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著名王朝
⑴ 世界上有名的王朝有哪些
1、古埃及第十八王朝(公元公元前1570—1304年)
2、波斯帝國阿黑門尼德王朝(公元前550—330年)
3、印度孔雀王朝(公元前324—187年)
4、中國漢王朝(公元前202—公元220年)
5、羅馬帝國安敦尼王朝(公元96—192年)
6、中國唐王朝(公元618—907年)
7、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公元750—1256年)
8、拜占庭帝國馬其頓王朝(公元867—1059年)
9、英國金雀花王朝(公元1154-1399年)
10、土耳其帝國奧斯曼王朝(1299—1922年)
11、德國霍亨索倫王朝(1415—1918年,1871年起統治全德國)
12、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1613—1918年)
⑵ 歐洲王朝的名字和什麼有關
歐洲王朝的名字和家族姓氏或地名(爵位)有關,一般是以姓氏命名王朝。
1、以家族名命名的如卡佩王朝,開創者為於連.卡佩。之後為瓦盧瓦王朝,家族為瓦盧瓦家族。2、以地名命名的神聖羅馬帝國中薩利安王朝即是薩利安家族統治,但又稱法蘭克尼亞王朝,因為薩利安家族又為法蘭克尼亞公爵。
3、當然還有別稱,如金雀花王朝,正式名為安茹王朝,因開創者亨利二世的祖父喜歡金雀花,故以花名稱之。
⑶ 歐洲歷史上最著名的帝王
君士坦丁大帝、查士丁尼大帝、奧託大帝、阿爾弗雷德大帝、彼得大帝等。
1、君士坦丁大帝
弗拉維·瓦萊里烏斯·奧勒里烏斯·君士坦丁(Flavius Valerius Aurelius Constantine,272年2月27日-337年5月22日),羅馬皇帝,在位期間從306年至337年。
曾在313年頒布米蘭詔書,承認基督教為合法且自由的宗教。其背景是基於政治的意圖,想要爭取廣大的基督徒的支持,並對幼發拉底河防務進行監督。
於公元330年將羅馬帝國的首都從羅馬遷到拜占庭,將該地改名為君士坦丁堡。305年其父君士坦提烏斯·克洛盧斯成為帝國西部的奧古斯都(皇帝)。
君士坦丁隨父轉戰於不列顛。306年父死,在不列顛由軍隊擁立為奧古斯都。312年侵入義大利。後與東羅馬皇帝V.L.李錫尼結盟。
316年奪取李錫尼在巴爾干半島的領地 。324年在亞德里雅那堡和克里索普利斯大敗李錫尼,從而最終戰勝了所有帝位競爭者,成為帝國的獨裁統治者。
2、查士丁尼大帝
查士丁尼一世(又譯優士丁尼一世,拉丁文:Iustinianus I;希臘文:Ιουστινιανός Α´;約482年-565年11月14日),東羅馬帝國皇帝(527-565),史稱查士丁尼大帝(英文:Justinian the Great)。
查士丁尼一世早年輔佐叔父查士丁一世登基並執政,後作為其養子繼位。在內政方面,他通過任命特里波尼安等人編纂法典(528-534)和發布新敕令(534-565),形成了歐洲第一部系統完備的法典《國法大全》。
鎮壓尼卡起義(532),改革行政,加強中央集權; 發展對外商貿,引進絲織業;干預宗教事務,迫害阿里烏斯派等異端;興建聖索菲亞大教堂。
對外,在東部與薩珊波斯作戰,在西部以名將貝利撒留等大舉擴張,先後征服北非汪達爾王國(533-534)、義大利東哥特王國(535-554),還進攻西哥特王國並佔領西班牙南部(552前後)。
晚年潛心神學,死後不久帝國在西方的領土便相繼喪失。
查士丁尼一世的政策被學者瓦西列夫(英:Alexander Vasiliev)概括為「一個帝國、一個教會和一部法典」,其統治期一般被看作是東羅馬帝國由古典時期希臘化的的重要過渡期,其本人也被稱為「最後一位偉大的羅馬皇帝」。
3、奧託大帝
奧托一世(Otto der Große,公元 912 年 11 月 23 日~973 年 5 月 7 日),又譯鄂圖一世,德意志國王(936~973 年在位),羅馬帝國(腓特烈一世改國名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962 年加冕)。
德意志國王亨利一世之子,母為林爾海姆的瑪蒂爾達。先當選為薩克森公爵,936 年由德意志部落公爵選為國王。936 年 7 月 31 日,美因茨大主教希爾德貝特在亞琛為奧托一世加冕。
德意志境內薩克森王朝的第二代國王,羅馬帝國(腓特烈一世改國名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第一任皇帝。其父亨利一世,原為薩克森公爵,於公元 919年被諸侯選立為王。
奧托於公元 936 年即位後不停地進行東征西討,積極打擊封建割據勢力,維護王室的中央集權,並且長期採取對外擴張政策,終於成為當時歐洲大陸最有實力的君王。
4、阿爾弗雷德大帝
阿爾弗雷德大帝(Alfred the Great ,古英語:Ælfrēd,Ælfrǣd)中文譯名:艾爾弗雷德、阿爾弗雷德等,生卒年從848/849年~899年10月26日。韋塞克斯(Wessex)的國王,在位從871年至899年。
阿爾弗雷德(古英語:Ælfrēd,英語:Alfred;849年-899年10月26日)也譯作阿佛列、艾爾弗雷德等,是英格蘭盎格魯-撒克遜時期韋塞克斯王朝的國王。
他也是英國歷史上真正第一位稱呼自己為「盎格魯-撒克遜之王」的君主。由於其英勇的統帥臣民對抗北歐維京海盜民族的入侵,被後世尊稱為阿爾弗雷德大帝同時也是英國惟一一位被授予「大帝」名號的君主,他也被後人尊稱為「英國國父」。
他的生活細節被10世紀的威爾士學者和主教亞瑟記錄下來。他是一個善於學習的人,鼓勵教育,翻譯大批古典名著,並編纂《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大力完善他的國家的法律體系和軍隊結構。
他被一些天主教徒視為聖徒,但從未得到官方認可。英國聖公會尊稱他為天主教英雄,並在他的忌日10月26日設立節日紀念他。他通常被描繪在英國教堂的彩色玻璃上。
5、彼得大帝
彼得一世·阿列克謝耶維奇(俄語:Пётр I Алексеевич;1672年6月9日—1725年2月8日),史稱彼得一世(英語:Peter I),後世尊稱其為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
是沙皇阿列克謝一世之子,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第四位沙皇(1682年─1725年)、俄羅斯帝國首位皇帝(1721年11月2日—1725年2月8日在位)。
彼得一世1682年即位,1689年掌握實權發動改革。作為俄羅斯帝國僅有的兩位「大帝」之一,在位期間對俄羅斯推行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改革,他制定的西方化政策是使俄羅斯變成一個強國的主要因素。彼得大帝一般被認為是俄羅斯最傑出的皇帝。
1697年他派遣使團前往西歐學習先進技術,本人則化名彼得·米哈伊洛夫下士隨團出訪,先後在荷蘭的薩爾丹、阿姆斯特丹和英國的倫敦等地學習造船和航海技術,並聘請大批科技人員到俄羅斯工作。
回國後積極興辦工廠,發展貿易,文化、教育和科研事業,同時改革軍事,建立正規的陸海軍,加強封建專制的中央集權。
繼而發動了戰爭,奪得波羅的海出海口,給俄羅斯帝國打下堅實基礎。可以說,近代俄羅斯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發展史無不源於彼得大帝時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大帝
⑷ 中世紀歐洲有哪些王朝、著名人物和大事件要詳細。
大事件: 1法蘭克帝國分裂,從此歐洲走向分裂,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重新分化組合 2十字軍東征,持續了數個世紀,進入中東地區的十字軍再返回歐洲之後帶回了阿拉伯人的科學文化和醫學,還有中國人的四大發明。 3大量農民破產,土地被分封給了貴族,騎士制度的得以鞏固,封建采邑模式在全歐洲推廣開來, 4中世紀後期,民族國家開始形成,新航路和新大陸的發現,開啟了大航海時代,資本階級開始走上歷史舞台 5蒙古人入侵,蒙古人征服了,波蘭、匈牙利、俄羅斯,同時也征服了阿拉伯人,鐵蹄踏平了巴格達和Damascus 6天主教開始分裂,教會開始走向沒落,由一個皇帝和一個教皇主宰的歐洲在中世紀後期結束。 7從亞洲傳入的黑死病瘟疫在歐洲蔓延,死者無數 王朝我只知道伊德里斯王朝,神聖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加洛林王朝 人物很多有羅曼努斯四世,阿列克修斯一世,波列斯拉夫一世,雅諾什
⑸ 例舉歐洲的一些王朝!強大的出名的
古羅馬
羅馬王國(前753—前509)
羅穆盧斯 前753
龐皮留斯 前715
奧斯蒂呂斯 前672
瑪爾提烏斯 前641
布里斯庫 前616
塞爾維烏斯 前575
蘇佩布 前535
羅馬帝國(前27—公元395)
克勞狄王朝(前27—公元69)
屋大維 前27
提比略 公元14
卡里古拉 公元37
克勞狄 公元41
尼祿 公元54
加爾巴 公元68
奧索 公元69
維泰利烏斯 公元69
弗拉維王朝(69—96)
韋帕薌 公元69
提圖斯 公元79
圖密善 公元81
安敦尼王朝(96—194)
涅爾瓦 公元96
圖拉真 公元98
哈德良 公元117
安敦尼 公元138
維魯斯 公元161—公元169
馬克奧里略 公元161—公元180
康茂德 公元180
珀蒂納克斯 公元193
朱利安努斯 公元193
奈哲爾 公元193
塞維魯王朝(194—284)
塞維魯 公元194
蓋塔 公元211—公元212
卡拉卡拉 公元211—公元217
馬克利努斯、迪亞杜門尼安 公元217—公元218
埃爾巴伽路斯 公元218
亞歷山大·塞維魯 公元222
馬克西密努斯·特拉克斯 公元235
戈爾迪安三世 公元238
菲利普 公元244
迪西烏斯 公元249
高盧斯 公元251
瓦勒良 公元253—公元260
加里恩努斯 公元253—公元269
克勞狄二世 公元269
奧勒良 公元270
塔希圖斯 公元275
普羅布斯 公元276
卡魯斯 公元282
卡里努斯 公元283
巴爾米拉(267—273)
奇諾比亞 公元267
高盧(259—273)
波斯杜穆斯 公元259
泰特里庫斯 公元270
東方奧古斯都(284—311)
戴克里先 公元284
馬克西密努斯·代亞 公元305
東方凱撒(284—323)
伽列里烏斯 公元284
李錫尼烏斯 公元311
西方奧古斯都(284—312)
馬克西米安 公元284
馬克森提烏斯 公元305
西方凱撒(284—323)
君士坦提烏斯一世 公元284
君士坦丁一世 公元285
君士坦丁王朝(323—364)
君士坦丁一世 公元323
君士坦提烏斯二世 公元337
朱利安 公元361
約維安 公元363
西瓦倫蒂尼安王朝(364—392)
瓦倫提尼安一世 公元364
瓦倫提尼安二世 公元376
東瓦倫蒂尼安王朝(364—394)
瓦倫士 公元364
格拉蒂安 公元378—公元383
狄奧多西 公元378—公元394
狄奧多西王朝(394—395)
狄奧多西 公元394
西羅馬帝國(395—476)
狄奧多西王朝(395—476)
霍諾里烏斯 公元395—公元423
君士坦提烏斯三世 公元395—公元420
瓦倫蒂尼安三世 公元423
佩特羅尼烏斯·馬克西穆斯 公元454
阿維圖斯 公元455
墨喬里安 公元461
利比烏斯·塞維魯 公元463
安特米烏斯 公元467
奧利布里烏斯 公元467
格利塞里烏斯 公元472
羅慕路·奧古斯都路斯 公元475
東羅馬帝國(395—1453)
狄奧多西王朝(395—457)
阿卡狄烏斯 公元395
狄奧多西二世 公元408
馬爾西安 公元450
利奧王朝(457—518)
利奧一世 公元457
利奧二世 公元474
芝諾 公元474
瓦西里斯科斯 公元475
芝諾 公元476
阿納斯塔西烏斯一世 公元491
查士丁尼王朝(518—610)
查士丁一世 公元518
查士丁尼一世 公元527
查士丁二世 公元565
提比里烏斯二世 公元578
莫里西烏斯 公元582
福克斯 公元602
伊拉克略王朝(610—717)
希拉克里烏斯 公元610
君士坦丁三世 公元641
希拉克里昂 公元641
君士坦斯二世 公元641
君士坦丁四世 公元668
查士丁尼二世 公元685
利昂提烏斯 公元694
提比里烏斯三世 公元698
查士丁尼二世 公元705
菲利皮庫斯 公元711
阿納斯塔西烏斯二世 公元713
狄奧多西烏斯三世 公元715
伊蘇里亞王朝(717—820)
利奧三世 公元717
君士坦丁五世 公元741
利奧四世 公元775
君士坦丁六世 公元780
伊琳娜 公元797
尼塞福魯斯一世 公元802
斯打烏拉契烏斯 公元811
米凱爾一世 公元811
利奧五世 公元813
弗里吉亞王朝(820—867)
米凱爾二世 公元820
狄奧菲魯斯 公元829
米凱爾三世 公元842
馬其頓王朝(867—1059)
巴西里烏斯一世 公元867
利奧六世 公元886
亞歷山大二世 公元912
君士坦丁七世 公元913
羅馬努斯一世 公元954
羅馬努斯二世 公元959
尼塞福魯斯二世 公元963
約翰一世 公元969
巴西里烏斯二世 公元976
君士坦丁八世 公元1025
羅馬努斯三世 公元1028
米凱爾四世 公元1034
米凱爾五世 公元1041
君士坦丁九世 公元1042
塞奧多拉 公元1055
米凱爾六世 公元1056
伊薩克一世 公元1057
杜卡斯王朝(1059—1081)
君士坦丁十世 公元1059
尤多西婭 公元1067
羅馬努斯四世 公元1068
米凱爾七世 公元1071
尼塞福魯斯三世 公元1078
科穆寧王朝(1081—1185)
阿歷克西烏斯一世 公元1081
約翰二世 公元1118
曼努埃爾一世 公元1143
阿歷克西烏斯二世 公元1180
安德羅尼庫斯一世 公元1183
安格魯斯王朝(1185—1204)
伊薩克二世 公元1185
阿歷克西烏斯三世 公元1195
伊薩克二世 公元1203
阿歷克西烏斯四世 公元1203
阿歷克西烏斯五世 公元1204
拉斯卡利斯王朝(1204—1261)
狄奧多里烏斯一世 公元1204
約翰三世 公元1222
狄奧多里烏斯二世 公元1254
約翰四世 公元1258
帕列奧列格王朝(1261—1453)
米凱爾八世 公元1261
安德羅尼庫斯二世 公元1282—公元1328
米凱爾九世 公元1294—公元1320
安德羅尼庫斯三世 公元1328
約翰五世 公元1341—公元1376
約翰六世 公元1347—公元1354
安德羅尼庫斯四世 公元1376
約翰五世 公元1379
約翰七世 公元1390
曼努埃爾二世 公元1391
約翰八世 公元1425
君士坦丁十一世 公元1448
西班牙
西哥特王國(395—718)
亞拉里克一世 公元395
阿陶爾夫 公元410
西格里克 公元415
瓦利亞 公元415
狄奧多里克一世 公元419
多里斯蒙德 公元451
狄奧多里克二世 公元453
尤里克 公元466
亞拉里克二世 公元484
蓋薩萊克 公元507
狄奧多里克大帝 公元511
阿馬拉里克 公元526
狄烏蒂斯 公元531
Theudigisel 公元548
阿吉拉一世 公元549
阿塔納吉爾德 公元554
Liuva I 公元568—公元573
利奧維吉爾德 公元568
雷卡雷德一世 公元586
Liuva II 公元601
維特里克 公元603
Gundemar 公元610
Sisebur 公元612
雷卡雷德二世 公元621
Suintila 公元621
Sisenand 公元631
Chintila 公元636
Tulga 公元640
Chindasuinth 公元641
Reccesuinth 公元649
Wamba 公元672
Erwig 公元680
Ergica 公元687
Wittiza 公元701
羅德里克 公元710
阿吉拉二世 公元711
Ardo 公元714
阿斯圖里亞斯(718—925)
佩拉約 公元718
法維拉 公元737
阿方索一世 公元739
弗魯埃拉一世 公元757
奧雷利歐 公元768
西羅 公元774
莫雷戈托 公元783
貝爾穆多一世 公元788
阿方索二世 公元791
拉米羅一世 公元842
奧多諾一世 公元850
阿方索三世 公元866
弗魯埃拉二世 公元910
萊昂王國(910—1037;1065—1072;1157—1230)
加西亞一世 公元910
奧多諾二世 公元914
弗魯埃拉二世 公元924
阿方索四世 公元925
拉米羅二世 公元931
奧多諾三世 公元950
桑喬一世 公元955
奧多諾四世 公元958
桑喬一世 公元960
拉米羅三世 公元967
貝爾穆多二世 公元982
阿方索五世 公元999
貝爾穆多三世 公元1028
阿方索六世 公元1065
費爾南德二世 公元1157
阿方索九世 公元1188
加利西亞王國(910—924;1065—1071)
奧多諾二世 公元910
加西亞二世 公元924
卡斯提王國(1037—1555)
費爾南德一世 公元1037
桑喬二世 公元1065
桑喬二世 公元1072
阿方索六世 公元1072
烏拉卡 公元1109
阿方索七世 公元1126
桑喬三世 公元1157
阿方索八世 公元1158
恩里克一世 公元1214
費爾南德三世 公元1217
阿方索十世 公元1252
桑喬四世 公元1284
費爾南德四世 公元1295
阿方索十一世 公元1312
佩德羅一世 公元1350
特拉斯塔馬拉(1369-1555)
恩里克二世 公元1369
胡安一世 公元1379
恩里克三世 公元1390
胡安二世 公元1406
恩里克四世 公元1454
伊莎貝爾一世 公元1474
菲利普一世 公元1506
胡安娜 公元1506
阿拉貢王國(1038—1516)
拉米羅一世 公元1038
桑喬一世 公元1063
佩德羅一世 公元1094
阿方索一世 公元1104
拉米羅二世 公元1134
佩特羅尼利亞 公元1137
阿方索二世 公元1164
佩德羅二世 公元1196
海梅一世 公元1213
佩德羅三世 公元1276
阿方索三世 公元1285
海梅二世 公元1291
阿方索四世 公元1327
佩德羅四世 公元1336
胡安一世 公元1387
馬丁一世 公元1396
費爾南德一世 公元1412
阿方索五世 公元1416
胡安二世 公元1458
費爾南德二世 公元1479
拉瓦納王國(810—1610)
潘普洛納伊尼加王朝(810—1610)
伊尼格•阿里斯塔 公元810
加西亞一世 公元851
弗爾頓•加西斯 公元870
桑喬一世 公元905
桑切斯一世 公元925
桑喬二世 公元970
桑切斯二世 公元994
桑喬三世 公元1000
桑切斯三世 公元1035
桑喬四世 公元1054
桑喬五世 公元1076
佩德羅一世 公元1094
阿方索一世 公元1104
加西亞四世 公元1134
桑喬六世 公元1150
桑喬七世 公元1194
提奧巴爾多一世 公元1234
提奧巴爾多二世 公元1253
恩里克一世 公元1270
胡安娜一世 公元1274
菲利普一世 公元1284
路易十世 公元1305
胡安一世 公元1316
菲利普二世 公元1316
卡洛斯一世 公元1322
胡安娜二世 公元1328
卡洛斯二世 公元1349
卡洛斯三世 公元1387
布蘭卡 公元1425
胡安二世 公元1441
萊奧諾 公元1464
弗朗西斯科 公元1479
卡特琳娜 公元1483
讓•阿爾布雷 公元1512
恩里克二世 公元1516
德•阿爾布雷 公元1555
安東尼•波旁 公元1572
恩里克三世 公元1589
西班牙王國(1516至今)
哈布斯堡王朝(1516—1700)
卡洛斯一世 公元1516
菲利普二世 公元1556
菲利普三世 公元1598
菲利普四世 公元1621
卡洛斯二世 公元1665
波旁王朝(1700—1868;1873—1931;1975至今)
菲利普五世 公元1700
路易斯一世 公元1724
菲利普五世 公元1724
費爾南德六世 公元1746
卡洛斯三世 公元1759
卡洛斯四世 公元1788
費爾南德七世 公元1808
伊莎貝爾二世 公元1833
阿方索十二世 公元1874
阿方索十三世 公元1886
胡安•卡洛斯 公元1975
波拿巴王朝(1808—1813)
約瑟夫•波拿巴 公元1808
薩伏伊王朝(1870—1873)
阿馬德奧一世 公元1870
西班牙共和國(1931—1975)
佛朗哥 公元1931
匈牙利
匈牙利王國(895—1437)
阿帕德王朝(895—1038)
阿帕德 公元895
佐丹 公元907
塔克索尼 公元955
吉扎 公元971
斯蒂芬一世 公元997
非匈牙利王朝(1038—1046)
彼得·奧賽羅 公元1038
薩繆爾·阿巴 公元1041
彼得·奧賽羅 公元1044
阿帕德王朝(1046—1301)
安德魯一世 公元1047
貝拉一世 公元1061
所羅門 公元1063
吉扎一世 公元1074
拉迪斯勞斯一世 公元1077
科洛曼 公元1095
斯蒂芬二世 公元1116
貝拉二世 公元1131
吉扎二世 公元1141
斯蒂芬三世 公元1161
拉迪斯勞斯二世 公元1162
斯蒂芬四世 公元1163
斯蒂芬三世 公元1163
貝拉三世 公元1172
埃默里克 公元1196
拉迪斯勞斯三世 公元1204
安德魯二世 公元1205
貝拉四世 公元1235
斯蒂芬五世 公元1270
拉迪斯勞斯四世 公元1272
安德魯三世 公元1290
賈傑倫王朝(1301—1305)
溫切斯勞斯 公元1301
巴伐利亞王朝(1305—1308)
奧托三世 公元1305
安茹王朝(1308—1386)
查理一世 公元1308
路易一世 公元1342
瑪麗 公元1382
查理二世 公元1385
盧森堡王朝(1386—1437)
西吉斯蒙德 公元1386
義大利
北義大利王國(1003—1946)
薩伏伊伯國(1003—1416)
翁貝托一世 公元1003
阿梅德奧一世 公元1048
奧多內 公元1056
佩特羅一世 公元1060—公元1078
阿梅德奧二世 公元1060—公元1080
翁貝托二世 公元1080
阿梅德奧三世 公元1103
翁貝托三世 公元1148
托馬斯一世 公元1189
阿梅德奧四世 公元1233
托馬斯二世 公元1253—公元1259
博尼法西奧 公元1253—公元1263
佩特羅二世 公元1263
腓力一世 公元1268
阿梅德奧五世 公元1285
愛德華多 公元1323
艾蒙尼 公元1329
阿梅迪奧六世 公元1343
阿梅迪奧七世 公元1383
阿梅迪奧八世 公元1391
薩伏依公國(1416—1720)
阿梅德奧八世 公元1416
路多維科 公元1440
阿梅德奧九世 公元1465
菲利貝托一世 公元1472
卡洛一世 公元1482
卡洛二世 公元1490
腓力二世 公元1496
菲利貝托二世 公元1497
卡洛三世 公元1504
菲利貝托 公元1553
埃曼努埃萊一世 公元1580
維托里奧一世 公元1630
喬辛托 公元1637
埃曼努埃萊二世 公元1638
維托里奧二世 公元1675
薩丁王國(1720—1861)
維托里奧二世 公元1720
伊曼紐爾三世 公元1730
維托里奧三世 公元1773
伊曼紐爾四世 公元1796
埃馬努埃萊一世 公元1802
卡洛·腓力切 公元1821
卡洛·阿爾貝托 公元1831
埃馬努埃萊二世 公元1849
義大利王國(1861—1946)
埃馬努埃萊二世 公元1861
翁貝托一世 公元1878
埃馬努埃萊三世 公元1900
翁貝托二世 公元1946
兩西西里王國(1071—1500;1735—1861)
霍特維爾伯國(1071—1130)
羅傑一世 公元1071
西蒙 公元1101
羅傑二世 公元1105
西西里王國(1130—1266;1282—1410)
霍特維爾王朝(1130—1194)
羅傑二世 公元1130
威廉一世 公元1154
威廉二世 公元1166
唐克瑞德 公元1189
威廉三世 公元1194
霍亨斯陶芬朝(1194—1266)
亨利六世 公元1194
腓特烈 公元1198
康拉德 公元1250
康拉丁 公元1254
曼弗雷德 公元1258
阿拉貢王朝(1282—1410)
彼得一世 公元1282
詹姆斯一世 公元1285
腓特烈二世 公元1296
彼得二世 公元1337
路易 公元1342
腓特烈三世 公元1355
瑪麗 公元1377—公元1401
馬丁一世 公元1395—公元1409
馬丁二世 公元1409
那不勒斯王國(1266—1500;1806—1815)
安茹王朝(1266—1442)
查理一世 公元1266
查理二世 公元1285
羅伯特 公元1309
讓娜一世 公元1343
查理三世 公元1381
拉迪斯拉斯 公元1386
讓娜二世 公元1414
雷內一世 公元1435
阿拉貢王朝(1442—1500)
阿方索一世 公元1442
費迪南一世 公元1458
阿方索二世 公元1494
費迪南二世 公元1495
腓特烈四世 公元1496
波拿巴王朝(1806—1815)
約瑟夫·波拿巴 公元1806
喬奇姆·穆拉特 公元1808
兩西西里王國(1735—1806;1816—1861)
波旁王朝(1735—1806;1816—1861)
查理七世 公元1735
費迪南四世 公元1759
費迪南一世 公元1816
弗朗索瓦一世 公元1825
費迪南二世 公元1830
弗朗索瓦二世 公元1856
俄羅斯
留里克王朝(862—1613)
基輔羅斯(862—1157)
留里克 公元862
奧列格 公元879
伊戈爾 公元912
奧爾加 公元945
斯維亞托斯拉夫一世 公元962
雅羅波爾克一世 公元973
弗拉基米爾一世 公元980
斯維亞托波爾克一世 公元1015
雅羅斯拉夫一世 公元1019
伊茲雅斯拉夫 公元1054
斯維亞托斯拉夫二世 公元1073
弗塞沃洛德一世 公元1078
斯維亞托波克二世 公元1093
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 公元1113
穆斯提斯拉夫一世 公元1125
雅羅波爾克二世 公元1132
弗塞沃洛德二世 公元1139
維雅切斯拉夫 公元1146
尤里一世 公元1154
弗拉基米爾大公國(1157—1238)
安德列一世 公元1157
邁克爾 公元1175
弗塞沃洛德三世 公元1176
尤里二世 公元1212
康斯坦丁 公元1217
尤里二世 公元1218
特維爾大公國(1238—1331)
雅羅斯拉夫二世 公元1238
斯維亞托斯拉夫 公元1246
邁克爾 公元1248
安德列二世 公元1249
亞歷山大一世 公元1253
雅羅斯拉夫三世 公元1263
巴西爾·瓦西里 公元1272
德米特里厄斯·季米特里 公元1276
安德列三世 公元1281
德米特里厄斯·季米特里 公元1283
安德列三世 公元1294
米切爾 公元1304
尤里·達尼洛維奇 公元1318
亞歷山大二世 公元1326
亞歷山大三世 公元1328
莫斯科大公國(1263—1613)
丹尼爾 公元1263
尤里三世 公元1303
共和 公元1325
伊凡一世 公元1331—公元1341
弗拉基米爾 公元1332—公元1441
西蒙 公元1341
伊凡二世 公元1353
季米特里·頓斯科伊 公元1359
瓦西里一世 公元1389
瓦西里二世 公元1425
伊凡三世 公元1462
瓦西里三世 公元1505
伊凡四世 公元1533
狄奧多一世 公元1584
鮑里斯·戈都諾夫 公元1598
狄奧多二世 公元1605
季米特里一世 公元1605
巴西爾四世 公元1606—公元1610
季米特里二世 公元1607—公元1610
伏拉斯基拉夫 公元1610
俄羅斯(1613—1917)
羅曼諾夫王朝(1613—1917)
米哈伊爾·羅曼諾夫 公元1613
阿列克斯 公元1645
狄奧多三世 公元1676
伊凡五世 公元1682—公元1696
彼得一世 公元1682—公元1725
葉卡捷琳娜一世 公元1725
彼得二世 公元1727
安娜·伊凡諾芙娜 公元1730
伊凡六世 公元1740
葉麗薩維塔·伊麗莎白 公元1741
彼得三世 公元1762
葉卡捷琳娜二世 公元1762
保羅一世 公元1796
亞歷山大一世 公元1801
尼古拉一世 公元1825
亞歷山大二世 公元1855
亞歷山大三世 公元1881
尼古拉二世 公元1894
英國
西撒克斯王國(829—1016)
威塞克斯王朝(829—1016)
埃格伯特 公元802
埃塞爾沃夫 公元839
埃塞爾巴德 公元858
埃塞爾伯特 公元860
埃塞爾烈德一世 公元866
阿爾弗烈德 公元871
愛德華一世 公元900
埃塞爾斯坦 公元924
愛德蒙一世 公元940
埃德烈德 公元946
埃德威格 公元955
埃德加 公元959
愛德華二世 公元975
埃塞爾雷德二世 公元978
埃德蒙二世 公元1016
丹麥帝國(1013—1135)
丹麥王朝(1013-1042)
斯汶一世 公元1013
克努特 公元1014
哈羅德 公元1035
哈迪卡努特 公元1040
威塞克斯王朝(1042—1066)
懺悔者愛德華 公元1042
哈羅德二世 公元1066
英格蘭王國(1066—1714)
諾曼王朝(1066—1135)
威廉一世 公元1066
威廉二世 公元1087
亨利一世 公元1100
斯蒂芬 公元1135
金雀花王朝(1154—1399)
亨利二世 公元1154
理查一世 公元1189
約翰 公元1199
亨利三世 公元1216
愛德華一世 公元1272
愛德華二世 公元1307
愛德華三世 公元1327
理查二世 公元1377
蘭開斯特王朝(1399—1461)
亨利四世 公元1399
亨利五世 公元1413
亨利六世 公元1422
約克王朝(1461—1485)
愛德華四世 公元1461
愛德華五世 公元1483
理查三世 公元1483
都鐸王朝(1485—1603)
亨利七世 公元1485
亨利八世 公元1509
亨利九世 公元1547
簡·格雷 公元1553
瑪麗一世 公元1553
伊麗莎白一世 公元1558
斯圖亞特王朝(1603—1714)
詹姆斯一世 公元1603
查理一世 公元1625
英格蘭共和國(—1659)
奧利弗·克倫威爾 公元
理查·克倫威爾 公元1658
斯圖亞特王朝(1660—1714)
查理二世 公元1660
詹姆斯二世 公元1685
瑪麗二世 公元1689
威廉三世 公元1694
安妮 公元1702
聯合王國(1714至今)
漢諾威王朝(1714—1901)
喬治一世 公元1714
喬治二世 公元1727
喬治三世 公元1760
喬治四世 公元1820
威廉四世 公元1830
維多利亞 公元1837
薩克森王朝(1901—1917)
愛德華七世 公元1901
溫莎王朝(1917至今)
喬治五世 公元1910
愛德華八世 公元1936
喬治六世 公元1936
伊麗莎白二世 公元1952
法蘭克王國(481—987)
法國
墨洛溫王朝(481—657)
克洛維一世 公元481
克洛塔爾一世 公元511
希爾佩里克一世 公元561
克洛塔爾二世 公元613
達格貝爾特一世 公元629
克洛維二世 公元639
丕平王朝(612—751)
丕平一世 公元612
丕平二世 公元640
查理·馬特 公元714
丕平三世 公元741
加洛林王朝(751—987)
丕平三世 公元751
查理一世 公元768
路易一世 公元814
查理二世 公元843
路易二世 公元877
路易三世 公元879
卡洛曼 公元882
查理三世 公元884
厄德 公元888
查理三世 公元898
羅貝爾一世 公元922
魯道夫 公元923
路易四世 公元936
洛泰爾 公元954
路易五世 公元986
法蘭西王國(987—1870)
卡佩王朝(987—1328)
於格·卡佩 公元987
羅貝爾二世 公元996
亨利一世 公元1031
腓力一世 公元1059
路易六世 公元1108
路易七世 公元1131
腓力二世 公元1179
路易八世 公元1223
路易九世 公元1226
腓力三世 公元1270
腓力四世 公元1285
路易十世 公元1314
約翰一世 公元1316
腓力五世 公元1316
查理四世 公元1322
瓦盧瓦王朝(1328—1589)
腓力六世 公元1328
約翰二世 公元1350
查理五世 公元1364
查理六世 公元1380
查理七世 公元1422
路易十一世 公元1461
查理八世 公元1483
路易十二世 公元1498
弗蘭西斯一世 公元1515
亨利二世 公元1547
弗蘭西斯二世 公元1559
查理九世 公元1560
亨利三世 公元1574
波旁王朝(1589—1792)
亨利四世 公元1589
路易十三世 公元1610
路易十四世 公元1643
路易十五世 公元1715
路易十六世 公元1774
路易十七世 公元1792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1792—1804)
拿破崙一世 公元1792
法蘭西第一帝國(1804—1814)
拿破崙一世 公元1804
拿破崙二世 公元1814
波旁王朝復辟(1814—1830)
路易十八世 公元1814
查理十世 公元1824
奧爾良王朝(1830-1848)
路易·腓力 公元1830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1848—1852)
拿破崙二世 公元1848
法蘭西第二帝國(1852—1870)
拿破崙三世 公元1852
德國皇室
德意志帝國(962—1806)
薩克森王朝(962—1027)
奧托一世 公元962
奧托二世 公元973
奧托三世 公元996
亨利二世 公元1014
法蘭克尼亞王朝(1027—1155)
康拉德二世 公元1027
亨利三世 公元1046
亨利四世 公元1084
亨利五世 公元1111
羅塔爾三世 公元1133
霍亨斯陶芬王朝(1155—1250)
腓特烈一世 公元1155
亨利六世 公元1191
奧托四世 公元1208
腓特烈二世 公元1220
盧森堡王朝(1250—1452)
亨利七世 公元1312
路德維希四世 公元1314
亨利四世 公元1355
西吉斯孟德 公元1413
哈布斯堡王朝(1452—1740)
腓特烈三世 公元1452
馬克西米安一世 公元1493
查理五世 公元1519
斐迪南一世 公元1556
馬克西米安二世 公元1564
魯道夫二世 公元1576
馬蒂亞斯 公元1612
斐迪南二世 公元1619
斐迪南三世 公元1637
利奧波德一世 公元1658
約瑟夫一世 公元1705
查理六世 公元1711
維特爾斯巴赫朝(1740—1745)
查理七世 公元1740
哈布斯堡王朝(1745—1806)
弗朗茨一世 公元1745
約瑟夫二世 公元1765
利奧波德二世 公元1790
弗朗茨二世 公元1792
普魯士王國(1701—1918)
霍亨索侖王朝(1701—1918)
腓特烈一世 公元1701
腓特烈·威廉一世 公元1713
腓特烈二世 公元1740
腓特烈·威廉二世 公元1786
腓特烈·威廉三世 公元1797
腓特烈·威廉四世 公元1840
威廉一世 公元1861
腓特烈三世 公元1888
威廉二世 公元1888
⑹ 歐洲歷史上出現過哪些強大的朝代
除了羅馬帝國,歐洲這片土地上從來就沒有出現過一個強大的中央集權國家。
在羅馬帝國崩潰之後,從中世紀到現代,歐洲經歷過幾個不同的階段:
1)邦國林立,相互征伐,群龍無首
2)強大王朝(以五大王朝為代表)從殺伐中脫穎而出,政治聯姻成為拓土和統治手段
3)王朝統治向王權國家(主權國家)演化,民族國家出現,威斯特伐利亞條約,第一次歐洲均勢出現
4)君主立憲國(國王與精英共同統治,英國為代表)的出現
5)民主共和國(精英與民眾共同統治,法國為代表)的出現
6)兩次世界大戰,後起國家(德國為代表)與先發國家(英法為代表)之間的戰爭,第二次歐洲均勢出現
7)歐洲共同體的出現及向歐盟的演化
8)未來「歐洲合眾國」的出現?歐洲第二羅馬帝國的出現?
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五大王朝是:
No.1法蘭西百合--卡佩王朝
卡佩王朝無疑是歐洲史上最強大的第一王朝。它從公元888年出現第一個國王開始,至今王統不斷。卡佩家族的人們先後成為法蘭西國王、葡萄牙國王、拉丁帝國皇帝、西西里國王、那不勒斯國王、匈牙利國王、波蘭國王、兩西西里國王、納瓦拉國王、西班牙國王、埃特魯利亞國王、巴西皇帝。另外他們還成為拉丁帝國皇帝。
No.2奧地利之鷹--哈布斯堡王朝
哈布斯堡王朝被很多人認為是歐洲第一王朝。該王朝的統治者查理五世被認為是查理曼以來擁有土地最多的統治者。但是我覺得哈布斯堡王朝很難排到第一。該家族成員先後成為德意志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匈牙利國王、波希米亞國王、克羅埃西亞國王、西班牙國王、葡萄牙國王、倫巴第-威尼提亞國王、那不勒斯國王、西西里國王、奧地利皇帝、奧匈帝國皇帝。
No.3北歐維尼--奧爾登堡王朝
奧爾登堡王朝的主要活動於北歐。當今英國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的丈夫愛丁堡公爵菲利普就是該家族成員。一旦查爾斯王子踐祚,將成為查理三世,而該王朝亦為奧爾登堡王朝後裔。該王朝成員先後成為丹麥國王、挪威國王、瑞典國王、俄國沙皇、希臘國王。
No.4邁森邊牆--韋廷王朝
韋廷家族遠沒有哈布斯堡和卡佩家族出名。但是它的支系薩克森-科堡-哥達家族或者溫莎王朝遠近聞名。韋廷家族計出任波蘭國王、薩克森國王、比利時國王、葡萄牙國王、保加利亞國王、英國國王。另外就是英國王冠上的印度皇冠。
No.5巴伐利亞雄獅--維特爾斯巴赫家族
維特爾斯巴赫家族也是德意志最大的貴族勢力之一。他的成員先後出任匈牙利國王、德意志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瑞典國王、挪威國王、丹麥國王、波希米亞國王、希臘國王、巴伐利亞國王。
【結果統計】
帝王頭銜 國王銜 皇帝銜
卡佩王朝 9 2
哈布斯堡王朝 8 3
韋廷王朝 6 1
奧爾登堡王朝 4.5 1
維特爾斯巴赫王朝 8 1
候選王朝
伊夫雷亞王朝(義大利、卡斯提爾、阿拉貢、西西里、那不勒斯、德意志)
亞蓋隆王朝(波蘭、匈牙利、波希米亞)
韋爾夫王朝(勃艮第、英國、德意志、皇帝)
納瓦拉王朝(卡斯提爾、納瓦拉、阿拉貢)
盧森堡王朝(匈牙利、波希米亞、德意志、皇帝)
⑺ 歐洲出過幾個帝國
主要有:馬其頓帝國、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加洛林帝國、神聖羅馬帝國、法蘭西帝國、大英帝國等。
1、馬其頓帝國
歐洲最早的一個帝國是希臘地區的馬其頓王國所建立的馬其頓帝國。馬其頓帝國大約在公元前335年開始崛起,先後征服了希臘地區諸城邦,並滅亡了波斯帝國,其東境一度抵達了印度東部,在當時是無可置疑的歐洲第一強國。
2、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鼎盛時期將地中海變成了自己的內湖,而且將文明發達的希臘地區完全納入自己的統治之下,並滅亡了北非的強國迦太基。
在公元前27年羅馬帝國建立之後,一直到公元2世紀中間有200年左右的時間,羅馬甚至沒有遇到任何值得認真對待的敵人,使帝國保持了長期的和平,史稱羅馬和平。其巔峰期領土達到500萬平方公里以上,人口達到約5800萬。
3、東羅馬帝國
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東羅馬帝國也曾強盛一時,在公元6世紀東羅馬帝國甚至還曾經收復了羅馬城,一度有了復興羅馬帝國的跡象。但不久之後東羅馬卻敗於日耳曼人,而之後的西歐就成了日耳曼人的天下。東羅馬帝國鼎盛時期的人口也曾達到1900萬左右。
4、加羅林王朝
公元9世紀,查理曼大帝所建立的加洛林王朝崛起,一度統一了中歐、西歐和北歐地區,成為了歐洲公認的霸主。期間在羅馬帝國滅亡之後出現倒退的歐洲文明還出現了一定的恢復,因此這一時期也曾被稱為「加洛林文藝復興」。加洛林王朝鼎盛時期人口達到1500萬人左右,領土面積111萬平方公里。
5、神聖羅馬帝國
加洛林王朝之後,中歐的日耳曼人以及部分其它民族結成了神聖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如果算作一個國家,當然無疑是歐洲中世紀幾百年裡最強大的國家,其鼎盛時期人口也超過2000萬人。
但神聖羅馬帝國更像是一個國家聯盟,而不是單一的國家,期間各地貴族雖然認可共同的君主,但一般都擁有自己的獨立性,所以可以說這時的歐洲和中國古代的東周時期有點像。
6、法蘭西帝國
之後歐洲進入了航海時代,首先開始進行大航海的西班牙也曾經在歐洲風光一時,在公元16世紀和17世紀初成為了歐洲政治的主導者。之後法國的拿破崙崛起曾經一度想統一歐洲,使法國成為歐洲各國的公敵,但這也從一個方面反映了法國在當時身為歐洲第一強國的地位。
7、大英帝國
英國在全球建立日不落帝國,雖然在歐洲的領土始終不大,但在全球化的時代,19世紀後半葉的歐洲也是沒有任何國家能和英國爭雄的,因此當時的英國也無疑是歐洲第一強國。
但經過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英帝國在二戰之後崩潰,西歐再無強權存在。而蘇聯則在二戰之後實現了迅速發展,並控制了整個東歐,使其在1945年到20世紀80年代末都成為了絕對的歐洲第一強國,這種情況直到1991年之前的兩三年蘇東集團崩潰時才宣告結束。
(7)歐洲著名王朝擴展閱讀:
傳統帝國的衰落
東歐是瑞典、波蘭立陶宛聯邦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爭霸的戰場。在這一時期這三個國家逐漸沒落最終被新的開明君主專制國家—俄羅斯、普魯士和奧地利所取代。
在19世紀到來之時它們成為了新的列強,三個國家瓜分了波蘭,瑞典和土耳其也分別向俄國和奧地利割讓大片土地。大量波蘭猶太人移民到西歐,在中世紀他們被放逐出的土地上建立起猶太人社區。
⑻ 歐洲著名的「四大皇室」
哈布斯堡家族發源於瑞士北部的阿爾高州,並在1020年築起鷹堡(哈布斯堡城堡)。並逐漸將勢力擴展到今天的奧地利和德國南部。1273年,哈布斯堡公爵魯道夫一世當選德意志國王(但未加冕為皇帝)。1282年12月27日魯道夫一世奪取被波希米亞國王奧托卡二世佔有的奧地利公國,旋即劃歸哈布斯堡皇室擁有。魯道夫一世最終於1291年逝世,哈布斯堡家族雖暫時失去帝位,但南阿爾薩斯、布賴施高(Breisgau)和帝國內的其他一些領地都被劃入哈布斯堡家族。14世紀期間,新成立的瑞士聯邦不斷向德國南部擴張,導致哈布斯堡家族失去祖先建立的鷹堡。自此,哈布斯堡王朝的基地由瑞士南部的鷹堡,轉移到下奧地利的維也納,開始哈布斯堡王朝的進一步發展。
☆發展及鼎盛期:
·奧地利公國:哈布斯堡家族在失去神聖羅馬帝位後,繼續持有奧地利公爵的爵位。歷任奧地利公爵都不斷地擴大公國的統治范圍,並將公國劃分為若干個省統治。但這些劃分最終導致內外奧地利分治。1379年,哈布斯堡家族兩位公爵艾伯特(Albert)和利奧波德(Leopold)簽定協議。艾伯特的子孫將擁有內奧地利公國,即今日的奧地利中東部,利奧波德的後裔則坐擁外奧地利公國,統治領域包括今日奧地利西部、南阿爾薩斯和位於德國西南領地。奧地利內外分治的局面,直至1490年外奧地利公爵家族絕後才得以結束。哈布斯堡家族領地再次歸由一位公爵統領。
·重登神聖羅馬帝位:1422年,內奧地利公爵阿爾布雷希特五世迎娶了神聖羅馬皇帝兼匈牙利及波希米亞國王西吉斯蒙德唯一的庶女盧森堡的伊麗莎白,並被指定為西吉斯蒙德的繼承人。1437年,西吉斯蒙德病逝,阿爾布雷希特於次年陸續即位為德意志國王、匈牙利國王及波希米亞國王(阿爾布雷希特二世,未加冕為皇帝)。由此以後,哈布斯堡家族一直把持神聖羅馬帝國皇位(1742年-1745年間除外),直至帝國覆亡。但不久後的1439年,阿爾布雷希特葬身沙場,遺下一名遺腹子拉迪斯勞斯。奧地利公爵和神聖羅馬帝國皇位隨後由阿爾布雷希特的一位表親腓特烈三世繼承,拉迪斯勞斯一出生就繼承了匈牙利及波希米亞國王(分別稱拉斯洛五世/拉迪斯拉夫一世)。但很不幸,這位哈布斯堡幼主很快被人所害,使家族喪失了對匈牙利和波希米亞的統治。1453年11月23日,神聖羅馬皇帝腓特烈三世將奧地利公國提升為大公國,使哈布斯堡皇朝乃至奧地利在歐洲的地位都大大提高,也為皇朝的進一步擴展提供了基礎,王朝也逐漸步入鼎盛期。
·散葉歐洲各國:哈布斯堡皇室的權勢,在馬西米連一世(Maximilian I)統治期間(1493年-1519年),通過皇室聯姻,得以進一步增強。馬西米連本人,於1477年8月18日迎娶勃艮地公爵獨女瑪利(Mary of Burgundy)。這段姻緣,將屬於勃艮第公國的,自法國南部至荷蘭的領地統統並入哈布斯堡皇室領地。馬西米連的兒子英俊王菲利浦(Philip the Handsome),於1496年,迎娶西班牙女王儲胡安娜(Joanna the Mad),開創了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不過,菲利浦將母親勃艮地公爵的領地也贈與西班牙王室,種下了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的導火線。馬西米連的孫子,日後的神聖羅馬皇帝費迪南一世(Ferdinand I)於1521年5月25日 迎娶了波希米亞郡主安妮(Anne of Bohemia),次年,費迪南的妹妹瑪利亞郡主(Maria of Austria)嫁與匈牙利兼波希米亞國王路易二世(Louis II of Hungary Bohemia),這兩段婚姻為日後奧地利吞並波希米亞和奧匈合組二元帝國埋下伏線。馬西米連的兒女,多與外國王族通婚,哈布斯堡王朝在歐洲的影響,大大增強。
·查理五世稱霸歐洲:馬西米連精心安排的政治婚姻,使他的孫子查理五世(西班牙稱卡洛斯一世)成為歐洲的霸主。1506年,查理的父親英俊王菲利浦英年早逝,查理便繼承了勃艮地公爵一職,成為了西屬尼德蘭(今日的荷蘭和比利時)的首位統治者。1516年,查理的外祖父,西班牙國王費迪南二世病逝,查理因此成為了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自此,西班牙全國、義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島、撒丁島、那不勒斯王國以及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都成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管治領域。1519年,查理的祖父,神聖羅馬皇帝馬西米連一世病逝,查理繼承帝位成為查理五世,並承繼了家族對奧地利和阿爾薩斯的管治。此時,查理五世成了統治最多領土的歐洲君主,不過仍然不斷出征,如對付基督新教徒以及奧斯曼帝國的入侵。因此,查理五世所統治國家的內政,多由他的代理人處理,在西班牙的代理人是他的兒子菲利浦王子,而在奧地利的是他的弟弟費迪南大公。雖然,哈布斯堡皇朝的領地面積已冠全歐,但皇朝為擴張而進行的征戰一直繼續。
·重奪匈牙利波希米亞:1526年8月29日,匈牙利兼波西米亞國王路易二世與奧斯曼土耳其蘇丹"奇跡王"蘇萊曼一世,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附近的摩哈赤激戰,史稱第一次摩哈赤戰役。土耳其軍戰勝匈牙利軍,路易不幸戰死沙場。但奧斯曼帝國並無長期佔領匈牙利,反而在9月時撤軍。此時,神聖羅馬皇帝查理五世的弟弟,奧地利大公費迪南以路易的姐夫身份繼承匈牙利和波西米亞國王。雖然在匈牙利出現了爭位者,但很快便被平定。自此,匈牙利、波西米亞和摩拉維亞一直在哈布斯堡皇朝的管治之下,直至1918年。而西里西亞(今日波蘭南部)也暫時成為哈布斯堡皇朝的領地。
☆王朝分家:1556年,查理五世自覺年老,因此決定將西班牙王位和奧地利大公分別讓與他的兩位代理人,並讓他們各自的子孫世襲他們自己的王位,不得互傳。自此,哈布斯堡王朝正式分為奧地利分支和西班牙分支,查理五世時期一人統領王朝領地的局面也不再出現。
·奧地利哈布斯堡皇朝:1556年,查理五世將奧地利大公之位讓與其弟匈牙利及波希米亞國王斐迪南一世,並立斐迪南為神聖羅馬帝位的繼承人。但根據查理的遺囑,斐迪南及其子裔喪失了繼承為西班牙國王的權利。此舉使斐迪南成為了奧地利哈布斯堡皇朝的首位君主。自此,奧地利哈布斯堡皇朝統治奧地利,匈牙利及波希米亞直至1740年,歷10代君主,這二百多年亦是歐洲歷史上戰爭最多的時期。
奧地利帝國轄下由多個奧皇兼任國王的「王國」以及一些公國和領地組成,主要組成部分如下:
波希米亞王國 匈牙利王國
達爾馬提亞王國 加里西亞及洛多梅里亞王國
克羅埃西亞及斯洛維尼亞王國 倫巴第及威尼斯王國
奧地利皇室領地 卡林西亞公國
卡尼鄂拉公國 薩爾茨堡公國
西里西亞公國 施蒂利亞公國
布科維納公國 塞爾維亞及塔米斯-巴納特公國
特蘭西瓦尼亞大公國 摩拉維亞侯國
蒂羅爾親王伯國 戈里奇亞和格拉迪斯卡伯國
福拉爾貝格領地 伊斯特尼亞領地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1504年卡斯蒂利亞女王伊莎貝拉(Isabella of Castile)病逝。由於,她與阿拉貢國王斐迪南二世(Ferdinand II of Aragon)所生的兒子都不幸夭折,在伊莎貝拉身故以後,女王儲胡安娜(Joanna the Mad)繼承卡斯蒂利亞王位。神聖羅馬皇帝馬西米連一世的兒子菲利浦以胡安娜的王夫的身份,和岳父費迪南一起監國。1516年,費迪南病逝後,胡安娜和菲利浦的兒子,西班牙兼奧地利王子查理(西班牙文名:卡洛斯)繼承西班牙(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王位,是為卡洛斯一世(Carlos I/ Charles I),其後於1556年將西班牙王位讓與其子菲利浦二世(Philip II),並廢除了菲利浦及其後裔繼承奧地利爵位的權利,正式揭開了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序頁。1700年,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二世的去世,結束了哈布斯堡家族對西班牙歷5代的統治。他把王位傳給了他的外甥,法王路易十四的孫子安茹公爵菲利普。他們的奧地利表親不惜發動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以搶回王位,但最後只令西班牙波旁王朝將部分哈布斯堡領地歸還奧地利,以換取奧地利對波旁王室對西班牙王位繼承權的承認。
·哈布斯堡-洛林皇朝:1740年10月20日,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卡爾六世去世。卡爾和他的兄長都沒有男性後裔,因此他的長女瑪麗亞·特里薩繼承了他奧地利大公、波希米亞和匈牙利的王位。而他的女婿洛林公爵弗朗茨於1745年9月13日,當選神聖羅馬皇帝。此後,弗朗茨皇帝將妻子的姓氏加在自己姓氏的前面,他們的後裔都採用「哈布斯堡-洛林」的姓氏。自此,奧地利進入哈布斯堡-洛林皇朝,而弗朗茨皇帝和瑪麗亞·特里薩皇後成為皇朝的創始人。皇朝歷經數次變故,包括1806年,法皇拿破崙一世解散神聖羅馬帝國。但當時的哈布斯堡君主,前神聖羅馬皇帝弗朗茨二世早於1804年整合各哈布斯堡領地,改稱奧地利皇帝弗朗茨,以回應拿破崙稱帝。1867年,為了化解普奧戰爭失利對帝國的沖擊,奧地利帝國又被改稱為奧匈帝國。皇朝直至1918年被推翻。奧匈帝國隨即被肢解,奧地利成為共和國,舉家被迫流亡海外。
☆王朝覆亡: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於1700年絕嗣而亡,而奧地利的王朝於1740年絕後,隨即被分支哈布斯堡-洛林皇朝取代,直至1918年帝國被共和國取代。今日,部分哈布斯堡王族後裔依然生存,分別定居於奧地利、列支敦斯登和德國,他們的首領是奧地利末代皇太子奧托·馮·哈布斯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