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著名僧人
『壹』 漢朝時期的著名文人和代表作
1、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約前179年—前118年),字長卿,漢族,蜀郡成都人,祖籍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南)僑居蓬州(今四川蓬安)西漢辭賦家,中國文化史文學史上傑出的代表。有明顯的道家思想與神仙色彩。
景帝時為武騎常侍,因病免。工辭賦,他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也廣為流傳。
代表作品有《子虛賦》,《上林賦》,《大人賦》,《長門賦》,《美人賦》等。
2、班固
班固(32年—92年),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東北)人,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班固出身儒學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為當時著名學者。
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歲即能屬文,誦詩賦,十六歲入太學,博覽群書,於儒家經典及歷史無不精通。
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過世,班固從京城洛陽遷回老家居住,開始在班彪《史記後傳》的基礎上,與其弟班超一同撰寫《漢書》,後班超投筆從戎,班固繼續撰寫,前後歷時二十餘年,於建初中基本修成。
漢和帝永元元年(89年),大將軍竇憲率軍北伐匈奴,班固隨軍出征,任中護軍,行中郎將,參議軍機大事,大敗北單於後撰下著名的《封燕然山銘》。後竇憲因擅權被殺,班固受株連,死於獄中,時年六十一歲。
代表作品有《漢書》、《白虎通義》、《兩都賦》等。
3、揚雄
揚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字子雲,漢族。西漢官吏、學者。西漢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都區)人。
揚雄少年好學,口吃,博覽群書,長於辭賦。年四十餘,始游京師長安,以文見召,奏《甘泉》、《河東》等賦。成帝時任給事黃門郎。王莽時任大夫,校書天祿閣。
揚雄是繼司馬相如之後西漢最著名的辭賦家。所謂「歇馬獨來尋故事,文章兩漢愧揚雄」。在劉禹錫著名的《陋室銘》中「西蜀子雲亭」的西蜀子雲即為揚雄。
揚雄曾撰《太玄》等,將源於老子之道的玄作為最高范疇,並在構築宇宙生成圖式、探索事物發展規律時,以玄為中心思想,是漢朝道家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者, 對後世意義可謂重大。
代表作品有《太玄》、《法言》、《方言》、《訓纂篇》等。
4、賈誼
賈誼(前200—前168),漢族,洛陽(今河南洛陽東 )人,西漢初年著名政論家、文學家,世稱賈生。賈誼少有才名,十八歲時,以善文為郡人所稱。
文帝時任博士,遷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嬰排擠,謫為長沙王太傅,故後世亦稱賈長沙、賈太傅。三年後被召回長安,為梁懷王太傅。
梁懷王墜馬而死,賈誼深自歉疚,抑鬱而亡,時僅33歲。司馬遷對屈原、賈誼都寄予同情,為二人寫了一篇合傳,後世因而往往把賈誼與屈原並稱為「屈賈」。
代表作有《過秦論》、《論積貯疏》、《陳政事疏》等。
5、張衡
張衡(78年—139年),字平子。漢族,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南陽五聖之一,與司馬相如、揚雄、班固並稱漢賦四大家。
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在東漢歷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間相等職。晚年因病入朝任尚書,於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歲。
代表作品有《靈憲》、《歸田賦》、《二京賦》、《張河間集》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司馬相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揚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班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張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賈誼
『貳』 中國古代有幾位著名的高僧,他們的貢獻都是什麼。
菩提達摩,天竺人。梁大通元年從廣州登陸,到中國傳播佛,教。達摩渡長江入北魏境,先游歷了洛陽,後到少林寺,在五,乳,峰上一個石洞裡面壁靜修,時間長達九年。他依據大乘派教義,融匯中國精神,開創了中國佛,教,禪,宗,被尊為初祖。在眾多求教者中,達摩選擇將衣缽傳給了慧可。東魏天平三年達,摩,圓,寂,葬於熊耳山,立塔於定林寺。
唐玄奘:629年,玄奘毅然由長安私發,冒險前往天,竺。在天竺的十多年間,玄奘跟隨、請教過許多著名的高僧,他停留過的寺院包括當時如日中天的著名佛,教,中,心,那,爛,陀,寺,他向該寺的住持,印,度,佛,學,權,威戒賢法師學習《瑜伽師地論》與其餘經論,戒賢是護法的徒弟,世親的再傳弟子。在貞觀十三年,他曾在那爛陀寺代戒賢大師講授《攝大乘論》和《唯識抉擇論》。643年,玄奘載譽啟程回國,並將657部佛,經帶回中土。他花了十幾年時間在今西安北部約150公里的銅,川,市,玉,華,宮內將約1330卷經文譯成漢語。玄奘本身最感興趣的是「唯識」部分。這些佛經後來從中國傳往朝,鮮,半,島、越,南和日,本。玄奘依翻,譯,佛,典與對經,文的闡釋而開創了中,國,法,相,唯,識,宗,其學說卻深深地影響了其他諸,多,宗,派。奘師一生所翻,經,論,合七十四部,總一千三百三十八卷,為中土一切譯師之最。另外,由玄奘大師口述,弟子僧辯機筆撰的《大唐西域記》,堪稱中國歷史上的經,典,游,記。尤有甚者,由於印,度,歷,史紀錄的缺乏,這本珍貴的游記更成為歷史文化學者研究古天,竺,地,理,歷,史時不可或缺的文獻。
僧一行:二十一歲時因父,母,雙,亡,遇見天台宗玉泉弘景大師,興起了出家的念頭。遂在嵩山普寂大師門下剃,度為僧,因為深入「一行三昧」,故法名一行。後於嵩山、玉泉寺學習佛教經典和天文數學。開元五年,唐玄宗李隆基派專人將他接回長安,參與善無畏大師的譯經,協助翻譯《大日經》。開元九年,經張說推薦,唐玄宗命一行主持修編新歷法《大衍歷》。同年,他和梁令瓚一起,設計製造了黃道游儀、渾儀、復矩等天文測量儀器。他利用新製成的黃道游儀測量恆星的赤道坐標,發現和漢代的測量結果有很大的變動,這比英,國,天,文,學,家,哈,雷在1712年提出自行運動的觀點要幾乎早一千年。開元十二年,一行主持大規模的全國性天文測量,測量了北到鐵勒,南到交州共13個地點的日影和北極星高度。其中還測量了河南四個地點的距離。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大地測量,結果推翻了「日影千里差一寸」的傳統說法。根據其測量結果可以計算出地球子午線的長度,開創了科學史上用觀測方法確定子午線長度的先河。《大衍歷》定稿之年,一行病,逝。
鑒真:42年,日,本,留,學,僧,榮,睿、普,照到達揚州,懇請鑒真東渡日本傳授「真正的」佛,教,為日,本,信,徒,授,戒。鑒真所開創的四,戒,壇,也成為最先開創日,本,天,台,宗之前日,本,佛,教,僧,侶,正,式,受,戒的唯一場所。鑒真也被尊為日,本,律,宗,初,祖。鑒真不僅為日,本帶去了佛,經,還促進了中國文化向日,本的流傳。在佛,教、醫葯、書法等方面,鑒真對於日,本都有深遠的影響。鑒真及其弟子在書法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他在第六次東渡之時,攜帶了王羲之的行書摹本一幅喪,亂,帖、王獻之的行書真跡三幅,以及其他各種書法50卷。這對日,本,書,道的形成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鑒真本人也是書法名家,其「請,經,書,貼」被譽為日,本,國,寶。
鳩摩羅什:鳩摩羅什對東,亞,佛,教,經,典的貢獻巨大。羅什於西明閣和逍遙園開始譯經,據《出,三,藏,記,集》載,羅什一生翻譯三藏經論74部,凡384卷,有《金,剛,經》、《阿,彌,陀,經》1卷、《坐,禪,三,昧,經》3卷、《法,華,經》7卷、《摩,訶,般,若,波,羅,蜜,經》27卷、《維,摩,經》3卷、《大,智,度,論》100卷、《中,論》4卷等。此外還有,與廬山慧遠的書信問答集《大,乘,大,義,章》3卷,弟子僧肇編撰的《注,維,摩,詰,經》10卷遺世。入室弟子有僧肇,道生,道融,慧觀等三千餘人,後世有什門四聖、八俊、十哲之稱。他翻譯的經卷准確無誤,對後,世,佛,教,界,影,響極為深遠。並留有「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名句。贊,寧稱贊鳩摩羅什翻譯《法華經》「有天然西域之語趣」,《金,剛,經》雖有眾多譯本,在佛,教,界一向傳誦的是鳩摩羅什的譯本。鳩摩羅什的譯文已臻於精美,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四字句為主的行文體制,稱「譯經體」。
真諦:武帝太清二年,真諦三藏從西,天,竺抵達建業,因遇侯景之亂,被迫逃,難於蘇杭,後開始從,事,佛,經,翻,譯,事,業,一生共翻譯76部315卷,其中以《攝,大,乘,論》、《俱,舍,論》、《金七十論》等經最為著名。受刺史歐陽頠竭誠供養,智愷等人亦來歸依,由此繼續其翻譯、弘法事業。真諦翻譯經典的特色,是一邊講學、一邊翻譯,譯述並進,並時常從事「義疏注記」。史載他「循環辯釋,反復鄭重,乃得相應。一章一句,備盡研核,釋義若竟,方乃著文。」 在他的影響下,成立了攝,論,宗、俱,舍,宗一派。
法顯:東晉安帝隆安三年,法顯六十多歲的高齡,與同學慧景、道整、慧應、慧嵬四人結伴,從長安出發西,行。至張掖,又遇見智嚴、慧簡、僧紹、寶雲、僧景,共進至敦煌。敦煌太守李浩,供給法顯等五人渡流,沙,河,經鄯,善,至烏,耆,國。與法顯同行的僧人,或至高昌,或至罽賓,法顯與其他三人則渡過蔥,嶺,到達北,天,竺。法顯與慧景、道整,欲前往中,天,竺,求,取,戒,律。南渡小雪山時,因暴,雪,慧景死於小雪山。法顯與道整到達中,天,竺,得到《摩,訶,僧,祇,律》。法顯在中,天,竺三年,學習梵語。道整後來決定留在中,天,竺,法顯則帶著法本准備返回中國。途中歷盡艱險,於義熙六年到達獅,子,國。在此停留兩年,得到《彌,沙,塞,律》、《長,阿,含,經》、《雜,阿,含,經》及雜藏等。法顯在古,都,阿,努,羅,陀,城到處參學後,於義熙八年帶了多部梵本典籍,從海路回國,途中遇風,暴,經,耶,婆,提,國等地,最後在青州長廣郡牢山南岸上岸。回國後定居南京,與佛,馱,跋,陀,羅合譯經、律、論共六部24卷。著有《法,顯,傳》(又名《佛,國,記》),是今日研究古代中,亞、南,亞歷史、地理、風,俗和佛,教等重要資料。
懷素:懷素在參,禪的時候,也喜歡筆墨,曾經西遊長安,後遷至京兆。遍訪唐朝名家,並且尋訪前朝遺書,融會貫通,書法技藝大進。懷素經常性的生病,每次病痊癒之後,書法體勢就會產生新的變化。相傳禿筆成冢,並廣植芭蕉,以蕉葉代紙練字,所以把他居住的地方叫「綠天庵」。懷素成名於他三十歲後早期,當他來到長安之後。懷素早年書法作品筆勢縱橫馳突,體態健緩跌宕,因以婆,娑,爛,漫,形,象,別開生面,情韻不減而境界別出。他的性情疏放豪宕,不拘細行,頗好嗜酒,每當酒酣興發,一遇到寺壁里牆、衣裳器皿,無所不書,唐朝人稱為「醉僧」。懷素的草書如驟雨旋風,字字飛動,宛若有神。運筆如游絲裊空,圓轉自如,雖野逸而法度具在。晚年趨於平淡。
貫休:貫休精通詩畫,辛文房曾盛贊貫休:「天賦敏速之才,筆吐猛銳之意,昔謂龍象,蹴踏非驢所堪,果僧中之一豪也。」尤其聞名於繪畫羅漢,「胡貌梵相,曲盡其態」。《宣和畫譜》說貫休羅漢「狀貌古野,殊不類世間所傳,豐頤蹙額,深目大鼻,或巨顙槁項,黝然若夷獠異類。」相傳其「真本在豫章西山雲堂院供養,……迎請祈雨,無不應驗。」一說米芾的字師法貫休。有詩文集《西嶽集》傳世。晚年居唐山十四年。與齊己、皎然皆以詩聞名,並稱為「唐三高僧」,後人編纂《唐三高僧詩集》。乾化二年以八十一歲圓,寂於前蜀。
懷丙和尚,北宋真定人。據史書記載,懷丙和尚天生聰明善思,曾多次解決當時困難重重的工程難題。真定13級寶塔,中間的柱子壞了,寶塔向西北傾斜,懷丙和尚另做一根柱子,把壞柱子換下,把寶塔扶正了。趙州洨河石橋歪斜欲倒,懷丙和尚說,往橋下石頭中灌鐵,可以扶正。鄉民們踴躍捐助石塊,懷丙和尚在石頭上鑿洞,溶化鐵水橫貫其中,果然扶正了石橋。
弘一法師,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湖人,生於天津。既是才氣橫溢的藝,術,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二十文章驚海內」的大師,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於一身,在多個領域,開中華燦爛文化藝術之先河。他將中國古代的書法藝術推向了極至,「樸拙圓滿,渾若天成」,魯,迅、郭,沫,若等現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師一幅字為無尚榮耀。他是第一個向中,國,傳,播,西,方,音,樂的先,驅,者,所創作的《送,別,歌》,歷經幾十年傳唱經久不衰,成為經典名曲。他苦心向佛,過午不食,精,研,律,學,弘,揚,佛,法,普渡眾生出苦海,被佛,門,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盡的精神財富,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是中國絢麗至極歸於平淡的典型人物。 太虛大師曾為贈偈:以教印心,以律嚴身,內外清凈,菩提之因。趙朴初先生評價大師的一生為:無盡奇珍供世眼,一輪圓月耀天心。
『叄』 漢傳佛教被認定得道的高僧大德都有哪些
凈宗十三祖抄:
凈宗初祖——慧遠大襲師
凈宗二祖——善導大師
凈宗三祖——承遠大師
凈宗四祖——法照大師
凈宗五祖——少康大師
凈宗六祖——延壽大師
凈宗七祖——省常大師
凈宗八祖——蓮池大師
凈宗九祖——藕益大師
凈宗十祖——截流大師
凈宗十一祖——省庵大師
凈宗十二祖——徹悟大師
凈宗十三祖——印光大師
印光大師所處的年代離我們較近,對現代社會眾生的根性和情況最為了解。留下的《印光法師文鈔》等著作,被譽為「小三藏」,實為末法之慈航,暗夜之明燈,是現代眾生修習佛法的最佳指南。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傳印法師曰:「凡欲於此有限人生獲得佛法最大限度真實利益者。不可不讀《印光法師文鈔》。切切!」。
『肆』 漢代著名人物
咋都把擺弄地動儀的那位老兄----「張衡」給忘了。還有寫《史記》的那位太史公----司馬遷,這可都是中國歷史長河中的重量級人物啊!
『伍』 漢代高僧有哪些
漢代時 佛教剛傳入我國 以佛經翻譯、解說、介紹為主
我不清楚這批僧人算不回算在高僧的定答義內
姑且叫傳教士吧 因為漢時來華的傳教者,多為西域與天竺的僧人,以個人傳教居多
我國著名的高僧大都是晉朝
如鳩摩羅什、法顯、道安等
而並非漢朝
漢朝有記載在《高僧傳》里的只有他:
安玄 是安息的優婆塞居士,於東漢靈帝末年經商到洛陽,與漢人最早出家者嚴佛調共譯《法鏡經》。
『陸』 列舉漢代流行的兩個主要宗教
佛教在來西漢中晚期左右開始進入中自國,漢明帝時期官方承認了佛教,也就是著名的白馬寺,但在儒家思想大一統而統治者對佛家興趣一般的情況下,漢朝佛教的發展其實只是一般。
道教的產生比佛教傳入還晚,直到東漢末年才形成真正的道教,但由於道教當時更加本土,與百姓更加親近等,道教發展的很快。而且當時還有各式各樣的原始宗教。
應該說漢朝沒有主要宗教。
『柒』 漢朝時有和尚嗎
是有和尚的,不過那時佛家還不怎麼受待見,因為和尚們拋出"沙門不敬王者論",妄圖與回王權分庭答抗禮,不過很顯然不現實,遭到了儒門的一致抵對,因為當時佛家被視為「胡」,又因其鼓吹「八聖道」,故而有了「胡說八道」之言。
『捌』 歷史上有記錄的漢代高僧有哪幾位
漢代基本還沒有佛教,魏晉之後才有佛教。五代十國才有高僧出現。
『玖』 漢代佛教著名的翻譯作品有哪些
漢代佛教著名的翻譯作品,我覺得你可以上網去查一下,這個還真不好找,知道的人可能不多。
『拾』 請問歷史上有記錄的漢代高僧有哪幾位 (西漢東漢)
漢代時 佛教剛傳入我國 以佛經翻譯、解說、介紹為主
我不清楚這批僧人算不版算在高僧的權定義內
姑且叫傳教士吧 因為漢時來華的傳教者,多為西域與天竺的僧人,以個人傳教居多
我國著名的高僧大都是晉朝
如鳩摩羅什、法顯、道安等
而並非漢朝
漢朝有記載在《高僧傳》里的只有他:
安玄 是安息的優婆塞居士,於東漢靈帝末年經商到洛陽,與漢人最早出家者嚴佛調共譯《法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