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著名京劇大家

著名京劇大家

發布時間: 2021-03-09 13:25:26

① 京劇曲目有哪些著名

京劇是我國的國粹之一,其歷史源遠流長,是我國影響最大的戲曲劇種。因為它是以北京為中心,所以又被稱為平劇、京戲。京劇影響力雖然很大,但是其從發起到現在時間也不是很長,京劇發起是在乾隆五十五年。當時南方的戲劇班子湧入北京,在崑曲、秦腔等各具民間風俗的曲調影響、融合下,一個全新的劇種——京劇產生了。
京劇是有著規范化表現形式的劇種,以二簧和西皮為主要聲腔,分為文場、武場兩個大類,更是分為生旦凈末丑等行當。京劇主要演出的內容是歷史故事,內容頗多,大概有一千三百多個,其中我們耳熟能詳的,經常上演的有三四百個。
京劇按照行當,又有細分,而不同的行當的代表作又有不同。比方說聲名赫赫的梅蘭芳,他屬於旦角,唱的《貴妃醉酒》、《霸王別姬》、《游園驚夢》等,都是贏得滿堂喝彩的代表作,梅蘭芳還多次自創劇作,比如說他所創造的《鳳還巢》、《生死恨》,也成為了現在非常受歡迎的著名劇種之一。同樣的,也是現在十分受歡迎的著名劇種《鎖麟囊》,則是四大名旦之一程硯秋所創。
而到目前為止,大家紛紛好評的京劇,除了以上提到的,還有《四郎探母》、《竇娥冤》、《貴妃醉酒》、《空城計》、《救孤搜孤》、《穆桂英掛帥》、《三擊掌》、《狀元媒》、《宇宙鋒》、《紅娘》、《白蛇傳》、《龍鳳呈祥》等等。京劇經典劇目足有三四百個,想要一一列舉,怕是三天三夜都說不完呢。

② 中國的京劇名家有哪些

中國京劇名家有:
老生有:譚鑫培、 譚富英 、馬連良 、楊寶森 、周信芳 、言菊朋 、奚嘯伯等等。
小生有: 姜妙香、 葉盛蘭、葉少蘭、李宏圖等等。
旦角有: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荀慧生、張君秋、趙燕俠、 李世濟、梅葆玖、杜近芳、李維康、 劉長瑜等等。
老旦有:李多奎、李金泉、李鳴岩、趙葆秀、蘭文雲等等。
凈行有:金少山、郝壽臣、裘盛戎、袁世海、尚長榮、康萬生、 鄧沐偉、孟廣祿、楊赤等等。
中國京劇名曲有:
《宇宙鋒》《玉堂春》《長坂坡》《群英會》《打漁殺家》《五人義》《挑滑車》《打金枝》《拾玉鐲》《三擊掌》《六月雪》《四進士》《搜孤救孤》《秦香蓮》《打嚴嵩》《擋馬》《金玉奴》《樊江關》《野豬林》《八大錘》《空城計》《霸王別姬》等。

③ 京劇名家有哪些

孕育期
徽秦合流 京劇 霸王別姬
清初,京城戲曲舞台上盛行崑曲與京腔(青陽腔)。乾隆中葉後,崑曲漸而衰落,京腔興盛取代崑曲一統京城舞台。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秦腔藝人魏長生由川進京。魏氏搭雙慶班演出秦腔《滾樓》《背娃進府》等劇。魏長生扮相俊美,噪音甜潤,唱腔委婉,做工細膩,一出《滾樓》即轟動京城。雙慶班也因此被譽為「京都第一」。自此,京腔開始衰微,京腔六大名班之大成班、王府班、余慶班、裕慶班、萃慶班、保和班也無人過問,紛紛搭入秦腔班謀生。乾隆五十年(1785年),清廷以魏長生的表演有傷風化,明令禁止秦腔在京城演出,將魏長生逐出京城。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繼三慶徽班落腳京城後(班址位於韓家台胡同內),又有四喜、啟秀、霓翠、春台、和春、三和、嵩祝、金鈺、大景和等班,亦在大柵欄地區落腳演出。其中以三慶、四喜、和春、春台四家名聲最盛,故有「四大徽班」之稱。『春台班』進京時間,按漢調名家米應先於乾隆末年,在京曾擔任『春台班』台柱時始,證明該班進京時間早於『四喜』和『和春』。『春台班』位於百順胡同。『四喜班』於嘉慶初來京。徽戲、崑曲兼演、尤以崑曲為著,故有「新排一曲桃花扇,到處哄傳四喜班」之語。該班位於陝西巷內。『和春班』於嘉慶八年(1804年)於李鐵拐斜街組建。該班以武戲見長。道光十三年(1853年)解散。「四大徽班」的演出劇目,表演風格,各有其長,故時有「三慶的軸子、四喜的曲子、和春的把子、春台的孩子」之譽。「四大徽班」除演唱徽調外,崑腔、吹腔、四平調、梆子腔亦用,可謂諸腔並奏。在表演藝術上廣征博採 吸取諸家劇種之長,融於徽戲之中。兼之演出陣容齊整,上演的劇目豐富,頗受京城觀眾歡迎。自魏長生被迫離京,秦腔不振,秦腔藝人為了生計,紛紛搭入徽班,形成了徽、秦兩腔融合的局面。在徽、秦合流過程中,徽班廣泛取納秦腔的演唱、表演之精和大量的劇本移植,為徽戲藝術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徽漢合流 漢劇流行於湖北,其聲腔中的二黃、西皮與徽戲有著血緣關系。徽、漢二劇在進京前已有廣泛的藝術交融。繼乾隆末年,漢劇名家米應先進京後,道光年初(1821年),先後又有著名漢劇老生李六、 京劇 貴妃醉酒
王洪貴、餘三勝,小生龍德雲等入京,分別搭入徽班春台、和春班演唱。米應先以唱關羽戲著稱,三慶班主程長庚的紅凈戲,皆由米應先所授。李六以《醉寫嚇蠻書》《掃雪》見長;王洪貴則以《讓成都》《擊鼓罵曹》而享名;小生龍德雲善演《轅門射戟》、《黃鶴樓》等劇;餘三勝噪音醇厚,唱腔優美,文武兼備,以演《定軍山》、《四郎探母》《當鐧賣馬》《碰碑》等老生劇目著稱。漢劇演員搭入徽班後,將聲腔曲調,表演技能,演出劇目溶於徽戲之中,使徽戲的唱腔板式日趨豐富完善,唱法、念白更具北京地區語音特點,而易於京人接受。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各大名班,均為老生擔任領班。徽、漢合流後,促成了湖北的西皮調與安徽的二簧調再次交流。徽、秦、漢的合流,為京劇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形成期
同光十三絕
道光二十年至咸豐十年間(1840-1860),經徽戲、秦腔、漢調的合流,並借鑒吸收崑曲、京腔之長而形成了京劇。其標志之一:曲調板式完備豐富,超越了徽、秦、漢三劇中的任何一種。唱腔由板腔體和曲牌體混合組成。聲腔主要以二簧、西皮 為主;之二,行當大體完備;之三,形成了一批京劇劇目;之四,程長庚,餘三勝、張二奎為京劇形成初期的代表,時稱「老生三傑」、「三鼎甲」即:「狀元」張二奎、「榜眼」程長庚、「探花」餘三勝。他們在演唱及表演風格上各俱特色,在創造京劇的主要腔調西皮、二簧上和 京劇 捉放曹
京劇戲曲形式上,以及具有北京語言特點的說白、字音上,做出了卓越貢獻。第一代京劇演員中,尚有老生盧勝奎、薛印軒、張汝林、王九齡等;小生龍德雲、徐小香;旦胡喜祿、羅巧福、梅巧玲;丑楊鳴玉、劉趕三;老旦郝蘭田、譚志道;凈朱大麻子、任花臉等,他們為豐富各個行當的聲腔及表演藝術,均有獨特創造。後任「四喜班」班主的梅巧玲,勇於突破青衣、花旦的嚴格分工舊規,為旦角的演唱藝術開辟了一條新路。 《同光名伶十三絕》 是京劇史上的一幅名伶彩色劇裝寫真畫,由晚清民間畫師沈蓉圃繪制。他參照了清代中葉畫師賀世魁所繪《京腔十三絕》戲曲人物畫的形式,挑選了清同治、光緒年間(l860至1890)京劇舞台上享有盛名的十三位演員(程長庚、盧勝奎、張勝奎、楊月樓、譚鑫培、徐小香、梅巧玲、時小福、余紫雲、朱蓮芬、郝蘭田、劉趕三、楊鳴玉),用工筆重彩把他們扮演的劇中人物描繪出來,顯示了作者的深厚功力。 此畫於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由進化社朱復昌在書肆收購,經縮小影印問世,並附編《同光名伶十三絕傳》一冊。
成熟期
1883年一1918年,京劇由形成期步入成熟期,代表人物為時稱「老生後三傑」的譚鑫培、汪桂芬、孫菊仙。其中譚鑫培承程長庚、餘三勝、張二奎各家藝術之長,又經創造發展,將京劇藝術推進到新的成熟境界。譚在藝術實踐中廣征博採,從崑曲、梆子、大鼓及京劇青衣、花臉、老旦各行中借鑒,融於演唱之中,創造出獨具演唱藝術風格的「譚派」,形成了「無腔不學譚」的局面。二十年代後的余叔岩、言菊朋、高慶奎、馬連良等,均在宗「譚派」的基礎上發展為各自不同的藝術流派。汪桂芬,藝宗程長庚,演唱雄勁沉鬱,悲壯激昂,腔調朴實無華,有「虎嘯龍吟」的評道。他因「仿程可以亂真」,故有「長庚再世」之譽。孫菊仙,18歲時選中武秀才,善唱京劇,常入票房演唱,36歲後投師程長庚。他噪音宏亮,高低自如。念白不拘於湖廣音和中州韻,多用京音、京字,聽來親切自然。表演大方 京劇 捉放曹
逼真,接近生活。「老生後三傑」師承各有側重,藝術風格各異,從全面權衡,譚鑫培文武昆亂不擋,藝術造詣及對京劇的發展,遠遠超過汪、孫。光緒年間,譚鑫培被稱之為「伶界大王」,在劇界地位,如當年之程長庚。咸豐十年(1861年)京劇始入宮廷演出。當年五月初六起至月末,分由三慶班、四喜班、雙奎班及外班(京劇班)演出。光緒九年(1883年),慈禧五旬壽日,挑選張淇林、楊隆壽、鮑福山、彩福祿、嚴福喜等18人入宮當差,不僅演唱,且當京劇教習,向太監們傳授技藝。自此,清宮掌管演出事務的機構「昇平署」,每年均選著名藝人進宮當差,結止宣統三年(1911年),計有譚鑫培、楊月樓、孫菊仙、陳德霖、王楞仙、楊小樓、余玉琴、朱文英、王瑤卿、龔雲甫、穆鳳山、錢金福等生、旦、凈、丑的名家150餘人曾入宮。由於慈禧嗜好京劇,加之京劇名家頻繁在宮中獻藝,聲勢日強。同期,位於大柵地區的廣德樓、三慶園、慶樂園、中和園、文明園等戲園、日日有京劇演出,形成了京劇一統的局面。京劇成熟期,除「老生後三傑」外,生行:許蔭棠、賈洪林;武生:俞菊笙、楊隆壽;凈行:何佳山、黃潤甫、金秀山、裘桂仙、劉永春等;小生:王楞仙、德珺如、陸華雲;旦行:陳德霖、田桂鳳、王瑤卿、朱文英;醜行:王長林、張黑、羅百歲、蕭長華、郭春山。這一時期,旦角的掘起,形成了旦角與生角並駕齊驅之勢。武生俞菊笙,開創了武生自立門戶挑梁第一人,他被後人稱為「武生鼻祖」。上述名家,在繼承中有創新發展,演唱技藝日臻成熟,將京劇推向新的高度。
鼎盛期
1917年以來,京劇優秀演員大量涌現,呈現出流派紛呈的繁盛局面,由成熟期發展到鼎盛期,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為楊小樓、梅蘭芳、余叔岩。由於文人崇尚的雅文化傳統在20世紀遭遇滅頂之災,京劇達到了它的全盛時期。 京劇四大名旦
1927年,北京《順天吋報》舉辦京劇旦角名伶評選。讀者投票選舉結果:梅蘭芳以演《太真外傳》,尚小雲以演《摩登伽女》,程硯秋以演《紅拂傳》,荀慧生以演《丹青引》,榮獲「四大名旦」。「四大名旦」脫穎而出,是京劇走向鼎盛的重要標志。他們創造出各具特色的藝術風格,形成了梅蘭芳的端莊典雅,尚小雲的俏麗剛健,程硯秋的深沉委婉,荀慧生的嬌昵柔媚「四大流派」,開創了京劇舞台上以旦為主的格局。武生楊小樓在繼俞菊笙、楊月樓之後,將京劇武生表演藝術發展到新高度,被譽為「國劇宗師」、「武生泰斗」。老生中的余叔岩、高慶奎、言菊朋、馬連良,20年代時稱「四大須生」。同期的時慧寶、王鳳卿、貫大元等也是生行中的優秀人才。30年代末、余、言、高先後退出舞台,馬連良與譚富英、奚嘯伯、楊寶森稱之「四大須生」。女須生孟小冬,具有較高藝術造詣,頗有乃師余叔岩的藝術風范。 1936年秋,北京大、中學校愛好京劇者及廣大觀眾給各報寫信,倡議進行京劇童伶選舉。時富連成社社長葉龍章與北平《立言報》社長金達志商妥,由該報發表通告,專門接待各界投票,逐日在報上發表投票數字,並約請「韻石社」幾人來報社監督。規定投票日期為半月,到期查點票數。中華戲曲專科學校和富連成社負責人及《實報》《實事白話報》《北京晚報》《戲劇報》亦派人當場查驗票數。選舉結果,富連成社李世芳得票約萬張,當選「童伶主席」。生部冠軍王金璐,亞軍葉世長;旦角冠軍毛世來,亞軍宋德珠;凈角冠軍裘世戎,亞軍趙德鈺;丑角冠軍詹世甫,亞軍殷金振。選舉結束後,於虎坊橋富連成社舉行慶祝大會,並於當晚在鮮魚口內華樂戲院舉行加冕典禮,由李世芳,袁世海演出了《霸王別姬》。 京劇 雁盪山
童伶選舉結束後,仍由《立言報》主持,選出李世芳、張君秋、毛世來、宋德珠為「四小名旦」,「四小名旦」聯抉於長安、新新兩家戲院演出了《白蛇傳》和《四五花洞》,以示祝賀。 流派紛呈,人才濟濟,是京劇鼎盛期的又一標志。這一時期除楊派(小樓)、梅派(蘭芳)、尚派(小雲)、程派(硯秋)、荀派(慧生)外,旦角中還有筱派(翠花)及宋派(德珠)、張派(君秋);老生行中的余派(叔岩)、高派(慶奎)、言派(菊朋)、馬派(連良)、奚派(嘯伯)、楊派(寶森)、新譚派(富英);凈行中的金派(少山)、侯派(喜瑞)、郝派(壽臣)以及50年代後產生的裘派(盛戎);小生行中的姜派(妙香)、葉派(盛蘭);老旦行中的龔派(雲甫)、李派(多奎);醜行中的葉派(盛章)等。同期尚有眾多京劇表演藝術家,如生行中的王鳳卿、時慧寶、王又宸、李洪春、譚小培、李萬春、李少春、高盛麟等;旦行中的閻嵐秋、徐碧雲、朱琴心、趙桐珊、雪艷琴、新艷秋、章遏雲、金少梅、碧雲霞、琴雪芳、王玉蓉、言慧珠、童芷苓、梁小鸞、吳素秋、趙燕俠、杜近芳等;小生中的金仲仁、茹富蘭、程繼先;醜行中的郭春山、慈瑞泉、馬富祿、張春華等。
編輯本段徽商之班
徽州商人富甲一方,商業的成功引發了文化消費慾望的高漲。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戲曲聲腔崑山腔的興起,紛紛蓄養家班,角色斗藝,並賣力為乾隆下江南收集聲色歌舞,不惜重金包裝徽劇色藝,客觀上為徽劇進京創造了條件。 雄霸明清商界500餘年的徽州商幫以鹽商出名,黃山歙縣的鹽商尤其出名,富甲一方。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戲曲聲腔崑山腔的興起,江南江北文人士大夫和富商巨賈紛紛蓄養家庭戲班。已經在外地商界嶄露頭角的徽商也紛紛效仿。長期為某個徽州商人所養所用的戲曲班社就被外人稱為「徽班」。徽商廣蓄家班,安徽沿江一帶、包括古徽州的地方戲事也開始興盛。他們唱崑腔,由於語言的差異而不「諧吳音」,不經意間唱出了一點「地方風味」。於是在青陽腔的影響下,唱出了安徽調——「徽昆」,後發展為二簧腔。尤以誕生在安徽安慶市懷寧縣的石牌調最著名。 徽州藝人帶著鄉音下揚州,得到了徽商們的親情惠顧和重金扶持。他們或出沒於碼頭街肆,或為徽商富賈所容留。技藝得到發展,鄉音也漸占上風。這時徽班的概念已不完全是「徽商之班」,而開始有了徽調(石牌腔,亂彈調)的含義。 值得一提的是,歙縣大鹽商江春,是一位品味極高的戲曲鑒賞家,他酷愛戲曲,家中常常「曲劇三四部,同日分亭館宴客,客至以數百計」。他把各種名角聚在一起,又讓不同聲腔同台互補,使異軍突起的徽班具有了博採眾長的開放格局。「亂彈」亂唱,紅火異常。這時最叫彩的是來自安慶的戲曲藝人,清李斗在《揚州畫舫錄》中就這樣寫道:安慶色藝最優,蓋於本地亂彈,故本地亂彈間有聘之入班者。 徽商在商界進一步站穩了腳跟,他們和戲曲藝術的關系也越來越密切。而涌現出大批戲曲家的「徽班」,也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④ 中國著名京劇有哪些

我在有500G戲曲資料免費 下載 的學知網幫您查到的:
www.downknow.com

├—譚小培
│ 譚小培 托兆碰碑(金烏墜玉兔升黃昏時候).mp3
│ 譚小培 摘纓會(勸梓童你且把愁容暫放).mp3
│ 譚小培 黃金台(聽譙樓打四更玉兔東上).mp3

├—譚鑫培
│ 譚鑫培 烏盆記(未曾開言淚滿腮).mp3
│ 譚鑫培 賣馬(店主東帶過了黃驃馬).mp3
│ 譚鑫培 四郎探母(楊延輝坐宮院自思自嘆).mp3
│ 譚鑫培 戰太平(嘆英雄失勢入羅網).mp3
│ 譚鑫培 打漁殺家(昨夜晚吃酒醉和衣而卧).mp3
│ 譚鑫培 托兆碰碑(嘆楊家秉忠心大宋扶保).mp3
│ 譚鑫培 捉放曹(一輪明月照窗下).mp3
│ 譚鑫培 桑園寄子(嘆兄弟遭不幸一旦喪命).mp3
│ 譚鑫培 洪羊洞(自那日朝罷歸身染重病).mp3

├—貫大元
│ 貫大元 甘露寺(千歲爺殺字休出口).mp3
│ 貫大元 賀後罵殿(自盤古立帝邦天子為重).mp3

├—趙世璞
│ 趙世璞 擊鼓罵曹(平生志氣運未通).mp3
│ 趙世璞 擊鼓罵曹(讒臣當道謀漢朝).mp3
│ 趙世璞 大登殿(二梓童攙岳母待王拜見).mp3

├—趙君玉
│ 趙君玉 飛龍傳(與三弟巧改扮忙把路引).mp3
│ 趙君玉 飛龍傳(黃昏後不覺得淚如淋).mp3

├—趙文奎
│ 趙文奎 五台會兄(大宋朝有一座天波楊府).mp3
│ 趙文奎 飛虎山(風和日暖天氣朗).mp3

├—趙松樵
│ 趙松樵 徐策跑城(為人莫把良心虧).mp3

├—趙燕俠
│ 趙燕俠 白蛇傳(親兒的臉,吻兒的腮).mp3
│ 趙燕俠 白蛇傳(離卻了峨嵋到江南).mp3
│ 趙燕俠 盤夫索夫(我本生長在宰相家).mp3
│ 趙燕俠 盤夫索夫(老嚴嵩心狠毒害我全家).mp3
│ 趙燕俠 碧波仙子(躍寒潭沖雲霧忙把岸上).mp3
│ 趙燕俠 紅梅閣(今日里在西湖隔舟相見).mp3
│ 趙燕俠 紅梅閣(文君相如配成雙).mp3
│ 趙燕俠 紅梅閣(水中魚兒空中鳥).mp3
│ 趙燕俠 紅梅閣(綠楊堤上春光早).mp3

├—趙秀君
│ 趙秀君 劉蘭芝(劉蘭芝成覆水傷心淚淋).mp3
│ 趙秀君 劉蘭芝(望官人且莫忘山盟海誓).mp3
│ 趙秀君 劉蘭芝(焦郎休要把妾怨).mp3
│ 趙秀君 劉蘭芝(耳聽得譙樓催命三響).mp3
│ 趙秀君 劉蘭芝(那焦郎他本是廬江小吏).mp3
│ 趙秀君 斷橋(你不該信讒言).mp3
│ 趙秀君 狀元媒(自那日與六郎陣前相見)A.mp3
│ 趙秀君 狀元媒(自那日與六郎陣前相見)B.mp3
│ 趙秀君 秦香蓮(心如刀絞我的淚難忍).mp3
│ 趙秀君 西廂記(碧雲天).mp3
│ 趙秀君 雷峰塔(未開言不由娘珠淚雙流).mp3

├—趙群
│ 趙群 望江亭(獨守空帷暗長嘆).mp3
│ 趙群 狀元媒(天波府忠良將宮中久仰).mp3

├—趙榮琛
│ 趙榮琛 柳迎春(紅梅綻放幽香正逢小春).mp3
│ 趙榮琛 竇娥冤(沒來由遭刑憲受此大難).mp3
│ 趙榮琛 荒山淚(我不怪二公差奉行命令).mp3
│ 趙榮琛 賀後罵殿(有賀後在金殿一聲高罵).mp3
│ 趙榮琛 鎖麟囊(欣逢這日晴和回家望看).mp3
│ 趙榮琛 青霜劍(青霜劍報冤讎賊把命喪).mp3
│ 趙榮琛 鴛鴦冢(女兒家婚姻事羞人答答).mp3

├—趙葆秀
│ 趙葆秀 三關宴(一戰成功國威振).mp3
│ 趙葆秀 八珍湯(奉一盞熱茶兒寒腸回暖).mp3
│ 趙葆秀 八珍湯(問蒼天我欠下何人業怨)A.mp3
│ 趙葆秀 八珍湯(問蒼天我欠下何人業怨)B.mp3
│ 趙葆秀 四郎探母(一見嬌兒淚滿腮)A.mp3
│ 趙葆秀 四郎探母(一見嬌兒淚滿腮)B.MP3
│ 趙葆秀 四郎探母(宋王爺御駕征北塞).MP3
│ 趙葆秀 太君辭朝(萬歲爺不準辭王表).mp3
│ 趙葆秀 太君辭朝(萬歲爺且把心放穩).mp3
│ 趙葆秀 太君辭朝(佘氏女在金殿一本啟奏).mp3
│ 趙葆秀 太君辭朝(佘氏女淚別了帥府門).mp3
│ 趙葆秀 徐母罵曹(一路上思嬌兒淚兩行).mp3
│ 趙葆秀 徐母罵曹(那劉備本是英雄將).mp3
│ 趙葆秀 罷宴(休道她未曾把富貴來享).mp3
│ 趙葆秀 罷宴(想當年先太爺早把命喪).mp3
│ 趙葆秀 赤桑鎮(表一表愚嫂我這一片心腸).mp3
│ 趙葆秀 赤桑鎮(見包拯怒火滿胸膛).mp3
│ 趙葆秀 遇皇後(你那裡休道我言錯語差).mp3
│ 趙葆秀 遇皇後(君臣相會天齊廟).mp3
│ 趙葆秀 遇皇後(想當年在皇宮何等安好)(實況).mp3
│ 趙葆秀 遇皇後(想當年在皇宮何等安好).mp3
│ 趙葆秀 釣金龜(叫張義我的兒聽娘教訓).mp3
│ 趙葆秀 釣金龜(老天爺睜開了三分眼).mp3
│ 趙葆秀 雛鳳凌空(三關戰鼓震霄壤).mp3

├—趙麟童
│ 趙麟童 義責王魁(拜託你一路之上多謹慎)A.mp3
│ 趙麟童 義責王魁(拜託你一路之上多謹慎)B.mp3
│ 趙麟童 六國封相(千里乞討回家中).mp3
│ 趙麟童 未央宮(未央深宮是禁地).mp3
│ 趙麟童 蕭何月下追韓信(滅楚大將日夜盼).mp3
│ 趙麟童 走麥城(離卻了金頂八寶黃羅寶帳).mp3
│ 趙麟童 鴻門宴(那項羽桀驁不馴誰能抵擋).mp3

├—辛寶達
│ 辛寶達 哭秦庭(登山涉水受風塵).mp3
│ 辛寶達 胭粉計(我和你雖是將帥倒有那師徒之義).MP3
│ 辛寶達 逍遙津(父子們在宮院傷心落淚).mp3

├—遲世恭
│ 遲世恭 捉放曹(一輪明月照窗下).mp3

├—遲小秋
│ 遲小秋 六月雪(未開言思往事心中惆悵)A.mp3
│ 遲小秋 六月雪(未開言思往事心中惆悵)B.mp3
│ 遲小秋 孔雀東南飛(那焦郎他本是廬江小吏).mp3
│ 遲小秋 鎖麟囊(春秋亭外風雨暴).mp3
│ 遲小秋 鎖麟囊(耳聽得悲聲慘心中如搗).mp3
│ 遲小秋 鴛鴦冢(女兒家婚姻事羞人答答).mp3

├—鄧敏
│ 鄧敏 雙陽公主(風蕭蕭貫場寨千里戰馬).mp3

├—鄧沐瑋
│ 鄧沐瑋 刺王僚(列國之中干戈厚).mp3
│ 鄧沐瑋 探陰山(扶大宋錦華夷赤心肝膽).mp3
│ 鄧沐瑋 普天樂(宋王爺坐江山).mp3
│ 鄧沐瑋 盜御馬(將酒宴擺至在聚義廳上).mp3
│ 鄧沐瑋 赤桑鎮(自幼兒蒙嫂娘訓教撫養).mp3
│ 鄧沐瑋 趙氏孤兒(我魏絳聞此言如夢方醒).mp3
│ 鄧沐瑋 鎖五龍(號令一聲綁帳外).mp3
│ 鄧沐瑋 除三害(一席話說得我羞愧難禁).mp3

├—鄧遠芳
│ 鄧遠芳 三娘教子(小東人闖下了滔天大禍).mp3
│ 鄧遠芳 讓成都(皇兒奏本欠思論).mp3

├—郎德山
│ 郎德山 鍘美案(包拯打坐開封府).mp3

├—郝壽臣
│ 郝壽臣 伐齊東(執掌齊邦壓朝臣).mp3
│ 郝壽臣 夜審潘洪(潘仁美跪殿角一言告稟).mp3
│ 郝壽臣 打曹豹(府堂上擺酒宴共歡飲).mp3
│ 郝壽臣 打龍棚(咬定了牙關不肯赦).mp3
│ 郝壽臣 普球山(為女兒婚姻事游遍天下).mp3
│ 郝壽臣 連環套(喬裝改扮下山岡).mp3
│ 郝壽臣 連環套(將酒宴擺至在分金廳上).mp3
│ 郝壽臣 陽平關(雙手獨擎天).mp3
│ 郝壽臣 除三害(腰纏錦帶燦青鋒).MP3
│ 郝壽臣 鴻門宴(勒玉驄馬嘶風古戍崤函).mp3
│ 郝壽臣 鴻門宴(大軍進迫函關上).mp3

├—郭建
│ 郭建 五花洞(不由得潘金蓮怒惱眉間).mp3
│ 郭建 生死恨(耳邊廂又聽得初更鼓響).mp3
│ 郭建 霍小玉(嘆紅顏薄命前生就).mp3
│ 郭建 霍小玉(山上復有山).mp3

├—金少山
│ 金少山 七郎托兆(叫鬼卒站兩廂聽我一令).mp3
│ 金少山 上天台(安定府綁姚剛怒氣皆發)A.mp3
│ 金少山 上天台(安定府綁姚剛怒氣皆發)B.mp3
│ 金少山 上天台(手拉嬌兒下龍庭).mp3
│ 金少山 取滎陽(憶昔當年渡懷江)A.mp3
│ 金少山 取滎陽(憶昔當年渡淮江)B.mp3
│ 金少山 大保國(先王爺坐江山風調雨順).mp3
│ 金少山 審李七(做賊的不聽勸).mp3
│ 金少山 審李七(太爺堂上有鬼神).mp3
│ 金少山 御果園(提起了當年投太原)A.mp3
│ 金少山 御果園(提起了當年投太原)B.mp3
│ 金少山 忠孝全(個個向前切莫後退).mp3
│ 金少山 托兆碰碑(叫鬼卒站兩廂聽我一令)A.mp3
│ 金少山 托兆碰碑(叫鬼卒站兩廂聽爺一令)B.mp3
│ 金少山 托兆碰碑(老爹尊休貪睡細聽兒明).mp3
│ 金少山 探皇陵(一文一武站兩廂).mp3
│ 金少山 探陰山(扶大宋錦華夷赤心肝膽).mp3
│ 金少山 普天慶(扶大宋錦華夷赤心肝膽).mp3
│ 金少山 普天慶(站立在望鄉台用目觀看).mp3
│ 金少山 法門寺(腰橫玉帶紫羅袍).mp3
│ 金少山 洪羊洞(今奉元帥一支令).mp3
│ 金少山 洪羊洞(北國有個洪羊洞).mp3
│ 金少山 洪羊洞(惱恨元帥做事差).mp3
│ 金少山 牧虎關(憶昔當年保宋君).mp3
│ 金少山 牧虎關(我一見韃婆開了城)A.mp3
│ 金少山 牧虎關(我一見韃婆開了城)B.mp3
│ 金少山 牧虎關(高老爺來在牧虎關)A.mp3
│ 金少山 牧虎關(高老爺來在牧虎關)B.mp3
│ 金少山 牧虎關(高老爺來在牧虎關)C.mp3
│ 金少山 盜御馬(喬裝改扮下山岡).mp3
│ 金少山 盜御馬(將酒宴擺至在分金廳上).MP3
│ 金少山 穆柯寨(心急加鞭恨馬慢).mp3
│ 金少山 穆柯寨(離卻了五台山陽關路闖).mp3
│ 金少山 草橋關(小奴才做事真膽大).mp3
│ 金少山 草橋關(皇恩浩詔老臣龍庭獨往).mp3
│ 金少山 連環套(將酒宴擺至在分金廳上).mp3
│ 金少山 鍘美案(包拯打坐在開封府).mp3
│ 金少山 鎖五龍(大喝一聲綁帳外).mp3
│ 金少山 陽平關(北山腳下火焰飄).mp3
│ 金少山 陽平關(聽報來痛得孤二目苶瞪).mp3
│ 金少山 霸王別姬(數十年說恩愛相從至此).mp3
│ 金少山 馬富祿 打嚴嵩(昔日有個王莽臣).mp3
│ 金少山 黃鶴樓(瞽目無睛諸葛亮)A.mp3
│ 金少山 黃鶴樓(瞽目無睛諸葛亮)B.mp3
│ 金少山 黑風帕(為江山跑壞了能行馬).mp3
│ 金少山 黑風帕(憶昔當年保宋君).mp3

├—金秀山
│ 金秀山 御果園(提起了當年投太原)A.mp3
│ 金秀山 御果園(提起了當年投太原)B.mp3
│ 金秀山 鍘美案(包拯打坐在開封府).mp3

├—金鶴年
│ 金鶴年 花子拾金(國家將興天降瑞).mp3

├—鍾榮
│ 鍾榮 文姬歸漢(見墳台哭一聲明妃細聽).mp3

├—錢培榮
│ 錢培榮 失街亭(兩國交鋒龍虎鬥).mp3
│ 錢培榮 打侄上墳(張公道三十五六子有靠).mp3
│ 錢培榮 搜孤救孤(娘子不必太烈性).mp3
│ 錢培榮 搜孤救孤(躬身下拜禮恭敬).mp3
│ 錢培榮 摘纓會(勸梓童休得要把本奏上).mp3
│ 錢培榮 沙橋餞別(提龍筆寫牒文大唐國號).mp3

├—錢浩粱
│ 錢浩梁 野豬林(大雪飄撲人面).mp3
│ 錢浩粱 將相和(謝過了眾百姓把酒獻上).mp3
│ 錢浩粱 將相和(輔趙邦用心機生死苦想).mp3
│ 錢浩粱 長坂坡(夤夜之間破曹陣).mp3

├—閻桂祥
│ 閻桂祥 宇宙鋒(老爹爹發恩德將本修上).mp3
│ 閻桂祥 木蘭從軍(奉將令在營前四周巡哨).mp3
│ 閻桂祥 白蛇傳(親兒的臉,吻兒的腮).mp3
│ 閻桂祥 荀灌娘(聽譙樓打罷了二更鑼).mp3
│ 閻桂祥 霸王別姬(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mp3

├—陳大滬
│ 陳大濩 擊鼓罵曹(讒臣當道謀漢朝).mp3
│ 陳大濩 賣馬(店主東帶過了黃膘馬).mp3
│ 陳大濩 賣馬(站立店中用目灑).mp3
│ 陳大濩 戰太平(嘆英雄失勢入羅網).mp3
│ 陳大濩 戰太平(頭戴著紫金盔齊眉蓋頂).mp3
│ 陳大濩 沙橋餞別(孤離了龍鳳閣來到郊外).mp3
│ 陳大濩 沙橋餞別(提龍筆寫牒文大唐國號).mp3
│ 陳大濩 法場換子(見夫人哭出了席棚以外).mp3
│ 陳大濩 空城計(我本是卧龍崗散淡的人)A.mp3
│ 陳大濩 空城計(我本是卧龍崗散淡的人)B.mp3
│ 陳大濩 空城計(我正在城樓觀山景).mp3

├—陳少雲
│ 陳少雲 三娘教子(小東人下學歸闖下什麼禍).mp3
│ 陳少雲 打嚴嵩(忽聽萬歲宣一聲).mp3
│ 陳少雲 明末遺恨(孤離了龍書案把皇兄待定).mp3
│ 陳少雲 狸貓換太子(我的心中憤恨).mp3
│ 陳少雲 狸貓換太子(見太子哭埃埃淚如雨降).mp3
│ 陳少雲 蕭和月下趕韓信(我主爺起義在芒碭)A.mp3
│ 陳少雲 蕭和月下趕韓信(我主爺起義在芒碭)B.mp3
│ 陳少雲 追韓信(聽說韓信他去了).mp3
│ 陳少雲 追韓信(是三生有幸).mp3
│ 陳少雲 鴻門宴(請主公但把寬心放).mp3

├—陳德霖
│ 陳德霖 孝義節(駕祥雲沖開了風濤萬丈).mp3
│ 陳德霖 綵樓配(梳妝打扮出綉房).mp3

├—陳志清
│ 陳志清 空城計(我正在城樓觀山景).mp3

├—陳正薇
│ 陳正薇 紅線盜盒(譙樓上打三更月明人靜).mp3
│ 陳正薇 天女散花(雲外的須彌山色空四顯).mp3
│ 陳正薇 太真外傳(忽聽得侍兒們一聲來請).mp3

├—陳淑芳
│ 陳淑芳 宇宙鋒(我這里假意兒懶睜杏眼).mp3

├—陳琪
│ 陳琪 鳳還巢(日前領了嚴親令).mp3
│ 陳琪 鳳還巢(本應當隨母親鎬京避難).mp3
│ 陳琪 女起解(蘇三離了洪洞縣).mp3
│ 陳琪 審頭刺湯(聽譙樓打罷了二更盡).mp3
│ 陳琪 春閨夢(可憐負弩充前陣).mp3

├—陳真治
│ 陳真治 華容道(曹孟德在馬上長吁短嘆).mp3
│ 陳真治 姚期(皇恩浩調老臣).mp3
│ 陳真治 將相和(廉頗聞言心暗想).mp3
│ 陳真治 將相和(我前番在長街三把路擋).mp3
│ 陳真治 盜御馬(將酒宴擺至在).mp3

├—雪艷琴
│ 雪艷琴 梅玉配(丫環不知是非很).mp3
│ 雪艷琴 盤絲洞(神仙倒有神仙眷).mp3

├—露蘭春
│ 露蘭春 請宋靈(聽說二聖把命喪).mp3
│ 露蘭春 轅門斬子(聽說是老娘親來到帳外).mp3
│ 露蘭春 閻瑞生(你把那冤枉的事對我來講).mp3

⑤ 民國時期京劇有哪些名人

民國時期京劇名人:
1、梅蘭芳
梅蘭芳(1894年10月22日一1961年8月8日),男,京劇大師,著名京劇旦角,著名京劇演員,名瀾,又名鶴鳴,乳名裙姊,字畹華,別署綴玉軒主人,藝名蘭芳。光緒二十年(1894年)出生於北京的一個梨園世家。,北京人,祖籍江蘇泰州。梅蘭芳八歲學藝,11歲登台。梅蘭芳是近代傑出的京昆旦行演員,「四大名旦」之首,「梅派」藝術創始的人;同時也是享有國際盛譽的表演藝術大師,其表演被推為「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一。在西方人的眼中,梅蘭芳就是京劇的代名詞,他的代表劇目有《貴妃醉酒》、《霸王別姬》等;崑曲有《游園驚夢》、《斷橋》等。所著論文編為《梅蘭芳文集》,演出劇目編為《梅蘭芳演出劇本選集》。在1918年,梅蘭芳移居上海,這是他戲劇爐火純青的巔峰時代。
2、程硯秋
程硯秋(1904年1月1日一1958年3月9日)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著名京劇旦角,著名京劇藝術大師,著名京劇演員,四大名旦之一,程派藝術的創始人,男,程硯秋原名承麟,滿族索綽羅氏,滿洲正黃旗人。北京人,後改為漢姓程,初名程菊儂,後改艷秋,字玉霜。1932年起更名硯秋,改字御霜。
3、荀慧生
荀慧生(1900年1月5日一1968年12月26日)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著名京劇旦角,偉大的京劇旦角表演藝術家,著名京劇演員,荀派藝術的創始人。男,祖籍河北東光,初名秉超,後改名秉彝,又改名「詞」,字慧聲,1925年與余叔岩合演《打漁殺家》起改名為荀慧生,號留香,藝名白牡丹。是四大名旦之一。

⑥ 我國著名的京劇大師是誰

1、梅蘭芳,被譽為京劇的代名詞

梅蘭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瀾,又名鶴鳴,乳名裙姊,字畹華,別署綴玉軒主人,藝名蘭芳,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出生於北京,祖籍江蘇泰州。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大師。

梅蘭芳在50餘年的舞台生活中,發展和提高了京劇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藝術,形成一個具有獨特風格的藝術流派,世稱「梅派」。其代表作有《貴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鋒》《打漁殺家》等,並先後培養、教授學生100多人。

2、李勝素,京劇界領軍當紅名角

李勝素,1966年2月16日出生於河北省邢台市柏鄉縣。中國國家京劇院主要演員,國家一級演員,工青衣、花衫。現任國家京劇院一團團長,京劇界領軍當紅名角,該團領銜主演。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2004年,她作為中國京劇第一人,首次將美妙的京劇旋律唱響世界音樂之都——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開歷史之先河,她那清亮含蓄、華麗溫婉的嗓音,征服了海內外觀眾,為京劇藝術的傳播與弘揚做出了卓越貢獻。2017年12月29日,李勝素以《交響京劇——楊門女將》獲得第十屆中國金唱片獎戲曲、曲藝類最佳演員獎。

3、王吟秋,程硯秋嫡傳弟子

王吟秋(1925年一2001年10月20日)京劇表演藝術家 ,男,京劇演員,程派青衣,京劇大師程硯秋先生的嫡傳弟子(1945年拜師)。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

1955年後,他歷任中國京劇院四團、寧夏京劇團、北京青年京劇團、北京京劇院的主要演員。

4、李佩紅,程派藝術佼佼者

李佩紅,生於1964年,1981年畢業於天津戲曲學校,工刀馬、花衫,1984年進入天津市青年京劇團,先後求教於劉秀榮、馬祥麟、李金鴻、冀韻蘭、閻世善、崔榮英、陶漢祥、朱寶義、吳祥珍等名家,1988年拜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關肅霜為師,是一位優秀的青年刀馬旦演員。

5、杜近芳,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

杜近芳(1932年,農歷壬申年-)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著名京劇旦角,著名京劇演員,女,1932年生於北京。她曾獲第六屆世界青年和平聯歡節金質獎章。京劇演員,工旦行,師承梅蘭芳,王瑤卿。從1951年起成為國家演員,在中國文化部中國戲曲研究院的實驗京劇團工作。

與李少春、葉盛蘭等固定合作,曾隨團到多國演出。與李少春共同主演的新編歷史(古裝)京劇《野豬林》(飾演林沖妻子張氏)在1962年由崔嵬、陳懷皚合作拍成彩色京劇電影。

⑦ 京劇名人有哪些

一、孕育期
徽秦合流 清初,京城戲曲舞台上盛行崑曲與京腔(青陽腔)。乾隆中葉後,崑曲漸而衰落,京腔興盛取代崑曲一統京城舞台。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秦腔藝人魏長生由川進京。魏氏搭雙慶班演出秦腔《滾樓》、《背娃進府》等劇。魏長生扮相俊美,噪音甜潤,唱腔委婉,做工細膩,一出《滾樓》即轟動京城。雙慶班也因此被譽為「京都第一」。自此,京腔開始衰微,京腔六大名班之大成班、王府班、余慶班、裕慶班、萃慶班、保和班也無人過問,紛紛搭入秦腔班謀生。乾隆五十年(1785年),清廷以魏長生的表 京劇
演有傷風化,明令禁止秦腔在京城演出,將魏長生逐出京城。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繼三慶徽班落腳京城後(班址位於韓家台胡同內),又有四喜、啟秀、霓翠、春台、和春、三和、嵩祝、金鈺、大景和等班,亦在大柵欄地區落腳演出。其中以三慶、四喜、和春、春台四家名聲最盛,故有「四大徽班」之稱。『春台班』進京時間,按漢調名家米應先於乾隆末年,在京曾擔任『春台班』台柱時始,證明該班進京時間早於『四喜』和『和春』。『春台班』位於百順胡同。『四喜班』於嘉慶初來京。徽戲、崑曲兼演、尤以崑曲為著,故有「新排一曲桃花扇,到處哄傳四喜班」之語。該班位於陝西巷內。『和春班』於嘉慶八年(1804年)於李鐵拐斜街組建。該班以武戲見長。道光十三年(1853年)解散。「四大徽班」的演出劇目,表演風格,各有其長,故時有「三慶的軸子,四喜的曲子、和春的把子、春台的孩子」之譽。「四大徽班」除演唱徽調外,崑腔、吹腔、四平調、梆子腔亦用,可謂諸腔並奏。在表演藝術上廣征博採 吸取諸家劇種之長,融於徽戲之中。兼之演出陣容齊整,上演的劇目豐富,頗受京城觀眾歡迎。自魏長生被迫離京,秦腔不振,秦腔藝人為了生計,紛紛搭入徽班,形成了徽、秦兩腔融合的局面。在徽、秦合流過程中,徽班廣泛取納秦腔的演唱、表演之精和大量的劇本移植,為徽戲藝術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徽漢合流 漢劇流行於湖北,其聲腔中的二黃、西皮與徽戲有著血緣關系。徽、漢二劇在進京前已有廣泛的藝術交融。繼乾隆末年,漢劇名家米應先進京後,道光年初(1821年),先後又有著名漢劇老生李六、 京劇
王洪貴、餘三勝,小生龍德雲等入京,分別搭入徽班春台、和春班演唱。米應先以唱關羽戲著稱,三慶班主程長庚的紅凈戲,皆由米應先所授。李六以《醉寫嚇蠻書》、《掃雪》見長;王洪貴則以《讓成都》、《擊鼓罵曹》而享名;小生龍德雲善演《轅門射戟》、《黃鶴樓》等劇;餘三勝噪音醇厚,唱腔優美,文武兼備,以演《定軍山》、《四郎探母》、《當鐧賣馬》、《碰碑》等老生劇目著稱。漢劇演員搭入徽班後,將聲腔曲調,表演技能,演出劇目溶於徽戲之中,使徽戲的唱腔板式日趨豐富完善,唱法、念白更具北京地區語音特點,而易於京人接受。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各大名班,均為老生擔任領班。徽、漢合流後,促成了湖北的西皮調與安徽的二簧調再次交流。徽、秦、漢的合流,為京劇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二、形成期
道光二十年至咸豐十年(1840年-1860年)間,經徽戲、秦腔、漢調的合流,並借鑒吸收崑曲、京腔之長而形成了京劇。其標志之一:曲調板式完備豐富,超越了徽、秦、漢三劇中的任何一種。唱腔由板腔體和曲牌體混合組成。聲腔主要以二簧、西皮 同光十三絕
為主;之二,行當大體完備;之三,形成了一批京劇劇目;之四,程長庚,餘三勝、張二奎為京劇形成初期的代表,時稱「老生三傑」、「三鼎甲」即:「狀元」張二奎、「榜眼」程長庚、「探花」餘三勝。他們在演唱及表演風格上各俱特色,在創造京劇的主要腔調西皮、二簧上和京劇戲曲形式上,以及具有北京語言特點的說白、字音上,做出了卓越貢獻。第一代京劇演員中,尚有老生盧勝奎、薛印軒、張汝林、王九齡等;小生龍德雲、徐小香;旦胡喜祿、羅巧福、梅巧玲:丑楊鳴玉、劉趕三;老旦郝蘭田、譚志道;凈朱大麻子,任花臉等,他們為豐富各個行當的聲腔及表演藝術,均有獨特創造。後任『四喜班』班主的梅巧玲,勇於突破青衣、花旦的嚴格分工舊規,為旦角的演唱藝術開辟了一條新路。 京劇
《同光名伶十三絕》 是京劇史上的一幅名伶彩色劇裝寫真畫,由晚清民間畫師沈蓉圃繪制。他參照了清代中葉畫師賀世魁所繪《京腔十三絕》戲曲人物畫的形式,挑選了清同治、光緒年間(l860至1890)京劇舞台上享有盛名的十三位演員(程長庚、盧勝奎、張勝奎、楊月樓、譚鑫培、徐小香、梅巧玲、時小福、余紫雲、朱蓮芬、郝蘭田、劉趕三、楊鳴玉),用工筆重彩把他們扮演的劇中人物描繪出來,顯示了作者的深厚功力。 此畫於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由進化社朱復昌在書肆收購,經縮小影印問世,並附編《同光名伶十三絕傳》一冊。
三、 成熟期
1883年一1918年,京劇由形成期步入成熟期,代表人物為時稱「老生後三傑」的譚鑫培、汪桂芬、孫菊仙。其中譚鑫培承程長庚、餘三勝、張二奎各家藝術之長,又經創造發展,將京劇藝術推進到新的成熟境界。譚在藝術實踐中廣征博採,從崑曲、梆子、大鼓及京劇青衣、花臉、老旦各行中借鑒,融於演唱之中,創造出獨具演唱藝術風格的「譚派」,形成了「無腔不學譚」的局面。二十年代後的余叔岩、言菊朋、高慶奎、馬連良等,均在宗「譚派」的基礎上發展為各自不同的藝術流派。汪桂芬,藝宗程長庚,演唱雄勁沉鬱,悲壯激昂,腔調朴實無華,有「虎嘯龍吟」的評道。他因「仿程可以亂真」,故有「長庚再世」之譽。孫菊仙,18歲時選中武秀才,善唱京劇,常入票房演唱,36歲後投師程長庚。他噪音宏亮,高低自如。念白不拘於湖廣音和中州韻,多用京音、京字,聽來親切自然。表演大方 京劇
逼真,接近生活。「老生後三傑」師承各有側重,藝術風格各異,從全面權衡,譚鑫培文武昆亂不擋,藝術造詣及對京劇的發展,遠遠超過汪、孫。光緒年間,譚鑫培被稱之為「伶界大王」,在劇界地位,如當年之程長庚。咸豐十年(1861年)京劇始入宮廷演出。當年五月初六起至月末,分由三慶班、四喜班、雙奎班及外班(京劇班)演出。光緒九年(1883年),慈禧五旬壽日,挑選張淇林、楊隆壽、鮑福山、彩福祿、嚴福喜等18人入宮當差,不僅演唱,且當京劇教習,向太監們傳授技藝。自此,清宮掌管演出事務的機構「昇平署」,每年均選著名藝人進宮當差,結止宣統三年(1911年),計有譚鑫培、楊月樓、孫菊仙、陳德霖、王楞仙、楊小樓、余玉琴、朱文英、王瑤卿、龔雲甫、穆鳳山、錢金福等生、旦、凈、丑的名家150餘人曾入宮。由於慈禧嗜好京劇,加之京劇名家頻繁在宮中獻藝,聲勢日強。同期,位於大柵地區的廣德樓、三慶園、慶樂園、中和園、文明園等戲園、日日有京劇演出,形成了京劇一統的局面。京劇成熟期,除「老生後三傑」外,生行尚有許蔭棠、賈洪林;武生俞菊笙、楊隆壽;凈行何佳山、黃潤甫、金秀山、裘桂仙、劉永春等;小生王楞仙、德珺如、陸華雲:旦行陳德霖、田桂鳳、王瑤卿、朱文英;醜行王長林、張黑、羅百歲、蕭長華、郭春山。這一時期,旦角的掘起,形成了旦角與生角並駕齊驅之勢。武生俞菊笙,開創了武生自立門戶挑梁第一人,他被後人稱為「武生鼻祖」。上述名家,在繼承中有創新發展,演唱技藝日臻成熟,將京劇推向新的高度。
四、鼎盛期
1917年以來,京劇優秀演員大量涌現,呈現出流派紛呈的繁盛局面,由成熟期發展到鼎盛期,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為楊小樓、梅蘭芳、余叔岩。由於文人崇尚的雅文化傳統在20世紀遭遇滅頂之災,京劇達到了它的全盛時期。 京劇四大名旦
1927年,北京《順天吋報》舉辦京劇旦角名伶評選。讀者投票選舉結果:梅蘭芳以演《太真外傳》,尚小雲以演《摩登伽女》,程硯秋以演《紅拂傳》,荀慧生以演《丹青引》,榮獲「四大名旦」。「四大名旦」脫穎而出,是京劇走向鼎盛的重要標志。他們創造出各具特色的藝術風格,形成了梅蘭芳的端莊典雅,尚小雲的俏麗剛健,程硯秋的深沉委婉,荀慧生的嬌昵柔媚「四大流派」,開創了京劇舞台上以旦為主的格局。武生楊小樓在繼俞菊笙、楊月樓之後,將京劇武生表演藝術發展到新高度,被譽為「國劇宗師」、「武生泰斗」。老生中的余叔岩、高慶奎、言菊朋、馬連良,20年代時稱「四大須生」。同期的時慧寶、王鳳卿、貫大元等也是生行中的優秀人才。30年代末、余、言、高先後退出舞台,馬連良與譚富英、奚嘯伯、楊寶森稱之「四大須生」。女須生孟小冬,具有較高藝術造詣,頗有乃師余叔岩的藝術風范。 1936年秋,北京大、中學校愛好京劇者及廣大觀眾給各報寫信,倡議進行京劇童伶選舉。時富連成社社長葉龍章與北平《立言報》社長金達志商妥,由該報發表通告,專門接待各界投票,逐日在報上發表投票數字,並約請「韻石社」幾人來報社監督。規定投票日期為半月,到期查點票數 中華戲曲學校和富連成社負責人及《實報》、《實事白話報》、《北京晚報》、《戲劇報》亦派人當場查驗票數。選舉結果,富連成社李世芳得票約萬張,當選「童伶主席」。生部冠軍王金璐,亞軍葉世長;旦角冠軍毛世來,亞軍宋德珠;凈角冠軍裘世戎,亞軍趙德鈺;丑角冠軍詹世甫,亞軍殷金振。選舉結束後,於虎坊橋富連成社舉行慶祝大會,並於當晚在鮮魚口內華樂戲院舉行加冕典禮,由李世芳,袁世海演出了《霸王別姬》。 京劇
童伶選舉結束後,仍由《立言報》主持,選出李世芳、張君秋、毛世來、宋德珠為「四小名旦」,「四小名旦」聯抉於長安、新新兩家戲院演出了《白蛇傳》和《四五花洞》,以示祝賀。 流派紛呈,人才濟濟,是京劇鼎盛期的又一標志。這一時期除楊派(小樓),梅派(蘭芳)、尚派(小雲)、程派(硯秋)、荀派(慧生)外,旦角中還有筱派(翠花)及宋派(德珠)、張派(君秋);老生行中的余派(叔岩)、高派(慶奎)、言派(菊朋)、馬派(連良)、奚派(嘯伯)、楊派(寶森)、新譚派(富英);凈行中的金派(少山)、侯派(喜瑞)、郝派(壽臣)以及50年代後產生的裘派(盛戎);小生行中的姜派(妙香)、葉派(盛蘭);老旦行中的龔派(雲甫)、李派(多奎);醜行中的葉派(盛章)等。同期尚有眾多京劇表演藝術家,如生行中的王鳳卿、時慧寶、王又宸、李洪春、譚小培、李萬春、李少春、高盛麟等;旦行中的閻嵐秋、徐碧雲、朱琴心、趙桐珊、雪艷琴、新艷秋、章遏雲、金少梅、碧雲霞、琴雪芳、王玉蓉、言慧珠、童芷苓、梁小鸞、吳素秋、趙燕俠、杜近芳等;小生中的金仲仁、茹富蘭、程繼先;醜行中的郭春山、慈瑞泉、馬富祿、張春華等。
編輯本段徽商之班
徽州商人富甲一方,商業的成功引發了文化消費慾望的高漲。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戲曲聲腔崑山腔的興起,紛紛蓄養家班,角色斗藝,並賣力為乾隆下江南收集聲色歌舞,不惜重金包裝徽劇色藝,客觀上為徽劇進京創造了條件。 雄霸明清商界500餘年的徽州商幫以鹽商出名,黃山歙縣的鹽 京劇
商尤其出名,富甲一方。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戲曲聲腔崑山腔的興起,江南江北文人士大夫和富商巨賈紛紛蓄養家庭戲班。已經在外地商界嶄露頭角的徽商也紛紛效仿。長期為某個徽州商人所養所用的戲曲班社就被外人稱為「徽班」。徽商廣蓄家班,安徽沿江一帶、包括古徽州的地方戲事也開始興盛。他們唱崑腔,由於語言的差異而不「諧吳音」,不經意間唱出了一點「地方風味」。於是在青陽腔的影響下,唱出了安徽調——「徽昆」,後發展為二簧腔。尤以誕生在安徽安慶市懷寧縣的石牌調最著名。 徽州藝人帶著鄉音下揚州,得到了徽商們的親情惠顧和重金扶持。他們或出沒於碼頭街肆,或為徽商富賈所容留。技藝得到發展,鄉音也漸占上風。這時徽班的概念已不完全是「徽商之班」,而開始有了徽調(石牌腔,亂彈調)的含義。 值得一提的是,歙縣大鹽商江春,是一位品味極高的戲曲鑒賞家,他酷愛戲曲,家中常常「曲劇三四部,同日分亭館宴客,客至以數百計」。他把各種名角聚在一起,又讓不同聲腔同台互補,使異軍突起的徽班具有了博採眾長的開放格局。「亂彈」亂唱,紅火異常。這時最叫彩的是來自安慶的戲曲藝人,清李斗在《揚州畫舫錄》中就這樣寫道:安慶色藝最優,蓋於本地亂彈,故本地亂彈間有聘之入班者。 徽商在商界進一步站穩了腳跟,他們和戲曲藝術的關系也越來越密切。而涌現出大批戲曲家的「徽班」,也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編輯本段無石不成班
京劇
石牌是安慶市懷寧縣一個古老的集鎮,「無石不成班」的「石」即指這里,也泛指安慶及其所屬各縣。至清中葉,石牌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商業中心,擁有商家三千、帆船千艘。江西、福建、湖北等地客商紛紛在此設館駐節。當時的石牌除本地居民外,大都是過往船幫和商戶,在生存問題變得比較輕松的時候,他們開始構建自己的市井文化。 石牌當時可供表演的戲劇舞台多達800處,不僅有戲園、戲樓,還有花戲台。 戲園,在石牌鎮就有3家。上鎮橫街的長樂大戲院可容納觀眾600多人,專供徽調、皮簧班演出。 戲樓通常在祠堂內。祠堂戲樓通常只唱大戲,每年做冬至節、族內有人中舉、陞官以及族內官紳慶壽等,都要聘戲班在戲樓演出。此外,祠堂大修落成,也必邀班唱戲以示祝賀。 《都劇賦》描述:「徽班日失麗,始自石牌」。表明安慶的徽班歷史上曾經出現過輝煌,很多京劇前輩名伶都是這一帶的人,因而有「無石不成班」的說法。 在石牌的彈丸之地涌現出了郝天秀、程長庚、楊月樓等多位開一代風氣的宗師,四大徽班進京,皇帝為安慶藝人精美絕倫的行頭、裝飾驚嘆不已,「安慶色藝最優!」「無石(牌)不成班!」之說一時間廣為流傳。細心的京劇票友不難發現,京劇的唱腔中有很多字辭的發音是與北京方言不相同的,如果你對安慶地區的方言有所了解,就會發現, 這些字辭卻與安慶方言里的發音一模一樣。 四大徽班進京之後,石牌藝人仍源源不斷進京,繼續充實四大徽班的演出陣容,至同治年間,石牌藝人進京幾近百人。 雖然當時徽班和伶工大批外流,本地徽班也同樣有所發展。 安慶民國初期就有「民眾」大戲院,當時全國京劇名角基本上都在此演出過,他們都帶著「朝聖」的心情來安慶登台,戲劇大家曹禺到懷寧石碑鎮,下車第一句話就是「我來朝聖」。京劇界老科班出來的人,不在安慶演上十天,不唱連本,在當時都被認為是沒有發展前途的「角」。 從安慶古鎮石牌鄉野間發源的徽劇,走出了古鎮,走到了北京,徽班進京的輝煌歷史光環至今還籠罩著古鎮石牌。安慶是中國較早接受現代文明的城市之一,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同時安慶還是享譽世界,極具地方 京劇
特色的戲劇--黃梅戲的故鄉。程長庚紀念館,位於安慶潛山縣,館內珍藏三百多件珍貴的實物和圖片資料,再現了京劇藝術的發起壯大此外。還有程長庚故居供戲迷瞻仰。

⑧ 京劇中各種角色及名人有哪些

1、生

戲曲行當名。生的名目最初見於宋代南戲,泛指劇中男主角,相當於北雜劇的「正末」行當。歷代戲曲界均沿用此名目,將劇中「凈」、「丑」行以為的男性角色統歸於生行,生行便成為戲曲表演行當中的主要類型之一。

名人:程長庚(1811年11月22日-1880年01月24日),名椿,字玉珊,安徽省潛山市人。清代徽劇、京劇表演藝術大師。

程長庚幼年在徽班坐科,道光二年(1822),隨父北上入京,始以《文昭關》《戰長沙》的演出嶄露頭角,後為三慶班老生首席演員。同治、光緒年間,任三慶班主,同仁尊稱其大老闆。歷任「精忠廟」廟首,三慶、春台、四喜三班總管。

在京劇第一代人物中,與四喜班的張二奎、春台班的餘三勝並稱為「老生三傑」、「老生三鼎甲」,程為「三鼎甲」之首。程長庚為京劇藝術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貢獻,被譽為「徽班領袖」、「京劇鼻祖」、「京劇之父」等。

2、旦

戲曲行當名。旦之名始於宋雜劇,即宋雜劇中的「裝旦」。在元代雜劇中,旦行又分為「正旦」、「小旦」、「搽旦」等。其中「正旦」同「正末」是兩個並重的主要行當,正旦扮演劇中的女主人公。明清以後,旦行泛指扮演舞台上的女性角色的行當。

名人:梅蘭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瀾,又名鶴鳴,乳名裙姊,字畹華,別署綴玉軒主人,藝名蘭芳,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出生於北京,祖籍江蘇泰州。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大師。

梅蘭芳8歲學戲,9歲拜吳菱仙為師學青衣,10歲登台。後又求教於秦稚芬和胡二庚學花旦。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新排演了《宦海潮》《牢獄鴛鴦》《思凡》等11出戲。

於1949年前先後赴日本、美國、蘇聯演出,並榮獲美國波莫納學院和南加州大學的榮譽文學博士學位。1950年任中國京劇院院長、1951年,任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1953年,任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1年8月8日,梅蘭芳因病在北京病逝。享年67歲。

3、凈

凈亦名「花臉」。戲曲行當名。凈之名源於宋金北雜劇中的「副凈」。原來扮演亦插科打諢、滑稽調笑為主的喜劇角色,後世漸專工扮演性格粗獷、性情豪放、形象高達的男性角色。

在舞台上,以寬宏厚實的聲腔,大幅度的身段動作,刻畫粗獷、豪邁的人物形象。講究工架大,勾大花臉的臉譜。

名人:早期正凈的代表人物是何桂山,扮相雄偉,臉譜簡潔大方,嗓音渾厚峭拔。他是京昆兩門的凈角演員,他的弟子有裘桂仙、金秀山等。

金少山是著名京劇演員金秀山之子。幼年隨父學藝,在繼承父親銅錘唱腔基礎上,吸引了架子花臉的唱、做,突破了兩者嚴格的分工界限。在吐字、行腔、氣口等技巧的運用方面也較一般銅錘花臉細微,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4、丑

戲曲行當名。從宋元雜劇到現代,各戲曲劇種都有這一行當。因為在鼻樑上先抹一小白粉方塊,然後勾畫臉譜,所以俗稱「小花臉」以區別於「大花臉」。又同凈行中的「大花臉」、「二花臉」並列,故又俗稱「三花臉」、在舞台上,專門扮演行動滑稽、語言幽默。

相貌丑而不怪,很風趣的男性角色。有時也扮演性格奸詐。內心險惡、吝嗇卑鄙的任務。要求語言清脆,吐字清晰,重做功、念白。根據人物的性格、年齡、身份,醜行又分為「文丑」和「武丑」兩大類。

(8)著名京劇大家擴展閱讀

舞台上某個人物一出場,通過這個角色所屬行為的特點,包括化妝、服裝、表演和聲音上的特點,觀眾立刻就對這個人物的「共性」有所認識和理解,然後再通過演員的具體表演和台詞,逐步加深對人物性格的認識和理解,這就是戲曲塑造人物的特殊表現手法。

戲曲劃分行當以後,對於演員,可以按照行當的要求,集中學習、掌握演唱和表演的特點。對於觀眾,熟悉行當的特點以後,就可以更便捷地了解角色的性格特徵,同時也能更好的欣賞演員的舞台藝術。

⑨ 著名京劇曲目

我國著名京劇曲目較多,傳統曲目就有一千多種,常演的也有三四百個以上。著名曲目有《鍘美案》、《四郎探母》、《花為媒》、《定軍山》、《鳳還巢》、《貴妃醉酒》、《紅燈記》等等。因為京劇繼承了皮簧戲的藝術,又吸收了各地的藝術精華,形成了二簧系統的劇目。再經過多為戲曲工作者和演員的努力和修改,優秀的劇目非常多,還時常在舞台上流傳。做功戲、對兒戲、群戲、摺子戲等,表演方式也是多種多樣。
「」——引用自李頎《望鳴皋山白雲寄洛陽盧主簿》。
我們都知道,京劇是吸收了多種戲劇精華才變成現在全國流行的戲曲種類之一,而發揚京劇也不是什麼簡單的事情。京劇是被梅蘭芳帶去海外演出後,才逐步消除了西方的偏見,讓京劇這個藝術得到發揚。京劇至今經過了多年的發展,曲目種類非常繁多,各式各樣的都有,因此劇的曲目的挑選就顯得非常重要。
不過說到最後,著名的京劇曲目之所以會變得著名,是因為引起了大家的共鳴。比如說《智取威虎山》,所以只要能引起別人的共鳴,而且曲目編的確實很有意思也很有價值,那麼這個曲目就會變得有名。

⑩ 著名京劇表演名人故事

葉盛蘭,原名端章,字芝茹。原籍安徽省太湖縣人,1914年生於北京,1978年病逝。葉盛蘭出身於梨園世家。他的祖父葉中定曾經是四喜班的花臉台柱。父親葉春善是著名的舊式京劇學校「富連成」科班的創始人之一,終身擔任富連成的社長。葉盛蘭是他的第4個兒子。

葉盛蘭9歲時遵奉父親的意思進入富連成科班,初學旦角。雖然基本功和表演技巧都不錯,但由於他缺少柔媚的氣質,在蕭長華等明師的建議下,他父親及時的讓他改學小生。後來,他以小生挑班以後,還以反串的性質演出過《木蘭從軍》、《南界關》等旦角戲。

葉盛蘭的小生戲,在科班時,得到過張彩林、蕭連芳、曹心泉、蕭長華等優秀教師的傳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起點很高。而且,葉盛蘭的性格堅毅,練功學戲特別刻苦。

葉盛蘭的武小生戲特別得到他的姐夫茹富蘭的悉心傳授。茹富蘭也是出身富連成的著名小生和武生藝術家。他的表演以規范嚴謹而著稱,葉盛蘭向他學的《石秀探庄》、《八大錘》、《雅觀樓》等戲,奠定了他以後成為文武全才藝術家的重要基礎。1930年,葉盛蘭在科班畢業,行話叫「滿科」。他一面留在富連成科班的學生劇團里演出,這在當時叫「效力」;一面拜當時的小生泰斗程繼先為師,以求深造。《群英會》、《臨江會》、《借趙雲》、《奇雙會》、《打侄上墳》、《貪歡報》、《蔡家莊》、《玉堂春》等戲都得到老師的真傳。特別是《群英會》的周瑜,這出戲葉盛蘭在科班時就跟班內的總教習、名丑蕭長華老師學過。蕭先生雖然是丑角,但是卻是一位生旦凈醜行行精通的奇才,他把當年觀摩「同光十三絕」之一徐小香的心得體會傳授給了葉盛蘭。而葉盛蘭拜程繼仙為師後,又學到了程派《群英會》許多獨特的表演。其中「舞劍」、「撫琴」的表演就是程繼先與武凈名家錢金福共同研究創造的。它不僅顯示了繁難的技巧,而且形神兼備,從琴聲劍影中渲染了周瑜的性格和咄咄逼人的氣勢。

1931年秋天,葉盛蘭開始正式搭班。首先是應馬連良的邀請,搭入「扶風社」。除了與馬連良合作演出《群英會》、《八大錘》等戲以外,還在《四進士》、《春秋筆》、《串龍珠》、《火牛陣》等戲中擔任配角。同時,他還與小翠花、華慧麟、言慧珠、吳素秋、李玉茹、張君秋等旦角合作,其中與章遏雲的合作達十年之久。演出了大量小生、旦角的「對兒戲」。

1945年,葉盛蘭成立育化社,開創了京劇以小生挑大樑的先例。先後排演了全部《周瑜》、全部《羅成》、全部《十三太保》、《水淹下邳》、全部《呂奉先》等劇目。1951年葉盛蘭參加了中國戲曲研究院京劇實驗工作團,是第一個帶領私人班社加入國家劇團的。1955年擔任中國京劇院一團團長。

他與李少春、杜近芳、袁世海等合作創作了《柳蔭記》、《白蛇傳》、《桃花扇》、《周仁獻嫂》、《九江口》,與其它名家也合作排演了《西廂記》、《赤壁之戰》等劇目。正在他藝術創造力最為旺盛的時候,卻受到某些權要人物的迫害。1958年,在「反右運動」後期被戴上右派帽子。後來迫於他在藝術上的造詣和在觀眾中的聲譽,1959年初有關方面只得准其恢復演出。但是,藝術創作卻受到很大限制。1978年12月,葉盛蘭去世後,他的所謂「右派」問題才得到徹底改正。

葉盛蘭的傳人除了他的次子葉少蘭以外,還有李元瑞、茹紹荃、張春孝、夏永泉、蕭潤德、朱福俠等。再傳弟子也遍布全國,當代京劇小生十有八、九都宗法葉派。葉派對京劇小生藝術具有承前啟後的突出貢獻。

葉派的表演善於運用高難、繁重的程式技巧,把人物的內心世界外化為具體可感的形象,使觀眾得到充分的審美享受。他在《打黃蓋》這折戲里,運用各種翎子功及身段表演表達周瑜對諸葛亮的忌恨心理,就是十分生動的一例。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