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義大利著名電影

義大利著名電影

發布時間: 2021-03-03 04:20:18

1. 有哪些推薦的義大利電影

推薦《燦爛人生》 、《天堂電影院》 、《海上鋼琴師》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

1、《燦爛人生》

這是一部六個小時的電影,它關於我們在親情,友情和愛情間如何一步步成為一個真正的男人。它關於一個家庭的幾十年悲歡離合,它關於義大利社會近半個世紀的歷史史詩。一部電影向你呈現的是那麼多的人生,而當你用怎樣的方式去愛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就會怎樣讓你感受到它的愛。

5、《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如果你單純地把它當作是一部同性電影那你就錯了,這里有我們還是十幾歲少年時關於成長,愛情,友誼,親情和情慾的一切想法。就如老爹所說,在我們還是少年時就要去感受我們所感受的,去體驗生命中的一切但是永遠不要失去快樂;趁我們還年輕時去擁抱所有的情緒與感受,這樣的我們才是一種真正的成長。

2. 義大利出名的電影三部曲是那三部

看一下,你問的是吉賽貝·托納多雷導演的時光三部曲《天堂電影院》《海上鋼琴師》《西西里島的美麗傳說》
採納哦

3. `義大利有哪些著名導演`

《美麗人生》導演是義大利著名導演貝尼尼,獲年戛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塑造了一個感人的父親形象。
義大利電影
義大利電影在世界電影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1895年,義大利攝制了最早的新聞紀錄片。1904年,在都靈建立了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導演A.安勃羅西奧、攝影師R.奧梅尼亞等人開始拍攝影片。
早期電影 1905年,F.奧爾伯里尼和D.桑多尼在羅馬創辦了電影製片廠,從1906年始定名為西納斯公司。其後的兩、三年間,很多小電影公司在都靈、米蘭、羅馬、那不勒斯和威尼斯等地紛紛建立起來。1905年,西納斯公司攝制了第一部有群眾大場面的故事片《攻陷羅馬》(導演F.奧爾伯里尼),緊接著又攝制了一批歷史題材的影片。當時義大利的電影攝制者只注重拍攝場面宏大、布景豪華,對歷史事實則不重視。1909~1910年拍攝了影片《麥克佩斯》、《安尼塔•卡里巴爾迪》、《奧賽羅》、《貝亞特麗齊•琴奇》等。1913年是義大利無聲影片最興盛時期,年產量達497部。這個時期的主要導演有M.卡塞利尼、G.德•里加羅、E.格左尼、L.麥幾、B.尼格洛尼,G.帕斯特隆納。當時,義大利電影在國外也有很大市場,在國外最獲成功的3大影片是《你往何處去?》(1912,導演E.格左尼)、《龐培城的末日》(1913,導演M.卡塞利尼)和《卡比利亞》(1914,導演G.帕斯特隆納)。影片《卡比利亞》取材於古羅馬與迦太基的戰爭,是當時電影藝術最重要的作品。義大利頹廢派作家G.鄧南遮參予了此片劇本的編寫工作。作曲家I.皮澤蒂也特地為影片寫了放映時樂隊演奏的樂曲。另一部重要影片《我的愛情不會死》(1913,導演M.卡塞利尼)是沙龍式情節影片的代表作。這部現代題材作品也獲得很大成功。這個時期,大規模的宣傳使一批義大利電影演員蜚聲國內外影壇。女明星成為保證影片成功的重要因素。當時拍攝了很多喜劇影片,最受歡迎的喜劇演員主要是法國人,特別是由法國演員A.第特主演的喜劇風靡一時。當時大量影片內容脫離現實,但也有的導演致力於反映人民大眾的生活。這類影片大多是根據真實主義流派長篇小說拍攝而成的。較重要的影片有《消失在黑暗中》(1914,根據R.布拉喬的原作改編,導演N.馬爾托里奧),影片運用了對比蒙太奇描述了那不勒斯地方的顯貴和貧民生活的天壤之別。這類影片還有《黛萊絲•拉甘》(1915,根據E.佐拉的小說改編,導演N.馬爾托里奧)、《阿松塔•斯比納》(1915,導演G.塞倫納)等。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義大利電影失去一部分國外市場,開始進入不景氣時期。這時,只有演員兼導演E.吉奧內的作品還保持著聲譽。他拍攝了浪漫主義的驚險樣式影片,其中最著名的是系列片《灰鼠》(1918)等。為了挽救日益衰退的局面,義大利電影企業家們把當時20幾家影片公司組成了一個托拉斯,即義大利電影聯合公司。但這未能恢復昔日的繁榮。1921年以後,義大利的影院上映的主要是美國電影。
墨索里尼政府曾極力利用電影作為一種宣傳手段。1935年,義大利設電影業管理局,使電影生產和影片發行都置於國家控制之下。1937年在羅馬建成了一座歐洲最大的綜合電影製片廠:電影城(有十個攝影棚)。1935年在羅馬建立了電影實驗中心,負責培養電影專業人員。影片產量也逐年增加,1942年的影片產量高達119部。但是,在法西斯統治時期,完完全全為它服務的導演為數不多,露骨地鼓吹法西斯、軍國主義思想的影片也不多,大部分導演主要拍攝古裝片、音樂片、情節片和喜劇片。這個時期有些人追求「紀錄片的客觀性」,拍攝了一些「紀錄派」影片。如《海底的人們》(1940,導演F.德•羅勃蒂斯)、《白色的船》(1941,導演羅西里尼,R.)。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一些電影導演對法西斯官方電影採取消極態度,在創作中只注重對作品的形式方面的探索,人們把這類影片稱之為「書法派」電影。為了拒拍庸俗的商業性影片和迴避拍攝鼓吹法西斯思想的宣傳片,「書法派」主要致力於改編古典文學作品。他們最主要的影片有《以往的小世界》(1941,導演M.索爾達蒂)、《射擊》(1941,根據A.C.普希金的短篇小說改編,導演卡斯戴拉尼,R.)、《空想家賈柯莫》(1942,導演拉都達,A.)、《是,太太》(1942,導演F. 波喬里)和《嫉妒》(1943,導演波喬里)。
這個時期,一些青年電影工作者積極而自覺地反對法西斯的官方電影,他們當中很多人曾在羅馬的「電影實驗中心」執教或學習。由於沒有通過實際拍片來實現自己想法的機會,他們在電影雜志 《白與黑》和《電影》上經常發表有關電影理論和美學方面的文章,闡述自己的主張。1939~1942年發表的這些文章為後來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的美學原則奠定了基礎。這些青年當中很多人後來成為著名導演,如維斯康蒂,L.、德•桑蒂斯,G.、G.普希尼、A.彼特朗吉里、利薩尼,C.、安東尼奧尼,M.;有些成為著名電影藝術理論研究家,如G.阿里斯泰戈、G.威亞齊等。
法西斯統治的末期,義大利電影工作者沖破種種阻力,攝制了幾部預示新現實主義誕生的影片:《雲中四步曲》(1942,導演勃拉塞蒂,A.)、《孩子們在注視我們》(1943,導演德•西卡,V.,編劇柴伐蒂尼,C.)和《沉淪》(1943,導演維斯康蒂,L.)。這幾部影片顯現出義大利電影復興的最初跡象。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義大利社會生活各方面陷於崩潰,在民主運動高漲形勢下,產生了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新現實主義電影的出現是40~50年代世界藝術界的一個重要現象。新現實主義追求紀錄片的真實准確性,展示備受戰禍的義大利人民的苦難生活,表現人民對社會不公正和對資產階級冷酷的抗議,反映人民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1945年,導演羅西里尼,R.拍攝了影片《羅馬,不設防的城市》,這部歌頌人民群眾在反法西斯斗爭中團結精神的影片成了新現實主義的宣言書。它使新現實主義電影在國際上確立了地位。翌年,他又拍攝了同一主題思想的影片《游擊隊》,展示了戰爭年代義大利人民生活的廣闊情景。羅西里尼在攝制這部影片時,拒絕應用攝影棚、服裝、化妝和專業演員。這部影片創造的一種新穎的風格很快被其它國家效仿。導演利薩尼,C.、A.維加諾、勃拉塞蒂,A.也拍攝了反映游擊隊和地下工作者斗爭的影片。其後,新現實主義者們轉向描寫戰後生活中一些緊迫的問題,對這些問題進行批判性的社會剖析,例如德•桑蒂斯的《艱辛的米》(1949)、德•西卡的《偷自行車的人》(1948)等。 新現實主義的導演們盡管創作手法和風格各異,但他們的影片有一些共同之處:對現實生活做歷史的、具體的處理,對當時生活條件進行尖銳的批評,對普通人民的苦難表示真誠的同情。新現實主義的電影語言精練、嚴謹;既拒絕法西斯統治時期那種粉飾、浮誇的程序,也擯棄好萊塢的那些陳腐的模式。影片通常採用自然實景,人物角色經常由非職業演員扮演。影片以某一真實事件為基本內容,往往取材於報紙上發表的新聞報導,決不採用虛構臆造的故事。
50年代前後,義大利國內政治、經濟形勢不斷發生變化,特別是反法西斯各政黨出現分裂之後,進步的義大利電影工作者的團結統一也開始解體,有些人通過作品強調自己忠實於新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並力求繼續發展這個傳統,如利薩尼,C.拍攝了《苦難情侶》(1954),德•西卡,V.拍攝了《屋頂》(1956),捷爾米,P.拍攝了《司機》(1956)。有一些人則開始放棄新現實主義。羅西里尼,R.拍攝的《上帝的流浪歌手弗蘭西斯科》(1950,又譯名《聖弗蘭西斯科》)、《斯特隆波里,上帝的土地》(1949)等影片,開始明確地表現出他的崇尚宗教信仰的主題;A.傑尼那按梵蒂岡的旨意拍攝的影片《沼澤地的上空》,只是形式上利用了許多新現實主義手法而已。費里尼,F.的闡述哲學、道德問題的影片《路》(1954)引起了廣泛的爭論,它對新現實主義創作原則進行了反思。
這個時期,導演卡斯戴拉尼,R.的喜劇片《兩文錢的希望》(1952)、導演康曼西尼,L.的平庸的鬧劇片《麵包、愛情與幻想》(1953)被一些官方機構和右翼分子宣布為「樂觀片」,並大加吹捧,而另一些作品,如有重要意義的影片《溫別爾托•D》則被認定為「悲觀片」,由於政府對「樂觀片」給予資助,結果是產生了一個變種樣式的電影,人們把它譏諷為「玫瑰色新現實主義」。這種樣式的影片徒具新現實主義的某些表面特徵,社會批判的內容被閹割掉了。
50年代中期,新現實主義對法國、西班牙、日本、印度、拉丁美洲國家和其它國家和地區產生了有力的影響,但在義大利,它卻陷入危機之中。但是,無論是教權主義的反動勢力,還是好萊塢的壟斷組織都沒能扼殺義大利電影藝術的發展。人民民主運動的高漲促使很多電影專家重新回到反法西斯的民主團結的立場上來。1959年導演羅西里尼,R.拍攝了《戴拉•羅維萊將軍》,導演M.莫尼塞利拍攝了《大戰》。1960年,羅西里尼,R.又攝制了充滿反法西斯精神的影片《羅馬的夜晚》。
60年代,義大利電影呈現出新的繁榮景象。1959~1961年幾乎同時攝制了幾部舉世矚目的故事片:維斯康蒂,L.的《羅科和他的兄弟們》、費里尼,F.的《甜蜜的生活》、安東尼奧尼,M.的 《奇遇》和《夜》。當時義大利正處於資本主義暫時穩定和表面繁榮時期,這幾部影片的作者從各自不同的思想立場反映了義大利社會發展的這一新階段。《甜蜜的生活》是費里尼的反映社會問題的一部影片,揭示了羅馬資產階級生活的腐化及其精神上的空虛。這些影片在揭露和諷刺的同時,也表現出令人壓抑的孤獨寂寞。類似情況也存在於費里尼以前幾部作品裡,如影片《路》(1954)、《詐騙》(1955)、《卡比利亞之夜》(1957)以及他那部吐露內心隱秘的自傳體影片《》(1963)里。但是,資產階級家庭危險和婦女地位的主題在他的影片《朱麗葉和靈魂》(1965)里卻得到了發展。導演安東尼奧尼,M.致力於探討資產階級社會里人的異化問題,拍攝了整整一組影片:《吶喊》(1957)、《奇遇》(1960)、《夜》(1961)、《蝕》(1962)和《紅色的沙漠》(1964)。這位導演雖然對表現的內容進行了深刻的社會剖析,但有時把離群索居的悲劇做了絕對化和美化的描述。
德•西卡,V.在這一段時間里拍攝了反法西斯的影片《喬恰拉》(1960,根據作家A.莫拉維亞的小說改編)和《阿爾托納的幽禁者》(1962,根據法國存在主義作家J.P.薩特的劇本改編)。
60年代,以反法西斯為主題的第二個浪潮期間,義大利拍攝了許多比較好的影片:《1943年的長夜》(1960,導演F.凡奇尼)、《都回家去》(1960,導演康曼西尼,L.)、《那不勒斯的四天》(1962,導演N.洛依),《他們走向東方》(1964,導演德•桑蒂斯,G.)、《要嫁給軍人的姑娘們》(1965,導演V.朱爾里尼)和《未婚妻布貝》(1963,導演康曼西尼,L.)等等。維斯康蒂,L.導演了一部關於納粹分子如何攫取政權的影片《群神的滅亡》(1969)。德•西卡,V.拍攝了根據G.巴薩尼反法西斯的長篇小說改編的影片《芬齊-孔蒂尼家的花園》(1970)和反戰的情節片《向日葵》(1969)。
60年代裡,表現工人的題材仍然為義大利電影藝術家所關注。導演M.莫尼塞利以喜劇樣式拍攝了有關義大利工人第一次罷工的影片《同志們》(1963),導演U.格列戈萊蒂拍攝了嘲笑資本主義剝削方法的科學幻想式諷刺喜劇片《奧米克倫》(1963)。塔維亞尼兄弟和V.奧爾西尼執導了影片《一個將被燒死的人》(1962)。電影藝術家們對揭露黑手黨罪行的題材也頗感興趣,如V.德•塞塔的《奧爾戈索洛的匪徒》(1961)、拉都達,A.的《黑手黨人》(1962)、佩特里,E.的《各取應得》(1967)。這時義大利也出現了政論性電影。導演羅西,F.採用紀錄手法攝制了剖析黑手黨問題的尖銳的社會批判影片《薩爾瓦托雷•裘連諾》(1961)和雜文式影片《掠奪城市的手》(或譯《伸向城市的手》,1963)。很多導演致力於把文學作品搬上銀幕。如維斯康蒂,L.的《金錢豹》(1963)和《在威尼斯之死》(1971)、V.朱爾里尼的《家庭記事》(1962)、F.馬塞利的《冷漠的人們》(1963)等。
這個時期一些新導演嶄露頭角。在義大利電影佔有特殊位置的導演兼作家帕索里尼,P.P.於1961年拍攝了他的處女作《乞丐》,翌年拍攝了《羅馬媽媽》。他的影片雖然存在著過多的自然主義描寫,但是准確地反映了羅馬城郊流氓無產者的可怕的生活。在影片《馬太福音書》(1965)里,P.帕索里尼表達了試圖使共產主義和基督教理想相調和的意圖。其後,他又轉向專門拍攝改編世界古典名著的影片。如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1967)、歐里庇得斯的《美狄亞》(1969)、G.薄伽丘的《十日談》(1971)、G.喬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1972)及《一千零一夜》(1974)。他拍攝的最後一部影片《薩洛,或者薩托姆的 120天》(1975),揭露了法西斯統治的罪惡,但同時渲染了病態的色情和暴虐狂。
這個年代裡,社會喜劇片中較受歡迎的是義大利式喜劇片,這種樣式影片將喜劇和悲劇兩種成分相結合,力求表現現代的重大問題。很多著名導演拍攝的「義大利式喜劇片」受到觀眾的好評。如德•西卡,V.的《昨天,今天,明天》(1963)、《義大利式的結婚》(1964),捷爾米,P.的《義大利式的離婚》(1961)、《被誘騙被遺棄的女人》(1964)、《女士們和先生們》(1966)、《不道德的人》(1967)、《六翼天使》(1968);D.利齊的《艱難的生活》(1961)、《爭先恐後》(1962)和《進軍羅馬》(1962)、《「聖一月」行動計劃》(1966);L.藏巴的《大街上的調度員》(1960)、《保險局醫生》(1968)等。
60年代中期,導演S.萊翁內拍攝的「義大利西部片」獲得了聲譽。如影片《為了多餘的幾塊錢》(1964)、《好人,粗暴漢和無賴》(1966)、《從前在西部某地》(1968)等。
60年代下半期,義大利出現了一批稱之為「叛逆電影」的影片。青年導演M.貝洛契奧的影片《怒不可遏》是代表作品,它以離奇的形式表現了青年對資產階級生活習俗、家庭倫理的極端個人主義的反抗。屬於「叛逆電影」的還應提到塔維亞尼兄弟執導的幾部影片:《打倒者們》(1967)、《在天蠍坐標記下》(1969)。在西班牙培養成長的導演費雷里,M.的作品也有一定影響。他的《蜂後》(1963)、《猿猴女人》(1964)、《迪林傑死了》(1969)、《接見》(1971)等影片運用諷刺和怪誕手法表現了反教權主義的社會批判的內容,嘲諷了資產階級家庭關系和虛情假義。
70年代,在義大利電影中,出現一個被稱之為政治電影的派別,它們在反法西斯主義,社會批判的激情和在藝術原則方面接近新現實主義。在義大利國內外贏得了評論界的注意和觀眾的贊許。如F.凡奇尼的影片《馬梯奧蒂謀殺案》(1973),貝爾托盧奇,B.的影片《蜘蛛的戰略》(1970,電視片)、《國教教徒》(1971)和《二十世紀》(1976),C.利滋尼的《聖巴比倫廣場,下午8點鍾,無法理解的謀殺案》(1976),G.蒙塔爾多的《阿妮絲和死》(1976)等都是以反法西斯為主題的。喜劇樣式的政治影片有M.莫尼塞利的《我們要上校》(1973)、斯科拉,E.的《我們曾如此相愛》(1975)和心理描寫片《不平常的一天》(1977)。這個時期的一些具有反殖民主義和國際主義意義的影片有《代號「惡魔」行動計劃》(1979,義大利與西班牙合拍,導演G.蓬戴科爾沃)、《右邊坐著的人》(1968,導演V.朱爾里尼)、《薩柯和萬塞蒂》(1971,導演G.蒙塔爾多)。這一時期表現工人題材的影片也有新的提高,如《工人階級上天堂》(1971,導演佩特里,E.);揭露國家機關貪污受賄,揭露法官、警察、檢察機關與黑手黨互相勾結的電影也佔有重要位置,其中,一些新的政治偵探片在國內外獲得成功,如導演達米阿尼,D.的《警察局長的自白》(1971)、《我害怕》(1977)、《跪著的人》(1979),佩特里,E.的《對一個絕對無可懷疑的公民的調查》(1967)和《托多•莫多》(1976),羅西,F.的《馬台依事件》(1973)和《尊貴的屍體》(1976),L.藏巴的《尊敬的人們》(1975)等。
此外,反映義大利農村生活中尖銳社會問題的影片有《一家之主的父親》(1977,導演塔維亞尼兄弟)、《木屐樹》(1978,導演E.奧爾密)、根據作家C.萊維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影片《基督停留在埃博利》(1979,導演羅西,F.)等。著名的義大利導演們也拍攝了一些「政治電影」,如維斯康蒂,L.攝制了《室內裝飾的全家像》(1974),影片強烈地譴責了法西斯陰謀者,同時也激烈地指責了左翼極端分子。德•西卡,V.與柴伐蒂尼,C.聯合拍攝了兩部剖析社會問題的影片《我們叫他安德烈》(1972)和《暫短的休假》(1973);費里尼,F.拍攝了《羅馬》(1972)和《阿馬爾柯德》(1973),這位藝術家在這兩部影片里第一次鮮明地表現了反教權主義和反法西斯的主題思想。安東尼奧尼,M.的創作也發生了急劇的轉變。他在英國拍攝了有關青年問題的影片《放大》(1966)之後,在國內導演了《職業:記者》(1975),這部影片里既有他經常表現的主題和題材,也反映了反殖民主義的思想。導演V.朱爾里尼拍攝了《塔爾塔爾沙漠》(1976,根據D.布恰蒂的原作改編),影片的反軍國主義傾向吸引了人們的注意。
「政治電影」在發展中,嚴肅成分和娛樂成分互相滲透的傾向,使電影的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另一方面,也出現了一些引起尖銳爭論的電影作品。如費雷里,M.的《饕餮》(1973),L.卡瓦尼的《夜間守門人》(1974)。這些電影雖然表現了反資產階級和反法西斯的意向,但同時卻也存在著自然主義的表現手法。隨著各種不同樣式互相滲透和新的樣式的出現,60年代電影創作中的許多現象、流派和樣式,也逐漸在義大利電影中消失。
從70年代中期開始,義大利在政治、思想和經濟各方面出現的普遍不穩定,使電影工作者中的一些人對社會、人的信仰喪失了信心,這反映在他們創作的一些影片里,如費雷里,M.導演的《最後一個女人》(1976)和《再見,色慾之徒》(1978),費里尼,F.的《樂隊在排練》(1978),康曼西尼,L.的《堵塞》(1979)。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生產的影片中屬於這類的影片有斯科拉,E.的《露台》(1979),貝爾托盧奇,B.的《一個可笑的人的悲劇》(1981),費里尼,F.的《女人城》(1980)和《船行駛了》(1983),羅西,F.的《三兄弟》(1981),塔維亞尼兄弟的《聖洛倫索之夜》(1981),安東尼奧尼,M.的《一個女人的辨認》(1982)。 當代電影狀況 義大利電影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不景氣,原因很多,諸如國產電影得不到國家支持、美國資本越來越多地滲入義大利電影生產和影片發行系統、電視的競爭等等。此外,很多主要導演,如維斯康蒂、羅西里尼,德•西卡、捷爾米、帕索里尼等人相繼逝世。1978~1979年,製片生產規模壓縮了,影院數也減少了。觀眾1975年為5.1億多人次,1978年減少到3.1億多人次。外國影片佔全國發行量的70%,其中主要是美國電影。義大利影片的水平也在普遍下降。一些製片人和墨守成規的導演為了尋找出路重新拾起老一套辦法:拍攝喜劇片、偵探片和音樂片,期望以此滿足觀眾。
義大利的電影生產一直很分散,1976年全國大約有150家電影公司。它的中心是羅馬、都靈、米蘭、威尼斯、比薩等城市也都有一些製片廠。很多義大利影片是靠好萊塢壟斷組織的資金拍攝的。影片發行機構也很分散,而且這些機構與美國資本有著密切聯系。天主教會和梵蒂岡對電影業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他們通過自己的出版物控制每一部影片在信徒中間的推薦或觀看。
義大利電影的主要創作人員由羅馬的電影實驗中心培養,該中心創建於1935年。電影專業刊物有:《白與黑》(1940創刊)、《新電影》(1952)、《電影——1960》(1960)等。 在義大利舉辦的國際電影節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有佛羅倫薩國際獨立製片人電影節、聖萬桑國際體育片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等。

4. 反映義大利文化的電影

《美麗人生》

評論:

一部超越常規的黑色喜劇片
一服醫治戰爭創傷的最佳良葯
擁有溫暖的質感,清新、達觀,而又生機盎然
在第7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義大利影片《美麗人生》出人意料地獲得了最佳外語片、最佳男演員、最佳原創電影音樂三項大獎,一舉成為本屆奧斯卡最大的黑馬。像這種描寫第二次世界大戰猶太集中營中悲慘生活的電影很多,最著名的莫過於《辛德勒名單》。然而天性樂觀幽默的義大利電影藝術家出人意料地從陳舊的創作素材中挖掘出了新鮮的東西,最近在本市放映的《美麗人生》,即在充滿鮮血和死亡的集中營里找到了一種美麗。
這絕對不是一場悲劇,從一開始圭多搞笑的出場就可以看出導演想營造一種喜劇的氛圍;而圭多在追求多拉時候種種離譜的舉動,特別是冒充從羅馬來的督學在課桌上跳起脫衣舞的情節將喜劇的因素加強到了鬧劇的程度,有趣的場面甚至不斷貫穿在集中營里,就是圭多最後被押走處死時,出現在躲在鐵箱里的約書亞面前的也是一個扮著小丑誇張模樣的爸爸。編導以喜劇的手法表現一個如此感人的故事目的何在?難道是為了媚俗大眾不惜而故意削弱電影的思想性。其實恰恰相反,悲劇才是媚俗。貝尼尼這么處理就是為了不媚俗,為了表現更深層的思想,不讓觀眾再沉溺在淺層的感動上。試想,圭多在獄中僅僅是為了約書亞心靈不受到傷害才故意「欺騙」他的嗎?難道圭多自己不是這么認為的嗎:所有的一切只是暫時的一場瘋狂游戲,最後的勝利還是屬於他們:熱愛生活的人們。就算在集中營里,圭多臉上始終帶著笑容,只是在給兒子演戲,沒有發自內心對生活熱愛的人,是不會有這種燦爛的、讓人喜悅而充滿力量的笑容!圭多知道噩夢是暫時的,相信美麗的人生才是永遠的,所以才小心翼翼地呵護著兒子純潔幼小的心靈。
《美麗人生》這部影片是由義大利著名喜劇演員兼導演羅伯特.貝尼尼自編自導自演的一部黑色喜劇片,除了奧斯卡金像獎以外,該片還曾獲得過總共二十八項國際大獎,在全球佳評如潮。《美麗人生》在美國的票房已經超過《郵差》,成為美國電影史上最賣座的外語片。迄今為止收入已近2300萬美元,在全球更是突破1億美元大關,而更令人稱道的是,該片的製作成本僅僅為650萬美元。 貝尼尼也由此成為奧斯卡影史上第一位以外語片拿到奧斯卡影帝的外國演員, 取得了無數電影人畢生夢寐以求的成功。 貝貝尼1952年出生在義大利的阿里佐,主要代表作有《一個快樂的傳說》、《不法之徒》等電影,他的電影真實、簡練,而且總是熱情洋溢、充滿笑容 。《美麗人生》是他所執導的第六部影片,片中他用全新的視角來反映戰爭的殘酷,而觀眾則在笑聲中領悟到人生的真諦:生活是美好的,哪怕一時被黑暗所籠罩,我們依然能夠找到美之所在。
在本片身兼編、導、演三職的羅伯托•貝尼尼是義大利影壇著名的喜劇演員,他在本片發揮了高度創意,用妙想天開的方式將一種幾乎已經拍爛的題材——納粹迫害猶太人點石成金,效果令人絕倒。
此片以德國法西斯捕殺猶太人為背景,講述一個猶太人與一位美麗的義大利姑娘傳奇般地相識並很快結婚生下一名男孩。父親慘淡經營一家書店,母親有一份教師的工作,生活平靜而美好。然而幸福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不久法西斯佔領了他們所在的城市,將所有居民抓進集中營做苦役。年幼的孩子並不知道自己處於這樣的環境之中,慈愛的父親為了不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存有戰爭的陰影,便謊稱他們是在做一個能贏取積分獲得真正坦克作為獎勵的游戲。最終他為了保護孩子而犧牲了自己的生命。這場面不算壯烈,也沒有太多血腥,只用幾聲槍響「草草」帶過,然而濃濃的父愛含蓋其中。盟軍的到來使居民們重獲自由,孩子乘坐在盟軍的坦克上尋找人群中的母親,重新投入母親懷抱的孩子只當是做了一場規則嚴厲游戲。很多年後他才會明白原來當時是父親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他的美麗人生。

《海上鋼琴師》

這是一部盪氣回腸的詩意旅程電影,那無處不在的鋼琴聲將觀眾帶入1900的心靈深處。影片採用最極端的浪漫主義風格,引起兩極反應:有人視之為傑作,而西方很多人把它看成「最好看的爛片」。影片的缺憾在於人物刻畫,主角太過神秘,讓人無法洞察他的內心世界,因而就很難真正同情他。如果能把心態調離憤青階段,該片則有打動人心的浪漫魔力。
整部片子隨著Max回憶中的1900,與現實中Max追尋1900的下落這兩條主軸,交互穿插,緊緊牽動著觀眾的心,而當Max從樂器行老闆口中得知,Virginian號即將被拆解時,故事也達到了最高潮。
從戰前離開Virginian號之後便未曾聽說過1900消息的Max堅信,1900必定還在船上,他努力延阻了船隻拆解的時間,來到這艘已殘破不堪的廢船上欲尋找1900最後的蹤影。1900還會在船上嗎?還是如Max的期望,已經找了個地方,娶了老婆、生了小孩,並在茶餘飯後之際同她們提起Max這個好友……
除了曲折的情節,幾個精彩的橋段更是令人吟詠不已,包括Max初識1900時,兩人在海上狂風暴雨之際松開了鋼琴的固定栓,坐在鋼琴前隨船擺動著,一邊彈琴一邊在大廳里四處滑動,像極了跳著華爾滋或探戈的舞者;而面對傲慢的Jelly來勢洶洶的挑戰,1900如何展現出他過人的鋼琴天賦,讓與會者由輕蔑轉為震驚;以及那個不知名的女孩(曾與1900用手風琴合奏的老人的女兒。),如彗星般的散發出耀人光芒卻又快速離去,使得1900淡淡的憂愁,回憶的感傷,在片里充斥的偏黃色系影像中,益發顯得鮮明。至於移民懷著夢想乘船來到新大陸,在看到自由女神像之際驚叫「America!」的喜悅,卻也與孤寂的1900看著旅客上上下下的冷漠相映……
1900這個角色,因為孤寂落寞的經歷,使其更能敏銳的看透人心,並藉此彈奏、創作出感動人心的樂曲。但一生面對海洋、面對鋼琴,陸地上的一切,對他來說有著太多的不確定性,使他一直對陸地躑躇不前。正如他所說:「我看不到陸地的盡頭」,或許對1900而言,海天一色的景緻看得到地平線,往返多地的郵輪也有靠港停泊的時候,88個琴鍵是有限的,他可以據以創作無限的樂章,然而陸地上綿延不絕的大城市,是他所看不清也無法掌握的。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與《天堂電影院》一樣,《梅琳娜》也是以孩子的視角展開的。所不同的是,《天堂電影院》通過一個孩子看電影的經歷將電影的發展史展現在觀眾面前,反映的實際上是一種小中見大的大氣磅礴。而《梅琳娜》則比較個人化一些,一個男孩青春期的萌動和焦躁直至最後的成熟躍然銀幕。吉塞普·托那托的「男孩」題材影片一定會勾起你對逝去的青春歲月的緬懷。
影片延續了朱塞佩.托納托雷的浪漫唯美和細膩感性,畫面感強。
看上半部會以為只是一部少年情懷,隨著劇情推進,才感到蝕骨的悲憤。
一個女人就因為太美麗,所有男人都垂涎她的身體,想佔有她;所有女人都妒恨她,搬弄她,妄圖毀滅她。
你會從一個情竇初開的男孩子眼中,一起見證什麼叫逼良為娼,什麼叫悲劇。
丈夫在前方戰場上為他們打仗,妻子卻在家園里被欺侮損害。
就因為太美麗,她不能象平凡的女人一樣過正常的生活,她找不到工作,無論走到哪,都會被所有人圍觀,忍受男人猥瑣的目光下作的談論和女人妒恨的眼神惡毒的中傷。從少年維力圖的偷窺中,我們可以看到瑪蓮娜分明深愛著她的丈夫。
丈夫死訊傳來後,她的境況更糟。她需要保護需要依靠,可是那位對她懷了一點點真情的軍官,也被唾沫星子嚇跑了。他因為她和牙醫起了沖突,牙醫的妻子鬧上法庭,所有人都指是瑪蓮娜勾三搭四破壞人家庭——這評價讓我想起一個人:林仙兒,她才當之無愧,可是人們卻為林仙兒神魂顛倒奉若仙子。——人們向來只會對沒有的事捕風捉影,對真實的事反而不敢說什麼,或覺得無趣。
瑪蓮娜找了律師,這位又老又丑又色又從不洗澡的禿頂胖男人在庭上力保瑪蓮娜,居然說出了真相——瑪蓮娜就錯在長的太美。這位打贏了官司的律師跟到瑪蓮娜家裡,當晚現形迫不及待的強佔了她,只有維力圖看到了她的屈辱和悲傷。
父親也拋棄了她,沒有一個人真心幫助她,沒有人愛護她。直到剝奪了她的家產,沒有人肯賣給她食物,她只好偷偷的找人買東西吃,而送食物給她的仍是貪圖她身體的惡棍,維力圖再一次看到心中最美好的情人被欺侮。
對美好事物覬覦妒恨的人們,終於將「逼良為娼」的事業修煉成功——瑪蓮娜淪落為娼妓,日日輾轉於聲色淫慾,甚至服務入侵的德軍。人們是否看到,從前低眉斂目不施脂粉的瑪蓮娜,在做妓之後終於抬起頭走路,濃妝艷抹?她改變的第一天,點燃的第一支煙,眼角那顆淚珠,誰看見了?
在維力圖夢想了數百次與瑪蓮娜歡會交合之後,他以嫖客和妓女的身份得到了生命中第一個女人,並把她仍然幻想成瑪蓮娜。一切進行的頗滑稽:眼前的畫面,,是一個性感成熟久經世事完美無暇的高挑女人,為一個稚氣未脫不知所措的矮小男孩寬衣解帶。當一切成為現實,一定和小維力圖幻想中的不一樣,是不是?但是由始至終,少年維力圖是小城裡唯一一個對瑪蓮娜懷有純真感情的,他對她的性幻想,都帶著孩子氣,頗好笑。
高潮:戰爭結束,那些妒火中燒粗俗蠢笨的女人們終於爆發,結伙將瑪蓮娜拖到街頭撕扯毆打爛罵,以解心頭多年積恨。她們操著各種家常工具掄著粗壯的胳膊和象腿,打完後把瑪蓮娜趕出城。平日圍觀的人們仍舊是圍觀,看來不只舊中國的人們有這「愛好」。當瑪蓮娜遍體鱗傷衣不遮體的倒伏在地上,那些眼睛盯在她裸露的美麗胸脯上的男人們,沒有一個出來護她。她屈辱艱難的爬起來,對著男人們嘶聲悲呼,可天上地下她就只有她自己一個人...
瑪蓮娜偷偷的乘火車離開了,離別忍不住心酸的望向昔日的家園。
導演大概不想叫她就這樣走了,她的丈夫回來了,沒有死.慶幸的是,丈夫信任她,他要找她回來。心思一直追隨瑪蓮娜卻無力幫她的維力圖,終於做了一件幫到她的事,他告訴瑪蓮娜的丈夫世事多厄,但瑪蓮娜只愛他,並指引他去找她。
小城再次沸騰:瑪蓮娜隨著丈夫回來了,圍觀、誣陷、猜忌、妒恨,瑪蓮娜仍舊低眉斂目。
結局:菜市場,粗婦們又在指點;瑪蓮娜也老了,有皺紋了,她也胖了。似乎這樣就比較能夠被她們接納了,瑪蓮娜的一切罪過,就因為美麗。這一次,瑪蓮娜沒有象從前一樣迴避,她回頭,直視她們,粗婦們居然有點不知所措。瑪蓮娜略微一笑,道:早安。人們解了凍似的頃刻熱情起來,開始招呼瑪蓮娜買東西。
瑪蓮娜是美的代表,完美高貴,追求美好的感情。她高於世俗,這就難免被俗世上人性的醜陋面垂涎妒恨。美麗被放大,醜陋被放大,美麗被醜陋扭曲,醜陋被美麗淡化,瑪蓮娜還是瑪蓮娜。

5. 求好看的幾部義大利電影

《海上鋼琴師》
《天堂電影院》
《西西里島的傳說》
很經典的 義大利著名導演托納托雷三步曲
但是網上一般只有《海上鋼琴師》的下載。。。。可惜啊。。

這幾個比較精彩

6. 推薦幾部義大利電影

強烈推薦《地中海》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也是我最喜歡的電影了,雖然不是特有名。然後還有《美麗人生》《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教父》《海上鋼琴師》 你也喜歡義大利電影啊。

7. 有沒有關於義大利黑手黨的電影,有名最好。

1、《教父》

1945年夏天,美國本部黑手黨科萊昂家族首領,教父維托·唐·科萊昂為小女兒康妮舉行了盛大的婚禮。維托·唐·科萊昂有三個兒子,好色的長子遜尼,懦弱的次子弗雷德和從二戰戰場回來的小兒子邁克。其中遜尼是教父的得力助手;而邁克雖然精明能幹,卻對家族的事業沒什麼興趣。

維托·唐·科萊昂是黑手黨首領,常干違法的勾當。但同時他也是許多弱小平民的保護神,深得人們愛戴。他還有一個准則,就是決不販毒害人。為此他拒絕了毒梟素洛佐的要求,並因此激化了與紐約其它幾個黑手黨家族的矛盾。

聖誕前夕,素洛佐劫持了教父的教子湯姆,並派人暗殺教父。教父中槍入院。素洛佐要湯姆設法使遜尼同意毒品買賣,重新談判。遜尼有勇無謀,他發誓報仇,卻無計可施。

邁克去醫院探望父親,他發現保鏢已被收買,而警方亦和素洛佐串通一氣。各家族間的火並一觸即發。邁克制定了一個計策誘使素洛佐和警長前來談判。在一家小餐館內,邁克用事先藏在廁所內的手槍擊斃了素洛佐和警長。

邁克逃到了西西里,在那裡他娶了美麗的阿波蘿妮亞為妻,過著田園詩般的生活。而此時,紐約各個黑手黨家族間的仇殺卻越來越激烈。遜尼也被康妮的丈夫卡洛出賣,被人打得千瘡百孔。

教父傷愈復出,安排各家族間的和解。聽到噩耗的邁克也受到了襲擊。被收買的保鏢法布里奇奧在邁克的車上裝了炸彈。邁克雖倖免於難,卻痛失愛妻。

邁克於1951年回到了紐約,並和前女友凱結了婚。日益衰老的教父將家族首領的位置傳給了邁克。在教父病故之後,邁克開始了醞釀已久的復仇。他派人刺殺了另兩個敵對家族的首領,並親自殺死了謀害他前妻的法布里奇奧。同時他也命人殺死了卡洛,為遜尼報了仇。

仇敵盡數剪除。康妮因為丈夫被殺而沖進了家門,瘋狂地撕打邁克。邁克冷峻地命人把康妮送進了瘋人院。他已經成了新一代的教父。

2、《美國往事》

二十年代的美國,綽號「面條」的紐約少年和幾個同齡朋友一起認識了聰明狡黠的麥克斯。他們開始從事走私活動。不久,面條在一場械鬥中殺傷人命,被關進監牢。

若干年後面條被釋放出獄,當年的小夥伴們已經變成了成熟健壯的青年。在麥克斯的帶領下,他們重操舊業,開始了一系列的搶劫、盜竊、敲詐活動。隨著犯罪活動的不斷深入,麥克斯似乎被勝利沖昏了頭腦。

然而,禁酒令的取消使得私酒的生意在一夜之間化為烏有,為了一步達到最後的目標,麥克斯竟然把美國聯邦儲備銀行也列入了行動目標。有過鐵窗經驗的面條不忍眼看好友走向毀滅,偷偷打電話報警,想逼迫麥克斯收手。

警察與面條的朋友展開激烈槍戰,麥克斯等人全部被殺。面條在極端的悔恨與痛苦之下,離開了自己生長的地方,離開了心愛的姑娘,遠走他鄉。

幾十年後,幾近垂暮的面條潦倒回鄉,意外發現原來當年的一切都是麥克斯的精心策劃。他借面條和警察之手除去夥伴,自己則金蟬脫殼,吞沒了團伙的巨款,改頭換面之後躋身政界,成為上層社會的名流,並把面條心愛的姑娘據為己有。

面對多項指控無法脫身的麥克斯懇求面條殺死自己,幻想以此贖回自己的罪孽,逃脫法律的審判,被面條所拒絕。麥克斯走投無路之下跳進垃圾粉碎機自殺。

3、《有你我不怕》

故事發生在義大利南部一個只有5戶人家的村莊橫渡村。10歲的男孩米歇爾真那個在和同伴完跑步比賽游戲,競爭,強權,懲罰,逃避,承擔,他們體驗著成人世界的規則。

在比賽之後,邁克爾無意發現了山上的一個秘密:山上的洞穴里,囚禁著一個與他同齡的金發男孩,他相信自己已在天堂,米歇爾是他的守護天使。他們都是用童話與想像化解內心的恐懼。

米歇爾隱瞞了這個秘密,並在心裡做了各種各樣的奇異猜想。然而內心的呼喊,催促他一次又一次奔跑,奔向那個神秘的地方……

然而,一天晚上,米歇爾從大人們的密探中得知,那個孩子叫菲利普,是全村的大人們一同綁架的,其中也包括自己的父母,一邊是威嚴慈愛、時常對他笑眯眯的父親,一邊是被腳鏈拴住不能動彈,臟兮兮像生病的老鼠一樣的菲利普,米歇爾陷入了巨大的迷惑與恐懼之中。

然而,內心的呼喚促使他一次次去洞穴看望生出混沌的菲利普,並努力地走進菲利普的內心世界,幫助他擺脫恐懼,幫助他重新面對生活,幫助他找回心底對親人的愛,幫助他睜開眼睛看這個陽光明媚的世界。米歇爾成了菲利普的守護天使,支撐他堅強的活下去。

然而由於好友的出賣,米歇爾的舉動終於被大人們發現了,他們決定殺死菲利普,他選擇用自己的方式來解決他生命里前所未有的大危機。於是在黑夜裡, 他再次上路,去尋找已經被轉移藏匿地點的菲利普。

他遇到了蟾蜍,遇到了惡狗,一切能把一個10歲的孩子嚇得哇哇大哭的東西都沒有阻止他的決心。最後米歇爾終於找到了菲利普,並用盡全身的力氣把他推出了地洞,讓他逃生,而父親誤以為他是菲利普,便對米歇爾開了那不屬於他的一槍。

4、《格莫拉》

一位名叫托托的13歲男孩,他了解到成為一名克莫拉成員,就意味著得到了獲得尊敬和成熟的門票,為此他被迫出賣年輕母親瑪麗亞。唐·希洛表面上是一名會計,他的工作是把每個月的支出交給可信的組織成員,而這些成員的兒子或者丈夫都已經入獄。

馬可和希羅是好朋友,他們天真地認為能夠從當地的組織頭領那裡獨立接手。帕里跨斯是一個熟練的女裝裁縫,他為一家幕後為克莫拉組織的時裝公司打工,他在那裡擔任一個龐大的血汗工廠訓練員,但是在一次針對組織的中國競爭對手的夜間突襲中被捕。

弗蘭克是一位善於言談的商人,不過他的「生意」卻是處理有毒廢物,這屬於違法行為,這讓他的年輕助手羅伯托越來越發排斥。

5、《黑手黨只在夏天殺人》

影片真實事件改編,是一部以1970到1990年間黑手黨猖獗的西西里地區為背景的黑色喜劇。影片以嘲諷的視角描寫了黑手黨大佬,並歌頌了不畏懼與反抗黑手黨的英雄。影片聚焦在一個叫做阿圖羅的男孩身上。他生活在帕勒莫,並且試圖征服令他一見鍾情的女孩弗洛拉。

Arturo刁鑽解讀自己的平凡身世,說成是上天精心安排,要他見證義大利七、八十年代黑手黨橫行的黑暗歲月。化裝派對小學同學化身童話英雄時,他扮的偶像卻是當時的總理大臣;小子愛政治,居於西西里,總有緣跟正直反黑的抗暴官員及法官遇上,然後卻一個個遭暗殺。

他另一偶像是班中小女神Flora,在炸彈浪潮里發豆芽夢。

8. 義大利經典電影

唐吉訶德外傳 (2009) 格莫拉 (2008) 初冬的日子 (2008) 神秘旅行 (2008) 觀鳥人 (2008) 哈羅德和卡瑪再遇平靜的躁動 (2008) 大牌明星 (2008) 再見 (2008) 愛的男人 (2008) 喧鬧的根源 (2008) 瘋狂之血 (2008) 喬凡娜的宗教 (2008) 無頭的女人 (2008) 干擾70 (2007) 我哥哥是唯一的兒子 (2007) 再見巴法納 (2007) 閉室22 (2007) 布依奧在身邊 (2007) 異旅情絲 (2007) 蛋糕與痛苦 (2007) 雲雀農場 (2007) 大海的盡頭 (2007) 聽見天堂 (2007) 恐怖洋館 (2007) 夜曲巴士 (2007) 奧古斯都一世 (2007) 別碰斧子 (2007) 疑雲 (2007) 第三個媽媽 (2007) 惡靈之淚 (2007) 謊言成真 (2007) 美麗的暗殺者 (2007) 影子 (2007) 諾亞方舟 (2007) 2008新畢業生 (2007) 婚禮攝影師 (2006) 騎士蒂朗:少女陰謀 (2006) 金色大門 (2006) 靈石會議 (2006) 自由啟示錄 (2006) 戀愛魔鏡 (2006) 迷睡 (2006) 瑪麗 (2006) 隱秘 (2006) 我與拿破崙 (2006) 土生土長 (2006) 心之歸屬 (2006) 被竊聽的隱私 (2006) 凱門鱷 (2006) 與他們的相遇 (2006) 家庭朋友 (2006) 屋頂上的童年時光 (2006) 消逝的星星 (2006) 心中的野獸 (2005) 情獄 (2005) 所有被忽視的孩子們 (2005) Uomo perfetto, L' (2005) 好女人 (2005) 愛情手冊 (2005) 梅麗莎 (2005) 現在和永遠 (2005) (2005) (2005) (2005) (2005) (2005) 自你出生 (2005) 熱體 (2005) 航向幸福的旅程 (2005) 神聖的心 (2005) 犯罪小說 (2005) 霧都孤兒 (2005) 麥肯尼加省 (2005) 愛神 (2005) 愛你如詩美麗 (2005) 你喜歡希區柯克嗎? (2005) 超級火山:真正末日 (2005) 卡薩諾瓦 (2005) 航向真情海 (2005) 躲藏 (2005) 丈夫出租 (2004) 義大利羅曼史 (2004) 如像一般 (2004) 超越國境(第二部) (2004) 蒙多維諾 (2004) 盧安達飯店 (2004) 時空救援 (2004) ( 基因狂想曲 (2004)

義大利電影簡介:
義大利電影在世界電影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1895年,義大利攝制了最早的新聞紀錄片。1904年,在都靈建立了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導演A.安勃羅西奧、攝影師R.奧梅尼亞等人開始拍攝影片。
早期電影 1905年,F.奧爾伯里尼和D.桑多尼在羅馬創辦了電影製片廠,從1906年始定名為西納斯公司。其後的兩、三年間,很多小電影公司在都靈、米蘭、羅馬、那不勒斯和威尼斯等地紛紛建立起來。1905年,西納斯公司攝制了第一部有群眾大場面的故事片《攻陷羅馬》(導演F.奧爾伯里尼),緊接著又攝制了一批歷史題材的影片。當時義大利的電影攝制者只注重拍攝場面宏大、布景豪華,對歷史事實則不重視。1909~1910年拍攝了影片《麥克佩斯》、《安尼塔•卡里巴爾迪》、《奧賽羅》、《貝亞特麗齊•琴奇》等。1913年是義大利無聲影片最興盛時期,年產量達497部。這個時期的主要導演有M.卡塞利尼、G.德•里加羅、E.格左尼、L.麥幾、B.尼格洛尼,G.帕斯特隆納。當時,義大利電影在國外也有很大市場,在國外最獲成功的3大影片是《你往何處去?》(1912,導演E.格左尼)、《龐培城的末日》(1913,導演M.卡塞利尼)和《卡比利亞》(1914,導演G.帕斯特隆納)。影片《卡比利亞》取材於古羅馬與迦太基的戰爭,是當時電影藝術最重要的作品。義大利頹廢派作家G.鄧南遮參予了此片劇本的編寫工作。作曲家I.皮澤蒂也特地為影片寫了放映時樂隊演奏的樂曲。另一部重要影片《我的愛情不會死》(1913,導演M.卡塞利尼)是沙龍式情節影片的代表作。這部現代題材作品也獲得很大成功。這個時期,大規模的宣傳使一批義大利電影演員蜚聲國內外影壇。女明星成為保證影片成功的重要因素。當時拍攝了很多喜劇影片,最受歡迎的喜劇演員主要是法國人,特別是由法國演員A.第特主演的喜劇風靡一時。當時大量影片內容脫離現實,但也有的導演致力於反映人民大眾的生活。這類影片大多是根據真實主義流派長篇小說拍攝而成的。較重要的影片有《消失在黑暗中》(1914,根據R.布拉喬的原作改編,導演N.馬爾托里奧),影片運用了對比蒙太奇描述了那不勒斯地方的顯貴和貧民生活的天壤之別。這類影片還有《黛萊絲•拉甘》(1915,根據E.佐拉的小說改編,導演N.馬爾托里奧)、《阿松塔•斯比納》(1915,導演G.塞倫納)等。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義大利電影失去一部分國外市場,開始進入不景氣時期。這時,只有演員兼導演E.吉奧內的作品還保持著聲譽。他拍攝了浪漫主義的驚險樣式影片,其中最著名的是系列片《灰鼠》(1918)等。為了挽救日益衰退的局面,義大利電影企業家們把當時20幾家影片公司組成了一個托拉斯,即義大利電影聯合公司。但這未能恢復昔日的繁榮。1921年以後,義大利的影院上映的主要是美國電影。
墨索里尼政府曾極力利用電影作為一種宣傳手段。1935年,義大利設電影業管理局,使電影生產和影片發行都置於國家控制之下。1937年在羅馬建成了一座歐洲最大的綜合電影製片廠:電影城(有十個攝影棚)。1935年在羅馬建立了電影實驗中心,負責培養電影專業人員。影片產量也逐年增加,1942年的影片產量高達119部。但是,在法西斯統治時期,完完全全為它服務的導演為數不多,露骨地鼓吹法西斯、軍國主義思想的影片也不多,大部分導演主要拍攝古裝片、音樂片、情節片和喜劇片。這個時期有些人追求「紀錄片的客觀性」,拍攝了一些「紀錄派」影片。如《海底的人們》(1940,導演F.德•羅勃蒂斯)、《白色的船》(1941,導演羅西里尼,R.)。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一些電影導演對法西斯官方電影採取消極態度,在創作中只注重對作品的形式方面的探索,人們把這類影片稱之為「書法派」電影。為了拒拍庸俗的商業性影片和迴避拍攝鼓吹法西斯思想的宣傳片,「書法派」主要致力於改編古典文學作品。他們最主要的影片有《以往的小世界》(1941,導演M.索爾達蒂)、《射擊》(1941,根據A.C.普希金的短篇小說改編,導演卡斯戴拉尼,R.)、《空想家賈柯莫》(1942,導演拉都達,A.)、《是,太太》(1942,導演F. 波喬里)和《嫉妒》(1943,導演波喬里)。
這個時期,一些青年電影工作者積極而自覺地反對法西斯的官方電影,他們當中很多人曾在羅馬的「電影實驗中心」執教或學習。由於沒有通過實際拍片來實現自己想法的機會,他們在電影雜志 《白與黑》和《電影》上經常發表有關電影理論和美學方面的文章,闡述自己的主張。1939~1942年發表的這些文章為後來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的美學原則奠定了基礎。這些青年當中很多人後來成為著名導演,如維斯康蒂,L.、德•桑蒂斯,G.、G.普希尼、A.彼特朗吉里、利薩尼,C.、安東尼奧尼,M.;有些成為著名電影藝術理論研究家,如G.阿里斯泰戈、G.威亞齊等。
法西斯統治的末期,義大利電影工作者沖破種種阻力,攝制了幾部預示新現實主義誕生的影片:《雲中四步曲》(1942,導演勃拉塞蒂,A.)、《孩子們在注視我們》(1943,導演德•西卡,V.,編劇柴伐蒂尼,C.)和《沉淪》(1943,導演維斯康蒂,L.)。這幾部影片顯現出義大利電影復興的最初跡象。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義大利社會生活各方面陷於崩潰,在民主運動高漲形勢下,產生了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新現實主義電影的出現是40~50年代世界藝術界的一個重要現象。新現實主義追求紀錄片的真實准確性,展示備受戰禍的義大利人民的苦難生活,表現人民對社會不公正和對資產階級冷酷的抗議,反映人民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1945年,導演羅西里尼,R.拍攝了影片《羅馬,不設防的城市》,這部歌頌人民群眾在反法西斯斗爭中團結精神的影片成了新現實主義的宣言書。它使新現實主義電影在國際上確立了地位。翌年,他又拍攝了同一主題思想的影片《游擊隊》,展示了戰爭年代義大利人民生活的廣闊情景。羅西里尼在攝制這部影片時,拒絕應用攝影棚、服裝、化妝和專業演員。這部影片創造的一種新穎的風格很快被其它國家效仿。導演利薩尼,C.、A.維加諾、勃拉塞蒂,A.也拍攝了反映游擊隊和地下工作者斗爭的影片。其後,新現實主義者們轉向描寫戰後生活中一些緊迫的問題,對這些問題進行批判性的社會剖析,例如德•桑蒂斯的《艱辛的米》(1949)、德•西卡的《偷自行車的人》(1948)等。 新現實主義的導演們盡管創作手法和風格各異,但他們的影片有一些共同之處:對現實生活做歷史的、具體的處理,對當時生活條件進行尖銳的批評,對普通人民的苦難表示真誠的同情。新現實主義的電影語言精練、嚴謹;既拒絕法西斯統治時期那種粉飾、浮誇的程序,也擯棄好萊塢的那些陳腐的模式。影片通常採用自然實景,人物角色經常由非職業演員扮演。影片以某一真實事件為基本內容,往往取材於報紙上發表的新聞報導,決不採用虛構臆造的故事。
50年代前後,義大利國內政治、經濟形勢不斷發生變化,特別是反法西斯各政黨出現分裂之後,進步的義大利電影工作者的團結統一也開始解體,有些人通過作品強調自己忠實於新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並力求繼續發展這個傳統,如利薩尼,C.拍攝了《苦難情侶》(1954),德•西卡,V.拍攝了《屋頂》(1956),捷爾米,P.拍攝了《司機》(1956)。有一些人則開始放棄新現實主義。羅西里尼,R.拍攝的《上帝的流浪歌手弗蘭西斯科》(1950,又譯名《聖弗蘭西斯科》)、《斯特隆波里,上帝的土地》(1949)等影片,開始明確地表現出他的崇尚宗教信仰的主題;A.傑尼那按梵蒂岡的旨意拍攝的影片《沼澤地的上空》,只是形式上利用了許多新現實主義手法而已。費里尼,F.的闡述哲學、道德問題的影片《路》(1954)引起了廣泛的爭論,它對新現實主義創作原則進行了反思。
這個時期,導演卡斯戴拉尼,R.的喜劇片《兩文錢的希望》(1952)、導演康曼西尼,L.的平庸的鬧劇片《麵包、愛情與幻想》(1953)被一些官方機構和右翼分子宣布為「樂觀片」,並大加吹捧,而另一些作品,如有重要意義的影片《溫別爾托•D》則被認定為「悲觀片」,由於政府對「樂觀片」給予資助,結果是產生了一個變種樣式的電影,人們把它譏諷為「玫瑰色新現實主義」。這種樣式的影片徒具新現實主義的某些表面特徵,社會批判的內容被閹割掉了。
50年代中期,新現實主義對法國、西班牙、日本、印度、拉丁美洲國家和其它國家和地區產生了有力的影響,但在義大利,它卻陷入危機之中。但是,無論是教權主義的反動勢力,還是好萊塢的壟斷組織都沒能扼殺義大利電影藝術的發展。人民民主運動的高漲促使很多電影專家重新回到反法西斯的民主團結的立場上來。1959年導演羅西里尼,R.拍攝了《戴拉•羅維萊將軍》,導演M.莫尼塞利拍攝了《大戰》。1960年,羅西里尼,R.又攝制了充滿反法西斯精神的影片《羅馬的夜晚》。
60年代,義大利電影呈現出新的繁榮景象。1959~1961年幾乎同時攝制了幾部舉世矚目的故事片:維斯康蒂,L.的《羅科和他的兄弟們》、費里尼,F.的《甜蜜的生活》、安東尼奧尼,M.的 《奇遇》和《夜》。當時義大利正處於資本主義暫時穩定和表面繁榮時期,這幾部影片的作者從各自不同的思想立場反映了義大利社會發展的這一新階段。《甜蜜的生活》是費里尼的反映社會問題的一部影片,揭示了羅馬資產階級生活的腐化及其精神上的空虛。這些影片在揭露和諷刺的同時,也表現出令人壓抑的孤獨寂寞。類似情況也存在於費里尼以前幾部作品裡,如影片《路》(1954)、《詐騙》(1955)、《卡比利亞之夜》(1957)以及他那部吐露內心隱秘的自傳體影片《》(1963)里。但是,資產階級家庭危險和婦女地位的主題在他的影片《朱麗葉和靈魂》(1965)里卻得到了發展。導演安東尼奧尼,M.致力於探討資產階級社會里人的異化問題,拍攝了整整一組影片:《吶喊》(1957)、《奇遇》(1960)、《夜》(1961)、《蝕》(1962)和《紅色的沙漠》(1964)。這位導演雖然對表現的內容進行了深刻的社會剖析,但有時把離群索居的悲劇做了絕對化和美化的描述。
德•西卡,V.在這一段時間里拍攝了反法西斯的影片《喬恰拉》(1960,根據作家A.莫拉維亞的小說改編)和《阿爾托納的幽禁者》(1962,根據法國存在主義作家J.P.薩特的劇本改編)。
60年代,以反法西斯為主題的第二個浪潮期間,義大利拍攝了許多比較好的影片:《1943年的長夜》(1960,導演F.凡奇尼)、《都回家去》(1960,導演康曼西尼,L.)、《那不勒斯的四天》(1962,導演N.洛依),《他們走向東方》(1964,導演德•桑蒂斯,G.)、《要嫁給軍人的姑娘們》(1965,導演V.朱爾里尼)和《未婚妻布貝》(1963,導演康曼西尼,L.)等等。維斯康蒂,L.導演了一部關於納粹分子如何攫取政權的影片《群神的滅亡》(1969)。德•西卡,V.拍攝了根據G.巴薩尼反法西斯的長篇小說改編的影片《芬齊-孔蒂尼家的花園》(1970)和反戰的情節片《向日葵》(1969)。
60年代裡,表現工人的題材仍然為義大利電影藝術家所關注。導演M.莫尼塞利以喜劇樣式拍攝了有關義大利工人第一次罷工的影片《同志們》(1963),導演U.格列戈萊蒂拍攝了嘲笑資本主義剝削方法的科學幻想式諷刺喜劇片《奧米克倫》(1963)。塔維亞尼兄弟和V.奧爾西尼執導了影片《一個將被燒死的人》(1962)。電影藝術家們對揭露黑手黨罪行的題材也頗感興趣,如V.德•塞塔的《奧爾戈索洛的匪徒》(1961)、拉都達,A.的《黑手黨人》(1962)、佩特里,E.的《各取應得》(1967)。這時義大利也出現了政論性電影。導演羅西,F.採用紀錄手法攝制了剖析黑手黨問題的尖銳的社會批判影片《薩爾瓦托雷•裘連諾》(1961)和雜文式影片《掠奪城市的手》(或譯《伸向城市的手》,1963)。很多導演致力於把文學作品搬上銀幕。如維斯康蒂,L.的《金錢豹》(1963)和《在威尼斯之死》(1971)、V.朱爾里尼的《家庭記事》(1962)、F.馬塞利的《冷漠的人們》(1963)等。
這個時期一些新導演嶄露頭角。在義大利電影佔有特殊位置的導演兼作家帕索里尼,P.P.於1961年拍攝了他的處女作《乞丐》,翌年拍攝了《羅馬媽媽》。他的影片雖然存在著過多的自然主義描寫,但是准確地反映了羅馬城郊流氓無產者的可怕的生活。在影片《馬太福音書》(1965)里,P.帕索里尼表達了試圖使共產主義和基督教理想相調和的意圖。其後,他又轉向專門拍攝改編世界古典名著的影片。如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1967)、歐里庇得斯的《美狄亞》(1969)、G.薄伽丘的《十日談》(1971)、G.喬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1972)及《一千零一夜》(1974)。他拍攝的最後一部影片《薩洛,或者薩托姆的 120天》(1975),揭露了法西斯統治的罪惡,但同時渲染了病態的色情和暴虐狂。
這個年代裡,社會喜劇片中較受歡迎的是義大利式喜劇片,這種樣式影片將喜劇和悲劇兩種成分相結合,力求表現現代的重大問題。很多著名導演拍攝的「義大利式喜劇片」受到觀眾的好評。如德•西卡,V.的《昨天,今天,明天》(1963)、《義大利式的結婚》(1964),捷爾米,P.的《義大利式的離婚》(1961)、《被誘騙被遺棄的女人》(1964)、《女士們和先生們》(1966)、《不道德的人》(1967)、《六翼天使》(1968);D.利齊的《艱難的生活》(1961)、《爭先恐後》(1962)和《進軍羅馬》(1962)、《「聖一月」行動計劃》(1966);L.藏巴的《大街上的調度員》(1960)、《保險局醫生》(1968)等。
60年代中期,導演S.萊翁內拍攝的「義大利西部片」獲得了聲譽。如影片《為了多餘的幾塊錢》(1964)、《好人,粗暴漢和無賴》(1966)、《從前在西部某地》(1968)等。
60年代下半期,義大利出現了一批稱之為「叛逆電影」的影片。青年導演M.貝洛契奧的影片《怒不可遏》是代表作品,它以離奇的形式表現了青年對資產階級生活習俗、家庭倫理的極端個人主義的反抗。屬於「叛逆電影」的還應提到塔維亞尼兄弟執導的幾部影片:《打倒者們》(1967)、《在天蠍坐標記下》(1969)。在西班牙培養成長的導演費雷里,M.的作品也有一定影響。他的《蜂後》(1963)、《猿猴女人》(1964)、《迪林傑死了》(1969)、《接見》(1971)等影片運用諷刺和怪誕手法表現了反教權主義的社會批判的內容,嘲諷了資產階級家庭關系和虛情假義。
70年代,在義大利電影中,出現一個被稱之為政治電影的派別,它們在反法西斯主義,社會批判的激情和在藝術原則方面接近新現實主義。在義大利國內外贏得了評論界的注意和觀眾的贊許。如F.凡奇尼的影片《馬梯奧蒂謀殺案》(1973),貝爾托盧奇,B.的影片《蜘蛛的戰略》(1970,電視片)、《國教教徒》(1971)和《二十世紀》(1976),C.利滋尼的《聖巴比倫廣場,下午8點鍾,無法理解的謀殺案》(1976),G.蒙塔爾多的《阿妮絲和死》(1976)等都是以反法西斯為主題的。喜劇樣式的政治影片有M.莫尼塞利的《我們要上校》(1973)、斯科拉,E.的《我們曾如此相愛》(1975)和心理描寫片《不平常的一天》(1977)。這個時期的一些具有反殖民主義和國際主義意義的影片有《代號「惡魔」行動計劃》(1979,義大利與西班牙合拍,導演G.蓬戴科爾沃)、《右邊坐著的人》(1968,導演V.朱爾里尼)、《薩柯和萬塞蒂》(1971,導演G.蒙塔爾多)。這一時期表現工人題材的影片也有新的提高,如《工人階級上天堂》(1971,導演佩特里,E.);揭露國家機關貪污受賄,揭露法官、警察、檢察機關與黑手黨互相勾結的電影也佔有重要位置,其中,一些新的政治偵探片在國內外獲得成功,如導演達米阿尼,D.的《警察局長的自白》(1971)、《我害怕》(1977)、《跪著的人》(1979),佩特里,E.的《對一個絕對無可懷疑的公民的調查》(1967)和《托多•莫多》(1976),羅西,F.的《馬台依事件》(1973)和《尊貴的屍體》(1976),L.藏巴的《尊敬的人們》(1975)等。
此外,反映義大利農村生活中尖銳社會問題的影片有《一家之主的父親》(1977,導演塔維亞尼兄弟)、《木屐樹》(1978,導演E.奧爾密)、根據作家C.萊維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影片《基督停留在埃博利》(1979,導演羅西,F.)等。著名的義大利導演們也拍攝了一些「政治電影」,如維斯康蒂,L.攝制了《室內裝飾的全家像》(1974),影片強烈地譴責了法西斯陰謀者,同時也激烈地指責了左翼極端分子。德•西卡,V.與柴伐蒂尼,C.聯合拍攝了兩部剖析社會問題的影片《我們叫他安德烈》(1972)和《暫短的休假》(1973);費里尼,F.拍攝了《羅馬》(1972)和《阿馬爾柯德》(1973),這位藝術家在這兩部影片里第一次鮮明地表現了反教權主義和反法西斯的主題思想。安東尼奧尼,M.的創作也發生了急劇的轉變。他在英國拍攝了有關青年問題的影片《放大》(1966)之後,在國內導演了《職業:記者》(1975),這部影片里既有他經常表現的主題和題材,也反映了反殖民主義的思想。導演V.朱爾里尼拍攝了《塔爾塔爾沙漠》(1976,根據D.布恰蒂的原作改編),影片的反軍國主義傾向吸引了人們的注意。
「政治電影」在發展中,嚴肅成分和娛樂成分互相滲透的傾向,使電影的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另一方面,也出現了一些引起尖銳爭論的電影作品。如費雷里,M.的《饕餮》(1973),L.卡瓦尼的《夜間守門人》(1974)。這些電影雖然表現了反資產階級和反法西斯的意向,但同時卻也存在著自然主義的表現手法。隨著各種不同樣式互相滲透和新的樣式的出現,60年代電影創作中的許多現象、流派和樣式,也逐漸在義大利電影中消失。
從70年代中期開始,義大利在政治、思想和經濟各方面出現的普遍不穩定,使電影工作者中的一些人對社會、人的信仰喪失了信心,這反映在他們創作的一些影片里,如費雷里,M.導演的《最後一個女人》(1976)和《再見,色慾之徒》(1978),費里尼,F.的《樂隊在排練》(1978),康曼西尼,L.的《堵塞》(1979)。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生產的影片中屬於這類的影片有斯科拉,E.的《露台》(1979),貝爾托盧奇,B.的《一個可笑的人的悲劇》(1981),費里尼,F.的《女人城》(1980)和《船行駛了》(1983),羅西,F.的《三兄弟》(1981),塔維亞尼兄弟的《聖洛倫索之夜》(1981),安東尼奧尼,M.的《一個女人的辨認》(1982)。 當代電影狀況 義大利電影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不景氣,原因很多,諸如國產電影得不到國家支持、美國資本越來越多地滲入義大利電影生產和影片發行系統、電視的競爭等等。此外,很多主要導演,如維斯康蒂、羅西里尼,德•西卡、捷爾米、帕索里尼等人相繼逝世。1978~1979年,製片生產規模壓縮了,影院數也減少了。觀眾1975年為5.1億多人次,1978年減少到3.1億多人次。外國影片佔全國發行量的70%,其中主要是美國電影。義大利影片的水平也在普遍下降。一些製片人和墨守成規的導演為了尋找出路重新拾起老一套辦法:拍攝喜劇片、偵探片和音樂片,期望以此滿足觀眾。
義大利的電影生產一直很分散,1976年全國大約有150家電影公司。它的中心是羅馬、都靈、米蘭、威尼斯、比薩等城市也都有一些製片廠。很多義大利影片是靠好萊塢壟斷組織的資金拍攝的。影片發行機構也很分散,而且這些機構與美國資本有著密切聯系。天主教會和梵蒂岡對電影業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他們通過自己的出版物控制每一部影片在信徒中間的推薦或觀看。
義大利電影的主要創作人員由羅馬的電影實驗中心培養,該中心創建於1935年。電影專業刊物有:《白與黑》(1940創刊)、《新電影》(1952)、《電影——1960》(1960)等。 在義大利舉辦的國際電影節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有佛羅倫薩國際獨立製片人電影節、聖萬桑國際體育片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等。

希望解決問題!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