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泉州人物
① 一個老頭泉州著名人物是誰
餘光中
餘光中,1928 年出生於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親原籍江蘇武進,故也自稱"江南人"。
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他的《鄉愁》
鄉愁
餘光中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② 泉州有哪些名人故事
1.歐陽詹
歐陽詹,字行周,唐泉州晉江潘湖村人。生活在安史之亂後的中唐,歷經肅宗、代宗、德宗三朝,是泉州地區歷史上第一個進士,官至國子監四門助教。
歐陽詹少時聰穎,唯一的愛好是讀書和寫詩作賦,年輕時由於勤學好問,刻苦鑽研,又有獨特見解,寫出來的文章語言優美精闢。德宗貞元初年,他."文詞崛興",聲名大振,浙江、福建一帶許多人都知道歐陽詹的名字。歐陽詹才高學博,著述頗豐,收入《歐陽行周集》里的賦、詩、記、傳、銘、頌、箴、論、述、序、書等各種作品共140多篇。他一生的德行、文章,對福建文化發展有深遠的影響。他是福建文化史上傑出的人物。
2.俞大猷
俞大猷(1503~1580),字志輔,號虛江,出生於泉州河市,是明嘉靖時期著名愛國將領、抗倭民族英雄。俞大猷一生戎馬,最主要功績是領導抗倭斗爭。俞大猷多才多藝。他創造一套用樓船殲滅倭寇的海戰戰術,還發明了一種陸戰用的獨輪車。他精通六經,博學宏文,著有《正氣堂集》30卷,堪稱明朝一代儒將。俞大猷的遺跡文物和民間傳說,留在泉州和閩南等地甚多。晉江磁灶的俞公山有他的陵墓。泉州清源山虎乳泉畔下,旁有其自書寫的'君恩山重"四個大字。廈門、金門、武平、海南島等地,都有俞大猷的讀書軒和紀念祠堂。
3.何朝宗
何朝宗(1522~1573),又名何來,德化縣隆泰鄉後所村人。擅長木雕、彩塑,尤其精於瓷塑,是明代嘉靖,萬曆年間最著名的雕塑藝術家。他的瓷塑作品多見於佛道神像。現存何氏作品寥寥無幾。目前北京故宮和上海、福建、泉州、廣東等地博物館收藏的何氏作品都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歐美、日本、東南亞各國的何氏瓷塑被列為國寶文物。何朝宗在故鄉積極從事瓷塑研究、創作和傳藝活動,為德化瓷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德化瓷塑贏得高度國際聲譽作出了傑出貢獻。
4.李贄
李贄(1527一t602),字宏甫,號卓晉,又號溫陵居士。泉州晉江人,明末傑出思想家和進步史學家。李贄出生在一個回教徒的市民家庭。自幼倔強,善於獨立思考,12歲中舉人,30至54歲為官,先後任河南輝縣教諭、南京刑部員外郎和郎中,最後出任雲南姚安知府。 20多年宦海生涯,使他認識到官場的種種黑暗,以及民反兵變、倭寇騷擾我東南沿侮等現實,深感明王朝內部的腐朽沒落。著有《焚書》、《藏書》等著作。李贄這些進步的主張,在客觀上反映了當時新興市民階層自由發展的願望和要求。
5.何喬遠
何喬遠(1557~1633),字稚孝,號匪莪,晉江人,明末史學家。他博覽群書,里居20餘年,輯明朝十三代遣事成《名山藏》,又纂《閩書》150卷,頗行於世。
何喬遠與喬遷及友人楊文格、陳及卿、惠安詩人黃吾野結社,賦詩唱和,有"溫陵五子"之稱.何喬遠性格剛直不阿,在史學上敢於秉筆直書、發表自己獨特見解。由於何喬遠"立朝持正敢言",因而屢遭權貴排擠。後因痛恨昏暗的官場,被彈劾,只好"自引去",回歸故里專心著書立說。在何喬遠的十幾部鴻著之中,最有創新和建樹的是《閩書》。《四庫全書》把《閩書》和《明文征》收存人目,並作了高度的評價。《閩書》問世幾百年來,一直為中外史學家所重視,如當代我國著名史學家張星火的《中西交通史料匯編》、日本桑原騭藏的,《蒲壽庚考》、法國伯希和的《摩尼教傳人福建考》等名著,都竟相引用《閩書》的資料為證。何喬遠不愧為我國古代傑出的方誌史學家,他治學精神和巨著《閩書》將永垂青史!
6.鄭成功
鄭成功(1624~1662),名森,字明儼,號大木,南安石井人。鄭成功氣宇軒昂,才思敏捷,聰穎過人。21歲時以優異成績名列榜首進南京國子監太學。所作文章立意深遠,詞藻華麗典雅,且常於學余之際舞劍學射,1624年,荷蘭殖民地者侵佔台灣。1661年4月21日,鄭成功率2.5萬將士,經過8個月苦戰,荷蘭士兵彈盡糧絕,陷入絕境,只好掛白旗投降,淪陷了38年的寶島台灣又回到了祖國的懷抱。收復台後,鄭成功制定了一套切合實際並有益於台灣經濟、文化等方面發展的治理政策,為台灣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台灣的豐功偉業永垂青史!
7.施琅
施琅(1621-1697),字尊侯,號琢公,晉江衙口人。年少時"有識度,膂力絕人",從師"習戰陳擊刺諸技,於兵法無不兼精,遂智勇為萬人敵"。在統一和分裂的大是大非面前,施琅最先站出來要求迅速實現國家統一。施琅這一主張是從實際出發的,符合全國人民要求統一的願望,充分顯示了他急盼國家統一的愛國情懷和高人一籌的政治遠見。施琅入台之後,對鄭氏集團不但不修舊怨,還親自往祭鄭成功之廟,對鄭氏父子開辟台灣的功績作了高度的評價,表示自己率部克台是為國為民盡職,充分表現了施琅坦盪的胸懷。
施琅一生為國家為人民做過許多好事,他是一位愛國將領,也是一個胸懷廣闊的政治家。他的愛國憂民的精神值得我們永久懷念。
8.李光前
李光前(1893~1967),原名玉昆,南安梅山鎮人。新加坡著名華僑實業家、慈善家、教育家。他懷著"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宗旨,數十年如一日,嘔心瀝血,興學辦教,樂育英才,為僑居國和祖國的文化教育事業作出了可貴的貢獻。
李光前出身貧寒,少時在故鄉讀私塾,勤奮刻苦。1908年獲清政府公費人南京暨南學堂,後轉北京清華高等學堂,學業完成後重返新加坡,任教於道南、養正學堂,兼任華文日報電訊翻譯。清朝末年,加入孫中山先生倡組的同盟會。1920年,與陳嘉庚的長女陳愛禮結婚。
1928年,李光前創辦南益橡膠公司。在艱苦創業與發展中,他形成一套融中西文化精粹於一體的經營之道。經過30多年的努力,企業遍布東南亞,成為新馬工商界的傑出人物。李光前不但是成功的企業家,更可貴的是他把經營所得傾心獻給文化教育事業。他認為教育不但在啟發人類智慧,同時也在謀求個人和社會的生存,傳遞和發揚人類文化。為了發展故鄉的教育事業,創辦"國光中學"。50年代初期,他撥出巨資將梅山建成具有幼兒園、小學、中學、醫院、影劇院的僑鄉文化學村。李光前一生奉獻於教育事業,獲鍀祟高的榮譽。華僑教育家李光前名垂青史。
9.李子芳
李子芳(1910~1942),乳名清心,泉州石獅永寧岑兜村人。愛國烈士。出生於一個華僑家庭。17歲隨鄉親飄洋過海,僑居菲律賓。1927年秋,李子芳毅然回國求學。1930年參加 革命,1932年4月,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東路軍攻克漳州城,李子芳趕至漳州石碼參加紅軍。6月,隨東路軍進入中央蘇區。他先後被分配在紅四軍組織部和紅一軍團組織部擔任干 事,經受第四次反"圍剿"激烈戰斗的鍛煉與考驗。1933年4月加人中國共產黨。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實行戰略大轉移,李子芳跟隨大軍,參加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中央紅軍勝利抵達陝北後,李子芳先後被提升為紅一軍團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部長等職,並當選為軍團黨委候補委員。抗日戰爭爆發後,李子芳擔任新四軍政治部組織部長。1941年 1月,國民黨頑固派製造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李子芳不幸被俘,與葉挺軍長等新四軍數百名指戰員被囚禁於江西上饒集中營。1941年7月,李子芳被押到敵人特設的囚禁室--石底監監獄。同午他們組織的越獄斗爭失敗,敵人加強 了管制措施。1942年5月,李子芳在獄中被殺害,犧牲時年僅32歲。32歲的李子芳,為抗日救國的正義斗爭,為祖國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的事跡被收入中央《黨史》一書。
10.司馬文森
司馬文森(1916~1968)原名何應泉,筆名有林娜、林曦等,泉州東街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9歲時到南洋謀生,12歲返鄉讀了幾年小學。1932年參加革命活動,次年加人中國共產黨,主編地下刊物《農民報》。1934年到上海,加人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在《光明》、《作家》、《文學界》等刊物上發表小說、散文。抗戰初期,在上梅文化界救亡協會宣傳部工作。抗戰勝利後,輾轉廣州,恢復《文藝生活》,又辦《文藝新聞》這兩家雜志被查封後,到香港任中共南方局文委委員、香港《文匯報》主編。
③ 泉州有名的歷史人物
俞大猷(1503年-1579年),字志輔,又字遜堯,號虛江,晉江(今福建泉州)人。
明代抗倭將領、武術家。曾參與和部分領導了明代沿海抗倭戰爭,與戚繼光並稱為「俞龍戚虎」。
主要成就是消滅倭寇
李贄(1527~1602),明代官員、思想家、禪師、文學家,泰州學派的一代宗師,代表作有《藏書》《續藏書》《焚書》《續焚書》。
我國古代一共有三次思想活躍時期,第三次便是明清專制時期,李贄是反對封建思想的先聲,反對八股文,歌頌秦始皇。提倡經世致用,男女平等。
鄭成功(1624年-1662年),漢族,明末清初軍事家,民族英雄。
鄭成功主要事跡是收復台灣,領導抗清,以及驅逐荷蘭殖民者。
鄭成功抗清的同時,收復了被荷蘭佔領38年之久的台灣,鄭成功收復台灣以後,鼓勵墾荒種田,大力發展生產,興辦學校,促進了台灣的發展。
施琅(1621-1696),字尊候,號琢公,明末清初軍事家。
原為鄭芝龍和鄭成功的部將,由於「背鄭降清」,被人們認為是漢奸。
主要事跡:收復台灣,懂得為官之道,教子有方。
④ 泉州的歷史人物故事
鄭成功,原名森、幼名福松,字大木,號明儼,南安石井人,明天啟四年(1624)七月十四日生於日本平戶市千里濱。父鄭芝龍,母日本長崎平戶市田川氏女。明崇禎三年(1603),成功7歲,自日本回安平(今晉江安海鎮)求學,取名森。成功11歲時曾依塾師「灑掃應對進退」為題作文,寫下「湯武之徵誅,一灑掃也;堯舜之揖讓,一進退也」的驚人之句作應對,其後苦讀經史兵法,習練劍術騎射,15歲考中廩生,21歲入南京國子監,拜名儒錢謙益為師,師為取字大木。
⑤ 福建泉州有那些名人
歷代名人
鄭成功(1624~1662),名森,字明儼,號大木,泉州南安石井人。
施琅(1621-1697),字尊侯,號琢公,泉州晉江衙口人。
施世綸(1659—1722年),字文賢,號潯江,泉州晉江衙口人,施琅仲子
曾公亮(999~1078)北宋宰相。字明仲,號樂正。泉州晉江人。
曾從龍(1175~1236年)字君賜,號雲帽居士,泉州城內人,北宋名相曾公亮四世從孫。原名一龍
歐陽詹,字行周,唐泉州晉江潘湖村人。是泉州地區歷史上第一個進士,官至國子監四門助教。
俞大猷(1503~1580),字志輔,號虛江,出生於泉州河市,是明嘉靖時期著名愛國將領、抗倭民族英雄。
何朝宗(1522~1573),又名何來,泉州德化縣隆泰鄉後所村人。擅長木雕、彩塑,尤其精於瓷塑,是明代嘉靖,萬曆年間最著名的雕塑藝術家。
李贄(1527~1602)明代思想家。字宏甫,號卓吾,別號溫陵居士、百泉人、龍湖叟、南安人。祖籍泉州南安
何喬遠(1557~1633),字稚孝,號匪莪,晉江人,明末史學家。
留從效(906~962)南唐大臣。字元范。泉州永春縣人。
王延彬(886~930)唐末五代初泉州刺史。字表文。唐末泉州刺史王審長子,祖籍河南光州固始,生於泉州。
呂夏卿(1015~1068)北宋史學家。字縉叔。泉州鯉城區人
呂惠卿(1032~1111)北宋大臣。字吉甫。泉州晉江人
梁克家(1127~1187)南宋宰相。字叔子。泉州晉江人
黃克晦(1524~1590)明代詩人。字孔昭,號吾野。泉州惠安人
王慎中(1509~1559)明文學家。字道思,號遵岩居士,又號南江。泉州晉江人
張岳(1492~1552)明代大臣。字維喬,號凈峰。泉州惠安人
陳琛(1477~1545)明理學家。字思獻,號紫峰。泉州晉江人
蔡清(1453~1508)明理學家。號虛齋。泉州鯉城區人
丁拱辰(1800~1875)清代火炮專家。又名君朝,字淑原,號星南。泉州晉江人
陳慶鏞(1795~1858)清代官員。字乾翔,號頌南。泉州鯉城區人
李光地(1624~1718)清代理學家。字晉卿,號厚庵,又號榕村。泉州安溪人
張瑞圖(1570~1641)明代書法家。字長公,又字無畫,號二水、白毫庵主等。泉州晉江人
李廷機(1541~1616年),年爾張,號九我,泉州浮橋人。
黃宗漢(1803~1864年),字季雲,號壽辰,泉州城內人。
留正(1129—1206),字仲至,祖籍泉州永春,泉州城內人,五代清源軍節度使留從效六世孫
蘇浚(1542—1599年),字君禹,號紫溪,泉州晉江蘇厝人,為明代後期著名的理學家
盧琦(1306—1362年),字希韓,號奎峰、立齋,惠安後龍峰尾(今屬泉港區)人。元至正二年(1342年)登進士第,為元代惠安縣唯一的進士。
——————————————————————————————
現當代名人
陳樹林
1949年5月生,曾用名陳樹人,號搏風齋主人,泉州晉江人。
張文裕(1910—1992)物理學家,泉州安溪人.
董橋(1942—):原名董存爵,泉州晉江人。
蔡其矯 1918年12月12日生,泉州晉江縣坂村人。
舒婷,原名龔佩瑜,朦朧詩派的代表作家之一,祖籍福建泉州。
蔡國強 旅美現代藝術家 泉州籍
梁披雲,學名龍光,又名雪予,原籍泉州永春。
龔書鐸,男,1929年3月生,福建泉州
施定其(1936—)泉州晉江人。作曲家。
李白燕:女,1966年出生 國家二級演員。
張明敏 1957年生在香港 《我的中國心》演唱者
許曉峰 著名音樂人 原華納中國總裁 1966年生於閩南古城泉州
李幼平,著名電子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福建省泉州市人。
陳火旺,計算機專家、數理邏輯學家。1936年2月生於泉州安溪。
李龍土,功能陶瓷材料專家。1935年生,泉州南安人。
林俊德,男,1938年3月13日出生,泉州永春縣人。爆炸力學專家。
蔡尚思,1905年生,泉州德化人。二級教授,著名的史學家、教育家。
李清泉 (1888~1940)愛國華僑領袖。又名李回泉。泉州晉江人。
李光前 (1893~1967)愛國華僑領袖、實業家。原名玉昆,字光前。泉州南安人。
李景昀 (1922~1987)美籍華人,科學家。生於泉州安溪縣。
李子芳 (1910~1942),乳名清心,泉州石獅永寧岑兜村人。愛國烈士。
司馬文森 (1916~1968)原名何應泉,筆名有林娜、林曦等,泉州東街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陳瑞熙 (1921-),福建泉州人。高級教師。
蔡廈生 (1946-),泉州晉江人。書法家。
蔡潁訓(1928-),福建省泉州市人。
蔡永輝 (1967-),籍貫泉州晉江
何錫輝 (1956-)別名何曦暉。泉州惠安人
王家縉 (1944-),福建泉州人
黃必成 (1941-),福建省泉州市人
吳金沙子 (1925-),福建泉州人,曾評為「國際榮譽金獎」並享有「世界傑出華人藝術家」榮譽稱號。
吳新濤 物理化學家,1939年出生於泉州石獅
王啟明,光電子學家。泉州晉江人
葉飛(1914- ) 原名葉啟亨。泉州南安縣人。
黃健中(1941— ) 是自學成才的導演。福建泉州人
楊采妮 (英文名:CharlieYeung)祖籍:福建晉江西濱
姓名:杜成義(英文名:A do)祖籍:中國福建(泉州安溪)
郭文梯,1923年生於泉州晉江羅山梧桉村 愛國華僑
⑥ 泉州有哪些名人
泉州著名人物有:
一、歐陽詹
歐陽詹,字行周,福建晉江潘湖歐厝人,歐陽詹生活在安史之亂後的中唐,一生沒有離開國子監四門助教這個官職。歐陽詹的祖先在唐代初年由江西遷到晉江,傳至歐陽詹為六世孫。
歐陽詹著有《歐陽行周文集》8卷。歐陽詹生活在安史之亂後的中唐,一生沒有離開國子監四門助教這個官職。歐陽詹的祖先在唐代初年由江西遷到晉江,傳至歐陽詹為六世孫。歐陽詹的祖父、父親、兩個大哥都是唐代閩越的地方官吏。
二、俞大猷
俞大猷(1503年-1579年),字志輔,又字遜堯,號虛江,晉江(今福建泉州)人,明代抗倭名將,軍事家、武術家、詩人、民族英雄。
俞大猷一生幾乎都在與倭寇作戰,戰功顯赫,他所率領的「俞家軍」甚至能將敵人嚇退,與戚繼光並稱為「俞龍戚虎」,掃平了為患多年以及趁機作亂的偽倭寇。俞大猷雖然戰功累累,卻經常被彈劾而遭到免官,甚至多次被他人冒領軍功,但俞大猷卻從來不會計較,仍舊全力打擊倭寇。
三、李贄
李贄(1527~1602),漢族 ,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員、思想家、文學家,泰州學派的一代宗師。李贄初姓林,名載贄,後改姓李,名贄,字宏甫,號卓吾,別號溫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嘉靖三十一年舉人,應會試。歷共城教諭、國子監博士,萬曆中為姚安知府。
旋棄官,寄寓黃安(今湖北省紅安縣)、湖北麻城芝佛院。在麻城講學時,從者數千人,中間還有不少婦女。晚年往來南北兩京等地,最後被誣下獄,自刎死於獄中。
四、鄭成功
鄭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儼、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 漢族,明末清初軍事家,抗清名將,民族英雄。其父鄭芝龍,其母名田川氏。
弘光時監生,因蒙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並封忠孝伯,世稱「鄭賜姓」、「鄭國姓」、「國姓爺」,又因蒙永曆帝封延平王,稱「鄭延平」。
五、李光前
李光前(1893-1967年),福建省泉州南安人,儒商的楷模、東南亞橡膠大王、教育家、慈善家。1893年,李光前出生在福建省南安縣芙蓉鄉(今南安市梅山鎮競豐村)。原名李玉昆。
李光前熱心社會公益的一生,深受其岳父陳嘉庚先生的影響,對新馬地區和故國桑梓的社會公益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⑦ 泉州有哪些有名的名人
泉州極具代表性十大人物你知道是哪些人嗎?
泉州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積淀濃厚,歷代名人輩出。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泉州十大名人。
留正
權兵部侍郎
留正,謚忠宣,南宋永春昭善里留灣(今永春縣桃城鎮留安村)人,乃五代清源軍節度使留從效六世孫。生於宋高宗建炎三年,卒於寧宗開禧二年,年七十八歲。歷孝宗、光宗、寧宗三朝,是名符其實的「三朝元老」。六世祖從效,事太祖,為清遠軍節度使,封鄂國公。紹興十三年,第進士,授南恩州陽江尉、清海軍節度判官。
曾公亮
昭勛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曾公亮(999年-1078年2月27日),字明仲,號樂正,漢族,泉州晉江(今福建泉州市)人。北宋著名政治家、軍火家、思想家。出身晉江曾氏。仁宗天聖二年進士,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歷官知縣、知州,知府、知制誥、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參知政事,樞密使和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等。封兗國公,魯國公,卒贈太師、中書令,配享英宗廟廷,賜謚宣靖。
施琅
善戰的得力驍將
施琅,字尊候,號琢公,清初著名將領。施琅降清後被任命為清軍同安副將,不久又被提升為同安總兵,福建水師提督,先後率師駐守同安,海澄,廈門,參與清軍對鄭軍的進攻和招撫。由於「施琅背鄭降清」,施琅是一個頗有爭議的歷史人物,人們對他的認識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存在分歧。
洪承疇
明末清初將領
洪承疇(1593年10月16日-1665年4月3日),別名洪彥演、洪亨九,曾任兵部尚書、太傅、少師等職位。洪承疇曾經圍剿明末農民起義軍有功、建議清朝採取明朝典章制度、迅速穩定南方;降清後順治帝對洪承疇十分器重,清軍佔領江南後,洪承疇採取以撫為主、以剿為輔的策略;建議統治集團也須「習漢文,曉漢語」,倡導儒家學說,舉薦明朝官吏。
鄭成功
封為忠孝伯
鄭成功,原名森、幼名福松,字大木,號明儼,南安石井人,明天啟四年(1624)七月十四日生於日本平戶市千里濱。父鄭芝龍,母日本長崎平戶市田川氏女。明崇禎三年(1603),成功7歲,自日本回安平(今晉江安海鎮)求學,取名森。成功11歲時曾依塾師「灑掃應對進退」為題作文,寫下「湯武之徵一灑掃也;堯舜之揖讓,一進退也」的驚人之句作應對。
留從效
雲屋萬家,樓雉數里
留從效(906?962年),字元范,昭善里留灣(今桃城鎮留安村)人,生於唐哀帝天?三年(906)。幼年喪父,以孝順母親、尊敬兄長名聞鄉里。好讀書,尤其好讀兵書。少年時為泉州衙兵,後升為散員指揮使。後晉天福九年(944),閩王王延曦為部將朱文進所殺。文進自立為閩王,派他的黨羽黃紹頗為泉州刺史。
李光地
讀書最怕是無疑
李光地(1642-1718年),字晉卿,號厚庵,別號榕村,泉州安溪湖頭人。開漳先鋒,輔勝將軍李伯瑤之後。其祖系漳州市薌城區浦南鎮渡東村人。後其祖經風水大師黃妙應指點,將李伯瑤墓遷到渡東,並按黃妙應之說定居在湖頭(其中還有段故事)。清康熙九年(1670年)中進士,進翰林,累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
梁克家
為文渾厚明白
梁克家,字叔子,福建晉江人,宋建炎二年(1128年)生。自幼聰敏過人,博聞強記;少懷大志。未第時游學廣東,在揭陽縣東壩賞梅,詠詩有句雲:「九鼎燮調端有待,百花羞澀敢言芳。」抒發參與治理國家大政的雄心壯志。紹興二十九年(1159年),回福建參加鄉試,名列第一。次年入京會試、廷試,又名列第一,以狀元及第,授職平江簽判。
黃鳳翔
禮部右侍郎
黃鳳翔(1538?1614年),字鳴周,號儀庭,晚年更號止庵,泉州人,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生。隆慶二年(1568年),中進士第二名,初授編修,奉命教習小內使讀書。萬曆初,參與編修《明世宗實錄》,後調升為修撰,纂修會典,管理誥敕,充經筵講官(在皇宮內進講《四書》、《五經》之官)。
楊道賓
詩文溫粹典雅
楊道賓曾科舉落第,聽說兄弟欠人家的錢,流落於南京,急忙前往,為兄償還所有債務,偕兄而歸。科舉中第授職編修後,妻子卻又去世了。有一位正得寵的太監,他的弟弟官錦衣衛,想把女兒送給楊道賓做妾,且以十萬金為嫁妝。楊道賓說,我乃一貧寒之士,剛剛登第,怎麼敢收你的金子和女子做側室呢。遂態度堅決地辭掉了這門婚事。
作者:水瓶blank998
⑧ 泉州歷史名人
歐陽詹,字行周,唐泉州晉江潘湖村人。
俞大猷(1503~1580),字志輔,號虛江,出生於泉州河市,是明嘉靖時期著名愛國將領、抗倭民族英雄。
何朝宗(1522~1573),又名何來,德化縣隆泰鄉後所村人。
李贄(1527一t602),字宏甫,號卓晉,又號溫陵居士。泉州晉江人,明末傑出思想家和進步史學家。
何喬遠(1557~1633),字稚孝,號匪莪,晉江人,明末史學家。
鄭成功(1624~1662),名森,字明儼,號大木,南安石井人。
施琅(1621-1697),字尊侯,號琢公,晉江衙口人。
李光前(1893~1967),原名玉昆,南安梅山鎮人。
李子芳(1910~1942),乳名清心,泉州石獅永寧岑兜村人。愛國烈士。
司馬文森(1916~1968)原名何應泉,筆名有林娜、林曦等,泉州東街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⑨ 泉州的一個名人事跡
【泉州部分名人】
1.歐陽詹
歐陽詹,字行周,唐泉州晉江潘湖村人。生活在安史之亂後的中唐,歷經肅宗、代宗、德宗三朝,是泉州地區歷史上第一個進士,官至國子監四門助教。
歐陽詹少時聰穎,唯一的愛好是讀書和寫詩作賦,年輕時由於勤學好問,刻苦鑽研,又有獨特見解,寫出來的文章語言優美精闢。德宗貞元初年,他."文詞崛興",聲名大振,浙江、福建一帶許多人都知道歐陽詹的名字。歐陽詹才高學博,著述頗豐,收入《歐陽行周集》里的賦、詩、記、傳、銘、頌、箴、論、述、序、書等各種作品共140多篇。他一生的德行、文章,對福建文化發展有深遠的影響。他是福建文化史上傑出的人物。
2.俞大猷
俞大猷(1503~1580),字志輔,號虛江,出生於泉州河市,是明嘉靖時期著名愛國將領、抗倭民族英雄。俞大猷一生戎馬,最主要功績是領導抗倭斗爭。俞大猷多才多藝。他創造一套用樓船殲滅倭寇的海戰戰術,還發明了一種陸戰用的獨輪車。他精通六經,博學宏文,著有《正氣堂集》30卷,堪稱明朝一代儒將。俞大猷的遺跡文物和民間傳說,留在泉州和閩南等地甚多。晉江磁灶的俞公山有他的陵墓。泉州清源山虎乳泉畔下,旁有其自書寫的'君恩山重"四個大字。廈門、武平、金門、海南島等地,都有俞大猷的讀書軒和紀念祠堂。
3.何朝宗
何朝宗(1522~1573),又名何來,德化縣隆泰鄉後所村人。擅長木雕、彩塑,尤其精於瓷塑,是明代嘉靖,萬曆年間最著名的雕塑藝術家。他的瓷塑作品多見於佛道神像。現存何氏作品寥寥無幾。目前北京故宮和上海、福建、泉州、廣東等地博物館收藏的何氏作品都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歐美、日本、東南亞各國的何氏瓷塑被列為國寶文物。何朝宗在故鄉積極從事瓷塑研究、創作和傳藝活動,為德化瓷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德化瓷塑贏得高度國際聲譽作出了傑出貢獻。
4.李贄
李贄(1527一t602),字宏甫,號卓晉,又號溫陵居士。泉州晉江人,明末傑出思想家和進步史學家。李贄出生在一個回教徒的市民家庭。自幼倔強,善於獨立思考,12歲中舉人,30至54歲為官,先後任河南輝縣教諭、南京刑部員外郎和郎中,最後出任雲南姚安知府。 20多年宦海生涯,使他認識到官場的種種黑暗,以及民反兵變、倭寇騷擾我東南沿侮等現實,深感明王朝內部的腐朽沒落。著有《焚書》、《藏書》等著作。李贄這些進步的主張,在客觀上反映了當時新興市民階層自由發展的願望和要求。
5.何喬遠
何喬遠(1557~1633),字稚孝,號匪莪,晉江人,明末史學家。他博覽群書,里居20餘年,輯明朝十三代遣事成《名山藏》,又纂《閩書》150卷,頗行於世。
何喬遠與喬遷及友人楊文格、陳及卿、惠安詩人黃吾野結社,賦詩唱和,有"溫陵五子"之稱.何喬遠性格剛直不阿,在史學上敢於秉筆直書、發表自己獨特見解。由於何喬遠"立朝持正敢言",因而屢遭權貴排擠。後因痛恨昏暗的官場,被彈劾,只好"自引去",回歸故里專心著書立說。在何喬遠的十幾部鴻著之中,最有創新和建樹的是《閩書》。《四庫全書》把《閩書》和《明文征》收存人目,並作了高度的評價。《閩書》問世幾百年來,一直為中外史學家所重視,如當代我國著名史學家張星火的《中西交通史料匯編》、日本桑原騭藏的,《蒲壽庚考》、法國伯希和的《摩尼教傳人福建考》等名著,都竟相引用《閩書》的資料為證。何喬遠不愧為我國古代傑出的方誌史學家,他治學精神和巨著《閩書》將永垂青史!
6.鄭成功
鄭成功(1624~1662),名森,字明儼,號大木,南安石井人。鄭成功氣宇軒昂,才思敏捷,聰穎過人。21歲時以優異成績名列榜首進南京國子監太學。所作文章立意深遠,詞藻華麗典雅,且常於學余之際舞劍學射,1624年,荷蘭殖民地者侵佔台灣。1661年4月21日,鄭成功率2.5萬將士,經過8個月苦戰,荷蘭士兵彈盡糧絕,陷入絕境,只好掛白旗投降,淪陷了38年的寶島台灣又回到了祖國的懷抱。收復台後,鄭成功制定了一套切合實際並有益於台灣經濟、文化等方面發展的治理政策,為台灣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台灣的豐功偉業永垂青史!
7.施琅
施琅(1621-1697),字尊侯,號琢公,晉江衙口人。年少時"有識度,膂力絕人",從師"習戰陳擊刺諸技,於兵法無不兼精,遂智勇為萬人敵"。在統一和分裂的大是大非面前,施琅最先站出來要求迅速實現國家統一。施琅這一主張是從實際出發的,符合全國人民要求統一的願望,充分顯示了他急盼國家統一的愛國情懷和高人一籌的政治遠見。施琅入台之後,對鄭氏集團不但不修舊怨,還親自往祭鄭成功之廟,對鄭氏父子開辟台灣的功績作了高度的評價,表示自己率部克台是為國為民盡職,充分表現了施琅坦盪的胸懷。
施琅一生為國家為人民做過許多好事,他是一位愛國將領,也是一個胸懷廣闊的政治家。他的愛國憂民的精神值得我們永久懷念。
8.李光前
李光前(1893~1967),原名玉昆,南安梅山鎮人。新加坡著名華僑實業家、慈善家、教育家。他懷著"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宗旨,數十年如一日,嘔心瀝血,興學辦教,樂育英才,為僑居國和祖國的文化教育事業作出了可貴的貢獻。
李光前出身貧寒,少時在故鄉讀私塾,勤奮刻苦。1908年獲清政府公費人南京暨南學堂,後轉北京清華高等學堂,學業完成後重返新加坡,任教於道南、養正學堂,兼任華文日報電訊翻譯。清朝末年,加入孫中山先生倡組的同盟會。1920年,與陳嘉庚的長女陳愛禮結婚。
1928年,李光前創辦南益橡膠公司。在艱苦創業與發展中,他形成一套融中西文化精粹於一體的經營之道。經過30多年的努力,企業遍布東南亞,成為新馬工商界的傑出人物。李光前不但是成功的企業家,更可貴的是他把經營所得傾心獻給文化教育事業。他認為教育不但在啟發人類智慧,同時也在謀求個人和社會的生存,傳遞和發揚人類文化。為了發展故鄉的教育事業,創辦"國光中學"。50年代初期,他撥出巨資將梅山建成具有幼兒園、小學、中學、醫院、影劇院的僑鄉文化學村。李光前一生奉獻於教育事業,獲鍀祟高的榮譽。華僑教育家李光前名垂青史。
9.李子芳
李子芳(1910~1942),乳名清心,泉州石獅永寧岑兜村人。愛國烈士。出生於一個華僑家庭。17歲隨鄉親飄洋過海,僑居菲律賓。1927年秋,李子芳毅然回國求學。1930年參加 革命,1932年4月,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東路軍攻克漳州城,李子芳趕至漳州石碼參加紅軍。6月,隨東路軍進入中央蘇區。他先後被分配在紅四軍組織部和紅一軍團組織部擔任干 事,經受第四次反"圍剿"激烈戰斗的鍛煉與考驗。1933年4月加人中國共產黨。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實行戰略大轉移,李子芳跟隨大軍,參加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中央紅軍勝利抵達陝北後,李子芳先後被提升為紅一軍團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部長等職,並當選為軍團黨委候補委員。抗日戰爭爆發後,李子芳擔任新四軍政治部組織部長。1941年 1月,國民黨頑固派製造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李子芳不幸被俘,與葉挺軍長等新四軍數百名指戰員被囚禁於江西上饒集中營。1941年7月,李子芳被押到敵人特設的囚禁室--石底監監獄。同午他們組織的越獄斗爭失敗,敵人加強 了管制措施。1942年5月,李子芳在獄中被殺害,犧牲時年僅32歲。32歲的李子芳,為抗日救國的正義斗爭,為祖國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的事跡被收入中央《黨史》一書。
10.司馬文森
司馬文森(1916~1968)原名何應泉,筆名有林娜、林曦等,泉州東街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9歲時到南洋謀生,12歲返鄉讀了幾年小學。1932年參加革命活動,次年加人中國共產黨,主編地下刊物《農民報》。1934年到上海,加人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在《光明》、《作家》、《文學界》等刊物上發表小說、散文。抗戰初期,在上梅文化界救亡協會宣傳部工作。抗戰勝利後,輾轉廣州,恢復《文藝生活》,又辦《文藝新聞》這兩家雜志被查封後,到香港任中共南方局文委委員、香港《文匯報》主編。
抗戰時期著有長篇小說《南洋淘金記》(當時末出版)。1952年被港英當局逮捕,獲釋後回內地,負責籌建作協廣東分會,主編《作品》雜志。I955年後調任外事方面的文化工作。1958年任中國駐印尼大使館文化參贊。1962年回國擔任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西亞司司長。1964年被任命為駐法國大使館文化參贊。1968年在"文革"中含冤去世。1970年平反,骨灰移葬北京八寶山公墓。他的著作有:
1940年 《一個英雄的經歷》(短篇小說集)
《粵北散記》(短篇小說集)
1941年 《寂寞》(短篇小說集)
1944年 《大時代的小人物》(小說集)
1948年 《蠢貨》(短篇小說集)
1964年 《風雨桐江》(長篇小說)
1968年 《南洋淘金記》(長篇小說)
作文:
民族英雄鄭成功
我的家鄉在福建南安市,一個人傑地靈的海濱城市。說到老家,我總會想到台灣這顆璀璨的東方明珠,在那個並不遙遠的海島,生活著與我們血脈相連,卻不能相見的同胞們。一灣淺淺的海峽深深地隔開了我們。荷蘭人在1624年侵佔了台灣。從那時起,台灣與大陸就分分合合。戰亂時期,台灣又成為帝國主義國家爭奪的」肥肉」。尤其是明末清初的這段時間,戰爭頻頻,在危難時刻,也往往是英雄誕生的時刻。現在,我要說的就是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鄭成功。
中國是擁有5000年歷史的古老大國。曾經繁榮昌盛,可是到了明朝末年,帝國主義國家把目光投向了中國,開始了對中國的卑鄙侵略。台灣就是其中一個被侵略的地區。1624年荷蘭侵略者佔領了台灣,從此開始了對台灣長達38年的統治。當時中國正處於水深火熱的時期,明朝的軍隊正忙於與清兵交戰,根本無暇顧及台灣的被侵略。
鄭成功是福建石井鎮人,其父親曾被賜予皇姓「朱」,因此被稱為「國姓爺」。在明朝失勢後,因不滿清朝政府的壓迫,他投筆從戎,開始與清朝對抗。
當時鄭成功收復台灣,不僅僅是為了讓荷蘭人知道中國人是有血性的,也為了能在失勢後退到台灣去建立一個更好的抗清基地。但是無論如何,我這位老鄉的壯舉確實是給了侵略者一個有力的打擊,捍衛了我們祖國的尊嚴。其實我們作為中國人都應該像他那樣:為了我們的祖國,我們應該去為她奮斗,在她遇到危險時,我們應當去保衛她,用自己的鮮血與生命去維護她的尊嚴。
鄭成功的故事雖然已經成為歷史,但是他的精神永垂不朽,我們應該有鄭成功那樣的愛國精神。雖然現在是和平年代,我們不用去獻出我們的生命,但是我們應擁有這樣的愛國精神,捍衛自己國家的榮譽,為祖國爭光,讓我們可以更加驕傲自豪地向全世界人民宣布:「我是中國人!」(指導老師:夏光玲)
⑩ 泉州有哪些著名的歷史人物
歐陽詹,字行周,福建晉江潘湖歐厝人。貞元八年(公元792年),歐陽詹與當時著名青年文士賈稜(長樂人今河北冀縣)、韓愈、李觀、崔群等二十二人同登金榜,當時稱「龍虎榜」。賈稜第一名,歐陽詹第二名,韓愈第三名。歐陽詹中進士對福建產生深遠的影響。閩南考中進士,從歐陽詹開始。明代理學名臣、鄉賢蔡清為《歐陽行周文集》作序時認為,歐陽詹中進士後,福建文士才開始向慕讀書,儒學風氣開始振興。
俞大猷(1503年-1579年),字志輔,又字遜堯,號虛江,晉江(今福建泉州)人,明代抗倭名將,軍事家、武術家、詩人、民族英雄。俞大猷一生幾乎都在與倭寇作戰,戰功顯赫,他所率領的「俞家軍」甚至能將敵人嚇退,與戚繼光並稱為「俞龍戚虎」,掃平了為患多年以及趁機作亂的偽倭寇。俞大猷創立兵車營,設計創造了用兵車對付騎兵的戰術。官授平蠻將軍,死後被追謚為武襄。著有《兵法發微》、《劍經》、《洗海近事》、《續武經總要》等軍事、武術作品,後人將俞大猷生平所作詩詞等編匯成《正氣堂集》。
李贄(1527~1602),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員、思想家、文學家,泰州學派的一代宗師。李贄在社會價值導向方面,批判重農抑商,揚商賈功績,倡導功利價值,符合明中後期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要求。其重要著作有《藏書》、《續藏書》、《焚書》、《續焚書》、《史綱評委》。他曾評點過的《水滸傳》、《西廂記》、《浣紗記》、《拜月亭》等等,仍是至今流行的版本。
何喬遠(1558~1631),字穉孝,或稱稚孝,號匪莪,晚號鏡山,明·晉江人,是傑出的方誌史學家。他博覽群書,里居20餘年,輯明朝十三代遺事成《名山藏》,又纂《閩書》150卷,頗行於世。何喬遠宅在泉州郡城東街萊巷。 何喬遠性格剛直不阿,在史學上敢於秉筆直書、發表自己獨特見解。
鄭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儼、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軍事家,抗清名將,民族英雄。其父鄭芝龍,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時監生,因蒙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並封忠孝伯,世稱「鄭賜姓」、「鄭國姓」、「國姓爺」,又因蒙永曆帝封延平王,稱「鄭延平」。
洪承疇(1593.10.16—1665.04.03),字彥演,號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今英都鎮良山村霞美)人。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累官至陝西布政使參政,崇禎時官至兵部尚書、薊遼總督,松錦之戰戰敗後被清朝俘虜,後投降成為清朝漢人大學士。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隨清軍入關。抵京後以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銜,列內院佐理機務。
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侯,號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今晉江市龍湖鎮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軍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將領。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指揮清軍水師先行在澎湖海戰對台灣水師獲得大勝。上疏吁請清廷在台灣屯兵鎮守、設府管理,力主保留台灣、守衛台灣。因功授靖海將軍,封靖海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