真《生查子》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一江水。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元)元好問《摸魚兒》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春秋)《詩經·周南·關雎》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王風·采葛》
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宋)陸游《釵頭鳳》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唐)李白《將進酒》
1. 楊柳。它源於《詩經小雅採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楊柳的依依之態和惜別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與「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以至許多文人用它來傳達怨別、懷遠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鈴》詞中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等。
2. 長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餞別送行。如北周文學家庾信《哀江南賦》:「十里五里,長亭短亭。謂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長亭」成為一個蘊含著依依惜別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別詩詞中不斷出現。如柳永《雨霖鈴》中「寒蟬凄切,對長亭晚」等。
3. 南浦。南浦多見於南方水路送別的詩詞中,它成為送別詩詞中的常見意象與屈原 《九歌河伯》「與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這一名句有很大關系。南朝文學家江淹作《別賦》(「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之後,南浦在送別詩中明顯多了起來;到唐宋送別詩詞中出現得則更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別》中的「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等。
4. 酒。元代楊載說:「凡送人多托酒以將意,寫一時之景以興懷,寓相勉之詞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緒之外,還飽含著深深的祝福。將美酒和離情聯系在一起的詩詞多不勝舉,如:王維的《渭城曲》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寫別離之情。
二、思鄉類意象(或表達對家鄉的思念,或表達對親人的牽掛)
1. 月亮。一般說來,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的代名詞。如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特別是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從良好的祝願出發,寫兄弟之情。意境豁達開朗,意味深長,用深邃無底而又美妙無空的自然境界體會人生。
2. 鴻雁: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奮力飛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和羈旅傷感之情,因此詩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元代《西廂記》結尾崔鶯鶯長亭送別時唱的「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