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著名族規

著名族規

發布時間: 2021-03-06 22:34:10

Ⅰ 列舉一則古代名人的家風家訓

1、陸游家訓

南宋詩人陸游,一生寫下26條家訓傳給後人,告誡後代:「仕宦不可常,不仕則農,無可憾也。但切不可迫於衣食,為市井小人事耳。戒之戒之。」

意思是說,當官不如務農,一輩子不做官也不要緊。自己耕種,衣食無憂,這樣的生活是非常好的,人生沒有什麼遺憾。切記,千萬不要為了生存而去做壞事。

2、曾國藩家訓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國藩,勤奮、儉朴、求學、務實的家訓家風一直為曾家後人所傳承。曾國藩曾留下十六字箴言家風:「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

意思是,節儉能使家庭興旺,勤快會使身體強健。既勤勞又節儉,人生才能高枕無憂。

他不肯將金錢留給後人,曾寫信對女兒曾紀芬說:「予自三十歲以來,即以做官發財為可恥,以官囊積金遺子孫為可羞。蓋子孫若賢,則不靠父輩,亦能自覓衣食;子孫若不賢,則多積一錢,必將多造一孽,後來淫佚作惡,大玷家聲。故立定此志,決不肯以做官發財,決不肯以銀錢予後人。」

意思是,為官應當清廉,當為民請命,不是為了發財。子孫全靠自己,何須我來幫襯。所以,我絕對不留一文錢給後人。

3、紀曉嵐家訓

清代第一才子紀曉嵐家教很嚴,對子女有「四戒」「四宜」的要求。四戒是:一戒晚起,二戒懶惰,三戒奢華,四戒驕傲。四宜是:一宜勤讀,二宜敬師,三宜愛眾,四宜慎食。

「四戒」與「四宜」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互相補充,相映生輝。既告訴了後人什麼不該做,又告訴了後人應該怎麼做。

4、諸葛亮《誡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欲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性。

釋義:這是諸葛亮在晚年時寫給他八歲兒子的一封家書。在這封家書中,諸葛亮要求兒子要勤學勵志,從淡泊和寧靜的自身修養上下功夫。切忌心浮氣躁,舉止荒唐。文末又諄諄教誨道:「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5、周希陶《增廣賢文》

積金千兩,不如明解經書。養子不教如養驢,養女不教如養豬。有田不耕倉廩虛,有書不讀子孫愚,倉廩虛兮歲月乏,子孫愚兮禮義疏。人不通今古,牛馬如襟裾。

釋義:積蓄千兩黃金,不如多買書籍傳給後代。養兒子不教育和養驢沒有區別,養女兒不教育和養豬沒有兩樣。有了田地不耕,糧倉也會空虛,有書籍不讀,子孫必定愚笨。糧倉空虛生活就沒有保障,子孫愚笨就會不講禮義。

同你長談一次話,收益勝過讀十年的書。一個人不能博古通今,就如同牛馬穿上衣服沒有什麼區別。

Ⅱ 名人家規家訓故事

1、胡適倡導「獨立、合群、重學」

在家庭教育中,胡適雖然倡導「獨立、合群、重學」,但自身也有不懂的如何愛孩子的嫌疑。1929年,胡適給胡祖望寫信,希望鍛煉他過獨立、合群、用功讀書的生活,其中說:「功課及格,那算什麼?在一班要趕上一班最高一排,在一校要趕上一校最高一排。功課要考最優等,品行要列最優等,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這才是有志氣的孩子。

2、吉鴻昌不忘父訓

吉鴻昌,字世五,河南扶溝人。察綏抗日同盟軍領導人之一。1920年,25歲的吉鴻昌,當時任營長,父親吉筠亭病重。他對前來探視的吉鴻昌說:"當官要清白謙正,多為天下窮人著想,做官就不許發財。否則,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鴻昌含淚答應。

吉鴻昌父親病逝後,他把"做官不許發財"六字寫在瓷碗上,要陶瓷廠仿照成批燒制,把瓷碗分發給所有官兵。在分發瓷碗大會上說:"我吉鴻昌雖為長官,但決不欺壓民眾,掠取民財,我要牢記父親教誨,做官不為發財,為天下窮人辦好事,請諸位兄弟監督。"

3、孔子家訓:詩禮傳家

孔子對其兒子的教育是從做人開始,並不是要求自己的孩子背誦多少文字,做對多少個題,而是從《詩》《禮》入手。為何要學《詩》?詩發自心生,能表達人的最真實、真誠的感情,優美的文字,能夠把話說的更好;為何要學禮,就是要教育孩子有道德,懂禮貌,不爭不搶,與人和諧相處,才能更好的為人處世。

4、老舍家訓:勤奮是做人的根本

老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至今是人們學習的榜樣。老舍先生在給妻子的一封信中曾說:「我想,他們能粗識幾個字,會點加減法,知道一點歷史,便已夠了,只要身體強壯,將來能學一份手藝,即可謀生,不必非入大學不可。假如我看到我的女兒會跳舞演講,有做明星的希望,我的男孩體健如牛,吃得苦,受得累,我必非常歡喜!我願自己的兒女能以血汗掙飯吃。」

老舍先生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有一次,老舍先生的女兒為自己數學只考了60分有些不高興,老舍卻安慰女兒說:「60分也很高嘛!你比爸爸好,我小時候數學還凈不及格呢!」當女兒問老舍先生自己考不上大學怎麼辦,老舍先生回答說:「考不上大學,你就在家待著,我教你英語。

5、李世民家訓:每餐一食,則念耕夫

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他定了一條家訓,即「每餐一食,則念耕夫」,也就是說,每吃一頓飯,都不能忘記農夫的辛勞。李世民作為一代皇帝,從不奢侈浪費,謙虛待人,而且從諫如流,廣納英才,成為一代明君,實現了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

Ⅲ 中國古代十大經典家訓家規有哪些

運用家訓教誡家人、子弟在我國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端蒙養、重家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我國古代家庭教育的實施過程中,「家訓」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由於中國傳統政治思想、倫理思想特別強調修身、齊家與治國、平天下的密切聯系,以「整齊門內,提撕子孫」為目的的家訓,歷來受到人們的重視,並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寶庫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從先秦到明清,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家訓可謂汗牛充棟。現遴選出十份家訓,既具有很廣泛的代表性,又是經典中的經典,與大家一起來賞析。

作者:朱柏廬(1627—1698),明末清初江蘇崑山縣人。著名理學家、教育家。

「毋臨渴而掘井」

朱柏廬的父親在守崑山城抵禦清軍時遇難。朱柏廬侍奉老母,撫育弟妹,播遷流離,備極艱辛。他始終未入仕,一生教授鄉里。他潛心治學,以程、朱理學為本,提倡知行並進,躬行實踐。他與顧炎武堅辭不應康熙朝的博學鴻儒科,與徐枋、楊無咎號稱「吳中三高士」。

《朱子家訓》全文五百餘字,內容簡明賅備,文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問世以來,不脛而走,成為有清一代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經典家訓。

其中一些警示語,如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義。

《朱子家訓》全文雖只有506字,卻集儒家做人處世方法之大成。

十、《弟子規》

作者:李毓秀(1647-1729),字子潛,號采三。清初著名學者、教育家。

「凡是人 皆須愛」

李毓秀科舉不中後,就致力於治學。他根據傳統對童蒙的要求,結合自己的教書實踐,寫成了《訓蒙文》,後來經過賈存仁修訂,改名《弟子規》。

《弟子規》清代後期廣為流傳,幾乎與《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響。

《弟子規》看似一本不顯眼的小書,實際上匯集了中國至聖先賢的大智慧。

Ⅳ 歷史上經典的家規家訓有哪些

一、姬旦《誡伯禽書》
作者周公旦(約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稱周公。相傳他制禮作樂,建立典章制度,被尊為儒學奠基人。周成王親政後,將魯地封給周公之子伯禽。
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於一人。
君子力如牛,不與牛爭力;走如馬,不與馬爭走;智如士,不與士爭智。
德行廣大而守以恭者,榮;聰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
譯文:
親戚故人沒有發生嚴重過失,就不要拋棄他。不要對某一人求全責備。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會與牛競爭力的大小;即使飛跑如馬,也不會與馬競爭速度的快慢;即使智慧如士,也不會與士競爭智力高下。
德行廣大者以謙恭的態度自處,便會得到榮耀;聰明睿智而用愚陋的態度處世,你將獲益良多。
賞析:
《誡伯禽書》講的是謙虛謹慎的美德。即使貴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為遵循了這些品德。不知謙遜從而招致身死國喪,桀紂就是這樣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
我國歷史上著名11著名的20大家規家訓

Ⅳ 古代有哪些家訓家規

一、西周初期姬旦《誡伯禽書》

原文: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於一人。君子力如牛,不與牛爭力;走如馬,不與馬爭走;智如士,不與士爭智。德行廣大而守以恭者,榮;聰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

譯文:親戚故人沒有發生嚴重過失,就不要拋棄他。不要對某一人求全責備。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會與牛競爭力的大小。

即使飛跑如馬,也不會與馬競爭速度的快慢;即使智慧如士,也不會與士競爭智力高下。德行廣大者以謙恭的態度自處,便會得到榮耀;聰明睿智而用愚陋的態度處世,你將獲益良多。

二、春秋末期魯國孔子家訓

原文: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

譯文: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兒子孔鯉「趨而過庭」,就是小步快走。在上級面前、在長輩面前你走路要「趨」,低著頭,很快地這樣走過去,這叫「趨」。

那麼孔鯉看見父親孔子站在庭院裡面,於是低著頭「趨」,孔子說」站住,學詩了嗎?「沒有。」不學詩何以言「——不學詩怎麼會說話?

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鯉又「趨而過庭」,孔子說,「站住,學禮了嗎?」「還沒有」。」不學禮何以立「不學禮怎麼做人?

三、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誡子書》《誡外甥書》

原文: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誡子書)

譯文:以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

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慾,棄凝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吝。(誡外甥書)

譯文:一個人應該樹立遠大的理想,追慕先賢,節制情慾,去掉郁結在胸中的俗念,使幾乎接近聖賢的那種高尚志向,在你身上明白地體現出來,使你內心震動、心領神會。要能夠適應順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驗,擺脫瑣碎事務和感情的糾纏,廣泛地向人請教,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緒。

四、晉代琅琊王氏家訓

原文: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過,德之至也;揚名顯親,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臨財莫過乎讓:此五者,立身之本。

譯文:言行能一致,是信的極點;把美名推讓給別人而自己承擔過失,是德的極點;傳播好名聲使親人顯赫,是孝的極點;兄弟和樂,宗族歡欣,是悌的極點;在財物面前沒有比謙讓更好的了:這五條,是立身的根本。

五、北宋歐陽修《歐陽永叔集》

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常德;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人之性,因物而遷,不學,則舍君子而為小人,可不念哉!付弈。

譯文:玉不雕琢,就不能製成器物;人不學習,也就不會懂得道理。然而玉這種東西,有它永恆不變的特性,即使不磨製作成器物,但也還是玉,不會受到損傷。

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就會發生變化。因此,人們如果不學習,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從而變成品行惡劣的小人,難道不值得深思嗎?

Ⅵ 名人家規小故事

1、司馬光教子有方
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歷史學家,官至宰相。
司馬光雖官高權重,但嚴於教子,很注重培養子女自律自立意識。他寫了了篇傳誦至今的《訓儉示康》。他在總結了歷史上許多達官顯貴之子,因受祖上蔭庇不能自強自立而頹廢沒落的教訓,告誡其子:'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儉以立名,侈以自敗'。
由於教子有方,司馬光之子,個個謙恭有禮,不仗父勢,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見容止,雖不識皆知司馬氏子也'。
2、吉鴻昌不忘父訓
吉鴻昌,字世五,河南扶溝人。察綏抗日同盟軍領導人之一。早年在馮玉祥部隊當兵,以英勇善戰升為營長、師長,後任國民黨軍長和寧夏省政府主席。
1920年,25歲的吉鴻昌,當時任營長,父親吉筠亭病重。他對前來探視的吉鴻昌說:'當官要清白謙正,多為天下窮人著想,做官就不許發財。否則,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鴻昌含淚答應。
吉鴻昌父親病逝後,他把'做官不許發財'六字寫在瓷碗上,要陶瓷廠仿照成批燒制,把瓷碗分發給所有官兵。在分發瓷碗大會上說:'我吉鴻昌雖為長官,但決不欺壓民眾,掠取民財,我要牢記父親教誨,做官不為發財,為天下窮人辦好事,請諸位兄弟監督。'
吉鴻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謙正,處處為民眾。當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他反對蔣介石的投降政策,奮起抗日。遭國民黨反動派殺害,犧牲時年僅39歲。
3、總統教子自立
曾任過美國總統的里根,不僅有名望而且富有。但他嚴格要求自己子女自立,絕不讓他們依賴父母。兒子失業後,一邊尋找工作,一邊靠領取救濟金度日。
4、魯迅教子順其自然
魯迅和許廣平僅有一子,即周海嬰。兒子出生時,許廣平出現難產跡象,當醫生向魯迅徵求意見是留大人還是留孩子時,他果斷回答:「留大人。」結果母子平安。
在兒子成長過程中,魯迅基本按照《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的思想來實行,讓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說:「我現在心以為然的,便只是愛。」據周海嬰所著《魯迅與我七十年》介紹,魯迅的教育方式是「順其自然,極力不多給他打擊,甚或不願拂逆他的喜愛,除非在極不能容忍,極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內」。有一天,周海嬰死活不肯去上學,魯迅用報紙打他屁股。後來,魯迅向母親寫信解釋道:「打起來,聲音雖然響,卻不痛的。」

Ⅶ 關於名人的家規和家訓的故事

顏氏家訓是漢民族歷史上第一部內容豐富,體系宏大的家訓,也是一部學術著作。作者顏之推,是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

Ⅷ 古人的家規家訓有哪些

制定家訓或家規是中國家庭教育的一大特點。若從孔夫子庭訓兒子孔鯉算起,可說是源遠而流長。三國魏嵇康、西晉杜預,各有《家誡》,東晉陶淵明有《責子》,南朝梁徐勉有《戒子書》,都屬家訓一類,但其卷帙都很小,影響也不大。後,北齊的顏之推作《顏氏家訓》,全書七卷二十篇,內容豐富,體例宏大,堪稱中國家訓之寶典,惠澤後世蔚然成風。
顏之推(西元531-590年),字介,琅邪臨沂人。復聖公顏回三十五代孫,南北朝時期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詩人、文學家。之推創制家訓,意在治家。他認為,治家首在教育子女,故《教子》是全書之第一篇。他十分重視對子女的早期教育,甚至在中國教育史上比較早地論述了「胎教」和「幼兒教育」等家庭教育的方法。他在《顏氏家訓》中說:「古者,聖王有胎教之法:懷子三月,出居別宮,目不邪視,耳不妄聽,音聲滋味,以禮節之。書之玉版,藏諸金匱。子生咳提,師保固明孝仁禮義,導習之矣。」就是說,古代聖賢的君王就有胎教的方法:王後懷孩子達三個月時,就要搬出皇宮,讓她住在別宮里,眼不看不該看的東西,耳不聽不該聽的東西,所聽音樂和所嗜口味等,都要按禮儀進行節制。而且胎教的方法還要記錄在玉片上,收藏在銅制的櫃子里。孩子出生後,還在幼兒時,就確定了太師、太保,開始對王子進行孝、仁、禮、義等方面的教育,並引導他練習。
顏之推在《顏氏家訓》中又說:「凡庶縱不能爾,當及嬰稚,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使為則為,使止則止,比及數歲,可省笞罰。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就是說,普通人縱然不能做到這樣,也該在孩子會辨認大人的臉色,知道大人的喜怒的年齡時,就開始教育他,做到大人允許他做才做,不允許他做就立刻停止。這樣等孩子長到幾歲大時,就可以省得對他使用鞭、杖的懲罰了。父母對孩子既保持一定的威嚴,又不失慈愛,那子女就會敬畏謹慎產生孝心了。
《顏氏家訓》還說:「……孔子雲:『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是也。俗諺曰:『教婦初來,教兒嬰孩。』誠哉斯語!」即孔子說:「少年時代養成的良好習慣,久而久之,就象天生一樣自然而然。」正是講的這個道理。俗諺說:「教導媳婦要在媳婦剛剛嫁來的時候,教育子女要在子女還是孩子的時候。」這話說得對極了。
《顏氏家訓》的教育思想十分可貴,是我國古代家庭教育思想史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對現代家庭教育仍有顯著的借鑒作用和指導意義。
宋朝以後,家庭禮治不斷加強,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家法。權貴之家的家族法的代表是司馬光的《家范》。《家范》在社會上層仕宦之家廣為流傳,南宋宰相趙鼎,令其子孫各錄一本以為永遠之法。朱熹在司馬光《家范》的基礎上制訂了一套繁瑣的家庭禮制和禮儀規范,即《家禮》。《家禮》在內容上與平民之家的生活和勞作的規律基本一致,並且各種規矩、禮儀都十分詳備,所以逐漸成為平民之家的家教之法。
朱熹還把《大學》中的名言——「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一個倫理框架,構建一個上自皇帝下至各個家庭的一整套周密的社會秩序。他要求每一個人,先修身,而後齊家,而後治國,而後平天下。於是,家訓或家規就超越了「家」的范疇,與「國」聯系在一起,使之進入到一個新的層次。當一個人走上社會,為國效力時,他的一舉手一投足,無不顯示出自身的家教如何,這是家訓的作用效果。
明末清初崑山人生員朱柏廬,沒有顯赫的仕途業績。他的家訓叫做《 朱柏廬先生治家格言》,又叫做《朱子家訓》。這是他用程朱理學的儒家倫理為家庭成員規定的日常生活准則。諸如:「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流連」;「與肩挑貿易,毋佔便宜;見貧苦親鄰,當加溫恤」;「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凶;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家門和順,雖饔飧不濟,亦有餘歡;國課早完,縱囊橐無余,自得其樂」;「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居身務期質朴,教子要有義方」;「飯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乖僻自是,悔誤必多;頹惰自甘,家道難成」;「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譖訴,當忍耐三思;因事相爭,焉知非我之不是,須平心再想」;「施惠無念,受恩莫忘」等等,他把立身處世的道理用明白淺顯的文字表達出來,琅琅上口,幾百年來幾乎家喻戶曉,早已超越程朱理學的境界,化作一代又一代人的座右銘。
朱柏廬的後輩同鄉王昶是清代高官,乾隆十九年(1754年)中進士,乾隆二十二年皇帝南巡,王昶獲得召試第一,先後在內閣、軍機處做官,後升任大理寺卿(相當於最高法院院長)、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相當於監察部副部長)。他的家訓共有十條,包括要謹身起居,尊敬親人長輩,隨時隨地進行自我檢點;要認識物力艱難,要愛惜財用,飲食淡薄,衣服樸素,一切以節省儉約為准則;告誡子弟考試不要作弊,不要請人代考,更不要營求關節——走後門、通路子;見利不能忘義,不能產生貪心;對待別人,不能產生漠視心、欺誆心、徇情心,更不能產生自私自利佔便宜心;待人要宅心寬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教導子弟要勤奮好學,不要心有旁騖,荒廢學業;不要出入衙門,不要和走江湖的三教九流交往,不要和姦佞之人、刻薄之人、行為怪誕之人交往,以致沾染不良習氣等等。這種家規,今日看來未免有迂腐之處,但總體傾向依然無可非議。對於身居高位,在鄉里有著崇高威望的王昶而言,能夠如此嚴厲地修身、齊家,約束自己的子弟,實在難能可貴,也值得今人深思與崇敬。
至於清代的啟蒙讀本《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章:「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為本,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分為五個部份加以演述;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等行為應有的禮儀與規范,特別講究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改名為《弟子規》。《弟子規》集家訓或家規之大成,可謂古代啟蒙養和教育子弟、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古代家訓經典】
一、周公《誡伯禽書》
二、徐勉《誡子崧書》
三、唐太宗《誡皇屬》
四、歐陽修《誨學說》
五、范純仁《誡子弟言》
六、袁采《袁氏世范》
七、明宣宗《寄從子希哲》
八、楊繼盛《給子應尾應箕》

Ⅸ 歷史上最有名氣的家規是什麼

《顏氏家訓》、《朱子家訓》、《曾國藩家訓》三者最為著名。

Ⅹ 中國傳統的家規家訓有什麼

運用家訓教誡家人、子弟在我國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端蒙養、重家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我國古代家庭教育的實施過程中,「家訓」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由於中國傳統政治思想、倫理思想特別強調修身、齊家與治國、平天下的密切聯系,以「整齊門內,提撕子孫」為目的的家訓,歷來受到人們的重視,並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寶庫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從先秦到明清,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家訓可謂汗牛充棟。現遴選出十份家訓,既具有很廣泛的代表性,又是經典中的經典,與大家一起來賞析。

一、《誡伯禽書》
作者:周公旦(約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稱為周公。相傳他制禮作樂,建立典章制度,被尊為儒學奠基人。
「一飯三吐哺」
周成王親政後,營造新都洛邑,大封諸侯。他將魯地封給周公之子伯禽。
周公告誡兒子說:「你不要因為受封於魯國就怠慢、輕視人才。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輔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輕賤的了。
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來,握著自己已散的頭發,接待賓客,吃一頓飯,要多次停下來,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聽說,德行寬裕卻恭敬待人,就會得到榮耀;土地廣大卻克勤克儉,就沒有危險;祿位尊盛卻謙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貴;人眾兵強卻心懷敬畏,就能常勝不敗;聰明睿智卻總認為自己愚鈍無知,就是明哲之士;博聞強記卻自覺淺陋,那是真正的聰明。
這六點都是謙虛謹慎的美德。即使貴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為遵循了這些品德。不知謙遜從而招致身死國喪,桀紂就是這樣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
伯禽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沒過幾年就把魯國治理成民風純朴、務本重農、崇教敬學的禮儀之邦。
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周公對兒子的諄諄教誨,可謂良苦用心。
二、《命子遷》
作者:司馬談(?—前110),西漢夏陽(今陝西韓城)人,子司馬遷。漢武帝時任太史令。
「此孝之大者」
司馬談學富五車,所以他後來做了漢武帝的太史令,通稱太史公,掌管天時星歷,還職掌記錄,搜集並保存典籍文獻。這個職位是武帝新設的官職,可以說是武帝為司馬談「量身定製」的。因此,司馬談對武帝感恩戴德又盡職盡責。
由於責任心極強,司馬談在臨死的時候,拉著兒子司馬遷的手,邊哭邊囑咐,這就是司馬談的《命子遷》。司馬談希望自己死後,司馬遷能繼承他的事業,更不要忘記撰寫史書,並認為這是「大孝」,「且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此孝之大者。」
他感到自孔子死後的四百多年間,諸侯兼並,史記斷絕,當今海內一統,明主賢君、忠臣義士等的事跡,作為一名太史而不能盡到寫作的職責,內心十分惶懼不安。所以他熱切希望司馬遷能完成他未竟的大業。
司馬遷不負父親之命訓,最終寫出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名垂青史。
有人說,沒有司馬談的《命子遷》,就沒有司馬遷的《史記》。此話信然。
三、《誡子書》《誡外甥書》
作者:諸葛亮(181-234),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民間傳說中著名的智慧人物。
「非淡泊無以明志」
諸葛亮46歲才得子諸葛瞻。他很喜歡這個兒子,希望兒子將來成為國家棟梁。諸葛亮有兩個姐姐,二姐所生子叫龐渙,深得諸葛亮喜愛。諸葛亮常年征戰,政務纏身,但仍不忘教誨兒輩。他寫給諸葛瞻和龐渙的兩封家書,被稱為《誡子書》和《誡外甥書》。
《誡子書》曰:「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誡外甥書》曰:「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慾,棄疑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於美趣,何患於不濟。若志不強毅,意氣不慷慨,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竄伏不庸,不免於下流。」
從兩封信中可以看出,他對兒子和外甥的要求是一致的。
《誡子書》和《誡外甥書》是古代家訓中的名篇,闡述修身養性、治學做人道理,讀來發人深省。
四、《顏氏家訓》

作者:顏之推(531—591),祖籍琅琊臨沂,先世隨東晉渡江。他經歷南北兩朝,洞悉南學北學的短長。
「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
顏之推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處世哲學、思想學識,寫成《顏氏家訓》一書訓誡子孫。全書共有七卷計二十篇,各篇內容涉及的范圍相當廣泛,但主要是以傳統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講如何修身、治家、處世、為學等。
如他提倡學習,反對不學無術;認為學習應以讀書為主,又要注意工農商賈等方面的知識;主張「學貴能行」,反對空談高論,不務實際等。
書中許多名句一直廣為流傳,如:「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與瞑目而無見者也。」「父子之間不可以狎;骨肉之愛,不可以簡。簡則慈孝不接,狎則怠慢生矣。」「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等等。
歷代對《顏氏家訓》非常推崇,甚至認為「古今家訓,以此為祖」,反復刊刻,雖歷經千餘年而不佚。
《顏氏家訓》(全本 譯文)
五、《誡皇屬》
作者:唐太宗李世民(598-649),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時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
「每餐一食,則念耕夫」
帝王家訓佔有特殊位置,其代表作之一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誡皇屬》。太宗非常注重對皇子們的教育,經常告誡後代,應當遵守道德規范,加強道德修養,掌握治國之道。
在《誡皇屬》中,唐太宗以自己勤勉政事為例,告誡「生於富貴,長自深宮」的皇屬克制自己,珍惜財物,不可奢侈,每穿一件衣服、吃一頓飯,都不要忘記蠶婦農夫的辛勤。
在聽聞決斷的時候,不要先入為主,任憑自己的喜怒,要謙虛、善於聽取不同意見,不要因為別人有短處就鄙視他們,也不要因為自己有優點就恃才而驕,要把敢於反對你的人當作老師,把逢迎你的人視為賊子。只有這樣才能夠永久富貴,貞正吉祥。
太宗對皇屬都有如此嚴格要求,「貞觀之治」的出現就自然而然了。
六、《包拯家訓》
作者:包拯(999—1062),北宋名臣,做官以斷獄英明剛直而著稱於世,有「包公」「包青天」之美譽。
「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
包拯以公廉著稱,剛直不阿,執法如山。他在晚年為子孫後代制定了一條家訓,雲:「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
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雲:「仰珙刊石,豎於堂屋東壁,以詔後世。」又十四字。「珙」者即包拯的兒子包珙。
包拯的這則家訓是他生前對子孫的告誡,並讓其子包珙刊石,豎於堂屋東壁,以照後世。這寥寥三十七字,凝聚著包公的一身正氣、兩袖清風,雖千載之下,亦足為世人風范。
包拯的家訓,既是他對後人的訓誡,也是他一生的品格寫照。
七、《誨學說》
作者:歐陽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玉不琢,不成器」
歐陽修4歲時父親就去世了,母親對他的教育很嚴格。為節減開支,母親用蘆葦、木炭作筆,在土地或沙地上教歐陽修認字。歐陽修在家訓中希望兒子能繼續養成讀書的習慣,並從書中學會做人的道理。
於是他在教導二兒子歐陽奕努力學習時寫下《誨學說》:「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常德,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人之性,因物則遷,不學,則舍君子而為小人,可不念哉?」
歐陽修以「玉」喻「人」,誨學有道,可謂金玉良言。
八、《袁氏世范》
作者:袁采,生年不詳,卒於1195年,1163年進士,後官至監登聞鼓院,類似負責信訪接待,為官剛正。
「小人為惡不必諫」
袁采為人才德並佳,時人贊稱「德足而行成,學博而文富」。在任樂清縣令時,他感慨當年子思在百姓中宣傳中庸之道的做法,於是撰寫《袁氏世范》一書用來踐行倫理教育。
《袁氏世范》深入淺出,娓娓道來,如話家常,所以又稱《俗訓》。
書中有許多句子十分精彩,如「小人當敬遠」「厚於責己而薄責人」「小人為惡不必諫」「家成於憂懼破於怠忽」「黨人不善知自警」等等。
《袁氏世范》很快便成為私塾學校的訓蒙課本。歷代士大夫都十分推崇該書,奉為至寶。
《袁氏世范》是中國家訓史上與《顏氏家訓》相提並論的一部,真正做到了「垂諸後世」。
九、《朱子家訓》

作者:朱柏廬(1627—1698),明末清初江蘇崑山縣人。著名理學家、教育家。
「毋臨渴而掘井」
朱柏廬的父親在守崑山城抵禦清軍時遇難。朱柏廬侍奉老母,撫育弟妹,播遷流離,備極艱辛。他始終未入仕,一生教授鄉里。他潛心治學,以程、朱理學為本,提倡知行並進,躬行實踐。他與顧炎武堅辭不應康熙朝的博學鴻儒科,與徐枋、楊無咎號稱「吳中三高士」。
《朱子家訓》全文五百餘字,內容簡明賅備,文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問世以來,不脛而走,成為有清一代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經典家訓。
其中一些警示語,如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義。
《朱子家訓》全文雖只有506字,卻集儒家做人處世方法之大成。

十、《弟子規》
作者:李毓秀(1647-1729),字子潛,號采三。清初著名學者、教育家。
「凡是人 皆須愛」
李毓秀科舉不中後,就致力於治學。他根據傳統對童蒙的要求,結合自己的教書實踐,寫成了《訓蒙文》,後來經過賈存仁修訂,改名《弟子規》。
《弟子規》清代後期廣為流傳,幾乎與《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響。
《弟子規》看似一本不顯眼的小書,實際上匯集了中國至聖先賢的大智慧。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