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著名正負形

著名正負形

發布時間: 2021-03-06 23:29:07

1. 什麼叫正負圖形

正負圖形一般指平面設計中的正負形。

平面設計中的正負形(Negative Space)是由原來的圖底關系(Figure-ground)轉變而來。早在1915年就以盧賓(Rubin)的名字來命名,所以又稱為盧賓反轉圖形。

形體和空間是相輔相成的,互不可分的。一定的形體占據一定的空間,其體積深度便具有了空間的含義。

在二維的平面空間中也是一樣的,空間與形體的基本形必然是通過一定的物形得以界定和顯現。我們將形體本身稱為正形,也稱為圖;將其周圍的「空白」(純粹的空間)稱為負形,也稱為底。

(1)著名正負形擴展閱讀:

最早對「圖底反轉」的視覺現象加以研究的人是魯賓(Rubin),其著名的《魯賓之杯》向我們呈現了視覺中圖與底的有趣現象,這種因視點的改變而發生圖形意義的變化,便稱為圖底(地)反轉。

作品中圖形間的彼此黑白介入,又都表達了各自的含義,是「一語雙關」的體現。我們在體會到「形狀」的一一的同時,更感受到一種圖形間隱藏的神秘性與奇妙的智慧。

畫家埃舍爾更是以天才的頭腦,把數學的、理智的思維注入到浪漫的造型藝術中,創作了大量讓人難忘的藝術作品。同樣我們還在超現實主義大師達利的許多作品中看到這種現象,畫家以雙重的圖形意象與錯綜的圖底反轉,表達了深刻的圖像內涵。

2. 有關正形和負形的圖怎麼畫

不知道你懂不懂福田,他的設計大多都是正負形,一般正負形都是有關聯的兩樣物體,比如一個蘋果里被一隻蟲子咬了一口,那個缺口就是那隻蟲子。

3. 左右形與正負形

已知由對稱軸之旋轉對稱變換不可能使左、右手之間發生對稱重合,亦即其變換的結果左手恆為左手,右手恆為右手。這種現象和特性被形象地稱為手征性 ( chirality) ,簡稱手性或手型,用以表述一種物體、結構或圖形與自身之鏡像間的不可重合性。據此可見,屬於對映晶類的晶體,因其自身只具有對稱軸而不含對稱面、對稱中心和倒轉軸,因此它們的晶體無論是單形還是聚形必然都是手征性的,有左、右的區別。

如圖 5. 11 所示,形狀完全相同而在空間的取向正好彼此相反的兩個形體,若相互間不能藉助於旋轉,但可藉助於反映而使兩者的取向達到一致,亦即可通過位於兩個個體間的一個假想鏡面之反映而相互發生對稱重復時,此二同形反向體即構成左右對映形( enantiomorphous forms) ,其中一個為左形 ( left-hand form) ,而另一個為右形 ( right-handform) 。人的雙手是眾所周知的左、右形的實例。圖 5. 12 則是三方偏方面體單形的左、右形。如果不考慮晶面的性質等因素而僅就幾何外形而論,大多數單形的左、右形只有在由多個單形聚合在一起而組成適當的聚形時才能看得出來,例如圖 5. 11 的酒石酸晶體。單獨由單形本身即能區分左、右形的,僅有菱方四面體,四方、三方和六方偏方面體,以及五角三四面體和五角三八面體六種。其中僅三方偏方面體較常在 32 晶類的 α - 石英晶體上出現 ( 圖 5. 13) 。任何單形的一對左、右形,都不可能同時存在於同一個單晶體中,相應地單晶體本身就有左形晶和右形晶的區別。

圖 5. 11 2 晶類的酒石酸晶體聚形的左右對映形

圖 5. 12 三方偏方面體的左形

表 5. 7 低級晶族單形的幾何特徵

注: ① 亦稱端面( pedion) ; ② 亦稱板面( pinacoid,或寫為pinakoid) ; ③ 對於只由L2 相聯系的雙面專稱為榍( sphenoid) ,而只由P 相聯系者專稱為坡面( dome) ; ④ 亦稱菱方雙榍( rhombic disphenoid) 。序號前有「* 」號者為常見的單形。( 羅谷風,1974)

圖 5. 8 低級晶族的單形及其極射赤平投影

表 5. 8 中級晶族單形的幾何特徵

注: ①、② 同表5. 7 的注; ③ 名稱中各形容詞的英文為: 四方—tetragonal,三方—trigonal,六方—hexagonal,復四方—ditetragonal,復三方—ditrigonal,復六方—dihexagonal; ④ 亦寫為bipyramid; ⑤ 亦稱四方雙榍( tetragonal disphenoid) ; ⑥ 亦稱hexagonal scalenohedron。序號前有「* 」號者為常見的單形。( 羅谷風,1974)

圖 5. 9 中級晶族的單形及其極射赤平投影

結晶學導論

表 5. 9 高級晶族單形的幾何特徵

注: ① 亦稱trisoctahedron; ② 亦稱trapezohedron; ③ 亦稱gyroid; ④ 亦稱tristetrahedron; ⑤ 亦稱deltoiddo decahedron 或deltohedron; ⑥ 亦稱tetartoid; ⑦ 亦稱六面體( hexahedron) ; ⑧ 亦稱pyritohedron,或稱二六面體( dihexahedron) ; ⑨ 亦稱diploid; ⑩ 亦稱dodecahedron。序號前帶「* 」號者為常見的單形。( 羅谷風,1974)

圖 5. 10 高級晶族的單形及其極射赤平投影

圖 5. 13 α-石英的理想晶形及其極射赤平投影

圖5. 14A 和B 是 晶類的兩個四面體 o {111} 和 ,此二單形的形狀完全相同而在空間的取向也正好彼此相反,且相互間可通過位於二者之間假想鏡面的反映而重復。然而,這一對同形反向體並不構成左右對映形,因為它們相互間還可藉助於繞c 軸方向旋轉 90°而達到空間取向一致。這樣的一對同種單形,分別稱它們為正形和負形。

所以,一種單形的正形和負形 ( positiveform and negative form) 是指: 形狀完全相同而在空間的取向正好彼此相反的一對同種單形,不論是分別在兩個單晶體上出現,或是在一個單晶體中並存,若相互間不僅能藉助於反映,而且還能繞晶體的 c 軸方向旋轉90°或 60°而使兩者的取向達到一致者,即分別為正形和負形。在此,其反映和旋轉 90°或 60°的對稱變換都是單個晶體本身固有對稱要素中所不存在的。因此,盡管一對正、負形經常可同時出現於同一個單晶體中而組成聚形 ( 圖 5. 14C 和 D) ,但相互間不能由晶體本身固有對稱要素的變換作用而發生重復。這意味著一對正、負形間雖外形相同,但兩者在其晶面的性質上肯定是有差異的。

圖 5. 14 四面體的正形 o{ 111} ( A) 和負形 ( B) 及兩者的聚形( C 和 D)

正、負形只在屬於中、高級晶族且本身不存在L4和L6的晶類中才能出現。常見的正、負形除四面體外,還有菱面體 (兩者繞c軸方向旋轉60°重復)和五角十二面體{210}與{120}(旋轉90°重復)等。

4. 圖形創意正負形

我做過這樣的作業`` 我以蛇為正形``負形就可以有很多很多了``加油內吧 答案補充 原來容要15個不同的元素呀~~那鴿子和手 鑰匙 刀片 (中間那不是有空的地方嘛)還有樹 蠟燭 鎖 反正 我是把能看到的東西全想了一遍```

5. 素描的「正負形」構圖,指的是什麼!

  • 這個圖整形就是 底座 負型就是人臉

  • 可用負型來檢查正形是否正確 構圖來說就是看正負形關系是否舒服

6. 平面正負形的認識正負形(圖與底)

形體和空間是相輔相成的,互不可分的。一定的形體占據一定的空間,其體積深度便具有了空間的含義。在二維的平面空間中也是一樣的,空間與形體的基本形必然是通過一定的物形得以界定和顯現。我們將形體本身稱為正形,也稱為圖;將其周圍的「空白」(純粹的空間)稱為負形,也稱為底。
「反轉」(inversion)一詞就詞本身而言是指顛倒或者逆行的意思。作為學術術語,在各學科中有多種含義:在音樂中,指「和音」或者「主題」的轉回;在數學上,指反演;在心理學上,指心理錯位。荷蘭畫家埃舍爾曾在信中寫道:「···看了我利用透視法開的玩笑,尤其是我的』反轉』圖···」(參見《魔鏡·埃舍爾的不可能時間》)明確了「反轉」一詞在造型藝術中有了特殊的所指。
最早對「圖底反轉」的視覺現象加以研究的人是魯賓(Rubin),其著名的《魯賓之杯》向我們呈現了視覺中圖與底的有趣現象,這種因視點的改變而發生圖形意義的變化,便稱為圖底(地)反轉。作品中圖形間的彼此黑白介入,又都表達了各自的含義,是「一語雙關」的體現。我們在體會到「形狀」的一一的同時,更感受到一種圖形間隱藏的神秘性與奇妙的智慧。畫家埃舍爾更是以天才的頭腦,把數學的、理智的思維注入到浪漫的造型藝術中,創作了大量讓人難忘的藝術作品。同樣我們還在超現實主義大師達利的許多作品中看到這種現象,畫家以雙重的圖形意象與錯綜的圖底反轉,表達了深刻的圖像內涵。

7. 正負形創意圖片

魯賓杯!!~~
希望能解決您的問題。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