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著名篆刻師

著名篆刻師

發布時間: 2021-03-08 02:07:27

Ⅰ 中國前一百位篆刻大師有哪些

文彭、何震]
文彭,字壽承。書畫家文徵明的長子,善書畫尤精於隸書,篆刻娟麗清雅。何震,字主臣,是文彭的學生,精於文字學,治印一變文彭之風呈現古樸蒼勁的風貌。宋元以來的印材大多為牙章由文人篆印,工匠雕刻。傳說至文、何開始以「燈光凍石」(青田石一類)治印,風靡印壇。印材的改革對篆刻藝術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文彭、何震努力揚篆刻藝術被尊為篆刻之祖,作品在明代被奉為典範。何震的風格名重一時、後人推之為皖派(也稱「黃山派」、「微派」)的開創者,與文彭合稱「文何」。

[皖派、徽派]
開創者為明代何震,繼何震之後,首先有蘇宜、程朴、朱簡等專學秦漢,風格蒼古樸茂。到明未,汪關父子一變何震之法,專攻漢鑄印,以工整流利為其特點。至清初,安微縣人程邃、巴尉祖、胡唐、汪肇龍努力改變當交的習氣,在篆法布局上取得了高度的成就,人稱「歙中四子」。這一發時期的諸家由於他們幾乎都是安徽籍人,故歷史上一般總稱為「皖派」(或徽派),並宗立派的鄧石如(另行介紹)因為是安徽懷寧人,也有稱其為「皖派」的。這種注重籍貫忽略藝術風格的劃分方法,常常缺乏嚴密的科學性。故往往同屬皖派,風格卻截然不同,這就是我們應當注意的。「皖派」在清代影響廣泛,浙江山陰的董洵、王聲、江陰的沈風,甚至浙派創始人丁敬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汪關字尹子,原名東陽。明未人,安徽黃山人,寄居婁東(江蘇太倉)。篆刻雖屬皖派。卻與文何風格不同,白文刻意仿漢,能在工穩中再現漢印自然的情趣,成功地運用印文的並筆,破邊手段,發展了篆刻技法。善以沖刀治印,刀法穩實,布局謹嚴。所以他的作品成為印家學習漢印有榜樣,後世不少印家是通過汪關的作品來領悟漢印的神韻的,例如喬居常熟的莆田人林臬就受到他很深的影響。

[浙派]
浙派是與皖派同時盛行的著名篆刻流派。興起於清代乾(隆)嘉(慶)年間,由丁敬創始,繼起的有蔣仁、黃易、奚岡等人。黃易是丁敬的學生,蔣仁和奚岡也都師法丁敬,四人的篆刻風格比較接近,但又各具特色,蔣仁以樸拙取勝,黃易和奚岡則以秀逸著稱。因為他們都是杭州人,所以後世合稱為「西冷四家」。又有陳豫鍾、陳鴻壽、趙之琛、錢松繼之而起,由於他們都是浙江杭州人,因此後人就把他們連同效法他們藝術風格的印家,總稱為「浙派」。丁敬等八人各具成就,合稱「西冷八家」。浙派與皖派一樣,都崇尚秦漢璽印,刀法上成功地應用澀堅挺的切刀,來表現秦漢風貌,以其古樸雄健的風格有別於皖派諸家的柔美流暢,所以有「歙(皖派)陰柔而浙(派)陽剛」的評論。浙派藝術支配清代印壇這一個多世紀,影響極深遠。

[其它各派]
在皖浙兩派發展壯大的明末清初,還存在著與這兩派有淵源關系的其它一些流派。如較知名的有「莆田派」與「雲間派」等。「莆田派」以明福建莆田人宋珏(比玉)為首,故又稱「閩派」。這一派的後期名家林臬的作品古雅精麗,酷似汪關,亦有一定影響。「雲間派」的主持者為王曾麓父子。這些流派的作品,大多缺乏新意,充其量是前輩名家的流風余韻,最後終於從印壇上逐步隱退、消逝。

[鄧石如]
鄧石如,原名琰,他是清代最傑出的篆刻家之一。早年曾刻苦研究秦漢金石碑刻,篆、隸、真、草被認為清代第一。他把深厚的篆書功力用之於篆刻,突破了以秦漢璽印為唯一的取法對象的狹隘天地,擴大了篆刻的表現范圍。作品蒼勁庄嚴、流利清新,開創了一代印風。極大地影響了稍後的吳熙載、趙之謙、黃杜甫和吳昌碩,從而為萬紫千紅的晚清印壇奠定了基礎。鄧石如雖然也列為「皖派」,但由於影響深遠,一般專稱為「鄧派」。

[吳熙載]
吳熙載,字讓之,書畫篆刻都精,篆隸功力很深。為清代書法理論家包世臣的學生。他的篆刻最初取法漢印,三十歲左右看到鄧石如的作品,敬佩不已,於是書法、篆刻均師法鄧石如,從而把「鄧派」藝術推向了高峰。由於鄧石如作品傳世甚少,所以名為師法鄧派者實際大多以吳氏為宗。他的作品對黃杜甫、吳昌碩有很大的影響,吳昌碩曾說過,「學完白(鄧石如)不若取徑於讓翁(吳熙載)」。甚推崇可想。

吳熙載的篆書飄逸勁健,表現在篆刻上用刀迅疾使刀如筆,筆意圓轉流動,氣勢醋暢淋漓。每字結構的轉折連接處和線條的延續處,都充分表現了書法的用筆。邊款多作單刀草書,象他的書法墨跡一樣娟美,都可說是別開生面。師承鄧派的名家還有吳咨、徐三庚等人,雖各有成就,但均不能與吳熙載相比。鄧、吳的成就,不僅因他們的作品出眾,更重要的是他們不一味摹仿前人作品,對篆刻藝術的發展作出了具有革新意義的貢獻。

[趙之謙]
趙之謙,字 bian叔,別號很多。他是鄧石如之後,獨具創新精神的大藝術家。書畫篆刻都具有很高的成就。篆刻融合皖浙兩派,在秦漢璽印的基礎上,吸取了秦權量、詔版、古錢幣、鏡銘及碑版等篆字入印,從而擴大了篆刻藝術取資的領域,別創新格。

趙之謙篆刻在章法上提倡有筆有墨,所以虛實對比感十分強烈,朱文生動活潑,白文穩健雄渾,偶以單刀刻印,成為篆刻藝術寫意派的先驅。他用北魏書體來刻款識,或單刀入石作陰文款識,或效法「始平公」作陽文款識,在方寸之間,重現北魏書的雄偉奇麗,可以說是前無古人。趙之謙的成就超越了他的前輩大家丁敬和鄧石如,也超越了他同時代的吳熙載,篆刻藝術通過趙之謙又邁入一個新的天地。

[黃士陵]
黃士陵,字牧甫。安徽黟縣人。父母過世後曾在南昌以照相為業,後長期客居廣州,因此藝術上可稱他的一派為「粵派」。篆刻初從浙派入手,逐漸進入對鄧石如、吳熙載、趙之謙的研究。後來到北京友人看到大量的金石資料,使他大開眼界,於是在學習秦漢的基礎上進一步取法錢幣,秦權、漢鏡、碑碣、瓦,特別著意於商周銅器、兩漢金文,終於在皖浙兩派之外,自成一家。

黃士陵的篆刻運刀爽利,不加修飾。白文取法漢鑄印中光整一路的作品,在學習趙之謙的基礎上以薄刃沖刀來體現漢印的方勁挺拔;朱文試點亦是鋒棱畢現。章法講究疏密穿插,線條鋒銳挺勁,光潔妍美似,看不呆板。在貌似無意中包含著無盡的變化。邊款以沖刀刻魏書,亦獨具面目。

[吳昌碩]
吳昌碩,原名俊卿,別號很多,西泠印社首任社長

他是清代最後一位大藝術家,與吳(熙載)趙(之謙)黃(士陵)並稱晚清四大家。詩書畫印造詣極高。他的篆刻先從浙派的陳鴻壽入手,繼學徐三庚、趙之謙,最後通過學習吳熙載和錢松的刀法,加上對秦漢璽印和封泥瓦陶文字的研究,終於在轉益多師中得到統一,形成老辣挺勁,雄渾蒼古獨特面目。

吳昌碩的書法早年涉獵甚廣,中年以後專攻石鼓文,結合吉金文字的結體用筆,朴茂雄健,自生新意,發展了篆法,從而為他的篆刻突出陳規、自立門戶,奠定了深厚的基礎。他使用的鈍刀切石的刻法,更使他篆刻顯示出古樸、蒼勁、渾厚的天趣。他的篆刻可以喻之為繪畫上的寫意派,在晚清的諸家之後,異軍突起,成為近代最有影響的篆刻大師。

[趙時楓]
號叔孺,近代著名書畫篆刻家。工四體書,精於書畫碑刻的鑒別,擅畫駿馬。篆刻早年取法浙派,後精研趙之謙、鄧石如直追秦漢,對周秦小璽及宋元圓朱文猶有獨到功力。在篆刻藝術中,實際上存在有仿漢鑿印兩種流派,趙時楓正是近代繼承漢鑄印端重嚴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齊白石]
齊白石,齊璜(1863--1957),字瀕生。白石是借用湖南湘潭老家村莊的名字。別號有三百石印富翁、借山吟館、寄萍堂主人、老萍、借山吟館主者、杏子塢老民、木人、木居士等。是一位木匠出身而又詩、書、畫、印無不卓絕的大藝術家,在藝術上的經歷很有傳奇色彩。對這四絕,他自認為篆刻第一,詩詞第二,書法第三,繪畫第四。

他的篆刻初學浙派中的丁敬、黃易。後學趙之謙、吳昌碩。從漢《祀三公山碑》得到啟發,改圓筆的篆書為方筆;從《天發神讖碑》得到啟發而形成了大刀闊斧的單刀刻法;又從秦權量、詔版、漢將軍印、魏晉少數民族多字官印等受到啟發,形成縱橫平直,不加修飾的印風。他在藝術見解上最推崇「獨造」,並且身體力行,曾說:「刻印,其篆法別有天趣勝人者,唯秦漢人。秦漢人有過人處在不蠢,膽敢獨造,故能超出千古。余刻印不拘古人繩墨,而時俗以為無所本,余嘗哀時人之蠢,不思秦漢人,人子也,吾亦人子也,不思吾有獨到處,如今昔人見之,亦必欽仰」。由此可見,他對自已的獨創充滿著自信。參考資料:中華國學網文章:《篆刻流派》

Ⅱ 當代中國的篆刻大師都有誰拜託各位了 3Q

徽派 徽派從何震開始,後有以下幾位: 巴慰祖(1774~1793) 字穆青,又號垢道人。 胡唐(生於1759年) 又名長庚,字子西。 董洵(生於1740年) 字企泉,號小池。 蘇宣,字爾宣,號泗水。 汪關,字尹子。 程朴,字元素。 朱簡,字修能,號畸臣。 以上都是遠追秦漢,自出新意的高手。 徽派的印章特點加強了對秦漢印長處的吸取,篆法簡潔,章法平正。刀法多採用沖刀,線條凝練。 浙派 浙派名家最著名的為: 胡震(1814~1860) 字不恐,號鼻山,師事丁敬 奚岡(1746~1803):字鐵生,工山水 浙派的特點,用刀多采切刀法,線條粗獷,運刀任意不羈。給人老辣痛快的感覺。 西泠八家 西泠八家有以下八位: 丁敬(1695~1765):字敬身,精隸書 黃易(1744~1802):字小松,善畫並工隸書 奚岡(1746~1803):字鐵生,工山水 陳豫鍾(1762~1822):字俊儀,工畫蘭竹,善制小印 陳鴻壽(1768~1822):字子恭,善古隸 錢松(1818~1860):字叔蓋,曾摹刻古印兩千餘方 趙之琛(1781~1852):字獻甫,善畫花卉 晚清名家 晚清名家有以下多位: 趙之謙(1829~1884):號益甫。曾苦工漢印、瓦當 吳昌碩(1849~1908):字倉石,為近代罕見之書畫印全精大師。是上海西泠印社創始人之一。 黃士陵(1849~1908):字牧甫,治印初學皖派,後力宗周秦印璽。印風平正中見流動。

Ⅲ 著名篆刻大師刻一字多少錢

幾百上千都有,你要多著名,有的還不止,有錢買不到

Ⅳ 有哪些篆刻大師

文彭、何震
文彭,字壽承。書畫家文徵明的長子,善書畫尤精於隸書,篆刻娟麗清雅。何震,字主臣,是文彭的學生,精於文字學,治印一變文彭之風呈現古樸蒼勁的風貌。宋元以來的印材大多為牙章由文人篆印,工匠雕刻。傳說至文、何開始以「燈光凍石」(青田石一類)治印,風靡印壇。印材的改革對篆刻藝術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文彭、何震努力揚篆刻藝術被尊為篆刻之祖,作品在明代被奉為典範。何震的風格名重一時、後人推之為皖派(也稱「黃山派」、「微派」)的開創者,與文彭合稱「文何」。

皖派、徽派
開創者為明代何震,繼何震之後,首先有蘇宜、程朴、朱簡等專學秦漢,風格蒼古樸茂。到明未,汪關父子一變何震之法,專攻漢鑄印,以工整流利為其特點。至清初,安微縣人程邃、巴尉祖、胡唐、汪肇龍努力改變當交的習氣,在篆法布局上取得了高度的成就,人稱「歙中四子」。這一發時期的諸家由於他們幾乎都是安徽籍人,故歷史上一般總稱為「皖派」(或徽派),並宗立派的鄧石如(另行介紹)因為是安徽懷寧人,也有稱其為「皖派」的。這種注重籍貫忽略藝術風格的劃分方法,常常缺乏嚴密的科學性。故往往同屬皖派,風格卻截然不同,這就是我們應當注意的。「皖派」在清代影響廣泛,浙江山陰的董洵、王聲、江陰的沈風,甚至浙派創始人丁敬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汪關字尹子,原名東陽。明未人,安徽黃山人,寄居婁東(江蘇太倉)。篆刻雖屬皖派。卻與文何風格不同,白文刻意仿漢,能在工穩中再現漢印自然的情趣,成功地運用印文的並筆,破邊手段,發展了篆刻技法。善以沖刀治印,刀法穩實,布局謹嚴。所以他的作品成為印家學習漢印有榜樣,後世不少印家是通過汪關的作品來領悟漢印的神韻的,例如喬居常熟的莆田人林臬就受到他很深的影響。

[浙派]
浙派是與皖派同時盛行的著名篆刻流派。興起於清代乾(隆)嘉(慶)年間,由丁敬創始,繼起的有蔣仁、黃易、奚岡等人。黃易是丁敬的學生,蔣仁和奚岡也都師法丁敬,四人的篆刻風格比較接近,但又各具特色,蔣仁以樸拙取勝,黃易和奚岡則以秀逸著稱。因為他們都是杭州人,所以後世合稱為「西冷四家」。又有陳豫鍾、陳鴻壽、趙之琛、錢松繼之而起,由於他們都是浙江杭州人,因此後人就把他們連同效法他們藝術風格的印家,總稱為「浙派」。丁敬等八人各具成就,合稱「西冷八家」。浙派與皖派一樣,都崇尚秦漢璽印,刀法上成功地應用澀堅挺的切刀,來表現秦漢風貌,以其古樸雄健的風格有別於皖派諸家的柔美流暢,所以有「歙(皖派)陰柔而浙(派)陽剛」的評論。浙派藝術支配清代印壇這一個多世紀,影響極深遠。

[其它各派]
在皖浙兩派發展壯大的明末清初,還存在著與這兩派有淵源關系的其它一些流派。如較知名的有「莆田派」與「雲間派」等。「莆田派」以明福建莆田人宋珏(比玉)為首,故又稱「閩派」。這一派的後期名家林臬的作品古雅精麗,酷似汪關,亦有一定影響。「雲間派」的主持者為王曾麓父子。這些流派的作品,大多缺乏新意,充其量是前輩名家的流風余韻,最後終於從印壇上逐步隱退、消逝。

[鄧石如]
鄧石如,原名琰,他是清代最傑出的篆刻家之一。早年曾刻苦研究秦漢金石碑刻,篆、隸、真、草被認為清代第一。他把深厚的篆書功力用之於篆刻,突破了以秦漢璽印為唯一的取法對象的狹隘天地,擴大了篆刻的表現范圍。作品蒼勁庄嚴、流利清新,開創了一代印風。極大地影響了稍後的吳熙載、趙之謙、黃杜甫和吳昌碩,從而為萬紫千紅的晚清印壇奠定了基礎。鄧石如雖然也列為「皖派」,但由於影響深遠,一般專稱為「鄧派」。

[吳熙載]
吳熙載,字讓之,書畫篆刻都精,篆隸功力很深。為清代書法理論家包世臣的學生。他的篆刻最初取法漢印,三十歲左右看到鄧石如的作品,敬佩不已,於是書法、篆刻均師法鄧石如,從而把「鄧派」藝術推向了高峰。由於鄧石如作品傳世甚少,所以名為師法鄧派者實際大多以吳氏為宗。他的作品對黃杜甫、吳昌碩有很大的影響,吳昌碩曾說過,「學完白(鄧石如)不若取徑於讓翁(吳熙載)」。甚推崇可想。

吳熙載的篆書飄逸勁健,表現在篆刻上用刀迅疾使刀如筆,筆意圓轉流動,氣勢醋暢淋漓。每字結構的轉折連接處和線條的延續處,都充分表現了書法的用筆。邊款多作單刀草書,象他的書法墨跡一樣娟美,都可說是別開生面。師承鄧派的名家還有吳咨、徐三庚等人,雖各有成就,但均不能與吳熙載相比。鄧、吳的成就,不僅因他們的作品出眾,更重要的是他們不一味摹仿前人作品,對篆刻藝術的發展作出了具有革新意義的貢獻。

[趙之謙]
趙之謙,字 bian叔,別號很多。他是鄧石如之後,獨具創新精神的大藝術家。書畫篆刻都具有很高的成就。篆刻融合皖浙兩派,在秦漢璽印的基礎上,吸取了秦權量、詔版、古錢幣、鏡銘及碑版等篆字入印,從而擴大了篆刻藝術取資的領域,別創新格。

趙之謙篆刻在章法上提倡有筆有墨,所以虛實對比感十分強烈,朱文生動活潑,白文穩健雄渾,偶以單刀刻印,成為篆刻藝術寫意派的先驅。他用北魏書體來刻款識,或單刀入石作陰文款識,或效法「始平公」作陽文款識,在方寸之間,重現北魏書的雄偉奇麗,可以說是前無古人。趙之謙的成就超越了他的前輩大家丁敬和鄧石如,也超越了他同時代的吳熙載,篆刻藝術通過趙之謙又邁入一個新的天地。

[黃士陵]
黃士陵,字牧甫。安徽黟縣人。父母過世後曾在南昌以照相為業,後長期客居廣州,因此藝術上可稱他的一派為「粵派」。篆刻初從浙派入手,逐漸進入對鄧石如、吳熙載、趙之謙的研究。後來到北京友人看到大量的金石資料,使他大開眼界,於是在學習秦漢的基礎上進一步取法錢幣,秦權、漢鏡、碑碣、瓦,特別著意於商周銅器、兩漢金文,終於在皖浙兩派之外,自成一家。

黃士陵的篆刻運刀爽利,不加修飾。白文取法漢鑄印中光整一路的作品,在學習趙之謙的基礎上以薄刃沖刀來體現漢印的方勁挺拔;朱文試點亦是鋒棱畢現。章法講究疏密穿插,線條鋒銳挺勁,光潔妍美似,看不呆板。在貌似無意中包含著無盡的變化。邊款以沖刀刻魏書,亦獨具面目。

[吳昌碩]
吳昌碩,原名俊卿,別號很多,西泠印社首任社長

他是清代最後一位大藝術家,與吳(熙載)趙(之謙)黃(士陵)並稱晚清四大家。詩書畫印造詣極高。他的篆刻先從浙派的陳鴻壽入手,繼學徐三庚、趙之謙,最後通過學習吳熙載和錢松的刀法,加上對秦漢璽印和封泥瓦陶文字的研究,終於在轉益多師中得到統一,形成老辣挺勁,雄渾蒼古獨特面目。

吳昌碩的書法早年涉獵甚廣,中年以後專攻石鼓文,結合吉金文字的結體用筆,朴茂雄健,自生新意,發展了篆法,從而為他的篆刻突出陳規、自立門戶,奠定了深厚的基礎。他使用的鈍刀切石的刻法,更使他篆刻顯示出古樸、蒼勁、渾厚的天趣。他的篆刻可以喻之為繪畫上的寫意派,在晚清的諸家之後,異軍突起,成為近代最有影響的篆刻大師。

[趙時楓]
號叔孺,近代著名書畫篆刻家。工四體書,精於書畫碑刻的鑒別,擅畫駿馬。篆刻早年取法浙派,後精研趙之謙、鄧石如直追秦漢,對周秦小璽及宋元圓朱文猶有獨到功力。在篆刻藝術中,實際上存在有仿漢鑿印兩種流派,趙時楓正是近代繼承漢鑄印端重嚴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齊白石]
齊白石,齊璜(1863--1957),字瀕生。白石是借用湖南湘潭老家村莊的名字。別號有三百石印富翁、借山吟館、寄萍堂主人、老萍、借山吟館主者、杏子塢老民、木人、木居士等。是一位木匠出身而又詩、書、畫、印無不卓絕的大藝術家,在藝術上的經歷很有傳奇色彩。對這四絕,他自認為篆刻第一,詩詞第二,書法第三,繪畫第四。

他的篆刻初學浙派中的丁敬、黃易。後學趙之謙、吳昌碩。從漢 祀三公山碑得到啟發,改圓筆的篆書為方筆;從《天發神讖碑》得到啟發而形成了大刀闊斧的單刀刻法;又從秦權量、詔版、漢將軍印、魏晉少數民族多字官印等受到啟發,形成縱橫平直,不加修飾的印風。他在藝術見解上最推崇「獨造」,並且身體力行,曾說:「刻印,其篆法別有天趣勝人者,唯秦漢人。秦漢人有過人處在不蠢,膽敢獨造,故能超出千古。余刻印不拘古人繩墨,而時俗以為無所本,余嘗哀時人之蠢,不思秦漢人,人子也,吾亦人子也,不思吾有獨到處,如今昔人見之,亦必欽仰」。由此可見,他對自已的獨創充滿著自信。

如果幫到樓主了,望採納,謝謝。

Ⅳ 著名的篆刻大師以及篆刻作品

丁敬:小石倉
陳鴻壽:家在錢塘寶月山
鄧石如:江流有聲斷岸千尺
趙之謙:無悶
吳昌碩:一月安東令

Ⅵ 中國歷史從古至今最著名的篆刻家有那些人請一一列舉。

主要有:

【文彭】

【何震】

【丁敬】

【陳鴻壽】

【鄧石如】

【吳讓之】

【趙之謙】

【黃士陵】

【吳昌碩】

【趙泥】

【鄧散木】

【齊白石】

【傅抱石】

【沙孟海】

【方介堪】

【韓天衡】

【孫慰祖】

【陸康】

【李茲煊】

【傅嘉義】

Ⅶ 中國史上有哪些篆刻大師

吾丘衍(1292---1311)元代篆刻家。字子行,號貞白,又號竹房、竹素,龍游(今屬浙江)人,精六書工篆刻,與趙孟頫齊名。力矯唐宋六文八體失真之弊,以玉筯篆入印,印學為之一變。著有《學古編》二卷、《印式》二卷、《周秦刻石釋音》等。
文彭(1472—1573)、書畫家。字壽承,號三橋,別號漁陽子、國子先生,長洲(今江蘇吳縣)人。文徵明長子。授秀水訓導,官國子臨監士。工書法,初學鍾、王後法懷素,晚年全力傾於孫過庭,以篆、隸最見粹。曾書《古詩十九首卷》,並有嘉靖三十年(1551)《題仇十洲摹本清上河圖記》尤精篆刻,風格工穩,與何震並稱「文何」。原多作牙章,後得燈光石,乃多刻石章。為後世所宗,稱為流派印章的開山「鼻祖」,善寫墨竹,老筆縱橫,直逼文同。亦工山水,有《桐陰壁暑圖》,類父風。傳世畫跡有隆慶六年(1572)作《蘭竹圖》卷,圖錄於《晉唐五代宋明清書畫集》。亦能詩,著有《博士詩》。
何震(?---約1604)明代篆刻家。字主臣、長卿,號雪漁,婺源(今屬江西)人。精六書,認為「六書不精邃入神,而能驅刀如筆,我不信也」,提倡在加強書法藝術的基礎上提高印章藝術。篆刻吸取秦漢印,尤取漢鑄印之長,篆法簡潔,章法平正,創用以往採用的切刀灶台,刀痕顯露,痛快生辣中有蒼勁之氣。程原曾謂其「白文如晴霞散綺,玉樹臨風朱文如荷花映水,文鴛戲波」。風格端重,名盛一時,為皖派(亦稱「微派」)的開創者。與文彭並稱「文何」。著有《續學古編》二卷。
蘇宣(1553--?)明代篆刻家。字爾宣,又字嘯民,號泗水,歙縣(今屬安微)人。其交蘇匯善古文詞。他幼承庭訓,喜讀書、擊劍。雖斷碑殘碣,亦多窺研。後在上海顧從德、嘉興項元汴等處縱覽秦漢璽印,盡得其法。其作品能得漢印神貌,所流傳極廣。與文彭、何震齊名、有鼎足而三之稱。董其昌、陳繼儒、袁中道、孫克弘等人用印。皆出其手。著有《蘇式印略》四卷.
甘蝪 明代篆刻家。字旭甫,號寅東,江寧(今江蘇南京)人。精研篆刻,酷愛秦漢鉩印。嘗見《印藪》木刻本,摹刻失真,乃以銅、玉摹刻,廢寢忘食,期在必得,終成《集古印譜》五卷,內附《甘氏印正》、《印正附說》等。
吳迥 明代篆刻家。字亦步,(今屬安徽)人.篆刻宗何震,深得其法。董其昌推重之,並書其諳曰:「亦步舞輕舉妄象時氣已吞虎,今猶二十許人,試以其印章雜之長聊(何震),深得其法。董其昌推重之,並書其譜日:「亦步舞象時氣已吞虎,今猶二十許人,試經其印章雜之長卿(何震)印中,不復可辨。不知異時復作何狀?」著有《珍善齋印印》二卷、《曉采居印印》四卷。
朱簡 明代篆刻家。字修能,號畸臣,後改名聞,休寧(今屬安微)人。精研六書。頗多收獲。篆刻著重筆意,以切刻石,自成面目。善詩,與李流芳、趙宦光、陳繼儒等互有唱和。著有《印品》、《菌閣藏印》、《修能印諳》等。
梁袠 明代篆刻家。字千秋,揚州(今屬江蘇)人。寄居白下《今江蘇南京》。篆刻守其師何震法,能逼真。當時善監者見何震、染袠兩人篆刻,竟難辨別。著有《印雋》四卷。弟年,字大年,同寓南京,亦精篆刻。
汪關 明代篆刻家。原名東陽,字果叔,因得一銅印《汪關》遂改名,更字子,翕現《今屬安徽》人,寄居婁東(今江蘇太倉)。創作活動約在萬曆(1573—1619)間。專法漢印,能得其神髓,以沖以、以沖刀法刻之,在工整秀致中有蔬宕剝落之趣。明代末葉,名公巨卿、大書畫家之印,多出其手。著有《寶印齋印式》二卷。
歸昌世 (1573—1644) 明代篆刻家。字文休,號假庵,崑山(今屬江蘇)人,寄居常熟。歸有光之孫。篆刻取法文彭,能不為其束縛。嘗論印曰:「作印不徒學古人面目,而在探其源。源則作者性靈也。性靈出,而法弈偕焉。」(見《明清篆刻流派印譜》善草、畫蘭竹,詩文得家法。著有《假庵詩草》等。
宋珏(1572-1632)明代篆刻家。字比玉,別號荔枝生,亦作荔枝仙,莆田(今屬福建)人,寄居金陵(今江蘇南京)。精八分書善篆刻,為莆田派創始者。漸江海寧周春論印詩雲:聞說莆田宋比玉,創將漢奴入圖書。「但至今未發現用漢隸的原作,即在宋珏繪畫上所用印,亦未見以漢隸入印。亦善畫,工山水、松:能詩。
胡正言(1582—1673)明清篆刻家。字曰從,可別號十竹主人,休寧(今屬安徽)人,久居金陵(今江蘇南京)。篆刻取法何震平實一路,運以已意,豪放雖不及何震,但能以工穩見勝。其風格曾風行一時,為世所重。著有《十竹齋印存》四卷、《胡氏篆草》二善繪畫,於天啟七年(1627)用木刻成《十竹齋箋譜》影響深遠。
程原 明末清初篆刻家。字孟長,於細朱、滿白、爛銅,切玉盤虯屈曲之文,各臻其妙。子朴,字元素,亦精篆刻,能得何氏嫡傳。
程邃 約1605—1691 明末清初篆刻家、書畫家。字穆倩、朽民,號垢區、青溪、垢道人,野全道道者、江東布衣,翕縣(今屬安徽)人晚年僑居揚州。諸先生。博學,工詩文。早年從黃半、道周,揚遷游。品行端愨,敦尚氣世、節。明末阮大鋮,馬士英筆等大興獄,邃隻身匿跡倖免。篆刻取法秦漢,善以大篆入印,樸厚蒼渾,能自己、見筆意,人皆宗之,為皖派首要作家。擅山水,初仿巨然,後純用渴焦墨,沈鬱蒼古,別具蹊徑。為新安畫派中主要畫家。現代黃賓虹評其畫有「千裂秋風,潤含春雨」之趣,楊孟截評曰:「黃子久畫如老將用兵,不立隊伍,而頤指氣使,無不如意,惟垢道人能之。」書法不蹈襲古人,尤工分書,長於金石考證,亦精醫道。崇禎十三年(1640)嘗作同《仿黃子久深岩飛瀑圖》軸,著錄於《知魚堂書畫錄》傳世作品有康熙十三年(1640)為王時敏作《山水圖》軸,藏上海博物館。著有《會心吟》、《蕭然吟詩集》。
江皜臣 明末清初篆刻家字濯之,號漢臣,翕縣(今屬安徵)人一作源(今屬江西)人。篆刻晶玉,行刀自然取勢,無凝滯病。嘗雲「切玉後,恆覺石如宿腐,不得為」其學生陶碧,字石公,福建普江人,常隨左右,勤奮學習,盡得刻晶玉之法~

Ⅷ 清末篆刻名家

張辛(1811~)清代篆刻家.原名辛有,字受之,浙江海鹽人.張燕昌從子,張廷濟侄,嘗為廷濟刻印,極受稱賞.廷濟清儀閣中收藏金石艾字甚富,受之得窺珍秘,其藝日進.兼善刻竹,蒼勁渾朴,別有生趣.
吳咨(1813~1858)清代篆刻家.字聖俞,又字曬予,江蘇武進人.曾學於李兆洛,工篆,隸書.能晝花卉,魚鳥,得惲壽平神趣.尤精篆刻,所見金石文字,秦漢碑版極多,故所作多字印與筆晝繁復之字,處理妥貼舒暢.曾寄居江陰陳式金家,為其刻印頗多.著有《續三十五舉》及《適園印存》二卷,《適園印印》四卷.
陳介祺(1813~1884)清代篆刻家,鑒別家.字壽卿,號簠齋,別號海濱病叟,山東濰縣(今濰坊)人.富收藏,精鑒別.工書法,以顏真卿筆意出入鍾鼎文字,自成一家.生平好占文字,與吳式芬,潘祖蔭,吳雲,吳大澄等,文字之交甚密.因藏有十鍾,名其齋曰「十鍾山房」.又以三代璽及秦漢印萬餘方,輯成《十鍾山房印舉》.
胡震(1817~1862)清代篆刻家.字伯恐,不恐,號鼻山,別號胡鼻山人,富春山人,富春大嶺長,浙江富陽人.對篆,隸之學,造詣均深,尤工隸書.所作有亂頭粗服,天真自然之致.與錢松往還甚密.同治元年(1862)卒於滬上.
錢松(1818~1860)清代篆刻家.字叔蓋,號耐青,鐵廬,別號末道士,西郭外史,雲居山人,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流寓上海.善書法,能山水,花卉.精鑒別,工篆刻,為西冷八家之一.曾摹漢印二千方,所刻雄渾淳樸,在浙派中別具面目.著有《未虛室印譜》,《鐵廬印譜》.傳世晝跡有咸豐七年(1857)作《梅竹圖》軸,圖錄於《名人梅花集》;八年作《仿黃子久山水圖》軸,圖錄於《金石家書晝集》;同年又作《仿白玉蟾梅花圖》軸,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作品欣賞
江尊(1818~1908)清代篆刻家.字尊生,號西谷,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晚寓吳中.工篆刻,為趙之琛弟子,傳乃師衣缽.戴熙,黃谷原為其作《西谷圖》卷,均名流題詠.
孫三錫清代篆刻家.字桂山,又字桂珊,子寵,號懷叔,別號碧壺生,華南逸史,浙江平湖人;一說晚徙海鹽;平湖,海鹽,明清時均屬嘉興府.官陝西蟄厔縣丞.工書法,學孫過庭.善刻竹;篆刻師陳鴻壽,渾朴遒勁,頗有韻致.善晝花鳥,為江介門生,亦清麗絕俗.
徐三庚(1826~1890)清代篆刻家.字辛谷,又字詵郭,號井疊,又號袖海,別號金疊山民,似魚室主,餘糧生,浙江上虞人.善篆,隸,常用《吳紀功碑》體勢入印,在吳熙載,趙之謙外,能另闢面目.刻款運刀熟練,不加修飾,有生辣遒勁之致.著有《金疊山民印存》二卷.作品欣賞
趙之謙(1829~1884)清末篆刻家,書晝家.初字益甫,號冷君,後改字偽叔,號悲盦,憨寮,無悶,鐵三,梅盦,浙江會稽(今紹興)人.文宗咸豐九年(1859)舉人.歷官江西鄱陽,奉新,南城等知縣.博古通今,與文人周白山(字雙庚,號四雪,餘姚人)相友善.精篆刻,初學浙,院二派,後突破秦漢璽印規范,吸取古錢幣,鏡銘及碑版等篆字入印,章法講究,吉勁渾厚,閑靜遒麗,別創新格,印側刻晝像,亦屬首創.書法初學顏真卿,兼習南北二派,一度去揚州鬻字,未得時賞,折回後苦心精思,悟徹書畫合一之旨,求筆訣於古今人書,得包世臣,張琦的論著,而知鉤捺拒送,萬毫齊力之法,遂專力於篆隸八分,參以六朝造像,隸書師法鄧石如,以魏碑筆勢寫行書,日臻神妙,創立自己面目.擅晝花卉蔬果,筆墨酣暢,水墨交融,設色濃艷,有寬博淳厚之趣,揉合徐渭,原濟,李鱔諸家而抒出已意,開清末寫意花卉新風.傳世作品有《秋葵芭蕉圖》軸,《菊花圖》軸,現藏上海博物館;《綉球圖》軸,《山茶梅石圖》軸,藏遼寧省博物館.著有《二金蝶堂印譜》,《補環字訪碑錄》,《六朝別字記》等.曾總纂《江西通志》.1935牢上海中華書局出版《趙偽叔花卉冊》影印本.作品欣賞
王石經(1833~1918)清代篆刻家.字西泉,一字君都,別署甄古齋主,山東濰縣人.與同里陳介祺交善,得窺其所藏三代器物,璽印,陶,瓦等,因對三代,秦漢文字,極有研究.所作篆法運刀,能合古制.刻古璽,有三代鼎彝末經剔刷的款識之生辣感.治漢印,規炬准繩,寧靜平穩,頗有清氣,惜呈疲軟.著有《甄古齋印譜》(又名《西泉印存》).。
胡钁(1840~1910)清代篆刻家.字匊鄰,號老匊,匊,一作菊,別號晚翠亭長,浙江崇德(今桐鄉)人.生於清道光二十年,卒於宣統二年,享年七十一歲.工詩,善書,精刻印刻竹.得力於漢玉印,鑿印詔版.所作白,匠心獨運能於疏落中見緊湊,得自然之趣.曾摹刻宋拓《聖教序》,《麻姑仙壇記》及《醴泉銘》不失神韻.刻竹木一如刻石,不以平底光潔取勝,而著眼傳神,故亦以刻竹家著名.著有《不波小泊吟草》,《晚翠亭印儲》

Ⅸ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篆刻家有哪些

1、鄧石如

鄧石如(1743年-1805年),即著名的「完白山人」。鄧原名琰,字頑伯,號完白山人、完白、故浣子、游笈道人、鳳水漁長、龍山樵長,清代集書法家、篆刻家。

畫家、文字學家於一生的藝術大師和學者,安徽懷寧(今安徽安慶)人。鄧少時家貧,9歲時讀過1年書,停學後采樵、賣餅餌糊口。後又靠寫字、刻印謀生。

曾在江寧大收藏家梅鏐處8年,十分勤奮向學。後研習碑拓,苦練隸書等書體,終於成為有清一代傑出的書法家和篆刻家。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在湖廣總督畢沅處做了3年幕僚。

2、程邃

程邃(1607年—1692年),字穆倩、朽民,號垢區、青溪,明末清初篆刻家、書畫家。歙縣(今屬安徽)人,生於松江華亭(今上海松江)。程邃早年是一位品學兼優的才俊。

曾拜華亭名士陳繼儒門下程邃從眉公學,不惟學畫,實亦學其品格和學問。同時,也從眉公處結識了黃道周。 程邃為人,誠實正直,品質端愨。

崇尚氣節,不與阮大鋮、馬士英等奸黨同流合污,而和清初著名的戲劇理論家李漁、大學者朱彝尊交誼甚契,為此招來不少橫禍。

3、丁敬

丁敬(1695—1765)清代書畫家、篆刻家。字敬身,號鈍丁、硯林,別號龍泓山人、孤雲、石叟、梅農、清夢生、玩茶翁、玩茶叟、硯林外史、勝怠老人、孤雲石叟、獨游杖者等。

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人。乾隆初年舉鴻博不就,賣酒街市。嗜好金石文字,工詩善畫,所畫梅筆意蒼秀。尤精篆刻,擅長切刀法,為「浙派」開山祖,「西泠八家」之一。

4、趙之謙

趙之謙(1829年-1884年),中國清代著名的書畫家、篆刻家。漢族,浙江紹興人。初字益甫,號冷君;後改字撝叔,號悲庵、梅庵、無悶等。

趙之謙的篆刻成就巨大,對後世影響深遠。近代的吳昌碩、齊白石等大師都從他處受惠良多。其書畫作品傳世者甚多,後人編輯出版畫冊、畫集多種。

著《悲盦居士文》、《悲盦居士詩》、《勇廬閑詰》、《補寰宇訪碑錄》、《六朝別字記》,其印有《二金蝶堂印譜》。

5、吳昌碩

吳昌碩(1844.8.1—1927.11.29),原名俊,俊傾,字昌碩,別號缶廬、大龍,苦鐵等,晚年自稱吳字,男,漢族,浙江安吉人。我國近、現代書畫藝術發展過渡時期的關鍵人物。

「詩、書、畫、印」四絕的一代宗師,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與任伯年、趙之謙、虛谷齊名為「清末海派四大家」。

吳昌碩的藝術別辟蹊徑、貴於創造,最擅長寫意花卉,他以書法入畫,把書法、篆刻的行筆、運刀、章法融入繪畫,形成富有金石味的獨特畫風。

他以篆筆寫梅蘭,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筆力敦厚老辣、縱橫恣肆、氣勢雄強,構圖也近書印的章法布白,虛實相生、主體突出,畫面用色對比強烈。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