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殘疾人故事
Ⅰ 有關殘疾人名人故事,要簡短!!!!!!!!!!!!!!!!!!!!!!!!!!!!!!!!!!!!
海倫•凱勒,失聰失明但不失志,潛心讀書,寫成名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路易斯•不萊葉失明後,不氣餒,發明了肓文,解決了肓人讀書的難題。
著名作家史鐵生,號稱輪椅上的作家,他的文章內空豐富,極強的感染力。
美國科學家霍金,從小犯帕金森病,幾乎不能活動,但在學術上頗有建樹,著《時間簡史》。
台灣歌手鄭智化,拄雙拐,有才藝,創作演唱了許多好聽的歌。
中國運動員金晶,08年以柔弱殘疾之軀護衛聖火,感動中國人。
Ⅱ 著名的殘疾人故事有哪些
有:輪椅上的作家張海迪、藍球女孩、無臂姑娘楊佩、雙目失明的音樂人高志鵬、無手著名攝影家鄭龍華、玻璃娃娃黃宇等等......你可以在網上搜一下。
有幫助就請採納。
Ⅲ 著名殘疾人的故事
海倫的不幸 一個女嬰誕生在亞拉巴州北部的一個叫塔斯堪比亞的城鎮,她就是海倫·凱勒。她聽力很好,口齒靈敏,父母還指望她當一個音樂家呢!然而在她一歲半的時候,一場重病(猩紅熱病)奪去了她的聽力、視力,接著她又喪失了語言表達能力,使她彷彿置身於黑牢里無法擺脫。在她五歲時,家裡又添了一個妹妹:密爾特蕾特。海倫每次不能馬上吃到餅干,把洋娃娃放進搖籃里時有一個軟軟的東西已經在裡面了,每次想爬到媽媽的膝蓋上時,那個軟軟的東西又在上面了。有一次,她推翻了妹妹的搖籃,如果不是媽媽及時趕來,也許她的妹妹就會摔死。但是對於這一切,看不到也聽不到的小海倫卻沒有絲毫歉疚。她的脾氣越來越暴躁。直到沙利文老師的到來。
海倫的轉變
由於海倫自幼失聰失明,家人不得不請一位老師來教育她,通過帕金斯學院的院長亞納克乃斯先生的幫助,為海倫派遣了一位叫安妮·莎莉文的老師去輔導她。就是莎莉文改變了海倫的一生。經過長途火車旅行之後,安妮·莎莉雯老師於一八八七年三月三日坐著馬車平安到達了塔斯堪比亞,當莎莉雯老師到達海倫家門口時,她看到的海倫像一隻掉進水裡的小貓:棕色的頭發散亂著,上好的衣服弄得很臟。在海倫的記憶里,坐馬車來的人,往往手提箱中都裝有糖果和玩具等東西。於是,她把所有的東西都掏了出來,莎莉雯大吃一驚,趕緊收回手提箱,可是海倫很生氣的向她沖去,要不是海倫父親的制止,兩人就都滾在了地上了。第二天上午,又發生了一場早餐戰爭。之後的種種事情把海倫的桀驁不馴的性格軟化了。最後海倫屈服了,她學會了說話,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拉德克利夫學院,成為一個學識淵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國和世界各地,為盲人學校募集資金,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她贏得了世界各國人民的贊揚,並得到許多國家政府的嘉獎。
希望對你有幫助!
Ⅳ 殘疾人的故事有哪些
《恐怖星球》
劇情簡介:
故事發生在德克薩斯州,搖擺舞娘切莉邊跳搖擺舞邊流淚,她已經厭倦了這種生活並准備逃離它。另一邊,附近的軍事基地遭到洗劫,一種生化武器遭到泄露,病毒氣體彌漫出來,附近的人們都變成了僵屍,而切莉得修長惹火的右腿也被僵屍扯了下去。還好,她身邊還有男友艾爾·雷的幫助,她被機送往了附近的醫院進行救治。
在巴羅克醫生和其妻子的醫院內,不斷有感染病毒而求診的居民,其實這些感染者將在半個小時後變為僵屍。切莉被男友雷裝上了假肢,一起逃離了醫院。而在醫院的外面到處都是僵屍,警察們也無力阻擋僵屍的進攻。雷和其他的倖存者匯集到一家燒烤店,組成了一個小的武裝部隊。雷甚至給切莉安上了M16機關槍做假肢,於是切莉成為了獵殺僵屍的超級女戰士。最後,雷為了救切莉而犧牲了,切莉則帶著大家逃離了這個充滿僵屍的城市。
Ⅳ 有哪些殘疾偉人的故事感動人
一、張海迪
張海迪被譽為身殘志堅的一代楷模,自學成才的著名作家,出版了長篇小說《輪椅上的夢》、《絕頂》、《天長地久》,散文集《鴻雁快快飛》、《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我的德國筆記》等,翻譯了《莫多克——一頭大象的真實故事》、《麗貝卡在新學校》等外文著作。她現任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
她用頑強的意志粉碎了醫生對她生命長度的預言,她用積極的態度努力過好每一天,不斷拓展生命的寬度。在上世紀80年代,她堅韌不拔的精神,讓全國年輕人看到了奮斗的力量,鼓舞了一大批中國青年。她就是被譽為「八十年代新雷鋒」和「當代保爾」的張海迪。
Ⅵ 著名的殘疾人故事有哪些
大家好,我是陌上小桑樹,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什麼是身殘志堅,我想這就是真正的身殘志堅。鄭濤一個沒有雙臂的人,卻做到了我們四肢健全的人都不一定能夠做到的事情。
Ⅶ 著名殘疾人的故事!急!
張海迪
1955年 9月,張海迪出生在山東省文登縣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里,玲玲是她的小名。5歲之前,張海迪有一個幸福的童年,快樂而活潑,成天蹦蹦跳跳跑來跑去。
可惜,蹦蹦跳跳的時光是那樣短暫。1960年一個明朗的早晨,玩具室里剛上完一節「課」,她和小同伴們嘻笑著朝門外跑去,忽然跌倒了。從此,雙腿喪失了知覺,張海迪也喪失了關於腿的記憶。童年時許多生活場景,她都清晰記得,獨獨不知道腿是怎麼活動的,人走路時的感覺是怎樣的。
得了什麼病,竟然這樣可怕?張海迪當年不知道自己患的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反復發作,非常難治。5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術,脊椎板被摘去 6 塊,最後高位截癱。這樣,原來天真活潑的張海迪,只能整天卧在床上。當年,醫生們一致認為,像這種高位截癱病人,一般很難活過27歲。
看著夥伴們高高興興地背著書包上學校,終於有一天張海迪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對媽媽說:「媽媽,我要上學!」可是因為自己的生活不能自理,所有的學校都不接收。
病情是無情的,每當病痛折磨她時,堅強的張海迪沒有流淚,疼得實在厲害時,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頭發,打算用一種疼痛來代替另外一種疼痛。 漸漸地,她揪下來的頭發,都能編成一條辮子了!
對張海迪來說,家是一所特殊的學校。在這個特殊的學校里,聰明、好學的張海迪學拼音,學查字典,學一個又一個生字。她趴在床上,用胳膊支撐著身體,抄書。沒有人催問。沒有人檢查督促。沒有考試和考試中的競爭,全靠著自己。一本又一本小學課本學完了。但是很難哪,得走不少彎路,多耗費很多時間。一道算術題,她做 12遍,得出的竟是12個答案!她本來就不喜歡算術,得啦,丟開不學算了!可是不行,硬著頭皮也得學會它。第 13次終於算對了。努力是加倍的,可是成功的喜悅也是加倍的呀。於是,她的學習自覺性、學習樂趣與生活的意志,還有思維能力,便隨著知識一起增長起來了。
1970年 4月,張海迪跟著帶領知識青年下鄉的父親張坦夫、 母親畢江嬌,坐著一輛大卡車,來到莘縣十八里鋪尚樓村,開始了農村生活。起初,張海迪感覺農村非常陌生,沒有電燈和自來水,生活也十分艱苦。但是,在那些淳樸的村民身上,張海迪很快感到了更真、更樸素的愛。她發現小學校沒有音樂教師,就主動到學校教唱歌。課余還幫助學生組織自學小組,給學生理發、釘扣子、補衣服。
當看到當地群眾缺醫少葯帶來的痛苦,張海迪便萌生了學習醫術解除群眾病痛的念頭。她用自己的零用錢買來了醫學書籍、體溫表、聽診器、人體模型和葯物,努力研讀了《針灸學》、《人體解剖學》、《內科學》、《實用兒科學》等書。為了認清內臟,她把小動物的心肺肝腎切開觀察,為了熟悉針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畫上了紅紅藍藍的點兒,在自己的身上練針體會針感。
「書上寫著怎麼樣進針,可以在白菜疙瘩上、在蘿卜上。在白菜疙瘩上進了幾天以後,就在自己身上(進針),我覺得醫生就是要這樣,首先要自己感覺。有人問我說,海迪是不是你的腿沒有知覺,你的胸以下沒有知覺,你在自己身上扎針不痛苦啊?我說恰恰相反,我最開始針灸的時候,是扎自己最疼的地方,比如向包括臉上的穴位,包括印堂穴,扎了以後是什麼樣的感覺,我要知道。」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終於掌握了一定的醫術,能夠治療一些常見病和多發病,在十幾年中,為群眾治病達1萬多人次。「曾有醫生囑咐過我的父母,如果我要是得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或者是褥瘡,我會因為感染而死去。我給別人當醫生,我也給自己當醫生。15歲在農村的時候,我生了褥瘡,晚上點著小油燈,對著鏡子,我把自己身上潰爛的肉剪掉——所以,現在最怕聽的就是剪刀的聲音。」
當年,張海迪作為一名待業青年,也曾有過自卑感。「1年多的時間里,我四處報名,八方寫信,常常在招工單位的門口一待就是半天。我真想能為社會做點事,可就是沒有一個單位要我。在別人眼裡,我是一個廢人。」於是,當年,張海迪想到過自殺。
1974年 7月 14日,張海迪趁父母出工,收拾好東西,寫好遺書,說自己不願做沸騰生活的旁觀者,然後一次性吃了 30 片冬眠靈,又給自己打了6支冬眠靈。在靜靜地躺在那兒等待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張海迪忽然想到了尚樓村的鄉親們,真捨不得離開他們;又想到了保爾在海淀公園自殺的情景,他也絕望過,但最終還是戰勝了懦弱和病殘,成了生活的強者。想到這些,張海迪掙扎著爬起來。可葯物起作用了,爬不起來了。於是,她拚命地喊:「快來人啊,救救我,救活我吧!」
經過五六天的搶救,張海迪終於蘇醒過來。看到身邊的親人朋友、醫生護士,她慚愧極了,對大家說:「我錯了,從今以後我要勇敢地生活下去。死,也要在大笑中死去。」
日後,曾有記者問張海迪:如果你能擁有第二次生命作為一個健全的人,你最大的願望是什麼?張海迪說:「假如我能再有一次生命,我會實現我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當一個醫生,這也是我從小的一個夢想,我 15歲時就自學醫術給鄉親們治病,但沒有機會真正穿上白大褂當一名白衣天使。」
後來,她隨父母遷到縣城居住,一度沒有安排工作。她從保爾·柯察金和吳運鐸的事跡中受到鼓舞,從高玉寶寫書的經歷中得到啟示,決定走文學創作的路子,用自己的筆去塑造美好的形象,去啟迪人們的心靈。她讀了許多中外名著,寫日記、讀小說、 背詩歌、 抄錄華章警句,還在讀書寫作之餘練素描、學寫生、臨摹名畫、學會了識簡譜和五線譜,並能用手風琴、琵琶、吉他等樂器彈奏歌曲。
認准了目標,不管面前橫隔著多少艱難險阻,都要跨越過去,到達成功的彼岸,這便是張海迪的性格。有一次,一位老同志拿來一瓶進口葯,請她幫助翻譯文字說明,看著這位同志失望地走了,張海迪便決心學習英語,掌握更多的知識。從此,她的牆上、桌上、燈上、鏡子上、 乃至手上、 胳膊上都寫上了英語單詞,還給自己規定每天晚上不記 10 個單詞就不睡覺。家裡來了客人,只要會點英語的,都成了她的老師。經過七八個年頭的努力,她不僅能夠閱讀英文版的報刊和文學作品,還翻譯了英國長篇小說《海邊診所》,當她把這部書的譯稿交給某出版社的總編輯時,這位年過半百的老同志感動得流下了熱淚,並熱情地為該書寫了序言——《路,在一個癱瘓姑娘的腳下延伸》。
當初,為了給張海迪治病,母親變賣了手錶、衣服等物品,還欠了一身的債,從無怨言,默默地盡著母親的神聖義務。盡管家裡窮,但父母總是盡最大努力滿足她的要求。凡張海迪喜歡的書,不管花多少錢,跑多遠的路,父母總要想方設法給她買到。生日或節假日,書成了父母送給她的最佳禮物。
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作斗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憤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後來還攻讀了大學本科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
1981年,張海迪獲莘縣廣播局先進工作者稱號,這年 12 月《人民日報》首次報道了張海迪的事跡; 1982 年,張海迪獲聊城地區「模範共青團員」和「三八紅旗手」稱號……
今天,張海迪總在說,人就得有勇氣與生活中的不幸抗爭。人的一生總會有坎坷,就看你以怎樣的心態去對待——張海迪喜歡豪言壯語,因為她將自己的生活與座右銘式的豪言壯語融合在了一起。?
Ⅷ 著名的殘疾人的故事。簡短些
張海東,男,1969年生,江蘇啟東人,因小兒麻痹後遺症造成終身殘疾。 1987年張海東開始參加體育運動,開始練習輪椅競速和輪椅投擲。一個偶然的機會,張海東認識了南京市盲人學校體育教師王興江,在其引導下,他開始用業余時間練舉重,開始了人生旅程中一項更加艱難的跋涉。 無論刮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張海東始終如一地搖著輪椅車,每天往返十幾公里趕去盲校一個幾乎露天的棚子里進行訓練。寒冷的冬天裡,他曾多次連人帶車摔倒在冰天雪地上,半天爬不起來;炎熱的夏天裡,汗水浸透全身,雙手抓杠鈴時直打滑,險象頻生。但他始終以超人的毅力承受著高強度的訓練,每天的訓練量常常達到數十噸。 功夫不負有心人,驕人的成績回報了張海東的努力。1992年3月在第三屆全國殘運會上,張海東以120公斤的成績奪得舉重金牌,同時還獲得輪椅鉛球投擲金牌。1994年在第六屆"遠南"運動會上,張海東奪得他在國際性比賽中的第1枚金牌。1996年在亞特蘭大第十屆殘奧會上,張海東奪得1枚金牌,並打破世界紀錄。2000年10月在悉尼第十一屆殘奧會上,張海東再次奪得1枚金牌,並3次打破世界紀錄。2004年在雅典殘奧會上,張海東又大顯身手,奪得1枚金牌。 張海東的不凡表現為他贏得眾多榮譽,先後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青年五四傑出貢獻獎章"等。
Ⅸ 身殘志堅,著名殘疾人的故事有哪些
張海迪
1955年 9月,張海迪出生在山東省文登縣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里,玲玲是她的小名。5歲之前,張海迪有一個幸福的童年,快樂而活潑,成天蹦蹦跳跳跑來跑去。
可惜,蹦蹦跳跳的時光是那樣短暫。1960年一個明朗的早晨,玩具室里剛上完一節「課」,她和小同伴們嘻笑著朝門外跑去,忽然跌倒了。從此,雙腿喪失了知覺,張海迪也喪失了關於腿的記憶。童年時許多生活場景,她都清晰記得,獨獨不知道腿是怎麼活動的,人走路時的感覺是怎樣的。
得了什麼病,竟然這樣可怕?張海迪當年不知道自己患的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反復發作,非常難治。5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術,脊椎板被摘去 6 塊,最後高位截癱。這樣,原來天真活潑的張海迪,只能整天卧在床上。當年,醫生們一致認為,像這種高位截癱病人,一般很難活過27歲。
看著夥伴們高高興興地背著書包上學校,終於有一天張海迪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對媽媽說:「媽媽,我要上學!」可是因為自己的生活不能自理,所有的學校都不接收。
病情是無情的,每當病痛折磨她時,堅強的張海迪沒有流淚,疼得實在厲害時,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頭發,打算用一種疼痛來代替另外一種疼痛。 漸漸地,她揪下來的頭發,都能編成一條辮子了!
對張海迪來說,家是一所特殊的學校。在這個特殊的學校里,聰明、好學的張海迪學拼音,學查字典,學一個又一個生字。她趴在床上,用胳膊支撐著身體,抄書。沒有人催問。沒有人檢查督促。沒有考試和考試中的競爭,全靠著自己。一本又一本小學課本學完了。但是很難哪,得走不少彎路,多耗費很多時間。一道算術題,她做 12遍,得出的竟是12個答案!她本來就不喜歡算術,得啦,丟開不學算了!可是不行,硬著頭皮也得學會它。第 13次終於算對了。努力是加倍的,可是成功的喜悅也是加倍的呀。於是,她的學習自覺性、學習樂趣與生活的意志,還有思維能力,便隨著知識一起增長起來了。
1970年 4月,張海迪跟著帶領知識青年下鄉的父親張坦夫、 母親畢江嬌,坐著一輛大卡車,來到莘縣十八里鋪尚樓村,開始了農村生活。起初,張海迪感覺農村非常陌生,沒有電燈和自來水,生活也十分艱苦。但是,在那些淳樸的村民身上,張海迪很快感到了更真、更樸素的愛。她發現小學校沒有音樂教師,就主動到學校教唱歌。課余還幫助學生組織自學小組,給學生理發、釘扣子、補衣服。
當看到當地群眾缺醫少葯帶來的痛苦,張海迪便萌生了學習醫術解除群眾病痛的念頭。她用自己的零用錢買來了醫學書籍、體溫表、聽診器、人體模型和葯物,努力研讀了《針灸學》、《人體解剖學》、《內科學》、《實用兒科學》等書。為了認清內臟,她把小動物的心肺肝腎切開觀察,為了熟悉針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畫上了紅紅藍藍的點兒,在自己的身上練針體會針感。
「書上寫著怎麼樣進針,可以在白菜疙瘩上、在蘿卜上。在白菜疙瘩上進了幾天以後,就在自己身上(進針),我覺得醫生就是要這樣,首先要自己感覺。有人問我說,海迪是不是你的腿沒有知覺,你的胸以下沒有知覺,你在自己身上扎針不痛苦啊?我說恰恰相反,我最開始針灸的時候,是扎自己最疼的地方,比如向包括臉上的穴位,包括印堂穴,扎了以後是什麼樣的感覺,我要知道。」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終於掌握了一定的醫術,能夠治療一些常見病和多發病,在十幾年中,為群眾治病達1萬多人次。「曾有醫生囑咐過我的父母,如果我要是得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或者是褥瘡,我會因為感染而死去。我給別人當醫生,我也給自己當醫生。15歲在農村的時候,我生了褥瘡,晚上點著小油燈,對著鏡子,我把自己身上潰爛的肉剪掉——所以,現在最怕聽的就是剪刀的聲音。」
當年,張海迪作為一名待業青年,也曾有過自卑感。「1年多的時間里,我四處報名,八方寫信,常常在招工單位的門口一待就是半天。我真想能為社會做點事,可就是沒有一個單位要我。在別人眼裡,我是一個廢人。」於是,當年,張海迪想到過自殺。
1974年 7月 14日,張海迪趁父母出工,收拾好東西,寫好遺書,說自己不願做沸騰生活的旁觀者,然後一次性吃了 30 片冬眠靈,又給自己打了6支冬眠靈。在靜靜地躺在那兒等待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張海迪忽然想到了尚樓村的鄉親們,真捨不得離開他們;又想到了保爾在海淀公園自殺的情景,他也絕望過,但最終還是戰勝了懦弱和病殘,成了生活的強者。想到這些,張海迪掙扎著爬起來。可葯物起作用了,爬不起來了。於是,她拚命地喊:「快來人啊,救救我,救活我吧!」
經過五六天的搶救,張海迪終於蘇醒過來。看到身邊的親人朋友、醫生護士,她慚愧極了,對大家說:「我錯了,從今以後我要勇敢地生活下去。死,也要在大笑中死去。」
日後,曾有記者問張海迪:如果你能擁有第二次生命作為一個健全的人,你最大的願望是什麼?張海迪說:「假如我能再有一次生命,我會實現我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當一個醫生,這也是我從小的一個夢想,我 15歲時就自學醫術給鄉親們治病,但沒有機會真正穿上白大褂當一名白衣天使。」
後來,她隨父母遷到縣城居住,一度沒有安排工作。她從保爾·柯察金和吳運鐸的事跡中受到鼓舞,從高玉寶寫書的經歷中得到啟示,決定走文學創作的路子,用自己的筆去塑造美好的形象,去啟迪人們的心靈。她讀了許多中外名著,寫日記、讀小說、 背詩歌、 抄錄華章警句,還在讀書寫作之餘練素描、學寫生、臨摹名畫、學會了識簡譜和五線譜,並能用手風琴、琵琶、吉他等樂器彈奏歌曲。
認准了目標,不管面前橫隔著多少艱難險阻,都要跨越過去,到達成功的彼岸,這便是張海迪的性格。有一次,一位老同志拿來一瓶進口葯,請她幫助翻譯文字說明,看著這位同志失望地走了,張海迪便決心學習英語,掌握更多的知識。從此,她的牆上、桌上、燈上、鏡子上、 乃至手上、 胳膊上都寫上了英語單詞,還給自己規定每天晚上不記 10 個單詞就不睡覺。家裡來了客人,只要會點英語的,都成了她的老師。經過七八個年頭的努力,她不僅能夠閱讀英文版的報刊和文學作品,還翻譯了英國長篇小說《海邊診所》,當她把這部書的譯稿交給某出版社的總編輯時,這位年過半百的老同志感動得流下了熱淚,並熱情地為該書寫了序言——《路,在一個癱瘓姑娘的腳下延伸》。
當初,為了給張海迪治病,母親變賣了手錶、衣服等物品,還欠了一身的債,從無怨言,默默地盡著母親的神聖義務。盡管家裡窮,但父母總是盡最大努力滿足她的要求。凡張海迪喜歡的書,不管花多少錢,跑多遠的路,父母總要想方設法給她買到。生日或節假日,書成了父母送給她的最佳禮物。
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作斗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憤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後來還攻讀了大學本科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
1981年,張海迪獲莘縣廣播局先進工作者稱號,這年 12 月《人民日報》首次報道了張海迪的事跡; 1982 年,張海迪獲聊城地區「模範共青團員」和「三八紅旗手」稱號……
今天,張海迪總在說,人就得有勇氣與生活中的不幸抗爭。人的一生總會有坎坷,就看你以怎樣的心態去對待——張海迪喜歡豪言壯語,因為她將自己的生活與座右銘式的豪言壯語融合在了一起。
Ⅹ 有關著名的殘疾人的故事概括
尼古拉·阿歷克塞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蘇聯作家。他出生於1904年9月29日烏克蘭維里亞村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排行第五.他11歲便開始當童工。1919年加入共青團,隨即參加國內戰爭。1923年到1924年擔任烏克蘭邊境地區共青團的領導工作,1924年加入共產黨。由於他長期參加艱苦鬥爭,健康受到嚴重損害,到1927年,健康情況急劇惡化,但他毫不屈服,以驚人的毅力同病魔作斗爭。 1934年底,他著手創作一篇關於科托夫斯基師團的「歷史抒情英雄故事」(即《暴風雨所誕生的》)。不幸的是,唯一一份手稿在寄給朋友們審讀時被郵局弄丟了。這一殘酷的打擊並沒有挫敗他的堅強意志,反而使他更加頑強地同疾病作斗爭。
1929年,他全身癱瘓,雙目失明。1930年,他用自己的戰斗經歷作素材,以頑強的意志開始創作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小說獲得了巨大成功,受到同時代人的真誠而熱烈的稱贊。1934年,奧斯特洛夫斯基被吸收為蘇聯作家協會會員。
1935年底,蘇聯政府授予他列寧勛章,以表彰他在文學方面的創造性勞動和卓越的貢獻。1936年12月22日,由於重病復發,奧斯特洛夫斯基在莫斯科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