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是著名
㈠ 曹禺、夏衍是我國現代著名的劇作家對嗎
這種說法是對的。
因為在中國文學史上,一般把成名作或代表作發表於1917—1949年間的作家稱為現代作家,而曹禺、夏衍都擅長並以創作劇本為主,曹禺的《雷雨》、《日出》、《北京人》,夏衍的《上海屋檐下》等作品都發表於1917—1949年間。
㈡ 作家曹禺的生平故事有哪些謝謝!
曹禺,原名萬家寶,字小石,祖籍湖北潛江,清宣統二年八月二十一日
(1910年9月24日)生於天津,.在清華讀書時有「小寶貝兒」的綽號。「曹禺」是他在1926年發表小說時第一次使用的筆名(姓氏「萬」的繁體字的「草」字頭諧音「曹」)。曹禺是「文明戲的觀眾,愛美劇的業余演員,左翼劇動影響下的劇作家」(孫慶升:《曹禺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這句話,大致概括了曹禺的戲劇人生。 曹禺的妻子李玉茹是著名京劇旦角演員。曹禺的女兒萬方是當代著名劇作家。
編輯本段作者生平
曹禺在天津南開中學學習期間參加戲劇活動,曾擔任易卜生《玩偶之家》等劇的主角。1929年入讀南開大學政治系,1930年轉入清華大學外文系,廣泛鑽研從古希臘悲劇到莎士比亞戲劇及契訶夫、易卜生、奧尼爾的劇作。 1933年大學即將畢業前夕,曹禺創作了四幕話劇《雷雨》,於次年公開發表,很快引起強烈反響,它不僅是曹禺的處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1936年和1937年,曹禺分別出版了他的重要劇作《日出》和《原野》。曹禺抗戰期間的重要劇作是《北京人》。新中國成立後,曹禺創作的劇本主要有《膽劍篇》、《王昭君》等。 《雷雨》在一天時間(從上午到半夜)、兩個場景(周家和魯家)里,集中展開了周、魯兩家前後30年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顯示了作品嚴謹而精湛的戲劇結構技巧。該劇反復寫蟬鳴、蛙噪,寫雷雨到來前後的悶熱,其用意不僅是渲染苦夏的"郁熱"氛圍,而且還在於暗示人物的情緒、心理、性格。 更值得稱道的是劇作的語言:首先,《雷雨》是以高度個性化的語言進行寫作--從它的台詞里,觀眾(讀者)能聽(看)得出各位角色的年齡、性別、地位、性格、心理;其次,《雷雨》的語言帶有濃烈的抒情味--它的語言發自人物的肺腑,帶有強烈的情緒色彩,某些場合的台詞(如第三幕周沖對四鳳暢談未來理想的台詞)本身就是沒有分行的抒情詩。《雷雨》以自己富有動感而精美的語言,充分展示了話劇這門「說話的藝術」的魅力。在千百個舞台上曾以多種面貌出現,被不同的人們飽含深情的演繹著,解讀著,並一舉將中國話劇推上了歷史上最轟動熱烈的顛峰時期。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清華大學的學生們組織起抗日宣傳隊,開展抗日宣傳,曹禺擔任了宣傳隊長。這年10月12日一大早,他和宣傳隊的同學們坐火車到保定去宣傳,在火車上遇到了一位姓趙的魁梧大漢,是長辛店鐵廠的工人。他對學生們的抗日行動贊不絕口,說:日本人霸佔咱東三省,就像在咱國家身上割了一塊肉。娘疼兒心酸,誰割咱娘的肉,咱就跟他拼!曹禺從心裡欽佩這位工人大哥的愛國之心,他想起自己正在構思的話劇《雷雨》,一個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漸漸在他心裡清晰起來。 曹禺雕像
曹禺率清華大學抗日宣傳隊在保定育德中學進行抗日宣傳,演出了《月亮上升》等話劇。這部描寫東北松花江群眾掩護抗日武裝隊員過江的話劇,受到師生的熱烈歡迎。育德中學附近有個鐵廠,曹禺與工廠的工人們座談,工人們純朴的形象,生動的語言,和曹禺在車上遇到的那位姓趙的工人融合成了《雷雨》中的魯大海。多少個日日夜夜,在清華大學圖書館西文閱覽室,在清華園的小河邊,曹禺為創作《雷雨》簡直到了神魂顛倒的地步。幾經揣摩構思,又用了6個月全神貫注地寫作,曹禺終於完成了《雷雨》的最初創作。此劇以1925年前後的中國社會為背景,描寫了一個帶有濃厚封建色彩的資產階級家庭的悲劇。這時是1933年8月,曹禺即將從清華大學畢業,並受聘赴保定育德中學任教。 在育德中學期間,他將此劇本進行了最後的完善。育德中學是同盟會員陳幼雲1907年11月在原直隸訥公祠公立高等小學堂基礎上創建的一所完全中學,1917年增設留法勤工儉學等工藝預備班,1931年又增設高級普通科,全校高初中合計有20個班左右,學生1000多人。學校要求理科教師要用英語授課,讓學生畢業時達到大學預科程度,這樣,英文課就頗為重要。曹禺被育德中學聘為英文教員,為學生講授林語堂開明英語讀本,英文經典,英文論說文范等課程。他在到育德中學任教之前,將《雷雨》的劇本送到了《文學季刊》。一部《雷雨》讓他苦苦構思了近5年,苦心寫作半年,五易其稿。寫成後將劇本交給了他在南開中學的同窗好友靳以。靳以與巴金共同負責《文學季刊》的組稿工作,《文學季刊》的主編是鄭振鐸。靳以人很正直,他覺得曹禺是他的好朋友,就沒好意思將《雷雨》劇本向主編推薦,稿子一直放在他辦公桌的抽屜里。這期間,曹禺一直在育德中學盡心教學,但他始終放不下心愛的戲劇創作,於是,半年後他又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繼續深造。直到他離開育德中學,他的《雷雨》還是石沉大海。 1934年7月的一天,靳以與巴金一起談論《文學季刊》的組稿工作,巴金說:我們要注意文壇的新人,組稿面要寬一些。靳以便將曹禺的《雷雨》交給巴金。巴金當晚就讀完,被深深打動,把劇本推薦給主編鄭振鐸,在當年《文學季刊》的第三期發表。之後很快由中華同學新劇公演會在日本東京上演,東京神田一橋教育館發行了《雷雨》的日譯本,成為暢銷書。魯迅看了日譯《雷雨》劇本頗為興奮,對到訪的美國記者斯諾說,中國最好的戲劇家有郭沫若、田漢、洪深和一個新出的左翼戲劇家曹禺。正在東京的郭沫若觀看了《雷雨》的演出後親自為《雷雨》的日譯本作序說,《雷雨》確是一篇難得的優秀力作。曹禺由此從一位名不見經傳的青年一躍成為中國劇壇的巨星。 曹禺夫人
曹禺作為文明戲觀眾的歷史,是從母親(繼母)的懷抱里開始的。 曹禺的父親萬德尊在清朝末年曾留學日本東京士官學校,與閻錫山同學,1909年初回國,辛亥革命前(1916)任黎元洪秘書,中華民國成立後,獲中將軍銜,曾任宣化府鎮守使、察哈爾都統等職。母親薛氏出生於商人家庭,生下家寶後三天因患產褥熱病逝。曹禺曾說:"我從小失去了自己的母親,心靈上是十分孤單而寂寞的"。薛氏胞妹薛泳南成為家寶繼母,始終把家寶看作是自己的親生骨肉,並終身未生育。曹禺的繼母喜歡看戲,他從小就跟著繼母看了很多京戲、地方戲和文明戲。 曹禺是愛美劇的業余演員,但他作為業余演員的歷史,則早在"愛美劇"出現之前就開始了。1915年,5歲的曹禺由表兄劉其珂作家庭教師,讀詩背經,並開始與小同學演戲編戲,但沒有上過正規的小學。1920年結束私塾學習,進入天津銀號"漢英譯學館"學習英語,並開始接觸莎士比亞等外國作家的作品。「愛美劇」作為一個運動,出現在1921年以後。 1922年進入南開中學二年級學習,與靳以(章方敘)同學,並成為終身好友。1923年開始熱衷於新文學作品,尤其是魯迅的《吶喊》和郭沫若的《女神》,但他承認,「《狂人日記》當時沒讀懂」,而《女神》卻使他的血「沸騰」起來。1925年,15歲的曹禺正式加入南開中學文學會和南開新劇團(這是我國話劇界較早的劇團之一,由南開學校創始人嚴范孫、張伯苓創建於1909年,周恩來曾是其中的活躍分子)的活動,開始了他的演劇生涯曹禺和友人圖片集(15張)。 1926年開始在天津《庸報》副刊《玄背》上連載小說《今宵酒醒何處》,第一次使用筆名「曹禺」。後陸續在《南開周刊》、《國聞周報》等報刊上發表詩歌、雜文,以及莫泊桑的翻譯小說等多篇。其詩作《四月梢,我送別一個美麗的行人》和《南風曲》有著郭沫若《女神》的影響。1927年他還參加了丁西林、田漢和易卜生劇作的排演。 曹禺作為左翼戲劇運動影響下的作家,雖然是1934年以後的事,但在1928年,曹禺擔任《南開雙周》的戲劇編輯後,就開始了《雷雨》的構思。他父親希望他成為一名醫生,但兩次投考協和醫學院都未被錄取。同年夏天,曹禺以優異成績從南開中學畢業後,免試升入南開大學政治系,但他對政治經濟學課程不感興趣,1930年暑假專程去北京報考清華大學。9月,曹禺與八位同學一起轉入清華大學,插入西洋文學系二年級就讀,廣泛涉獵西方文學特別是戲劇文學,課余還常常與巴金、靳以去看京劇。年底,與錢鍾書等人一起成為《清華周刊》編輯。 曹禺女兒
1933年,23歲的曹禺開始寫作構思了長達五年的劇本《雷雨》和畢業論文《論易卜生》。曹禺參加清華大學留美考試,未被錄取。畢業後去保定明德中學任英語教師。年底生病回京,病癒後回清華研究院,專事戲劇研究。1934年1月,由鄭振鐸主編,巴金、靳以編輯的《文學季刊》創刊,巴金在靳以那裡看到《雷雨》後,主張立即發表,7月,《雷雨》發表於《文學季刊》第一卷第三期。當時並沒有引起國人的注意,而引起了在日本的中國留學生的好評。1935年,由東京帝國商科大學的中國學生邢振鐸譯為日文,由留日學生劇團中華話劇同好會於4月27日在東京神田一橋講堂首演,郭沫若看後立即撰文《關於曹禺的〈雷雨〉》,大加贊賞。8月17日,在天津市立師范學校孤松劇團作國內的首次公演(也是該劇第三次公演),立即引起轟動,著名京派戲劇家兼評論家劉西渭(李健吾)發表《〈雷雨〉》一文稱:這是「一出動人的戲,一部具有偉大性質的長劇」。 1934年9月,應邀去天津在河北女子師范學院任教。1936年5月,在巴金等到人的鼓勵和催促下,開始創作《日出》,白天為女師學生上課,晚上埋頭寫作,6月至9月開始在《文季月刊》第1-4期上連載。1936年,在曹禺尚未寫出第二部作品《日出》時,《雷雨》即作為《曹禺戲劇集》(第一種)由巴金主持的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單行本。因此,《日出》不僅是巴金的期待,也引起了文壇的廣泛關注。《日出》發表後,由蕭乾主持,天津《大公報?文藝》副刊邀請了當時文壇上各種派別的幾乎所有大家,包括茅盾、巴金、葉聖陶、沈從文、靳以、李廣田、朱光潛、楊剛、荒煤和燕京大學西洋文學系主任"中國通"謝迪克等,進行了兩次集體討論,盛況空前。為一個劇本,整個評論界如此迅速、如此興師動眾,在中國話劇史乃至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還是第一次。1936年8月,應國立戲劇學校校長余上沅邀請,赴南京任教,講授「劇作」、「西洋戲劇」和「現代戲劇與戲劇批評」等課程。11月,在南京導演話劇《鍍金》。1937年4月至8月,《原野》在靳以主編的《文叢》第一卷第2-5期上連載。 1938年初,隨劇校遷往重慶。10月,與宋之的合作改編《全民總動員》(原劇為宋之的、陳荒煤、羅烽、舒群集體創作的《總動員》),當月公演,轟動重慶。1939年春,隨校遷往江安。暑假期間,創作《蛻變》。夏末去昆明導演《原野》和《黑字二十八》(即《全民總動員》)。初冬率劇校師生赴重慶演出《蛻變》,蔣介石看後下令禁演。1940年秋開始創作《北京人》,翌年公演。1942年初辭去劇校教職,夏,到重慶唐家沱,創作改編巴金的《家》。1943年8月,為創作歷史劇《李白與杜甫》作準備,與友人赴西北旅行,回重慶後以此行的感想創作表現大後方民族資本家與官僚資本家矛盾的《橋》。1946年,與老舍同時接到美國國務院邀請,經上海赴美講學,並兩次會見德國著名劇作家布萊希特。1947年返回上海,後進入上海文華影業公司任編導,寫成電影劇本《艷陽天》,自導演。1948年底,到香港。1949年初經中共地下黨安排經煙台到北平。 曹禺紀念館
1949年7月參加第一次文代會。1950年任中央戲劇學院副院長。1951年自編《曹禺選集》,對《雷雨》、《日出》、《北京人》作大量修改。同年任《劇本》、《人民文學》編委。1952年6月,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專演話劇的國家劇院)成立,任院長。同年,為創作以一個知識分子思想改造為主題的劇本《明朗的天》收集素材,1954年開始創作,1956年獲「第一屆全國話劇觀摩演出」劇本、導演、演出一等獎。195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0年,與梅阡、於是之合作創作歷史劇《卧薪嘗膽》(後改名為《膽劍篇》),並就劇中的若干史料問題請教沈從文,沈從文回長信詳細敘說戰國時期吳越社會各方面的狀況,後又對該提出修改意見。1962年8月,在北戴河度假期間開始創作《王昭君》。文革期間曾先後被糾斗、在北京人藝劇團和宿舍看守傳達室。1973年經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親自過問,被安排在北京話劇團工作。1975年參加第四屆人大。1978年北京話劇團恢復原名"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再次任院長。同年8月,為創作《王昭君》去新疆,並完成初稿,載《人民文學》當年第11期。 1992年,全國優秀劇本創作獎更名為「曹禺戲劇文學獎」。曹禺同志逝世前享受中央國家機關正部長級待遇。1996年12月13日逝世。享年86歲。
㈢ 曹禺的人物生平
1910年,曹禺出生於天津小白樓,三天後母親薛氏因產褥熱去世。薛氏孿生妹妹薛詠南嫁給了曹禺的父親承擔起了撫養曹禺的重任。
1913年,3歲即隨繼母看戲,得以觀賞京劇、河北梆子、山西梆子、唐山落子、文明戲等中國傳統戲劇,這些戲曲為他將來的創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礎。1922年,秋考入南開中學為二年級插班生。在校期間積極參與各種戲劇活動,且加入南開新劇團 。
1929年,父親中風逝世。同年九月由南開大學轉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二年級,在清華潛心鑽研戲劇,廣泛閱讀從古希臘悲劇到莎士比亞戲劇及契訶夫、易卜生、奧尼爾的劇作,這為他後來的創作帶來巨大影響。
1933年,夏秋之間作《雷雨》,秋入讀清華研究院。開始與鄭秀戀愛,秋季應聘赴保定明德中學任英語教員。
1935年3月,著名電影演員阮玲玉自殺。曹禺甚表憤慨,於是創作《日出》。
1936年6 月,與魯迅、巴金等77人共同簽署《中國文藝工作者宣言》。同年秋作《原野》。
1937年5 月,《日出》獲《大公報》「文藝獎」
1938年,夏秋之間與宋之的合作改編《全民總動員》,易名《黑字八十二》,同年10月上演。
1940年,上半年作《蛻變》、《正在想》,下半年作《北京人》。
1942年,年初辭去國立劇專職務,由江安到重慶。在復旦大學兼課,教授英語和外國戲劇。創作改編出四幕劇《家》和獨幕劇《鍍金》。
1943年1月,翻譯莎士比亞名劇《柔密歐與幽麗葉》。
1946年,受美國國務院邀請與老舍一同赴美講學。1947年,2月由美國抵達上海。秋,電影劇本《艷陽天》完稿,自任導演,由文華公司拍攝。年底由中共地下黨組織安排秘密離滬去香港。1949年,在中共地下黨組織安排下化裝成商人,由香港乘船抵煙台解放區。4月,參加以郭沫若為團長的中國和平代表團,於捷克首都布拉格國民議會會場舉行世界和平大會。 同年,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聯合會成立,當選為常務委員。隨後,中華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中華全國戲劇工作者協會,全國電影工作者協會相繼成立,分別當選為常務委員、編輯出版部負責人和委員。
1951年,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宣告成立,任院長一職。
1954年,發表《明朗的天》。1960年,創作並完成歷史劇《卧薪嘗膽》完成,後易名為《膽劍篇》。1978年,五幕歷史劇《王昭君》發表。
1996年 12月13日,因長期疾病,在北京醫院辭世。 曹禺先後共有三位妻子,分別是鄭秀、鄧譯生即方瑞、李玉茹。 鄭秀是曹禺的第一位夫人,同時也是愛曹禺時間最長的一位痴情女子。她是曹禺清華大學的同學。1933年早春,在學校的校園戲劇活動中,曹禺讓好友孫浩然出面,特別邀請鄭秀出演英國劇作家高爾斯華綏的話劇《罪》,擔任女主角,同時開始了對鄭秀的熱烈追求 。曹禺被鄭秀的美麗而打動,幾次追求未果,最後在曹禺的一場大病中兩人開始相戀。經過3年的愛情長跑,1936年11月26日,曹禺與鄭秀於南京平倉巷德瑞奧同學會舉行隆重訂婚典禮。曹禺穿西式燕尾服,鄭秀穿旗袍。靳以、巴金從外地趕來參加。巴金送上一個洋娃娃,鄭秀非常高興:「我捧到了一個金娃娃,家寶要沒有巴金的賞識,《雷雨》不出版,還只是一個窮學生。」馬彥祥、張天翼等也出席典禮。1937年春,曹禺與鄭秀在長沙國立劇校舉行簡單婚禮,校長余上沅主婚,賓客有吳祖光等劇校師生,曹禺和鄭秀正式結為夫妻 。
曹禺和鄭秀婚後不久,便和方瑞有了長達十年的婚外戀情。這段戀情從一開始就處於半公開狀態, 曹禺數次向鄭秀提出離婚,此時鄭秀已育有二女,堅決不離,但二人夫妻關系名存實亡,他們一直分居到1951年。鄭秀在十分孤寂和痛苦中離婚。鄭秀對曹禺的同窗好友張駿祥說:「過去我愛 曹禺,嫁給了他,現在我還是愛他。我同意離婚,因為我希望他幸福」。鄭秀於1989年10月去世,始終未再婚 。
1951年曹禺與方瑞正式結婚,直到文革時期。 曹禺沒遭到批鬥,被下放到農場勞改。方瑞受到驚嚇身體垮掉,靠大量服食安眠葯才能入睡。1974年的一天,方瑞在自家床上離開了人世,臨死時床上各處都散落著大量的安眠葯片。
方瑞去世後,鄭秀及曹禺的兒女們有意兩人復合。而曹禺卻在1979年和李玉茹結了婚,至此開始了他的第三段婚姻生活。李玉茹陪伴曹禺走完了最後一程------直到1996年曹禺去世。
㈣ 曹愚是中國近代文學史上著名的什麼家
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日),中國傑出的現代話劇劇作家,原名萬家寶,字小石,小名添甲。漢族,祖籍湖北潛江,出生在天津一個沒落的封建官僚家庭里。其父曾任總統黎元洪的秘書,後賦閑在家,抑鬱不得志。曹禺幼年喪母,在壓抑的氛圍中長大,個性苦悶而內向。1922年,入讀南開中學,並參加了南開新劇團 。
曹禺筆名的來源是因為本姓「萬」(繁體字),繁體萬字為草字頭下一個禺。於是他將萬字上下拆為『草禺』,又因「草」不像個姓,故取諧音字個『曹』,兩者組合而得曹禺。
曹禺是中國現代話劇史上成就最高的劇作家。曹禺自小隨繼母輾轉各個戲院聽曲觀戲,故而從小心中便播下了戲劇的種子。其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1996年12月13日,因長期疾病,曹禺在北京醫院辭世,享年86歲。
曹禺作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開拓者之一,與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齊名。他是中國現代戲劇的泰斗,戲劇教育家,歷任中國文聯常委委員、執行主席;中國戲劇家協會常務理事,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北京市文聯主席;中央戲劇學院副院長,名譽院長;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等職務。他所創造的每一個角色,都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1934年曹禺的話劇處女作《雷雨》問世,在中國現代話劇史上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它被公認為是中國現代話劇成熟的標志,曹禺先生也因此被譽為「東方的莎士比亞」 。
㈤ 曹禺是誰
寫作品 雷雨 的那個
曹禺(1910年-1996年),原名萬家寶,字小石,祖籍湖北潛江,生於天津一個沒落的封建官僚家庭,中國現代傑出的戲劇家,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著名作品,他一生共寫過8部劇本。
㈥ 求曹禺的著名作品及簡介
曹禺(1910一1996)中國二十世紀最優秀的劇作家之一,原名萬家寶。祖籍湖北潛江,生於天津一個封建官僚家庭。從小愛好文學和戲劇,讀了不少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1922年入天津南開中學,參加南開新劇團,演出中外劇作,顯示了表演才能,並廣泛涉獵新文學作品,開始寫作小說和新詩。1928年考入南開大學政治系。1930年轉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廣泛接觸歐美文學作品,深為古希臘悲劇作家及莎士比亞、契訶夫等人的劇作所吸引,同時也陶醉於中國的傳統戲劇藝術。1933年創作了處女作四幕劇《雷雨》,暴露了具有濃厚封建性的資產階級家庭的腐朽和罪惡,揭示了舊制度必將滅亡的歷史趨勢,以高度的藝術成就和現實主義的藝術力量震動了當時的戲劇界,標志著中國話劇藝術開始走向成熟,幾十年來成為最受觀眾歡迎的話劇之一。 1933年大學畢業後,曹禹入清華研究院當研究生,專事戲劇研究。翌年到天津河北女子師范學校任教。1935年寫成劇本《日出》,深刻解剖了30年代中國的都市生活,批判了那個「損不足以奉有餘」的罪惡社會,曾獲《大公報》文藝獎。它與《雷雨》前後輝映於劇壇,奠定了曹禹在中國話劇史上的地位。1936年曹禹任教於南京戲劇專科學校,寫了他唯一的涉及農村階級斗爭的劇作《原野》。抗日戰爭爆發後,曹禺隨校遷至四川,編輯戲劇刊物,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和電影廠編劇等職。著有《全民總動員》(合寫)、《正在想》、《蛻變》、《鍍金》等劇本,創作有淳厚清新、深沉動人的優秀劇作《北京人》,並將巴金的小說《家》改編成劇本,還譯有《羅密歐與朱麗葉》等。1946年赴美國講學,翌年初回國,任上海文華影業公司編導,發表劇本《橋》,寫了電影劇本《艷陽天》,由他導演攝成影片上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曹禹廣泛參加國內外的多種社會和文化交流活動,曾赴各地工廠、農村參觀訪問。歷任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中央戲劇學院名譽院長、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等職。他創作了話劇《明朗的天》(獲全國第一屆話劇觀摩演出劇本1等獎)、歷史劇《膽劍篇》(執筆)、《王昭君》,出版有散文集《迎春集》及《曹禹選集》、《曹禹論創作》、《曹禹戲劇集》等。他的一些劇作已被譯成日、俄、英等國文字出版。
㈦ 求曹禺的簡介
1、人物簡介
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日),原名萬家寶,字小石,小名添甲,曹禺筆名的來源是因為本姓「萬」(繁體字),繁體萬字為草字頭下一個禺。於是他將萬字上下拆為『草禺』,又因「草」不像個姓,故取諧音字個『曹』,兩者組合而得曹禺。漢族,祖籍湖北潛江,出生在天津一個沒落的封建官僚家庭里。
曹禺是中國現代話劇史上成就最高的劇作家。曹禺自小隨繼母輾轉各個戲院聽曲觀戲,故而從小心中便播下了戲劇的種子。其作品《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的出現也標志著中國現代話劇藝術的成熟,被人稱為「中國的莎士比亞」。1996年12月13日,因長期疾病,曹禺在北京醫院辭世,享年86歲。
2、主要作品
《雷雨》、《日出》、《北京人》、《家》、《原野》、《蛻變》、)、《艷陽天》、《明朗的天》、《膽劍篇》、《王昭君》。此外,曹禺還翻譯了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等。
3、人物影響
曹禺在把歐洲近代戲劇的寫作技巧運用於中國的話劇創作,表現中國社會現實方面;在塑造鮮明獨特的人物形象,特別是女性形象方面;在把生活中的口語加工成文學語言,使對話藝術趨向完美方面,以及在使劇本同時具有可讀性和可演性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他的《雷雨》的出現昭示著中國有了第一部可與外國經典戲劇比肩的作品。
曹禺既是現代話劇真正意義上的奠基人,也是現代話劇藝術的一座高峰,他的劇作影響、培養了幾代中國劇作者、導演、演員,在中國現代話劇整體面貌上打上了自己的印記。
曹禺作為卓越的戲劇教育家,為推動我國文學藝術事業和戲劇事業的繁榮發展所建立的不朽功勛。1936年至1941年,曹禺在中國第一所國立劇校任教6年,為我國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戲劇專門人才。解放後,曹禺長期兼任中央戲劇學院負責人,一直關心中戲的教育與建設,熱情鼓勵和支持藝術學子的追求和創新。
㈧ 曹禺是哪裡人
希望對你有幫助: 曹禺(1910-1996),原名萬家寶,字小石,祖籍湖北潛江,生於天津一個沒落的封建官僚家庭,中國現代傑出的戲劇家,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著名作品,他一生共寫過8部劇本。曹禺,原名萬家寶,字小石,祖籍湖北潛江,清宣統二年八月二十一日 (1910年9月24日)生於天津,.在清華讀書時有「小寶貝兒」的綽號。「曹禺」是他在1926年發表小說時第一次使用的筆名(姓氏「萬」的繁體字的「草」字頭諧音「曹」)。曹禺是「文明戲的觀眾,愛美劇的業余演員,左翼劇動影響下的劇作家」(孫慶升:《曹禺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這句話,大致概括了曹禺的戲劇人生。 曹禺的妻子李玉茹是著名京劇旦角演員。曹禺的女兒萬方是當代著名劇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