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著名瓷器
A. 各個朝代的代表性瓷器
1、唐朝越窯。
南方越窯之名,最早見於唐代,越窯瓷青瓷與唐代的飲茶風尚關系十分密切,其瓷質造型,釉色之美,深受飲茶者的喜愛。
2、宋朝鈞窯。
宋代五大名窯分別為:鈞窯、汝窯、官窯、 定窯、 哥窯。中國五大名窯是正式開創了燒制的實用器皿與觀賞器皿的「瓷器」時代。鈞窯以獨特的窯變藝術而著稱於世,素有「黃金有價鈞無價」,「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件」的美譽。
3、元朝青花瓷。
青花瓷造型獨具特色。從製作工藝上看,此時出現了胎體厚重的巨大形體,如大罐、大瓶、大盤、大碗等。
4、明代五彩瓷器。
明代五彩瓷器經過數朝的發展,到嘉靖、萬曆時已是相當成熟,質量和數量蔚然可觀,開創了五彩瓷製作的新局面,在陶瓷史上做出了傑出貢獻。
5、清代琺琅彩瓷
清代琺琅彩瓷的特點是瓷質細潤,彩料凝重,色澤鮮艷靚麗,畫工精緻。製作琺琅彩瓷極度費工,乾隆以後就銷聲匿跡了。
B. 明代瓷器的歷史誰知道
瓷器歷史
編輯本段
明代是我國瓷業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在我國陶瓷史上佔有顯著的地位。
明代江西景德鎮的瓷器燒造技術,在宋,元的基礎上又有了很大提高,制瓷工藝得到了全面的發展。當時景德鎮已成為全國制瓷業的中心,除開設了官窯——「御窯廠」燒制御用器外,民窯也有很大發展,出現了「官民竟市」的欣欣向榮局面。
宋,元時期,瓷器以單色釉為主,到了明代,五彩,鬥彩以及各色彩釉逐漸發展和流行起來。青花瓷在元代已趨成熟,但存世量極少。經過明代的改進和創新,青花瓷才被推廣開來並成為中國明代,清代及現代瓷業發展的主流。
整個明代1368——1644年,先後有十七個皇帝在位執政,共經歷276年{南明除外}。其瓷器的製作可分為三個時期:
早期: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其中洪武,永樂和宣德為最高峰。
中期:正統,景泰,天順,成化,弘治,正德;其中成化最著名。
晚期:嘉靖,隆慶,萬曆,泰昌,天啟,崇禎。其中嘉靖,萬曆量最大。
瓷器品種
編輯本段
明代景德鎮瓷器品種按其製作工藝可分為:釉下彩,釉上彩,鬥彩,五彩及單色釉,雜色釉。
一,釉下彩,主要指青花,釉里紅,青花釉里紅,藍地白花等。明代景德鎮青花瓷是釉下彩發展到最高階段。青花瓷在永樂和宣德時期達到了頂峰,被稱為青花時期的黃金時代。自此,青花瓷成為中國瓷業發展的主流,形成了青花瓷器異彩紛呈的局面,一直到今天。釉里紅創燒於元代,在洪武時期有了很大發展,一度發展到極盛階段。
二,釉上彩,可分為1,釉上單彩:有白地紅彩,白地綠彩,白地黃彩,金彩,黃地紅彩,黃地青花,青花紅彩等。2,釉上多彩:主要是指鬥彩和五彩。鬥彩,又稱逗彩,其意是指釉下彩和釉上彩拼逗而成的彩色畫面。鬥彩工藝發明於宣德時期,成化時的鬥彩極富盛名。五彩,俗稱「古彩」,也稱「硬彩」,五彩從宋,元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宣德時成就突出。至嘉靖,萬曆時五彩瓷器享譽中外。
三,單色釉和雜色釉,品種繁多,絢麗燦爛,在中國陶瓷史上大放異彩,與青花彩瓷並重。單色釉主要有:銅紅釉,以銅為著色劑的一種高溫油。永樂,宣德時燒制的極為成功,故被世人稱為「寶石紅」,「霽紅」等。之後極為少見,且質量大不如前。藍釉,以鈷料為著色劑,入窯一次高溫燒成。永樂藍釉,藍色純正,釉面滋潤。宣德藍釉,猶如藍寶石,故有「寶石藍」,「霽藍」等之稱。之後,各朝代雖有燒制,但質量明顯下降。甜白釉,是永樂時景德鎮御窯廠燒制的一種半脫胎的白釉瓷,因其具有甜潤的白糖色澤,故而得名。永樂,宣德時達到高潮。以上紅,藍,白單色釉為明代單色釉最名貴的品種。
此外,還有仿哥釉,仿龍泉釉,鐵紅釉,也稱「礬紅釉」,黃釉,灑藍釉,也稱「雪花藍釉」等。雜色釉,是指以多種色釉施於一器的瓷器。興盛於明嘉靖時期,傳世品極少。
主要特徵
編輯本段
明代瓷器的主要特徵:
造型——一般都顯豐滿,渾厚,器型線條柔和,圓潤,給人以質朴,莊重之感。
胎體——一般都比清代的厚重,弘治以前注重修胎,接痕不大明顯;正德以後及明末各朝接痕特別明顯,胎體更為厚重粗糙,民窯器物尤甚。多有「火石紅」的現象,俗稱「黃溢」。
釉面——最大特點為釉質肥厚,滋潤。青花瓷器中,大多皆為青白色,俗稱「亮青釉」,貫穿於整個明代的始末。
紋飾——主要有龍,鳳,麒麟,山水,人物,花鳥,走獸等。畫面豪放而瀟灑,筆意酐暢而純熟,構圖疏簡而高古。
器足——大件器物多為砂底,常有塌底,粘砂,跳刀痕。器足形狀有直圈足,平削圈足,壁型圈足,高足等眾多形狀。
款識——明代以前,景德鎮瓷器多不署款。永樂以後,開始在官窯器上書寫本朝年號款,干支款,圖記款等。多以青花書寫,兼有暗刻,凸印等。
款識特徵
編輯本段
明代瓷器的款識形式一般以書寫為主,極少有刻印的。前人總結的明代瓷器款識規律是:永樂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雜。
永樂瓷器的款識為「永樂年制」。這是陶瓷史上第一次燒制的帝王年號款,「永樂年制」四字為篆書,四字雙豎行,印、刻寫或書寫於器里心。青花器為用青花書寫;白釉器、青白釉器多為印款;紅釉、青釉器多為刻款。永樂年號款無論刻、印、寫,「永樂年制」四篆體字的字體均較小。
永樂年號款只有四字篆書一種形式。凡見楷書四字、篆書六字或楷書六字,皆為偽托款。四字篆書款後來也有仿的,但仿品款識的字體筆道多為生硬折角,無柔和圓潤之感。
民窯器上的吉祥款仍較多,有福、祿、壽、辰等,字體由洪武時的草書為主,發展到隸、草、行三種寫款皆有。另外,永樂朝也有少量的圖把款。
宣德的款識不似永樂只在器里心,而是任何部位都在書寫。在形式上,宣德款有楷書也有篆書,其中楷書佔了絕大部分。字數上,有六字也有四字,以六字為主;有六字雙豎行加雙圈,也有六字一行(橫豎均有)、四字一行橫寫或雙豎行。款識有用毛筆書寫的,也有刻寫的。
宣德民窯器仍有一些草書或隸書的福、壽字,也是多寫於器心。還有寫「大明宣德年造」的,十分特別。
此外,從花紋、文字上看,偽制的花紋、文字一般都有不太周到的地方,花紋線條、文字筆劃或者殘缺,或者粗細不一樣。有的贗品圖紋甚至於顯得僵硬呆滯,一望而知系臨摹作品。
成化官窯器年號款以青花楷體六字雙豎行「大明成化年制」為主,體式比較統一,款的位置也大多數在器物底部。除六字楷書雙行款外,還有少量「大明年制」四字雙行楷書款。但無論官民窯產品,成化真品均無「成化年造」、「成化年制」四字款。
成化官窯器還有一種罐,款字只有一個「天」字,人稱天字款罐。這種一個字的官窯器為成化獨有,天字也極其有特色,字體極其肥胖 弘治官窯瓷器款識大體同於成化,仍以青花楷書六字雙行「大明弘治年制」為主,寫於器底。有少量篆書四字雙行寫款「弘治年制」,多位於器里心。還有少量紅彩楷書雙行「弘治年制」款及刻款。
弘治民窯器的款也較多,但較簡單,有「福」、「正」、「壬子年造」等楷款。
正德官窯年號款以青花楷書六字雙行「大明正德年制」和四字雙行「正德年制」為主,其中以後者居多。款字的清花色澤有濃有淡,色淡者顯得灰暗。另有紅彩書寫的楷書雙行「正德年制」款,色澤深者黑紅,淺者十分艷麗。此時的花盆、爐、洗等彩瓷,多為楷書四字一行刻款,位於器口沿下,也有刻於器底者。
民窯器上年號款為「正德年造」、「大明年造」及「天下太平」、「長命富貴」、「富貴佳器」等吉祥款。
嘉靖官窯年號款全為楷體,有四字雙行和六字雙行,以六字雙行「大明嘉靖年制」為主。也有六字一橫行、六字環行、四字錢文十字排列的。款識位置主要位於器底,也有寫於器口沿下邊的,還有寫於器物肩部的。除寫款外,也有少量刻款。
民窯器上的贊頌款、吉祥款較前朝興盛,且開始出現堂名款,如「滋樹堂」、「松柏草堂」、「郭仁堂」等等。
萬曆款識以書寫六字雙行「大明萬曆年制」為主,也有六字一行或三行的,還有四字雙行、四字環行、四字錢文十字排列的。款的書寫位置也很不固定,多數在器底,也有在器里心凹處的、肩部的、口邊的等。
萬曆各類民窯款大為增多,齋堂款如「玄陰堂」、「芝蘭齋」等;吉祥款如「萬福攸同」、「德化長春」、「福壽康寧」等;贊頌吉祥款如「玉堂佳器」、「天祿器」、「天祿佳器」、「上品佳器」等。
明末天啟、崇偵年間,署本朝年號款的官窯器少,但署前朝年號款的卻較多。不過,這些署前朝年號款的瓷器多為民窯粗製濫造,款識字體十分草率,排列雜亂。
瓷器鑒定
編輯本段
明朝是中國陶瓷史上一個重要發展階段,窯場數目空前增多,明朝生活陶瓷,建築陶瓷和其它類型的陶瓷製造大大地超過了以前歷代,展示了陶瓷業大發展的局面。由於制瓷工藝技術的不斷提高和實行「官搭民燒」制度,即工匠完成官方規定的任務後,可以進行自由經營,客觀上對手工業工人的積極性起到了促進作用。民窯不僅產量超過官窯,而且燒成了許多高質量的可以與官窯相媲美的瓷器。明代青花、五彩、鬥彩瓷器是瓷器生產的主流。
如何鑒定明代瓷器,具體說來,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
一、造型
明代瓷器的造型,是鑒別真偽的重要依據。這是因為各類器型多能確切表現本時代的生活習慣、審美標准、風俗面貌和技術成就。若能諳熟並善於識別其形狀和神態,就掌握了一種比較可靠的鑒定方法。
對於明代的一些典型器型,特別是名貴品種,更應爛熟於心,形成固有的正宗概念。越是名貴的品種,便越會有人去仿製。在鑒別中,有了准確的器型概念,無須多究,便可一眼識破那些低劣的贗品;有了准確的器型概念,對那些貌似真品的偽作,經細心體察和揣度後,就能看出神離之處,找出其細微差別;有了准確的器型概念,就能善於體會各時代的不同風格和神態,對那些維肖的仿品,便能獨具慧眼,看出其雖維肖但不維妙之處,從而窺出破綻。明初洪武時期的青花瓷色澤暗黑,這主要是元末明初戰爭頻繁,蘇料進口中斷,使用國產青料造成的。
永樂、宣德年間瓷器製做也如明代國力一樣處於一個上升階段,尤其青花瓷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史稱「永宣瓷」。它的主要特點是:由於鄭和下西洋,從中亞伊斯蘭國家帶回了「蘇麻離青」料。在適當的火侯下,能燒成像寶石一樣的鮮艷色澤,但由於含鐵量高,往往會在青花部分出現黑疵斑點。
在掌握各時代瓷器品種的特徵及時代風貌的同時,應側重對器型的古拙、敦厚、粗笨、秀美、玲瓏、華麗等不同風格進行研究,詳加分析對比,摸清其演變規律。久而久之,便可充分利用不同器型特徵,熟練地鑒別真偽。明代永樂年間的器型古拙秀美,當時出現的一些精品,如白釉脫胎暗花盤碗,青花壓手杯之類,都是後仿品在造型等方面遠遠不可企及的;宣德時期造型種類明顯增多,並且製作精緻,獨出心裁,有些是空前絕後之作,若不具備很高的技術水平,難以仿製成功。故永宣青花器,僅見清代盛世康熙、雍正、乾隆時的仿品及民國時的贗作,除此而外其他時期少見。至於成化時期,器型惟重纖巧,大器較少,其碗、把杯、天字罐類,都出色地代表了當時輕盈秀致的風格,並為仿品所望塵莫及。弘治、正德時期雖器型品種不多,但卻端莊秀逸。嘉靖、萬曆以後,器型漸趨復雜,又有許多創新之作,風格上厚重古拙與輕盈華麗兼而有之,只是比起永宣時期的作品未免粗糙。
對於造型,要從以下幾點去觀察:器口、腹、底、柄、耳、頸、流、系、足以至器里。若能經常測量器體部位,體重厚薄,熟記大小,對於鑒定工作更為有利。
二、紋飾
瓷器上的紋飾,也和造型一樣,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對於明初永宣青花器上的暈散下凹斑痕等特有現象,在後代的仿品中都不能准確再現。在斷代和鑒別真偽時,觀察、比較同時期與相近朝代其他工藝品的圖案畫意等特徵也很重要。例如,明清兩代瓷器的畫面,就與同時代的織綉、竹、木、漆、牙、玉、銅、銀等工藝品裝飾,互有影響,一脈相通;又如成化時期瓷器的海上水八怪,纏枝蓮紋,也與前朝景泰掐絲琺琅器上紋飾相同。如此等等,便可發現時代的特徵,找出共同的規律,無論是官窯還是民窯器物,都應作大量細致的對比分析,便如永樂、宣德瓷器的纏枝蓮、海水龍、成化瓷的青花底足雙線特徵,正德瓷的迴文,嘉靖、萬曆瓷的道教畫與鏤雕工藝,康熙瓷的雙猗牡丹、回影梅,雍正瓷的過枝花和皮球花等等,在決疑辨偽中,都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鑒定真偽,還可根據紋飾的筆法,遠近疏密的層次,筆力纖弱等等。
三、胎釉
就瓷器而論,胎為骨,釉為衣。細致觀察胎體和釉面也是斷代和鑒別中必不可少的一環。
鑒定胎質時,可從器足的無釉處觀察,注意胎土淘煉的純凈與燒結的縝密程度。如著名的永宜細砂底器,露胎處均可見到金屬自然氧化形成的黑褐色星點或火石紅色;另外明代胎體迎光透視,都顯肉紅色而清代及民國仿品則為青白色。如以潔白細潤著稱於世的成化胎體,迎光透視顯牙白或粉白色,具有如脂似乳的瑩潤光澤。
對於明代各種不同的釉面觀察方法,除以眼目直觀外,必要時還可藉助放大鏡。觀察時更要注意釉質的粗細,光澤的新舊,釉面的厚薄,以及氣泡的大小、疏密的程度等特徵。對各時代釉面的典型表現,要牢記心中,如明代瓷器釉面都閃現不同程度的青白色,明早期釉面常有無色的自然開片及縮釉現象;明代宣德的桔皮釉,明代晚期黃釉釉面所閃現的血絲狀小紅點。另外釉面的新舊光澤也可說明真偽。對各時期施釉的厚薄,釉面的瑩潤與干澀,釉質的縝密和疏鬆及濃縮、積釉等狀態也需掌握,這也是鑒定真偽的一個重要因素。如常見永樂白釉器口,底邊角與釉薄處閃白和閃黃,釉厚處閃淺淡青色。永樂翠青積釉處的氣泡密、玻璃質強,明代藍釉釉面表現的灰黑色調,明代宣德釉面的棕眼現象等等。所以,造型、紋飾、款識、釉色、胎質等鑒定方法必須同時並用,方能收到殊途同歸,全面一致的效果。
四、款識
明代瓷器各代款識千差萬別,憑款識特點來斷代和辨偽也就相當重要。體會各代款識的不同風格,首先可以從研究筆法入手,然後將真假實物款識,相互比照,結合實物,反復審度其字體的結構、排列的形式、落款的部位,以及款字色澤的深淺濃淡等。另外,也應當注意總結同一時期及早期和晚期款識不盡相同的變化規律。
瓷器紋飾
編輯本段
明代瓷器紋飾裝飾主要以繪畫為主,也有刻花、劃花、印花、鏤雕等方法。從繪畫風格上看,無論人物、花鳥、飛禽走獸都極為生動豪放、富於畫意,線條舒展流暢;加之釉色純朴渾厚、豐富多彩,就更增加了畫面的美感。官窯瓷器的紋飾比較工整、細致,民窯器物的紋飾筆法瀟灑、自由奔放,生動地表現了對現實美好生活的願望。
畫面題材很豐富,人物、花鳥、飛禽走獸無所不有,有些畫面取材於錦緞上的紋飾,或受小說木刻插圖的影響,或取材於戲劇、民間故事傳說等。有些內容尤其是在官窯器物上,反映了當時封建統治者的思想意識,有些則帶有封建迷信色彩。
明代所畫的人物比較挺拔,小孩兒頭比較肥大,不合比例,前額及後腦凸出,明代早期龍鱗畫得草率,龍爪畫得比清代簡單。此時八寶紋的排列多為輪、螺、傘、蓋、花、魚、罐、腸。後仿品有時忽略此點,在鑒定時應注意觀察。以文字作為裝飾內容的有梵文、阿拉伯文、壽字、福字等。
C. 明清瓷器中最著名的是什麼瓷
明清各朝的瓷器各有不同的名貴瓷種!
比如永樂宣德的青花瓷和紅釉瓷,成化的鬥彩,
弘治的黃釉瓷,
康熙的青花和五彩及豇豆紅瓷,
乾隆的琺琅彩,
雍正的粉彩和色釉瓷
D. 明朝的代表瓷器是什麼
其實瓷器這樣東西來是各朝各代相輔源相成的,不是說各個朝代就自己發明出了一種特殊的瓷器,然後就各自發展,取代前朝瓷器。我們所說的唐三彩,元青花,清琺琅只是說這個朝代這種燒制方法比較成熟或者比較新穎而已。比如說唐三彩到青花瓷就是一種燒制方法的變革,而雖然元依舊有三彩,但因為此時的青花已經趨於成熟,也走上頂峰,所以我們稱元青花。而之後的清琺琅則是因為琺琅這種燒制方法,大量採用西方的裝飾方法,異常新穎以及特殊,所以我們將清的特色定義為清琺琅,但這種燒制方法和青花瓷比起來還是略顯幼稚的。現在來說說你問的明朝,明朝的瓷器發展主要是色澤上更加鮮艷了,出現了成熟的五彩瓷,但製造工藝和青花比起來,依舊不足。
所以,如果你一定要給明朝的瓷器加上一個代表,可以是明青花或者明五彩,但其實清五彩要比明五彩更加的純熟,只是清有了特殊的琺琅瓷,所以就沒有說清五彩了。
磐龍纏爐 手打整理,歡迎追問
E. 明朝最大的瓷器
明瓷官器的頂峰在成化。對此,古人早有所識,今人亦有所知,孫瀛洲先生說:「成化官窯燒造的瓷器,質良色精,創作技巧為明代八大時期(永、宣、成、弘、正、嘉、隆、萬)釉上彩瓷之冠。」
成窯奪冠,大概確實與萬貴妃有關。萬貴妃對成化帝的憐愛和成化帝對萬貴妃的寵愛,是一段不爭的史實。史載,萬貴妃曾有不惜重金收羅各項「奇技異物」的舉動,既是皇家需要,又肯出高價收購,「鬼工妙器」的出現就是理所當然。史有所記,當時無錫有工匠將龍眼大小的象牙雕成葫蘆狀,「中藏雜器數十事,皆象齒所造,微細不可數,用黑角小盤一枚,如當三錢大,然後傾葫蘆中物入內,則黑白分明。盤上有字曰某年某月某人造……中有浮圖一,長如粒米,亦有七級,每級就上鎖一斫,束之一水桶上,有連環作鐵索狀,每環圓轉相交,如麻粒大。其他如剪刀、琵琶、燭台、鏡奩、爐瓶之類,悉如麻粒,而規制儼然。人玩時鼻息稍麄,則觸而飛起。」這當然算是一件「鬼工妙器」。作為瓷作的「鬼工妙器」又是什麼呢?筆者以為那便是成窯脫胎彩瓷,那才是明朝瓷器的極品。
關於那種成窯脫胎彩瓷,在筆者有限的視野中,北京和台北的故宮博物館似乎未見披露。海外的那些著名博物館中也不見蹤影。故而在那些只以親眼所見為敘事對象的專家學者,在關於鬥彩、關於成窯的專著的文章中,不見對成窯脫胎彩瓷的評價,甚至連「脫胎」一詞也很難提及。
F. 明朝最出名瓷器是什麽
明朝之前,景德鎮已經成為瓷都,在原有的青花瓷的基礎上創造了釉里紅。內到了明朝,景德鎮青花瓷在釉容里紅的基礎上開發了色彩更豐富的釉上彩瓷器,在嘉靖朝達到極盛,出現了青、綠、橙、紅、黃見於同一件瓷器的技術。至此,景德鎮瓷器的「國瓷」地位已經奠定。
明武宗開始燒制鬥彩瓷器,以青、紅、黃為主色調,但仍屬於青花瓷的范疇。成化年間,出現了獨立於青花釉里紅之外的彩瓷。
據說景泰藍起源於與明朝景泰年間。但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景泰藍,學名掐絲琺琅,是雍正朝完善起來的,不算明朝瓷器。
總體來說,明代瓷器的最高成就仍是青花瓷。在一些歐美油畫和電影中,經常使用明代青花花瓶和海碗作為道具,突出奢華的場景,如18世紀靜物畫《鮮花、水果和碗》,電影《蚌》
G. 明代瓷器種類有哪些
明代時期,我國形成了以景德鎮為中心的瓷器生產事業。景德鎮出產瓷器品種是當時最全回的,根據答製作工藝可分為:釉上彩、釉下彩、鬥彩、五彩、單色釉和雜 色釉。
第一、鬥彩
鬥彩,釉上彩的一種,指將釉下彩和釉上彩拼接而成的彩色畫面,其又稱為「逗彩」。
第二、五彩
五彩,釉上彩的一種,指的是紅、白、黃、青、黑五種顏色,泛指繪有多種顏色的釉上彩瓷。
第三、釉上彩
釉上彩指的是在已經燒造完成的素胎釉面上繪制各種紋飾,然後再放入窯中進行燒造,最終完成。明代釉上彩可分為釉上單彩和釉上多彩兩種。釉上單彩包括白 地紅彩、白地黃彩、白地綠彩、黃地紅彩、黃地青花、青花紅彩、金彩等。
第四、釉下彩
釉下彩指的是製作成型的瓷胎表面繪上各種紋飾,然後再施釉料,最後進窯燒造完成的瓷器。其包括青花、釉里紅、青花釉里紅、藍地白花等。
第五、單色釉和雜色釉
單色釉和雜色釉是我國瓷器中品種較多的,單色釉有銅紅釉(又稱寶石紅)、藍釉、永樂藍釉、宣德藍釉(又稱寶石藍、霽藍等)、甜白釉、仿哥釉、仿龍泉釉 、鐵紅釉(礬紅釉)、黃釉、灑藍釉(又稱雪花藍釉)等。明代單色釉瓷器品種比較珍貴的有紅、白、藍單色釉。雜色釉,顧名思義,就是指一件瓷器上施有多 種顏色釉料。
H. 明朝彩陶,哪個最為出名
我國的陶藝發展到了明代又進入一個新的旅程,明代以前的瓷器以青瓷為主,而明代之後以白瓷為主特別是青花、五彩成明代白瓷的主要產品,而景德鎮更成為主要的窯廠,規模最大,一直延續明清兩代五、六百年而不衰,描寫當時盛況為「晝間白煙掩空,夜間紅焰燒天」。
永樂軒德時期為青花瓷器的早期,雖然比不上甜白、脫胎的精緻,但由於蘇泥渤青鈷料的輸入使用,使這時期的青花大放異彩;畫工的藝術修養很高,利用青料的散暈,作末骨花卉的筆法,產生水墨的趣味;有的利用線條上不同濃淡,產生活潑的變化,顯得更為生動有力。元代以來回教的輸入也給此時帶來豐富的圖案,加上中國繪畫的運用,布局內容清晰明朗,感覺出他的雄渾古樸。
成化、正德為青花瓷的中期,此時蘇泥渤青已用完,改用平等青,色淡比不上蘇青的濃郁,更無散暈水墨效果,所以另外朝著加彩或細致的表現方面發展,繪畫手法力求精練,細描勻染,加上白瓷薄胎,達到精緻的目標。
嘉靖、萬曆年間為青花瓷之晚期,回青的使用,給嘉靖諸窯帶來盛況,色彩濃艷而強烈。此時產量較大,並由荷蘭船運往歐洲。
萬曆年間有名的五彩、鬥彩、成為後世彩瓷發展的基礎,甚至日本伊萬里古瓷也是根據這時期的鬥彩發展出來,「萬曆彩」也就在史上成名。同時又有紅地黃彩、藍地黃花、紅地青花、黃地青花五彩、描紅等等各式彩磁及前代各窯之大成,圖案更是千變萬化、增加許多。
明代開始,窯址都趨於集中在景德鎮,無論官窯或民窯都偏向於彩繪瓷器,宋瓷前都以單色釉為主,而明代後走入了彩繪世界,瓷胎也趨向薄、細、白的 求,在坯身上記住款式也從此開始,年代、堂號、人名都有,使研究考據有更確實的辨認~
I. 明代時期有哪些瓷器種類
一,釉下彩,主要指青花,釉里紅,青花釉里紅,藍地白花等。
二,釉上回彩,可分為1,釉上答單彩:有白地紅彩,白地綠彩,白地黃彩,金彩,黃地紅彩,黃地青花,青花紅彩等。2,釉上多彩:主要是指鬥彩和五彩。
三,單色釉和雜色釉,品種繁多,絢麗燦爛,在中國陶瓷史上大放異彩,與青花彩瓷並重。
此外,還有仿哥釉,仿龍泉釉,鐵紅釉,也稱「礬紅釉」,黃釉,灑藍釉,也稱「雪花藍釉」等。雜色釉,是指以多種色釉施於一器的瓷器。興盛於明嘉靖時期,傳世品極少。
J. 明朝瓷器
明代瓷器是中國漢族勞動人民的重要發明之一,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結晶。內中國瓷器的發容展,由宋代的大江南北成百上千窯口百花爭艷的態勢經由元代過渡之後,到明代幾乎變成了由景德鎮各瓷窯一統天下的局面。景德鎮瓷器產品占據了全國的主要市場,因此,真正代表明代瓷業時代特徵的是景德鎮瓷器。景德鎮的瓷器以青花為主,其它各類產品如釉下彩、釉上彩、鬥彩、單色釉等也都十分出色,明代是我國瓷器發展的高峰之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