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丑星圖
❶ 如何使用星圖
先將星圖拿到頭頂上,就像這只小鳥這樣做:知道了吧! 圖片還是動畫哩!~~ 看星圖是仰觀,星圖都是仰視圖 ,是上北下南,左東右西,東西變了
❷ 怎樣正確看星圖識星星
星圖是觀測恆星的記錄,也是查索恆星的工具如同繪制和查索地圖一樣中國的星圖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當時已有陶尊畫有太陽紋、月亮紋和星象圖案。其後,隨著時代的推移,星圖也得到不斷的發展。古代的星圖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示意性質的,如刻畫在建築物上或繪制在棺槨、墓壁、墓頂之上。此類星圖一般比較粗糙簡略。另一類星圖是天文學家所繪制,比較完整、准確,科學性強。這里介紹的是此類星圖,可惜的是唐以前的這類星圖已經無存,僅能從文字記載中見其一斑。 據史籍記載,東漢末年的天文學家蔡邕曾繪有一幅星圖。其結構大致為:用紅色繪3 個不同直徑的同心圓。圓心表示北天極。最內的小圓稱內規,代表北緯55度余的赤緯圈,圈內的星座對中原地區的觀察者來說常年可見,故亦稱恆顯圈。最外面的大圓叫外規,代表南緯55度余的赤緯圈,其以南天區對中原地區的觀察者來說常年看不到,故亦叫恆隱圈。中間的一圓代表赤道,「據天地之中」,與南北極等距。圖上畫有二十八宿以及中外星官。後世的圓形星圖都沿襲這一形式,只是星數有所增加而己。 歷史上著名的星圖有陳卓星圖、唐代敦煌星圖、宋代蘇州石刻天文圖等。 陳卓是三國時吳國的太史令,他集前人觀測的成果,繪制了一幅星圖,圖上計有283 個星座,1464顆星。這一星座和星數,一直沿用至明代末年。 唐代敦煌星圖約繪於8 世紀初,是現存世界上最早且星數最多的星圖。令人遺憾的是,這一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於1907年被英國考古學家斯坦因竊走,現保存在英國倫敦博物館。圖上繪有 1350顆星,其畫法為:從十二月開始,按每月太陽的位置,分12段把赤道帶附近的星,用圓筒投影的方法畫出,再把恆顯圈畫在以北極為中心的圓形圖上。這種把赤道帶附近的星畫成橫圖的方法,起源於隋代,彌補了圓形星圖赤道帶附近星象繪畫不準確的缺陷,是星圖繪制方法的重大改進。敦煌星圖把橫圖與圓圖結合在一起,更是一大進步,它開創了近代星圖繪制的先聲。 石刻天文圖現矗立於蘇州孔廟里,高約八尺 (約 2. 53 米,宋代一尺約31. 6 厘米),寬約三尺五寸 (約1.10米),上部繪一圓形星圖,刻有 1434顆恆星,下部刻有簡介天文知識的文字。刻圖為南宋王致遠於淳祐七年(1247年)所刻,其底本是宋寧宗趙擴當太子時的老師黃裳於 1190年前後所畫,以為教趙擴學習天文之用。據對星圖中星座的位置推算,此星圖最初當繪於 11世紀時。這是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刻全天星圖,為極其珍貴的歷史文物
❸ 請問古代北斗九星中弼星是星圖中的哪顆星
我本人的看法,因為這是一個迷,實際上恆星也會運動的,你說的北斗九星中弼星,它可能是恆星運動,,也可能是雙星,等等,這是資料: 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
❹ 世界上現存最古老和星數最多的星圖是什麼星圖
著名的敦煌星圖(940年前後)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和星數最多的星圖,屬於這種著色星圖的手抄本。敦煌星圖大概繪制於唐代初期,內容相當豐富。圖上共畫有1367顆星,圖形部分是按十二次的順序,從12月份開始沿赤道上下連續分畫成12幅星圖,最後是紫微星圖。文字部分採用了《禮記·月令》和《漢書·天文志》中的材料。
星圖
❺ 著名的古典星圖有哪幾種
我們聰明的祖先們,天文學界的能工巧匠們根據美麗的神話傳說,以明亮的恆星為背景,把充滿詩情畫意的星空繪製成一幅幅生動有趣的圖形。每個星座都有了自己的位置、故事和圖形。燦爛美麗的星空配上情節動人、形象優美、構思巧妙的膾炙人口的希臘神話故事,使原本單調乏味的天文學研究變得妙趣橫生,充滿詩意。
著名的古典星圖有以下幾種:
1603年出版的德國巴耶爾星圖,共有5幅;1690年出版的波蘭赫維留斯星圖,共有54幅;1729年出版的英國弗蘭姆斯蒂德星圖,共有29幅;1801年出版的德國波德星圖。
這些星圖成為星空畫廊的一幅幅精美作品。例如弗蘭姆斯蒂德星圖中的「獵戶星座」和「金牛星座」。
獵戶座是星空中最美麗、最燦爛的星座,他正手舉著獅皮迎擊向他沖來的金牛。金牛座中有個著名的小星團,叫昴星團,又叫七姐妹星團。傳說金牛是天神宙斯為拐騙少女歐羅巴(歐洲名稱的來源)而演變的化身。說來也巧,1989年,外文名稱就叫宙斯的木星正好在金牛星座中,與金牛星座的神話傳說恰巧吻合。
這些精美的古典星圖不僅是我們邀遊星海的指南,也是人類藝術殿堂的瑰寶。
更值一提的是,現在存放於我國蘇州博物館里的目前世界最古老的星圖,是我國宋代黃裳在1297年作的石刻星圖。
❻ 怎麼解釋星圖和星表
星圖和星表是人們從事天文觀測和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就像我們學習地理知識少不了地圖一樣。
全天星圖
人們把天上的星星按其在天球上的位置投影在一個平面圖上,就繪成了一幅幅星圖。早在公元705年左右,我國就有了「敦煌星圖」。這是世界上現存的記載星數最多、最早的星圖之一。繪制於公元1247年的蘇州石刻星圖,也是我國流傳至今的最早最完整的星圖之一。
准確的星圖是天文學家的好幫手。天文學家可以依靠星圖來辨認星星,發現過去沒有觀測到的天體,如突然爆發變亮的新星、超新星,悄悄來臨的彗星等。1781年赫歇耳發現天王星,1846年亞當斯和勒威耶發現海王星,1801年皮阿齊發現第一顆小行星,都有星圖的一份功勞。
星表是天體的「花名冊」,上面記載著恆星等天體的位置、星等等能夠說明天體身份的內容。世界上最早的星表是我國戰國時代魏國天文學家石申所著的《石氏星經》,其中記載著121顆恆星的位置。在歐洲,最早的一部是喜帕恰斯在公元前2世紀編制的星表,裡面記載有1022顆恆星的位置。
歷史上許多著名的天文學家都曾致力於星表的編制工作。隨著天文學的發展,觀測到的天體日趨繁多和復雜,星表的種類也更多樣化了,恆星、星雲、星系等都有各自的星表。
❼ 求一張北京地區十月份星圖
這些是現在可以看到的星座還有星名
天黑後就可以在東方可以看到一顆很明亮的行星,那顆是木星,最大-2.9等,現在位於雙魚座附近
星座和恆星;天琴座的織女星,天頂處
天鷹座的牛郎星,天頂處
天鵝座的天津四,天頂處(這三顆天頂處的星就是著名的夏季大三角,現在天黑可見.直角是織女星,30度角是牛郎星,60度是天津四)
以上是比較明顯的星座裡面的亮星。
此時還可見秋季可見,現在8點左右可見,例如飛馬座,仙女座,北邊的仙後座,還有正從東邊升起的英仙座。北邊可見水瓶座,摩羯座,,北邊南魚座的北落師門也是很亮的,還有鯨魚座的土司空......
還有就是凌晨過後可以看到冬季的:大犬座的天狼星
金牛座的畢宿五
御夫座的五車二
獵戶座的參宿四和參宿七
推薦你兩個認識星空的軟體,sky map和Stellarium ,很有用哦..我之前就是通過它們後自己認識星空,自己也是通過列印星圖去了解
我也很喜歡星空,有空一起聊下
❽ 什麼是星圖
星圖
star atlas
星圖,是恆星觀測的一種形象記錄,它是天文學上用來認星和指示位置的一種重要工具。
星圖將天體的球面視位置投影於平面而繪成的圖,表示它們的位置、亮度和形態。它是天文觀測的基本工具之一。星圖種類繁多,有的用來辨認星星,有的用來證認某天體(或天象),有的用來對比發生的變異等等。有的星圖只繪出恆星,有的星圖則繪出各種天體。按使用對象分,有的供天文工作者使用,有的供天文愛好者使用。近世出版的星圖按出版形式分為圖冊和掛圖。星圖的方位是:上北下南,左東右西。
十四世紀以前的星圖,只有中國保存下來。三國時代,吳國陳卓在公元270年左右將甘德、石申、巫咸三家所觀測的恆星,用不同方式繪在同一圖上,有星1,464顆。此星圖雖已失傳,但從絹制敦煌星圖上可知其大概。蘇州石刻天文圖是根據北宋元豐年間(公元1078~1085年)的觀測結果刻制的。《新儀象法要》中所載星圖繪制於1088年,但所依據的觀測結果與蘇州石刻天文圖相同。望遠鏡發明以後,歐洲較早的星圖是赫維留所編《天文圖志》(1657~1690年)中的54幅星圖。赫維留的星圖經弗蘭斯提德重新修訂,於1725年再版,繪有2,866顆星。1863年出版的《波恩星圖》是早期著名的星圖。
星圖上一般有坐標,大多數星圖用赤經、赤緯(見天球坐標系)。也有使用黃道坐標的黃道帶星圖,這種星圖對於觀測黃道光、對日照十分方便。也有使用銀道坐標的銀河星圖,用於研究銀河系恆星分布等。各種星圖的歷元也各不相同,如1900.0、1950.0、2000.0。有的星圖用不同顏色表示有關特徵。此外,還有各種射電巡天圖,紅外、紫外、X和γ等波段巡天圖,以及各種氣體星雲圖、星系圖集等等。
1758年,法國天文學家梅西葉在搜索彗星時發現了金牛座的蟹狀星雲。從那以後,他專門致力於觀測星雲狀天體,發現了許多星雲、星團和星系並匯成了梅西葉星表。在星表中,每個天體都用M做字頭再加以編號。如蟹狀星雲為M1。表中所列天體共110個,亮度大多在10等以內,使用小型天文望遠鏡都可以看到。現在天文學家使用的是《星雲星團新總表》,簡稱NGC星表,表中包括星雲星團星系7840個;還有NGC星表的補表,簡稱IC星表,包括星雲星團星系5836個。梅西葉星表中的110個M天體是NGC和IC星表中的精華,也是天空中最壯觀最漂亮的天體。許多M天體是天文學家研究天體演化過程的活樣本。如,從M1星雲獲得恆星晚期演化的寶貴信息,通過M8、M16、M42獲得恆星誕生過程的壯觀景像。
星圖對天文學家們就像地圖對旅遊者一樣極為有用,天空也有自己的網格系統來標量天體的位置,就像地球上的經緯線。還有一種使用了幾千年的認識天空的方法那就是記住星座或星群。地球旋轉時,天空像在沿著相反的方向旋轉。在兩極,天體由於觀察者所在的緯度不同而按相應不同的角度升起和落下。從赤道看去,天空中一切事物都是可見的,但在其他緯度,其中一部分事物常常會隱藏起來。天體四散分布,從地球上看去它們都包圍著地球。人們把它們想像成一個巨大的球體,稱為天球。天球上有網格,有南北極和赤道,它們都與地球上的各個部位相對應。比如天球的北極對應地球的北極。天球在我們周圍起伏延伸,而星圖卻是平的。這就意味著一些天體的位置會被歪曲。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這種歪曲,天空被劃分成一個個部分,有點像把橘子切開後再壓平一樣。星圖中大小不同的圓點表示我們看到的天體的亮度,這只是一個大致的表達。我們所看到的亮度並不表示天體距離我們是遠是近,或是大是小。使用星圖時將一端對著自己的頭頂,另一端對著南(北)地平線方向。星圖會告訴你此一時刻可以看到的天體有哪些。因為南北半球看到的情況是不一樣的,同時因為靠近星圖底部的天體都處於地平線附近,可能因種種原因會看不到。所以在選用星圖時要清楚自己所在的緯度。
❾ 敦煌星圖的相關知識
星圖,是恆星觀測的一種形象記錄,它是天文學上用來認星和指示位置的一種重要工具。星圖是不同於傳統地理圖集或者天體照片,也就是說,星圖是把夜空中持久的特徵精確描述或繪制,例如恆星、恆星組成的星座、銀河系、星雲、星團和其它河外星系的繪圖集亦即是「星星的地圖」。
14世紀以前的星圖,只有中國保存下來。三國時代,吳國陳卓在公元270年左右將甘德、石申、巫咸三家所觀測的恆星,用不同方式繪在同一圖上,有星1,464顆。此星圖雖已失傳,但從絹制敦煌星圖上可知其大概。蘇州石刻天文圖是根據北宋元豐年間(公元1078~1085年)的觀測結果刻制的。《新儀象法要》中所載星圖繪制於1088年,但所依據的觀測結果與蘇州石刻天文圖相同。
西方古典星圖起源於古代希臘、羅馬時期,主要是具有美術性質的希臘天圖,所表現的只是星座的形象示意圖,而不是星辰本身。早期較著名的古典星圖是由中世紀的僧侶Geruvigus於公元1000年前後繪制的,它由哈利父子收集,現存於大英博物館。Geruvigus星圖風格古樸,與後期的古典星圖相比顯得粗糙了一些,但它對於以後的星圖畫家的影響卻很大,從很多圖上都能看到它的影子。
1569年荷蘭地圖學家墨卡托(G.Mercator)創立墨卡托投影法,為地圖投影方法中影響最大的,廣泛用於編制航海圖和航空圖等。
望遠鏡發明以後,歐洲較早的星圖是赫維留所編《天文圖志》(1657~1690年)中的54幅星圖。赫維留的星圖經弗蘭斯提德重新修訂,於1725年再版,繪有2,866顆星。1863年出版的《波恩星圖》是早期著名的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