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著名山峰
1. 北美洲有哪兩條著名的山脈
落基山脈,阿巴拉契亞山脈,還有一個科迪勒拉山系是貫穿南北美的,不過更有名
2. 外國有哪些著名的山峰
第二高的是南美洲的最高峰阿空加瓜山,海拔6960米,位於阿根廷門多薩省西北端,臨近智利邊界。它也是安第斯山脈的最高峰。安第斯山脈中有許多活火山和死火山,而阿空加瓜山就是座死火山,而且是世界最高的死火山,也是南美洲最高峰。因第三紀沉積岩層褶皺抬升而成,同時伴隨著岩漿侵入和火山作用,由火山岩構成,山形呈圓錐形,山頂有凹下的火山口,地勢較為平坦,堆積安山岩層。東南側雪線高4500米,冰雪厚達90米左右,發育多條現代冰川,其中菲茨傑拉德冰川長達11.2公里,終止於奧爾科內斯河,然後瀉入門多薩河。峰頂西側因降水較少,沒有終年積雪,山麓多溫泉,附近著名的自然奇觀印加橋為療養和旅遊勝地。起自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鐵路,穿越它附近的烏斯帕亞塔山口,抵達智利首都聖地亞哥。
第三高的是北美洲的最高峰麥金利山,海拔6194米,位於美國阿拉斯加州中南部的大草原上,是阿拉斯加山脈的中段山峰。它也是美國的最高山峰,號稱「美國屋脊」。由於它接近北極度圈,山頂氣候十分惡劣,暴風雪猛烈,冰川縱橫交錯,攀登十分困難。當地印第安人稱迪納利峰,印第安語意是「太陽之家」。後來以美國第二十五屆總統威廉·麥金利的姓氏命名為麥金利山。構造上屬太平洋邊緣山帶,形成於侏羅紀末的內華達造山麥金利山風光運動。為一巨大的背斜褶皺花崗岩斷塊山,山勢陡立,有南北二峰。2/3的山體終年積雪。山地北坡降水少,雪線高度達1830米。南坡降水量較多,發育有規模很大的現代冰川,主要有卡希爾特納和魯斯等冰川。麥金利山區由於受到溫暖的太平洋暖流影響,氣候比較溫和,海拔762米以下,發育了森林,分布有杉樹、樺樹林等植被。麥金利山是野生動物的保護區,常見的動物有馴鹿、灰熊和麋等。這里也是世界登山愛好者的匯集之地。1917年辟為美國麥金利山國家公園。
非洲的最高峰是乞力馬扎羅山,海拔5895米,在七大洲的最高峰中位居第四。乞力馬扎羅山位於赤道附近的坦尚尼亞東北部和肯亞邊界的坦尚尼亞一側,約在南緯3°附近,離赤道不遠。面積756平方公里。由於它海拔高,山頂終年白雪皚皚,非常壯觀,當地人民對它很敬仰。是非洲最高的山脈,以「赤道雪山」而聞名於世。乞力馬扎羅在斯瓦希里語中意為「閃閃發光的山」。乞力馬扎羅山有兩個高峰:主峰基博峰,海拔5950米,是非洲的最高峰,被稱為「非洲之巔」;另一個叫馬文濟峰,隔著一條長達11公里的馬鞍形的山脊同主峰相連。乞力馬扎羅山是一個死火山,主峰基博峰頂有一個直徑2400米、深200米的火山口,口內四壁是晶瑩無瑕的巨大冰層,底部聳立著巨大的冰柱,冰雪覆蓋,宛如巨大的玉盆。峰頂經常雲霧繚繞,好像罩上了一層面紗。乞力馬扎羅山頂上是一片晶瑩的冰雪世界,而山下的廣闊土地上卻是熱帶草原景色。這里綠草如茵,樹木蒼翠,斑馬和長頸鹿在草原上漫遊。乞力馬扎羅山在坦尚尼亞人心中的聖山,很多部族每年都要在此舉行傳統的祭祀活動,以求平安。
位居第五的是歐洲的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山簡稱「厄峰」,海拔5642米,位於歐、亞兩洲交界處的俄羅斯和喬治亞邊界的的高加索地區。80年代以前,人們普遍認為阿爾卑斯山中位於法國、義大利邊境上的勃朗峰(海拔4807米)是歐洲最高峰。這也難怪,因為厄爾布魯士山剛好在歐亞分界線上,過去人們都把它當成亞洲的山。 厄爾布魯士山是地質史上火山長期連續噴發的產物,主要由安山岩構成。其錐狀外形表明它是「火山之子」。加之生來成一大一小、一高一矮的「雙峰並峙」態勢,西側的主峰海拔5642米,東側的輔峰海拔5595米。從野外實地遠眺,映入人們眼簾的這位「雙頂巨人」,巍巍而聳,凜凜而立,超然絕倫,凌逼霄漢,墩實中顯現出一種難以描述的威嚴。山體上終年冰雪覆蓋,雪線北坡在海拔3200米,南坡則在3500米。厄爾布魯士山周圍有77大小條冰川,總面積達140平方公里。其中,以大阿扎烏冰川和小阿扎烏冰川、捷爾斯科爾冰川最為典型。冰川末端溢出的溶水,形成了周圍數以百計的溪流。
第六高的是南極洲的文森峰,海拔5140米。 文森峰位於西南極洲,是南極大陸埃爾沃斯山脈的主峰。是南極洲最高峰。由於人類發現南極洲才180年左右,而到達南極點還不到100年,因此人類對文森峰的了解不是很多。李致新、王勇峰1988年攀登文森峰時竟找不到地形圖。到達實地後,他們見有兩個高度差不多的山峰,便認為左前方較遠的那座山峰是主峰。經過艱苦拼搏,他們終於登上了這座山峰。下撤時,他們才發現不對,怎麼右邊的那座山峰更高?原來他倆登上的是文森峰二峰。他們只好加速下撤,又向主峰前進,終於在下午5時左右,兩人先後登頂。他們取出高度計,上面的讀數表明主峰比二峰高30米,他們確確實實登上了南極大陸的最高點。由於這個「錯誤」,他倆也創造了一個新的探險記錄,即在同一天登上文森峰的兩個山峰,在此之前還沒有任何一個山地探險家做到這點。 西南極洲多火山,僅瑪麗·伯德地就有30多座。南極半島附近的島嶼多數由黑色火成岩構成,怪石嶙剛,奇峰突兀,氣度非凡。文森峰山勢險峻,且大部分終年被冰雪覆蓋,交通困難,夏季氣溫也在零下40度左右,被稱為「死亡地帶」。
第七大洲要以澳洲或是大洋洲來界定,有不同看法,若以澳洲來看,最高峰是海拔2,228公尺的科斯修斯科山。若以大洋洲來看,最高峰是海拔5030米的查亞峰。科修斯科山海拔2230米,位於澳大利亞大陸東南部,新南威爾士州境內堪培拉的西南,是澳大利亞最高峰。由花崗岩構成;頂部冬季有積雪,並有古冰川遺跡;海拔1700米以下多森林,以上為夏季牧場。波蘭探險家斯切萊凱於1839年發現此山,並以波蘭英雄塔迪烏什·科修斯科。大洋洲的查亞峰海拔5030米,位於印度尼西亞的新幾內亞島上。這兒屬於熱帶叢林地區,雨水多,植物繁茂,多泥石流,所以這座山峰盡管不是很高,攀登也是十分困難的。
3. 北美洲的主要山脈
北美洲的主要
山脈: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脈,阿巴拉契亞山脈,海岸山脈,內華達山脈
高原:墨西哥高原,科羅拉多高原
平原:加拿大平原,大西洋沿岸平原,密西西比平原,墨西哥灣沿岸平原,中央平原,大平原
4. 每個大洲的著名山脈有哪些
亞洲:山脈較多,主要分布於中部青藏高原和帕米爾高原附近,著名的山脈有喜馬拉雅山脈、橫斷山脈、天山山脈、喀喇昆侖山脈、興都庫什山脈等。
北美洲:山脈主要分布於大陸西部和東部;西部主要山脈有落基山、內華達山、海岸山脈等,東部主要是阿巴拉契亞山脈。
南美洲:山脈主要分布於大陸西部,主要山脈是安第斯山脈。
大洋洲:大分水嶺,位於澳大利亞大陸的東部。
歐洲:山脈主要分布於北部和南部。北部主要山脈是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南部主要是阿爾卑斯山脈、比利牛斯山脈、亞平寧山脈、喀爾巴阡山脈、大高加索山脈。
非洲:山脈較少,主要分布於西北部和東南部。
南極洲:文森峰,海拔4897米,是南極洲最高峰。
5. 美國有哪幾大山脈
1、內華達山脈
內華達山脈是美國西南部花崗岩斷塊山,科迪勒拉山系西緣山地的組成部分。北起拉森峰,南至蒂哈查皮山口,長640千米,寬80~130千米,以大致南北走向綿亘於加利福尼亞州東部。山體形成於侏羅紀末至白堊紀初的內華達造山運動,一般海拔1800~3000米,山勢自東向西傾斜:東坡斷崖陡峻,拔起於東鄰大盆地之上,高差達1500~3000米,植被稀疏,多為灌木草類;西坡平緩傾向加利福尼亞中央谷地,多河流切割成的深邃峽谷,森林茂密,迎太平洋濕潤氣流而雨雪豐沛,河流、湖泊眾多,水力資源豐富,使中央谷地成為富饒的農業區。
6. 各大洲的著名山脈
界上著名的山脈主要有亞洲的喜馬拉雅山脈、歐洲的阿爾卑斯山脈、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脈、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等。喜馬拉雅山脈為世界上最大的山脈,它的主峰珠穆琅瑪峰海拔8848米,為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科迪勒拉山脈,長7000~8000公里,它的支脈與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相連,全長1.7萬公里,構成世界上最長的山系。
7. 整個美洲地區的都有哪些著名的山脈,平原,高原湖泊等
整個美洲地區著名的山脈有安第斯山脈。科科記勒拉山系,嗯,高原是美國中部的大高原湖泊,是北美五大湖。
8. 世界著名山峰
亞洲最高峰珠穆朗瑪峰也是世界最高峰,海拔8848. 13米,屹立在中國和尼泊爾的邊境上。我國稱它為珠穆朗瑪峰,意思是「第三女神」;尼泊爾稱薩迦瑪塔峰,意思是「高達天庭的峰」。
第二高的是南美洲的最高峰阿空加瓜山,海拔6964米,位於阿根廷西部。它也是安第斯山脈的最高峰。安第斯山脈中有許多活火山和死火山,而阿空加瓜山就是座死火山,而且是世界最高的死火山。
第三高的是北美洲的最高峰麥金利山,海拔6194米,位於美國阿拉斯加州的大草原上。它也是美國的最高山峰,號稱「美國屋脊」。由於它接近北極度圈,山頂氣候十分惡劣,暴風雪猛烈,冰川縱橫交錯,攀登十分困難。
非洲的最高峰是乞力馬扎羅山,海拔5895米,在七大洲的最高峰中位居第四。乞力馬扎羅山位於坦尚尼亞東北部,約在南緯3°附近,離赤道不遠。由於它海拔高,山頂終年白雪皚皚,非常壯觀,當地人民對它很敬仰。它也是一座死火山。
位居第五的是歐洲的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山,海拔5633米,位於喬治亞的高加索地區。80年代以前,人們普遍認為阿爾卑斯山中位於法國、義大利邊境上的勃朗峰(海拔4807米)是歐洲最高峰。這也難怪,因為厄爾布魯士山剛好在歐亞分界線上,過去人們都把它當成亞洲的山。
第六高的是南極洲的文森峰,海拔5140米。由於人類發現南極洲才180年左右,而到達南極點還不到100年,因此人類對文森峰的了解不是很多。李致新、王勇峰1988年攀登文森峰時竟找不到地形圖。到達實地後,他們見有兩個高度差不多的山峰,便認為左前方較遠的那座山峰是主峰。經過艱苦拼搏,他們終於登上了這座山峰。下撤時,他們才發現不對,怎麼右邊的那座山峰更高?原來他倆登上的是文森峰二峰。他們只好加速下撤,又向主峰前進,終於在下午5時左右,兩人先後登頂。他們取出高度計,上面的讀數表明主峰比二峰高30米,他們確確實實登上了南極大陸的最高點。由於這個「錯誤」,他倆也創造了一個新的探險記錄,即在同一天登上文森峰的兩個山峰,在此之前還沒有任何一個山地探險家做到這點。
七巨鋒中最矮的一座山峰是大洋洲的查亞峰,海拔5030米,位於印度尼西亞的新幾內亞島上。這兒屬於熱帶叢林地區,雨水多,植物繁茂,多泥石流,所以這座山峰盡管不是很高,攀登也是十分困難的
9. 北美洲最大的山脈
北美洲最大的山脈是落基山脈。是橫貫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的一部分。如圖:
概述:
落基山脈又譯作洛磯山脈,是美洲科迪勒拉山系在北美的主幹,由許多小山脈組成,被稱為北美洲的「脊骨」,主要的山脈從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加到美國西南部的新墨西哥州,南北縱貫4800多千米,廣袤而缺乏植被。其名稱源自印第安部落名。巍峨的落基山脈綿延起伏,自北向南,有數千公里之長。整個落基山脈由眾多小山脈組成,其中有名稱的就有39個。除聖勞倫斯河外,北美幾乎所有大河都源於落基山脈,是大陸的重要分水嶺。
2. 地形:
諸多山脈高聳入雲,白雪覆頂,極為壯觀。大部分山脈平均海拔達2000-3000米,有的甚至超過了4000米,如埃爾伯特峰高達4399米,加尼特峰高達4202 米,布蘭卡峰高達4365米等。在這個大山脈的加拿大境內,由賈斯珀(Jasper)、班夫(Banff)、庫特內(Kootnay)和約霍(Yoho)4個國家公園和羅布森山、阿西尼博因山和漢姆伯3個省立公園,總面積約2.3122萬平方千米,組成了「加拿大落基山脈公園群」。
3. 地質構造:
落基山脈一般定義為從加拿大的里阿德河到新墨西哥州的格蘭德河,
南北兩端再延伸只能是屬於美洲山地的一部分,不再屬於落基山脈。落基山脈的比較年輕地部分,是在白堊紀時代(大約1.4億年至6500萬年前)隆起的,南部可能在前寒武紀(大約39.8億年至6億年前)就已經隆起了。落基山脈的地質結構主要由火成岩和變質岩組成,在南部邊緣也有年輕的沉積岩。在有些地區有第三紀(大約6500萬年至180萬年前)噴發的火山岩。從更新世到全新世(1800萬年-11000年前)發生多次冰河時期,當時黃石公園的90%都被冰川覆蓋著,從1550年到1860年還屬於「小冰河時代」,冰川曾經向前推進。落基山最初為巨大的地槽地區,到白堊紀初期還只是淺海,第三紀時發生了大規模的造山運動、火山爆發,地殼發生了強烈的褶曲與壓縮,山脈再度隆起,形成了高大的花崗岩山系;第四紀時,冰川的作用又留下了陡峭的角峰、冰斗、槽谷等冰川侵蝕的地貌特徵,再加長期的地殼變動,逐漸形成落基山的現狀。山脈主要形成於白堊紀末至第三紀初的拉拉米造山運動,在白堊紀末(約1億4550萬年前~約6550萬年前)至老第三紀(6550萬年前至2300萬年前)。從寒武紀早期時代(5.42億年前以前)至白堊紀,地層受東西方向的壓力,形成褶曲(地層呈波狀彎曲)及斷層(地層斷開錯離)並隨之隆起。之後經抬升及旺盛的侵蝕,構造地形比較復雜。黃石國家公園以北的北落基山,西部出露前寒武紀和古生代花崗岩,以高大的塊狀山體為主;東部在長列褶皺和沖斷層構造基礎上,條狀山脈比較普遍,其間隔以斷層谷地。黃石公園至懷俄明盆地為中落基山,寬度較大。西部以條狀山脈與斷層谷地相間為特徵;東部多為單一背斜隆起,邊緣陡峭的高原狀山脈,山體短促,走向不一,間隔以寬廣的向斜盆地。懷俄明盆地以南是南落基山,為整個落基山脈最雄偉的部分,由東西兩組平行的背斜山脈組成,出露前寒武紀結晶岩,高度很大,海拔4200米以上的高峰有48座,埃爾伯特山即位於此。在這個地域有被稱為「布爾吉斯頁岩」的地層。在寒武紀中期(5.13億年前至5.10億年前)的地層,接連發現了名叫「奇蝦」及「怪誕蟲」的化石,與的生物相比,它們的形狀實在不可思議。1980年,發現有布爾吉斯頁岩的約霍國家公園首先被列選為世界自然遺產。後來,在1984年,入選為自然遺產的區域擴大,而成為加拿大落基山脈公園群。
4. 名稱起源:
落基山脈( Rocky Mountains)。位於北美洲。
英國殖民者初到加拿大阿西尼波音(assiniboine)地區,得知當地印第安部落名為「石頭」,加之該地的山像石頭一樣光禿禿的沒有植被,於是將此山稱為「石頭山」,英語譯為「rocky」,後來此名擴及縱貫南北的整座山脈。
中文「落基」一詞是從英文"rocky」音譯而來的。
10. 南美洲的著名山脈是
安第斯山脈,同時也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屬於科迪勒拉山系,在北美洲部分是落基山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