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著名戲角

著名戲角

發布時間: 2021-03-03 20:43:45

A. 十大各戲曲的名字

十大各戲曲的名字
我國273個戲曲劇種中, 有5個戲曲劇種脫穎而去,即京劇、評劇、豫劇、越劇、黃梅戲,被稱為「五大劇種」。

越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全國第二大劇種。越劇長於抒情,以唱為主,聲音優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唯美典雅,極具江南靈秀之氣;多以「才子佳人」題材的戲為主,藝術流派紛呈。1954年的日內瓦會議上,在周恩來的指示下,新中國第一部彩色戲曲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被用來招待外賓,獲得了廣泛的贊譽。是影響最廣的地方劇種。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漢劇,中國漢族戲曲劇種、湖北省地方戲曲劇種之一。俗稱「二黃」,又有「楚劇」、「漢調」兩種叫法。它為湖北主要的戲曲劇種。

晉劇,漢族地方戲曲,山西四大梆子劇種之一,又名山西梆子。因產生於山西中部,故又稱中路梆子,也稱為「中戲」,外省稱之為山西路梆子,主要流行於山西中、北部及陝西、內蒙古和河北的部分地區。

豫劇是發源於中國河南省的一個戲曲劇種,中國五大劇種之一,居中國各地域戲曲之首。豫劇以唱腔鏗鏘大氣、抑揚有度、行腔酣暢、吐字清晰、韻味醇美、生動活潑、有血有肉、善於表達人物內心情感著稱,憑借其高度的藝術性而廣受各界人士歡迎。因其音樂伴奏用棗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豫劇是在繼承河南梆子的基礎上,通過不斷改革和創新發展起來的。

粵劇又稱「大戲」或者「廣東大戲」,粵劇是融匯明清以來流入廣東的海鹽、弋陽、崑山、梆子等諸腔並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間音樂所形成的以梆子(京劇稱西皮)、二黃為主的我國南方一大劇種。粵劇名列於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內。2009年9月30日,粵劇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黃梅戲,舊稱黃梅調或採茶戲,與京劇、越劇、評劇、豫劇並稱中國五大劇種,漢族戲曲之一。黃梅戲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黃梅戲的表演質朴細致,以真實活潑著稱。一曲《天仙配》讓黃梅戲流行於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較高聲譽。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秦腔,中國最古老的戲劇之一,起於西周,成熟於秦。秦腔又稱亂彈,流行於我國西北的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地,其中以寶雞的西府秦腔口音最為古老,保留了較多古老發音。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川劇,是中國漢族戲曲劇種之一,流行於四川東中部、重慶及貴州、雲南部分地區。川劇臉譜,是川劇表演藝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歷代川劇藝人共同創造並傳承下來的藝術瑰寶。川劇由崑曲、高腔、胡琴、彈戲、燈調五種聲腔組成。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評劇是流傳於中國北方的一個戲曲劇種,全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清末在河北灤縣一帶的小曲「對口蓮花落」基礎上形成,先是在河北農村流行,後進入唐山。20世紀30年代以後,評劇表演在京劇、河北梆子等劇種影響下日趨成熟,出現了李金順、劉翠霞、白玉霜、喜彩蓮、愛蓮君等流派。現在評劇仍在華北、東北一帶流行。

B. 著名的戲曲表演藝術家都有哪些

1、京劇四大名旦是: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荀(慧生)。梅回有《貴妃醉酒答》、《霸王別姬》、《穆桂英掛帥》、《生死恨》;尚有《失子驚瘋》、《昭君出塞》;程有《鎖麟囊》、《春閨夢》、《亡蜀鑒》、《文姬歸漢》;荀有《紅娘》、《紅樓二尤》、《霍小玉》、《荀灌娘》。

2、京劇四大須生是: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奚嘯伯。馬有《借東風》、《串龍珠》、《十老安劉》;譚有《定軍山》、《群英會》;楊有《洪羊洞》、《烏盆記》;奚有《白帝城》、《范進中舉》。

3、黃梅戲有嚴鳳英和王少舫。劇目有《天仙配》、《女駙馬》、《牛郎織女》。

4、豫劇有常香玉和馬金鳳。常有《花木蘭》、《紅娘》,馬有《花槍緣》、《穆桂英掛帥》、《花打朝》。

C. 京劇最著名的旦角演員有那4個

京劇四大名旦是指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他們是我國京劇旦角行當中四大藝術流派的創始人。

1、梅蘭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瀾,又名鶴鳴,乳名裙姊,字畹華,別署綴玉軒主人,藝名蘭芳,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出生於北京,祖籍江蘇泰州。

2、程硯秋,男,原名承麟,滿族索綽羅氏,滿洲正黃旗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著名京劇旦角,著名京劇藝術大師,著名京劇演員,四大名旦之一,程派藝術的創始人。1958年3月9日去世,享年54歲。

3、尚小雲(1900年1月7日-1976年4月19日),名德泉,字綺霞。出生於河北邢台市南宮市。1900年1月7日出生。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 著名京劇旦角,著名京劇演員,是中國具有深遠影響的京劇表演藝術大師,中國現代京劇代表人物之一,尚派藝術的創始人。

4、荀慧生(1900年1月5日-1968年12月26日),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著名京劇旦角,著名京劇演員,偉大的京劇旦角表演藝術家,荀派藝術的創始人。

(3)著名戲角擴展閱讀:

四大名旦的稱謂是由沙大風於1921年在天津《大風報》創刊號上首次提出,以區別曹錕內閣程克四大金剛。

1927年6月20日,聽花,即辻武雄,日本人,在北京《順天時報》舉辦評選「五大名伶魔力對決」,劉喜奎奪魁,鮮靈芝次之;在"首屆京劇旦角最佳演員"活動中,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當選,被譽為京劇"四大名旦"。 《順天時報》還將梅蘭芳選為"伶界大王",又捧為"四大名旦"之首,才定下梅派的百年江山。


D. 各種戲種的著名戲曲

劇種有數百種,都答肯定是不可能的。以戲曲之母崑曲和現在流行的五專大劇種為例吧。
崑曲:牡屬丹亭、長生殿、桃花扇、爛柯山、玉簪記、十五貫
京劇:群英會、借東風、楊門女將、四郎探母、鍘美案
評劇:花為媒、杜十娘、金沙江畔、楊三姐告狀、小女婿
越劇:梁祝、祝福、五女拜壽、紅樓夢、追魚
豫劇:花木蘭、穆桂英掛帥、朝陽溝、卷席筒、七品芝麻官
黃梅戲:天仙配、女駙馬、牛郎織女、打豬草、羅帕記

E. 戲劇中的人物都有什麼角

中國戲曲中人物角色的行當分類,按傳統習慣,有「生、旦、凈、丑」和「生、旦、凈、末、丑」兩種分行方法,近代以來,由於不少劇種的「末」行已逐漸歸入「生」行,通常把「生、旦、凈、丑」作為行當的四種基本類型。每個行當又有苦幹分支,各有其基本固定的扮演人物和表演特色。其中,「旦」是女角色的統稱;「生」、「凈」、兩行是男角色;「丑」行中除有時兼扮丑旦和老旦外,大都是男角色。

一般來說,「生」、「旦」的化妝,是略施脂粉以達到美化的效果,這種化妝稱為「俊扮」,也叫「素麵」或「潔面」。其特徵是「千人一面」,意思是說所有「生」行角色的面部化妝都大體一樣,無論多少人物,從面部化妝看都是一張臉;「旦」行角色的面部化妝,也是無論多少人物,面部化妝都差不多。「生」、「旦」人物個性主要靠表演及服裝等方面表現.

臉譜化妝,是用於「凈」、「丑」行當的各種人物,以誇張強烈的色彩和變幻無窮的線條來改變演員的本來面目,與「素麵」的「生」、「旦」化妝形成對比。「凈」、「丑」角色的勾臉是因人設譜,一人一譜,盡管它是由程式化的各種譜式組成,但卻是一種性格妝,直接表現人物個性,有多少「凈」、「丑」角色就有多少譜樣,不相雷同。因此,臉譜化妝的特徵是「千變萬化」的。

「凈」,俗稱花臉。以各種色彩勾勒的圖案化的臉譜化妝為突出標志,表現的是在性格氣質上粗獷、奇偉、豪邁的人物。這類人物在表演上要音色寬闊宏亮,演唱粗壯渾厚,動作造型線條粗而頓挫鮮明,「色塊」大,大開大合,氣度恢宏。如關羽、張飛、曹操、包拯、廉頗等即是凈扮。

凈行人物按身份、性格及其藝術、技術特點的不同,大體上又可分為正凈(俗稱大花臉)、副凈(俗稱二花臉)、武凈(俗稱武二花)。副凈中又有架子花臉和二花臉。丑的俗稱是小花臉或三花臉。

正凈(大花臉),以唱工為主。京劇中又稱銅錘花臉或黑頭花臉,扮演的人物有《將相和》的廉頗,大多是朝廷重臣,因而以氣度恢宏取勝是其造型上的特點。

副凈(也可通稱二花臉),又可分架子花臉和二花臉。架子花臉,以做工為主,重身段動作,多扮演豪爽勇猛的正面人物,如魯智深、張飛、李逵等。也有扮反面人物的,如京劇中抹白臉的曹操等一類,也由架子花臉扮演。在其它劇種里大多不稱架子花臉,有的劇種叫草鞋花臉,如川劇、湘劇等。二花臉也是架子花臉的一種,戲比較少,表演上有時近似丑,如《法門寺》中的劉彪等。

武凈(武二花),分重把子工架和重跌朴摔打兩類。重把子工架一類扮演的人物如《金沙灘》的楊七郎、重跌朴摔打一類,又叫摔打花臉。如《挑滑車》中牛皋為架子花臉,金兀術為武花臉,金兀術的部將黑風利為摔打花臉。

「丑」(小花臉或三花臉),是喜劇角色,在鼻樑眼窩間勾畫臉譜,多扮演滑稽調笑式的人物。在表演上一般不重唱工,以念白的口齒清晰流利為主。可分文丑和武丑兩大分支。

戲曲中人物行當的分類,在各劇種中不太一樣,以上分類主要是以京劇的分類為參照的,因為京劇融匯了許多劇種的精粹,代表了大多數劇種的普遍規律,但這也只能是大體上的分類。具體到各個劇種中,名目和分法要更為復雜。

F. 中國十大戲曲是什麼

中國著名戲曲有:

《貴妃醉酒》《狀元媒》《三打祝家莊》《紅鬃烈馬》《是老安劉》《宇宙鋒》《西廂記》《紅娘》《謝瑤環》《白蛇傳》《四郎探母》《清官冊》《霸王別姬》《群英會》《羅成叫關》

《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鎖麟囊》、《大保國》、《貴妃醉酒》、《捉放曹》、《武家坡》、《四郎探母》、《鍘美案》等等等

戲曲劇種:

中國戲曲劇種種類繁多,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各民族地區地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

一、中國五大戲曲劇種

1、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一般均表述依次為:京劇(有「國劇」之稱 )、越劇(有「中國第二大劇種」、「第二國劇」之稱[22])、黃梅戲、評劇、豫劇。 採用如此表述的書籍出版物有數十種,覆蓋教育、旅遊、戲曲、電影、網路、民俗、文化、電視、國學、藝術、漫畫等各領域。

2、亦有表述為「京劇、評劇、豫劇、越劇、黃梅戲」者,採用如此表述的書籍出版物有數種,即:1997年出版的《文化娛樂通》(郭沫勤主編)、2003年出版的 《戲劇影視文藝學》(劉曄原著)等。

3、而2008年在北京市出版的《黃梅戲》(中國文聯出版社)(金芝,楊慶生著)則特意用了「並稱」一詞。

二、全國聲腔劇種

二黃、二人台、上黨二黃、上黨梆子、山西梆子、山東梆子、川劇、三角戲、義烏腔、弋陽腔、廣東漢劇、雲南壯劇、雲南花燈戲、丹劇、木偶劇、巴陵戲、五音戲、文南詞、中路梆子、內蒙大秧歌、鳳台小戲、永濟道情戲、白劇、白字戲、南京白局、高淳陽腔目連戲、北昆、北京曲劇、北路梆子、皮黃、皮影戲、龍江劇、龍岩雜戲、東北地方戲、東河戲、東路梆子、漢劇、寧河戲、樂平腔、正字戲、四平腔、四股弦、右詞南劍調、

西皮、西秦腔、西路花鼓、西調、西路評劇、壯劇、壯族沙劇、薌劇、吉劇、呂劇、竹馬戲、老調梆子、廬劇、吹腔、亂彈、滬劇、評劇、蘇劇、甬劇、祁劇、辰河戲、餘姚腔、詞明戲、含弓戲、阿官腔、靈邱羅羅腔、河南越調、河南道情、河南曲劇、河北梆子、河北亂彈、京腔、京劇、青陽腔、青海平弦戲、武安落子、杭劇、揚劇、崑腔、隴劇、

茂腔、紹劇、甌劇、侗戲、宜黃戲、採茶戲、泗州戲、弦索腔、耍孩兒戲、陝西老腔、柳腔、柳琴戲、閩劇、閩西漢劇、南劇、姚劇、臨劇、哈哈腔、胡琴腔、荊河戲、渾源羅羅、貴州花燈劇、高腔、高山劇、高拔子、高甲戲、高調梆子、唐劇、桂劇、秦腔、晉劇、邕劇、莆仙戲、海鹽腔、海門山歌劇、海城喇叭戲、萊蕪梆子、壺關秧歌、淮劇、淮紅劇、

黃梅戲、黃龍戲、黃孝花鼓、清戲、清音戲、粵劇、婺劇、楚劇、推劇、梨園戲、梆子腔、章丘梆子、鐃鼓雜戲、湘劇、湘西苗劇、越劇、傣劇、瓊劇、絲弦戲、滑稽戲、皖南花鼓戲、湖南花鼓戲、崇陽提琴戲、通城花鼓戲、蒲劇、蒲州梆子、雷劇、錫劇、滇劇、蒙古劇、碗碗腔、瑞河戲、新疆曲子戲、賽戲、歌仔戲、僮子戲、蔚縣秧歌、漫瀚劇、潮劇、徽劇、影子腔、黔劇、豫劇、襄陽劇、襄武秧歌、藏劇、贛劇、彝劇。

(6)著名戲角擴展閱讀

譜色分類:

一般情況下,臉譜的腦門和兩頰部位的顏色構成臉譜的主色,譜色分類就是按照臉譜的主色來分類。

1、譜色有相對固定的象徵意義和特殊寓意,表現人物的基本性格特徵。這是在長期的戲曲演出中,觀演之間互動對話、約定俗成的結果。

2、紅臉:表示忠勇耿直,有血性的勇烈人物。如關羽、趙匡胤、姜維等。但也有例外,如《法門寺》中反面人物劉瑾就勾紅臉,這里有諷刺之意,使人一看便知是個擅權的太監。

3、粉紅臉:表示年邁氣衰,德高望重的忠勇老將。如廉頗、袁紹等。

4、紫臉:表示剛毅威武、穩重沉著的人物。如常遇春、樊噲等。

5、黃臉:表示武將驍勇善戰、殘暴,如典韋、宇文成都等。表示文士內有心計,如姬僚等。

6、藍臉:表示剛直勇猛、桀驁不馴的人物。如竇爾墩、夏侯惇等。

7、綠臉:表示俠骨義腸、性格暴躁的人物。如程咬金、青面虎等。

8、黑臉:表示忠耿正直、鐵面無私,或粗率莽撞的人物。如包拯、張飛、夏侯淵等。

9、白臉:又分水白臉和油白臉。水白臉表示陰險奸詐、善用心計。如曹操、趙高、嚴嵩等。白臉多用於反面人物,但也有例外,如魯智深、楊延德(楊五郎)等。

10、瓦灰色臉:表示老年梟雄。

11、金銀臉:一般用於神、佛、鬼怪,象徵虛幻之感。如二郎神、金翅鳥等。也用於一些英勇無敵的將帥或番邦將帥。如李元霸、金兀術等。

G. 京劇有幾大著名的角流派

京劇流派是指京劇演員運用自己的表演技巧,在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中所表內現出來的不同與其容他演員的表演風格和藝術特徵。
京劇在10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許多不同風格特色的表演流派。
(一)四大名旦
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雲等20世紀20年代以後成名的旦行演員。
(二)四小名旦
李世芳、張君秋、毛世來、宋德珠等20世紀30-40年代成名的旦行演員。
(三)四大須生
余叔岩、言菊朋、高慶奎、馬連良等20世紀20年代成名的京劇老生演員。
(四)後四大須生
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奚嘯伯等20世紀40年代著名的京劇老生演員。
此外,省行中著名的流派還有譚(鑫培)派、汪(桂芬)派、麒(麟童,周信芳)派。凈行中著名的流派有金(少山)派、裘(盛戎)派。醜行中著名的流派有文丑肖(長華)派、武丑葉(盛章)派等。
京劇流派及其創始人
言派——言菊明
高派——高慶奎
蓋派——蓋叫天
楊派——楊小樓
劉派——劉鴻聲
汪派——汪桂芬
李派——李春來
孫派——孫菊仙
潭派——潭鑫培
裘派——裘盛戎
程派——程硯秋
馬派——馬連良
尚派——尚小雲
荀派——荀慧生
麒派——周信芳
梅派——梅蘭芳
余派——餘步岩

H. 中國前二十大經典戲曲種類排行榜

中國戲曲歷史悠久,劇種種類繁多,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各民族地區的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傳統劇目數以萬計。
比較流行著名的劇種有:京劇、昆劇、越劇、豫劇、黃梅戲、評劇、粵劇、廬劇、徽劇、淮劇、滬劇、呂劇、湘劇、柳子戲、茂腔、淮海戲、錫劇、婺劇、秦腔、碗碗腔、關中道情、太谷秧歌、上黨梆子、雁劇、耍孩兒、蒲劇、隴劇、漢劇、楚劇、蘇劇、湖南花鼓戲、潮劇、藏戲、高甲戲、梨園戲、桂劇、彩調、儺戲、瓊劇、北京曲劇、二人轉、二人台、拉場戲、單出頭、河北梆子、漫瀚劇、河南墜子、河北梆子、湖南花鼓戲、淮北花鼓戲、梅花大鼓、梨花大鼓、京韻大鼓、西河大鼓、評彈、單弦、山東快書、山東琴書等五十多個劇種,尤以京劇流行最廣,遍及全國,不受地區所限。
地方戲曲具體分布:
北京市: 京劇 北昆 西路評劇 北京曲劇
河北省: 河北梆子 評劇 絲弦 老調 哈哈腔 河北亂彈 武安平調 武安落子 西調 蔚縣秧歌 隆堯秧歌 定縣秧歌 四股弦 唐劇 橫岐調、上四調
山西省: 蒲州梆子 山西中路梆子 山西北路梆子 上黨梆子 鑼鼓雜戲 耍孩兒戲 靈邱羅羅 上黨皮黃 上黨落子 永濟道情戲 洪洞道情戲 臨縣道情戲 晉北道情戲 襄武秧歌 壺關秧歌 沁源 秧歌 祁太秧歌 繁峙秧歌 朔縣秧歌 孝義碗碗腔 曲活碗碗腔 弦子腔 鳳台小戲
內蒙古自治區: 內蒙大秧歌 二人台 漫瀚劇
遼寧省: 海城喇叭戲 遼南影調戲 蒙古劇 彩扮蓮花落
吉林省: 二人轉 吉劇 新城戲 黃龍戲
黑龍江省: 龍江劇
陝西省: 秦腔 漢調二黃 阿宮腔 合陽跳戲 合陽線戲 陝西碗碗腔 陝西老腔 眉戶戲 弦板腔 陝西道情戲 陝南花鼓戲 陝南端公戲 安康弦子戲
甘肅省: 隴劇 高山劇 影子腔 甘南藏戲
青海省: 青海藏戲 青海平弦戲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新疆曲子戲
山東省: 山東梆子 棗梆 萊蕪梆子 東路梆子 柳子戲 呂劇 茂腔 柳腔 五音戲 柳琴戲 兩夾弦 四平調
江蘇省: 崑曲 淮劇 揚劇 通劇 淮海戲 錫劇 蘇劇 丹劇 丁丁腔 淮紅劇 海門山歌劇
安徽省: 黃梅戲 徽劇 青陽腔 岳西高腔 安徽目連戲 安徽戲 廬劇 安徽端公戲 沙河調 泗洲戲 墜子戲 含弓戲 蕪湖梨簧戲 文南詞 皖南花鼓戲 鳳陽花鼓戲 淮北花鼓戲 淮劇 嗨子戲
上海市: 滬劇 滑稽戲 奉賢山歌劇
浙江省: 越劇 婺劇 紹劇 新昌高腔 寧海平調 松陽高腔 醒感戲 溫州崑曲 金華崑腔戲 黃岩亂彈 諸暨亂彈 甌劇 和劇 杭劇 甬劇 湖劇 姚劇 睦劇
江西省: 贛劇 戈陽腔 盱河戲 東河戲 寧河戲 瑞河戲 宜黃戲 贛南採茶戲 萍鄉採茶戲 萬載花燈戲 撫州採茶戲 吉安採茶戲 寧都採茶戲 贛東採茶戲 九江採茶戲 景德鎮採茶戲 武寧採茶戲 高安採茶戲
福建省: 莆仙戲 梨園戲 高甲戲 閩劇 平講戲 庶民戲詞明戲 大腔戲 閩西漢劇 北路戲 梅林戲 右詞南劍調 小腔戲 三角戲 閩西採茶戲 南詞戲 閩西山歌戲 薌劇 打城戲 竹馬戲 游春戲 肩膀戲
台灣省: 歌仔戲
廣東省: 粵劇 潮劇 正字戲 白字戲 廣東漢劇 西秦戲 花朝戲 粵北採茶戲 東昌花鼓戲 雷劇 梅縣山歌劇 粵西白戲 臨劇
海南省: 瓊劇
廣西壯族自治區: 桂劇 邕劇 絲弦戲 廣西師公戲 彩調劇 牛娘劇 桂南採茶戲 廣西壯劇 廣西苗戲 廣西侗戲
湖南省: 湘劇 祁劇 常德漢劇 衡陽湘劇 巴陵戲 辰河戲 湘昆 長沙花鼓戲 岳陽花鼓戲 常德花鼓戲 湘西花燈戲 湘西陽戲 衡陽花鼓戲 邵陽花鼓戲 零陵花鼓戲 師道戲 湘西苗劇 新晃侗族儺戲
湖北省: 漢劇 荊河戲 南劇 湖北越調 山二黃 湖北高腔 楚劇 東路花鼓戲 黃梅採茶戲 陽新採茶戲 遠安花鼓戲 襄陽花鼓戲 荊州花鼓戲 梁山調 鄖陽花鼓戲 隨縣花鼓戲 堂戲 文曲戲 鄂西柳子戲
河南省: 豫劇 河南越調 南陽梆子 大平調 懷梆 懷調 大弦調 羅戲 卷戲 河南曲劇 河南道情 豫南花鼓戲 樂腔 五調腔
四川省: 川劇 四川燈戲 四川曲藝劇 秀山花燈戲
雲南省: 滇劇 雲南花燈戲 昆明曲劇 關索劇 傣劇 白劇 雲南壯劇 彝劇
貴州省: 黔劇 貴州本地梆子 貴州花燈劇 貴州侗戲 貴州布依戲 貴州苗戲 安順地戲
西藏自治區: 藏劇

I. 中國著名戲曲有哪些

中國著名戲曲有:

《貴妃醉酒》《狀元媒》《三打祝家莊》《紅鬃烈馬》《是老安劉》《宇宙鋒》《西廂記》《紅娘》《謝瑤環》《白蛇傳》《四郎探母》《清官冊》《霸王別姬》《群英會》《羅成叫關》

《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鎖麟囊》、《大保國》、《貴妃醉酒》、《捉放曹》、《武家坡》、《四郎探母》、《鍘美案》等等等

戲曲劇種:

中國戲曲劇種種類繁多,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各民族地區地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

一、中國五大戲曲劇種

1、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一般均表述依次為:京劇(有「國劇」之稱 )、越劇(有「中國第二大劇種」、「第二國劇」之稱[22])、黃梅戲、評劇、豫劇。 採用如此表述的書籍出版物有數十種,覆蓋教育、旅遊、戲曲、電影、網路、民俗、文化、電視、國學、藝術、漫畫等各領域。

2、亦有表述為「京劇、評劇、豫劇、越劇、黃梅戲」者,採用如此表述的書籍出版物有數種,即:1997年出版的《文化娛樂通》(郭沫勤主編)、2003年出版的 《戲劇影視文藝學》(劉曄原著)等。

3、而2008年在北京市出版的《黃梅戲》(中國文聯出版社)(金芝,楊慶生著)則特意用了「並稱」一詞。

二、全國聲腔劇種

二黃、二人台、上黨二黃、上黨梆子、山西梆子、山東梆子、川劇、三角戲、義烏腔、弋陽腔、廣東漢劇、雲南壯劇、雲南花燈戲、丹劇、木偶劇、巴陵戲、五音戲、文南詞、中路梆子、內蒙大秧歌、鳳台小戲、永濟道情戲、白劇、白字戲、南京白局、高淳陽腔目連戲、北昆、北京曲劇、北路梆子、皮黃、皮影戲、龍江劇、龍岩雜戲、東北地方戲、東河戲、東路梆子、漢劇、寧河戲、樂平腔、正字戲、四平腔、四股弦、右詞南劍調、

西皮、西秦腔、西路花鼓、西調、西路評劇、壯劇、壯族沙劇、薌劇、吉劇、呂劇、竹馬戲、老調梆子、廬劇、吹腔、亂彈、滬劇、評劇、蘇劇、甬劇、祁劇、辰河戲、餘姚腔、詞明戲、含弓戲、阿官腔、靈邱羅羅腔、河南越調、河南道情、河南曲劇、河北梆子、河北亂彈、京腔、京劇、青陽腔、青海平弦戲、武安落子、杭劇、揚劇、崑腔、隴劇、

茂腔、紹劇、甌劇、侗戲、宜黃戲、採茶戲、泗州戲、弦索腔、耍孩兒戲、陝西老腔、柳腔、柳琴戲、閩劇、閩西漢劇、南劇、姚劇、臨劇、哈哈腔、胡琴腔、荊河戲、渾源羅羅、貴州花燈劇、高腔、高山劇、高拔子、高甲戲、高調梆子、唐劇、桂劇、秦腔、晉劇、邕劇、莆仙戲、海鹽腔、海門山歌劇、海城喇叭戲、萊蕪梆子、壺關秧歌、淮劇、淮紅劇、

黃梅戲、黃龍戲、黃孝花鼓、清戲、清音戲、粵劇、婺劇、楚劇、推劇、梨園戲、梆子腔、章丘梆子、鐃鼓雜戲、湘劇、湘西苗劇、越劇、傣劇、瓊劇、絲弦戲、滑稽戲、皖南花鼓戲、湖南花鼓戲、崇陽提琴戲、通城花鼓戲、蒲劇、蒲州梆子、雷劇、錫劇、滇劇、蒙古劇、碗碗腔、瑞河戲、新疆曲子戲、賽戲、歌仔戲、僮子戲、蔚縣秧歌、漫瀚劇、潮劇、徽劇、影子腔、黔劇、豫劇、襄陽劇、襄武秧歌、藏劇、贛劇、彝劇。

(9)著名戲角擴展閱讀

譜色分類:

一般情況下,臉譜的腦門和兩頰部位的顏色構成臉譜的主色,譜色分類就是按照臉譜的主色來分類。

1、譜色有相對固定的象徵意義和特殊寓意,表現人物的基本性格特徵。這是在長期的戲曲演出中,觀演之間互動對話、約定俗成的結果。

2、紅臉:表示忠勇耿直,有血性的勇烈人物。如關羽、趙匡胤、姜維等。但也有例外,如《法門寺》中反面人物劉瑾就勾紅臉,這里有諷刺之意,使人一看便知是個擅權的太監。

3、粉紅臉:表示年邁氣衰,德高望重的忠勇老將。如廉頗、袁紹等。

4、紫臉:表示剛毅威武、穩重沉著的人物。如常遇春、樊噲等。

5、黃臉:表示武將驍勇善戰、殘暴,如典韋、宇文成都等。表示文士內有心計,如姬僚等。

6、藍臉:表示剛直勇猛、桀驁不馴的人物。如竇爾墩、夏侯惇等。

7、綠臉:表示俠骨義腸、性格暴躁的人物。如程咬金、青面虎等。

8、黑臉:表示忠耿正直、鐵面無私,或粗率莽撞的人物。如包拯、張飛、夏侯淵等。

9、白臉:又分水白臉和油白臉。水白臉表示陰險奸詐、善用心計。如曹操、趙高、嚴嵩等。白臉多用於反面人物,但也有例外,如魯智深、楊延德(楊五郎)等。

10、瓦灰色臉:表示老年梟雄。

11、金銀臉:一般用於神、佛、鬼怪,象徵虛幻之感。如二郎神、金翅鳥等。也用於一些英勇無敵的將帥或番邦將帥。如李元霸、金兀術等。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