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音樂家圖片
『壹』 您能幫我找幾幅外國著名音樂家的圖片或雕塑嗎
下面還有更多回:答
http://www.cwfx.com/zhuanti/woniu/xiangce.htm
『貳』 誰有莫扎特的圖片與介紹
1756年1月27日生於奧地利薩爾茨堡糧食街9號,1791年12月5日卒於維也納,終年35歲。
奧地利作曲家,歐洲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為古典主義音樂的典範,他對歐洲音樂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莫扎特一共創作了22部歌劇、41部交響樂、42部協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鳴曲、室內樂、宗教音樂和歌曲等作品。
莫扎特是鋼琴協奏曲的奠基人,作有29部加K.107三首鋼琴協奏曲,他對於歐洲器樂協奏曲的發展同樣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歌劇是莫扎特創作的主流,他與格魯克(Gluck)、瓦格納(Wagner)和威爾第(Verdi)一樣,是歐洲歌劇史上四大巨子之一。他又與海頓、貝多芬一起為歐洲交響樂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另外,他的《安魂曲》也成為宗教音樂中難能可貴的一部傑作。作為18世紀末時的歐洲作曲家,莫扎特的音樂深刻地反映了這個時代的精神,尤其是體現在歌劇作品中的市民階層的思想,無疑在當時具有進步的意義。莫扎特賦予音樂以歌唱優美歡樂性,然而,其中又深合著悲傷,這正反映了莫扎特時代知識分子的命運。並且,莫扎特是歐洲當時唯一一個不接受貴族供養的音樂家。
[編輯本段]藝術生涯簡介
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扎特WolfgangAmadeusMozart1756年1月27日誕生在奧地利薩爾斯堡,出生時風雪交加,3歲起顯露極高的音樂天賦,4歲跟父親學習鋼琴,5歲開始作曲。據說在他還不會寫字的時候便已會作曲了,由其父親記錄他所譜的短小樂曲。莫扎特的父親宮廷樂師LeopoldMozart萊奧波爾德•莫扎特是一個小提琴家、管風琴家、作曲家和音樂教育家,他所著的小提琴演奏教程,不僅在奧地利和德國,而且在歐洲其他國家都享有盛名。
莫扎特從三歲時就顯出了非凡的音樂天才,他時常走到鋼琴前面,按著琴鍵細聽,並努力彈出他曾經聽到過的音樂。有一次,莫扎特的父親和朋友一起回家,年方四歲的莫扎特正坐在桌旁,父親問他在做什麼,他說他正改在寫鋼琴協奏曲,當他父親把五線譜紙拿過來看時,激動得流出了眼淚,他對朋友說:「你看,這里寫的一切是多麼正確而且是有含義的啊!」
Mozart1762年
最像莫扎特的畫像byJosephLange(1762~1773)1762年,6歲的莫扎特在父親的帶領下到慕尼黑、維也納、普雷斯堡作了一次試驗性的巡迴演出,獲得成功。
1763年6月~1773年3月,他們先後到德國、比利時、法國、英國、荷蘭、義大利等國作為期10年的旅行演出均獲成功。這些旅行演出對莫扎特的藝術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他有機會接觸到歐洲當代最先進的音樂藝術——義大利歌劇、法國歌劇、德國的器樂,又結識了作曲家J.C.巴赫G.B.馬蒂尼、G.B.薩馬蒂尼等,跟他們學習作曲技術,這使他以後能夠成為他那個時代在創作上風格最為廣泛的一位作曲家。
Mozart&姐姐Nannerl在家中四手聯彈這一時期,莫扎特在倫敦出版了6首哈普西科德和小提琴(或長笛)的奏鳴曲,寫作了3首交響曲和歌劇《虛偽的善意》(1768)、《巴斯蒂安與巴斯蒂娜》(1768)、《本都國王米特里達特》(1770)、《盧齊奧·西拉》(1772)等作品。有些作品反映了他受J.C.巴赫的影響。這一時期的作品已經顯示莫扎特創作體裁的廣泛性和他對歌劇創作的興趣。
成熟時期(1774~1781)1773年底,莫扎特返回薩爾茨堡,在父親的輔導下,彌補被中斷了的音樂與文化的學習,同時利用旅行中獲得的知識與素材,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包括歌劇《假園丁》(1775)和《牧人王》(1775)。維也納的音樂家「星光大道」上Mozart的簽名
這時已經成人的莫扎特,對自己卑微的奴僕地位感到不滿。為了爭取人身與創作的自由,他經過激烈的斗爭,終於在1777年9月獲得大主教的同意,又跟母親進行了兩年的旅行演出。為了另謀職位,以便永遠離開薩爾茨堡,他先後在慕尼黑和曼海姆教學、演出,進一步加深了對不平等制度的認識和體會。在曼海姆時,他得到一些市民音樂家的幫助與同情,並接觸到當時歐洲重要的曼海姆樂派,聽到第一流管弦樂隊的演奏。1778年5月,他回到巴黎,由於母親病逝,加上未能謀到職位,不得不在1779年1月返回薩爾茨堡。
這一時期,莫扎特在曼海姆創作了2首長笛協奏曲1首雙簧管協奏曲、7首鋼琴小提琴奏鳴曲、3首鋼琴奏鳴曲,這些作品反映了曼海姆樂派的影響。在巴黎,他還寫了《巴黎》交響曲、交響協奏曲、管弦樂序曲、長笛和豎琴協奏曲、長笛弦樂四重奏、4首鋼琴變奏曲、4首鋼琴奏鳴曲等。第2次途經曼海姆時,寫了一些宗教音樂3部交響曲、小提琴中提琴的交響協奏曲、小夜曲、嬉遊曲、兩架鋼琴的協奏曲、3首風琴協奏曲等。1780年完成了歌劇《伊多梅紐》的創作。
這一時期莫扎特的作品,在內容上反映了當時狂飆運動思潮的影響,在形式上出現了新的要素,如奏鳴曲式第1樂章的呈示部,出現了與第1主題相對比的第2(或更多的)主題在再現部中,常常改換主題出現的次序,有時對主題材料也進行了不同於呈示部的處理,在第1、2樂章間,有了強烈的力度對比等等。這些手法,增強了他的音樂作品的戲劇性,使古典奏鳴曲式進一步形成。
莫扎特之妻ConstanzeMozart1840最左邊那位維也納時期(1781~1791)莫扎特再也無法忍受大主教的凌辱,毅然向大主教提出了辭職,到維也納謀生。他是奧地利歷史上第一個有勇氣和決心擺脫宮廷和教會,維護個人尊嚴的作曲家。但是以後他雖然名義上是一位自由作曲家,實際上仍然無力抗爭封建社會對他的壓迫。生活的磨難對他的思想和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維也納的10年,成為他創作中最重要的10年。1781年,他和大主教決裂後,寫出了著名的歌劇《後宮誘逃》。該劇於1782年7月首演,獲得很大成功。1782年,他在沒有徵得父親的同意的情況下,同一位WifeConstanzeMozart_by_Hanson_1802曼海姆音樂家的女兒康施坦絲·韋伯結了婚。莫扎特和當時正在維也納的J海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向海頓學習了四重奏和交響曲創作的經驗,並寫了6首弦樂四重奏贈送給海頓。1784年,他參加了「共濟會」(也叫兄弟會,是拿破倫在埃及創建的,宣言自由平等,兄弟之愛),是維也納第八支部的成員。他熱心地參加了這個帶有資產階級啟蒙思想色彩的秘密宗教團體的活動,對它所宣揚的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有強烈共鳴,並在這種思想的啟示下寫出了許多作品。Mozart兩個活下來的男孩,兩人終身未娶
1785年,一度倒閉了的維也納民族劇院恢復,莫扎特有了從事歌劇創作的機會。他寫了一部滑稽戲《劇院經理》(1786年演出)。1786年完成並上演了《費加羅的婚禮》,該劇的影響很大,甚至在布拉格也家喻戶曉。1787年《唐璜》完成並得到演出。在維也納,莫扎特發現了J.S.巴赫的作品。他對巴赫的復調技法進行了深入的學習和研究。這對他後期的創作起了重要影響。
1789年4月,貧困中的莫扎特,由他的學生卡爾·利希諾夫斯基公爵帶領,到柏林,德累斯頓,萊比錫等地演出。雖然轟動一時,卻未能解脫他的經濟困境。1790年1月,他的歌劇《女人心》上演。2月,皇帝去世,莫扎特向繼任皇帝利奧波德二世請求接任宮廷樂長L.霍夫曼的職位,得到同意,但未實現。1791年,他寫了歌劇《蒂托的仁慈》,未獲成功。同年9月寫了最後一部歌劇《魔笛》,並在重病中寫作大型宗教音樂作品《安魂曲》,未能全部完成,便與世長辭了。年僅35歲,死後被葬在維也納貧民公墓的一個不知名的地方。真是『風雪中來,風雪中去。』
[編輯本段]生平簡介
1765年7月,英國倫敦一家報紙刊登了這樣一條音樂會預告: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扎特是能使全歐乃至全人類感到自豪的神童。8歲的少年使音樂家和有識之士驚嘆不已。他的羽管鍵琴演奏、視奏能力及運用各種樂器的即興表演和作曲,都使人嘆為觀止。這位天才兒童的父親,根據紳士淑女懇切的要求,決定延長滯留時間。為此,各位有了欣賞這位小作曲家和他姐姐演奏的機會……Mozart&姐姐Nannerl1764年,Paris
1756年1月27日,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扎特出生於奧地利的薩爾斯堡一個宮廷樂師之家。他的父親列奧波爾德.莫扎特(LeopoldMozart)原籍德國,曾先後生有7個孩子,不過,其中5個都過早地夭折,頑強地活下來並長大成人的只有最小的兒子沃爾夫岡和他的姐姐安娜。
列奧波爾德是一位頗受人們尊敬的小提琴家、作曲家,小莫扎特非凡的音樂天賦很早就已引起他的欣喜與關注。有一次,他與一位朋友一起回到自己家中,看到4歲的兒子正聚精會神地趴在五線譜紙上寫東西。父親問他在干什麼?兒子一本正經地回答:「我在作曲。」孩子的舉止使兩位大人相覷見笑,面對著紙上歪七扭八的音符,他們以為這不過是小孩的胡鬧。然而,當細心的父親將兒子的作品認真地看了幾眼之後,忽然興奮地眼噙淚花對客人喊道:「親愛的,你快來看!這上面寫的是多麼正確而有意義啊!」天才已經開始了他的創造生涯!
為使小莫扎特能迅速成長,列奧波爾德竭盡心血,精心栽培。對兒子的學習與訓練是極為嚴格的,除了復雜的音樂理論與演奏技能外,還有拉丁文、法文、義大利文、英文以及文學和歷史等等。
莫扎特有著驚人的聽覺和音樂記憶力。七歲的時候,有一次他用父親的朋友沙赫特涅爾的小提琴演奏,兩天後莫扎特又在自己的提琴上練習。當沙赫特涅爾再次上門時,莫扎特對他說,我現在用的小提琴比前兩天奏的那把小提琴低八分之一個音。沙赫特涅爾以為他在開玩笑,但莫扎特的父親完全了解自己兒子,他請朋友把小提琴從家裡取來,經校對後,發現莫扎特的判斷完全正確。
1762年,將近六歲的莫扎特就掌握了古鋼琴的彈奏技術,與此同時,他又開始學習拉小提琴。在父親的帶領下,6歲的莫扎特和10歲的姐姐安娜開始了漫遊整個歐洲大陸的旅行演出。他們到過慕尼黑、法蘭克福、波恩、維也納、巴黎、倫敦、米蘭、波隆那、佛羅倫薩、那不勒斯、羅馬、阿姆斯特丹等等許多地方,所到之處無不引起巨大的轟動!在奧地利國都維也納,他們被皇帝請進王宮進行表演。
在鮮花、掌聲和歡呼的背後,是艱苦的勞動、苛刻的條件和可怕的考驗。為了金錢與榮譽,列奧波爾德要求小莫扎特無論旅途多麼勞累,要隨時都可以當眾演。為了宣揚兒子的天才,他讓孩子必須滿足聽從突如奇來、異想天開的種種刁難性提議。如:當場視奏從未接觸過的技巧艱深的樂曲;按照聽眾臨時設想的幾個低音即興作曲,並根據指定的調性當即演奏用多條手帕將鍵盤全部蒙住而不影響彈琴;在一場音樂會上從頭至尾全部演奏自己的作品,等等。並且,這樣的演出幾乎每每長達四五個小時之久。
1772年,16歲的莫扎特終於結束了長達10年之久的漫遊生活,回到自己的家鄉薩爾斯堡,在大主教的宮廷樂隊里擔任首席樂師。
盡管莫扎特乃曠世奇才,盡管他享有極大的榮譽,可在大主教眼中,他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奴僕,並且是一個很糟糕的奴僕。因為他擁有榮譽。莫扎特不得不像他的前輩海頓那樣,每天在前廳穿堂里,恭候主人的吩咐,隨時都有可能遭到大主教的斥責辱罵,甚至嚴厲的懲罰。然而,莫扎特畢竟不是海頓,他具有更強的自尊心和獨立不羈的果敢精神。為擺脫大主教的侮辱與控制,他於1777年再次外出旅行演出,期望能找到一個落腳之處,永遠離開薩爾斯堡。
令人深感意外的是,這位曾轟動過整個歐洲的金光閃閃的寵兒此刻竟到處碰壁!神童已經長大,已不再是神童。昔日的神童消失了,盡管他的才華隨年齡成正比地增長,可現實社會卻無情地冷落了他。他不得不重新回到薩爾斯堡,而這樣一來,大主教當然更加刻薄地對待他。莫扎特的辛酸與窘境是任何一個有生活常識的人都不難想像的。
1781年6月,莫扎特終於在忍無可忍當中與大主教公開決裂。他毅然辭職離去,成為歐洲歷史上第一位公開擺脫宮廷束縛的音樂家。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這種舉動無疑極其大膽而英勇。因為,這意味著艱辛、飢餓甚至死亡。
列奧波爾德力勸他的兒子向大主教賠禮道歉,重歸於好,莫扎特堅決拒絕。他在給父親的回信中寫道:我不能再忍受這些了。心靈使人高尚起來。我不是公爵,但可能比很多繼承來的公爵要正直得多。我准備犧牲我的幸福、我的健康以至我的生命。我的人格,對於我,對於你,都應該是最珍貴的!
沖出牢籠的莫扎特定居在「音樂之都」的維也納,開始了一個自由藝術家的生涯。當時他年僅25歲,可離生命的終點卻只有10年了。
莫扎特寫作之輕松與神速使他的同時代人和後輩都把他看作是無師自通、不學而成的天才,縱觀他的一生,除了孩提時期受到父親的嚴格教誨外,的確從未得到過正式的教師指導。天才是不容否認的,但人們往往因此而忽略了天才也離不開刻苦與勤奮。1787年10月的一天,莫扎特與歌劇《唐璜》的樂隊指揮庫查爾茲一起散步時說:「以為我的藝術得來全不費功夫的人是錯誤的。我確切地告訴你,親愛的朋友,沒有人會像我一樣花這么多時間和思考來從事作曲;沒有一位名家的作品我不是辛勤地研究了許多次。」
在莫扎特身上,處處都體現出典型的藝術家天性。他是一個熱愛生活、充滿詩意、富於感情的人。他認為窮人最講信義,「世界上只有窮人才是最好、最真實的朋友,有錢人完全不什麼叫友誼」。他天真、單純,總是興高采烈。他易受感動,愛掉眼淚,具有女性般的柔情。他童心不泯,像孩子一樣充滿了好奇,似乎永遠長不大。
莫扎特摯愛自己的親人,每當他談起父母、妻子時,臉上都不由閃現出幸福的光彩,語調也格外恬美。在神聖的婚禮儀式上,他和妻子雙雙落下激動的熱淚。大家深受感染,都跟著一起哭了。由於他沒有固定的收入,妻子康斯坦采又不善持家理財,因而婚後的生活非常窮困。為了維持日常的基本需要,莫扎特拚命工作——教課、演出、創作,應接不暇,永無休止。盡管如此,日子還是過得相當窘迫。有一年冬天的一人傍晚,朋友們到他家做客,從窗外看到夫妻倆在屋裡愉快的地翩翩起舞,紛紛贊嘆不已。待到進屋後才弄明白,他們因無錢買煤,不得不利用跳舞來取暖,以此熬過寒冷的冬季。
莫扎特晚年的生活每況愈下,身體也越來越糟,他不得不經常向朋友們求援。當他最後一部傑出的歌劇《魔笛》(TheMagicFlute)首場公演時(1791年9月30日),他已痼疾纏身。
有一天,一位神情冰冷、身著黑衣的陌生人前來拜,他請大師為他寫一首《安魂曲》。陌生人走後,身心交瘁的莫扎特含著眼淚對妻子說,這部作將為他自己而寫。「他帶著一種狂熱的拚死勁兒開始寫最後一部作品——《安魂曲》,……莫扎特處於過度勞累的狀態中,他擺脫不了這部『為死亡而作的彌撒曲』是為他自己而作的這樣一種念頭,他認為自己不能活著完成它了,他鞭策自己來寫這部充滿死亡景象的傑作,開始了與時間進行的悲劇性競賽。」一個永遠的憒憾是,這場競賽的勝利者是死神,《安魂曲》寫到一半時,莫扎特再也握不住手中的筆……,這部傳世之作的最終完成者,是他的得意門生修斯梅爾。
《魔笛》上演後所獲得的巨大成功為瀕臨崩潰的莫扎特帶來難以形容的最後的欣慰。1791年12月4日深夜,他躺在冷冷清清的病榻上,喃喃自語地想像著《魔笛》的演郵:第I幕現在結束了……現在開始夜後的詠嘆調……凌晨1點,他悄悄地閉上了雙目。此時,豪華的威登歌劇院燈火輝煌,舒適的包廂座無虛席,維也納各界人士濟濟一堂,正在津津有味地欣賞著大師的新作《魔笛》。
出殯那天,狂風呼嘯,大雪紛飛。惡劣的氣候迫使幾位送葬的親友都中途返回,只剩下一個掘墓老人趕著靈車踽踽獨行……。這是一個埋葬罪犯、流浪漢與貧民的墳場,下葬的墓穴里已有兩口他人的棺材。康斯坦采當時重病卧床,沒能到場。當她數日後前往墳地時,已無法找到准確的墓址。人類文明史上的一代奇才就這樣無影無蹤地消失了,身後留下尚未還清的1682弗羅林的債務。
比起長壽而在晚成的海頓來,莫扎特剛好相反——短命而早熟。然而就在他不足36歲的一生里,卻為人們創造出數量驚人的音樂瑰寶。其中包括:歌劇22部;以《費加羅的婚禮》(TheMarriageofFigaro)、《唐璜》、《魔笛》最為著名;交響曲41部,以第三十九、四十、四十一交響曲最為著名;鋼琴協奏曲27部,以第二十、二十一、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六、二十七鋼琴協奏曲最為著名;小提琴協奏曲6部,以第四、第五小提琴協奏曲最為著名;此外,他還寫了大量各種體裁的器樂與聲樂作品。
莫扎特的音樂典雅秀麗,如同珍珠一樣玲瓏剔透,又似陽光一般熱情溫暖,洋溢著青春的生命力。由於他的音樂語言平易近人,作品結構清晰嚴謹,「因而使樂思的最復雜的創作也看不出斧鑿的痕跡。這種容易使人誤解的簡朴是真正隱藏了藝術的藝術」。
美國音樂學者約瑟夫.馬克利斯說得好:「在音樂歷史中有這樣一個時刻:各個對立面都一致了,所有的緊張關系都消除了。莫扎特就是那個燦爛的時刻。」
去世
莫扎特遷居維也納之後,也曾多次更換過住址。其中最為著名的是費加羅樓房。在這座典型的維也納老式
樓房裡,莫扎特和他的妻兒渡過了一生中最愉快的時光(一七八四年至一七八七年)。在這里,他創作了《費加羅的婚禮》,在這里他曾教授過年輕的貝多芬,在這里他被授予皇家室內樂作曲家的稱號。
地址:Mozart-Gedenkstte,Figaro-Haus,Domgasse5,1010Wien
莫扎特去世後,屍骨安葬在聖馬克斯墓地。地址:St.MarxFriedhof,Leberstrasse6-8,1110Wien。
他的墓碑於一八九一年從聖馬克思墓地移到了中央陵園名人墓地32A的第55號墓穴,莫扎特的一座大理石紀念像創作於一八九六年,如今這座塑像坐落在城堡花園,是遊客們樂於觀光的地方。
『叄』 著名音樂家的簡歷
路德維希·范·貝多芬(德文: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7日-1827年3月26日),是一位集古典主義大成、開浪漫主義先河的德意志古典音樂作曲家,也是一位演奏家和指揮家。他一共創作了9首編號交響曲、35首鋼琴奏鳴曲(其中後32首帶有編號)、10部小提琴奏鳴曲、16首弦樂四重奏、1部歌劇、2部彌撒、1部清唱劇與3部康塔塔,另外還有大量室內樂、抒情曲(Lieder)與舞曲。這些作品對音樂發展有著深遠影響。在華文世界,貝多芬被尊稱為樂聖。
沃爾夫岡·阿瑪迪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的薩爾茲堡,是歐洲最偉大的古典主義音樂作曲家之一。
35歲便英年早逝的莫扎特,留下的重要作品總括當時所有的音樂類型。根據當代的考證顯示,在鋼琴和小提琴相關的創作,他無疑是一個天份極高的藝術家,譜出的協奏曲、交響曲、奏鳴曲、小夜曲、嬉遊曲等等成為後來古典音樂的主要形式,他同時也是歌劇方面的專家,他的成就至今不朽於時代的遷變。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是奧地利作曲家,他是早期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也被認為是古典主義音樂的最後一位巨匠。
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創作了600多首歌曲 ,18部歌劇、歌唱劇和配劇音樂,10部交響曲,19首弦樂四重奏,22首鋼琴奏鳴曲 ,4首小提琴奏鳴曲以及許多其他作品 。他為不少詩人如約翰·沃爾夫岡·歌德、弗里德里希·席勒、海因里希·海涅、威爾赫姆·穆勒等的作品寫了大量歌曲,把音樂與詩歌緊密結合在一起。他的歌曲中既有抒情曲、敘事曲、充滿戰斗性的愛國歌曲,也有源於民間音樂的歌曲,其中重要的有《魔王》、《鱒魚 》、《菩提樹》、《美麗的磨坊少女》、《野玫瑰》、《流浪者》(2首)、《普羅米修斯》、《致音樂》、《迷娘之歌》、《紡車旁的格雷欣》、《牧童的哀歌》、《戰斗中的祈禱》、《劍之歌》、《戰士之歌》等 , 主要歌曲匯有3部歌曲集 :《美麗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和《天鵝之歌》。他的交響曲中較重要有第四、第五、第八、第九交響曲,其中第八交響曲是一部浪漫主義抒情交響曲,因只寫了兩個樂章而被稱為《未完成交響曲》,第九交響曲氣勢磅礴,充滿英勇豪邁的氣概,被稱為《偉大交響曲》 。 他的作品還有d小調弦樂四重奏《死與少女》、鋼琴五重奏《鱒魚》、C大調弦樂五重奏、鋼琴曲《流浪者幻想曲》、《音樂的瞬間》 、降E大調即興曲、A大調奏鳴曲和配劇音樂《羅莎蒙德》等。舒伯特以抒情的旋律聞名,而且總是能夠自然流露、渾然天成。
舒伯特在生的時候,大眾對他的認識和欣賞只是一般,但在逝世前已經有一百首著作被出版。他早年擔任父親學校里的教師,辭去職位後一直沒有固定的工作,經常靠朋友接濟。
舒伯特死後被安葬在他生前一直相當崇拜卻只見過幾次面的貝多芬墓旁。
約瑟夫·海頓(Joseph Haydn,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奧地利音樂家。海頓是繼巴赫之後的第一位偉大的器樂作曲家,是古典主義音樂的傑出代表。被譽稱交響樂之父
海頓出生於奧地利和匈牙利邊境的一個小村莊羅勞,出身於一個貧窮的車匠家庭,27歲時受聘擔任匈牙利艾斯台爾哈奇親王的樂長,任職達30年之久,他一生寫作了104首交響曲,兩部清唱劇 《創世紀》和《四季》,同時也寫作了大量的弦樂四重奏,鋼琴奏鳴曲,以及一些歌劇、輕歌劇、12部彌撒曲和聲樂作品。
海頓的音樂幽默、明快,含有宗教式的超脫,他將奏鳴曲式從鋼琴發展到弦樂重奏上,他是器樂主調的創始人,將傳統對位法的獨立聲部完全同化了,將主題發展自行展開。後期他訪問英國,接受牛津大學授予的音樂博士頭銜,受到了亨德爾的影響,也受莫扎特的影響,產生旋律優美的抒情色彩,出現類似巴洛克的風格。他用弦樂四重奏代替鋼琴,用管弦樂代替管風琴,創造了兩種新型的和聲演奏形式。
他同莫扎特和貝多芬三人為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傑出代表,綽號為「海頓老爹」。
自己選吧。
『肆』 貝多芬最著名的代表作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2.16-1827.3.26.右邊的圖片是著名音樂家貝多芬,祖籍是荷蘭(亦說是波蘭)他出生於德國波恩的平民家庭,家族是科隆選侯宮廷歌手世家,自幼跟從父親學習音樂,很早就顯露了音樂上的才華。八歲便開始登台演出。公認的最像貝多芬Beethoven的畫像
1792年到音樂之都維也納深造,藝術上進步飛快。他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創作了大量充滿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如交響曲《英雄》、《命運》;序曲《哀格蒙特》;鋼琴曲《悲愴》、《月光曲》、《暴風雨》、《熱情》等等。他集古典音樂的大成,同時開辟了浪漫時期音樂的道路,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被後人尊稱為「樂聖」。德國最偉大的音樂家、鋼琴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最後一位,與海頓、莫扎特一起被後人稱為「維也納三傑」。
貝多芬一生坎坷,沒有建立家庭。二十六歲時聽力衰退,晚年失聰,只能通過談話冊與人交談。但孤寂的生活並沒有使他沉默和隱退,在一切進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復辟年代裡,依然堅守「自由、平等、博愛」的政治信念,通過言論和作品,為共和理想奮臂吶喊,反映了當時資產階級反封建、爭民主的革命熱情,寫下不朽名作《第九交響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紀啟蒙運動和德國狂飆突進運動的影響,個性鮮明,較前人有了很大的發展。
在音樂表現上,他幾乎涉及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大大提高了鋼琴的表現力,使之獲得交響性的戲劇效果;又使交響曲成為直接反映社會變革的重要音樂形式。主要作品有交響曲九部(以第三《英雄》、第五《命運》、第六《田園》、第九《合唱》最為著名),歌劇《費黛里奧》等等
『伍』 世界著名音樂家的名字和他們的作品
貝多芬
c小調第五交響曲《命運》
d小調第九交響曲《合唱》
c小調第八鋼琴奏鳴曲《悲愴》
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月光》
f小調第二十三鋼琴奏鳴曲《熱情》
G大調小步舞曲
獻給愛麗絲
土耳其進行曲
海頓
G大調第九十四號交響曲《驚愕》
小夜曲
莫扎特
g小調第四十交響曲
C大調第四十一交響曲《朱庇特》
G大調弦樂小夜曲
歌劇《費加羅的婚禮》
歌劇《魔笛》
歌劇《唐璜》
安魂曲
土耳其進行曲
小步舞曲
帕格尼尼
第一小提琴協奏曲
羅西尼
歌劇《威廉·退爾》序曲
歌劇《塞維利亞的理發師》
歌劇《賊雀》序曲
韋伯
邀舞
《自由射手》序曲
浪漫主義
肖邦
A大調波蘭舞曲《軍隊》
降A大調波蘭舞曲《英雄》
c小調練習曲《革命》
升c小調幻想即興曲
門德爾松
仲夏夜之夢
無詞歌之春之歌
無詞歌之威尼斯船歌
乘著歌聲的翅膀
舒伯特
鋼琴五重奏(鱒魚)
軍隊進行曲
小夜曲
聖母頌
魔王
野玫瑰
勃拉姆斯,
搖籃曲
舒曼
童年情景之夢幻曲
瓦格納
婚禮進行曲
歌劇《女武神》 女武神的飛行
柏遼茲
幻想交響曲
羅密歐與朱麗葉
格林卡
《魯斯蘭與柳德來拉》序曲
李斯特
第二號匈牙利狂想曲
愛之夢第三首
奧芬巴赫
天堂與地獄序曲
斯美塔那
《我們祖國》之沃爾塔瓦河
老約翰·施特勞斯
拉德斯基進行曲
威爾第
歌劇《茶花女》
歌劇《阿伊達》
歌劇《奧賽羅》
歌劇《弄臣》
後浪漫主義
芭達捷芙絲卡
少女的祈禱
鮑羅丁
在中亞細亞草原上
德沃夏克
e小調第九交響曲《自新大陸》 第二、四樂章
母親教我的歌
月亮頌
比才
歌劇《卡門》
《阿萊城姑娘》
福斯特
故鄉的親人
蘇珊娜
老黑奴
美麗的夢神
格里格
《培爾·金特》
挪威舞曲
春
馬勒
大地之歌
柴科夫斯基
1812序曲
舞劇《天鵝湖》
舞劇《胡桃夾子》
舞劇《睡美人》
穆索爾斯基
圖畫展覽會
跳蚤之歌
小約翰·施特勞斯
藍色多瑙河圓舞曲
維也納森林的故事圓舞曲
南國玫瑰圓舞曲
皇帝圓舞曲
春之聲圓舞曲
里姆斯基柯薩科夫
天方夜譚組曲
野蜂飛舞
近代音樂
德彪西
月光
牧神午後前奏曲
大海
格什溫
藍色狂想曲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
薩拉薩蒂
流浪者之歌
卡門主題幻想曲
普契尼
歌劇《蝴蝶夫人》
歌劇《藝術家的生涯》
歌劇《托斯卡》
歌劇《圖蘭多特》
聖-桑
動物狂歡節
骷髏之舞
西貝柳斯
芬蘭頌
理查·施特勞斯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英雄生涯
瓦爾德退費爾
溜冰圓舞曲
現代音樂
普羅科菲耶夫
彼得與狼
《羅密歐與朱麗葉》組曲
哈恰圖良
馬刀舞曲
奧爾夫
布蘭詩歌
龐塞
小星星
斯特拉文斯基
《火鳥》組曲
舞劇《春之祭》
『陸』 尋各國音樂家圖片與簡介
貝多芬 http://www.wyex.com/intel/zhaobingru/new_page_6.htm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2.17.-1827.3.26.)
一七九二年,二十二歲的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從波恩來到維也納,一直到他一八二七年逝世,他就從未離開過這座對音樂家特別有吸引力的城市。貝多芬的絕大部分作品是在這里創作的。他的九部交響曲全都在維也納舉行了首演式。一八零五年,他唯一的一部歌劇創作《費德里奧》也在維也納的國家歌劇院舉行了首演。貝多芬被後人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交響曲作家。他的《英雄交響曲》充滿了激情。他的第九部交響曲取材於德國詩人席勒的《歡樂頌》,如今已經成為歐盟的盟歌。
輝煌的創作並不能掩飾貝多芬多難的一生。一八零二年,貝多芬由於逐漸喪失聽力,悲憤之餘,寫下了一封可能是給他兄弟的遺囑。激情滿腔的稟性迫使他頻繁地搬家。他在維也納市區北部有溫泉的地方留下了幾十處居所。但是溫泉最終還是無法挽救他的失聰,一八一九年,貝多芬的聽力徹底喪失了。一八二七年,人們在Waehringer Friedhof 魏林格墓地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一八八八年,貝多芬的遺骨被安放到維也納中央陵園。
造訪音樂家貝多芬
貝多芬晚年頻繁遷居,雖然留下了眾多的故居,但是很多故居未能作為展覽館向遊客開放。貝多芬當年喜歡居住在名叫海里根施塔特(Heiligenstadt)的地方,離市區很遠,在市區的正北方。一八零二年,貝多芬居住這個城區,在這里創作了他第二部交響曲。同年十月,貝多芬在這里寫下了《海里根施塔特遺囑》,這是一封他寫給兩個兄弟的信,這封信並未寄出,如今仍然完好地被保存在這里。貝多芬的這處遺址如今被稱作為「海里根施塔特遺囑屋」,周二至周日向遊客開放。
帕斯克瓦爾蒂樓房(Paqualitihaus)是貝多芬居住時間較長的一處住所。一八零四年至一八一五年間,貝多芬雖然數次離開這個居所,但是最後卻又返回到此地。樓房的主人帕斯克瓦爾蒂是貝多芬的好朋友,每次貝多芬出走,他都吩咐傭人不要出租貝多芬的房間,因為「他總是會回來的」。在這里,貝多芬經歷了創作的鼎盛期,他的第四、五、六部交響曲,第四鋼琴協奏曲和歌劇《費德里奧》都是在這里創作的。
一八二七年,貝多芬去世時,眾多的朋友和崇拜者前來弔唁。貝多芬被安葬在魏林格墓地(Waehringer Friedhof)。文學巨匠格里爾帕策曾經在悼詞中說 「貝多芬把他的一切獻給了眾人,從他們那裡卻一無所獲,於是他就遠離了眾人。」能夠讓貝多芬瞑目九泉的是,舒伯特一八二八年也被安葬在此,與他相伴。人們為了紀念舒伯特這位年輕的天才音樂家,在魏林格墓地的旁邊修建了一座舒伯特花園(Schubertpark)。如今,這座魏林格大街上的舒伯特花園是眾多遊客流連的地方。
一八八八年,兩位音樂大師的棺木被一起移到中央陵園。如今,貝多芬被埋葬在中央陵園名人墓地32A的第29號墓穴中。
一八八零年,崇拜貝多芬的人們還為其建造了一座紀念碑。從此,這個地方更名為貝多芬廣場。貝多芬塑像的周圍圍繞著九個小天使,象徵音樂大師不朽的九部交響曲 海頓http://encyclopedia.cycnet.com/art/music/world/000904009.htm
海頓(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奧地利著名作曲家。父親是修車匠、教堂雜役並兼管風琴師和歌手。也身貧苦的海頓,有兄弟十二人,從個就在艱難的境況中學習音樂。五歲,他隨堂兄學習小提琴、聲樂和拉丁文。後來在維也納聖斯蒂芬教堂唱詩班,也勤奮學習音樂。
1761年,海頓在貴族埃斯特哈齊公爵宮廷中擔任樂長,工作繁重、地位卑微,處於僕役地位。在長達三十多年的寄人籬下溝艱苦生涯中,海頓創作出大量作品,並成為當時維也納的知名音樂家。
1791年,埃斯特哈齊公爵死去,海頓以「自由人」身份進行創作,並兩度訪問倫敦,寫出十二部《倫敦交響曲》。
1798年與1801年,他分別寫成大型清唱劇《創世紀》和《四季》。此後,海頓健康每況愈下,停止創作。1809年5月,正值拿破崙炮擊維也納,海頓由於疾病與驚恐交迫長辭於世。
海頓的音樂創作包括各類音樂體裁。其中以交響曲和弦樂四重奏最為傑出。他共創作交響曲一百零八部,弦樂四重奏八十三部,不少作品至今仍廣為流傳。
海頓把交響曲固定為四個樂章的形式,並在配器上形成較為完整的管弦樂隊的編制原則,為後來交響音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人民常尊海頓為「交響曲之父」。
海頓作為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旋律動人,富有民間氣息而獲人們喜愛。
克勞迪奧·蒙特威爾地 http://www.wyzyl.com.cn/wyz2006/03_03gujlba.asp 克勞迪奧·蒙特威爾地 義大利傑出的歌劇作曲家,是前期巴洛克樂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二十歲時完成了他的處女作《五聲部牧歌》,由此一舉成名。他的音樂猶如人的軀體,富有鮮明的個性和熾烈的熱情,從而將巴洛克音樂推向高潮。他注意吸取前人的經驗,巧妙地運用傳統的復調音樂手法,把樂曲的形式固定在歌劇中,並明確規定音樂的表現手法必須服從於戲劇情節的需要。他的歌劇感情色彩濃厚,重視對人物心理方面的刻畫,並首創以管弦樂隊來伴奏歌劇,為音樂的展開提供了廣闊的餘地。他一生共創作了九部牧歌集、二十一首宗教牧歌、二十一首三重唱、十五首三聲部諧謔曲、十首二聲部諧謔曲、近百首宗教作品和幾部絕對堪稱精品的歌劇《奧菲歐》、《波佩阿的加冕》等。這些還不包括他已經失傳的眾多作品。
『柒』 蒙古族著名音樂人圖圖和他的音樂
齊峰,我最喜歡的蒙古歌手
,還有騰格爾,韓磊,德德瑪,好多,斯琴格日樂也很好。
『捌』 請分別介紹一下兩位著名的音樂家
http://ke..com/view/72486.htm超全的 約翰·施特勞斯 約翰·施特勞斯(Yuehan.shitelaosi Johann Strauss , 1825--1899) 奧地利的輕音樂作曲家、指揮家、小提琴家。出生在維也納的一個音樂家庭。與父同名。小施特勞斯從小非常熱愛音樂。耳濡目染受到父親的音樂熏陶。老施特勞斯是宮廷圓舞廳樂長,又會創作,名震歐洲。但老施特勞斯深知音樂界,特別是輕音樂界競爭激烈,若想成功決非易事。他7歲已創作一首圓舞曲,並在父親的反對下學習小提琴。他中學畢業後,父親讓他考入工業學校,然而,他決心要躋身於音樂界。幸而母親悄悄給他買了樂器,並拿錢供他學習。父親發現便大發雷霆,嚴斥母親,並鬧到夫妻分居的地步。工業學校畢業後,在一家銀行干著使他厭煩而又不得不幹的工作。19歲時,在維也納指揮演出他父親的樂曲和自己的作品,在演出中,他父親的樂曲仍很成功,而他自己的作品6次返場,受到熱烈歡迎。這次成功的演出,決定了小斯特勞斯的命運。此後,父親便不再反對他當音樂家的決心了。父親死後,他自己任指揮並作曲,帶領樂隊巡迴演出,走遍歐洲,直達俄羅斯。1863年,他任宮廷圓舞曲廳指揮。他最著名的作品有《美麗的藍色多瑙河》、《藝術家的生涯》、《酒與女人之歌》、《維也納性情》、《維也納森林的故事》、《維也納糖果》和《春之聲》等120餘首維也納圓舞曲,被譽為「圓舞曲之王」,其父老斯特勞斯被譽為「圓舞曲之父」。還作有《雷鳴與閃電》等120多首其他舞曲。1870年,他45歲後寫作了16部輕歌劇,如:《蝙蝠》、《羅馬狂歡節》、《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吉卜賽男爵》等,為維也納輕歌劇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關於《藍色多瑙河》的創作,有一個有趣的故事。一次,約翰·施特勞斯回家時換下一件臟襯衣。他的妻子發現這件襯衣的衣袖上寫滿了五線譜。她知道這是丈夫靈感突現時記錄下來的,便將這件襯衣放在一邊。幾分鍾以後回來,她正想把它交給丈夫,卻發現這件襯衣不翼而飛。原來,在她離開的瞬間,洗衣婦把它連同其他臟衣服一起拿走了。她不知道洗衣婦的居所,就坐著車子到處尋找,奔波了半天,也沒有下落。在她陷於絕望的時刻,幸好一位酒店裡的老婦人把她領到那洗衣婦的小屋。她猛沖進去,見洗衣婦正要把那件襯衣丟入盛滿肥皂水的桶里。她急忙抓住洗衣婦的手臂,搶過了那件臟衣,挽救了衣袖上的珍貴樂譜,這正是約翰·施特勞斯的不朽名作《藍色多瑙河》圓舞曲。 施特勞斯家族是十九世紀奧地利維也納有名的音樂世家。但我們現在一般提到作曲家施特勞斯父子,是指老約翰·施特勞斯(1804-1849)和他的三個兒子――小約翰·施特勞斯(1825-1899),約瑟夫·施特勞斯(1827-1870)和愛得華·施特勞斯(1835-1916)。這里的「老」字和「小」字是後人加的。因為父子倆人都叫約翰。為了區別他們,只好在名字前面加入了「老」,「小」這么兩個字。 老約翰·施特勞斯1804年3月14日出生在維也納。他的祖父叫沃爾夫,是匈牙利人,原來住在利俄波耳德斯塔德,也在多瑙河沿岸,離維也納不算太遠。他的父親叫弗郎茨,會拉小提琴,後來他們全家遷居到維也納,老約翰·施特勞斯受父親的影響,從小學小提琴,後來從師維也納歌劇院提琴手伊格拉茨·馮·惠利。1817年以後,他在米夏愛爾·潘配領導的流行舞蹈樂隊里拉中提琴。1819年,他又到約瑟夫·蘭納的維也納圓舞曲樂隊里拉琴,有時擔任指揮。1825年,他和瑪麗亞·安娜·施特賴姆結了婚,生了三個兒子,這時,他離開樂蘭納,自己組了一個樂隊, 並為這些樂隊寫了不少樂曲。1849年 9月25日,老約翰·施特勞斯在維也納逝世,享年四十五歲。 老約翰·施特勞斯一生寫過一百五十多首圓舞曲,幾十首波爾卡和進行曲。但他的最大功績,是他和作曲家約瑟夫·蘭納一起,共同奠定了維也納圓舞曲的基礎。在他們之前,圓舞曲比較慢,一小節里的三拍時值是一樣的;而維也納圓舞曲,第二拍和第三拍經常拖長一點,速度一般用的是小快板。從結構上講,維也納圓舞曲比一般圓舞曲復雜一些,它由序奏、三至五首小圓舞曲和尾聲組成,而每首小圓舞曲又有兩個旋律,它們還帶反復,形成單二部曲式或單三部曲式。樂曲表達內容也比較深刻,因此,老約翰·施特勞斯被人們稱之為「圓舞曲之父」。 老約翰·施特勞斯雖然寫上了上百首圓舞曲,數十首波爾卡舞曲和進行曲,但是在他的作品裡,影響最大、流行最廣莫過於《拉德茨基進行曲》了。這支曲子是老約翰·施特勞斯於1848年寫成的,編為作品228號。 Sinngedichte Waltz. Op1 寓意短詩圓舞曲 Débt Quadrille. Op2 Herzenslust Polka. Op3 心滿意足波爾卡 Gunstwerber Waltz. Op4 Serail Tnze Waltz. Op5 Cytheren Quadrille. Op6 Die Jungen Waltz. Op7 維也納的年輕人圓舞曲 Patrioten Marsch. Op8 Amazonen Quadrille. Op9 Liebesbrunnen Quadrille. Op10 愛的源泉四對舞曲 Faschingslieder Waltz. Op11 Jugend Trume Waltz. Op12 年輕的夢圓舞曲 Czechen Polka. Op13 Serben Quadrille. Op14 Strusschen Waltz. Op15 (Little Bouquet) Elfen Quadrille. Op16 Jux Polka. Op17 捷克波爾卡 Berglieder Waltz. Op18 Dmonen Quadrille. Op19 Austria Marsch. Op20 奧地利進行曲 Lindgesnge Waltz. Op21 Die Osterreicher Waltz. Op22 Pester Csardas. Op23 匈牙利波士頓舞曲 Zigeunerin Quadrille. Op24吉普塞四對舞 Zeitgeister Quadrille. Op25 Fiedler Polka. Op26 Die Sanguiniker Waltz. Op27 Hopser Polka. Op28 Odeon Quadrille. Op29 Die Zillerthaler Waltz im Lndlerstil. Op30 The Siege of Rochelle Quadrille. Op31 Irenen Waltz. Op32 和平女神圓舞曲 Alexander Quadrille. Op33 亞歷山大方陣舞曲 Die Jovialen Waltz. Op34 Instrie Quadrille. Op35 Architekten Ball Tnze. Op36 Wilhelminen Quadrille. Op37 Bachus Polka. Op38 Slaven Quadrille. Op39 Quadrille on motifs from Boisselot's La Reine de Lyons. Op40 Sngerfahrten Waltz. Op41 Wildrosen Waltz. Op42 野玫瑰圓舞曲 Explosons Polka. Op43 爆炸波爾卡 Fest Quadrille. Op44 節日四對舞 Erste Tnze Waltz. Op45 Martha Quadrille. Op46 Dorfg'schichten Waltz. Op47 Seladon Quadrille. Op48 Fest Marsch. Op49 Klnge aus der Malachei Waltz. Op50 Marien Quadrille. Op51 Freiheitslieder Waltz. Op52 自由之歌圓舞曲 Annika Quadrille. Op53 Revolutions Marsch. Op54 革命進行曲 Burschenlieder Waltz. Op55 Studenten Marsch. Op56 Ligourianer Seufzer Scherz Polka. Op57 利果利安教派的贊嘆波爾卡 Brünner Nationalgarde Marsch. Op58 布倫國家衛士進行曲 圖片為小施特勞斯